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飚
把自己作为方法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1 (390 个评分) 作者: 项飙 / 吴琦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7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2020年7月20日 已读
看多了中文世界不痛不痒的访谈,耳目一新的感觉真好。聚光灯下,“真”人越来越少,而像项飙这样天真浪漫又畅所欲言的真诚学者更是难能可贵。尽管有发散跳跃的部分,但对话的连续性和易读性带来的沉浸感是极其强烈的,仿佛置身现场托腮旁听,而相对理论,具象的经历也更能切入。
对于生活的小世界一定要发生兴趣,一定要有自己的Fun。所谓的无法理解只是拒绝理解、不愿意走到对方立场。当今的“悬浮”导致了两个极端化,极端的保守和对立的激进。

真诚的对话真是人间最好的事,喝点酒吧朋友们!(不)
项飚
全球“猎身” 豆瓣
8.3 (48 个评分) 作者: 项飚 译者: 王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为什么印度的整体社会发展缓慢,而软件出口却独领风骚?为什么美国的IT公司不断裁人,同时又引进外国雇员?作者基于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长达两年的人类学实地调查写作此书,指出其中关键在于IT产业中的“猎身”体系。它是指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全球化劳动力配置和管理体系。
2019年1月3日 已读
前几天看了关于项飙《悬浮:流动、期望和社会成长》讲座的一篇文章,提到了三个词“悬浮、流动、秩序”,这本和之前的浙江村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田野调查,但很明显,即使有对东亚民族的认同感依然还是有巨大的国别隔阂,又受限于时间语言金钱等因素,日常生活的叙述比之浙江村少了太多,对于印度本身存在的阶级、文化、宗教方面的思考也不够深入。
序言一如既往的精华,甚至还有一篇拼命黑自己的序二,实在是太可爱了。
社会学 项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