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风味人间 谷物星球 (2022) 豆瓣 TMDB
所属 : 风味人间
8.1 (20 个评分) 导演: 陈晓卿 / 陈磊
第四季以谷物为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美味的星球,挖掘展现世界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世界各地的美食智慧与中国人个性的独特侧面。将以全人类的视角放眼整个地球,寻找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谷物与人类共生的故事、多样美食与谷物之间的碰撞,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农业诞生至今的一万年中,人类与食物之间相互塑造的传奇。
我粉你 (2021) 豆瓣
7.2 (12 个评分) 导演: 陈怡
节目是国内首档聚焦米粉这一食物,呈现国人全天候米粉情结的纪录片。
米粉作为一种普通日常却又富有感染力的食物,不少米粉从早期只在特定区域出现,到现在逐渐走向全国,既填补了众多异乡打拼之人的乡愁,也丰富了各地的饮食结构和文化。
本片从美食出发,走遍省会城市、工业城市、边境小城、少数民族自治县、海滨城市、高山村镇等 ,将镜头伸向街头巷尾,田间山野,讲述平民美食和山野传奇,以最独特的视角真实展现米粉这一美食背后的独特情感。带观众追溯原始产地最地道的美味米粉,探访最有味道、最有温度的米粉之城,一览中国各具特色的城市面貌和风土人情。
本片从创作上,重美食、巧叙事、强戏剧。重点展示米粉工艺本身及相关食材制作,从画面上突出美食的吸引力。同时通过给每集人物进行关于米粉的动机设置、逆向设置,增强冲突的故事感,跳脱单纯展示型纪录片的套路,让人物与美食的结合度更高。

本片涉及多地区、多场景、多米粉种类,立志打造中国米粉百科全书,是首部集中展示最全、最多米粉的纪录片,向观众详细讲述,米粉这一食物,如何用同样的原料、相似的工艺,却在中国不同城市地区形成多种多样的独特味道。并抓住米粉具有“生活气”的特质,通过纪录片手法,展示做粉的人和吃粉的人质朴真实的百味人生,通过精致大气的画面展示米粉中国的旖丽画卷。
节目希望借由米粉这一平凡而又美味的食物,展开一幅普罗大众蓬勃多样的生活画卷。通过立体的人物、有层次的镜头语言、幽默平实的旁白,讲述温暖人心的真实故事,将纯粹的味蕾吸引、多样的人文风俗、和壮丽的山水风光一一并呈现给全国观众。走遍全国米粉出产大省,挖掘人物与美食背后的故事。在酣畅淋漓展示米粉“生活气”这一特质的过程中,带出平凡人对食物的尊重、对人生的坚持以及对来之不易安稳生活的珍惜。希望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在享受米粉盛宴的同时,树立对生活、人生的正确价值观,能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凡。以阳光向上、平实勇敢的状态去生活;积极乐观,坚持不懈克服苦难与挫折,创造属于自己的平凡世界的精彩。
2021年10月12日 看过
粉确实馋人,但拍得就很普通了,能不能不要都学陈晓卿那一套…
纪录片 美食
风味原产地·贵阳 (2021) 豆瓣
8.2 (25 个评分) 导演: 胡志堂
《风味原产地·贵阳》继续秉持“硬核美食”的风格,突出“原产地”概念,将食物作为唯一主角。贵阳,中国西南中心城市,上千年历史、独特的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精彩的多民族文化、独立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条件、历史上人员的迁徙融合、这些复杂多元的不同面相,最终都体现在食物里。本季共10集,每集时长10分钟,通过展现贵阳独特的烹饪手法和饮食习惯,发掘平凡美食之中的无穷智慧,以及隐藏在食物背后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变迁,勾勒出一幅具有指南性质的贵阳原产地物产美食地图。
风味原产地·甘肃 (2020) 豆瓣
所属 : 风味原产地
8.4 (55 个评分) 导演: 汪健红 / 杨苏烨 演员: 李洁
陈晓卿团队继《风味原产地·潮汕》、《风味原产地·云南》又一精品美食力作,将继续以食物为窗口,探寻中国各地丰富的物产,以美味为媒介,展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理念。 《风味原产地·甘肃》为该纪录片系列的第三部,秉持“硬核”美食的风格,突出“原产地”的概念,通过短片发掘一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甘肃独特食材、食品和味道,并在此基础上,联结沙漠、草原、丹霞地貌,体会最具民族特色的丰富饮食文化、最令人向往的特色生活。
风味原产地·云南 (2019) 豆瓣
所属 : 风味原产地
7.8 (30 个评分) 导演: 胡志堂 演员: 杨晨
《风味原产地·云南》是由腾讯视频出品,稻来传媒和企鹅影视联合制作的地域美食纪录片,腾讯视频全网独播。《风味原产地·云南》作为该纪录片系列的第二部,拟通过短片每集发掘一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云南独特食材、食品和味道。
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 豆瓣
7.8 (21 个评分) 作者: 史军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 11
一本让你越读越饿,越看越馋的植物书
技术时代最靠谱的入门级吃货指导手册
在“养生知识”铺天盖地、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年代,我们要用靠谱的知识武装自己!一个有技术又有情怀的植物学家,埋首几百篇学术文献,梳理蔬菜和水果的历史,分析营养成分和奇怪毒素的秘密,终于可以严肃地回答我们面对植物最经典的三个问题:可以吃吗?好吃吗?怎么吃?!
2014年10月22日 已读
各位厨娘们都来学习下吧,看看营养啊健康啊,多学点科学!
植物 科普 美食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豆瓣 Goodreads
The lonely people need to eat
7.7 (18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4 - 4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是一部关乎美食与情感的随笔集。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治愈系美食故事;第二章为励志随笔;第三章介绍美食溯源;第四章则是光陆怪离的美食童话。每篇文章都围绕着一个食材主题展开,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个温暖的美食情感故事。
每个人都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的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云烟。人生在世,不如只求顿顿吃好。唯有美食不会拒绝孤独的人。
孤独时,请给自己最好的安慰。
趁你还吃得动时,把能吃的、能做的、能读的、能听的、能爱的,都过一遍。
一部暖心开胃的随笔集,一个不一样的张佳玮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道菜,
时间久了不吃就会惦记它;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点孤独,
时间久了不变就会习惯它;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人,
时间久了不见就会想念他(她)……
2014年5月9日 已读
书不错,但是确实如张公子自己说的,有不少文章之前的书也收录了,目测大概有1/3吧,这1/3里90%以上出自《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剩下少数几篇出自《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
张佳玮 美食 随笔
肥肉 豆瓣
6.7 (12 个评分) 作者: 朱赢椿 / 沈昌文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3
* 物价已回不到往昔,肥肉又有了新故事————
“世界最美的书”获奖者朱赢椿历时6年约稿,精心编辑与设计
2014年度“华文好书”,《华尔街日报》《南德意志日报》等国际媒体专题推荐
新增 陈晓卿/封新城/田原/史航/石光华/地主陆/汪天稳 等名家好文
内容全新修订,装帧全面升级
* 100余位作者共同讲述关于“肥肉”的故事————
沈昌文、钟叔河、苏童、李洱、麦家、叶兆言、张嘉佳、蒋方舟等各界知名人士倾心参与;
全面收录来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人们关于肥肉的有趣故事
几代人的胃,比世间档案更懂中国
* 一碗肥肉,“吃”透世相————
肥肉的故事里有美好,有无奈,有辛酸,有大笑,还有不为人知的感动;
有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们的味觉记忆,也有现代年轻人关于肥肉的五味杂感
浓缩时代记忆,直击社会痛点,说尽世态冷暖
2014年3月18日 已读
看这书简直无法自拔,晚饭也立马跑去吃了一顿红烧肉。书里约稿的多为六七十年代人士,不过也只有那年代才会有这么多爱吃肥肉人士,文章也写得很妙,生产队摸黑吃肉很有意思。虽然小时候很不喜欢吃肥肉,但是油渣但是一直很喜欢吃,好久没吃……因为作者繁多,滥竽充数文章也不少。迄今为止杭城里最爱吃的还是灶丰人间的坛子烧肉,求吃啊求吃啊求吃啊求吃啊!!!!!!!!!
朱赢椿 美食 随笔
无非求碗热汤喝 豆瓣
7.5 (49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译林出版社 2012 - 8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张佳玮最新美食随笔,杂志专栏打包私房心得,
大体关于吃,吃什么,怎么吃;更关于吃的心情,陪你吃的人,吃的时候想着你和你想着的人……
深入浅出,大快朵颐。
2014年1月27日 已读
寂寞之徒慎看性学,肚饿之人勿看美食。鄙人两者皆占,所谓自作孽。昨晚边看边与肚子大战,实在是折磨。奈何此书所述很多同为儿时回忆,加之张公子同为江南人于是更加温暖人心。虽有些掉书袋,可是掉的我喜欢呐!
张佳玮 生活 美食 随笔
味道·味觉现象 豆瓣
7.8 (26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2013 - 1
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欣赏这种艺术的唯一方式便是毁灭它。
想象一下烟花,特别是蔡国强那些爆炸艺术。当你目瞪口呆地看着它们在半空绽放的同时,可曾意会得到那是一个消失中的艺术?我们总是把毁灭与创造视为相反的过桯,又总是把艺术和创造联系起来,觉得艺术绝对不是毁掉什么,而是在创造一些东西。可爆炸难道不是一种终极的毁坏吗?烟花难道不就是一连串的破坏与消亡吗?我们欣赏烟花,其实就是在欣赏损毁的壮美。
同样的,饮食也是如此。我们有时候会用“干掉”去形容进食,比如说“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个“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坏。形容一顿吃完的饭,我们会说那场面真是“狼藉”;这岂不是一桩惨案的遗留现场?
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可是吃的动作同时也就是一种破坏、吞没与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乃是一种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黑色艺术;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坏的一刻。
2013年7月4日 已读
看这套书的时候着实为难了我一下,书的背面写着味道三书“味觉现象 人民公社 第一宗罪”,然而细看ISBN,却发现顺序是反过来的,书上也没有说个顺序,于是我还是按照ISBN的顺序看了。在味觉现象的最后看到后记的时候,突然很开心,应该是读对顺序了。
文化 梁文道 美食 随笔 饮食
味道·人民公社 豆瓣
7.7 (26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2013 - 1
作者自云:我这些偶尔被人误会为 “美食文字”或“食经”的烂货,其实是另一种想得太多的成品。正因为自己写吃,所以又丢不开老毛病地开始联想关于饮食书写的种种,想它在今日获得崇高地位之奇怪,想读者和市场对它之渴求的原因,当然更想到了它的前世今生。一边想,一边写,便写成了这副模样。
本书为梁文道食评文集《味道》系列之一,主要谈论“吃”的社会意涵,挖掘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人们“吃”的不同内容与逻辑,引出“吃”作为不可或缺的社会纽带的意义,正是“吃”联结或区隔了不同的个人与群体。
味道·第一宗罪 豆瓣
7.4 (26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2013 - 1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淫邪的罪错便随之而来。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2013年7月2日 已读
一些有关吃的文化。其实梁先生提到的鸡蛋仔、车仔面老是在港片、tvb里看到,真想尝尝,反倒对新马泰的菜没什么大兴趣,说明我的口味还是属于小清新范畴的
文化 梁文道 美食 随笔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