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
风流一代 (2024) TMDB 豆瓣 IMDb
风流一代
6.0 (106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赵涛
其它标题: 풍류일대 / Les Feux sauvages
故事从2001年至22年,以中国北方小城恋人巧巧和郭斌的分分合合为主线,讲述他们与身边形形色色的基层小人物在新世纪头20年的人生故事,刻画社会变革背景下一代人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描绘出一代人的人的生活。
地球最后的导演 (2021) 豆瓣 TMDB
地球最后的导演
5.9 (57 个评分) 导演: 徐磊 演员: 宁浩 / 贾樟柯
其它标题: The Great Director
当电影在未来成为了非物质保护遗产,两位曾经的大导演为了争夺非遗传承人的名额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2020) 豆瓣 TMDB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6.4 (390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贾平凹 / 余华
其它标题: 一个村庄的文学 / So Close to My Land
2019年5月,几十位作家来到山西汾阳的一个小村庄,他们在这里谈论乡村与城市,文学与现实。影片以此为序曲,交响乐般地以18个章节讲述出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和梁鸿成为影片最重要的叙述者,他们与已故作家马烽的女儿一起,重新注视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让影片成为一部跨度长达70年的中国心灵史。
2021年10月18日 看过
贾平凹部分看得只皱眉头…也就余华部分好看
纪录片 贾樟柯
贾樟柯的世界 豆瓣
Le Monde de Jia Zhang-ke
7.9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米歇尔·付东(Jean-Michel Frodon) 译者: 孔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1
第一部详尽介绍和解读贾樟柯及其作品的著作
世界著名影评人 《电影手册》主编让–米歇尔•付东倾心撰写
珍贵访谈╳主要作品评论╳合作者采访╳演说全文
1998年,贾樟柯凭借处女作《小武》崭露头角。他的电影以其现代性著称,风格源自对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关系的再创造、对新技术的创 造性运用,以及对个人和十四亿人口的集体之间关系的创造性阐释。
贾樟柯的电影敏锐地见证了影响中国和全世界的巨大变迁。《站台》《世界》《三峡好人》《天注定》及《山河故人》等影片勾勒出一条高度协调又不断更新的美学路线,耐心十足地在中国文化中构建中心位置,以独特的角度讲述二十一世纪的新故事。
本书由著名的《电影手册》主编让–米歇尔•付东执笔,是首部详尽介绍和解读贾樟柯作品的重要著作。内容涵盖多篇第一手访谈,涉及童年、工作、拍摄及合作者采访。另有主要作品的分析与评论,并收录贾樟柯在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的演讲全文。
★详尽介绍重要电影作品,百余幅剧照,全面解读贾樟柯电影美学
贾樟柯的电影观众和读者或许已经从电影《小武》《站台》《三峡好人》《山河故人》以及著作《贾想I》《贾想II》对贾导有广泛的了解,但国内从未有过关于其电影的影评专著。本书作者让-米歇尔•付东(Jean-Michel Frodon)是国际知名影评人,2003至2009年担任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主编,和中国电影有长时间的渊源,曾发表关于侯孝贤的影评,并著有《杨德昌的电影世界》等。多年来他持续关注华人新锐导演,以具有影响力的影评和推介将华人导演及其作品放入国际影坛的视野。付东在本书中以专业角度详细分析贾樟柯自1995年拍摄的首部故事片《小山回家》到2015年的《山河故人》等十多部故事片与纪录片,并有百余幅剧照与工作照,让新老观众对其电影美学有更全面的理解。
★收录多篇珍贵访谈,《电影手册》主编让–米歇尔•付东长期采访、撰写
付东自2009年开始与圣保罗电影节创始人莱昂•卡科夫计划拍摄一部贾樟柯的记录以及专著:“(贾樟柯)从他国家的伟大艺术汲取灵感并创造了新的表现形式,他是最大胆的现代电影创作者、最新技术和美学的贡献者,同样,他是当今世界的最大变迁——中国十四亿人口经历的巨变的最佳见证者。”2013年,付东与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及拍摄组来到贾樟柯的家乡一路采访,多方面谈及他的童年时期、成长经历、创作发端、拍摄历程、电影理念。并采访其合作者演员赵涛、摄影师余力为等。全书首版在巴西出版、后又在法国出版,中文版为首次呈现,影迷与读者将能从多元的角度观看贾樟柯的创作“世界”。
2021年4月15日 已读
访谈部分还是不错的,问题都很简单,但是科长非常会说。看到《山河故人》部分提到叶倩文的《珍重》,打开spotify单曲循环到看完。又看到著名的“贾科长”盗版碟段落,印象深刻的是“课可以改天再上,周六、周日都行,侯孝贤的电影可不是天天都有机会看的。”科长你居然拍了六个小时王宏伟用一沓钞票扇涛姐的戏,把人家都给扇晕了。“到了杀死王宏伟的时候,我很高兴!”看看涛姐咋说的哈哈哈。
但是第二部分是个什么东西?
贾樟柯
小武 (1998) TMDB 豆瓣
小武
8.7 (710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王宏伟 / 郝鸿建
其它标题: The Pickpocket / 一瞬の夢
小武(王宏伟)是山西汾阳一个屡教不改的“惯偷”,即使公安部门在搞严打活动,他仍要想方设法下手。但是抛开所谓的“小偷”身份,他是个十分恋旧十分传统的人,亲情、友情在他心中都有沉甸甸的分量。但昔日亲朋好友早将他看作瘟神,惟恐躲避不及。无形之中,小武只能去做边缘人,换回某些满足和安慰。
某天在歌厅唱歌时,小武结识了陪唱小姐胡梅梅(左百韬),相似的心境让两人建立了某种暧昧的情感。然而胡梅梅明白,小武并非她的彼岸,她需要找到一个更有力的“臂膀”改变自己的命运。对此小武虽也明白,却在事情发生时仍无法抑制失落。面对自己的未来,处境更加尴尬窘迫的小武愈发茫然无措。
2020年11月10日 看过
重看修复版。
大家一样的起点,闷头往前走,走着走着忽然发现并肩走的左右没人了,回头一看催你往前走的家人站着叹气懒得管你了,待抬头发现走在前面好大的西装笔挺身影模糊的朋友,拉一把衣服却被一手打掉,身边走过一个心仪的姑娘又怎么也抓不住。
贾樟柯
小贾回家 (2007) 豆瓣
Xiao Jia rentre à la maison
7.7 (14 个评分) 导演: 丹米阳 演员: 贾樟柯
其它标题: Xiao Jia rentre à la maison / 小贾要回家
自《世界》浮出水面后,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终于走过混沌、镇痛的时期,开始迎来新的创作阶段。2006年,贾樟柯凭借《三峡好人》在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勇夺金狮奖,全世界开始关注这个来自中国山西汾阳小县城的男人。法国青年导演戴米安·欧诺为其作品所感动,于是带领团队来华拍摄一部关于贾樟柯的纪录片。
适值此时,贾正忙于《三峡好人》和《东》的发行工作,镜头前,他仿佛更像一个操控全局的制片人,终日马不停蹄。在此之后,小贾及其团队、法国摄制组返回家乡汾阳,闲聊儿时的趣闻乐事、恳谈创作轨迹与初衷,并以这小小的县城为原点,共同感受中国这十年来的巨大变迁……
汾阳小子贾樟柯 (2014) 豆瓣
Jia Zhangke, Um Homem de Fenyang
8.5 (69 个评分) 导演: 沃尔特·塞勒斯 演员: 贾樟柯
其它标题: Jia Zhangke, Um Homem de Fenyang / Jia Zhangke, un Gars de Fenyang
巴西著名导演沃尔特-塞勒 斯在北京结束了有关贾樟柯的纪录片 拍摄,这部探索贾樟柯创作秘密的影 片筹备长达三年,在巴西圣保罗、法 国巴黎、及贾樟柯的老家山西汾阳等 地拍摄,影片追踪了贾樟柯在世界各 地的艺术活动,采访了贾樟柯的亲 友、同学、台前幕后合作者,旨在近 距离了解贾樟柯的创作思路及成长过 程。沃尔特-塞勒斯同时完成了一本 关于贾樟柯电影的研究专著,将以 葡、法、英三种语言出版。
2018年3月18日 看过
倒没有更多的内容,大部分其实多了解过了……但还是挺有意思
纪录片 贾樟柯
贾想II 豆瓣
8.0 (65 个评分) 作者: 贾樟柯 / 万佳欢 编 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2018 - 1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贾樟柯在2008到2016年间的文章、演讲与对谈,这些与电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记录下他电影内外的生活和思索,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呈现更为广阔和深厚的生命底色,也揭示出他电影的缘起和归宿。在电影中,贾樟柯记录下大时代里被政治打扰的个人和被时光遗忘的生命细节,凝视剧变年代里被权力和经济利益抛向边缘的个人,叙述在超现实的经济运动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放下摄影机,拿起笔,烟雾氤氲中,贾樟柯向青春告别,却无数次忧愁上身,思绪飘回汾阳的街道、北京的胡同,想起县城的少年、百无聊赖的青春,缅怀文学启蒙的恩师,感叹与侯孝贤、杨德昌等前辈的交往与遗憾,也直白道明以电影打捞历史细节、对抗遗忘和反思历史的初衷。
◎作品看点
延续《贾想I》的深刻思索,更多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不一样的动物”贾樟柯、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马车奖殊荣获得者,用电影去面对:无论哪一个时代,所有人都要经历的那些不可回避的艰难时刻。
贾樟柯说:“我所处的时代,满是无法阻挡的变化。拿起摄影机拍摄这颠覆坍塌的变化,或许是我的天命。”“行走和遐想,会帮我们清空身外之物,发现自我之小。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一直在帮助我压抑自我的膨胀。”
贾樟柯的最佳时刻,不是来自他的深思熟虑,而是他的敏锐与穿透力,他能意识到崭新的时代情绪,并且准确、迅速地表达它。——许知远
2000 年我正式回国定居,赶上贾樟柯在拍《站台》。他半夜三更把我和阿城叫过去,看他新剪出来的这部电影。那是夏天,马路上热得走几步汗都黏在一起。此后我陆续看他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电影——最近看到的就是《三峡好人》——我有幸能看到一个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和此后十年之间的作品。——陈丹青
“邮政绿”皮面软精装设计,适合随身携带,细细品读“柯长”对电影艺术、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2018年2月9日 已读
远不如贾想Ⅰ
贾樟柯
海上传奇 (2010)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海上传奇
7.0 (142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赵涛 / 陈丹青
其它标题: Memórias de Xangai / I Wish I Knew : Histoires de Shanghai
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一纸《南京条约》签订,上海正式开埠,从此各种各样的传奇与悲喜人生在这片土地上交替上演。将近一百年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方势力汇集于魔都,继续谱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传奇。镜头前,陈丹青、杨小佛(杨杏佛之子)、杜美如(杜月笙之女)、张心漪(曾国藩之曾外孙女)、韦然(上官云珠之子)、费明仪(费穆之女)、韦伟、侯孝贤、韩寒等18位与新旧上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受访者,讲述了关于城市以及人生的点点滴滴。
上海、香港、台湾,半个多世纪的骨血漂泊,牵扯了多少难以忘怀的记忆。剪不断,理还乱,纷纷扰扰,纠缠绵延……
河上的爱情 (2008) 豆瓣
6.1 (50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郝蕾 / 郭晓东
其它标题: Cry Me a River
古城苏州,四位毕业多年的大学同学重新聚首,他们分别是白羽(郝蕾 饰)、周琦(赵涛 饰)、马强(郭晓冬 饰)和唐小年(王宏伟 饰)。当年对文学和诗歌的共同爱好让他们走到一起,并筹办了杂志《这一代》。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的青葱岁月早已不再,而今为了生计各自奔波,任风尘掩盖身心。借着为纪教授庆生的机缘,好友们久别重逢,他们打球、闲逛、聚餐、搓麻、泛舟。在这座千年古镇,时间仿佛凝滞了一般,缓缓流淌的河水,销蚀着彼此的容颜,而深藏心底的情感长久驻留,似乎从未改变。
阔别十年,那份笃定的感情在河水的浸渍下悄悄苏醒……
2018年2月9日 看过
这都是啥哦
贾樟柯
贾想 I 豆瓣 Goodreads
9.0 (108 个评分) 作者: 贾樟柯 / 万佳欢 编 理想国|台海出版社 2017 - 6
★ 刚才有年轻人问:“谁能救救我们?”我的回答可能会让年轻人不舒服:这是奴才的思维。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我们。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陈丹青
★陈丹青称他为“不一样的动物”。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马车奖”获得者,首个获得该奖的华人导演贾樟柯第一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北岛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且自喻为风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东摇西晃。
最后他说,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我不知道我们将会是怎么个活法,我们将拍什么样的电影。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个空洞的词——我们是谁?
——贾樟柯
★“邮政绿”皮面软精装设计,适合随身携带,细细品读“柯长”对电影艺术、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本书稿是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第一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也是对其1996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导演生涯的梳理与总结,全景记录了这些年来其思考和活动的踪迹。此书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经作者重新修订,改版推出。书中收录了贾樟柯导演生涯各时期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另有多篇与电影界、艺术界、媒体等多领域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访谈。全书以贾樟柯所拍电影为纲,所有收录文章以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呈现出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也体现出贾樟柯以电影抒写乡愁的深切情怀。
摄影机面对物质却审视精神。
在人物无休止的交谈、乏味的歌唱、机械的舞蹈背后,我们发现激情只能短暂存在,良心成了偶然现象。
这是一部关于现实的焦灼的电影,一些美好的东西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迅速消失。我们面对坍塌,身处困境,生命再次变得孤独从而显得高贵。
<导演的话>(“1998年,小武”)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北岛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且自喻为风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东摇西晃。
最后他说,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我不知道我们将会是怎么个活法,我们将拍什么样的电影。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个空洞的词——我们是谁?
<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
在法国的一家影院,我观看了文德斯的最新纪录片《乐满哈瓦那》(Buena Vista Social Club)。这部主要拍摄于古巴、讲述几个老爵士乐手生活的影片也是用数码技术拍摄,而后转为胶片的电影。银幕上粗颗粒的影像闪烁着纪录的美感,而数码摄像机灵巧的拍摄特点,也为这部影片带来了丰富的视点。观看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观众热情的掌声,不禁让我感慨,一种新的电影美学正在随数码技术的发展而成型。数码摄像机对照度的低要求,极小的机身,极易掌握的操作,极低的成本,都使我们看到一种前景。
<有了VCD 和数码摄像机以后>
这些年来,我目睹了太多朋友想拍一部电影而经历的遭遇。有的人怀抱一叠剧本,面对“推销者勿入”的牌子,艰难地推开一家又一家公司。在各种各样的脸色面前,自尊心严重受挫,理想变成了凶手。有的人将希望寄托在人际关系之上,千方百计广交朋友,在逢场作戏中盼望碰到大哥,能帮小弟一把。但大哥总在别处,希望总在前方。有一天突然会有“老板”拿走你的剧本,一年半载后,才发现“老板”也在空手套白狼,而且不是高手。也有人在向外国人“公关”,参加几次外交公寓的party 后,才发现洋务难搞,老外也一样实际。大小娱乐报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繁荣景象。但在北太平庄一带遛遛,心里依旧凄凉。机会看起来很多却无从入手。于是电影研究得越来越少,社交能力越来越强。几个同病相怜的朋友偶尔相聚,在北航大排档喝闷酒,猜拳行令时开口便是:“人在江湖漂呀,谁能不挨刀呀!一刀,两刀……”
<东京之夏>
后来有人跟我说,你选择小偷这样一个角色作为主要人物缺乏普遍意义,不符合你记录这个时代的创作意图。我觉得要谈一个作品里的角色有没有普遍性并不在于他具体的社会身份是什么,而在于你是否能从人性的角度去对这个特定的角色加以把握。
我之所以会对小偷这个角色感兴趣,是因为他给我提供了这样一种角度,通过这个角度去切入可以表现出一种很有意思的关系转换。譬如小武的朋友小勇,他本来也是个小偷,通过贩私烟、开歌厅,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有头有脸的“民营企业家”。这里就有一个价值关系的转换:贩私烟→贸易,开歌厅→娱乐业,像小勇这样的人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如鱼得水地变来变去,不断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只有小偷,到什么时候他也只是个小偷。
我的这种美学偏好,可能多少来源于我对博尔赫斯小说的阅读经验。当然我读的是中文译本,所以我没有办法去判断他原来的文字。通过译本,我所接触到的是一个个不带修饰成分的具体的文字意象,博尔赫斯用这样一种简洁的文字通过白描为我们构筑起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想象世界—这正是我在拍电影的时候非常想去实现的。像《小武》里梅梅吻了小武以后那一组镜头的安排,画外配上了吴宇森《喋血双雄》里的音响,目的是想制造这样一种间离的效果:使我们的感知能够来来回回地在现实和非现实的两个层面上自由地进行穿梭。
<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对谈)>
但电影开演后,我一下跌进了杨德昌细心安排的世俗生活中。这是一部关于家庭、关于中年人、关于人类处境的电影。故事从吴念真饰演的中产阶级扩展开去,展示了一个“幸福”的华人标准家庭背后的真相。我无法将这部电影的故事一一道出,因为整部影片弥漫着的“幸福”真相让人紧张而心碎。结尾小孩一句“ 我才七岁,但我觉得我老了”更让我黯然神伤。杨德昌的这部杰作平实地写出了生之压力,甚至让我感觉到了疲惫的喘息。我无法将《一一》与他从前的电影相联系,因为杨德昌真的超越了自己。他可贵的生命经验终于没有被喧宾夺主的理念打断,在缓慢而痛苦的剥落中,裸露了五十岁的真情。而我自己也在巴黎这个落雨的下午看到了2000 年最精彩的电影。
<谁在开创华语电影的新世纪>
我的方法是根本不介入那个所谓的圈子之中,更对其中的恩怨不感兴趣。在北京,相对来说我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虽然多少有些封闭,但我在其中可以焦点集中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从一开始我就对自己的创作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希望能够逐渐在电影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工作方法,让我能不太在意创作之外的事情,包括影展的得失和票房的好坏。因为这两者都不是我的终极目标,让我焦灼的永远是艺术上的问题,而艺术问题是你自己的事情,与圈子无关,与他人无关。
<经验世界中的影像选择(笔谈)>
我特别喜欢安东尼奥尼说的一句话,他说你进入一个空间里面,要先沉浸十分钟,听这个空间跟你诉说,然后你跟它对话。这几乎是一直以来我创作的一个信条,我只有站在真的实景空间里面,才能知道如何拍这场戏,我的分镜头差不多也是这样形成的,它对我的帮助真是特别大。在空间里面,你能找到一种东西,感觉到它,然后信赖它。
我拍了很多空间。火车站、汽车站、候车厅、舞厅、卡拉OK、台球厅、旱冰场、茶楼……后期剪辑的时候,因为篇幅的限制,好多东西不得不去掉,我在这些空间里面找到了一个节奏,一种秩序,就是许多场所都和旅途有关,我选择了最符合这条线的东西。
电影是一种工业,拍电影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性的工作,一个导演独立制片的方法也是为了尽量减少工业带来的捆绑和束缚。那种束缚不单是制片人的压力,电影审查的控制,电影制作方法本身也是一种规范,DV 带给人一种摆脱工业的快感。在拍公共汽车站的时候,当地的向导先带我们去煤矿拍了一个工人俱乐部。出来以后,就是电影里那个地方,正好有一些人在等车。太阳已经开始下来,一下就有被击中的感觉。我就拍这个地方,一直拍,一直拍,拍了很多东西。当我拍那个老头儿的时候,我已经很满意了,他很有尊严,我一直很耐心地拍他,当我的镜头跟着他上了车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女人就闯入了,我的录音师说我那一刻都发抖了。我注视她的时候,她的背景是非常平板的工人宿舍区,那时候我特别有一种宗教感,就一直跟着拍;然后又有一个男人突然进入了,他们什么关系,不知道,最后两个人都走掉了。整个过程里面,我觉得每分钟,都是上帝的赐予。
<《公共场所》自述>
我还是习惯下午在黄亭子见人:约朋友举杯叙旧,找仇家拍桌子翻脸,接受采访,说服制片,恳求帮助,找高人指点。酒喝不多话可不少,我的家乡汾阳产汾酒,常有名人题词。猛然想起不知谁的一句诗:有酒方能意识流,大块文章乐未休。于是又多了一些心理活动。在推杯换盏时心里猛地一沉,知道正事未办,于是悲从心起。话突然少了,趴在桌子上看烛光跳动,耳边喧闹渐渐抽象,有《海上花》的意境。于是想起年华老去,自己也过上了混日子的生活。感觉生命轻浮肉身沉重。像一个老男人般突然古怪地离席,于回家的黑暗中恍惚看到童年往事。知道自己有些醉意,便对司机师傅说:有酒方能意识流。师傅见多了,不会有响应,知道天亮后此人便又会醒:向人赔笑,与人握手,全然不知自己曾如此局促,丑态百出。
到了下午,又在等人。客人迟迟不来,心境已然没有了先前的躁动,配合下午清闲的气氛,站起来向窗外望。外面的人们在白太阳下骑车奔忙,不知在追逐什么样的际遇。心感苍生如雀,竟然有些忧伤。突然进来一位中年女子,点一杯酒又让小陈放张信哲的歌,歌声未起,哭声先出。原来这酒吧也是可以哭的地方。
现在再去黄亭子,酒吧已经拆了,变成了土堆。这是一个比喻,一切皆可化尘而去。于是不得不抓紧电影,不为不朽,只为此中可以落泪。
<有酒方能意识流>
2017年7月4日 已读
这让我想起“忆苦思甜”,那时候总以为苦在过去,甜在今天。谁又能想到“思甜”的时候,我们正经历一场劫难。年轻的一代未必就比年长的一代幸福。谁都知道,幸福这种东西并不随物质一起与日俱增。我不认为守在电视边、被父母锁在屋里的孩子比阳光下挥汗收麦的知青幸福。
电影 贾樟柯
三峡好人 (2006) 豆瓣 TMDB
三峡好人
8.5 (632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赵涛 / 韩三明
其它标题: 长江哀歌 / Still Life
三峡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的奉节县城,迎来一男一女两个山西人。
男人韩三明(韩三明 饰)来自汾阳,是名忠厚老实的煤矿工人,来奉节为寻十六年未见的前妻。前妻是他当年用钱买来的,生完孩子后跑回了奉节。寻找前妻的过程中波折不断,韩三明决定留下来做苦力一直等到前妻出现。女人沈红(赵 涛 饰)来自太原,是名沉默寡言的护士,为寻多日不曾与自己联系的丈夫而来奉节。丈夫与她的夫妻关系早已是有名无实,这点她虽然深知,仍想让丈夫当面给她个说法。沈红的找寻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丈夫在有意无意地躲着她。韩三明和沈红虽不认识,却因为要做相对意义上的“拿起”与“舍弃”抉择,在冥冥之中有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本片荣获2006年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2015年11月5日 看过
闷吗?不闷啊
贾樟柯
山河故人 (2015) 豆瓣 TMDB
山河故人
7.5 (948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赵涛 / 张译
其它标题: 山河恋人 / Mountains May Depart
1999年,山西汾阳县城,开朗雀跃的女孩沈涛(赵涛 饰)徘徊在矿工梁子(梁景东 饰)和煤矿老板张晋生(张译 饰)两端。一女二男的三角恋,无法维持长久的平衡。梁子和晋生的友情破裂。涛儿结婚的时节,有人选择远方。
2014年,因长期在煤矿工作,梁子的健康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最后的时光,他带着妻儿回到故乡。此时沈涛和晋生已经离婚,晋生带着孩子到乐常住上海。人届中年,彼此都身不由己站在了生离死别的界限上。
2025年,只会说英文的到乐(董子健 饰)和父亲分外隔膜,但和中文老师米娅(张艾嘉 饰)成为忘年交。他渴望脱离父亲的控制,渴望得到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自由”。
2015年11月3日 看过
成长的环境决定见识,时代的隔阂、孤独。人呐,离别前一定要说声再见。第三段恋情实在看得不舒服
贾樟柯
任逍遥 (2002) TMDB IMDb 豆瓣
任逍遥
7.6 (193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赵维威 / 吴琼
其它标题: Unknown Pleasures
斌斌(赵维威 饰)是一个在大同车站工作的年轻人,刚刚辞职。他的朋友小济(吴琼 饰)是一个19岁的社会青年。小济喜欢业余舞蹈演员巧巧(赵涛 饰),但巧巧的情人是有钱有势的乔三(李竺斌 饰)。斌斌的女朋友高考之后要去上大学,斌斌向小武(王宏伟 饰)借了1500块钱,买了一部手机送给她作为感情的结束。小济要去“泡”巧巧,被乔三的手下殴打。小济的父亲是一个修车的工人,偶然得到1美元的钞票,因为不知道汇率,误认为这是一大笔钱。巧巧四处参加“蒙古王酒”等商品的推广演出,为的是自己在医院长期住院的父亲。斌斌的母亲是纺织厂的下岗女工,法轮功修炼者。巧巧不愿受乔三的控制和小济偷情。小济说服斌斌一起去用假炸弹抢银行,斌斌被当场捕获,小济仓皇逃亡。
站台 (2000) IMDb 豆瓣 TMDB
站台
8.3 (385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王宏伟 / 赵涛
其它标题: Platform
崔明亮(王宏伟)、尹瑞娟(赵涛)、张军(梁景东)、钟萍(杨天乙)是山西汾阳县文工团的演员,改革开放初期,他们过的虽是普普通通的日子,却拥有相对丰盈的精神世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令他们见识到了各种新鲜事物,也使他们对自身有了更多的认识,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当时间来到 1980年末时,他们发现虽然各自早已面目全非,却仍然一无所有。
相比如广州那样的沿海城市,如汾阳这样的中国内陆小县城改革开放的步伐总是迟缓凝重的,可是崔明亮他们并没认识到这点。而他们为挣钱不断将自己的底线降低,则造成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彻底断层。
任逍遥 豆瓣
作者: 贾樟柯 / 赵静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 3
到底难脱革命文艺青年的好大喜功,想想《小武》和《站台》都是关于我家乡的故事,便琢磨着再拍一部,凑个“ 故乡三部曲”,远的学一下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近的学一下巴金《家》《春》《秋》。正在流行首叫《任逍遥》的歌。英雄莫问出身太淡薄。这一句就像在说我一个县城小子也拍出了电影。
站台 豆瓣
作者: 贾樟柯 / 赵静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 3
《小武》拍完,我在这条道上走得还算顺利,于是两千年顺势拍了《站台》。《站台》,写一个县城文工团80年代的事情。80年代商文工团总有些风流韵事,80年代我从十岁长到二十岁。从那时到现在,中国社会的变化比泼在地上的硫酸还强烈,我搞不清我为什么会如此矫揉造作,内心总是伤感。
小武 豆瓣
8.7 (13 个评分) 作者: 贾樟柯 / 赵静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 3
《小武》四月十号开拍,就像女人不会忘记生孩子的日子这日子永生难忘。四月的县城还冷,剧组一行烧香磕头。我在烟雾缭绕的街头跪下,敬天地鬼神,往来神仙,祖师爷唐明皇朱元璋及卢米埃尔兄弟。这仪式让我确定.这一次真要将文字变成电影了。
2014年7月28日 已读
看着便宜就买了一本,看到一半立马去亚马逊把剩下两本下单了。我是从天注定才开始了解了贾樟柯,看他的剧本会发现比成片更现实更粗俗,附的倒数第三篇影评居然是痛批小武的,确实有意思哈哈。封底最后一条评论:贾樟柯,和他们不一样的动物。——陈丹青
剧本 电影 贾樟柯
小山回家 (1995) 豆瓣 TMDB
小山回家
6.5 (74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王宏伟 / 周小敏
其它标题: Xiaoshan Going Home
1995年春节临近时,在北京某餐馆打工的河南民工王小山(王宏伟)因一心回家无心工作被老板开除。在回家前,他想找个老乡作伴。
为此,他一一走访了他的建筑工人、票贩子、大学生、服务员、妓女等老乡,然而他们各自有留在北京不回家过年的理由(有想趁年关卖多些黄牛票多挣些钞票的,有很想回家但因为现在的工作觉得无脸见家人只让王小山把钱捎回去的,有觉得回家过年很没有意思的,不一而足),王小山费劲口舌也没能将他们说服,只落得无可奈何的失望。
2014年7月28日 看过 《小武》的前半部分写的就是《小山回家》,但是这画质音质实在是有点看不下去啊……
短片 贾樟柯
天注定 (2013) IMDb 豆瓣 TMDB
天注定
7.8 (870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姜武 / 王宝强
其它标题: A Touch of Sin
家住乌金山的大海(姜武 饰)对村长和焦胜利利用煤矿大发不义之财愤愤不平。他几次三番要讨个说法,但都碰了一鼻子灰,甚至被对方暴揍一顿,大海心头的怒火被彻底点燃。
游走全国各地的三儿(王宝强 饰)赶在春节前回家,家中正给七十岁老母祝寿,他对一切都兴致索然,只向往着佩带手枪行走江湖的血腥岁月。
在按摩院工作的小玉(赵涛 饰)希望和情人(张嘉译 饰)早点儿确立关系,送走情人后,她被对方的妻子教训了一番。未过多久,两个仗势欺人的客人对她图谋不轨,由此引发了不可挽回的冲突。
在东莞打工的小辉(罗蓝山 饰)为逃避给工友的生活费,来到一家夜总会谋生,邂逅了美丽的同乡(李梦 饰)。爱情很美好,现实太糟糕。对这个内心空洞的青年来说,似乎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2014年3月28日 看过
虽然禁播了,但是也不捧臭脚了
贾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