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我的章鱼老师 (2020)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My Octopus Teacher
8.7 (489 个评分) 导演: 皮帕·埃尔利希 / 詹姆斯·里德 演员: 克雷格·福斯特 / Tom Foster
其它标题: Il mio amico in fondo al mare / My Octopus Teacher
在花了数年时间拍摄地球上一些最危险的动物后,克雷格·福斯特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并且家庭关系也陷入混乱之中。他决定暂停自己的事业,并回到家乡南非开普敦,重返海岸附近的海藻林,这里的神奇水下世界是他的原点。近十年来,克雷格每天都要在冰冷的海水中潜水,在地球上捕食者最密集的地方之一脱掉 潜水服和潜水装备。他遇到并追踪的普通章鱼最初是他的研究对象,然后成为了他的老师,向他展示了人类从未见过的东西。《我的章鱼老师》拍摄用时超过 8 年,拍摄了 3000 个小时,记录了独特的友谊和互动以及前所未见的动物智慧。
地球改变之年 (2021) 豆瓣 TMDB
The Year Earth Changed
8.9 (325 个评分) 导演: Tom Beard 演员: 大卫·爱登堡 / Bhashkar Bara
其它标题: The Year Earth Changed / 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台)
为庆祝 2021 年世界地球日 ,Apple TV+ 将首播原创纪录片特辑《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由获得艾美奖及 BAFTA 奖项的 David Attenborough 担任旁白。
《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展示世界各地历经史无前例的一年之后所拍摄的独家影片,这部贴近时事的纪录片,不但以全新手法描绘全球大封锁的局面,也带大家看见许多由此而生的正向故事。沉寂的城市传来鸟鸣、鲸鱼有了新沟通方式、水豚出没于南美洲郊区,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机会以前所未见的方式接触大自然。在一小时的特辑中,观众将看见人类的行为改变可为大自然带来实实在在的影响。诸如减少邮轮交通、每年关闭沙滩数日、找出人类和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方法等,都是影响因素。这部由 David Attenborough 讲述旁白的纪录片,是一封献给地球的暖心情书,著重呈现大自然的复甦能为未来带来光明希望。《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由 BBC Studios Natural History Unit 製作,Tom Beard 执导,Mike Gunton 及 Alice Keens-Soper 担任执行製作。
2021年5月1日 看过
人类的灾难,大自然的喘息。
纪录片 美国
浮生一日2020 (2021) 豆瓣
Life in A Day 2020
7.8 (65 个评分) 导演: 凯文·麦克唐纳 / Mário Filipe Neves 演员: Gredivel Vasquez / Mário Filipe Neves
其它标题: Life in A Day 2020
YouTube将打造[浮生一日]续集影片[浮生一日2020](Life In A Day 2020,暂译)。凯文·麦克唐纳执导,雷德利·斯科特、Kai Hsuing担任执行制片人。YouTube号召人们拍下7月25日的生活,并在8月2日前上传到相应的征集网站上。在征集结束后,30人组成的团队将对视频进行挑选与翻译。该片已直接入选2021年#圣丹斯电影节#。
2021年4月30日 看过
相比第一部,不再那么日常和私人化,因为2020年特殊的年份吧,聚焦了更多的社会事件
纪录片 美国
浮生一日 (2011) TMDB 豆瓣
Life in a Day
8.7 (455 个评分) 导演: 凯文·麦克唐纳 / 娜塔莉娅·安德烈亚斯 演员: 辛迪·巴尔 / Moica
其它标题: Life in a Day / 活在这一天(台)
由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牵线,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纪录下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自己的生活琐事以及对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总计近4500小时的视频,展现了在同一天之中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影片中每个人拍摄的内容迥异:除了将镜头对准自己之外,也有些人纪录下他人的有趣生活;既有完整的小事件,亦有无头无尾的片段;有些人的生活平淡无奇,而有些人却又刚好赶上了热闹非凡的大型活动。
如此纷繁复杂的素材,经过首席执行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的构想与处理之后,究竟会整合出怎样的趣味来呢?
纸人头 (1996) 豆瓣
Papírové hlavy
8.8 (5 个评分) 导演: 杜桑·哈那克
其它标题: Papírové hlavy / Papierove hlavy
1996年的《紙人頭》哈那克又回到了《322》時記錄與虛構並置的路線。導演從大批過去未曾展示過的檔案影像之中,回憶並重溯了從二次大戰到89年絲絨革命的這段歷史,除了運用民眾在5月1日的共黨大節裡,以紙製人頭偶來揶揄政治人物的行動偶劇為創意,重新安排以紙人頭在成批的歷史影像串流中穿插出現,重構一齣政治寓言。導演並反身自涉了70年代的個人經驗回顧,企圖為這個被世界遺忘與湮滅的區域撢去塵埃。
影片中大批出自不同年代不知名拍攝者之手的檔案影像,包含了官方的節慶宣傳,民間的反彈行動、秘密警察大肆街頭逮捕等等,不同鏡頭的視角、時間、觀點在導演手中統籌、架構成一套哈那克的敘事言說。除了回溯近代史之外,導演在創作處理涉及的層面與手法,讓影像的鏡頭、觀點、政治意識型態的支配以及作者本身意志與自覺之間多層次辯證,又多了更往前推進一步的例子。這對當前劇情片回漲無期,而紀錄片當紅的台灣,有心思索下一步的影像創作者來說,杜桑‧哈那克應該是深具啟發性的。
2021年4月2日 看过
戏谑又真实,讽刺效果拔群。
捷克 纪录片
刺杀 (2020) 豆瓣 TMDB
Assassins
8.2 (120 个评分) 导演: 瑞恩·怀特 演员: Siti Aisyah / Hadi Azmi
其它标题: Assassins / 金氏殺機(港)
2017年,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同父異母兄弟金正男於馬來西亞遭刺殺,造成轟動世界的國際新聞。兩名互不相識的年輕女子被指將搽滿化學武器VX神經毒劑的雙手抹在金正男臉上,最終導致其死亡。二人被控謀殺問罪死刑,辯稱以為自己只是參與整蠱節目,一個陰差陽錯令她們舉世矚目。問題是她們是誰?是殺手?是代罪羔羊?還是政治角力中的棋子?為甚麼兩個從東南亞鄉村出身的年輕女子,最終會捲入政治漩渦的中心?曾執導多齣得獎紀錄作品的賴恩韋特 (Ryan White),透過拆解這宗懸案的重重疑點,揭露兩名女子身處的無力現實,充滿了諷刺與荒唐。本片入圍辛丹斯電影節國際紀錄片單元。
2021年3月25日 看过
政治游戏之下,普罗大众始终只是蝼蚁。证据也好,辩护也罢,都毫无作用,拯救你自由的仅仅是因为你成为了外交筹码,唏嘘。
纪录片 美国
奇食记 (2021) 豆瓣
6.6 (23 个评分) 导演: 王冰 / 陆子明
该纪录片是国内首部“反美食”的美食纪录片。
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就是食物的进化史,在漫长岁月中,赖以生存的“食物”逐渐变成了“美食”,各种烹饪手段也让食材变得美味多滋。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美食的地图中,总有不同地区不同风味的传统被沿袭保存至今,而这些经过历史洗礼的“美食”,糅合了传统、地理、人文等因素,成为了当地 人的热衷之物、游子心中“家”的味道,也成为了一座城市的独特记忆。
不过这些传统美食在外乡人眼中,似乎有着另一种符号化的概念:奇葩、可怕、难闻……主创团队以此为灵感,搜寻遍布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奇葩”美食,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探寻美食与地域、人文之间的关系。
2021年3月22日 看过
真正的黑暗料理,虽每种食物略显走马观花,但戏谑旁白和喷饭花絮太有意思。一集比一集恶心…“下饭”神器。
纪录片
好好拍电影 (2020) 豆瓣 TMDB
好好拍電影
8.8 (210 个评分) 导演: 文念中 演员: 许鞍华 / 徐克
其它标题: 好好拍電影 / Keep Rolling
她生于辽宁,长于澳门,受教于香港,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成长与求索。取得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后,她远赴伦敦进修。在那裡,她找到了电影,从此再没停下脚步。
师承胡金铨,处女作开辟香港电影新浪潮;于商业与艺术、 类型与文艺之间游走,不断探索自己和这座城市的漂泊状态;六夺金像 三斩金马,仍要为投资犯难发愁;从早年获奖无数到跌入谷底,从不放弃忠于创作的机会。
美术指导文念中首执导筒,回顾许鞍华四十余载光影生涯,零距离捕捉她亲和地道、 急躁论尽的真性情,亦看到她与母亲的感情牵绊。
对电影和香港始终一片赤诚, 电影伴她活出了人生的圆满。
2021年3月20日 看过
这个包很漂亮啊,为什么你不用?
许鞍华:因为装不进A4纸啊。
纪录片 许鞍华 香港
一切都会有的 (2020) 豆瓣 TMDB
一切都会有的
8.0 (23 个评分) 导演: 蒋能杰 演员: 刘浩 / 刘斯博
其它标题: All There Will Be
公益纪录片《一切都会有的》是蒋能杰导演继《矿民、马夫、尘肺病》后又一力作。
蒋能杰导演这次把镜头聚焦了又一“特殊”的“弱势”群体 --“心智障碍者”,蒋导团队
用两年的时间,在北京一家公益机构直面追踪拍摄。片子真实地记录了一群“心智障碍者”“无法自控”的“日常生活”、“助理”工作的异常艰辛及付出的“超常”耐心和爱心,让心智障碍享有基本“人权”,和努力自主生活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集中展现“心智障碍者”刘浩先生、刘思博先生的“吃喝住行”和“喜怒哀乐”的“点点滴滴”:误会、生气、砸玻璃、炒菜、买可乐、拖地、荡秋千、听音乐、乘车回家、......。
对弱势人群、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完善特殊人群监护制度,是国家和政府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社会给予庞大的心智障碍群体,应有的“理解”、“尊重”和“关怀”。
阳光、快乐、幸福、希望.....一切都将会有的。愿“孤独的野花”融入大海、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生活,不再孤独。
2021年3月13日 看过
面包也会有吗?
纪录片
掬水月在手 (2020) TMDB 豆瓣
掬水月在手
7.2 (225 个评分) 导演: 陈传兴 演员: 叶嘉莹 / 白先勇
其它标题: Like the Dyer's Hand
《掬水月在手》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1924-)传奇的人生。她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重系文革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影片交织了叶嘉莹个人生命和千年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轨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为叶嘉莹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秋兴〉八首描绘中国盛唐兴衰,本片借此隐喻叶先生经历的动荡岁月,并邀请音乐家佐藤聪明以〈秋兴〉八首为本,结合雅乐及现代乐,创作电影音乐,为杜甫诗歌带来新的生命。
2021年2月3日 看过
侧重点太差了,那么多空镜想干嘛呢…生平和成就讲得也太糟糕了
纪录片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第 1 季 (2021) 豆瓣 TMDB
Pretend It's a City Season 1 所属 :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8.7 (346 个评分)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演员: 弗兰·勒博维茨 / 马丁·斯科塞斯
弗兰·利波维兹与马丁·史柯西斯面对面对谈,带观众和这位善于揶揄的作家、幽默人士兼说书人一同漫步纽约街道,领会她的迷人思绪。
2021年1月27日 看过
我真的好怕马丁斯科塞斯笑岔气…
纪录片 美国
我们一家人 (2019) TMDB 豆瓣
All in My Family
6.9 (188 个评分) 导演: 吴皓 演员: Hao Wu
其它标题: All in My Family / 我们全家人
一位留学后移民美国的中国同志,他和他的同性伴侣在美国通过代孕生子创造了一个彻底的现代家庭。但现在他的难题是如何向他那非常传统的中国父母和亲戚介绍自己的伴侣和孩子...…
2021年1月12日 看过
果然代孕在评论区吵翻了天,不过四川人真是够欢乐的,小品纪录片。
纪录片 美国
棒!少年 (2020) 豆瓣 TMDB
棒!少年
8.5 (422 个评分) 导演: 许慧晶 演员: 马虎 / 梁正双
其它标题: Tough Out / 홈런: 야구소년
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选进北京市郊一个爱心棒球基地,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跟着70岁传奇教练“师爷”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 少年马虎以“刺头”状态闯进了基地,天天打架干仗;而“元老球员”小双心思细腻敏感,对未来满是怀疑和不确定。不同家庭背景和心性习惯的少年在一起训练、生活,一支棒球棍,把他们带进无尽的冲突和欢乐,也带给他们久违的热血与梦想。 几个月后,他们将飞往美国,代表中国登上世界少棒的顶级赛场,但基地的球场和宿舍却面临拆迁…… 少年们能否逆风挥棒,叫板自己的命运?
2021年1月12日 看过
体育、鸡血、规训、扶贫。
纪录片
杀马特我爱你 (2019) 豆瓣
8.9 (441 个评分) 导演: 李一凡 演员: 罗福兴
其它标题: 杀马特,我爱你 / Sha Ma Te I Love You
2017年,李一凡开始拍摄杀马特。他从深圳开始,在深圳、广州、中山、惠州、重庆、贵阳、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毕节、安顺、昆明、大理、玉溪、曲靖,以及红河州,共计完成杀马特采访67个,网络采访11个。在拍摄期间,李一凡又从杀马特和其他工人手中,通过直接购买手机视频等方式,收 集了工厂流水线及工人生活录像915段。
这是一次详实且残酷的调查梳理行动。五颜六色的头发下面,李一凡重新检讨了城乡关系里,关于社会底层工人的生存代价和权利困境的根源。当越来越多的杀马特消失在人们视线里,而曾经或依旧是流水线工人的他们,和今天仍然不断涌入城市的打工者一样,依然面临着实质上的权利不平等,依旧笼罩在制度性排斥的阴影里。
杀马特音译自英语“smart”一词,泛指一种中国城市年轻工人中曾经风靡一时的亚文化潮流,以夸张而廉价的服饰、发型著称。艺术家、纪录片导演李一凡花费数年时间实地接触和研究“杀马特”群体,最终用访谈和工厂场景创作出一部长片,并在展览现场用数百部二手手机播放购买自工人自拍的生产场景。
李一凡将展览视为一次让美术馆观众看到另外一个社群的机会,在长片中他借用年轻工人的陈述,描绘出杀马特形成的条件、变化,及如何在舆论暴力下走向式微。在项目中,他始终是以无知者的角色进入,随后逐渐发现杀马特的遭遇,来自于年轻工人的孤立处境和与城市主流生活之间的疏离,并把项目看作是对杀马特一词祛魅化的过程。这与他一贯的立场保持一致,即认为在中国的现状下,艺术创作应当基于对社会生活的直接体感,才能因现实本身的超越性,获得足够的创造力。
2020年12月19日 看过
以前看杀马特总是从审美角度,但头发是他们的身份认同,是保护伞,是没文凭没后路的打工仔的门票。他们和三和大神们一样,做着生存的挣扎。
教主不愧是教主。
纪录片
侯孝贤画像 (1997) 豆瓣
HHH - Un portrait de Hou Hsiao-Hsien
8.7 (21 个评分) 导演: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演员: 侯孝贤 / 吴念真 Nien-Jen Wu
其它标题: HHH - Un portrait de Hou Hsiao-Hsien / 侯孝贤面面观
阿萨亚斯八十年代曾到达台湾,在那里结识了杨德昌、侯孝贤等“刚出学校校门”的新导演。那一时期也正是大陆陈凯歌、张艺谋等年轻导演登上影坛之际。同是一代青年艺术家,心灵有许多共通之处。阿萨亚斯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侯孝贤画像》,用来向侯孝贤致敬。他看过侯孝贤的所有电影,但 这部纪录片他只用了5天拍摄,却花了两个月剪辑。在片中他跟随侯孝贤导演回乡的脚步,纪录了这位当代华人电影大师的心路历程。
2020年12月17日 看过
其实大部分内容都在书里或者其他渠道看过了,但是朱天文真的好可爱哦!讲话的时候就更可爱了!侯导这一唱起歌来一看就是真爱K歌,那种神情和科长跳舞一样。
等悲情城市出修复想再看一遍。
侯孝贤 台湾 纪录片
画家与贼 (2020) TMDB 豆瓣
Kunstneren og tyven
7.9 (45 个评分) 导演: 本杰明·李 演员: Karl Bertil-Nordland / Barbora Kysilkova
其它标题: Kunstneren og tyven / 画家爱上贼(港)
故事发生在挪威,画家Barbora Kysilkova的两幅作品在艺术馆被盗。小偷是一位名叫Karl-Bertil Nordland的瘾君子。在法庭上,画家终于见到了小偷,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以这位小偷为灵感作画。小偷与画家就这样开启了一段看似不可能的亲密关系。
2020年12月15日 看过
小偷的哭泣全场最佳。抢劫也是赏识的一种,画家帮助了小偷,小偷救赎了画家,赤诚的友谊才是人间最高!最后一幕实在太浪漫了。这种剪辑法一时也让人纠结,一方面整个剧情都更精彩推进了,一方面又不那么像纪录片了。
(挪威的监狱生活也太好了,你看那小房间,你看小偷出狱后圆了两圈)
挪威 纪录片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2020)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The Social Dilemma
8.2 (626 个评分) 导演: 杰夫·奥洛威斯基 演员: 杰伦·拉尼尔 / 罗杰·麦克纳米
其它标题: The Social Dilemma / 社交困境
我们发推文、点赞、分享 — 但日益依赖社交媒体会带来什么后果?随着数字平台日益成为人们保持联系的重要方式,硅谷内部人士通过暴露屏幕另一侧的隐藏内容,揭示了社交媒体如何重新改写文明。
2020年9月23日 看过
比较系统全面,但也没有什么新的观点,夹在里面的这科幻片也太傻吊了。。。
纪录片 美国
急诊 (2013) 豆瓣
7.5 (30 个评分) 导演: 周浩
其它标题: 急诊室 / 120的故事
这是导演有关中国社会公共空间系列纪录片的继续……
在中国南方的最大城市-广州一所医院的急诊室,摄制组在这前后呆十个月的时间。这是导演有关中国社会公共空间系列纪录片的继续……
在中国南方的最大城市--广州的一所医院的急诊室,摄制组在这前后呆了十个月的时间,他们跟随着日夜在市区内奔走的120急救车,用镜头去遭遇各种各样的急诊故事。
中国早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政府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矛盾日益呈现。
在急诊室,表面上离奇、荒诞的故事一一在镜头前“上演”。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不懂得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也表现出对一个健全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渴望。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孟子已经提出,理想的“大同”社会应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近年,中国政府大张其鼓倡导的“和谐”社会似乎就是来源于此。社会理想的状况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活着,然后有尊严地死去。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那些允许我们拍摄普通的中国人,成片时我们没法一一再联系到他们,并征求得他们的同意。是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生存的社会,本片也将承诺不进行任何商业运作。
好久不见,武汉 (2020) 豆瓣
7.9 (150 个评分) 导演: 竹内亮
其它标题: Long Time No See, Wuhan
“武汉太危险,最好你不要去”
“是不是现在还有很多隐瞒的感染者?”
我的日本朋友对武汉有很多偏见。我是作为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作为纪录片的导演,特别想去拍武汉,想给全世界介绍真实的武汉。于是我在微博上募集了可以接受我们拍摄的武汉人,然后一百多个人报名了,最后我们选择了十个人的故事。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的武汉。——摘自导演微博
2020年7月3日 看过
第一个采访对象见到导演第一句话:“我做过核酸检测了。”护士被一个提问戳到的陡然泪下,外孙女念起外公的一段。
纪录片
我在中国做电影 (2020) 豆瓣
7.6 (38 个评分) 导演: 米若羲 演员: 叶锦添 / 曹郁
这部由时光网出品的五集电影人物纪实节目,首次将镜头聚焦于一群中国电影的幕后英雄,来自美术、声音、特效、摄影、配音5大电影幕后工种,他们是代表着当今中国电影产业水准的最优秀的7位电影人。
怎么用声音去表演?怎么用光影去造型?为了做《影》买下全世界的雨声是怎么回事?节目中,他们畅谈各自的电影创作与职业故事,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真实呈现了 “一部电影的诞生”;
中国特效是不是五毛?中国能不能做得了“灭霸”?东方电影美学能不能征服世界?他们直指行业的困顿与问题,也回答大众对中国电影的“偏见”,用专业为观众答疑解惑,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在中国做电影》既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也是给万千影迷、爱电影的人、致力于从事电影工作的新人们的“一堂电影课”!
2020年6月28日 看过
称不上纪录片吧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