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研究
性/别少数群体平等保护研究 豆瓣
作者:
郭晓飞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
- 9
本书通过中美之间性/别少数群体权利的比较法研究,探究两国处理类似问题的同与不同,在这个问题上,是否存在另类的现代性模式,美国法学界的分析带来了哪些启发,有哪些局限,跨性别婚姻权利在中国的实现体现为无声无息的变迁,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西方式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激烈争论,这些都提醒我们,必须要在本土化的视野里展开我们的分析,尽管不了解世界上的相关进展,也不会真正的了解我们自己。
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问题,分析了同性婚姻案件的裁决融合了正当程序条款和平等保护条款,打破了一些学者认为的最高法院的裁决仅仅是是一种政治和文化决断,缺乏法教义学基础的谬见。同性恋是先天还是后天形成的,性倾向是否可以改变,与平等保护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性倾向歧视是否是一种性别歧视,本书揭示了宪法学上应该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本书第二部分是中国法视野下的性/别少数群体平等保护,着重分析了跨性别婚姻权利在中国法之下是如何实现的,既没有相关的立法讨论,也缺乏里程碑式的司法裁决,体现为一种无声无息的变迁。另外,透过对一起刑事案件的分析,揭示了刑法需要宪法的制约才能真正的体现谦抑性。第三部分是对一些学术著作的书评,研究了中国法之下的同性恋问题有哪些不同于西方的模式。
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问题,分析了同性婚姻案件的裁决融合了正当程序条款和平等保护条款,打破了一些学者认为的最高法院的裁决仅仅是是一种政治和文化决断,缺乏法教义学基础的谬见。同性恋是先天还是后天形成的,性倾向是否可以改变,与平等保护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性倾向歧视是否是一种性别歧视,本书揭示了宪法学上应该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本书第二部分是中国法视野下的性/别少数群体平等保护,着重分析了跨性别婚姻权利在中国法之下是如何实现的,既没有相关的立法讨论,也缺乏里程碑式的司法裁决,体现为一种无声无息的变迁。另外,透过对一起刑事案件的分析,揭示了刑法需要宪法的制约才能真正的体现谦抑性。第三部分是对一些学术著作的书评,研究了中国法之下的同性恋问题有哪些不同于西方的模式。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所属 作品: 性別打結
9.1 (41 个评分)
作者:
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
译者:
成令方
/
王秀云
…
群學出版社
2008
- 3
其它标题:
性別打結
/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我們每一個人都住在違建的父權房子中,身上被千千萬萬纏雜不清的性別絲縷牽引著、束縛著。換言之,我們活在打結的性別關係中,看不清自己的處境,也不知從何解套。我們或許意識到自己深受社會制度與無所不在的文化承傳的限制,卻只能嘆息人微言輕
、無力改變。若你對這種處境感到似曾相識、心有戚戚焉,那麼,你就非得好好翻翻這本書不可。
作者亞倫.強森(Allan Johnson) 雖然身為白種中產階級異性戀男性,但因生逢六0年代的狂飆洗禮,受到女性主義的啟蒙並積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他對自己享有的性別、階級與族群特權做了深刻反省,並融合豐厚廣博的社會研究知識,在本書中細密鋪陳父權體制與個人行動者相互形塑的關係。與其他以提升女性性別意識為目的的書不同,這本書是寫給共同住在父權房子中的男人和女人看的。
、無力改變。若你對這種處境感到似曾相識、心有戚戚焉,那麼,你就非得好好翻翻這本書不可。
作者亞倫.強森(Allan Johnson) 雖然身為白種中產階級異性戀男性,但因生逢六0年代的狂飆洗禮,受到女性主義的啟蒙並積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他對自己享有的性別、階級與族群特權做了深刻反省,並融合豐厚廣博的社會研究知識,在本書中細密鋪陳父權體制與個人行動者相互形塑的關係。與其他以提升女性性別意識為目的的書不同,這本書是寫給共同住在父權房子中的男人和女人看的。
第二性Ⅱ 豆瓣
Deuxieme sexe. Ⅱ, Expérience vecue
9.7 (73 个评分)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译者:
郑克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9
《第二性2》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作的枯燥晦涩,读来趣味横生。波伏瓦作为思想家是超越时代的,她在《第二性2》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第二性2》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