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死屋手记 豆瓣
Записки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 所属 作品: 死屋手记
9.4 (31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曾宪溥 / 王健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5
《死屋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在《死屋手记》中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由于结构巧妙,交织成一幅沙俄牢狱生活的鲜明图画,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群魔 豆瓣
Бесы 所属 作品: 群魔
9.5 (26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臧仲伦 译林出版社 2002 - 5
《群魔》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19世纪40年代的自由主义者及70年代初民主青年的群像。作者着重探索了恐怖分子的内心活动。《群魔》的主人公之一是自称为革命者的彼得·韦尔霍文斯基。他通过其领导的秘密组织进行恐吓、讹诈、纵火、暗杀等恐怖活动,企图动摇社会基础,以便发起暴动,夺取政权。作者以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心理描写拆穿了他的骗局;他是个阴谋家和恶棍。
卡拉马佐夫兄弟 豆瓣 Goodreads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 所属 作品: 卡拉马佐夫兄弟
9.9 (190 个评分) 作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 (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2
本书系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儿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鳄鱼手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鳄鱼手记
8.3 (73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7
【内容简介】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
《鳄鱼手记》是台湾作家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也是她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华语世界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小说以主人公“我”的大学生活为背景,通过一段段感情的萌发、深陷乃至最终仳离,直面内心深处极致的爱与无人理解的悲哀,逼视年轻人敏感自伤的内心世界。小说是台湾二十世纪末一代青年迷惘困顿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一段艰难跋涉的性别认同与自我认同的贴身记录。作者以刀锋般锋利闪光的笔触,探入心灵的隐秘岩层,那些极度坦诚的自我剖析与情爱想象的翻转辩证,那些人性与人性深深交会的时刻、强劲与庄严的生之体验,深刻展示了人类永恒的主题,即如何通过极致纯粹的情感更深入地认识自我与世界,从一己抵达普遍人类心灵的深度,一种辉煌心智激情。
在这些故事中,还穿插着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构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诗性寓言。身着人装的鳄鱼最终乘坐着火的浴盆飘向深海,影射“鳄鱼/边缘人”在人类社会孤独与被排挤的命运,构成复调双声的奇异艺术效果。
【编辑推荐】
★ 二十世纪末华文世界绚烂传奇的女性作家邱妙津长篇处女作,震惊中文世界的爱情物语,开启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蒋勋、骆以军、陈雪、郭玉洁诚挚推荐。——邱妙津是震动台湾的一代传奇,用生命创作的天才,她以凌厉激烈的才华横空出世,又决绝惨烈地毅然与人世告别。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鳄鱼手记》将隐秘的女性情感勇敢地变成天才的书写,一段艰难跋涉的性别认同之旅,极致炽烈悲恸的爱情物语,标记着一个时代的刻度和阴影,书中的诸多名词和意象已成为一代代人自我指认的身份象征。
★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华语世界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女性私密情感的深度书写,人性与人性深深交会的时刻,强劲与庄严的生之体验。——用寓言与密码写就的长篇情书,瑰丽华美又痛彻心肺、暴烈而温柔的女性情爱体验,浓烈丰沛的情绪,严肃与真诚的生命品质,展示爱的高贵与纯粹、爱的永在与不在。小说充满哲学思辨的灵敏机锋,从一己抵达普遍人类心灵的深度,展示人类灵魂繁复多变又千疮百孔的内在景观,一种浓郁丰盛的美感,高贵迷人的生命力,生发出惊心动魄的摄人力量。情爱踟蹰,生命坏毁,唯有极度真实勇敢地对待自我与生命,才能对抗命运的狂暴与社会的媚俗。
★ 一只鳄鱼的真挚告白,生命边缘地带的哀歌,献给每一个假装自己是正常人的人类。——《鳄鱼手记》用童话寓言般灵异笔触描绘社会边缘人的处境,展现出对转型世代思潮暗涌的敏锐捕捉能力,传达出对性别、性向的一种全新可能性的难以抑制的兴奋。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只鳄鱼,有时必须要隐藏自己,披上人装,在黑暗中重新去认识定义自我,去探索世界。从1994年至今,这本书仍一直在对异类或自以为异类的人发出关切的讯号:“嗨,亲爱的鳄鱼,你好吗?”
★ 精装纪念典藏版,荣获时报文学奖推荐奖,《开卷八分钟》推荐,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出版,备受赞誉。——《鳄鱼手记》已被翻译为英语、法语、德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2017年,《鳄鱼手记》列入《纽约书评》“经典重现”( NYRB Classics)出版,邱妙津是该书系继张爱玲之后第二位华语作者。作家骆以军和赖香吟分别以小说《遣悲怀》《其后》缅怀与致敬邱妙津。
索拉里斯星 豆瓣 Goodreads
Solaris 所属 作品: Solaris
8.6 (298 个评分) 作者: [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靖振忠 译林出版社 2021 - 8
🌌这颗星球,知道你内心深处的秘密。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塔可夫斯基《飞向太空》原著小说。
🌌刘慈欣、梁文道、戴锦华、吴岩、江晓原诚意推荐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触探人类认知边界。人类追寻着地外文明的蛛丝马迹,遇见了索拉里斯星的蓝色大洋。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类的忧伤与迷惘,恐惧与执念。而它本身是什么,人类却永远也无法知道。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据此改编《 飞向太空》,铸就电影史上的经典。
🌟被无数人誉为无法超越的科幻神作,设立太空想象天花板,刘慈欣、梁文道、戴锦华、吴岩、江晓原诚意推荐。
🌟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索拉里斯星是一颗围绕双星运转的星球,表面被胶质海洋覆盖。根据人类既有的认知,这样的星球的运转轨道应该是不稳定的。但仅仅过了十几年,人们就发现,索拉里斯星的轨道并没有显示出预期的变化。这激发了人类对这颗星球无限的兴趣。
心理学家凯尔文降落到索拉里斯星,迎接他的不是同伴们的热烈欢迎,而是杂乱的太空站、疯癫的科研人员和凝重的暗黑气氛,他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在一片扑朔迷离中撞见自己已经过世十年的妻子……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索拉里斯星》不仅是一部重要的科幻作品,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甚至是一部现代哲学读本。
——戴锦华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与罗摩相会 豆瓣 Goodreads
Rendezvous with Rama 所属 作品: Rendezvous with Rama
8.9 (101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瑟·克拉克 译者: 刘壮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6
★科幻历史上真正的神作! 科幻三巨头阿瑟·克拉克不朽的杰作。
★史无前例,横扫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木星奖、英国科幻协会奖、约翰•坎贝尔纪念奖6项科幻最高大奖。
★关于与外星文明接触的终极构想,影响《三体》《星际穿越》《降临》《异形》《星际迷航》……
★人类从未真正了 解宇宙,但从未停止探索。
-
一直以来,人类偏安于宇宙一角,自以为是宇宙仅有的文明。直到有一天,人类迎来了第一个外星文明……
2131年,人类的活动遍布整个太阳系,一艘庞大的不明飞行物闯了进来。科学家以印度神话人物“罗摩”为它命名,在经过观测之后,科学家发现罗摩其实是一个空心圆柱体,于是派遣一艘飞船与它相会。人类还不知道的,他们探索的文明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认知。
-
◆入选权威杂志《轨迹》杂志有史以来最伟大科幻小说榜单。
◆入选权威媒体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有史以来100部最伟大科幻、奇幻小说榜单。
◆引领刘慈欣、特德•姜走向科幻道路的经典之作。
◆刘慈欣:《与罗摩相会》是太空科幻的经典之作,引领我走上科幻之路的作品,其带来的震撼至今难忘。
◆特德•姜: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作品,让我走上了成为科幻作家的道路。
------------------------------
【媒体推荐】
-
◆克拉克让人顶礼膜拜,《与罗摩相会》让我们体验了一次与外星人令人胆寒的接触。这本书并没有告诉我们全部故事,但这种创作却是科幻小说中最具想象力的。——《纽约时报》
◆阿瑟•克拉克的《与罗摩相会》是真正的经典。——《泰晤士报》
◆只有天才才能写出克拉克这部耀眼的作品,精彩的太空探险故事。一部完美的科幻小说。——《科克斯评论》
◆在克拉克诞辰100周年的今天,克拉克仍然是无可置疑的科幻小说之王。克拉克是一位能够提升你的想象力的作家。——《卫报》
◆《与罗摩相会》体现了科幻小说创造想象世界的能力,整部作品就像一套宏伟的造物主设计图,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外星世界,其中的每一块砖都砌得很精致。同《2001:太空漫游》一样,外星人始终没有出现,但这个想象世界本身已经使人着迷,如果说凡尔纳的小说让我爱上了科幻,克拉克的作品就是我投身科幻创作的最初动力。——刘慈欣
◆《与罗摩相会》是太空科幻的经典之作,引领我走上科幻之路的作品,其带来的震撼至今难忘。 ——刘慈欣
◆阿瑟·克拉克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作品,让我走上了成为科幻作家的道路。——特德•姜(《降临》原著作者)
◆克拉克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人类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张开双手。——斯坦利•库布里克(美国著名电影导演)
人间便利店 豆瓣 Goodreads
コンビニ人間 所属 作品: 人间便利店
7.4 (123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田沙耶香 译者: 吴曦 湖南文艺出版社·向上文学品牌 2018 - 4
‘’我一直在模仿着他们,只为努力扮演大众心目中的人。‘’
第155届芥川奖获奖作品
古仓惠子,三十六岁,至今未婚,大学毕业后没有就业,选择在便利店打工,一做就是十八年。来来去去惠子送走了很多店员,就连店长也换到了第八任。她每天吃便利店卖的便当,每天听着收银机发出的咔咔声,每天看着干净的店面,每天说着“欢迎光临”迎接顾客,每天过着这样平静的生活。惠子的家人、同事、朋友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只有惠子知道,一切都在变,只有一直不变的便利店才能给自己安慰。
突然一天,新同事宅男白羽闯入了自己的生活,“你这样活着也太奇怪了吧?”他说。惠子开始思考,难道自己的人生,是畸形的吗?
鄙视 豆瓣 Goodreads
Il disprezzo 所属 作品: 鄙视
8.1 (126 个评分) 作者: [意]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译者: 沈萼梅 / 刘锡荣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7
婚后两年,丈夫在工作、金钱和理想面前节节败退,妻子的鄙视成了对他而言最大的惩罚。他时时揣摩自己为什么被妻子鄙视,却把妻子越推越远,一桩原本幸福的婚姻即将轰然崩塌。
“我鄙视你,这就是我不再爱你的原因。”

★意大利的“鲁迅”
★20世纪意大利国民作家◈犀利审视时代的精神症候
★15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入选法国《世界报》20世 纪百大图书。
★由新浪潮名导戈达尔翻拍成《蔑视》,成为影史标杆
★卡尔维诺、加缪、埃科、苏珊·桑塔格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鄙视》写的是婚姻危机,讲的是现代人的爱无能。
★我渴望的其实不是分手,而是重新相爱。
★阅读莫拉维亚,就是阅读我们时代的精神症候。

我偏爱莫拉维亚,他是意大利唯一一个就某个角度来说我愿称之为“风俗”派的作家:定期交出的作品中有我们这个时代时光流转间对道德所下的不同定义,与风俗、社会变动、大众思想指标息息相关。——卡尔维诺
·
我们的意大利朋友在今天的全部创作中,体现出一种豁达、一种由衷的热情、一种鲜明的朴实,这些是我们法国作品所略微缺乏的。——加缪
·
我们不要忘了,中流社会说的意大利语,其最高尚的形式,其实源自一些作家朴实而且完全为大家所接受的散文,比如莫拉维亚。——翁贝托·埃科
·
莫拉维亚的作品被看作一种对意大利社会进行批判探索的介入文学的起点。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常是一个既头脑清晰又无能为力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远在萨特的《恶心》和加缪的《局外人》之前,就表达出一种存在的不安。丧失行动的能力,而又对自己的不行动有负疚感,他不停而又徒劳地去适应一个离他远去的世界。对生活的厌倦和冷漠是莫拉维亚世界的中心主题。——米歇尔·玛利(《导读戈达尔》作者)
·
在他的小说中,爱情几乎总是受苦而不是享受。不管是在最不忠诚、最热烈的时候,还是在讨论夫妻关系的时候,它很少能解除一种咬牙切齿的疏离感,因此,他作品中的人物经常在惊讶、困惑的不同阶段中互相凝视。无论如何,他的作品是具有启发性的。他把强迫性的思考和梦幻般的情节展开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完全个人化的世界观,迫使我们把书翻到最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既一致又难以捉摸的心理结构,以至于读者会在未来数周——我身上则是数年——思考它,重新考虑它。如此,我对一本书没有更多要求。——提姆·帕克斯(《鄙视》英文版导读作者)
·
莫拉维亚笔下的里卡尔多跟其他几部小说的主人公一样,“他们都在与现实抗争,竭力想征服现实,因为他们感到受到现实社会的排斥,无法融入现实生活”。小说《鄙视》就是从一对普通的夫妇感情生活的破裂这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危机。——沈萼梅(意大利文学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
莫拉维亚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而《鄙视》又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却特别贴近当今中国的生活。故事讲一个在罗马寻求发展的剧作家里卡尔多的遭遇,他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接了一些收入颇丰的工作之后,买了房子和车子,却遭到妻子的鄙视,两人关系破裂。他为付月供蝇营狗苟,妻子也沦为制片商的情妇。莫拉维亚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经济发展时期的夫妻关系,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里卡尔多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丧失尊严,沦为工具的过程。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相爱,赤诚相对,这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艰难?这也是作者通过整个故事,反复探讨的问题。——陈英(意大利文学翻译,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
莫拉维亚被认为是“天生的叙事者”。他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各种抽象的人生态度:《冷漠的人》《鄙视》《不由自主》《同流者》和《愁闷》等。继而以叙事文学的形式,创造出无穷的人物和场景,动作与行为,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以一个局外人的严厉而敌视的目光,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一针见血地批判资产阶级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状态,而且这些状态又主要与他所创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紧密相关。在小说《鄙视》当中,影评人里卡尔多为了摆脱经济上的窘境而迎合制片人的要求,甚至被妻子怀疑有意将她献给制片人,并因此遭到妻子的鄙视。这个形象正是莫拉维亚创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中的一个,而小说的书名又一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魏怡(意大利文学翻译,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
莫拉维亚是意大利文学史上一位公认的来不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小说家。——《共和国报》
·
莫拉维亚是意大利“本世纪继皮兰德娄之后在全世界最受推崇和赞赏的作家”。——《新闻报》
·
尽管是让-吕克·戈达尔将莫拉维亚的《鄙视》改编成电影,贝托鲁奇导演了《同流者》,但莫拉维亚真正的精神亲属是费德里科-费里尼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纽约时报》
·
莫拉维亚如今被忽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因为这种道德目的和艺术完整性的罕见结合曾经使他跻身于欧洲最优秀的作家之列。我认为,现在是重新评估的时候了,也是他的作品推出新版本的时候了。——《卫报》
·
莫拉维亚的所有文学作品都充斥着他那个时代原始而尖锐的现实主义,自他充满挑衅意味的处女作《冷漠的人》(1929)出版后,就一直如此。——意大利驻沪总领事 陈琪(MIchele Cecchi)
Women Talking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Women Talking
作者: Miriam Toews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9 - 4
One evening, eight Mennonite women climb into a hay loft to conduct a secret meeting. For the past two years, each of these women, and more than a hundred other girls in their colony, has been repeatedly violated in the night by demons coming to punish them for their sins. Now that the women have learned they were in fact drugged and attacked by a group of men from their own community, they are determined to protect themselves and their daughters from future harm.
While the men of the colony are off in the city, attempting to raise enough money to bail out the rapists and bring them home, these women--all illiterate, without any knowledge of the world outside their community and unable even t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country they live in--have very little time to make a choice: Should they stay in the only world they've ever known or should they dare to escape?
The Shadow of Kyoshi 豆瓣
作者: F. C. Yee 2020 - 7
2021年6月11日 已读
Rangi和Kyoshi的互动片段依然很有爱有趣,Rangi这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朋友也太好了吧,能上战场能下厨房。火国内战线收尾得有些潦草,火烈王不知道咋回事突然就从软弱受气包变强硬权谋家干掉了对手,虽然主意是源自Kyoshi的误判。前世Kuruk和Yangchen的形象也丰满了
Avatar LGBT 外国文学 小说 降世神通
派对恐惧症 豆瓣 Goodreads
Her Body and Other Parties 所属 作品: 派对恐惧症
8.3 (35 个评分) 作者: [美]卡门•玛丽亚•马查多 译者: 叶佳怡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5
❈ 陈楸帆、淡豹推荐。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星云奖提名。入选《纽约时报》《巴黎评论》《洛杉矶时报》《ELLE》年度好书。、
❈ 作者是师承安吉拉·卡特、奥康纳、麦卡勒斯的美国新生代小说家。她以细腻敏感又古灵精怪的声音,打破科幻、奇幻、现实主义、成长小说文类界限,直面最 接地气的女性话题。
❈ 八篇故事,带来八种惊奇与洞察,有关女性生活和内心的混乱与狂喜,思考性、权力、快乐、痛苦和自我挣扎,书写生活中那些未曾言明但无处不在的真相。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它们都会促使你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选择和情感关系。
————————
这是一部小说集,由八篇小说组成。作者将现实和幻想混合在一起,讲述了八个有关自我意识和成长的故事:脖子上绑着丝带的女子原本一直拒绝丈夫取下丝带,最后终于妥协,导致离奇事件发生;独居时,一个女人记录下与其他人交往的细节,以人际互动中的种种困境,审视孤立状态下的人性;改写经典美剧中的警探故事,讲述女性职场生活的真实困境和诡怪的都市传奇……作者塑造了许多或迷茫或坚定,但都努力追寻理想的女性形象,用她们的视角探索何为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世界。
------------------------
这部书是充满野性的,覆满亮片和鳞甲,安吉拉•卡特、凯莉•林克、海伦•奥耶耶美这些寓言作者的影响在马查多的作品中闪耀,也混合了科幻、恐怖故事的元素。
——《纽约时报》
这本书有一些科幻,有一些幻想,通篇都幽默风趣。马查多的小说讨论的是一些不可思议的身为女人的方式:完全做她自己。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这是一部令人意外、独具一格、野心勃勃的小说集,充满了猎奇的故事,但它们揭示的是有关身为女性的那些无处不在又未曾言明的真相,而这是那些更“现实主义”的写作所难以企及的。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派对恐惧症》是无与伦比的:作者用荒诞奇诡的叙事才能讲述的是那些切中要害,但此前却被我们忽略的事……马查多展现了发自肺腑深处的写作可以多么独特、具有颠覆性、充满骄傲和乐趣,即使这肺腑已经受到创伤。
——《洛杉矶时报》
《派对恐惧症》的语言如此富有质感,你简直想把这些句子拿起来放在手指间摩挲……一种强健的女性主义精神流溢在整部书中,作者对女性身体的思考集中于性、权力、快乐、痛苦和自我挣扎。很少有作者像马查多这样善于在写作中激发身体感觉:在血肉中栖息的无数种感受及其混乱与狂喜。马查多将迥然不同的、互相冲撞的元素融为一体。
——《波士顿环球报》
《派对恐惧症》是一部令人赞叹的处女作,黑暗而熠熠闪光,如黑夜,如刀锋。
——书籍论坛
在马查多笔下,似乎一切事物都经历了摧毁和重生。
——《明星论坛报》
失踪的孩子 豆瓣 Goodreads
Storia della bambina perduta 所属 作品: 失踪的孩子
9.2 (501 个评分)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7
《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小说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我”)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

“我”为了爱情和写作,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与莉拉,还有我曾想要逃离的城区再度变得亲密。“我”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怀孕、生子,并经历了恐怖残暴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离析,一切又将被重建。

“我”在不自觉中卷入莉拉秘密的企图——她希望利用我的名声和写作技巧来对抗城区陈腐而猖獗的恶势力。但在经历了生命最恐怖的打击之后,莉拉选择以一种怪异夸张的方式在城区彻底将自己流放。

而“我”也将以惊人的韧性和诚实面对写作、爱情、家庭的失败。在经历了多年的自我怀疑之后,“我”决定忤逆(罔顾?)莉拉的告诫,将“我”和她一生的友谊写成一本小说,却招来了最深的背叛……
我本不该成为母亲 豆瓣
The Push 所属 作品: 我本不该成为母亲
7.9 (11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阿什莉·奥德兰 译者: 李雅欣 中信出版社 2021 - 1
上一代破碎的关系是否会以某种方式延续?一个活着但冷漠的孩子,一个温暖却死去的孩子。母职焦虑,信任崩溃,亲情断裂……成为母亲,究竟面临多少困境?
为什么幼儿园的孩子对女儿避之不及?游乐场的意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在其他人眼中如天使般的孩子,为何只让身为母亲的布莱丝觉得如此邪 恶……一切都在揣测和未知中前行,直到小儿子的死,给了她致命的一击,击碎了婚姻,击碎了生活,也击碎了她对女儿的所有信任。是产后抑郁带来的歇斯底里,还是恶童的妒恨带来的灾难?这本小说透过布莱丝的眼睛,讲述了一个紧张的、扣人心弦的心理悬疑故事,而布莱丝成为母亲所经历的一切,与她所期待的完全不同。
【编辑推荐】
★ 一个母亲的自白,写出了关于“成为母亲”这件事的一切恐惧,拥有精致悬念的躁动和惊悚小说的迷人节奏。
★紧扣社会议题——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何为母职?母亲生而伟大吗?女性如何满足社会期待并得到信任?
★同时入选《嘉人》《红秀》《时尚》等杂志“2021年最值得期待图书”
★ 书稿上交不到两天即收到版权报价,两周内售出34个国家及地区版权。
★ 经9方投标竞价,影视剧版权被《哈利·波特》制片人抢下。
やがて君になる 佐伯沙弥香について(3) 豆瓣
所属 作品: やがて君になる 佐伯沙弥香について(3)
作者: 入間 人間 (著) / 仲谷 鳰 (原著, イラスト) KADOKAWA 2020 - 3
『やがて君になる』外伝ノベライズ、完結。大学生となった沙弥香の恋は――
『だってわたし、今、あなたのことが好きだもの』
それは何年ぶりの『出会い』だっただろうか。大学二年生となった沙弥香を慕う、一つ年下の後輩・枝元陽。
今まで沙弥香が好きになってきた人の誰からも遠いその雰囲気。眩しいくらい積極的に好意を伝えてくる陽に初めは警戒しながらも、やがて彼女からの気持ちに応えるように、沙弥香は恋の形を模索する。
――誰かに恋をする度、星に手を伸ばすようだった。とても綺麗で、ただ届かない。それでも。その星に触れてみたいと、今度こそ。
沙弥香の恋の物語、完結編。
2021年1月29日 已读
祝福佐伯女士和她的年下CP小阳!佐伯女士和侑的友情线也不错
小说 日本文学 百合
終將成為妳 2 豆瓣
やがて君になる 佐伯沙弥香について (2) 所属 作品: やがて君になる 佐伯沙弥香について(2)
8.4 (9 个评分) 作者: 入間人間 译者: 何陽 臺灣角川 2020 - 9
因為國中時代慘痛的失戀,讓沙彌香下定決心不要再喜歡上別人了。
但是在高中入學典禮第一次見到七海燈子身影的瞬間,
卻無法自拔地受到燈子吸引。
兩人分到同一班級,也一同加入了學生會,
之後甚至變成了可謂摯友的親近關係。
在持續伴隨著燈子之中,沙彌香理解了燈子的堅強與軟弱。
她看透了燈子的一切,變得更喜歡她。
不過,就因為這樣,沙彌香無論如何就是無法說出「喜歡」。
因為等待太久、因為太過害怕,而無法向前一步的沙彌香迷惘、後悔、失去——
因為與「她」相遇,所以明白了什麼叫作喜歡上一個人。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 豆瓣
En man som heter Ove 所属 作品: A Man Called Ove
7.9 (15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译者: 宁蒙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 - 11
认识一下欧维,他59岁,脾气古怪,嫌东嫌西,带着坚不可摧的原则、每天恪守的常规以及随时发飙的脾性在社区晃来晃去,背地里被称为“地狱来的恶邻”。他每天一大早就四处巡视,搬动没停进格线的脚踏车,检查垃圾是否按规定分类,抱怨谁家的草坪还不修剪,诅咒那只掉了毛的流浪猫。没完没了 。
他想自杀。
直到一个十一月的早晨,当一对话痨夫妇和他们的两个话痨女儿搬到隔壁,不小心撞坏了他的邮筒。
编辑推荐:
★温暖席卷44国,全球156个版本,总销量超过900万册,
★美国亚马逊作家排行榜榜首、 2016 / 2017瑞典年度作家、全球热销1400万册的瑞典小说之王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公认口碑代表作!亚马逊、Goodreads、豆瓣评分均高于作者其他作品。(豆瓣读书9分)
★ 同名北欧版电影提名第89届奥斯卡ZUI佳外语片、荣膺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瑞典年度票房冠军。豆瓣电影27万人打出8.8分高分。
★ 奥斯卡影帝、《阿甘正传》主演汤姆·汉克斯被欧维深深打动,买下美版电影版权,亲自主演,2020年上映。
★池昌旭直言此书让人感到幸福,林彦俊从欧维身上看到了温暖的未来。
★旅挪翻译家宁蒙瑞典文直译, 翻译流畅。超人气插画师卤猫惊喜绘制封面。《一个人的朝圣》《怦然心动》《82年生的金智英》原班制作团队大鱼读品打造,质感上承。
少数派报告 豆瓣 Goodreads
The Minority Report 所属 作品: 少数派报告
8.7 (89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利普·迪克 译者: 周昭蓉 译林出版社 2017 - 10
“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成长于西方科技文明创造出的崭新辉煌的时代。彼时,人类进入了太空,登上了月球,成功制造出第一台工业用机器人……科技的蓬勃发展也催生出主流科幻小说对人类创造力的无比自信,克拉克、阿西莫夫和海因莱因撑起了西方科幻的黄金时代。可是,迪克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主人公迷惘于亦真亦假的世界上,挣扎于文明的陷落中,充满了对生命的依恋和对人性的追求。
《少数派报告》荟萃菲利普•迪克最具代表性的九个短篇:《第二代》《冒名顶替》《规划小组》《少数派报告》《战争游戏》《啊,当个布洛贝尔人!》《死者的话》《全面回忆》《电子蚂蚁》,其中有数篇都曾被改编成脍炙人口的好莱坞大片,如《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命运规划局》《冒名顶替》等。
《少数派报告》结集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最具代表性的九个短篇:《第二代》《冒名顶替》《规划小组》《少数派报告》《战争游戏》《啊,当个布洛贝尔人!》《死者的话》《全面回忆》和《电子蚂蚁》。菲利普•迪克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光怪陆离的想象在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独树一帜。他的短篇小说情节跌宕,很多故事的架构都堪称一绝。
2021年1月21日 已读
喜欢的短篇:第二代/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当个布洛贝尔人,冒名顶替写得也挺有意思的
小说 科幻 美国文学
山茶文具店 豆瓣
ツバキ文具店 所属 作品: 山茶文具店
7.9 (162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川糸 译者: 王蕴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3
★日本全国700多家书店店员投票选出的最想卖的书! 2016、2017连续两年获日本“书店大奖”重推!
★日本畅销作家小川糸备受好评暖心之作。16封手写书信,掀起“书信时代”怀旧风潮。
★一封封有温度的信,一个个有故事的人生。执笔写下说不出的话,与思念之人见字如面
★随书附带精美手绘镰仓游览导图
…………
在镰仓,有一家帮人代笔的文具店,每代店主均由女性担任,只要有委托便会接受,即使是餐厅的菜单也会帮忙。
不知不觉间,雨宫鸠子成为了第11代传人,而与外祖母之间的误会,以及开始独自一人活在世上的恐惧,使她充满迷茫。给死去宠物的吊唁信、宣布离婚的公告信、拒绝借钱的回绝信、写给挚友的分手信……
一封封代笔信是客人们的写实生活,也是一节节人生的课堂。
风声 豆瓣
所属 作品: 风声
8.6 (20 个评分) 作者: 麦家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11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代表作《风声》,2020年全新修订版本
.
风声大作,震撼上市!
=========
【编辑推荐】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2020年全新修订!新增717处修订,万字麦家创作谈,6幅原创插画。
◆麦家,继鲁迅、钱锺书、张爱玲后作品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的当代作家。
◆麦家作品已被翻译成30几种语言,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出版发行。
◆《风声》是麦家的重要代表作,作品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同名改编电影《风声》由周迅、李冰冰、张涵予、黄晓明主演,豆瓣8.2,掀起谍战影视的狂潮,影响巨大。
◆麦家:《风声》中有大孤独,也有大绝望、大坚韧,恰如我当时的心境。
◆翻开《风声》,获得直面困境的坚韧与智慧。
.
【内容介绍】
.
日伪时期,西子湖畔。
昔日歌舞升平的裘庄里,
五名伪政府的军事要员被囚禁于此,
潜伏在他们中间的共党卧底“老鬼”
身份即将暴露,危在旦夕。
老鬼到底是谁?
Ta要如何渡过这命悬一线的险境?
又将如何传出那断无可能走漏的“风声”?
.
【名人推荐】
.
☆ 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多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若一种被痛楚浸满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他的书写,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茅盾文学奖授奖词
☆ 麦家的小说是叙事的迷宫,也是人类意志的悲歌;他的写作既是在求证一种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温一种英雄哲学。他凭借丰盛的想像、坚固的逻辑,以及人物性格演进的严密线索,塑造、表彰了一个人如何在信念的重压下,在内心的旷野里,为自己的命运和职责有所行动、承担甚至牺牲。——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授奖词
☆ 在尽可能小的氛围内,将条件尽可能简化,压缩成抽象的逻辑,但并不因此而损失事物的生动性,因为逻辑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认识和呈现。麦家就正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走近——这是一条狭路,也是被他自己限制的,但正因为狭,于是直向纵深处,就像刀锋。——王安忆
☆ 有人说,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经典文学的直线距离只差三步。但走不完的也正是这三步。麦家的了不起在于他走完了这三步,且步伐坚定,缓慢有力,留下的脚印竟成了一幅精巧诡秘的地图。——王家卫
☆ 麦家颠覆了我们对中国作家的传统印象,他写作的题材和价值是世界性的。——英国“企鹅经典”书系总监Alexis
☆ 麦家有力地拓展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他把一些世界性的主题带进了中国文学,比如人类智力的荒谬和意志的傲慢。他把中国人所经历的战争与革命、阴谋与暴力化为了人类境遇的幽暗传奇。——李敬泽
☆ 早知道麦家的小说好看,但不知道好看到了这种程度。——倪匡
☆ 《风声》是部尖锐的小说,吸纳着发自骨髓的精气,也散发着血腥的味道,有正义与恐惧相伴的惊悚,也有智慧与胆魄相融的力量。这是一部写法干净利落,意味丰蕴绵长的小说。——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
☆《风声》是一部有是非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小说。——评论家孟繁华
☆ 麦家创作出了一个博尔赫斯式的既精细又复杂的故事。——《纽约客》
☆ 麦家所写的不仅是关于中国的,更是关于这个世界的。——《纽约时报》
.
=========
.
看似我写了一群无情之人,而这恰恰是我最深情的作品。——麦家
2021年1月16日 已读
重读风声,依然很喜欢它的构架,所谓“英雄”并不是那么光明伟岸和所谓“道德”的。
中国文学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