社会
我的凉山兄弟 豆瓣
Passage to Manhood:Youth Migration,Heroin,and AIDS in Southwest China
8.6 (76 个评分) 作者: 刘绍华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 9
“这是一个关于探 险 玩 耍、为 非 作 歹、吸 毒 勒 戒、艾 滋 茫 然、世 代 差 异、文 化 冲 击 和兄 弟 情 谊的故事。”人类学者刘绍华详细记录了诺苏人的生活经验和个人口述历史,呈现出现代化转型时期一个边缘群体的遭遇、认知、思索、接受与挑战。作者更深层的关 注,在于透过表面的社会问题,洞见当代中国卷入的全球化变迁中人的行为与福祉,并试图理解一个非主流群体在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中脆弱性形成的时代过程,以及未来何去何从。这正是医疗民族志的精髓。
◆(刘博士)的分析将贯时性研究与现时性研究两种方法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完整图像,让我们了解诺苏人所面临的时代动荡与困境。本书应会成为人类学经典著作。
——黄树民,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者的媒体经验和人类学知识一并融合在其细腻的文笔之中,展示了诺苏人面临内外政经巨变之时的艰难选择,他们的刚烈与信奉、悲情与踯躅均一览无余。
——庄孔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教授
◆作者聚焦于彝族男性青年到城里打工与凉山地区艾滋病流行的关系,她没有忘记将艾滋病问题在凉山地区的出现纳入历史文化以及全球化的维度加以分析。在优美细腻的叙述中,读者不仅看到人类苦痛,还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自尊。本书完全可被视为一部医学人类学经典著作。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
2015年12月14日 已读
值得一读,了解不少。但是作者的满篇的“现代性”强调让人略不舒服,恰是这一个缘由不够撑起太大的凉山问题。
另外吐槽下居然有四个序……结果瞅了下台版更是六个序orz……
人类学 刘绍华 社会
乡土中国 豆瓣
9.6 (17 个评分) 作者: 费孝通 中华书局 2013 - 4
该书是由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辑录而成。在此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而“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潜规则(修订版) 豆瓣 谷歌图书
8.3 (49 个评分) 作者: 吴思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 2 其它标题: 潜规则
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案例,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但它一时还难以消失,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后根除潜规则。
中国经济迫切十问 豆瓣
作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编 译林出版社 2013 - 1
《中国经济迫切十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栏目组织,就时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发问,邀请众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实际从业者等撰文作答,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时事、民生民情以及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和行业。数十多位专业人士,数十多篇精辟文章,冷静把脉当下中国经济。
2013年12月29日 已读
小羽推荐到看完拖了有八九个月了。看完算是粗略了解了点经济方面的一些改革,一些发展。没有通读,挑了感兴趣的,经济盲看不透彻,平时也不关心经济,看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啊……
社会 经济
观念的水位 豆瓣 Goodreads
8.2 (205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1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信息在今天的中国值得被反复和清晰地传递。”
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环节,而本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
野火集 豆瓣 Goodreads
野火集
8.7 (154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文汇出版社 2005 - 8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此次重新编整后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当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对此文的感言,或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补充说明,或观照了对文章产生的现实意义。并邀请二十位华语文学名人如柏杨、余秋雨等,为文或追忆或评析走过“野火时代”的台湾。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豆瓣
7.6 (18 个评分) 作者: 李承鹏 新星出版社 2013 - 1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是中国第一博客李承鹏首部杂文集,也是他自己非常珍视的最具穿透力的文字集结。
他对这个民族充满希望, 所以始终不停下批评与反省的笔。
他爱这个世界,爱这个国,所以他的批评与反省充满温情。
他为尊严写作,智力的尊严、记忆的尊严、亲情的尊严、表达的尊严、生育的尊严……因为他不相信一群没有尊严的国民,能建起一个强大的国家。
个人有尊严,国家才美丽,且看大眼如何用幽默、辛辣而温情的笔触诠释这全世界都知道的道理。
常识 豆瓣 Goodreads
8.1 (268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还催人省思,给人启示。本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2013年6月8日 已读
看到这本书第一印象就是封面大喜,当然,书名也是很喜欢的。书的前半部读得很畅快,后半部由于我个人对世界政治、民族等的不了解,看得有点乏味。
好书。
时评 杂文 梁文道 社会 随笔
通稿二零零三 豆瓣
6.3 (7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 - 1
《韩寒:通稿二零零三》是21岁时的韩寒写的一本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杂文集。他用17个问题集中针对现行教育体制下出现的各种现象,从学生视角出发,提出了自已的看法,观点鲜明尖锐,文笔幽默老辣。首本修订版《韩寒:通稿二零零三》中,为原书中17个问题大幅度新增1万字内容,直观韩寒10年来对这些关心话题的思考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