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
彼德与狼 (200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Peter & the Wolf
7.6 (73 个评分) 导演: 苏西•邓普顿
其它标题: Peter & the Wolf / 彼得与狼
彼得和爷爷生活在乡下,犹如惊弓之鸟的爷爷把自己和彼得都关在一个如同军事堡垒的房子里面,避开乱糟糟的街道,以及街道上流氓暴徒。同时警告彼得不许彼得到外面结了冰的湖面上玩,也不许他爬家门前的大橡树。年少充满好奇心的彼得趁着爷爷熟睡之机,偷偷的跑到了外面结了冰的湖面上玩。不料一匹恶狼路过。凭着机智和勇敢,彼得活捉了这只恶狼。但当他和爷爷把狼带到镇上时,发现人们对狼非常残暴,最终彼得决定把这只狼重新放回到大自然中。
《彼得与狼》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Prokofiev)1936年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乐童话,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用各种不同的乐器来扮演的。本片也荣获2008年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2012年5月10日 看过
尽管导演把鸟当作亲孩子,但猫的处境无疑更危险………………
8分 动画
鸟!鸟!鸟! (2000)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Min reol TMDB
For the Birds
8.4 (376 个评分) 导演: 拉夫·埃格尔斯顿 演员: 拉夫·埃格尔斯顿
其它标题: For the Birds / 献给鸟儿们
一群性格尖酸的小鸟集聚在电线上,唧唧喳喳吵个不停。
不速之客大笨鸟的到来打破了他们的争吵,小鸟们突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对大笨鸟冷嘲热讽,甚至打算齐心合力把它排挤出去。可就在成功在即之时,意外发生了......
二维世界 (2007) 豆瓣
Flatland
7.7 (20 个评分) 导演: Ladd Ehlinger Jr.
其它标题: Flatland / 二维电影
2007年出了两版叫做《Flatland》的影片,都是根据 E.A.艾勃特的《神奇的二维国》改编的3D动画,其中Ehlinger执导的这部是纯粹的独立小制作,但公认忠实原著,比另一部要好。
平面国 (2007) 豆瓣
Flatland: The Movie
8.2 (8 个评分) 导演: Dano Johnson / Jeffrey Travis 演员: Kristen Bell / Michael York
其它标题: Flatland: The Movie / 二维国
这是一部30分钟的动画教育电影,改编自Edwin Abbott Abbott 的《Flatland》。讲述了方块爷爷向六边形孙女解释维度概念,孙女为探寻更高维度而违反禁令,最终两人成功进入更高维度化险为夷并将高维度的存在告知众人的故事。
平面世界 (1997)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豆瓣
Flatworld
8.6 (20 个评分) 导演: 丹尼尔·格瑞弗斯
其它标题: Flatworld
在一个带着几分忧愁的清冷雨夜,孤独的男子独自待在家中打发无聊的时光,喂喂鱼、刮刮胡子、眺望窗外,一切枯燥至极。电视里正播放一出警匪片,男子有一搭无一搭地看着。吃完饭他起身出门,准备修理附近损坏的电缆。谁知原本平凡简单的活计,阴差阳错竟使电视中的劫匪跑到现实世界中。一场充满奇幻的大冒险就此展开……
本片荣获1998年安卡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动画短片奖、1998年克拉科夫电影节银龙奖、1997年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最佳英国动画奖、1998年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1999年波兰国际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短片、1998年萨格勒布世界动画电影节观众奖和第一名。
黑客帝国动画版 (2003) IMDb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Min reol 维基数据
The Animatrix
8.9 (389 个评分) 导演: 钟彼得 / Andy Jones 演员: 大塚明夫 / 克莱顿·华生
其它标题: The Animatrix / 骇客帝国动画版
《黑客帝国动画版》由9段以《黑客帝国》系列电影世界观为基础生发出的短片组成,各篇的角度与风格各异,制作班底汇聚了日本、美国、韩国三地的动画精英。《机器复兴》讲述了MATRIX的历史。机器人不堪人类恶劣对待,终于反抗并将人类化为能源。《少年故事》讲述一名少年突然收到来自网络的召唤,而大批黑衣人开始对他展开围捕。《虚拟程序》展示了一对男女在虚拟训练程序中的片断。《世界纪录》描写一位短跑运动员在接近突破人类极限时终被系统牢牢控制。《超越极限》叙述因为系统错误,平静的街区中出现了一片超常区域。《侦探故事》描写一位侦探被步步引领着试图摆脱系统的桎梏。《矩阵化》讲述一只机器人被人类捕获并驯化的故事。《终极战役》记录了一艘飞船毁灭的经过。
2012年5月8日 看过
名不虚传。最喜欢《虚拟程序》和《侦探的故事》。导演绝大部分是日本的,借助美国的动画技术,相比本土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9分 动画 赛博朋克
太平洋上的彩虹 (1992) 豆瓣
太平洋にかける虹
导演: 明比正行
其它标题: 太平洋にかける虹 / Rainbow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玻璃兔 (2005) 豆瓣
ガラスのうさぎ
导演: 四分一節子 演员: 最上莉奈 / 竹下景子
其它标题: ガラスのうさぎ / The Glass Rabbit
故事描述在二次大戰晚期,敏子跟她的家人住在東京的市中心。那時,日本瀕臨戰敗的邊緣,民眾飽受無情的戰火摧殘民不聊生,民生物資極度缺乏。許多家庭的男丁都接受政府徵召為國出征,只留下老弱婦孺獨自守護殘破的家園。

一九四五年三月十號,敏子的母親和兩個妹妹都在東京的一場大轟炸中喪生。頓失至親的敏子在偶然的一天,回到殘破的家園裡撿起被戰火燒到變形的「玻璃兔」,讓她領悟到戰爭的可怕與無情。

當她被迫撤離到郊區的時候,他的父親卻在往車站的途中遭美軍殺害了,年紀小小的敏子一夕之間失去至親,還得獨立料理父親的後事,孓然一身的敏子感到十分的孤單,生無可戀。但只要回想起那些在戰火中死去的親人們,她只能放下她的孤寂與悲傷,重新振作…然而,戰火的無情與殘酷,往往附加在人們的私慾與錯誤的抉擇上…。
2012年5月7日 看过
很久以前看过,颇为平淡。相比同题材的《萤火虫》,在反思力度上进了一步,但在剧情把控方面差了许多
7分 动画
三只孤儿猫 (1935) 豆瓣
Three Orphan Kittens
7.3 (24 个评分) 导演: 戴维·汉德 演员: 莉莲·伦道夫
其它标题: Three Orphan Kittens / 三只小孤儿猫
在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夜晚。一辆轿车猛然急刹,停在某户人家围墙外边。车上的人将一袋东西扔进院子,随后绝尘离去。布袋蠕动,从里面钻出来三只怯懦孱弱的小猫。它们战战兢兢打量着这个漆黑陌生的世界,随后顺着门缝的灯光小心翼翼向房子里走去。顺着门缝,小家伙们看到胖乎乎的女佣人踩着愉快的节拍、哼着悠扬随意的旋律,正准备一桌丰盛的晚宴。少顷,女佣人走远,三只饥饿的小家伙爬上餐桌。面对美食,它们垂涎欲滴,又充满好奇,有趣的小意外相继发生。随后,它们又在这所大房子内周游,展开了妙趣横生的小冒险……
本片荣获1936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2012年5月5日 看过
1935年出品?这个画面制作水准即便放在今天,也可以让很多美国动画人撞墙了……这片名搁现在应该叫《三只卖萌小猫》。小时候看过的央视版,女黑人的戏份被删掉了,确实这个角色在片中被塑造成反派有点不妥。
7分 动画 治愈系
鹿女 (1993) 豆瓣
6.9 (9 个评分) 导演: 严定宪 / 林文肖
《鹿女》编剧曹丽华,导演严定宪、林文肖,摄影蒋友毅,1993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中国敦煌壁画第八十五窟中“鹿母夫人”的故事改编的。为了改好剧本,编剧曹丽华3次去甘肃省敦煌壁画旧址收集资料。《鹿女》的故事是这样的:传说莲花山麓有一位鹿女,遇到夏国猎队追赶,幸被炎王所救。炎王娶鹿女为妃,生下莲花被太后扔进河里,后莲花漂流夏国,从中跳出10个男孩被夏王收养。10个太子长大为养父攻打炎国,鹿女赶到感动夏、炎二王,化干戈为玉帛。影片保持了中国古代敦煌壁画的传统风格,又体现了现代人审美观的要求,画面优美,意境动人。该影片于199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2012年5月4日 看过
虽然有大量露点镜头,但这片小时候电视上确实播过(当时看过好几部国产动画是有露点的)。多年后再来看本片,真心讨厌炎王,自己抛弃孩子,等对方长大成器了却跑出来摆架子认领了,只准自己弃养,不认别人养育之恩(中国社会对待足球、围棋、端午祭等等,又何尝不是这一态度)。
7分 动画 国产动画
玩偶游戏 (1996) 豆瓣
こどものおもちゃ
8.7 (19 个评分) 导演: 大地丙太郎 / 渡边慎一 演员: 小田静枝 / 中崎达也
仓田纱南(小田静枝 配音)从小就进入剧团表演,以童星的身份出道,人气十分了得。可是,即使是这样的孩子也有着数不清的烦恼。班上名为羽山秋人(中崎达也 配音)的男生带头反抗老师,使得班级陷入混乱之中,令纱南十分头痛,然而,当纱南得知秋人悲惨的身世和糟糕的家庭状况之后,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治愈秋人。
佐佐木刚(三泽真弓 配音)是纱南和秋人的朋友,善良的刚不幸遭遇了家庭破裂的悲剧而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就在此时,善良的杉田亚矢(菊地晶子 配音)站了出来,不仅袒护了刚,跟做出了惊人的告白。在不知不觉中,纱南已经深深喜欢上了秋人,然而,当她意识到自己的感情之时,却得知秋人已经开始了和好友松井风花(生驹治美 配音)的交往。
2012年5月4日 看过
最喜欢父亲篇(40 - 50)、纽约篇(67 - 80)、完结篇(99 - 102话)
2012年5月4日 评论 易碎的灯笼 -     虽然是重看这部作品,但因为时间太久剧情早已忘光,只记得一些零星的片断,所以这次重温与初次观看没什么两样。     大地丙太郎的作品,向来都是超慢热,你要不熬上那么几集的话,很难发现你看的其实是一部神作。     幸好,我不是一话党,我至少是三话党,虽然不敢拿自己跟佛祖相比,但一部连续剧开头印象再怎么差劲也要忍耐三集以上,觉得受不了再弃追。这个习惯让我有幸看过了不少慢热佳作,比如:《12国记》。 (如果没有这个好习惯的话,很多经典佳作可能会被我弃追,包括《COWBOY》、《荒川爆笑团》、《地球防卫家族》之类……)     《玩偶游戏》(孩子们的玩具)就是典型的越看到后边你越会给出好评的类型,而它无比啰嗦的开头却会让你想打退堂鼓。     很久没看超过100集的动画片了,前阵子重温的《太空堡垒》和《魔神英雄传》也只是在九十集左右。虽然经过了一次愉快的观影过程,但真的不太想再去接触60集以上的作品了……     虽然《玩偶游戏》长达102集,但剧情并不拖沓。漫画原作已经是部超越一般少女漫画的社会性作品,导演大地丙太郎将其改编成动画版的时候,进一步升华了亲情线的内容,创作了许多感人的家庭故事,其中纽约篇(67-80话)基本为原创(漫画版去美国的是羽山,地点是洛杉矶)。这些原创内容使动画版的精彩程度,相比漫画版有之而过无之不及。不得不说大地确实很会说故事,不像很多动画监督那样,只会一味添加N多无关的伪剧情来骗集数。     如果看了第1集后,你就认为这是一部搞笑片,那就大错特错,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生活剧,尽管到处充斥着极其夸张的滑稽举止,但它的主题却是相当沉重的。     这也不是一部单纯的纯爱片,亲情和友情亦在剧中占去了相当重要的份量。     对于文章题目,只要听过罗大佑的《你的样子》,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再也没有比这段歌词更符合这部动画的主题了——     聪明的孩子 提着易碎的灯笼 孤独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宠     所谓“灯笼易碎,恩宠难回”,在《玩偶游戏》中,聪明的孩子,和孤独的孩子,往往就是同一个人,幸福与不幸福,经常就这么同时体现着,片中几乎每个主要角色都是如此。     作为女主角,纱南是孤独的。被生母遗弃、被媒体八卦、被粉丝质疑、几度被封杀、对恋爱问题反应迟结果几乎一度失恋,小小的心灵,又如何能够承受起这么多复杂的东西,这不是一句“坚强”就能敷衍过去的。 纱南说不想再见到亲生母亲,可是,喜欢的对立面不是讨厌,而是冷漠。如果纱南真的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不再关心,是不会说出这番话的。就算无法成为亲子,又何需言永不相见。有时人对你有多爱,就对你有多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此时此刻的我》这种阴郁的作品,大地丙太郎镜头下的女主角,大多疯疯癫癫、整天跑来跑去、口水巨多而且语速超快、一开口就犹如机关枪一样……不管这些动画作品的原作是如何塑造女主角的,大地都将她们给统一化,如《水果篮子》的小透、《动画制作进行》的黑美、《月影兰》的中国娘阿妙,都可以看到类似纱南的暴走风格。可能先入为主的缘故,我偏向于喜欢阿妙和小透。     作为男主角,羽山是孤独的。妈妈因生他难产而死,招来姐姐的怨恨,父亲的自责加深了家人的沟通难度,不爱说话的他其实并不冷漠,但总是被误会,没有多少人理解。 忍不住吐槽下:很多少女向的恋爱作品(包括非日本拍的真人剧),都有一股强烈的自虐倾向,喜欢安排一个爱装帅扮酷、又巨毒舌的男主角,整天负责损女主角那么几句,损得越厉害女主角越容易在结尾阶段服服帖帖(而且嘲笑胸部这点是少不了的,影剧常常就这么向观众灌输胸部小的女人不算漂亮的价值观)。 当然,这些尖酸刻薄的男主角其实心地都不坏,所以他们有值得女主角爱上的理由,羽山也是这样,基本上他是属于故事越看到后边却容易引人同情的一类(美版羽山布莱德亦是如此……-v-)。     如果要选出一个剧中表面上和羽山差别最大、但实际最相似的角色,那莫过于最后几集登场的翔太了,这个姗姗来迟的小人物,却颇有些后来居上的意味,至少可以说风头盖过了几个常见的配角。 翔太是动画版的原创角色,但他的人物原型是漫画版的小森,两者在剧情中起到相同的作用。 翔太有些抑郁症,性格内向,难以溶入群体,不善于和别人来往,不善于表达自己,没什么朋友,但内心深处却渴望拥有朋友,容易因为别人的一点关怀就铭记在心,也容易因为别人的一次伤害而郁郁寡欢,随心所欲地喜欢别人,又随心所欲地感到失望,遭受了挫折,总是藏在心底,想发泄,却又害怕伤害到别人,偶尔动了怒火,却更加的不快乐,没能从中得到解脱,明白没有自己的存在,世界也一切照常,可尽管如此,还是幻想着有知心的朋友来关心一下不起眼的自己,快乐的事总是容易遗忘,痛苦的事却闭上眼也挥之不去,别人的冷漠和嘲笑总在耳边不自觉地响起,到了最后,击溃自己的,总是别人眼中的“就那点事儿”…… 事实上,翔太的烦恼,也曾经是我的烦恼,我甚至也想过,自己活在世上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无需去烦恼,但关键是,很多大道理,你只是听到了耳里,但未能真正明白它,就像那句“等你到了我这年纪时就明白了”,小时候我特烦这话,听一遍就恶心一遍,觉得这只是大人强加于人的说教,可经过很多年后,也觉得它并非完全不可理解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留给时间去治愈。 羽山说明白翔太的烦恼,我也明白,在他们身上,我找到了太多的共鸣。因为我们曾都是孤独的孩子。     小刚在情场方面无疑是人生赢家,早早和亚矢确立了恋爱关系,此后大部分篇章里都在炫耀他的幸福,让所有2·14喝寂寞、11·11吃油条的同学为之抓狂。 但在生活上,小刚也是个孤独的孩子。他敬爱爸爸,也孝敬妈妈,可父母离异了。大人的过错,往往就由孩子来承担,小小年纪的小刚,就背负起了养育妹妹的重责…… 而正如纱南所说的那样,小刚的爸爸,也是孤独的,只能独自一人在家,义务地给孩子寄去抚养费用。可法律上的义务,又如何代替精神上的安慰。 一家人如果不能理所当然地照一张全家福,这样的家庭又能有多完整呢。     善次郎是个负责搞笑的甘草角色,每次登场都是出来扮小丑的,永远交不到女朋友,拍广告时总被他人恶整,情人节收的礼物都是些大妈食品之类……也许你想起这个人物时只会觉得滑稽,但如果你的记忆力好些,就会发现善次郎的感人之处,好几次纱南陷入困境时,总是善次郎帮助纱南重新振作起来。 作为一个有付出却没收获的小角色,他没有纱南的光芒,也不容易让观众记住,这样的人难道还不够孤独吗?     阿玲和麻子是孤独的。一个是不起眼的经纪人,一个是大红大紫的女明星,他们彼此相恋,却因各自的工作原因无法时常相聚,彼此的繁忙差点让他们迷失伦敦。说什么距离产生美,很多时候距离最能拉远人的情感,没有走向《秒速5厘米》就是最好的了(在恶搞版结局中他们真的秒速了……)。 话说阿玲虽然登场率仅次于纱南(高过男一号羽山),在故事开头好歹也风光过一阵,但之后却越来越婆婆妈妈,时常紧随着纱南却没什么存在感,真不知该怎么吐槽……     尽管纱南是主角,但要说谁是本片的灵魂人物的话,那无疑就是妈妈,至少小学篇是这样,她的价值观一直在影响和左右着剧情的发展。 仓田妈妈是孤独的,几乎不孕的噩耗、不如意的婚姻、和父母之间微妙又尴尬的关系……我想有的人就跟妈妈一样,爱自己的父母,却又不想沦为继承家业的工具。可是,不继承家业任其消亡,难道就是正确的吗?这是个很难回答、也很难衡量的问题。奶奶其实也很孤单啊。 妈妈又是幸福的,有纱南这个女儿,她没有理由感到失意。     我们还不能忘了一些配角。     虽然形式不同,但五味和小刚有同样的不幸,父母不切实际的期待,只换来他无言的叛逆。 夏美以为碰到的王子是骑白马的,谁知人家骑的是野马…… 直澄的妈妈是个失格的母亲,她卑鄙、阴险,为了事业,她不惜抛弃自己的孩子,然而不受上天恩宠的她,又何时快乐过,如果没有遇到直澄,谁能保证她哪天不会像萨列里那样,坐在轮椅上,游走在精神病院里,然后喊几句“世界上所有的庸人啊,我宽恕你们!” 千石老师是本片最大的反派,动画版如实地反映了这一点,但并没有把这个角色脸谱化,倒是给人一种可悲的印象,一个只能从伤害别人中得到存在感的人,又如何不是最可怜的。千石原本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离开学校时翔太对他所说的话证明了这一点,但正如千石自己所说的,人一旦走进了歧途,就再也踏不上正轨了……     接下来,就是我最想重点说的几个重要人物。     纱南的父亲五条武史(也就是阿武),是动画版的原创角色,然而在他登场的那十集里,却大放光彩,风头盖过了诸多原作角色,几乎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的男主角。而正是这个角色,给了我太多太多的触动。 阿武也是孤独的。失意的他有太多不合格的地方,但他却最与我们相像,总是在需要作出抉择的时刻犹豫,总是在需要更加努力时逃避现实,结果到头来所有必须做的事都显得虎头蛇尾。 一个人躺在床上,一个人搭乘列车,一个人外出旅行,一个人默默叹息……无论做什么,他总是活得不快乐,对一切的一切都感到迷茫,不断地强颜欢笑着,只有抱着女儿纱南的一刻,他那颗孤寂的心灵才能得到一丝慰藉。 我们太多的理由去批评作为父亲的阿武,可作为一个凡人,我们却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和阿武的悲剧属性有得一拼的角色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     作为男二号的直澄是孤独的,且不说他堪比纱南的糟糕身世,就说在恋爱之路上,注定要徒劳无功,因为他是男二号。如果一个人被甩是因为不思进取的话那没什么好说的,但直澄不是这样(常看日漫和各国言情片就明白这话埋藏的份量),他坦率、不虚伪,他对女主角的爱慕不会遮遮掩掩、也不会流于表面,他能够在危急的时刻替所爱的人阻挡一切、能够在对方最失意的时刻给予安慰,但这些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他是男二号。     作为女二号的风花是孤独的,因为误会而被男友甩掉,因为固执而与前男友决裂,因为没有主角光环,注定要在这场三角恋中吃败仗。如果没有高石的意外回归,最终她将在情场一无所获,所有努力的过程和结果,只需要参考直澄就行了。这一切只是因为:她是女二号。     在最关键的转折点上,纱南和直澄、风花貌似做了相同的决定,抛弃自己的恋爱,成全别人的幸福。不过如果把“前提”一起算上的话,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纱南多少是出于无法决绝,有点自找麻烦的成分,幸好绕了一大弯后总算找回了正轨;直澄则是彻底地明白自己只是阻挡在鸳鸯之间的障碍,喜欢的人整天叨念的是另一个人,换成谁都受不了;风花第一次分手(对高石)性质接近纱南,第二次分手(对羽山)则更接近直澄。     本来我觉得,爱情这东西,就像手塚治虫的作品提到的一样,时间能治愈一切,如《火鸟2772》,女主角被强迫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二号,与男一号秒速了,可时间久了以后,她也与男二号日久生情,慢慢培养起了家庭观念,最后还帮助丈夫一起对付男一号(也就是她的旧情人)。     不过我也曾看过一种情况,一个真实事件,某对在70年代相爱的恋人,被双方的家长强行拆散,女方嫁给了父母指定的对象,男方则为了住在接近女方的地点,在当地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几十年过去了,两人终于熬到父母双亡,接着他们都毫不犹豫地与配偶离婚,如愿以偿结为一对。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可被男方耍掉的那位妻子,在接到离婚通知书时,她只默默地签下了名字,因为她知道,丈夫与她结婚的原因是为了什么……     也许世界上不存在童话式的浪漫爱情,但却存在着你永远无法插足的爱情,你当不成言情剧里的幸运主人公,却往往是化为泡沫的美人鱼。     以上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会在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而在影剧和小说中,则往往会是后一种,让男二号、女二号无比苦逼的一种,只因男女主角对彼此“以外”的人是这般“铁石心肠”,永远无法真正打动。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像是风花和直澄甩了对方,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被动甩人”,让自己有台阶下罢。     直澄和风花的失恋,只是又一次说明,作为配角,绝不要和主角争风吃醋,因为主角的爹妈是编导,而不是剧中安排的那些角色。     因为你们是二号,就算你们在剧中被设定为高富帅、白富美,你们在剧情上的本质也只能是屌丝,永远斗不过主角威能,后者其实才是货真价实的高富帅、白富美,有作者、编剧、导演、商家为其撑腰,可以尽情地消耗自己的恋爱良机。     不是每个男二号都能幸运地成为索罗船长,也不是每个女二号都能像早濑未莎那样在最后时刻逆袭……     绝大多数积极进取的二号们,总是要惨败于优柔寡断的一号们。于是被发好人卡的悲催二号们,只好无奈地陪笑脸说一句“我依然还喜欢你哦~!”,然后在心理默念:“你向我说声对不起,可我却无法回答没关系。”     当然,在这两人中,风花并不算惨,编导替她“预备”了一个候选搭配(这是建立在损害另一个女孩幸福的基础上……),所以风花在片中只负责当一回障碍物而已,之后该怎样发展全部回归原位。     直澄在漫画版中戏份并不多,其定位有一点符号化,基本上就相当于诸多恋爱剧中,负责阻碍男女主角恋情的绊脚石,虽然有点人物形象但总体是个给剧情添加冲突的陪衬。但在改编成动画版的时候,监督大地丙太郎不愿用这样片面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赋予了这个角色更多人性化的塑造,甚至让他在长达14集的纽约篇中当了一回主角。     直澄身世不幸的程度和纱南有得一拼,而要论“倒霉”的话,那他简直是“完胜”,被亲生母亲抛弃了两次,和纱南吹了两次,合作已久的经纪人被中途更换,而接班的女经纪人还是个腹黑。(漫画版更扯,作者简直到了丧尽天良的地步……)     在这场恋爱大角逐中,纱南、羽山、直澄,在情场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缺乏主见,这其实可以在被宽容的范围内,特别在爱情剧中,如果故事是以“男女主角结成一对”告终、而不是交往后的岁月的话,这一特征可以达到拖长剧情的作用。     所以在这时候,“恋爱军师”特别重要,他们往往就是身边的好友、亲人、甚至是情敌。 回头来看本片,羽山身边有大堆军师,但他本人常常心口不一,导致绕了大弯路(其中最麻烦的山中电话事件,就是羽山造成的,这个纠结使动画版延长了几十集……); 纱南身边的军师更多,基本上就是“羽山班底”再加上自己的亲信以及无敌的妈妈,照理说这样的幕后支持阵容,只要自己不太废柴,想不成功也难,可惜纱南拥有N多恋爱剧主角所拥有的毛病:迟钝,哦不,是宇宙级迟钝,绝对划破天际的……她的这一特性,让本片有幸拍了102集…… 相比以上两人,直澄远比羽山来得坦诚,也远比纱南来得积极。但他恰恰就栽在了“军师”这一关上,他非但没有好军师,反而有烂军师在出馊主意,让同以上两人一样不够有主见的直澄再三浪费机会,到了最后,直澄干脆反而成了羽山和纱南的军师……囧。在直澄身边这个糟糕的恋爱协助班中,基本没起到多少正面作用,特别是女经纪人里穗,她的策略是排挤对直澄的明星之路有威胁的人,不管对方和直澄的关系如何,所以纱南成了她重点排斥的对象,这是导致直澄和纱南秒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片中虽然众人缺点重重,但像里穗这样让我讨厌的角色并不多。当然从经纪人的角度来说,里穗无疑是最出色的那种)。     直澄的正式戏份到89集就彻底结束了,接着只在第90集番外篇当过半集主角,之后十几集连给个镜头都成珍稀。     顺道提下,直澄的配音员南央美,还在剧中扮演羽山的母亲。     本片还有一个角色跟直澄一样悲催,就是小静。估计很多人太久没看本片的人会感到一头雾水,已经想不起是何方神圣了。她不是别人,正是风花的前男友的女友——这是89集之前的标准,正是风花现任男友的前女友——这是90集之后的标准。她的悲催只是为了弥补风花的空虚……     羽山在纽约篇失去的戏份,很快就在最后二十多集里弥补了回来,特别到了结局阶段,羽山的光芒完全盖过了纱南,这一时期人物的情感描写已经彻底地偏向了羽山,不管你在一开始再怎么不喜欢这个角色,到了末尾,很难不对其产生好感。     接着来下总结。     [一]     就像我不喜欢少年漫画里主角的高大全,我也不喜欢少女漫画主人公一面优柔寡断一面“铁石心肠”。     其实以上这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动漫可以找到一个共通点,而它恰恰就是让我不快的地方,那就是主人公的成功是一开始就内定好的了,所以之后他们可以肆意地任性,反正铁饭碗,吹不了的,有编导罩着。     我也许对男女主角本身没有负面看法(就像本片,纱南和羽山都很讨人喜欢),但我很讨厌那种被“偏袒”、“钦定”的感觉。     当然碰到河森正治这种另类编导,你可能就会不幸成为林明美,你将会为自己的一再犹豫和浪费机会付出代价。     《超时空要塞》不但是部精彩的战争片,也是一段经典的三角恋爱剧,在开拍之初,剧组里并没有决定好让男主角选择谁,剧情是跟随着思路演化的,明美的不幸只是制作班底偶然的决定。我喜欢这种设定,主角的命运并非在一开始就被内定好的,剧组也不知道后边应该怎样发展,一切随兴,这样才相对公平。     [二]     动画版的主要原创角色包括:     白蝙蝠巴比特、善次郎(现实中真有其人,在本剧中给自己配音)、内山田胖小弟、仓田静(奶奶)、五条武史(爸爸)、黑崎利三(蛇记者)、真由(小六队成员)、智美(小六队成员)、大地诗织(羽山妈妈的朋友,扫墓那集登场)、尾崎里穗(纽约篇之后直澄的新经纪人)、沟口编剧、盖瑞(直澄的爸爸)、蜜雪儿、西西露(直澄的妹妹)、拉姆西(美版志村太太)、布莱德(美版羽山,配音员同为中崎达也)、水口优子(直澄的母亲)、力克(优子的情人)、邦尼(某女装大叔……-_-b|||)     当你看了这份名单后、脑海里浮现各种各样的场景时,就会知道动画版到底贡献了多少个性鲜活的角色了,而这些人物又带来了多少动人的故事。     此外以下两人应该属于半原创角色:     中尾翔太(人物原型是漫画版的小森和之); 加村直澄(动画版的直澄,很大程度上是在漫画版同名角色的基础上,进行再塑造的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两者的形象已有所区别)。     [三]     在此交待一下几部相关作品——     首先,TV版上映前,官方曾制作过一集OVA,片长为30分钟,剧情相当于TV版的前6集(羽山问题篇),配音员大多与TV版不同,同时在两版中出演的主要声优只有冈村明美,但她在OVA中扮演的是阿玲的女友麻子。     纱南和直澄主演的电影《水之馆》,曾被改编成漫画版。     除了《玩偶游戏》,纱南还是《Deep Clear》的主角,该剧中她已26岁。     今年(2012年)发行的短篇《Misty Blue》(苦涩的甜蜜),是以直澄为主角,不过这是一出腐剧……(凸-_-b|||)从实际剧情来看,直澄本人因为还爱着纱南,所以才一直不与其他女性交往。剧情就这样了,你看了这段介绍就等于看了原作。不管怎样,作者随波逐流的不良腐意识显而易见(凸-_-b|||)。     [四]     动画版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八个主要篇章(不算入第51集):     小学篇序曲(1 - 13):前6集为羽山的身世,7-12集重点讲述阿玲和明星女友的关系。这一时期的男主角可以说是阿玲,活跃了这一阶段后就风光不再…… 纱南身世篇(14 - 23):男二号直澄登场。 小学篇第二阶段(24 - 39):配角大活跃时期,故事延续到圣诞节结束。 父亲篇(40 - 50):这段时期的男主角是阿武。     转章(51):从小学篇向中学篇过渡的总集编,没有多少实际剧情。     中学篇序曲(52 - 66):女二号风花登场。 纽约篇(67 - 80):这段时期的男主角是直澄。 两对情侣篇(81 - 89):两对,拜拜。 完结篇(90 - 102):翔太于最后四集登场。     以上,我最喜欢的三章是(排名不分前后):父亲篇、纽约篇、完结篇。     TV版最后一集,片尾曲播放完后的小剧场,包括羽山屡次考不中黑带、直澄的爸爸破产、麻子甩掉阿玲与小野导演结婚、妈妈加入黑社会等等,都只是单纯的恶搞,并非官方正式剧情,当然你一定要当成真的也请便……     动画版连载到空手道社团创立就结束了,也就是相当于漫画版的第8卷(全书正篇10卷,此后还陆续连载番外篇)。漫画版第9卷之后的内容与动画版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两者的诸多设定并不相同,不可混为一谈,可视为平行故事(所以依动画版的世界观,直澄最后并没有搅基之类……而按第80集番外篇的剧情暗示,他与真由似乎是官定的一对)。     TV版一共102集,这已经是完整内容,导演无意续拍漫画版后边的故事。网上流传的所谓134集版,只是重编了每集的长度,但内容没有改变。     (完)
8分 动画 治愈系
玩偶游戏OVA (1995) 豆瓣
こどものおもちゃOVA
导演: 岛崎奈奈子 演员: 横山智佐 / 绪方惠美
其它标题: こどものおもちゃOVA
小学6年生の紗南は、元気で明るい子役アイドル。ところが現実の学校では、クラスの羽山たち男子生徒が先生をいじめて学級崩壊寸前。そんな暗いクラスに紗南もぶち切れ、女子代表として羽山と全面対決することに。
2012年5月4日 看过
OVA版,片长为30分钟,剧情相当于TV版的前6集(羽山问题篇)。如果你看过TV版的话,可以华丽无视本片的存在。除非你只是冲着声优来的。
6分 动画 治愈系
红鼻子 (1994) 豆瓣
导演: 朱冰
其它标题: 塌鼻子
根据庄大伟的小说《塌鼻子》系列改编而成的木偶剧。动画版包括第1集《比吃公开赛》和第2集《菜谱惹麻烦》
2012年5月2日 看过
一直不知有这片的存在,网上只有两集,貌似烂尾了?作为90年代的国漫,相比同期美日动漫的日益多元化,这片显得比较保守。片中奇特的世界观,基本是架空原创,主要人物都偏西方化,街道建筑中西结合,还有汉字招牌,古怪的程度不亚于很多日漫魔幻片。
7分 动画 国产动画
法式炒咖啡 (2008) 豆瓣
French Roast
7.7 (83 个评分) 导演: Fabrice Joubert
其它标题: French Roast / 法式烘焙咖啡
法国某地,恬淡闲散的气氛肆意弥漫。在位于路边的一家咖啡馆内,衣着考究、态度傲慢的绅士正悠闲地看着报纸。期间一名乞丐走入咖啡馆行乞,绅士用报纸挡住面孔,毫不理睬。反倒是隔壁的老妇人慷慨解囊,给了乞丐一张大面额的纸币。当绅士准备付账走人时,却发现身无分文。出于面子和尊严的考虑,绅士只能故作镇静,点了一杯又一杯咖啡,指望碰到熟人出手相助。眼看咖啡杯高高摞起,账单越来越长,绅士却依然想不出任何办法。被逼无奈,他决定铤而走险,从隔壁老妇人的包里偷钱……
本片荣获2009年阿根廷科尔多瓦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片奖。
2012年5月2日 看过
我对这片的好感超过最佳短片《商标世界》
10分 动画 治愈系
丹麦诗人 (2006) IMDb TMDB 维基数据 豆瓣
The Danish Poet
8.4 (128 个评分) 导演: Torill Kove 演员: 丽芙·乌曼
其它标题: The Danish Poet / El poeta danés
很多年前,年青的丹麦诗人凯尔·格鲁森突感灵感丧失,这令他万分苦恼。某天,他在图书馆读到挪威女作家西格丽德·温塞特的小说《新娘,主人,十字架》,凯尔为西格丽德的文才所折服,决定启程前往挪威拜访这位女作家以寻找灵感。他落脚在西格丽德一个远房亲戚的农场,并在此结识了美丽的女孩伊吉博格,两个年轻人陷入热恋。然而伊吉博格的父亲已将女儿许配给一个粗俗丑陋的男孩,凯尔被迫和爱人分开,带着无限落寞返回丹麦。时光流转,岁月飞逝,身处挪威的伊吉博格和远在丹麦的凯尔久久思念着对方,时刻等待着再次相逢……
本片荣获2007年第7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2012年4月30日 看过
也许是这类话题在我脑海里想过N遍了,以致在观看时没体会到什么深刻的内容,只是感叹一下:哦,原来别人也这么想。
8分 动画 治愈系
胡僧 (1994) 豆瓣
导演: 陆成法
导演:陆成法
编剧:王大为
上映:1994年
地区:中国大陆
时长:10分钟
类型:动画片
制作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中国]
故事梗概:
茫茫雪原,胡僧骑驴经过一小酒店,店小二送上的劣酒被胡僧倒入葫芦后变成香气阵阵的美酒,胡僧畅饮后把葫芦里的残酒随手倒入酒店的水井里,顿时井是酒香满溢。胡僧走后,店小二把井中的美酒招待酒客,从此酒店生意兴隆,昔日的茅舍小店变成体面的粉墙瓦屋。一年后的冬天,胡僧又来到酒店,店小二为了抢夺胡僧的宝贝葫芦歹心顿起,却被胡僧识破,受到了惩罚。茫茫雪原,驮着胡僧的黑驴悠悠地走向雪原深处。
哎哟,妈妈! (2000) 豆瓣
导演: 胡依红
《哎哟,妈妈!》系列漫画开始创作于1996年。作者沈小川。
先后在《都市漫画》、《京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中国艺术报》、《中国青年报》、《中华新闻报》、《中华家教》、《幽默大师》、《家庭博览》、《漫画大王》、《女性大世界》、《中学生》、《少年文艺》、《中小学活页文选》、《动画乐园》、《中国少年文摘》、《今天》等多家报刊杂志连载或选载。
由系列漫画《哎哟,妈妈!》改编的动画片《哎哟,妈妈!》获2001年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惟一提名。该片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胡依红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该片曾先后获2001年第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奖和2001年儿童电影童牛奖的观众三辰杯奖及评委鼓励奖;
2001年由胡依红导演提出拍摄52集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建议,我们准备出了全套人物设定及故事架构;
2001年底《哎哟,妈妈!》获《少年文艺》该年度佳作奖;
2002年建立小川工作室主页以来,我们将《哎哟,妈妈!》制成电子书在网络上展示,获得观众的喜爱。
2003年《哎哟,妈妈!》电子书被编入《哎哟妈妈开心SHOW》vcd光盘出版。
《哎哟,妈妈!》系列故事在初期只有两个人物,一个是中年单身母亲,一个是正读初三年级的调皮儿子。初创时内容主要围绕着少年青春期教育、过重的课业负担及单身家庭生活展开。故事在观念上得到年轻人认同。
2012年4月29日 看过
我不认为模仿有什么不对,拿美国和日本的动漫风格来叙述我国的故事并非不可。但“抄袭”可就不行了,如果上美之前的作品是一定程度模仿日美但保留自身特点的话,那么本片就是赤果果地照搬美漫。这不要紧,关键故事本身的好题材也被一再浪费。上美只学了国外动漫的壳,却抓不住灵魂。
6分 动画
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 第一季 (2008) 豆瓣
Star Wars: The Clone Wars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
8.4 (40 个评分) 导演: George Lucas 演员: 汤姆·凯恩 / 迪·布拉雷·贝克尔
《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Star Wars: The Clone Wars)是由电脑技术打造的长篇动画剧集,
以2008年8月15日上映的剧场版为先导,10月3日正式降临我们的银河系。
每周播放一集,每集成本高达100万美元,是耗资最高的电视动画之一。
与2003年播放的平面动画《Star Wars: Clone Wars》相比,
《Star Wars: The Clone Wars》将为广大星战爱好者和无数科幻迷们带来全新的故事和更加震撼的体验!
发生在EP2与EP3之间,历时三年的克隆人战争是改变银河系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旧共和国的衰亡、帝国的崛起、绝地的没落都与之息息相关。
如今,乔治·卢卡斯及其团队将计划用100集的篇幅为我们细致而全面地展现
这场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大战,我们熟悉的各路星战人物也将纷纷登场,再显身手。
新的人物,新的冒险,新的传奇,今秋,原力将与你同在!
2012年4月29日 看过
一天一集看完了第1季,暂时不追下去了……(注:剧场版才是系列序曲,故事发生在第1季之前)。忍不住想吐槽的是,一个被袭击后不能发求救信号的机器人有啥用叻?这是人类用QQ也能办到的事,安装这个就那么费事?霓虹人想恶意卖萌也就算了,米帝人不卖萌却又瞎凑热闹干什么……
7分 动画
我的朋友小海豚 (1980) 豆瓣
7.3 (6 个评分) 导演: 戴铁郎
少年水手看到一头小海豚伏在离世的母亲身边哭泣时,跟着难过起来,他决定给小海豚温暖。小海豚认生先是不敢靠近他,但慢慢和他成了朋友。随后,他们跳入了大海深处,恣意畅游了一番。
少年水手游累了浮出海面,小海豚拿着他跌落的相机继续欢游,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少年水手的心。夜幕降临,少年水手一边想象他与小海豚一起欢快游玩的场景,一边找寻小海豚。发现一卷胶卷后,他露出了笑容。突然,一头大鲨鱼朝他袭来,危急时刻,小海豚出现和他并肩作战。
2012年4月27日 看过
重看之后方觉画面比记忆中的更唯美。那个年代国产动画的画面质量甚至远在同期日本的顶尖OVA之上……话说当时天朝出品了那么多出色的短片动画,却没有一部获得奥斯卡,真不知该怎么吐槽,其实天朝的比那些最佳短片牛多了……要说本片有什么不好的话,就是结局太血腥了,这点接近很多传统的美国动画。
8分 动画 国产动画 治愈系
花与树 (1932) 豆瓣
Flowers and Trees
7.7 (55 个评分) 导演: Burt Gillett
其它标题: Flowers and Trees
本片193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清晨,森林中的花儿、树儿、鸟儿从睡梦中醒来,舒展腰肢梳洗打扮,准备充实愉快地度过崭新的一天。自然,枯干的老树桩也醒了过来,不过他可不觉得生活有什么美好,睁开眼即不耐烦地驱赶他身旁的花儿、鸟儿。见男树正向女树浪漫地求爱,他不由分说强行将女树揽入怀中,男树见状,起身与他决定,老树桩败下阵来。不甘心的老树桩心生毒计,没料想遭殃的是他自己。
2012年4月27日 看过
奥斯卡史上第一部最佳动画短片,那年头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得是多么震撼人心。只是过于脸谱化的二元塑造,不管给出什么解释我都喜欢不起来。
7分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