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豆瓣 Goodreads
The lonely people need to eat
7.7 (18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4 - 4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是一部关乎美食与情感的随笔集。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治愈系美食故事;第二章为励志随笔;第三章介绍美食溯源;第四章则是光陆怪离的美食童话。每篇文章都围绕着一个食材主题展开,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个温暖的美食情感故事。
每个人都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的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云烟。人生在世,不如只求顿顿吃好。唯有美食不会拒绝孤独的人。
孤独时,请给自己最好的安慰。
趁你还吃得动时,把能吃的、能做的、能读的、能听的、能爱的,都过一遍。
一部暖心开胃的随笔集,一个不一样的张佳玮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道菜,
时间久了不吃就会惦记它;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点孤独,
时间久了不变就会习惯它;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人,
时间久了不见就会想念他(她)……
2014年5月9日 已读
书不错,但是确实如张公子自己说的,有不少文章之前的书也收录了,目测大概有1/3吧,这1/3里90%以上出自《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剩下少数几篇出自《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
张佳玮 美食 随笔
鸟儿歌唱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2
《鸟儿歌唱》是著名学者李零近年来所撰思想随笔的结集。李零身处21世纪,心系20世纪,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历史文化话题进行了独到解读。就被世人几度翻烙饼式解读的“启蒙”、“革命”等话题,作者有感而发,强调从事实出发,以历史与世界的眼光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鸟儿歌唱》 所收文章的风格有别于其专业写作,见识通达,视野宽广,独立清醒。作为知识人和思想者的李零印象在此更为清晰。《读<动物农场>》、《太阳不是无影灯》、《环球同此凉热》等篇堪称经典,尤为人称道。
-------------------------------------
编辑推荐:
1.著名学者李零先生近年的思想随笔集萃;
2.20世纪“美式民主”“启蒙”“革命”话题的深度反思;
3.期待更多“结实的不可打垮的身影”伫立于世,坚定“歌唱”。
2014年4月9日 已读
内容装帧还可以,但是书略散乱。之前有人说觉得李零的文字会有一点“装”的感觉,读来倒确实有这种感觉,可是我这个人倒是很是喜欢这样的……
李零 随笔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豆瓣 Goodreads
8.0 (13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4 - 2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本文学随笔。作者张佳玮是专栏作家,活跃在豆瓣、知乎、天涯、虎扑、《一个》等网络和平面媒体。目前旅居法国巴黎。
他的文字涉及美食、旅行、艺术、文学,视觉独特,既有文字优雅韵味,内容又跟现在的生活接轨。
这一本随笔集是围绕他的日常生活,一个普通人生 活中感官的盛宴,用耳朵、鼻子、嘴巴、眼睛,发现平凡生活里,那些给人独特滋味的美食、风景、文学作品、和神奇的幻想。生活因为知乎上有张佳玮而美好,因为能读到张佳玮的文字而更加美好!
【编辑推荐】
张公子:我非常非常不擅长自我介绍,每次开专栏要自我介绍时总求编辑代笔。
“不靠谱的”编辑:我比较浮夸哦,请看编辑推荐!
小编说:生活因为知乎上有张佳玮而美好,因为能读到张佳玮的文字而更加美好!一点儿都不夸张。你来阅读这本书,世界唰的不一样!
张公子的海量读书量何人能及,智趣的语言何人能及,作为“普通人”的生活智慧何人能及?啊,我们不用及,只需好好欣赏他的作品!
张公子徜徉书海,也游历世界各国。你可能读过他的专栏,看过他在知乎的精彩回答,看过他的篮球点评,或许你还在上海书展参加过那场非常精彩的读者见面会。
你以前不知道他?那这次可千万别错过了!
这本书是张公子最平易近人的作品,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更大更宽广的、充满乐趣的平常人的世界。或许我们都过着差不多的生活,却没有公子这般的拾趣能力。
在我们忙碌的,焦虑的,竞争的,苦闷的,莫名亢奋的,莫名低落的情绪里,激烈复杂的世界里,你来阅读这本书,世界唰的不一样!请你来体会一个人可以怎样的不同,实实在在的。也因此体会到什么叫做阅读的乐趣!
2014年3月29日 已读
第二部分“冬天如何取暖”写得太好直入心坎!可惜这装帧,这么大的字体让书逊色不少。
张佳玮 生活 随笔
一个一个人 豆瓣 Goodreads
8.2 (14 个评分) 作者: 申赋渔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7
■最具个人特色的纪传体断代史;1979-2012的中国微叙事
《一个一个人》是一部纪实散文集,时间跨度三十年,从七十年代末到今天,记录了作者一路走来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所属年代的烙印。他们出现在作者的各个人生阶段:乡村生活、求学经历、打工生活、记者生涯。他们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农民、工人、电视台记者、商人、诗人。小人物的生活正是大时代的碎片,一幅幅肖像构成了一个长卷——中国社会的画卷。
■装帧设计
本书由著名书籍设计师朱赢椿装帧设计。书名及腰封文字由古琴演奏家成公亮题写。他的琴声曾被德国《法兰克福评论》称赞为,“从大自然中偷听来的音响和动静”。
设计灵感源于“破损斑驳的旧书”,喻指光阴的流逝。这本书的内容、外观皆为时间所打磨。时间碾过微渺的凡人,只留下一些终会被遗忘的故事。书中小人物被遗弃、被损害的命运,与封面设计的破旧感互为衬托。尽管如此,书和人都保留着自己的性格,以及在岁月之中,对善良和真挚的一些坚持。
在这本书里,你还会看见过去三十年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时代气息的物品,比如小人书、“大前门”烟盒、磁带的歌纸、照相馆简陋布景的黑白照,作者的相片也从黑白逐渐过渡到彩色,伴随着服饰的变化,最终是人的变化。整本书最初是泛黄的纸张,最后是明亮的纸页,暗示着岁月的积淀。朱赢椿通过设计,将时间感、书籍之美、哀而不伤的尊严融合在一起。
2014年3月23日 已读
书的前头很感动,后面有点虎头蛇尾。四星吧,这神奇的装帧加一星
散文 申赋渔 随笔
肥肉 豆瓣
6.7 (12 个评分) 作者: 朱赢椿 / 沈昌文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3
* 物价已回不到往昔,肥肉又有了新故事————
“世界最美的书”获奖者朱赢椿历时6年约稿,精心编辑与设计
2014年度“华文好书”,《华尔街日报》《南德意志日报》等国际媒体专题推荐
新增 陈晓卿/封新城/田原/史航/石光华/地主陆/汪天稳 等名家好文
内容全新修订,装帧全面升级
* 100余位作者共同讲述关于“肥肉”的故事————
沈昌文、钟叔河、苏童、李洱、麦家、叶兆言、张嘉佳、蒋方舟等各界知名人士倾心参与;
全面收录来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人们关于肥肉的有趣故事
几代人的胃,比世间档案更懂中国
* 一碗肥肉,“吃”透世相————
肥肉的故事里有美好,有无奈,有辛酸,有大笑,还有不为人知的感动;
有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们的味觉记忆,也有现代年轻人关于肥肉的五味杂感
浓缩时代记忆,直击社会痛点,说尽世态冷暖
2014年3月18日 已读
看这书简直无法自拔,晚饭也立马跑去吃了一顿红烧肉。书里约稿的多为六七十年代人士,不过也只有那年代才会有这么多爱吃肥肉人士,文章也写得很妙,生产队摸黑吃肉很有意思。虽然小时候很不喜欢吃肥肉,但是油渣但是一直很喜欢吃,好久没吃……因为作者繁多,滥竽充数文章也不少。迄今为止杭城里最爱吃的还是灶丰人间的坛子烧肉,求吃啊求吃啊求吃啊求吃啊!!!!!!!!!
朱赢椿 美食 随笔
慢读宋词 豆瓣
作者: 琹涵 商务印书馆 2012 - 8
《慢读•宋词:珍爱源自生活的深情》作者琹涵老师再度以她善感温柔的心、真挚亲切的文字,在《慢读宋词:珍爱源自生活的深情》中,将宋词的真、善、美作了崭新的美妙诠释,全书集结出31篇文章:“卷一 天上人间(北宋:960—1127)”、“卷二 别样情怀(南宋:1127—1279)”。字字精粹、扣人心弦,却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紧紧扣住宋词之美,相信能让读者在沉潜的温情中激荡起对生命的共鸣;甚至能一扫日常生活中的忧愁烦恼,补足心灵的空缺。
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 豆瓣
作者: 小野 译林出版社 2013 - 9
畅销书作家 金马奖最佳编剧
诚品书店年度华文创作Top10
止庵•吴念真•詹宏志•魏德圣 联合推荐
台湾知名插画师游耀创 精心绘制唯美插图
如果你才20出头,这本书是你预习人生的指南;
如果你30多了,这本书是你练习人生的参考;
如果你40已过,这本书是你激励人生的心灵鸡汤;
如果你和小野同龄,那么,这本书陪你温习走过的人生。
人生有许多的原本与后来,有些事,似乎真要随着生命的经历,我们才会慢慢地懂了。——小野
本书是台湾畅销书作家小野的散文集,通过七个问答勾勒出温故知新的人生课题,分享横跨三代读者的人生故事。本书内容涉及理想、家庭、亲情、自然等人生的方方面面,是启迪你我如何勇敢面对每一人生阶段的良方。文笔恬淡温暖而不失趣味,蕴含悠长的意境和深刻的省思,读来晓畅通达、娓娓动人,并配有15页清新唯美的彩图。
2014年2月26日 已读
因为吴念真知道了小野,这书的名字跟《这些人,那些事》也很类似,但是文字的功底、描述的重点差吴念真很多,而且小野的文字不经端详,按照他同学的话说,是个“爱出风头的调皮鬼”,书上处处可见自我肯(chui)定(peng),令人倍感异味。
小野 随笔
孤独六讲 豆瓣
7.3 (239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无非求碗热汤喝 豆瓣
7.5 (49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译林出版社 2012 - 8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张佳玮最新美食随笔,杂志专栏打包私房心得,
大体关于吃,吃什么,怎么吃;更关于吃的心情,陪你吃的人,吃的时候想着你和你想着的人……
深入浅出,大快朵颐。
2014年1月27日 已读
寂寞之徒慎看性学,肚饿之人勿看美食。鄙人两者皆占,所谓自作孽。昨晚边看边与肚子大战,实在是折磨。奈何此书所述很多同为儿时回忆,加之张公子同为江南人于是更加温暖人心。虽有些掉书袋,可是掉的我喜欢呐!
张佳玮 生活 美食 随笔
好书之徒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陈晓维 中华书局 2012 - 8
本书是一本以藏书为主题的随笔集,旧书、旧人、旧时、旧事通过别致的文字展现于面前,鲜活动人。通过藏书,展现了陈梦家、贺天健、张伯驹、梁宗岱、李平心、沈祖棻等一批名人的风貌。
这些人,那些事 豆瓣
8.5 (240 个评分) 作者: 吴念真 译林出版社 2011 - 9
吴念真累积多年、珍藏心底的体会与感动。
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您将学会包容、豁达与感恩……
本书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他真情挚意的笔,如此跃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泪交织的同时,也无可取代的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这一个时代的美好缩影……
特别收录 吴念真近年唯一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
特别邀请 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精采火花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这些人,那些事》
2013年12月30日 已读
当初网易云阅读抽奖中了,但是没有我要的书,于是给我寄了这本,没看就送人了。看这书之前刚好看了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是讲朋友讲亲人,但是阅历一下子就出来了。前者掩饰不住为自己风流往事的炫耀,后者平淡的语言里流露出的感情却更深入人心。很多人说吴念真跟《一一》里的的NJ一样心平气和,几乎是本色出演。这才是真的故事。
台湾 吴念真 散文 随笔
我执 豆瓣
7.8 (156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2013年12月23日 已读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梁文道。和菜头在评论里说梁文道是在左右互博,出版《常识》之后又推出一本《我执》。左右互博真是形容的太好了。
散文 文化 梁文道 随笔
玩儿 豆瓣
7.2 (15 个评分) 作者: 于谦 中信出版社 2013 - 9
“我就这么点儿梦想:玩儿”,郭德纲眼中的捧哏奇才,相声界公认的第一玩家于谦,36载干掉无趣,架子不倒的玩乐生活纪录。
于谦,人称谦儿哥,郭德纲眼中的捧哏奇才,相声界公认的第一玩主。大智若愚,脾气随和,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
在相声段子里,他总是带着股逆来顺受的劲头,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没有“非要如此”的气质,但一讲到玩儿,他永远架子不倒,走到哪儿都带着一股“爷”的范儿,在他的人生态度里,干掉无趣,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玩儿比天大。
水瓶座的人爱冲动,水瓶座的人做事没规划,所以,他才有了京郊60亩的动物园,养了大大小小数千只动物,才有了台上台下老北京式的各种“玩儿”。
他最大的希望是老了能找到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把马带过去养,马也舒服,人也舒服,此生足矣。
评论:
只要沾上玩儿的,他没有不喜欢的,我们俩是鲜明的反差,他活得太值了!
——郭德纲
人有个爱好,日子过得才充实。我就是爱玩儿,说相声也是玩儿。
——于谦
编辑推荐:
1、于谦,人称谦儿哥,郭德纲眼中的捧哏奇才,相声界公认的第一玩主。
2、《玩儿》是于谦用心创作的第一本书,利用舞台下的短暂休息时间,在手机上完成15万字。
3、谦儿哥有三大著名爱好,喝酒,抽烟,烫头,如今又加上一条,写书。据说,下一本书正在酝酿,您可一定要等着,他可不一定写啊!
4、于谦说,我就这么点儿梦想,玩儿。玩儿着玩儿着,他一不小心就有了京郊60亩动物园,养了大大小小数千只动物。连郭德纲也忍不住感叹:他这辈子活得比我值。
5、不懂玩儿是一种缺点,玩儿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人生在世,谁都需要有点玩儿的精神,你一认真就输了。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豆瓣
作者: 杨念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0
历史并不重复,只是押韵而已。——马克•吐温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黑格尔
本书是历史学者杨念群的专栏随笔结集。书名虽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作者之意并不在讨论历朝历代之得失,而是由历史延宕开去,杂议藏匿于史书中的历史暗面,以及耳闻目睹之当下种种怪现状。
在作者看来,当下社会种种病症,并非晴天霹雳,凭空而来,而回溯历史,有如雾里看花,绝非教科书所灌输的那般简单清晰。历史上称盛世者所在多有,若细究起来,所谓“盛世”,并不等于升斗小民的幸福生活。拿康乾盛世而言,虽曰国力强大,远人来朝,但也是文字狱最盛之时,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思想规训及控制,终导致文人集体思想自宫,万马齐喑。生活在这样的“盛世”,不免会有些郁闷吧?
收到这本小册子里的文字杂七杂八,无法归类,大致不出“览史”“阅世”“观人”等等碎思臆想。在我的记忆里,读史纯为娱己者毕竟是少数,我读史读出的更多是伤心郁闷的往事回放,哪怕史书中满纸记下的都是盛世妖娆、遍地王道,我却极易读出苦涩、嗜血和谋杀。人们总是会热心询问,历史上到底哪个朝代更好或更坏?这个问题实属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答案……史事世事如棋局,观棋常语与观棋不语者也许都会自作聪明,却未必能勘破弈棋之妙,更别想做解说史谜的春秋大梦了。现如今欣逢盛世,心情应该舒畅才对,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于是才有了“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的发问。
——杨念群
再不相爱就软了 豆瓣
6.6 (18 个评分) 作者: 彭浩翔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2 - 6
彭浩翔察人观事,泼墨经年,挥洒自在。这本杂文集选自彭浩翔颇受好评的港版杂文集《一种风流》和《坐牢切勿拾肥皂》,不仅辑录了作者2005年到2009年间为CUP,HIM,Pandaa等香港报刊杂志撰写的专栏,同时在该简体版中也另增录了作者新近的杂文创作。在本书中,彭浩翔细论感情琐事,畅谈电影制作,拉杂世事,游历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浸染于书中的,是作者体味身边人和事时的独到韵味。此次更邀请跨界摄影大师郑中基为书中散文拍摄相配照片。
2013年10月29日 已读
这本书翻的很随意,不喜欢,借给谁的时候直接跟他说不用还我了
彭浩翔 随笔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豆瓣
8.1 (64 个评分) 作者: 程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0
这是程浩的文字集。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万字;除了散杂文,还有小说、日记、诗歌,甚至,还有给优米网的求职信和给作家七堇年的信。让人感慨的是,他有很多计划未完成,电脑中还有很多未完稿,和正在进行的写作计划。这几十万文字,都写自程浩去逝前的两三年的时间。而此时的程浩,体重不到30公斤,身体严重变形,每一个字都是他用鼠标一下一下点出来的。文字里流露的对命运的包容,对生命的思考,让人为之震动。书中不但有生死大问这样的严肃拷问,还有很多风趣机智的文章和对答,以及少年的怅惘和对爱情的憧憬。
代表作和被代表作 豆瓣
7.1 (18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8
一部名作和一幅名画到底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不是教科书从文学史、艺术史里提炼出的答案,也不是经过出版商、代笔者打磨后的自传说明,当然更不是无聊小报抖出来的花边新闻。那究竟是什么啊?《代表作和被代表作》用一种介于狡黠和谈心之间的口吻,讲述创作大师们那些不曾被时间检验出的真理,那些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说到底,大师们不是神,但他们更伟大——他们是骨肉停匀、呼吸吐纳的人。
想找好书来读,又不想被书商媒体天花乱坠的言辞蛊惑,这里有个很偷懒的法子:确认一个最中意的作者,跑去翻他的随笔,看他都谈论谁,师法谁,崇敬谁,那就顺藤摸瓜,找那些人的作品来读,一抓一个准。好的作者就像窗口,通向无数其他的好作者。——《大师们的标准》
连作品带人一起被误读,简直是一个创作者的义务。因为世界贪图方便,人们才需要标签和流派,用以给伟大的创作者分门别类。夸张的时候,他们还会用一两个名字或词语,统摄整个时代。——《被误读之为义务》
身边的江湖 豆瓣 Goodreads
8.1 (40 个评分) 作者: 野夫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9
1.野夫书稿中被删减最少,最能体现作者观点、情感的作品。
2.文字凝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以一枝孤笔书写那些就在你我身边的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变迁。
3. 柴静口中“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的野夫,以其特有的韵律表达世间的欢笑和悲苦。
2013年9月22日 已读
看完张居正的时候粗粗了解了下野夫和熊召政的纠葛,读此书,才真正意识到野夫的身世之惨,而他所描述的身边的江湖,一杆笔写得极具感染力,前头心酸凄苦,末尾温情。好书,好江湖。
另外吐槽下这本书的排版,好烂。
野夫 随笔
很高兴见到你 豆瓣
6.6 (69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 - 8
韩寒回来了。
2013年夏,韩寒亲任主编,经过14个月精心打磨,终于推出系列主题MOOK——《一个》。
系列的第一部叫做《很高兴见到你》,收入28篇精选之作,其中有韩寒最新作品《一次告别》《井与陆地,海和岛屿》;有“ONE?一个”APP人气文章,张晓晗、颜茹玉、咪蒙、荞麦、蔡崇达、暖小团等未来文学之星齐聚一堂;李海鹏、李娟、七堇年、那多一众实力派作家加盟;更收录陈坤、蔡康永、曾轶可、邵夷贝等跨界明星的文学处女作。而始终不变的是韩寒独有的文艺气息,摒弃无病呻吟,不卖弄技巧,崇尚“真心话+自然美”,简单好读又趣味盎然。
《一个》系列春夏秋冬每季出版一部,每期只会严选30篇以内文学作品,将来自天才级新人和读者最关心的写作者们。每一篇入选作品都将至少被100万人欣赏,并成为当季的城中热门话题。
在充斥着海量信息的小时代里,这只是一本简单的书,一本或许睡前起后能读一读的书。它强调的是有情怀、无障碍,其中任何一篇作品,看标题或者前三段,就会让你读下去,不会因为时间有限或者别的什么放弃阅读。世界上那么多纷纷扰扰,能真正和你产生关系的并不多。愿读者享受阅读的简单快乐,复杂世界里,读《一个》就够了。
背景资料:“ONE?一个”原本是2012年6月韩寒发布的阅读应用,内容在复杂的世界里显得特别简单,每天就是一篇文章、一张图、一句话、一个问题,安安静静躺在那里等读者去看。结果,上线不到24小时,就超过众多热门游戏与应用,成为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总榜第一名。一年后,它有了几百万用户。作为一个文艺阅读APP,它甚至还拉到了NIKE的广告。如今,“ONE?一个”的纸质书系出版了,《很高兴见到你》是第一本,未来还会有。在书里看文字和图片,总是更容易让读者感动。
2013年9月21日 已读
小清新风格,但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文章太矫情了点。
一个 随笔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江洋大盗 豆瓣
作者: 卢小波 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7
随笔集,主题涉及情感、职场、家庭、社会等领域,语言简洁漂亮、很有质感。他的随笔散见于京沪杭的报刊杂志。更多文字,是在朋友圈里流传,在网上被一再转发。
一个文艺中年男,加上夜班编辑的职业,把睿智、孤傲、清新、黑暗等元素熔于一炉,值得你读!
推荐语:
阅尽人间百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凭多年老报人的精准与敏感,卢小波拿捏
现代读者的穴位,让我们捧腹,让我们羞赧;让我们郁闷纠结,让我们疼痛酸软。
心比天高的卢小波,业余写作时却很红尘很入世;很是那个,仗剑走江湖的飘逸书生。
即便能够背诵卢小波的所有精彩,不如与他在秋阳温熙的傍晚,喝一杯暖暖的茶。
—— 舒 婷
它们就像夜色中忽然冲出原野的火车,裹挟着大量的人头和行李、厚重的历史记忆、丰富的情感、古怪的心机、纷呈的杂趣、别致的感觉、独出心裁的评判,还有些亦正亦邪、充满小说质感的鬼斧神工, 当然,还有他抹不掉的——一点黄色透墙来。
—— 须一瓜
很有趣的人情世象笔记,时时可见作者对文字、生活的自我期许。当下社会仍是材料的时代,不少人却活在虚幻的形式中。这本书立足于社会百态的生存坚实,观看并出入其中,如此感应,虽不免受到污染,但能自净其意其心。
—— 余世存
2013年8月31日 已读
最喜欢随笔集杂文集什么的了。这本随笔集还是挺有意思的,一朵很有意思的中年男子
杂文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