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
卢茨·丹姆贝克作品集(1975-1986) (1993) 豆瓣
Lutz Dammbeck: Filme und Mediencollagen 1975-1986
导演: 鲁兹·达姆贝克
其它标题: Lutz Dammbeck: Filme und Mediencollagen 1975-1986
In his pictures, films, collages and installations, the painter and filmmakerLutz Dammbeck seeks a synthesis of expressive means from the genres of film and fine art. His work to date identifies him as one of the key representatives of independent film and media art in the former GDR and as a unique, outstanding phenomenon within modern contemporary art. The 2-disc DVD presents for the first time all his animation films and media works, including an extensive booklet with essays about Lutz Dammbeck's filmic work and a lot of documents about his fight with state authorities as ROM features.
* The Moon 1975, 6'
* Live! 1987, 10'
* The Tailor of Ulm 1979, 14'
* Einmart 1981, 15'
* The Discovery 1983, 17'
* The Flood 1986, 10'
* Duke Ernst 1984-93, 45'
* Conversation with Lutz Dammbeck - Teil 1 2008, 23'
* Metamorphosis I 1979, 7'
* Hommage à La Sarraz 1981, 12'
* REALFilm 1986-2008, 48'
* The Cave of Hercules 1983-90, 45'
* Prepation for the media collage REALFilm 1986, 5'
* Media collage Hercules 1985, 4'
* Conversation with Lutz Dammbeck - Teil 2 2008, 20'
On the one hand, Lutz Dammbeck made a number of films in the state's studios of the GDR, but he also worked systematically on the concept of a "parallel cinema", which operated quite independent of all the censors stipulations regarding content and form. These two facets of his work have now been brought together in this publication. Bringing them together in this way reveals mutual permeation, but also indicates above all an emancipative continuity that points beyo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tate art and subculture. It is only logical, therefore, that the publication also includes films that were begun in the GDR, but only realised after Dammbeck's emigration from Leipzig to Hamburg in 1986. The inclusion of fragments can almost be considered more important; these explod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film. Only by including in the DVD release some rare recordings of his media collages, including test recordings, is it possible to even suppose the intention of Dammbeck's overall concept.
The artist began to focus on moving images at an early stage. In 1972, when he completed his course at the "College of Graphic Art and Book Design" in Leipzig, an animation-scenario already represented a part of his diploma piece. Although he worked successfully as a poster designer only a little later (and received several awards for this work), his primary interest was in intermedia working methods. This corresponded to his own impulse to extend the two-dimensionality of the classic panel picture into free space. Filmmaking became a concrete experience when he was able to realise his first filmic work on 35mm; THE Moon made at the DEFA in 1975. Three years later, he advanced to the experienced utopia by making his privately produced, experimental film Metamorphoses 1. From then onwards, Dammbeck worked on two parallel tracks in his cinematic oeuvre, and he touched the limits in both fields. Under latent censorship of content and aesthetics at the DEFA , and under the rather provisional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artistic autonomy. In an almost exemplary way, Dammbecks career demonstrates the restrictions inevitably experienced by a filmmaker and artist with considerable talent, active in many fields, when attempting to balance artistic pretensions and social reality in East Germany.
A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the DEFA's "official" rejection of his Heracles film concept, Lutz Dammbeck developed his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al set-ups, which he referred to as "media collages", from 1981 onwards. This idea emerged from an emergency situation determined by cultural bureaucracy: Dammbeck actually wanted to make a film, but was thrown back on fine arts in the widest sense. Interestingly, the energy triggered by this work goes far beyond what a film might have achieved. When he used graphic elements within his multifaceted installation compositions, their montage almost always went hand in hand with their deconstruction. Found or reproduced material like the photographs of sculptures by sculptors Breker, Thorak and Kolbe are torn up and attached with rough stitching to other photos at their torn edges, e.g. to a self-portrait of the artist. By making the cracks visible, Dammbeck formulate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of design, which runs through his entire oeuvre: he does not make use of collage in order to bring harmony to the components, but always to make the transitions themselves as joins recognisable as components of the montage.
辛普森一家 第十六季 (2004) 豆瓣
The Simpsons Season 16 所属 电视剧集: 辛普森一家
8.9 (27 个评分) 导演: Lance Kramer 演员: Dan Castellaneta / Julie Kavner
辛普森是美国最普通的一个五口之家:爸爸荷马·辛普森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男人,在斯普林菲尔德的核能工厂勉强算是有一份工作,只是在同一个职位上被解雇和再次聘用了无数次……荷马在酒馆中花掉的时间远比在家里多得多,因为只有在那里,他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前提是他消费了。酒馆是一个完全能够让荷马放松的地方,他可以用自己钥匙发出难听的声音,可以把鼻涕擦在衬衫上,可以一杯接一杯地品尝散发着诱人香味的啤酒。荷马将那里当成一个只要喝掉几杯啤酒、吃掉一两个卤蛋就能让一切看起来都变成可能的地方:毕竟生命太短暂了,不可能慢慢攒钱,所以他的愿望就是: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
妈妈马芝·辛普森属于那种成功男人背后的完美女人,是辛普森家成员之间最可爱的“黏着剂”,用一种不可思议的乐观态度支持着每一位家人。她拥有着一种非凡的家务技能,总可以创造奇迹,能够将鸡骨变成时髦的项链、将剩菜剩饭变成人间美味,就连火蚁的入侵,也被变成了一场教育意义和娱乐性并存的昆虫马戏。尽管荷马自私自利,经常忘了家人的生日、纪念日甚至是假日;尽管他喜欢张着嘴嚼东西、嗜赌,还经常和一群与他一样处在底层社会的人跑到酒馆喝酒……但马芝从没有想过有一天离开荷马,她相信这一定是爱情的力量。面对荷马制造的无数次混乱,马芝从没有放弃过希望。
大儿子巴特·辛普森是个喜欢恶作剧的小鬼头,对于别人说他过于依赖电视的指责充耳不闻,他有许多“爱好”,例如在减肥中心吃冰淇淋、升级了吐痰的“艺术”、站在房顶手拿棒球棍保卫自己的家不受UFO的袭击……作为一名执着不悔的捣蛋鬼,巴特受到了很多人的排斥,但是他不在乎,他只在乎,并恐惧着--有一天会良心发现,变成好人。
大女儿丽莎·辛普森是智慧与理性的典范,可是她却是这个家里最容易被忽视的人--除非荷马或巴特为了实现自己那荒唐的计划需要借助她的头脑。丽莎只好将希望转移到了学校,企盼自己独特的能力可以在这里受到重视。情况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因为她的老师总是用最好的成绩“A”来奖励她的机灵与天分,可是在态度上却仍然是全权的冷淡。至于她的同学,却对她过分“注意”了,总是给她起各式各样的外号。丽莎只好将悲伤和失望全部化为力量,她喜欢吹萨克斯来疏导自己的情绪,还是曲棍球队的明星守门员。虽然模范学生丽莎远没有淘气的巴特受到的关注多,但两人却是最坚实的同盟,因为在巴特一连串恶魔似的计划中,丽莎是他永远的帮手。
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女儿麦琪·辛普森总是用平静来抵抗家里的所有混乱,但一切都在她学会说话后有了改变。当荷马照顾麦琪时,她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任何她想做的事了,包括从狗盆里喝水,完成她的“探险”任务……麦琪只和最理解她的人做朋友,所以她的朋友就只有一只被称做“圣诞老人的小助手”的狗和一只叫 “雪球二世”的猫。
2011年9月6日 看过
很和谐的一集,剧情发生在中国(片中称为“俄罗斯的疯子邻居”……)。应该说当中的恶搞有些地方比较到位(比如“伤了龙的心”很暴笑),但也有一些地方过火略带恶意,也暴露出了剧组对中国的一些刻板印象。不过总的来说,影片“反华”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国内某些电影无理丑化外国人的程度。
9分 动画 喜剧 治愈系
新我的孙悟空 (2003) 豆瓣
ぼくの孫悟空
导演: 杉野昭夫 / 吉村文宏 演员: 优香 / 森田顺平
其它标题: ぼくの孫悟空 / Boku no Son Goku
很久很久以前,天地之间一颗岩石忽然裂开,从里面蹦出个石猴(优香 配音),他和爱铃(今井绘理子 配音)等花果山的猴子们每天快乐玩耍,乐而忘忧。凭借一身勇气和胆量,石猴成为花果山的美猴王,但是为了变得更加强大,他远赴重洋拜仙人学习本领,并且得名孙悟空。天资聪颖的悟空很快学会七十二变,并且拥有了金箍棒和筋斗云两件宝贝。回到老家后,他打败了残杀小猴子的混世魔王,带领猴子猴孙练习武术,花果山的举动甚至惊动天庭。在居心叵测的师爷的鼓动下,玉帝下诏将悟空宣上天界,封其为弼马温,同时命令千里眼和顺风耳监视这个不安分的猴子。谁知却由此引出了大闹天宫、如来降孙猴、唐僧师徒取经、大战昆仑仙人等精彩戏码……
本片由日本被称为漫画大神的手冢治虫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改编。
2011年9月4日 看过
片名虽然叫《我的孙悟空》,但与89年的那部同名纪录片没有任何关系(只保留了女主角的设定),应该是改编自漫画版的剧场版。画面很美观,剧情放在手冢生前不算过时,但在今天看来就有些俗套了。
7分 动画
哆啦A梦:新·大雄与铁人兵团 (201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Bangumi TMDB
新・のび太と鉄人兵団 〜はばたけ 天使たち〜
8.1 (52 个评分) 导演: 寺本幸代 演员: 水田山葵 / 大原惠美
其它标题: 도라에몽: 진구와 철인군단 날아라 천사들 / 映画ドラえもん 新・のび太と鉄人兵団 ~はばたけ 天使たち~
胖虎和小夫炫耀机器人玩具令大雄既生气又羡慕,他恳求哆啦A梦帮助自己,结果哆啦A梦烦躁难耐跑到了北极。大雄随之进入北极,却发现类似机器人的巨大零件。在此之后,他和哆啦A梦将零件带到镜之世界组装,并邀请静香一起来玩,然而他们竟意外发现机器人具有十分强大的火力和破坏力。为免出现不可预料的事情,小伙伴们将机器人永远留在了镜之世界。不久,神秘女孩莉露露找到大雄索要机器人,大雄背着哆啦A梦带她来到镜之世界,谁知莉露露却奉命策划者一个地球人捕获计划。地球危在旦夕。
2011年9月2日 看过
《铁人兵团》新版在制作上很有诚意,相比旧版各有千秋,优点是画面处理得很唯美,缺点就是说教色彩太浓了、而且俗套场景更多。让人遗憾的是,小夫的机器人在新版中的戏份几乎被删光了,这个角色的存在无疑给旧版的剧情起到了点缀作用,特别是误踩警戒线和吃烧烤的那几段很有意思,删掉可惜。
2011年9月2日 评论 和大雄作对是木有好下场的!! -     每年一度的剧场版,我最期待的并不是《柯南》或《海贼王》之类,而是《机器猫》这部伴随我整个童年的作品。     众所周知80后们熟悉的“大山版”到05年就中止了,06年之后开始的新作品被称为“水田版”,以翻拍旧版的作品为主。     大山版的各部剧场版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回忆,尤其《梦幻三剑士》、《铁人兵团》、《魔界大冒険》、《宇宙开拓史》、《猫狗时空传》、《银河特快列车》等作品可谓百看不厌。     单从画面的角度来说,水田版不用多说的华丽,毕竟是最近几年的新作,但一部动画作品的好坏,不能只看画面,剧本和分镜之类也很重要(近几年的大多国产动画在这点上还远不如60年代的日漫……)。水田版为了避免完全照搬旧作,经常会添加一些原创剧情,但很多时候败笔恰恰败在这些“新内容”上边……     现在就来总结一下个人对水田版的各部剧场版的看法。     2006年:《大雄的恐龙新版》(翻拍自本系列的初作:1980年的《大雄的恐龙》)     新版相比旧版可以说只是延长了一点剧情,翻拍度达99%,只有画面因时代技术比旧版好看了一些。大概是因为缺乏新意才引起那么多人不满吧?但如果你是初看这个故事,还是相当可以的。国语版由上译配音。(话说水田版大雄摘下眼镜后的样子很帅,恐怕仅次于出木衫。大雄也明显比过去懂事了不少,但大家似乎还是喜欢那个经常把事情办砸了的超级迷糊虫……)PS:和旧版一样,大雄的逆天本领在初作中就已展现出来……     2007年:《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险》(翻拍自1984年的《大雄的魔界大冒険》)     相比上一作,这次的改动相当大,尤其是增加了女主角美夜子的妈妈的戏份,再加上华丽的场景,让本作很受好评。上译版的国语配音也很不错,片名译作《大雄的奇幻大冒险》。不过我个人不喜欢剧组擅自修改美夜子的一些设定,比如片尾她说自己想留长发,美夜子与其他“雄女郎”不同的是多了一点清爽和帅气,她留短发更为好看(《铁人兵团》里的莉璐璐则更适合长发)。PS:相比旧版,大雄更威武了,亲自上阵PK大魔王……     2008年:《大雄与绿巨人传》(水田版新作,翻拍自短篇《再见了树小子》)     很多人对这一集很不满,并认为风格抄袭吉卜力,其实并不正确,因为剧组中的很多人和宫崎骏最初都是在“世界名著剧场”里打拼的,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名著系列的理念,片渊须直的《空想新子》与吉卜力风格相似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吉卜力只能说是从名著系列里跑出来的派系中最有名的一支。从剧情上来看,《绿巨人传》也不是一无是处,我很喜欢大雄在剧中的一句台词,面对莉蕾质问他在危难时刻所做的努力有何用处,他只是回答:“不知道,但我能做的只有这样而已”。当然本片的风格很偏离传统的《机器猫》确实是真的。PS:大雄这回真的逆天了!!     2009年:《大雄的新宇宙开拓史》(翻拍自1981年的《大雄的宇宙开拓史》)     在水田版的几部翻拍中,目前我最满意的是这一作,旧版很出色,但缺少了漫画版最后大雄与BOSS的决斗,新版中补上了这一段剧情。至于新加的女主角莫利娜,个人不置可否,感觉无所谓好坏(但她的存在多少削弱了罗布鲁和江姆的戏份)。整体上剧情依然很好看,但可惜的是,旧版中一些带有批判性的社会内容在翻拍版中被删掉了。PS:《宇宙开拓史》和《银河特快列车》告诉我们,大雄一拿枪,特种兵也玩完,所以千万别在此时招惹他……     2010年:《大雄的人鱼大海战》(水田版新作)     绝对是《机器猫》所有剧场版中,最差劲的一作。如果能在第40分钟左右就宣告结束的话,我会给高分。令人汗颜的是,大雄等人完全沦为龙套,稍微有点核心作用的叮当(哆啦A梦)也戏份不多,整个故事的唯一主角只有苏菲娅,未免太过喧宾夺主了(其他作品大雄一行人中至少有一人会很重要)。最令人头疼的是,本作的台词极其啰嗦,听得叫人一个烦。     2011年:《大雄与铁人兵团新版》(翻拍自1986年的《大雄与铁人兵团》)     旧版《铁人兵团》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女主角莉璐璐在当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新版在制作上很有诚意,相比旧版各有千秋,优点是画面处理得很唯美(不是简单的“提升了”,这只是时代技术没什么了不起的,而是很用心地去处理画面效果),缺点就是说教色彩太浓了、而且俗套场景更多,反而降低了剧情的新鲜度。铁球杰特这次被具体设定为一个有性格的角色(旧版只是一个模糊概念),应该说剧组对这个角色的定位有好有坏,增加杰特的戏份本身无可厚非,但剧组在处理杰特和大雄一行人的关系时,有些地方过火了,给人一种太刻意的感觉,而这种不同种族之间由敌人变成朋友的设定,早在手塚治虫的时代就已经被反复演绎过了,近些年来也屡见不鲜,新版的这些剧情显得毫无新意可言,相比之下旧版(与莉璐璐之间)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过多的渲染,反而让人觉得自然。还有一点让人遗憾的是,小夫的机器人在新版中的戏份几乎被删光了,只剩下几个龙套画面,虽然是配角,但这个角色的存在无疑给旧版的剧情起到了点缀作用,特别是误踩警戒线和吃烧烤的那几段很有意思,删掉可惜。综合来说,新版有不少可取之处,但单纯从剧情的角度,旧版更为出色、细节安排也更为合理。PS:翻拍版告诉我们,大雄在没有哆啦A梦、没有持枪的情况下也照样牛B死人,能够淡定地躲过枪林弹雨后救出伙伴并安全脱逃!!!     截止直2011年为止,我个人最喜欢的十部剧场版是(不含电影短片《大雄的结婚前夜》):     1:《梦幻三剑士》 2:《铁人兵团》 3:《猫狗时空传》 4:《魔界大冒険》 5:《宇宙开拓史》 6:《新宇宙开拓史》(水田版) 7:《银河特快列车》 8:《白金迷宫》 9:《海底鬼岩城》 10:《新铁人兵团》(水田版)     以上作品中,我最希望《梦幻三剑士》被翻拍,旧版虽然很出彩,但多少有点虎头蛇尾(当然这不影响我对这个故事的喜欢程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小样们,和大雄作对是木有好下场的!!大雄如果是《圣杯》里的人物,只要不当魔法师基本就是出来虐菜的!!
9分 动画 治愈系
金钱掌控 (2011) 豆瓣
C
7.2 (78 个评分) 导演: 中村健治 / 铃木清崇 演员: 内山昂辉 / 户松遥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时代,日本财政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就在国家即将崩溃之时,一个名为“Sovereign Wealth Fund”的金融机构出现,成功的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日本。尽管经济危机得到了缓解,但城市却因长久以来的缺乏管理而陷入了混乱,失业率、自杀率和犯罪率急速上升。
余贺公麿(内山昂辉 配音)的母亲早逝,父亲亦不知所踪,在舅母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他就读于经济学部。家庭温暖的缺失让公麿十分渴望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家,某一日,他在银行中遇见了一位神秘的男子真坂木(樱井孝宏 配音),男子以公麿的未来作为抵押,借给了公麿大量金钱,公麿就此进入了异空间“金融街”,在那里,有许多和他一样失去了未来的人们,靠着战斗来实现各自的梦想。
2011年9月1日 看过
包着金融外壳的热血格斗片,本来觉得创意挺有意思的,但越看到后边越感到失望,最后两集让我的印象直线下降。粗劣的剧情承担不起庞大的世界观,没给两星以下是冲着两位女主角还挺讨人喜欢
5分 动画
手冢治虫物语 我的孙悟空 (1989) 豆瓣
手塚治虫物語 ぼくは孫悟空
7.8 (12 个评分) 导演: 手冢治虫 演员: 石井邦和 / 草尾毅
其它标题: 手塚治虫物語 ぼくは孫悟空
在全球首发式上,日本“手塚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总裁松谷孝征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他披露了一段颇让人感慨的往事。
手塚治虫1952年就开始创作这个不一样的孙悟空,并做成漫画《我的孙悟空》在杂志上连载。在创作时,手塚治虫也曾经考虑过使用京剧脸谱形象,但最后还是画成了像小熊一样的孙悟空。也许为了以示区别。1989年他去世时,将动画片《我的孙悟空》草案留在人间,这也是手塚治虫的最后一部动画作品。
而手塚治虫与孙悟空的不解之缘还要追溯到他上中学时。当时,他看了由中国动画始祖万籁鸣兄弟制作的动画片《铁扇公主》,遂下定决心,将动漫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因此,才有了后来的《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伴随一代人成长的动画片和动画人物。正是他的漫画和动画,拯救了当时频临崩溃的日本动画产业。
《我的孙悟空》还记载了手塚治虫与万籁鸣之间的友情。
松谷孝征说:“万先生是手塚先生最尊敬和佩服的人。很多人认为手塚先生受迪斯尼动画的影响比较大,实际上,他受中国动画,尤其是万先生动画的影响更早,也更深远些。”
1988年,手塚治虫来到中国,特地拜访了已是古稀之年的万籁鸣。回到日本后,手塚治虫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动画片《我的孙悟空》的草案,并在扉页上写下了“这是我的孙悟空”。
“他拜访万先生之后已经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完成《我的孙悟空》,是在去世之前用作品和万先生打个招呼,告诉万先生‘我去了’。”说这话时,松谷孝征的语气有些沉重。
2003年,为纪念阿童木诞生50周年,手塚公司推出了手冢治虫倾注了特殊感情的动画片《我的孙悟空》。
2011年8月30日 看过
单从剧情的角度,并非手冢的上乘之作,但可以说是最有纪念意义的作品之一。前半段是手冢的个人传记,讲述《铁扇公主》给手冢带来的影响(万籁鸣还在片中跑龙套);后半段是科幻冒险剧情,主角是三藏一行人(但感觉三藏就是手塚本人,他们都在最后逝去了)。
8分 动画 手塚治虫
幻想嘉年华 (2011) 豆瓣 TMDB Bangumi
カーニバル・ファンタズム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幻想嘉年华
8.3 (69 个评分) 导演: 岸诚二 演员: 野岛健儿 / 远藤绫
スタッフ
監督:岸誠二
構成:上江洲誠
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総作画監督:森田和明
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廣瀬智仁
音楽:ランティス
2011年8月29日 看过
和《天体战士》同一个班底的搞笑作品,不过除了画面其他地方都不如《天体》出色(而且《天体》是故意把画面弄得很粗糙)。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很期待后续作品。
8分 动画 喜剧
魁拔之十万火急 (201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魁拔之十万火急
7.3 (251 个评分) 导演: 王川 演员: 竹内顺子 / 关俊彦
其它标题: 魁拔 / Kuiba
在偏远的兽国窝窝乡,蛮吉(刘婧荦 配音)和蛮大人(王凯 配音)这两个“独行族妖侠”,整天为了取得象征着成功和光荣的“妖侠纹耀”而刻苦修炼“脉术”,却把他们所生活的“窝窝乡”弄得鸡犬不宁,村民们绞尽脑汁想把他们赶走。一天,消灭魁拔的征兵令突然传到窝窝乡,村民们惊愕之余,村长(李立宏 配音)趁机忽悠蛮大人和蛮吉从军参战。
然而,在这个一切都以“纹耀”来说话的世间,仅凭蛮大人现有的一块杂牌纹耀,不要说参军,就连住店的资格都没有。因此在树国客栈,受尽歧视的蛮吉和蛮大人决定,混上那艘即将启程去消灭魁拔的巨型战舰——曲境一号,直接去挑战魁拔,用热血获取至高的荣誉。
绿叶港码头,龙国妖侠卡拉肖克•潘(张杰 配音)被军官(张震 配音)责打羞辱却不敢还手。已经和蛮大人成功混上战舰的蛮吉挺身而出,替潘打抱不平却受到了粗暴打压。正当蛮吉陷入挣扎与绝望时,巨大的魁拔脉兽突然出现并将蛮吉“吞噬”……
2011年8月23日 看过
个人的感想都写在影评里(《万老师,我先走了……》: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073049/)_x000d_
2011年8月22日 评论 万老师,我先走了…… -     手冢治虫望着桌面上的一堆漫画草稿,他的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纸张上的主人公们,有铁臂阿童木,还有《天闹天宫》里的孙悟空。     在许多稿纸上,署着“手冢治虫”这个名字。“虫”字很得俏皮,框里还含着两个小点,仿若两只眼睛。     在手冢的心目中,有一部作品对他而言是最为特别的,这就是《我的孙悟空》。     40年了,他以悟空为始,以悟空而终。正是他的偶像的孙悟空,让他拿起了画笔,选择了漫画。悟空伴随了他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告诉万籁鸣先生”他对好友松谷孝征说,“我先走了……”     松谷两眼湿润了,回忆起手冢临终前的话,他的心情很沉重,但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岁月里,就是完成《我的孙悟空》——这部“必须”完成的作品。     《我的孙悟空》被分成两次制作,89版带有纪录片性质,讲述孙悟空给手冢带来的影响,后来的03版则是剧情片。     2004年11月3日,在万赖鸣的忌日上,剧情版《我的孙悟空》在中国上映,这场具有纪念意义的公映,并没有引起中日双方漫迷的关注,这一年,大家的心在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大家都忘了本国动漫的最辉煌的缔造者,忘了彼此之间的动漫交流,忘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魁拔》上映后,有些中国媒体夜郎自大地说“中国动画首度超越了日本动画”。     好一个“首度”,好一个“超越”。     证明自己的强大,有很多种方式,懦弱的人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自信的人则以赞美别人来突出自己。     我非常反感某些中国媒体围绕着《魁拔》的各种不切实际的吹捧。     而相比之下,手冢治虫从来不吝啬于对中国水墨动画的赞美——甚至是“膜拜”,但丝毫不影响他“动漫之神”的地位,相反,手冢的虚心让他越发伟大,让所以研究他一生的人视为美谈。     我个人对《魁拔》的画面、人设、世界观、主题都没有一丝的不满,而对主角魁拔(蛮吉)更是非常喜欢,正如国内很多人一样,我对这些都给予了理解和宽容,但我不满本片拖沓的剧情、啰嗦的台词、拙劣的剪辑、粗糙的分镜、和过多刻意安排的场景。(而单论画面,《魁拔》并不比剧情饱受非议的《风云诀》更出色。)     作为一个深度的动漫中毒者,我早已被各种日本动画和好莱坞大片的特效轰炸得无比疲劳,现在对我而言,无论动画还是电影,剧情是第一,其他都是其次。所以《魁拔》的导演王川,更早之前的另一部作品《小明和王猫》,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尽管这部作品画面比较粗糙,但它更能体现动画人的认真精神。     我说以上这些,纯属个人感受,没有全盘否定的意思,《魁拔》有出续集的话,我依然会看、依然会期待。     ……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短暂。可在生命的火花熄灭之前,人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呢?     抗战时期的1941年,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画片上映了,这就是万籁鸣的《铁扇公主》,这也是我国的第一部动画长片。     因为是在沦陷区拍摄的作品,按照政策不能发表批判日军的言论,但万籁鸣却在影片中倾注了反法西斯的思想。这部作品改编自唐僧一行人路过火焰山时智斗牛魔王的片段,在国人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到了本片中,只是力量的一部分,他的许多功劳被万籁鸣“分配”到了猪八戒和沙僧身上,结果大家各显神通,却都不是牛魔王的对手,这时唐僧站出来说,只有团结力量、万众一心,才能打倒牛魔王,于是众人一齐起来反抗,最终让牛魔王跪地求饶。影片的隐喻之深,就在于此。     导演有国籍,但艺术无国界,《铁扇公主》最大的知己,是一个日本人。那是在二战还未结束的1943年,他看了此片后无法掩饰自己对万籁鸣的崇拜,于是他弃医从画,并一举奠定了现代日本动漫的基础、而且创造了它的辉煌,没有他,就没有日本动漫的神话,他就是:手冢治虫。     日本动漫的启蒙老师,就是万籁鸣,手冢从来不否认这一点,更不否认他对万籁鸣的敬佩。     回顾手冢治虫的一生,他不但是日本现代漫画的奠基者,也是日本动画片的奠基者,是少年动漫的奠基者,也是少女动漫的奠基者……     手冢走了,可他的身影却从来没有消失。     我想,没有一个日本人,能够否定掉手冢的作用和影响力,包括最讨厌他的宫崎骏。     “手冢治虫对日本动画一点贡献也没有!”在手冢的葬礼上,宫崎骏恨恨地说道。     宫崎骏恨手冢,有他的理由。在宫崎心目中,动画片的每一秒都应该做到最精致,可是手冢干了些什么呢,他创造了TV动画,让动画片成为商业竞争,市场上的作品因为利益争夺,充斥着各种赶工、崩坏、粗糙和拖泥带水。     日本动画在TV上的成就,掩盖不了它在大银幕上的苍白,吉卜力的辉煌始终只是块遮羞布。票房和上座率,始终属于美国,而《阿拉丁》等美国动画电影,在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DVD发行量,似乎在嘲笑着每一个日本的动画人。     如果日本动画一开始就着重于电影方面,以这个民族聪明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也许现在就能和迪斯尼抗衡了吧?     想到这点,宫崎骏是何等的不甘心、何等的愤慨。他认为,这是手冢治虫的错。     可是,手冢的最大继承者,舍宫崎骏其谁?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始终可以看到无处不在的手冢理念,尤其是对大自然的赞美。     而且,有多少动漫人士,是因为手冢才拿起了画笔啊,他宫崎骏只不过是其中之一。没有手冢,就没有宫崎。     他对手冢的恨,也许还包含了妒嫉,还有敬爱。     手冢治虫是个和平主义者,他曾痛苦地说:“我时常感到迷惑,自然被不断破坏,战争必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发生着,无数宝贵的生命被剥夺,我所期盼的和平,真正的和平,已经在这个地球,甚至宇宙当中不复存在,我心中所期盼的真正的和平,并抱着这个信念一直坚持漫画制作动画至今,这个正是我的梦想,可是,我有时候会想,这个梦想会不会永远就是个梦想,而不会有实现的一天呢?”     这种迷惑,宫崎骏何尝没有呢?如果宫崎不是对手冢的价值观如此的认同,他又如何拍得出那些动人的作品呢?     ……     其实,手冢不但是日本人的骄傲,也是世界人的骄傲,瞧瞧《狮子王》,不正是对手冢的《森林大帝》的致敬么?     手冢治虫与万籁鸣之间互赠过几次漫画作品,他们都很珍惜对方送来的礼物。     在万籁鸣的家里,摆放着几副手冢的漫画。有一副是阿童木和妹妹乌兰的合影,有一幅是阿童木和森森大帝雷欧的奔跑像,而最有意义的一副,当属阿童木与孙悟空的合影,画纸上签着“手冢治虫”和“万籁鸣”的字样。     收藏家储祖诒对此非常羡慕,万赖鸣见状,将阿童木兄妹的合影画送给了他,然后郑重地写下:“此画是日本动画系列片阿童木导演手冢治虫画给我,我以个人名义转赠祖诒同志。”     80年代中期,中国漫迷评选出了自己最喜爱的几个日本动漫人物,其中阿童木与一休并列首位。     成就前者的,是手冢,成就后者的,是辽艺。     那个时代,我们无需以贬低日本动画来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我们是如此的自信而不自大。     我们曾经拥有不亚于日本的动画技术和配音水准,而中国动漫和日本动漫曾经是彼此互动的阴与阳,相互催促着对方的成长,平等而互敬地交流着。《熊猫的故事》可谓说是中日动漫交流的一个结晶。     其实中国到了现在,依然有极为出色的动画技术,且不说很多日本动画是中国人加工的,在中国难道就没有杰出的动画吗?只不过,有人认为国产动画的希望不在官方,而在民间,这种看法稍显偏激但并非没有道理,瞧瞧《李献计历险记》、《打,打个大西瓜》、《水脑袋》、《小胖妞》、《功夫兔》……     如果不是动画人的错,那么国产动画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错呢?     也许可以套用一句俗话:“让没文化的人管理文化,是文化的最大悲剧。”     我以《魁拔》而荣,但它可以做得更好。     而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我将《魁拔》的日式风格视为对日本动漫技术的借鉴,正如手冢也曾借鉴中国动画的技术,是属于中日动漫的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山寨或抄袭,在这点上,《魁拔》并不同于“只抄了百分之一”的《心灵之窗》、和“同步率突破400%”的《高铁侠》。     手冢治虫和万籁鸣都走了,他们带走了中日动漫的携手成长,带走了平等和互敬,留下了无休无止且无意义的口水战,留下了恶劣的抄袭,留下了艺术屈从于政治的鄙视和谩骂。     大家都忘了,一个国家动漫的强大,并非以抵制、而是学习他人的长处而成长的,美国动画影响了万籁鸣,而万籁鸣影响了手冢治虫,手冢则奠基了日本动漫,而日本动漫今日又被美国动漫所频频借鉴,这样的一个互动过程,不正是如此吗?     1988年,手冢治虫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再一次访华,与万籁鸣见了最后一次面的不久后,他就去世了。他临终前说的“万赖鸣先生,我先走了”,是一句充满人间温暖的话,当中包含了对动漫——而不仅仅是“日本动漫”——的无尽的爱。     成就中日两国动漫辉煌的,是爱与包容,而不是恨与妒嫉。     如今手冢的这份爱,已经化作火鸟,向看不见的远方飞去…… 附:阿童木与孙悟空的合影 (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175927734/ )
7分 动画 国产动画
藏獒多吉 (201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Bangumi
チベット犬物語 ~金色のドージェ~
7.2 (49 个评分) 导演: 小岛正幸 演员: 刘婧荦 / 阿兰
其它标题: The Tibetan Dog / 초원의 왕 도제
少年田劲的父母早年为了将西医带入藏地做出了无数的牺牲,由于无法适应高原的生活,田劲的妈妈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儿子返回内地,爸爸拉格巴则在高原继续着他的事业。数年过后,妈妈病故,无依无靠的田劲来到高原寻找爸爸,然而心中却藏着无数的怨恨。拉格巴终日忙碌行医,任凭儿子自行学习牧羊。某天,田劲遭到狗熊的威胁,幸亏一只金色的藏獒相助,后来更因种种机缘让他与这只名叫多吉的藏獒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与此同时,草原上出现了专门残害生灵的恶魔,牧民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破……
本片根据杨志军的小说《藏獒》改编,由中日两国联合制作,日本著名漫画家浦泽直树还担任了人设和导演的工作。
2011年8月23日 看过
中文配音颇为出色,主题曲也很不错。漫画家颜开评价本片“没想到中国题材和日本画风可以结合的那么好,电影超越了我的期待。”这也是我的观后感。
9分 动画 治愈系
小胖妞3 (2011) 豆瓣
8.1 (45 个评分) 导演: 何伟锋 演员: 小胖妞
其它标题: The Big Girl3
在线播放地址:

上一集中,小胖妞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拿到魔王的魔棒,最终却不幸被砸晕过去。而邪恶的魔王在关键时刻转身离开,继续干着罪恶的勾当。机缘巧合,魔王、小胖妞、王子这三个冤家再次相遇,结果引发一场大混乱。魔王和王子都想摆脱小胖妞的纠缠,为此他们躲进电影海报、电视机乃至食品包装袋中。可是痴情的小胖妞一追到底,既要用爱赢回王子的“芳心”、又要通过魔棒的力量重新获得曼妙的身材。魔王盛怒之下,在房间内胡乱施起魔法,结果周边的食物、电器全部获得了生命,邪恶的半导体变形金刚恰是其中最最邪恶的敌人。一场巨大的混乱由此展开……
2011年8月18日 看过
制作水准无可挑剔(国产动画的希望在民间,而不在官方),效果极佳,只是个人觉得这部作品第1集就已经很好了,拍续作反而降低深度
7分 动画 国产动画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 特別編 (2010) 豆瓣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 特別編
9.2 (5 个评分) 导演: 新房昭之 演员: 阿澄佳奈 / 水桥香织
由苍树梅老师创作的四格漫画「向阳素描」,在新房及SHAFT的制作小组合作下,围绕向阳四子由乃、小宫、寻及沙英展开的动画在今年年初已经顺利播放了第三季,并一如以往四子的萌力在动画中大放异彩,成为值得推介的作品。向阳的故事是讲述向往着美术班的由乃,在离开父母后住进一间名为“向阳庄”的宿舍,并遇上形形色色的人。向阳庄以怪人群聚而闻名,因此每天都过着手忙脚乱的生活。而在第三季中,向阳四子升了一个年级,也出现新的学妹乃莉及小荠,向阳庄的六个房间第一次住满了人,变得非常热闹。而照着前两季动画的传统,第三季动画终于决定了特别篇的制作。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365 特別編 豆瓣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365 特別編
8.4 (5 个评分) 导演: 新房昭之 演员: 阿澄佳奈 / 水桥香织
一位憧憬山吹高中美术科,并以优异的成绩入学的少女悠乃。因为家中离学校很远,而住在学校校门前的公寓「向阳庄」。住在隔壁的是同学年的同学宫子而在各自房间正下方的是学姊寻&沙英。因为聚集了各种不同性格的艺术家,使的每天都有奇怪又混乱的事情发生。因同住在向阳庄而变得熟悉的这四人,日常生活中又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呢?
2011年8月16日 看过
第2季的SP(一共3集,包括1集EX和2集特别篇),画面改为16:9。
9分 动画 治愈系
向阳素描OVA (2007) 豆瓣
ひだまり スケッチ 特別編
9.2 (5 个评分) 导演: 新房昭之 演员: 阿澄佳奈 / 水桥香织
【片名】阳光素描
【内容介绍】
故事的主角ゆの进入了一直憧憬的私立山吹高校美术科.
离开双亲,ゆの住进了学校前面的小公寓山吹荘,在那里遇见了同学宫子,前辈沙英和ヒロ
山吹荘一直以住着怪异的美术家而闻名,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混乱的情况.但是,虽然对不习惯的生活有些困扰,但是有着温柔的伙伴的陪伴,ゆの正不断地想自己的梦想迈进
【STAFF】
TBS 木 / 25:25 BS-i : 01/25 24:30~
MBS : 02/24 26:25~
CBC : 1月日时未定
原作 : 苍树うめ / 総监督 : 新房昭之
シリーズディレクター : 上坪亮树 / シリーズ构成 : 长谷川菜穂子
キャラデザ・総作监 : 伊藤良明 / アニメ制作 : シャフト
【官方网站】
向阳素描×三颗星 (2010) 豆瓣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
8.0 (6 个评分) 导演: 新房昭之 / 石仓贤一 演员: 阿澄佳奈 / 水桥香织
漫画家苍树うめ的生活逗趣四格连载《向阳素描》,曾经在2007年、2008年陆续推出同名TV版以及续编《向阳素描×365》。由于剧情欢乐温馨,所以在播毕之后仍引起不少回响。官方为了回应观众们的热情,曾经宣布将在10月17日、20日分别播出上下集的《向阳素描×365 特别编》,如今又确定将制播第三期《向阳素描×☆☆☆》,续作完全沿袭了《向阳素描2》的原班人马,根据监督新房昭之表示,第三季动画将会基本维持第二季的基调,在一些剧情需要的地方多加深入。目前本片的首播时间尚未敲定。
2011年8月16日 看过
第3季《三星》12集TV+2集SP。画面比例更改为16:9(主角增加到六人,有几集提到中国元素……)
9分 动画 治愈系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365 (2008) 豆瓣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365
8.5 (8 个评分) 导演: 新房昭之 / 尾石达也 演员: 阿澄佳奈 / 水桥香织
故事发生在著名的山吹高中美术系,单纯善良的少女由乃(阿澄佳奈 配音)一直希望能够成为这里的学生,如今,身着山吹高中校服的她总算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因为家离学校很远,由乃不得不在学校附近寻找可以居住的宿舍,就这样,她来到了向阳庄,在这里,由乃会遇见怎样有趣的朋友们呢?
活泼可爱天然呆的宫子(水桥香织 配音)、个性温柔但发起火来超级可怕的寻(后藤邑子 配音)、正直刻苦的沙英(新谷良子 配音),在向阳庄里,住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又特立独行的住客们,在她们的围绕之下,充满了趣味和意外的日常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
2011年8月16日 看过
第2季《X365》13集TV+1集EX+2集SP。画面相比第1季有所提升(本季的第1、7集为整个故事的开始)
9分 动画 治愈系
向阳素描 (2007) 豆瓣
ひだまり スケッチ
7.8 (11 个评分) 导演: 新房昭之 / 上坪亮树 演员: 阿澄佳奈 / 水桥香织
今天,是少女由乃(阿澄佳奈 配音)离开父母,独自来到大城市念书的日子,虽然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山吹高中艺术科,但是面对未知的生活,由乃的心中尚且留有几分忐忑。在学校旁边有一间名为向阳庄的公寓,在这里,由乃即将度过三年的学习时光。
在向阳庄里,由乃结识了许多有趣的朋友们。活泼好动开朗乐观的宫子(水桥香织 配音)一直都因为其大大咧咧的性格扮演着麻烦制造机的角色;每天都在减肥中的温顺少女寻(后藤邑子 配音)在发起怒来的时候不亚于阎王再世,此外,还有个性直率的沙英(新谷良子 配音),一口关西腔的乃莉(原田瞳 配音),略微有些自卑的小荠(小见川千明 配音),这些女孩子在向阳庄里,在笑声中,努力着奋斗着,一步一步向各自的梦想迈进。
2011年8月16日 看过
第1季12集TV+2集SP。很喜欢小宫和沙英~~~(这部动画的播放顺序很乱……)
8分 假小子 动画 治愈系
太阳之船 (1990) 豆瓣
ソルビアンカ
导演: 林宏樹 / 秋山勝仁 演员: 伊藤美纪 / 高山南
其它标题: ソルビアンカ / Sol Bianca
第一部OVA,发行于1990-03-21。第二部的发行日期有两种说法,一个日期是1991-07-21,另一个日期是1992-05-17,可能是日本和海外发行日期的差异。1999年的重制版Sol Bianca: The Legacy有时被当作前传来看待。
制作 白仓安昌 西田克彦
企画 三浦亨
监督 秋山生仁
人设 恩田尚之
机设 竹内敦志
脚本 関島眞頼
音乐 平野融
演出 林宏树
作画监督 恩田尚之 新井浩一 竹内敦志
美术监督 池田繁美
摄影监督 小西一广
音响监督 岩浪美和
色彩指定 金丸ゆぅ子
编集 挂须秀一
制片 五十岚雅夫 坂井诚郎 三浦亨
原画 梶岛正树 合田浩章 黄濑和哉 竹内敦志 大张正己 等
制作 AIC
火球 魅力之章 (2011) 豆瓣
ファイアボール チャーミング
8.5 (11 个评分) 导演: 荒川航 演员: 川庄美雪 / 大川透
除了更换发型外,多罗斯赛露和管家凯迪西多尼斯将在新一季继续展开愉快的日常会话。
2011年7月28日 看过
《火球》第二季,很好看,视觉效果更上一层楼,可惜没有了第1季那句经典台词“不准你顶嘴”
9分 动画 治愈系
胡须鸡仔 (2009) 豆瓣
ヒゲぴよ
8.3 (60 个评分) 导演: 武山篤 演员: 朴璐美 / 小林优
为什么明明是只可爱的鸡仔,可是有时候背影看上去却像个大叔?!读小学三年级的羽田广志(小林优 配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爸爸(宫下荣治 配音)也好,妈妈(新井美里 配音)也好,在这个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担负着因有的责任。这一天,广志邂逅了他命运中的宠物——胡须鸡仔 (朴璐美 配音),就这样,这只嘴巴周围长着一圈黑色胡子的小鸡成为了羽田家的一员。
虽然外表上只是一只普通的小鸡,但胡须鸡仔却拥有着让人匪夷所思的嗜好和个性。爱喝酒,喜添饭,无论是做事还是说话,都透露出一种浓浓的中年人气息。虽然感到奇怪,但广志和胡须鸡仔的感情十分要好,在胡须鸡仔的帮助下,从前经常被同学欺负的广志渐渐的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011年7月25日 看过
和《起司猫》相似的家庭喜剧,各种幽默和搞笑元素层出不穷,主角被FANS称为“鸡叔”。每集5分钟,全39集(后被重新剪辑成8集SP)。
9分 动画 喜剧 治愈系
凯尔经的秘密 (2009)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TMDB
The Secret of Kells
8.3 (353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摩尔 / 诺拉·托梅 演员: 伊万·麦克奎尔 / 克里斯滕·穆尼
其它标题: 켈스의 비밀 / ブレンダンとケルズの秘密
12岁的少年布兰登(伊万·麦克奎尔 Evan McGuire 配音)跟他的叔叔艾伯特·塞拉奇(布莱丹·格里森 Brendan Gleeson 配音)住在爱尔兰凯尔斯坚固如堡垒的修道院里,身为修道院院长的塞拉奇,每天都要带领布莱登和其他的修道士维修和加固修道院外围的围墙,以抵抗北欧海盗的袭击。布兰登每天都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叔叔总是严厉警告他不准离开修道院。直到一位传奇画师艾丹(米奇·拉里 Mick Lally 配音)的到来,他所在的修道院被海盗夷为平地,因此来这避难了。艾丹同时也带着自己尚未完成的绘本——《凯尔经》。艾丹发现了布莱登在绘画方面的才华,他告诉布兰登知识可以化黑暗为光明,他开始要求布兰登和他一起完成这部巨作。为了完成《凯尔经》,布兰登不得不违反叔叔的命令走出修道院的围墙,到树林中寻找做墨水的浆果,他们能成功吗……《凯尔经》是爱尔兰历史上经典的基督教插图手抄本。
2011年7月24日 看过
欧洲拍的动画电影,对于看惯日美动漫的人士可能会有些不习惯本片的叙事风格,但画面非常唯美,还有片中的歌曲很好听,值得欣赏一下。
7分 动画 治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