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my - 标记
猫咪又回来了 (198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The Cat Came Back
7.3 (44 个评分) 导演: Cordell Barker 演员: Richard Condie
其它标题: The Cat Came Back / Le chat colla
本片198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
老先生孤独地在房间吹长号时,敲门声“咚咚”响起,他本不想理会,耐不住敲门声越来越震耳愤怒地开了门,意外迎来一只藏匿于摇篮中的可爱猫咪。老先生手拿拨浪鼓一脸爱意欲与猫咪亲昵,哪知猫咪不耐烦地挥爪将拨浪鼓打破在地,老先生受不了猫咪的暴力,抓起把它丢到了门外,但猫咪没有就此离去,相反跳进房间做了让老先生更加郁闷的事。为了不让猫咪再回来,老先生试了许多令人喷饭的法子,无奈猫咪如噩梦般紧紧缠上了他。
2012年4月13日 看过
一般,即便在当时也没什么新意可言
6分 动画
东之伊甸 总集篇 (2009) 豆瓣
東のエデン 総集編 Air Communication
导演: 神山健治 演员: 木村良平 / 早見沙織
其它标题: 東のエデン 総集編 Air Communication / Eden of the East: Air Communication
在上映的总集篇《东之伊甸 总集篇 Air Communication》中,担任监督的神山健治亲自进行脚本的编辑,将TV动画全11话进行了再构筑。女主角森美咲带领的社团“东之伊甸”的成员们都有出演,回顾已过去的八天中的故事。
2012年4月13日 看过
一部拙劣的总集编,虽然长达两小时却没什么内容可言,新增的旁白很多余,还有透剧色彩,既不精简,也不适合初次观看的新观众,浪费时间,请无视之,去看TV版的。(这部动画的画面非常精美,无限接近动画电影,几乎是“镜头远处角落里所有路人在走动并且都有清晰的倒影”)
6分 动画
科技的威胁 (1988) 豆瓣
Technological Threat
6.7 (11 个评分) 导演: Bill Kroyer
其它标题: Technological Threat / Amenaza tecnológica
本片1988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
一家普通的公司,普通职员“狼先生”正和同事勤勤恳恳地俯身工作,不敢有一丝松懈,因为哪怕是伸懒腰、喝水等被虎视眈眈一直想用机器代替他们的老板发现,就会被炒掉。可是很快“狼先生”的同事全成了“机器人”。在自己也要被炒掉的一刻,“狼先生”决定夺权。
2012年4月12日 看过
前半部神作,结局落美式俗套……
6分 动画
星际牛仔:天国之门 (2001) 豆瓣 IMDb Bangumi TMDB 维基数据
カウボーイビバップ 天国の扉
8.8 (446 个评分) 导演: 渡边信一郎 演员: 山寺宏一 / 石冢运升
其它标题: カウボーイビバップ 天国の扉 / 赏金猎人:天国之扉
2071年的万圣节前夕,火星上的大城市突然发生了令人惊叹的犯罪。高速公路上一辆油罐车爆炸了。事故发生现场的人们因不明原因病倒,死伤人数超过400人。这样大规模的杀人事件,似乎是不明来源的生物武器所为。为此,火星政府发布了3亿圆的赏金悬赏恐怖分子。目击事件的faye单独行动妄图独占赏金,艾德使用黑客技术找到线索,与Bebop号上的大家一起行动。四人一狗组合再次出动,但他们不知道,这3亿元的代价,是对抗前所未有的强大犯罪者。
2012年4月12日 看过
比《虹猫蓝兔七侠传》更暴力的作品之剧场版……
2012年4月12日 评论 个人眼中的《攻壳》、《EVA》、《CB》 - (首先,请题目提到的这三部作品的狂热粉,马上点击右上角的X离开本页,以免下边部分字句可能造成你的不快。) 前阵子豆瓣上举行某个线上活动的时候,看过某张上传图片里的女孩很眼熟,一时想不起是谁,就问了下楼主,待到对方回答是《赏金猎人》的时候,我猛然想起:这不是我曾经很喜欢的艾德吗? 时间太久了,以致于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像极了艾德那个连生了个儿子还是女儿都搞不清的爸爸、还是变得只会下棋的老爷爷…… 可是一经提起,脑海里的点点滴滴回忆马上就浮现了出来。也许遗忘不代表自己不再喜欢了,只不过就像把珍藏的相册放在某个地方,等多年后再打开时,就会体会到另一层感动。 所以我觉得自己更像菲那样录了个影像,等到忘却时借着它重新唤起记忆。 《攻壳机动队》(简称《攻壳》)、《新世纪福音战士》(简《EVA》)、《赏金猎人》(简《CB》)可谓90年代后期日本动画三巨头,当时别说日本,即便在中国,这三部动画也是火到了极点,各本动漫杂志一翻开就有大堆介绍,气氛搞得谁没看过这三作就是落伍跟不上时代之类,人气投票方面一下子碇真治一下子史派克,女主角中凌波零、明日香、素子、菲占去了大堆版面,那会儿如不是《魔卡少女樱》、《龙珠》、《圣斗士》这些超级大牌之类,还真拿不出什么能够与之抗衡。 不过我个人却从来没有对这三作爱得死去活来,我那种不喜欢随波逐流的个性从小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日本漫迷评选的200佳动画中,《星空清理者》意外地成为一匹大黑马,最终人气排名中力压《EVA》和《CB》排到了第二位,仅次于榜首的《攻壳》。 抛开《星空》不谈,重点来说说其他三作。 这是三部完全不同的作品,但却有着共通点,比如它们都有科幻色彩,但不完全科幻,也包含着哲学。作品风格都很另类,无论写实派的《攻壳》、“印象派”式的《EVA》、还是美式风味的《CB》,都有别于主流日本动漫。 当然,要说更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三部片都是面向成年人的(也就是儿童不宜……)。 《攻壳》没有机会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这点已经不用多说。 《EVA》曾以《天鹰战士》之名在我国播放过,当时把不少老FANS气昏过,被和谐了很多内容不说,台词也被大幅度篡改,最后变成了少年热血偶像剧,而中文主题曲更是雷死千万人……事实上,《EVA》被我国译制过两次,对于倒霉的大多数人,当时看到的都是第二版配音。第一版不算糟,开头几集配音员发挥得不太好,后边又偶尔将飞鸟(明日香)的姓氏“总流”误念成“总统”(不少漫迷念成了“物流”),但经过几集配音进入状态时,倒也挺不错的,特别是给主角碇信志(真治)配音的刘艺老师,她的发挥简直比绪方惠美还要出色,当年《魔神英雄传》的瓦塔诺就是她配音的。因为第一版相对尊重原作,所以被检查部门KO掉了,勒令重译,这才有了悲剧的第二版(刘艺没有参与过第二版的配音,主演换成了刘莉老师,她曾在《逮捕令》中有着极其出色的演出,但本片发挥不在状态)。 《CB》的剧场版《天国之扉》曾被CCTV-6引进过,但下场同样很悲剧。因为首播时收视率不错,央视后来又重播了一遍,但很快就收到大堆观众的抗议信,当中除了家长,也有学生,大体是指责本片“身为动画”,却出现了幼儿不宜的情节,血腥、暴力、恐怖的程度超过了《虹猫蓝兔七侠传》(我知道你肚子很疼了……),各种批评慷慨激昂、义愤填膺,吓得央视从此把本片给冷藏了……(网上有个“先科国语版”的配音很烂,并不是央视的版本。) 三部作品的导演,分明是押井守、庵野秀明、渡边信一郎。 押井喜欢装逼,并创造了“押井式装逼法”,漫迷一般都将他戏称为鸭子;庵野被人称为痞子庵,丫也喜欢装逼,而且逼法与押井大不相同,鸭子是国际式的,痞子是世界式的,但都离不了一装掀起千层逼的特点。渡边相对没那么装逼,只在《天国之门》中庄子过一回,但可能跟好基友河半仙(河森正治)混久了,他也变得有些神棍,各种牛X的神算大师活跃在他的作品当中,而《超时空要塞PLUS》亦继承了河半仙的伟大理念,所以我们就不妨称他渡神算好了。 在这三位导演中,痞子庵只是个死宅,他很有才华,但并非像许多装逼犯吹捧的那样拥有高深奥的哲学思想;鸭子经常试图放眼全世界,但其实很小家子气,而比他更小器的是神山健治。 鸭子是故弄玄虚,痞子是装模作样,渡边神算才是三人中的大气者,他无需把世界观设定得多庞大,但却能以小见大,按渡边自己的话来说:“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太大区别的,要创作一些能够触及人类最根本的作品”,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才算得上大视野。 老舍说的好,不是在稿纸上写着“伟大”二字就意味着作品很伟大。所以不是把故事舞台设定为“国际”、“世界”、“宇宙”,就意味着你的视线很广阔。 三部作品中,我最先接触的是《EVA》,初看时最喜欢的也是这一部,那会儿也跟着热过一下。不过时间久了以后,再次重温本片时,却觉得挺乏味的。可以肯定地说,能够让我反复观看不觉厌倦的片子很多,但《EVA》并不在其中。 《EVA》和《攻壳》的共同之处就是,主题思想很容易被漫迷无限度拔高,什么深奥了、什么不可逾越的大哲学思想了、什么智商不高的人看不懂了……如果你经常逛这两部片的相关论坛,一定就能看到这类无病呻吟。 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死与新生》,这部基本没有剧情、只是胡乱拼凑的总集,却让很多人“看出了‘门道’”,豆瓣上此片的分数很高、B光四射…… 关于《EVA》有个很冷很冷的真实冷笑话,就是明日香和凌波零在画面中长时期一动不动的场景,一直被漫迷们津津乐道,评论为意味深远的长镜头,可后来痞子却说了实话,其实是他们经费不够了,所以只能拖延画面的播放时间以配合每集25分钟的片长…… 我说这些,并非在叙述我已经讨厌了《EVA》,并非如此,以上字段无褒贬之意,事实上我对《EVA》新剧场版的上映还是颇有兴趣,应该会追到最后一部。我只是颇看不惯部分EVA厨的自以为是和娇柔造作,一副看过《EVA》就觉得自己得道成仙的嘴脸,其实际举动却只是个传销组织小卒、奥姆真理教的信徒罢。 你说《EVA》深奥,那它深奥在哪里?它带来了什么思想?它改变了普通民众哪些地方?是不是不看、不喜欢、不理解《EVA》就意味着无知浅薄? 我认为一部影片可以是与众不同、可以有非主流的独特见解、甚至可以是孤独的,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抒发自己的见解上,导演与观众之间(在某方面)有见识高低之分,但不存在谁凌驾于谁,如果不是这样,那这就是一种影片邪教而已,我看不出《EVA》迷和《攻壳》迷对“非我族”的鄙视,与奥理真姆教、纳粹党的信徒有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自认信了某种学说就高人一等罢,但其实草包再怎么装逼,也只是草包,就算一个平庸的教师,也能搞微型法西斯组织(见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浪潮》),就算一个寂寞蛋疼男,也可以有大堆盲目的信徒(如法螺功)。 我承认,人都有偏执心,人一旦爱上某样东西,就容不下异见,这种心态我也有,比如我喜欢《奇诺之旅》到了颇为疯狂的地步,基本上有谁在我面前故意攻击这部作品的话就会被我列入黑名单中,这是我的偏激面,可对一部作品,你不喜欢是你的自由,我不因此认为你没品味、没智商、没见识、智慧不高,这只不过是志趣不同罢。 影视终究是娱乐,它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引发人的思考,你狂热膜拜一部作品并没有任何过错,但不应该搞得像中世纪的教会一样。 再来说《攻壳》。本系列的初作,是押井守1995年执导的同名剧场版,与《EVA》同一年诞生,后来被重编为3D版(其中傀儡师改了配音)。我以前曾在豆瓣上发表过一篇影评,是说我看了两遍后依然不太喜欢这部剧场版。如今,我有了一点改观,原因嘛,正如唐伯虎点秋香,何解?就是秋香到底漂不漂亮,只要在大街上喊一声“美女”,然后就明白了。经过《无罪》之后,我终于明白前作其实很不错,于是心平气和地重看了第一部。 就如以前那篇文章所说的,我也不想全盘否定《攻壳》剧场版,至少在场景布置上,这两作华丽得无可挑剔,颇具有观赏性。所以剧场版并没有给我造成反感,倒是TV版,说真的,有些不爽。TV版将神山健治提升为导演,鸭子则负责幕后(第2季还协助了故事创作)。 《攻壳》TV版对中国的描述一直不太友好,第1季的“冲绳真相”,是指中国曾向日本投放核弹(囧);第2季则干脆来个口头挖苦,某老头说连难民都不包容的国家(中国),没资格说三道四(其实我满同意这话的,想想福岛核泄后的那些灾民吧,被同胞排挤了,多可怜呐……)。 我并不认为《攻壳》反华,无论鸭子还是神山都没有反华的意思,可热讽没有,冷嘲不能说没有。 是的,编导很公平,在讽刺中国政府的时候,并没有美化日本,恰恰相反,片中被批判的最厉害的,正是日本政府,但问题是视角选取不同,编导批判日本政府的前提,是建立在歌颂日方高尚小人物的基础上,是一种相对全景化的视角。而对中国的批评则要片面很多,剧中除了那个台湾少年勉强比较有形象,基本就无他,中国元素一直扮演着被讽刺的角色。 鸭子恶搞中国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在《机动警察》时代已有之,某集的某小明星登场时,企图绑架明星的正是两个中国绑匪,形象巨猥琐。漫画原作虽然也有中国反派,但作者结城正美只是以一种中立化的视角去描述,无所谓丑化,而应为中国人的大反派内海(王理查)则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小说版有提及内海是香港人)。 我绝不认为在外国影视里中国人不能当反派,问题只在于你怎么处理,如《无皇刃谭》虽然中国人在片中充当反角,但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导演很认真地去塑造故事里的中国反派,给予他们情感和心理上的描写(而不是像《攻壳》那样一味讽刺),人物形象倒也活灵活现,完全不输给主角一方。 所以鸭子的用心多少有些不良。不过我们也得客观地看到另一点,鸭子的作品中也常常能看到中国文化,《机动警察》中就有一家中国餐馆“上海亭”,经常活跃在剧情中,特车二科的成员很喜欢中华美食(漫画原作亦有涉及),女主角之一的熊耳武绪曾在香港接受警务培训,而《攻壳》的两部剧场版也有大量唯美的中式场景(其中第2部剧场版《无罪》还有粤语配音)。 我想鸭子对中国的看法,应该是文化上敬重、政治上鄙视之。 《攻壳》让我不怎么中意的地方,其实不能完全归于编导对中国的态度,更主要的是在于编导老是要呈现出一种“教育别人”的姿态,总是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去讲述故事,你说它主题高思想深奥,可我觉得缺乏亲近感。 如果说《EVA》和《CB》只是导演在展开天马行空的想像,那么《攻壳》则可以称为YY了。 两部TV版曾被重编成各160分钟的OVA《笑面男》和《个别的11人》,删减了无关篇章、次要剧情、讽刺中国政府的内容,出彩的剪辑手法达到了精简的目的(个人觉得后者的剪辑更好)。 (PS:异域11番小队版的翻译很糟,《笑面男》推荐射手网“漫游字幕组”的字幕,而《个别的11人》则强烈推荐射手网“CHD联盟”国庆节做的字幕,附有大量对剧情有用的注释。) 比较一下TV和OVA,应该说OVA的故事一气呵成,不像TV那么拖沓,这是OVA的优点。但是TV版的那些繁琐的副线篇章,有利于次要角色的人物塑造,这些角色在OVA中都形象不太突出(包括主角级的课长,他在TV版中的人格魅力到了OVA时被大幅度削弱)。 《攻壳》那部《SSS》3D剧场版,我希望能熬到世界末日前看到……(Ps:写本文时,2012年还未结束……) 最后来说《CB》。渡边不太装,我对《CB》也不反感。渡边的动画作品往往不急着进入节奏,先花几集的篇幅,慢慢让观众对他的风格有所了解,然后才一步步地加深主题。他的作品你得熬过几集后才能发现它的优点,不少人就是看了一两集后就弃了,从而错过了作品的精髓。 渡边的另一部作品《超时空要塞PLUS》同样具有这一特点,这部动画最初以4集OVA的形式发售,后来重编成剧场版上映。剧场版并非简单地将4集拼凑起来,因为替换、增删了不少画面,而且部分镜头的播放顺序与原来不同,所以有些情节的含义已经与OVA不一样了(个人觉得剧场版的剪辑更为出彩)。看过OVA的人士不可错过这部电影。  然而我觉得渡边近年来朝反方向走了,反正我就不喜欢他的《东京残响》,好做作。 相比神山健治借着《攻壳》对中国冷嘲暗贬,渡神算和他的好基友河半仙对中国元素更具有善意一些,在《CB》这部以美式风格和配乐为主题的作品里,却也处处伴随着中国元素,剧中大半篇章可以看到汉字,史派克使用的功夫是李小龙的截拳道(剧中还引用了李小龙对功夫与水的看法),史派克的恩人是赤龙会的毛严来(其实“严”应该译作“恩”……-_-b|||),小狗Ein初次登场时曾有某位牛逼中国神算跟着亮相,第21集的主角是风水少女包梅花,剧场版《天国之门》引用了《庄周梦蝶》的故事,此外你在剧中还会常常看到雷人的中文报名…… 如果要拿一个历史人物来形容《CB》的话,那这个人一定就是李小龙,他是武术家,也是哲学家,他生在西方,祖籍在东方,但他并非纯粹的东方人或西方人,各种文明的摩擦在他一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任何国家的人都可以为李小龙而骄傲……这不正是渡边的理想吗? 渡边的作品非常注重人物刻画,科幻设定往往只是作为辅助存在,像《CB》的背景即便换成旧时代的牛仔故事,照样可以成立,人物第一,背景第二,这点与高山文彦的理念颇为相近。 渡边与河半仙有着一个极其相似的地方,就是看问题时的眼光是世界视角的。在审视世界与人的关系时,痞子庵是站在高处俯视,鸭子是立在地上仰视,而渡边而是走在人群中平视。这正是为什么三人当中,我对渡边最有好感的原因之一。 另外对《CB》允许我在剧情以外的地方小小埋怨一下。初观本片时,作为一个爱猫一族,结局阶段史派克那句“我讨厌猫”实在让我有够纠结,以致于几分钟后他点挂时我也没有回过神来,画面拉远,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最后这个画面像极了电影版《人证》的结尾(当年有不少电影都有这一风格的结尾),后来才知渡边确实看过松田优作的影片,史派克的造型就参考了松田的风格。 综合来说,《CB》是三部作品中相对给我最多良好印象的一作,所以我对渡边的批评相对客气一些(然而《东京残响》降低了我对他的印象……),《CB》片中充满了各样的美式配乐,这点让我倍觉新颖,虽然日漫中经常会夹杂着美式歌曲,但像本片这样成为绝对主导的并不多见。当中有一歌曲还被《李献计历险记》所引用。  当然,我对三部作品都谈不上讨厌,《EVA》和《攻壳》还有渡边的后续作品我一直在追,你可以把本文看成我在宣泄自己对三者的偏见。 神山只是属于日本,鸭子则高于日本,痞子庵属于国际,而渡边神算才是属于世界。
8分 动画
勺子杀人狂 (2008) IMDb 豆瓣 Min reol TMDB 维基数据
The Horribly Slow Murderer with the Extremely Inefficient Weapon
8.2 (281 个评分) 导演: 理查德·盖尔 演员: 保罗·克莱门斯 / Richard Gale
其它标题: The Horribly Slow Murderer with the Extremely Inefficient Weapon / 一个用极度无用武器的凶残笨蛋杀人狂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从事杀手的行业。有的人杀人需要几天时间,有的只需花几分钟,而有的却用好几年。很不幸,倒霉的大胖子杰克(Paul Clemens 饰)就是最后这一种杀手的狩猎目标。如往常一样,杰克行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全身穿着黑色紧身衣、面容惨败狰狞的怪异男子(Brian Rohan 饰)冲到他的身后,用一把汤匙猛敲杰克的身体。杰克起初并不以为意,只将其当作某个精神失常者或者出奇恶搞者。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黑衣男无时无刻不突现杰克身边用汤匙进行攻击。可怕的是周围却没人能看见黑衣男子。每天两万次的汤匙敲击,可怜的杰克几近崩溃……
本片荣获2008年奥斯汀奇幻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2009年亚洲奇幻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2012年4月11日 看过
你要这么拍恐怖片的话,那我也无话可说了……囧(剧中恶搞了大量恐怖片的经典桥段,比如第6分钟的原型是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
5分
希腊悲剧 (1985) 豆瓣
Een Griekse tragedie
6.8 (37 个评分) 导演: 尼科尔·冯·格特慕
其它标题: Een Griekse tragedie / A Greek Tragedy
1987年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
当三个女神生来的命运就是共同支撑神庙的穹顶,她们互相监督,甚至彼此指责,只为了将这早已风化的穹顶长久的保存下去。然而,当人为的外力导致穹顶崩溃后,她们或被迫或自愿地放下了宿命中的重负。在柔和的夕阳和轻松的曲调中,歌舞升平,女神迎来了新生。
恩斯特·台尔曼——阶级的领袖 (1955) 豆瓣
Ernst Thälmann - Führer seiner Klasse
导演: 库尔特·梅切格 演员: Günther Simon / Hans-Peter Minetti
其它标题: Ernst Thälmann - Führer seiner Klasse / Ernst Thaelmann
1955年前民主德国历史巨片,场面宏伟,根据作家布列德尔同名小说改编,著名导演古尔特·梅切克执导。本片生动地表现了德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台尔曼的革命斗争和生活,主演根塞·西蒙于1956年的第9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男主角奖。
2012年4月4日 看过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369610/
2012年4月1日 评论 红色德意志——日尔曼的共产主义 -     最近看了这部东德出产的红色经典,讲述德国共产党革命先驱台尔曼的一生。影片的场面非常宏大,那年头社会主义阵营拍片就是不差钱,为了弘扬革命先辈什么都可以下血本,放在今天的德国,恐怕很难再拍出如此大场面的作品了。     在故事方面,《台尔曼传》怎么说呢,就是会议一个接一个,也就是“最会议”啦,有事,开会,没事,更要开会,有麻烦,开会,没麻烦,开会制造麻烦……     剧情的进展呢,大家都知道,无论哪个国度,红色主旋律拍来拍去都一个样,思维超一致,人物塑造来来回回那几个品种,台词以口号性的居多,故事模式都千篇一律……     本片基本上就是一群伟光正星人大战反动派星人,他们就像奥特曼和大怪兽那样,没事跑来地球上打打架。     片中对反动派星人艾伯特的描述很不公道。艾伯特应该说是个有大功和大过的人物,他的政府对魏玛共和国的建设功绩不能忽略掉,而魏玛后期的高失业率,有一部分原因是受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拖累,不能一味凭此就把魏玛政府的成就给抹杀了。当时就算是美国也在经济危机中混得不太好,后来是到了罗斯福新政才挺了过来。     确实魏玛政权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缺陷和腐败面太多了,但魏玛还是有本钱去藐视东德的,光拿电影艺术来说,魏玛十来年间创造的辉煌,就足以让四十年的东德黯然无色。     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发源地,其导师就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了,在此不必复述。     关于马克思,有几件事很有趣。一是马克思曾多次强调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二是虽然马克思并没有在图书馆里十年如一日地踩出脚印,但由于大多数中国人都迷信这一传说,以致于该图书馆曾设立特别展览席,专门收取中国游客的参观费用;三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国度享有相当程度的正面评价,他曾入选“德国十大伟人”的榜单中,曾被英国BBC评选为“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甚至认为马克思的影响可比两大先贤耶稣基督和穆罕默德(漏掉了释迦牟尼……)。     无论对马克思有什么样的评价,没人可以否认掉他的影响力,若要评选对世界影响最深的十个人,马克思无疑会名列其中。马克思的思想产物实在太多,德国共产党只是冰山一角。     提到德共,大家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国会纵火案,该事件象征着二战前德国民主时代的终结、独裁专制的兴起。     从一战到二战期间,德共最耀眼的巨星,无疑是台尔曼,他被东德极力渲染成革命导师,与1919年被艾伯特政权杀害的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齐名。     事实上台尔曼的真实经历远比影片更为传奇,尤其在影片没有提及的1924-1929年这段期间(上集结束于1923年,下集直接从1930年开始),更是屡屡有精彩的出演。     1926年,英国煤矿工人举行了罢工,台尔曼的家乡汉堡是煤炭输出港口,可以趁此机会从中获利,但台尔曼请求家乡的工人参与罢工,支援英国工人的抗议行动(这是典型的左翼观念,敌人在于“阶级”而不是“种族”)。     台尔曼很关注旅居德国的中国共产主义者,1925年6月21日,他在汉堡的一次集会上演讲时,手拉着一名中国工人。     1927年4月,台尔曼在柏林发表声明支持中国的革命,在场的中共党员将两面旗帜献给了他。同年3月,台尔曼在参与游行时被人刺伤……     可惜的是,电影中并没有以上这几段精彩情节,只有大堆口号性的台词。     台尔曼于二战时期被纳粹党逮捕,入狱后曾有许多国际友人给他写信,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评价他是无畏的反战勇士。巧合的是,这两人于同一年去世。     1919年遇害的德国共产主义者罗莎·卢森堡,她生前对台尔曼没有什么好评价,主要是因为台尔曼亲苏,但客观地说,俄国十月革命才过去了一年多,台尔曼的做法也不能说完全是错的。而且台尔曼的活跃舞台是在1920年之后,所以不能拿此前去世的罗莎的评价来一概而论。     台尔曼当然也有过失之处,一般认为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共产党过度排挤政敌社会民主党的策略,是日后纳粹党得以在夹缝中脱颖而出的因素之一,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两点事实,首先政治排挤是双向的,社会民主党也在排挤共产党,而且社民党是执政党(有趣的是,我们中国大陆却认为是德共对社民排挤不够,才导致纳粹上台);其次纳粹的上台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魏玛政府的腐败面和法律漏洞,不能光怪共产党;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纳粹在魏玛时期,是个合法的、正当的、受到魏玛共和国保护的竞选党派,不管你对纳粹党有什么样的评价,你都得看到,魏玛当局允许该党存在,既然它是合法的,那么德共、社民、纳粹之间的斗争就只是纯粹的政治席位竞争,是互相约束的三角逐鹿,纳粹后来的所作所为,与竞选时的社会定位要区分来看。     台尔曼并非像克拉拉·蔡特金和罗莎·卢森堡评论的那样毫无优点,在他领导下的共产党曾风光一时,1933年纳粹上台后,共产党依然是国会第二大党,占有17%的席位,这妨碍了纳粹搞独裁。     为了铲除德共,纳粹终于等到了时机,这就是国会纵火案。为什么要强调“等到了”,因为纵火案的主谋无论说是纳粹,还是德共,都缺乏说服力(弗朗兹·哈尔德说戈林曾亲口承认过,但这是孤证,不能迷信),最可信的说法,应该是纵火案为案犯卢贝个人所为,但纳粹趁机把事无限度放大、滥用职权对德共上纲上线。     不管国会纵火案的真相如何,纳粹打算用这个事件来排挤德共,这点是勿庸质疑的,经过这次打击,德共终于垮了。     国会纵火案与台尔曼日后的命运有着深切的联系,由于被冤枉放火的季米特洛夫被法官判无罪释放,希特勒很是恼火,很快组建了“人民法院”,该庭炮制了诸多冤枉,并处死了“白玫瑰”索菲·朔尔(《帝国的毁灭》片尾年老的荣格提到的那个女孩)。     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的精彩自辩大家都知道了,为了不使重要的政治犯在法庭上“给政府添麻烦”,纳粹政权在搜捕台尔曼后,并没有把他送上被告席,而是直接送进大牢里,并于1944年8月18日将其杀害。     台尔曼很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段著名的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之时,他就能够说:我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事实上,这段内容后边还有一句话,是常被人忽略掉的:“因此,人必须赶紧生活,因为不幸的疾病或什么悲惨的意外随时都可以让生命突然结束”。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一旦结束,就什么都没有了,所谓的“意义”对死去的人是没有意义的,只对活着的人有意义,所谓的葬礼并非在安慰死去的人,而是在安慰还活着的人。     德共二战期间在反纳粹上可谓非常卖力,偷情报、插卧底、搞无间道、东欧反攻……基本上什么事都干过了(据说原子弹外泄也有德共的一部分功劳),苏联曾“诚恳”地说,德共的帮忙让他们少损失了至少几百万人(不过从事实看来,也许不止……)。     我们还不能忘了另一个重要的共产党员,他就是间谍佐尔格。提到苏德大战时,就无法忽略掉这个充满传奇色彩又饱受争议的人物。     佐尔格的间谍生涯和功过是非,不是一篇文章就能概括的,所以本文不作过多讨论,就来谈谈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做过的一件事:与英勇地救助20万中国难民的安全区主席拉贝的接触。     在《拉贝日记》(史书)中,并没有详细描述到拉贝和佐尔格的关系,但事实上,拉贝曾冒险拍下日军斩杀中国难民的照片,并秘密联系佐尔格,让其带到国外(一个纳粹党员和一个共产党员如此相互信任,很有意思的场景。另外拉贝和犹太外交官罗森博士关系很不错)。     同名电影《拉贝日记》、及《南京1937》、《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相关作品都没有提及到以上这个事件,《南京》和《金陵》还不同程度地对安全区进行挖苦和贬低,轻描淡写地抹杀拉贝等人的贡献(至于大屠杀幸存者对拉贝的评价,见我在豆瓣上的文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们心中的拉贝》: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037972/ )。     佐尔格的故事曾被拍摄成电影《间谍佐尔格》,影片格调非常冷静客观,但个人不太喜欢这部作品,略显沉闷。(PS:凭借《窃听风暴》红遍全球的乌尔里希·穆赫在片中出演主要人物)     二战结束后,德国一分为二,苏占区的德国共产党与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组成“德国统一社会党”,不过与其说是“合并”,不如说是德共“吞并”社民党,社会统一党此后的性质是百分百的德共延续,而东德的影视作品往往有尊德共抑社民的特点。     东德坏的一面,我们不必再多说了,德国人民练就的那几下翻墙技术可不是盖的,只有伟大的某天国人才有资格与其相较一下。     所以呢,我们就来说说东德“好”的一面,首先就是国民生产的成就,尽管有争议(如物价失衡之类),但东德的经济确实在社会主义国度里一枝独秀,甚至一度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     我国的某位同志去东德访问的时候,看到当地的先进,忍不住称赞:“共产主义在哪里?就在这里。”当时东德的发展在这话中可窥见一斑。不过这位同志后来却倒了霉,他说的这番话也成了衰整他的理由之一。     东德人民拥有崇高的革命情操,西德人民也没闲着,红色萌芽照样在这个资本主义国度开花,种子究竟何时埋下的,我们无法全部了解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越战是德国左翼势力抬头的契机。     我曾在《再谈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反思问题》(《施佩尔和希特勒》影评)和《再思考纳粹上台的“过程”》(《三个阿道夫》书评)中提过一个观点:德国(西德)并非一开始就反思历史,日本也并非一开始就“向右靠”,这两国一开始的表现与今日截然相反。     德国开始反思二战历史,是从50年代末开始,当时美军入侵越南,引起了西方反战人士的不满,此时德国新生一代的青年,成长于二战之后,没有历史包袱之类,所以他们很快就站到了左翼的队伍里头。     当然,很多契机都是一把双刃剑,所谓万恶淫为首,左翼的崛起,也伴随着“极左”极端份子的到来,这就是德国赤军,以红军旅为代表的恐怖组织曾闹得整个欧洲鸡犬不宁,在巴德尔和迈因霍夫的领导下,赤军用一次次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响应着五星战世诀第五式,据说慕尼黑惨案都有赤军在搞鬼。     关于西德极左的内容,这里就不再多介绍了,具体请喂鸡,或者阅读一下《“红军旅”:那个时代不需要的革命》。在此顺道推荐小黎的文章:《以革命的名义》(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20314/ )。     尽管德国赤军已经退出了历史的主要舞台,但极左势力并没有消亡,就在前几年,德国发生了一件很雷很囧的事,五一劳动节期间的汉堡市,传说中凶猛的新纳粹(超过一千人)上街游行时,不巧碰到了极左份子,结果爆发了口水战不说,最后还动起了手脚,一番较量下来,新纳粹狼狈而逃,最后夸张到了警察也不得不出手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所以说,虽然德国极左的名声颇为恶名昭著,但他们无疑是新纳粹的最大克星……     不管你对德国左翼持什么样的看法,我始终认为,多元化的国家,才是正常的国家。德国如果只剩下右翼,就会变成纳粹;只剩下左翼,就会变成东德。只有两者共存,并且还有更多的价值观呈现在社会上,才能作为一个了不起的国度存在下去。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德国左翼的表现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尤为让人期待。     总的来说,冷战时期的几十年间,德国人民的共产,主要呈现为“东德共,西德产”的局面。
7分 德国
安娜与贝拉 (1984) 豆瓣
Anna & Bella
7.6 (57 个评分) 导演: 林博奇 演员: 托尼·赫德曼 / Annemieke Ring
其它标题: Anna & Bella / Anna en Bella
1986年的奥斯卡获奖作品,一部优秀的动画短片。
安娜和贝拉是姐妹。暮年的她们喝着红酒,一起对着相册开始了回忆,欢乐与泪水,别是一番滋味。
儿时的她们彼此打闹,共同度过学生时代,模仿鸭子,参加舞会。转眼她们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两人一起出去约会,与男孩子们彻夜狂欢。当然也有为彼此而永远藏在心里的秘密,比如离开安娜而又投向贝拉怀抱的那个男孩儿。把姐妹看作最宝贵的她们也各自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却从不曾分离。
放下相册,跟随天使走出门去的她们,身后同样长着天使的翅膀,姐妹是一辈子的事,姐妹间的事可以就着红酒品味一辈子。
百合星人奈绪子 OVA (2012) 豆瓣
百合星人ナオコサン OVA
8.3 (7 个评分) 导演: 竹内哲也 演员: 新井里美 / 原嶋あかり
其它标题: 百合星人ナオコサン OVA
名为百合星人的宇宙人奈绪子小姐,不晓得什么原因,以寄宿者的身分寄居在他人家中。奈绪子小姐所寄居的家庭,是女主角美铃的家。女主角美铃是一位内向害羞的美少女。为什么奈绪子小姐会寄居在女主角美铃的家中呢?此疑问在书中的开头完全未被提及。大概有什么隐情吧?可是真相到底为何呢?令人感到暧昧不清!
新干线爆炸案 (197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KevGa-NeoDB
新幹線大爆破
7.7 (27 个评分) 导演: 佐藤纯弥 演员: 宇津井健 / 千叶真一
其它标题: 新幹線大爆破 / 新干线大爆破
冲田哲男因为事业的不顺失去了一切,妻子和儿子亦选择了弃他而去,心中愤愤不平的哲男找到了好友古贺胜与大城浩一,三人相互鼓劲想要自力更生,哪知道大城浩一在工作中受了重伤无钱医治,无奈之下,哲男和古贺胜制作了及其危险的炸弹,并将炸弹偷偷安放在了新干线光号109次客车的2号车厢之中。
一切工作完成之后,冲田哲男联系了新干线管理中心,以全车乘客的性命为筹码,向对方敲诈巨额赎金,如果不能满足其要求,他便会在半个小时之后引爆炸弹。得知此事的乘客们瞬间陷入了混乱之中,其中一名孕妇更是出现了难产症状,急需就医。在列车长青木和新干线管理局局长的里应外合之下,哲男最终落入了法网,乘客亦安全抵达目的地。
2012年3月31日 看过
四星半。这部影片就是“列车时速XX公里以下炸弹就会B——O——M!拍飞你”的原型,没有本片就没有《生死时速》。高仓健和山本圭在片中饰演罪犯。话说千叶大叔当年还未霸气外露,以致于观看本片时我居然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认出他来……
9分
超时空世纪 (1983) 豆瓣
超時空世紀オーガス
导演: 石黒昇 / 三家本泰美 演员: 速水奖 / 佐佐木留恩
其它标题: 超時空世紀オーガス / Superdimensional Century Orguss
2062年,为了轨道电梯的所有权,地球分为两大阵营而互相争夺;主角桂木桂隶属的自由宇宙军,计划以新研发的D兵器“时空震动弹”破坏轨道电梯的能源供应,但是行动遭遇到敌对阵营的猛烈炮火而不得不撤退,危急中怒火中烧的桂木桂,启动了尚未调整好的时空震动弹,结果引发了始料未及的时空混乱,造成多元世界同时出现互相混合,并形成了“相克界”,桂木桂也因此被卷入震波而时空转移,来到了事件发生的20年后的混乱时空世纪20年。
桂木桂被埃曼人(エマーン)的商队寻获并一同行动,但是桂木桂却由于身为修复混乱时空的关键“特异点”,因而成为各势力争夺的目标;在不断战斗与寻求解决之道的同时,桂木桂官校的同窗欧森竟然出现在眼前,并且与他兵戎相见;甚至还见到了自己未来的女儿雅典娜。桂木桂最终将面对新旧交杂的世界,并试图修复时空混乱的局面。而桂木桂终于发现,要想让时空回归正轨的最后手段,竟是得前往当初时空震动弹启动前那一刻的时空中,并杀死当时的自己…
2012年3月31日 看过
和《超时空要塞》、《超时空骑团》并称“超时空三部曲”。就《世纪》系列而言,个人还是更喜欢第二部。第一部多少有点无病呻吟,故事结构不如《要塞》来得严谨,反思力度和人物塑造也逊色很多,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烂尾的《骑团》。另外机器人大尉并没有死,他还会在第二部中登场。
7分 动画
纽约冰淇淋 (1983) 豆瓣
Sundae in New York
6.0 (11 个评分) 导演: Jimmy Picker 演员: Scott Record
其它标题: Sundae in New York
高耸入云的帝国大厦以及尚未倒塌的双子塔,代表纽约迎来了阳光明媚的一天。在城市的一角,长椅上躺着秃顶男子,他拿开盖在身上的报纸坐了起来,这个神情轻松并且乐观的男人带着观众周游纽约每一个著名或平凡的地标,见识着普通人们并不出众的一天。他边唱边说,歌唱这个让全世界心驰神往同时也藏污纳垢的大苹果。无论如何,这是纽约,是一个承载着无数梦想的云上之国。权且放下偏见,张开双臂拥抱、接纳这座神奇的都市吧!
本片荣获1984年第5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2012年3月31日 看过
主要是画面很赞,但没什么剧情可言。不明白这片为什么会夺得年度奥斯卡最佳动画,难道当年就找不出第二部拍得好的动画短片了?
5分 动画
罗马假日 (1953)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Roman Holiday
8.8 (1554 个评分) 导演: 威廉·惠勒 演员: 奥黛丽·赫本 / 格利高里·派克
其它标题: Roman Holiday / 金枝玉叶(港)
欧洲某国的安妮公主(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饰)到访罗马,国务烦身,但她又厌倦繁文缛节。一天晚上,身心俱疲的她偷偷来到民间欣赏夜景,巧遇报社记者乔(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 饰)。二人把手同游,相当快乐。公主更是到乔的家中作客并在那过夜。
不料乔无意中发现了公主的真实身份,他决定炮制一个独家新闻,于是乔和朋友、摄影师欧文(埃迪·艾伯特 Eddie Albert 饰)一起带公主同游罗马,并且偷拍了公主的很多生活照。然而,在接下来与公主的相处中,乔不知不觉恋上了公主。为了保护公主的形象,乔只能忍痛抛弃功成名就的良机,将照片送予了公主。
安妮公主在经历了罗马一日假期后,反而体验了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毅然返回了大使馆,为了本身的责任而果断抛弃了爱情。
2012年3月31日 看过
(9/10)大俗亦大雅。什么叫经典,看过本片后,你就知道有多少后世影片,模仿和抄袭过这部作品了……以前的影片没有特效轰炸之类,便需要加强演技来吸引观众,看过本片就会被赫本和派克的精湛演出打动。赫本的短发造型确实很酷,在那个崇尚古典优雅的年代,公主对头发的这一剪估计让很多人为之惊异吧。重看本片时,深感是不是一直以来,对男二欧文太过忽视了呢?欧文并没有像乔那样对Ann投入很强烈的感情,但当他选择把自己辛苦拍下的照片交给Ann时,他和男主就有了同样的高尚。
9分 治愈系
探戈 (198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Tango
9.0 (143 个评分) 导演: 萨比格尼·瑞比克金斯基 演员: Kenny McCormick / Aoles Sport
其它标题: Tango / 聂辛斯基异想曲之探戈(港)
1983年奥斯卡获奖作品,充满创意的动画短片。
固定的空间,流淌的时光,皮球一次又一次被掷进房间。每个人都穿梭在房间里,来了又去。好像陌路的行人,大家在同样的空间,不同的时间里各自忙碌自己的生活;然而又好像命运的精巧搭钩,每个人都有着冥冥的联系。
从出生到暮年,从鬼鬼祟祟的小偷到偷享一时欢愉的恋人,探戈的明快中,你看到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
2012年3月30日 看过
后半部让人惊异。全片只有一个静止的场景,登场人物一大堆,虽然到处走动,却始终没有哪两个角色会碰到一块(不算上做爱的那对男女)
6分 动画
攻壳机动队SAC 2nd GIG:个别的十一人 (2006) 豆瓣 Bangumi
攻殻機動隊 S.A.C. 2nd GIG Individual Eleven
9.4 (75 个评分) 导演: 神山健治 演员: 田中敦子 / 阪脩
其它标题: 攻殻機動隊 S.A.C. 2nd GIG Individual Eleven / Kôkaku kidôtai: S.A.C. 2nd GIG - Individual eleven
间指向了2030年,自从爆发第四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的政治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战乱不断,激增的难民终于获准进入日本,以填补因经济不断发展造成的劳动力短缺。而就在此时,一个自称“个别的十一人”的恐怖组织展开了一系列极端袭击事件,难民营、外国领事馆、甚至是总理都遭到了恐怖袭击……
难民抵抗运动的新领导人,同时也是“个别的十一人”的神秘前成员到底是谁?九课所掌握的众多线索也渐渐揭露了令人震惊的事实,在各种恐怖活动和突发事件的背后,有一人在阴影中操作着一切,他们策划的内幕是什么?九课能化解困境,并避免灾难性的内战吗?
2012年3月30日 看过
根据TV版第2季重编而成,片长160分钟,删减无关篇章、次要剧情、讽刺中国政府的内容。(总的来说本作是五部剧场版中个人最喜欢的一作,出彩的剪辑手法达到了精简的目的。强烈推荐射手网“CHD联盟”国庆节做的字幕,有大量对剧情有用的注释)
9分 动画 赛博朋克
攻壳机动队SAC:笑面男 (2005) Bangumi 豆瓣
攻殻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The Laughing Man
9.1 (91 个评分) 导演: 神山健治 演员: 田中敦子 / 大塚明夫
其它标题: 攻殻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The Laughing Man / 攻壳机动队之笑面男
2024年,发生了MM制造公司"濑良野基因混合社"的社长绑架案。在收取赎金现场出现的凶犯,居然让自己脸部在所有监视纪录上留下了贴着笑面标志的影像后成功脱逃。案发后六年,"笑面男"的巧妙陷阱再度出现在网络社会中...
封印已久的笑面男苏醒了,特A级黑客与九课的巅峰对决即将拉开帷幕!
2012年3月30日 看过
根据TV版第1季重编而成,片长160分钟,删除无关篇章、次要剧情、讽刺中国政府的内容。(应该说本片的剪辑很出彩,但我觉得《个别11人》的剪辑更胜一筹。异域11番小队版的翻译很糟,推荐射手网“漫游字幕组”的字幕)
8分 动画 赛博朋克
攻壳机动队SSS (2006) Bangumi 豆瓣
攻殻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Solid State Society
8.8 (164 个评分) 导演: 神山健治 演员: 田中敦子 / 大塚明夫
其它标题: 攻殻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Solid State Society / 攻壳机动队 S.A.C. Solid State Society
独裁国家统治者——西亚古共和国将军卡路玛,在国家解体之际之时准备前往日本政治避难,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制造恐怖活动的声明。多年过去,卡路玛麾下以卡盖鲁大佐等为首的一群身上文有“梵”字的特工接连自杀。而在他们死之前,几乎每个人都留下了绰号为“傀儡师”的黑客即将到来的讯息。近两年不断壮大的公安九课受命调查此事,经过户草和巴特的层层追查,发现少佐也涉足其中。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近年多起诱拐案件、逐渐凸现的贵腐老人现象甚至日本一些重要部门也都与傀儡师的案件有关。揭去重重迷雾,骇然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本片根据士郎正宗的同名原著改编。
攻壳机动队2:无罪 (2004)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IMDb Bangumi 维基数据
攻殻機動隊2 イノセンス
9.1 (622 个评分) 导演: 押井守 演员: 田中敦子 / 大塚明夫
其它标题: 攻殻機動隊2 イノセンス / 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
草薙素子之后,巴特与侦探出身的陀古萨结为搭档。近期发生多起机器人偶杀害主人继而自杀的事件,由于受害者家属均无公诉,且死者中有政客与公安官员,于是公安9课派出巴特小组调查此案。杀人人偶皆为荒凉地带公司出品的哈德莉机型,应部分顾客要求,该机型同时具备异性玩伴的功能,巴特从荒凉地带公司出货官遇害入手,卷入与黑帮的战斗,期间有人入侵他的大脑,使其自残。
巴特决定直奔荒凉地带总部,他与陀古萨拜访了择捉岛上的黑客基姆,后者布下系统陷阱,幸有素子提出警告避免陀古萨陷入控制。依靠基姆这条线索,巴特登上了荒凉地带公司设立在海上的工厂船,素子再次降临他的身边,与其并肩作战。
2012年3月30日 看过
典型的鸭子式装逼……画面很漂亮,片尾有大量粤语~~(下次请拍部《有罪》、《疑罪从无》、《死缓》、《无期徒刑》、《劳改》…………)
7分 动画 赛博朋克
苍蝇 (1981) 豆瓣
A Légy
7.7 (54 个评分) 导演: 法兰斯·罗夫茨
其它标题: A Légy / The Fly
短片以苍蝇的主观视角,用熟褐色的素描效果,像我们描绘了一只原本在森林中自由飞舞的苍蝇,误闯入人类社会后被做成冰冷的标本的故事。全篇只有苍蝇刺耳的嗡鸣声,摇晃的镜头带领我们穿越光影斑驳的丛林,直到苍蝇被一户人家玻璃的反光所吸引。在未知的人类世界里,苍蝇的行动开始变得跌跌撞撞。然而更不幸的是,它的行踪被房子的主人发现。苍蝇挣扎着到处躲闪,可最后还是逃不过被做成冰冷标本的结局。
本片荣获第53届奥斯卡金像奖(1981)最佳动画短片。
2012年3月29日 看过
为什么人类发明了那么多有效率的杀人武器,却一直干不掉该死的苍蝇和蚊子……
6分 动画
时光钟摆 (2012) 豆瓣
振り子
8.2 (70 个评分) 导演: 鉄拳
其它标题: 振り子 / 钟摆
这部看似粗糙直白的动画短片,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人生轨迹。从丈夫与妻子的相识相知,到两人相扶相持的不离不弃,镜头画面都牢牢地锁定在一个钟摆上。然而就在钟摆每一次的一来一回中,却是岁月中点点滴滴的生活故事。当丈夫试图停住钟摆来挽留妻子时,他又能否挣脱时间的束缚,永远定格在最美好的瞬间……
三分钟的时光里,是钟摆匀速摆动下的反反复复,也是男人经历过的匆匆一生。当然,三分钟很短,却足够触动你心底最柔软的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