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
自由与毁灭 豆瓣 Goodreads
Liberty or Death 所属 作品: Liberty or Death
8.1 (7 个评分) 作者: 彼得·麦克菲 译者: 杨磊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9 - 4
法国大革命从未远去。
人类世界在“世界近代”的几个世纪经历了猛烈而持续的变迁,如果把这段历史视作一次火山爆发,那么法国大革命就是那火山口,是波及全世界的种种解放与毁灭之力的原爆点。
《自由与毁灭》用生动的历史细节,再现了法国大革命全历程的动荡起落。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多重政治-社会危机中爆发,也释放了积蓄多年的底层力量与不满。旧制度、旧文化、封建制度,在一阵如同旋风闪电一般的改革中土崩瓦解。法国大革命没有一贯的领导者,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国民公会、处决路易十六、雅各宾专政、督政府……每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攸关生死的权力洗牌,是在历史中有无穷回响的政治原则之争。
《自由与毁灭》也用新的历史角度和清晰度呈现这场革命,从浩如烟海的尘封档案中打捞出鲜活的历史记忆,把个人故事与政治大势编织在一起。所谓“革命”,法国的城市、农村、战场、殖民地都在发生什么?不同阶层的法国人又如何适应变革,顺应变革?10年间,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为许许多多革命者画了肖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革命者有的成了“烈士”,有的成为“叛徒”被推上断头台,也有的发动政变,成了新贵。住在巴黎的巧克力女匠人波利娜•莱昂,在革命爆发时只有21岁,她参加过喜气洋洋的革命庆典,领导过反对国王和支持女权的示威,而在平常日子里她天天排队领取少得可怜的配给面包。黑白混血儿亚历山大•仲马原本注定一生为奴,大革命敞开的机会之门让他能够成为军官,在革命军队里建功立业。……变革降临在所有人身上。
我们至今依然生活在法国大革命的遗产之中。它塑造了人类对于好政府、好法律、人的权利乃至人之存在的认识。两百余年来,不断有人宣布法国大革命“过去了”,“完结了”;但又不断有人民要再次探寻法国大革命理念的实现之途,或许也再次经历血与火的考验。《自由与毁灭》在沿袭前人的史学传统和问题意识的同时,也是在新世纪的变革浪潮、全球化、生态意识等背景下写就。这本书“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标准讲述”。
法国大革命:一部历史 豆瓣
The French Revolution: A History 所属 作品: 法国大革命:一部历史
作者: 托马斯·卡莱尔 译者: 刘毅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6
这是一部狂野、疯狂、完全依照自身角度写出的法国大革命史,如果天意使然,也许最好为世界所不容。这部书随心灵深处的硝烟而出,酝酿于黑暗、风暴和痛苦之中。苍穹下,还从未有人在孤寂中如此倾诉。——卡莱尔
本书是浪漫主义史学家卡莱尔的代表作,论述了1774—1795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后二十余年的动荡历史。全书分三卷,从国王路易十五之死着笔,生动细致地论述了三级会议的过程、无套裤汉的崛起、攻克巴士底狱、长矛节、王室逃亡之路、吉伦特派的上台和覆灭、雅各宾派的恐怖政治和热月党人的胜利等。在众多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著作中,本书以亦史亦文的叙述、用典比喻的结合、绵密精巧的论证著称,出版后轰动一时,多年来已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一直畅销不衰。
本书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并称“英国史学双璧”,卡莱尔以独有的澎湃激情和华美文笔,塑造了平庸憨厚的国王、“国王身边唯一的男人”王后、两面派米拉波、邋遢的马拉、雄狮丹东、海绿脸罗伯斯庇尔、女神罗兰夫人等人物形象,演绎出一部悲情浪漫的史诗,这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
牛津法国大革命史 豆瓣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所属 作品: 牛津法国大革命史
作者: 多伊尔 译者: 张弛 / 黄艳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9
作者为欧美学界的学术带头人,长期研究法国大革命史与法国政治史,学术功力深厚,史料扎实严谨,观点相对客观,叙述深入浅出,具有经典、扎实、权威的史书色彩。自出版以来,先后被翻译为多国文字,被广泛采用与征引。作者文笔简洁,叙事流畅,颇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