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
铁棺材 豆瓣
作者: [德]赫伯特·A.维尔纳 译者: 王翰民 / 张敬 2016 - 7
《铁棺材》从一个二战德军潜艇艇长的角度,采用回忆录的方式,为读者介绍了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西洋上的潜艇作战细节,见证了U型潜艇在早期的疯狂,制海权的控制,到晚期的衰败、覆灭,全过程。 《铁棺材》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荣耀的年代。在这个部分作者主要记述了1939—1942年,德国U型潜艇由于数量及科技上的优势,在大西洋上取得的极大成功,大量击沉、击伤盟军舰船,重点猎杀盟军的补给船队,切断美国对欧洲战场的军备、物资补给线;第二部分,头顶的地狱。然,好景不长,1943年始,美军情报部门对德军情报的破译,导致U型潜艇陷入危机,美军轰炸机总能准确找到德军U艇位置,并进行空中打击,而德军的老式U艇缺乏足够的防空火力,损失极大,大部分潜艇被击沉,战争态势开始转移;第三部分,灾难与溃败。1944年,盟军更新了雷达探测装备,可先期探测德军U型潜艇方位,在盟军飞机轰炸、驱逐舰深水炸弹围攻下,U型潜艇彻底溃败并覆灭。 作者作为德军海军军官,执行了德国政府反人道的法西斯战争的命令。但在战争中,他们仅攻击盟军船队,当击沉对方舰船后,甚至还主动发出求救信息,通知附近盟军船只前来搜救落水船员。在战争中后期,甚至开始质疑德国政府的战争指令,他们也向往和平、渴望生存、厌恶杀戮。1945年,作者本人甚至制定了逃亡计划,盼望从充满杀戮的战争中解脱,拒绝执行纳粹当局的命令。可以看出,德国士兵慢慢认识到纳粹的丑恶、战争的非正义性,期盼着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铁棺材》于1969年在美国出版,深得读者好评。1999年、2005年,两次再版,前英国皇家海军潜艇艇长(1941—1945年),二战后升任英国皇家海军潜艇舰队司令(1959—1961年)的阿瑟?赫兹利特中将给予该书高度评价,并作序推荐。
监狱琐记 豆瓣
8.7 (20 个评分) 作者: 王学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0
这是作者作为“现行反革命”狱囚,于1975年3月-1978年10月在北京K字楼看守所和北京第一监狱所见所闻的真实记述。它生动细致的展现了监狱的日常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囚犯遭遇,在身份、经历各异的这个特殊群体中间,在看似荒诞离奇、黑色幽默般的故事背后,折射出“文革”末期普遍的微妙的社会心理和高压、混乱背景下的人情世故,是一份既真实、又具深刻洞察的历史记录。
拉贝日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拉贝日记
8.4 (5 个评分) 作者: [德] 约翰·拉贝 译者: 《拉贝日记》翻译组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 - 10
《拉贝日记》:拉贝,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商务代表,在中国工作了30年。在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以其独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视角,在呼啸的枪炮声中、在尸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满激情而又冷峻的笔触逐日记载了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日记所展示的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以及拉贝先生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都将使今天的中国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更深刻地思考未来。
2009年5月13日 已读
2009年5月13日 评论 陆大导演揭露拉贝丑陋面目经典语录 -     最近看了一些陆大导演的智慧片语,深觉此公高深莫测,在下情不自禁地被陆圣人的博大情怀所感动,陆圣人从此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在下走向光明大道。     在下不想陆圣人的智慧被埋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故整理在此,以供大家欣赏揣摩、研究研究——     语录一:“‘拉贝救了20万中国人’?我说你(记者)用哪只眼睛看历史的?日本是觉得杀掉30万人之后没必要再杀,所以才让20万人活下来!”——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感谢皇军的大慈大悲。同时真得恭喜一下拉贝,他终于练成了“俯卧撑”、“躲猫猫”和“做梦梦”三大武林绝学的超级克星:杀腻功!     语录二:“如果出现了一个日本人救助当时的中国人,那就和辛德勒比较相似,和辛德勒的意义也比较接近,但拉贝是个德国人,是个第三方。”——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明白了没?只有日本人才能成为辛德勒。各位可得把这段话看清楚了,以后你要是被抢了,不要接受任何第三方对你的救助,应该等着强盗团伙中某个人良心发现来救你。角川兄拉屎!拉屎!拉屎!!(译注:潮汕话“拉屎”与日语“万岁”同音)     语录三:“如果你去看《拉贝日记》,你会注意到,过年过节,他们还点蜡烛,都有烤鸡吃,魏特琳的日记也写道,他们的厨房里面还有鸡蛋被日本人去偷。”——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过年过节吃烤鸡,真是一大罪过……     语录四:“辛德勒是作为犹太人的对立面来拯救他们,但拉贝不是,他是纳粹,是中国的第三方,不是当事者,在屠杀开始之后两周他就带着20箱中国文物颠簸,仔细看他的日记,过节他还吃火鸡呢,他和辛德勒没法比。”——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又是烤鸡!太感动了……不过陆大仙似乎忘了一点,辛德勒也是纳粹,而且他不但有烤鸡吃,还有美酒和一大帮美女作伴~(嗯,的确是和辛德勒没法比……)     语录五:“这么一个核心的事儿上,进入公众记忆的就只有德国人,就德国人救了中国人。最后被我们孩子记起来的就只有一个德国人救了20万中国人,就这么一个好人好事儿。这对我们有用么?下次再出事儿还得再找一个救世主?”——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陆大仙教导我们,看见他人有难时,千万不要去帮助他,你被抢劫时有人救下你,也不要去感激他,“就这么一个好人好事儿。这对我们有用么?”犹太人居然对辛德勒的恩情念念不忘,还拍什么《辛德勒名单》来报恩,真是可笑之极。     语录六:“如果我们在这件事上只记得德国人救了20万人,这对死去的人是不公平的。”——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对啊,应该只强调被杀死的“战俘”、被强奸的慰安妇(包括日本慰安妇),而彻底地忽视掉那些幸存者(只需要在口头上说说纪念一下,不用实际行动去关心他们),这样才公平嘛~哦,我们可还不能忘恩,角川兄可是救了两个中国人呢,至于拉贝这西方老头,见鬼去吧!     语录七:“而且,第二年2月份,拉贝不是也走了吗?”——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是啊,1938年2月,号称“血腥六周”的南京大屠杀平静下来后,拉贝把难民区交给了新的负责人,然后就在中国人民的迎送下走了。回到德国后,他还不忘了抨击日军的暴行,此等恶意妖魔化日本的行为,真是可耻。     语录八:“我作为中国导演,就觉得‘南京大屠杀’归根结底是中国和日本的事儿,拉贝虽然有份,但半道就走了;而且中华民族多少年来起起伏伏,哪次是外国人救了我们?”——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是啊,拉贝“半道就走了”,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六个星期”的长度比两个月还要长(而且长两倍)。不过陆大导说“哪次是外国人救了我们?”,这话可就不妥了,怎么没有?角川君啊!阁下史诗大作《难惊难惊》的一号主角,他救下的人可比拉贝还要多(拉贝只救了1.5个人,当然,救一人命胜造七级佛塔,拉贝的佛塔能搭上十级,角川兄则能搭上15级,还有1级是感谢他为姜老师找到了“解脱”。没有角川傻马的大恩大德,《难惊》最后那句“小豆子还活着”陆大仙还它妈的写不成了!)。     语录九:《拉贝日记》中记有日本人来找妓女的事,陆大仙的解读是:“拉贝轻描淡写写了一句话,我在看的时候突然知道,人是有立场的,再帮助我们,他也是德国人,他不会站在我们同胞兄弟姐妹的立场说让她们去。如果都是中国人,可能他叙述就不是这样。”——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是啊,人是有立场的,在南京承受日机轰炸的那一瞬起,拉贝就已经冲出家门,把那些在街面上躲无可躲的“与己无关”的中国人拽到自己家里加以保护,这种行为简直是对四万万中国人民的污辱和歧视啊,严重低估了广大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的力量和精神,必须大加批判。难民们应该宁死不屈,英勇从容地面对日本飞机的轰炸慷慨赴死,绝不苟活,才能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崇高伟大精神。拉贝这种立场实在不值得称赞,什么样的立场才值得称赞呢?当然是角川兄啦,他是日本人嘛,其精神意义都和辛德勒一样,是日本版的辛德勒,拉贝算什么?     语录十:“你们(日本演员)不要像演坏人那样去演,我现在就告诉你们,你们的祖辈(也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制造者)是一支训练有素,有尊严,有信仰的,铁血的杀人机器。”——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太感动了!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传统美德!陆大仙教导我们,以后我们要是被强盗抢了、家人被杀了,我们也得心怀仁义、心胸广大地想到,强盗们也是人嘛,他们也有人性,是一帮有尊严、有信仰的强盗。“不要像演‘坏人’那样去演”,日军原来不是坏人啊,我为自己过去对日军的严重误解深深地感到羞愧不已……(强烈鄙视拉贝!皇军明明都杀腻了,你还吹什么皇军士兵老想跑到你家门口杀人,这种对皇军的造谣污蔑简直太无耻了!)     陆川大圣人说,角川君最后朝自己开的那一枪,其实是打在陆圣他老人家的脑瓜子上。我理解~我理解~     陆川!陆川! 大日本“陆”军第某师团某排角“川”! (东方卫视陆大仙金言妙语靓图一张~: http://hiphotos.baidu.com/sunquan/pic/item/b22da7efb066c832fcfa3ce9.jpeg )
南京大屠杀 回忆录 德国 拉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