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機動戰士 天空的學校(01) 豆瓣
作者: 美樹本晴彥 台灣角川 2003 - 2
宇宙世紀0085,女主角雅絲娜出身於舊吉翁公國,卻在聯邦軍的MS訓練學校接受教育。她所擁有的新人類資質,及隱藏的秘密,會帶給這個時代什麼影響呢!?
2012年12月16日 想读 因为我有不看半成作品的习惯,所以本作至今未接触第2卷以后的内容。可是美树大叔,你这个连载速度…… 我可不想若干年后一觉醒来,看着高锷续写曹雪芹的故事……
漫画 美树本晴彦
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 THE FIRST 豆瓣
作者: 美樹本 晴彦 角川書店 2009 - 11
マクロス誕生より約30年の時日が過ぎようとし、マクロスが宇宙へ旅立った2009年の今、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ナー美樹本晴彦が長編コミカライズに挑む!
2012年12月9日 想读 结合《超时空要塞》初代和《可曾记得爱》重编而成的漫画版,有不少原创内容,目前还在连载中(美树大叔那个连载速度可是有名的……)。第一集开头福克大哥的戏份被未莎取代(为嘛-。- 老大哥那个发火很经典个说……) 林明梅的戏份增多,相比TV版和其他角色的互动性更强。
macross 漫画 科幻 美树本晴彦
蟲師08 豆瓣
所属 作品: 蟲師08
作者: 漆原友紀 译者: 李彥樺 東販 2007 - 6
共收錄『潮涌谷』、『冬之底』、『隱江』、『久旱甘霖』、『泥草』等五篇妖世譚。
倍受好評的奇想漫畫,一舉改編成電影!最新第8卷登場!
2012年12月8日 已读
《隐江》那集讲述是不就是电话粥的故事么…… 所以说嘛,想见朋友时,还是多去人家那儿作作客。每天和父母说上几句话,别把老等节日才礼节性地问候一下。 再说了,两女主百合到这地步,见个面有啥问题,电话粥终究取代不了姬情。
漫画
日本百名漫画家忆停战日 豆瓣
作者: 日本"我的八月十五日会" 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8 - 11
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一旦发生战争,其最大的受害者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尤其是女性和孩子们。日本发动的包括对中国的那场战争也没有背离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日本(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宣告)战败,许多日本人是在孩童时代经历这一时刻的,即便是对这样一些孩童那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怎样看待理解战败?如何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八月十五日这个战败之日对于孩子们来讲也是一个令他(她)们面临重大歧路的日子。
战后的日本漫画享誉世界。代表着现代日本漫画艺术高峰的诸多漫画家们都在孩童时代亲身经历了战败那一时刻,他们把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那个战败的日子里还是孩童的自己的所见所闻即把那一时刻的亲身经历体验,画成一幅漫画并写出回忆文章,由此构成了这册图文并茂的画集。
许多著名的漫画家幼时都曾随同双亲前往中国大陆,并且是在中国获悉日本战败的。他们的经历在这册画集的多幅作品中亦有描画表述。
孩童时代在中国大陆成长的诸位漫画家组成了“八月十五日会”。其会旨之一即是探讨每个人其战后人生对幼吋自己生活过的中国能做点什么。
于是,“八月十五日会”的会员们无数次地访问中国, 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和中国同行及中国的热爱漫画的年轻人及孩子们进行漫画交流。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们齐聚一堂,创作了很多作品,拍卖筹得善款并将其捐给了四川遭受灾难的学校。
父与子全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父与子全集
9.7 (137 个评分) 作者: [德] 埃·奥·卜劳恩 绘 译者: 杨莹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3 - 4
²内容简介²
193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德国,到处充满了火药味,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一套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父子间感情的漫画作品开始在《柏林画报》上连载,它的幽默温情犹如一片人性的绿洲,拂过万千民众的心,这便是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传世名作《父与子》。它的幽默感和人情味表露得如此纯真,以致在问世近70年后,依然不断征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散发出不衰的艺术魅力。
简要目录²
《父与子》卷一,目 录
不可救药
够了
有趣的圣诞书
新镜子
放生
图钉
足球
叫人害怕的邻座
争执的调解人
糟糕的家庭作文
假期第一天
图画的局限
挑战失败
圣诞礼物
变魔术
节前趣事
自制的雪橇
大力神
吃一堑长一智
鱼儿的信
猎人与兔子
免子现形
全部输光
来晚一步
带锚的帽子
就地取材
节前的秘密
雪人的反击
落日
梦游症患者
再也不用担心了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真像爷爷
最后一个苹果
蛋糕
装病
家教
按次序来
大好时机
父亲的签名
凡事往好处想
画像摄影术
“前长,后短!”
化恐惧为力量
复活节彩蛋生出的复活节小兔
神奇的魔法书
木偶剧场
请给我四张儿童票
善待天鹅
吸引人的书
《父与子》卷二,目 录
礼物
并没想当英雄
对策
狂欢节
瞎套近乎
快乐从努力中来
装腔作势的人与无私奉献的人
返老还童
父亲见不得血
狗儿也不吃
昂贵的狗儿
举例警告
上床睡觉
不能太过分
鬼怪
都是因为爱
悲伤的乐曲
迅速实现的愿望
被驯服的马
梦与现实
新年历险记
新发明
一年之后
聪明的马
从各方面看——要歌德的书!
忍耐是有限度的
儿子出逃后
庆祝生日
被消灭的父亲
夏季旅行中的突发事件
饥饿奏鸣曲
原来是要——火!
意外的勋章
打了一网鱼
完了——一场梦
海狸的报复
意外的猎物
野马
和袋鼠的友谊
“瞧我,给你带来了什么!”
趁火打劫
不情愿的信鸽
这里——才是金子!
山羊的陷阱
配合默契
紧急任务
插话者
最后的精神食粮
意外获救
又回到了家
《父与子》卷三,目 录
输了棋的父亲
痛苦的自责
美术馆趣事
乐于助人的教训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不知情帮错了
定位球
两对父子
合适的距离
遗憾
一场不成功的音乐会
进入角色
人靠衣装
制作圣诞礼物的秘密
圣诞节的贵客
正中靶心
儿子的报复
忘了放葡萄干
生日惊喜
剪得正好的照片
狮子的错误
雪茄焰火
铅球与皮球
“什么!这是我吗?”
欢乐重现
管教……晚了一点
原来不是金鱼
汽车出了故障
不领情
刷子和胡子
医生禁止他喝浓咖啡
醉后剃须
题词
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孩子
令人难堪的相像
大笔遗产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宫中趣事
虚荣心被治好了
理论脱离实践
难以实现的快乐
为什么要仆人
忠实的仆人
意外的复活节礼物
命令就是命令
习惯的力量
海虾带来的烦恼
行善的结果
盛名之下
再见
2012年8月28日 已读
看过一部分,但这已经足以成为我心目中的经典。只是没有想到,这部让我误以为是90年代的作品,其实是二战前的德国画出来的……
德国 漫画
拳皇98(全11册) 豆瓣
作者: 邝世杰 / 邓耀荣 1999
全44期,在「大蛇篇」结束后,SNK推出的祭典性游戏,把历代角色全数聚集,没有主线剧情,就是这代的《拳皇98》,既然没有剧情的局限,这次邝氏更是玩得史无前例的激烈,而就在路卡尔是本代的最终魔王,剧情开始了。
回到未来
其实邝氏一直有想让草薙京及矢吹真吾世代交替的企图,《拳皇97》中,就让真吾代替草薙京与红丸、大门组队参加拳皇大赛,《拳皇98》更直接让矢吹真吾成为主角,回到四年前的过去,也就是《拳皇94》,阻止大蛇的灭世危机。
而在本作的设定中,路卡尔的抓技是可以吸收对方的记忆与能力,其实路卡尔这角色在电玩中的设定,他就是会使用基斯的『烈风拳』及克劳萨的『帝皇灭杀击』,所以这设定还真是异常地合情合理,而真吾回到过去的目的,是要阻止路卡尔接触「天国神族」,好避免大蛇的复活。
但意想不到的是,真吾回到过去的结果,反而让有「抽取记忆」能力的路卡尔了解了一切前因后果,包括自己的败亡经过,而他下定决心要继续推动历史的巨轮,等待时机的到来,装死的路卡尔,就在大蛇灭世失败的时候,吸收了属于「神」的一切,最强的「人」得到了「神」的一切,还有人能阻止路卡尔吗?路卡尔举办了属于他的拳皇98大赛。
与拳皇电玩的接轨
这一部故事由于是祭典性作品,所以已退出游戏的坂崎琢磨、希顿、草薙柴舟,由于故事回推回去《拳皇94》,让这些老人家的复出,顿时显得合情合理,实在也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巧思,而美国队则成为路卡尔的手下复出,其实这种手法对于电玩改编的漫画是颇为重要的,毕竟一代接着一代,总是要有人退出及有人复出。
一字记之曰「真」
路卡尔之所以能掌握一切,全赖真吾回到过去所导致,而他的『大宇宙力量』更是史无前例的强,称为『怒意无限强』,只要路卡尔愿意,他就可以永无止尽的强下去,但最后却败给了真吾因为回到过去,被路卡尔启发的「真念一直线」,可以利用念力去改变一切,可说是无所不能,正是冥冥之中有注定,任凭路卡尔算尽天机,终究难逃败亡的命运。
第三男主角.坂崎良
在这里还是要特别提一下,这个坂崎良,他的戏份及表现,除了草薙京与八神庵外,可算第三名了,在《拳皇96》中,除了上一辈外,是第一个领悟『究极力量』的人,但却败给八神庵,在《拳皇97》中,从失败的耻辱站起来,领悟了新必杀技『一击必杀』,却又败给荒电丝露美。
最后在《拳皇98》中,又再次从失败中站起来,却变成《海虎》中的「黑脸」模式,唯一一次出手是接下路卡尔的『暗黑力量』1000%,总而言之,坂崎良是个设定得很强,但迫于需要,不能抢走主角的威风,只好一败再败的可怜角色,不过比起其他角色,他已经算破例得到许多作者的关爱了。
2012年4月11日 已读
小时候老哥有买,所以我也跟着凑合看了,不是很喜欢。虽然是经过日本授权而创作的漫画版,但狗血到了极点,整一个港式武侠片。原作中泰瑞、坂崎良和京、庵是同一个级别的,但在港版中都被大幅度弱化。
漫画
小恐龙阿贡 1 豆瓣
所属 作品: GON
9.4 (7 个评分) 作者: 田中政志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4 - 4
日本漫画史上最了不起的无字动物漫画。这部以生活在哺乳动物世界中的小恐龙为主人公的漫画,以其精湛的钢笔素描功底,吸引了大批读者,称之为无字动物漫画的王者亦受之无愧。
阿贡是食肉恐龙的幼子,有坚韧的腭部、四肢和尾巴,全身充满强劲的肌肉与结实的骨骼。它神出鬼没,有时在森林里,有时在绝岭中,有时又会出现在大草原上,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食、游戏、睡觉、生存。
除各话的小标题外完全没有文字出现,甚至连拟音拟态词都没有,所有信息都通过画面来传达。《小恐龙——阿贡》的诞生,再次印证了漫画可以作为一种独立于语言之外的文化存在。
2012年4月10日 已读
4月新番的同名作品,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这部漫画
漫画
POWER!活力100% 豆瓣
作者: 清野静流 东立 2002 - 11
本來夢想轉學後可以穿著可愛的制服跟男生約會,相澤香卻因為老爸的陰謀而以男生的身分入學,還進了男子籃球隊!在那裡認識的室友惠庭千晴老是跟香吵架,兩人越吵感情越好,然而香的秘密卻讓她天天心驚肉跳!超級愛情喜劇!
2012年3月29日 已读
和很多少女漫画一样,到了后半部,作者就把女主角雪藏起来了
漫画
GS美神极乐大作战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椎名高志 小学馆 1999
从事驱魔行业的人叫做驱魔清道夫,简称——GS。《GS美神 极乐大作战》讲述驱魔公司老板美神令子的神奇故事。美神令子是一个凭着顶级功力纵横驱魔界并爱钱如命的女孩子。不管是谁,都无法阻碍她降妖除魔和狂赚金钱。她有两个助手,一个是心地善良的小娟和工资低的近乎业务劳动兼且愚蠢好色的烦恼少年横岛忠夫。(这人的好色程度简直无以伦比,拿着255日元的时薪梦想以后娶美神本息双收)。
美神虽然视钱如命,但仍然有许多极有个性的朋友,如过着清贫生活的师父唐神父和他的弟子英俊的吸血鬼皮杜。另外还有对皮杜情有独钟的咒术师小笠原爱美,能驱使魔神但又随时精神失控的六道冥子,可以使用魔装术的雪之丞,还有其他众多同行。
这么多的怪人聚在一起自然会出现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爆笑场面不断,当然日本漫画中常有的爱情故事也不会少,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全书共39卷。
2012年3月25日 已读
钱啊!钱啊!钱!钱!钱!……告诉你吧!这个世界就是由金钱推动的啊!!!!!
搞笑 漫画 经典
東京BABYLON (Vol. 1) 豆瓣
所属 作品: 東京BABYLON (Vol. 1)
8.7 (4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CLAMP 译者: 劉錦秀 YES COMICS LIMITED 1994
VOL.0.T.Y.O
VOL.1.BABEL
VOL.1.5.DESTNY
2012年3月24日 已读
小时候一点也没觉得本书BL怎么了,就只是当作弟弟对大哥的崇拜而已。看了好几次,都没看到什么BL之处,只不就是单纯的驱魔故事,直到CLAMP亲自承认有,才无语了……
漫画
魔卡少女樱 豆瓣
8.6 (3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CLAMP
主人公の木之本桜は、私立友枝小学校に通う小学4年生。この世界に解き放たれてしまった「クロウカード」(封印が解かれるとこの世に災いが訪れるという魔法のカード)を回収するため、封印の獣、ケルベロス(ケロちゃん)と一緒に「カードキャプター」となったさくらが友枝町を舞台に活躍する。
2012年3月23日 已读
小时候的确看过这书,当时挺迷CLAMP的说……现在漫迷一般更为认可动画版,世界观确实更为系统。大陆版的配音其实还不错,就是把李小狼译成“王小明”,怎么听都别扭。
漫画
封神演義 1 豆瓣
8.8 (36 个评分) 作者: 藤崎龙 译者: 楊雅玲 東立出版社有限公司
敘述太公望如何帶領著天界的仙人打倒暴虐無到的紂王建立周朝,本書曾經全日本票選年度最佳漫畫寶座,是讀者絕對不能錯過的絕妙佳作!
2012年3月22日 已读
已经想不出有多少人被这套书雷过了……当年家里买的那一版,到太望公死了那一篇就结束了,那会儿纳闷“咋就杯具了?”,后来去书店偶然又看到了另一版,原来后边还有几页尾声,太公望没挂,倒是文字提到武王几年后挂了……
漫画
火鳥(1) 豆瓣
所属 作品: 火鳥(1)
9.4 (24 个评分) 作者: 手塚治虫 時報文化 1993
大地,是一個循環不已的生命體,火山,大地呼吸的出口。火鳥一次一次躍入火山、燃燒自己,以獲得新的軀體。找尋大鳥由大病重生的人們和企求火鳥永保青春的人們終於遭遇。
2012年3月21日 已读
看过漫画版,你就知道动画版差劲到了什么程度了(特别是《大和篇》动画版一无是处)。手塚治虫的笔墨总是显得很冷酷,但又充满激情。
手塚治虫 漫画 经典
烈火之炎 豆瓣
作者: 安西信行 Viz 2007 - 8
It's all in the family when the eighth Karyu turns out to be Recca's dad! Now, a mission that ended in tragedy more than four hundred years ago puts some serious family-honor pressure on Recca to keep Yanagi safe from Koran Mori. But Yanagi's memory is almost wiped clean. And even a full-on assault from Recca and his pals might not be enough to crush Koran's army of monsters, all created from his own devious DNA!
2012年3月17日 已读
赤果果地借鉴《幽浮》……多年后再来回想,主角中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风子,其次是小金,而不是公主和那几个男的。配角中记得较清的是小丑
漫画
福星小子 1 豆瓣
うる星やつら 所属 作品: 福星小子 1
9.5 (13 个评分) 作者: 高橋留美子 译者: 拉姆同好組織 尖端 1994
共25册。
《福星小子》作为高桥留美子的成名作,能吸引无数的漫画迷,已足以说明它的成功之处,不管是关于爱情的描写,还是后来的大团圆结局,其中的细微平凡得就如同我们真正的生活一般,宁静祥和而偶有波澜。
2012年3月11日 已读
感觉最后时刻文艺了………………………………
漫画
乱马1/2 豆瓣
所属 作品: 乱马1/2
8.8 (58 个评分) 作者: 高桥留美子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5 - 1
从中国归来的早乙女父子是拳法的高手。可是,只要被凉水浇到,父亲玄马就会变成熊猫,而儿子乱马则会变成女孩子!这是他们在中国的咒泉乡修行的结果。不过,只要浇上热水,他们就会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回到日本后的早乙女父子暂时寄居在无差别格斗流的天道道场。并且,乱马和天道家的三女儿小茜订下了婚约。接下来,乱马又转入了风林馆高中,和小茜成为了同班同学。乱马和小茜两人的关系将会如何发展下去呢?
2012年3月10日 已读
虽然有露点画面,但当时也有不少女生在看这套漫画……
搞笑 漫画
幽游白书(全19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幽游白书(全19册)
8.7 (88 个评分) 作者: 富坚义博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0
冨樫义博1966年4月27日出生于日本山形县新庄市,日本漫画家。1987年因发表《FLY STREET》而获得了第34届手塚奖,就此出道。以其挥洒自如的想像力和故事情节,复杂丰满的人物塑造而出名,其作品多不拘一格。1988年开始在《週刊少年JUMP》上连载《意外的生日礼物》。1990年发表作品《幽游白书》,引起了轰动。
2012年3月9日 已读
小时候老哥买的漫画书,然后我就跟着一起看了~~~
漫画
七龍珠 34 豆瓣
9.4 (59 个评分) 作者: [日] 鸟山明 译者: 牟琳 東立 1993 - 6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散落着七颗神奇的龙珠,传说只要聚齐它们,神龙就会出现,并可以为人实现一个愿望。为了寻找龙珠,孙悟空等人踏上了奇妙的寻珠之旅。经历了许多危险之后,终于集齐的龙珠却被抢走了。为了不让龙珠被坏蛋利用,悟空他们只好许了个无聊的愿望。神龙实现一个愿望之后,必须经过一年才会再次出现。利用这段时间,悟空去了龟仙人那里拜师学艺,而后又踏上寻找龙珠的旅程。
时光流逝……魔导师巴比迪唤醒了厉害无比的魔人布欧。人类灭绝了,超级悟天克斯、比克、还有悟饭,都被一一吸收,魔人布欧成为了全世界最厉害的人。现在,要打倒布欧,只能靠悟空了。从15代以前的界王神那里得到生命的悟空向布欧发起了挑战……
2012年3月8日 已读
小时候这套书可是被我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都没有厌倦……
漫画 经典
魔王逗勇者 豆瓣
魔王様の勇者討伐記 所属 作品: 魔王逗勇者
作者: CHuN 台灣角川 2010 - 5
在這個世界上,人類與魔族不斷持續著漫長的戰爭……
擁有強大力量的魔王,生命也終於走到了盡頭,由兒子繼承了第二代的魔王地位。
然而,第二代魔王竟然是個和平主義者!只要看到血整個人就會感到不舒服。不過,魔王的血統相當優秀,擁有著無限大的魔力。對於不斷來襲的人類都一一擊退,不知不覺間,能夠戰鬥的男性人類就這樣漸漸地消失殆盡,最後演變成由「超」可愛的女勇者們前來討伐魔王的狀況。為了毫髮無傷地擊退她們,魔王所採取的辦法到底是……
三個阿道夫(01) 豆瓣
アドルフに告ぐ 所属 作品: 三個阿道夫(01)
9.0 (2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手塚治虫 译者: 劉名揚 臺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2001 - 11
全7冊。
“这是一个关于三个名叫阿道夫的人的故事。他们三人被同样的命运串连,却各自度过了不同的人生……”
正如开篇这段话所言,这个以二战为主要舞台的故事里有三个阿道夫:阿道夫·考夫曼,德国外交官(他同时也是情报人员)和日本太太所生的儿子;阿道夫·卡密尔,躲避迫害而从德国来到日本神户的犹太人面包师夫妇的儿子;还有一个自然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纳粹德国的元首。
这部作品于1983-1985年在《周刊文春》上连载。这是文艺春秋社的一个时事新闻刊物。后来本作以精装豪华版出版时,也成为首批放在书店的文学部而非漫画部出售的漫画之一。这部曾经获得第10回讲谈社漫画赏的作品,作为手塚晚年的代表作,被视为手塚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本作原本就是以成年人为对象。因此手塚使用了非常写实的风格,他过去时常使用的一些夸张变形手法和插科打诨在本作中很少出现。虽然他仍然使用了过去作品中出现过的一些人物(盖世太保兰普),但手塚是以一种历史的态度来讲述这个故事。它虽然以一个日本记者为讲述者,但是并没有局限于日本的立场,而是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更为广阔的视角。
2011年10月2日 已读
2011年10月2日 评论 再思考纳粹上台的“过程” -     以前我写一篇文章《再谈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反思问题》(文章地址:),表述了我对德日两国反思上的一些看法,并且我在文章中指出在反思二战史方面,德国被分裂并不是其劣势,而是优势,二战结束后的最初十几年里,德国并不反思二战,史书上极力回避德军的暴行,80%的民众依然支持纳粹,一些原纳粹军官还在西德政府里任职。原因就在于,二战一结束,美苏两大阵营的矛盾马上就暴露了出来,消失的旧敌已经不重要,眼前的“新”敌才是要紧的,双方都急于拉拢德国支持自己的一方。相较之下,日本被美国独占,为了讨好美国,以换取美国政治上的信任,日本赶紧与法西斯划清界线,在战后初期并不乏谴责法西斯的电影上映。所以德日两国对二战的反思的演变,并非一步到位的,而是有着一段复杂的演绎过程。 那篇文章虽然写得很长,但我个人总觉得好像有哪些内容还未表达出来,有必要再补充一下。看了战后德国民众依然亲纳粹的心态,我觉得应该从纳粹为什么会上台、并最终深得人心开始说起。     一:对纳粹上台“过程”的思考     我们都说德国民众把票投给纳粹是错误的,然而这个错误很大程度上是以后世的道义来看,并且有事后神算的成分。     德国人选择纳粹,并非悲剧的“起点”,应该再往前看。首先,德国人把票投给纳粹,意味着几点事实:     一:纳粹是合法候选人,有被选择的权利。 二:德国民众是合法选民,有选择的权利。 三:纳粹上台走的是合法程序(至少是表面上的合法)。     当然纳粹上台的过程事实上并不完全合法,它有太多的走后门和腐败因素,但它表面文章是做好了的,这意味着你不能剥夺纳粹被选的权利,你可以认为德国民众不是合格的选民、但不能认为他们不合法,你不能践踏法律取消纳粹党参选的资格。     我想各位看到这里时,应该已经有一些思考了(特别是纳粹是“候选人”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切入探讨。从政治方面,作为国家,你给予了纳粹参选的资格,就应该维护它被选择的权利,如果你不想让纳粹被选,就不应该让它存在于候选人名单中,就拿我们中国来说,在中日发生政治摩擦的时候,我国也不会让一个叫嚣“东京大屠杀”的脑残有机会成为民众支持的目标,在非理性的时刻,你不能要求人民作出理性的选择,如果让民众的疯狂成为国家决策,那很大程度上是领导层的错。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德国人选择纳粹,在法律上、以及“选择”这一行为的本身,并没有任何错误。     可是,这个选择,最终造成了悲剧,被选上台的政党惹出麻烦,这不是德国才会有的事,美国、英国也会,可是美英不会因此让自己的国家瞬间从民主变成独裁,正所谓“亡羊补牢”,选错了领导人,再等几年把领导人轰下台就是了,有时候不用等他任期结束,直接叫他滚蛋,如尼克松就是这样,所以德国一定在某个环节上出了差错,才会产生悲剧。     我们再回顾一下纳粹得到支持的原因和时代背景。纳粹党虽然以种族主义而闻名,但我们要知道,民众是现实的,再专制的政府,也得许诺让民众肚子填饱,再空头的支票也要提前开好。     纳粹上台前夕,西方世界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倒闭、破产、自杀天天有之,各国人民都需要救世主,所以美国人选了胡佛,感到失望后把他踢下台,再选了罗斯福,数十年后的今天,雷曼兄弟破产了,又再掀起金融风暴,美国人民又需要救世主,所以选了奥观海。     美国人民真的个个有“远见”、有“高见”吗?显然不是,这是对救世主的期望和崇拜,需要超人和英雄来拯救自己的小人物心态。     奥观海之所以上台,并非他真的比竞争对手“能干”,很大部分得利于他的演讲口才能打动人心、以及各种围绕着他的政治包装(尤其他是黑人这点是化劣势为优势,让美国人民颇有“新鲜感”)。     候选人口才好,民众也就对他有了“信心”(很莫名奇妙),然后把票投给他。     那时的德国人民,也需要超人、英雄、救世主,因为他们饿了,所以他们选择了口才不逊于奥观海的希特勒。看看《意志的胜利》一片,希特勒的演讲水平还是挺可以的,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我这个外国人看了都不免有点受“蛊惑”,要是在现场受氛围感染的话,那还说不定都当场申请入党了,难怪某作家说他反对拿破仑,但拿破仑的军队从他眼前走过的话,或许他会就会受引诱入伍了。     因此,纳粹的当选(不是“上台”),德国人无需在法律上、甚至道德上负任何责任,这只不过是在合法的程序中,由合法的选民选择了合法的候选人罢。     (插句题外话,人性需要崇拜的目标、需要有偶像,所以崇拜娱乐明星并没什么不好的,这是一种美德,远高尚于崇拜政治人物。)     二:对人性“平庸的恶”的思考     需要英雄是可悲的,但这本身并没有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所谓“目光长远”,饿了就赶紧找吃的,有人许诺给你食物你就感激涕零,这才是人性的普遍之处。     问题在于,你需要英雄,但你能不能盲从“英雄”?当“英雄”犯错时,你有没有义务批评他?或者说,人性为什么会如此的盲从于“英雄”?如此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纳粹的确是德国人民选上台的,可是,纳粹党也不过是得票率最高而已,对于政党选举而言,这很正常,就像美国的两党竞争一样的正常,在野党得票党相对不高可都在议会里工作着,德国共产党也有席位,纳粹“党”根本没资本搞独裁,问题并不是出在了纳粹党“当选”这一点上。     右派思想是固守自己选择的对象,不允许中途反悔,纳粹时代的德国这种“右”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德国人选择希特勒这个救世主,是深信他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需求,希特勒也兑现了他的诺言,凭着他的经济天才,让德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于是德国人就停止了思考,认为只要把事情交给希特勒这个超级大救星就一定没错,维护政府就是爱国,听从政府的命令“不添乱”就是爱国的最大体现,元首和政府永远是正确的、不能批评的、不可质疑的。     这种停止思考的祸害,就在于希特勒一旦疯了,所有人就会跟着他疯,有这种平庸的恶中,民众拒绝思考问题,一切让领导人来作决定,让领导人随意地用各种思想塞进自己的脑袋里,并不加反抗地引以为荣,领导人叫你去爱,你就去爱,领导人叫你去恨,你就去恨,领导人告诉你这样做就是荣誉,你就认为这样做就是荣誉,领导人叫你仇视犹太人,你就仇视犹太人,领导人是明君,民众就是良民,领导人是昏君,民众就是暴民。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人性是有弱点的,人也是会变的,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办到一生都英明,所以中国历史上,才会有唐玄宗、李元昊、梁武帝这种前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君主,所以我们才常常感叹“啊!要是某某皇帝在某某时刻退位那就完美了”。     正因如此,民主社会才严格规定,每一个领导人,只能领导本国几年,时间一到就得交出权柄。     希特勒在1931-1938年期间,他对德国人民而言,算得上一个“明主”,几年内就实现了“赶英超美”,振兴了经济,举办了奥运,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德意志”(即吞并奥地利、捷克,尽管这等同于侵略)。     在这八年里,尽管希特勒有一些不光彩的行为,但当时整个欧洲都在为他疯狂,也难怪乎邱吉尔盛赞他是“世纪伟人”,要是希特勒此时下台的话,不知得被史学家吹到什么份上去。     可历史没有假如,希特勒还在任上,还在当皇帝,还在统治着“德意志”(不是“德国”),还在践踏着异己者的尊严,还在元首的表达就是人民的表达,还在元首的决定就是人民的决定……而相应的,德国人民还在盲目地膜拜着这个邪教教主。     不久后,希特勒亲手毁掉了他创造的成果和粉饰的太平,德国变得支离破碎,敢于提出异议的德国人都被处死了,还有不少人外逃了,剩下的德国人民依然“无怨无悔”,经过了长期的洗脑,领袖的一切就是自己的一切,这种概念已经深入了他们的心灵,爱思考的德国人已经变得不会思考。     汉娜·阿伦特认为,恶具有平凡性,纳粹人员的品质并不比普通人更卑劣,屁股决定脑袋,处在什么位置上你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差学生只会是差家长和差老师的结晶,你没成为恶魔,只因你没有呆在使你成为恶魔的环境中,一旦你生在了地狱里,你也不会比纳粹更好(所以犹太人强大起来后,他们迫害起阿拉伯人时手段比纳粹更恶毒)。     恶的平庸性就在于“停止思考”。常见的“平庸的恶”有: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权力使人腐败、金钱是万恶的、我不干别人也会干、我爱国所以不对政府的任何政策投反对票、老祖宗会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们照这传统制度做就一定没错……     以上这些概念,其背后都是属于思想上的不负责任,在行恶的过程中不加思考,并混淆了主语。权力使人腐败,但“建设”也是通过权力行使的。金钱是万恶的,那么捐款资助一个患了绝症的孩子,也是万恶的吗?这是典型的主次不分。     我们都谴责越战,无论受害国越南,还是中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当然还包括美国自己,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对越战,认为它是不好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个事实:美国人民选出了美国总统,美国总统及其幕僚发动了越南战争,而越战的结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     民主社会不代表“永远不犯错”,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对错误的修正能力,如麦卡锡时代对共产党进行了疯狂迫害,用一种堪比纳粹的手段对和共产主义“扯上关系”的人进行排挤,甚至不加审判地判刑,这无疑是对美国的法律和制度的极大摧残,美国几乎走向了独裁专制。但麦卡锡恰恰正是美国社会自己踢下去的,美国社会迅速地修正了这一错误,避免自己沦为法西斯主义的国度,当中的原因,既有政治斗争的问题,也有新闻记者拒绝沉默、和普通民众并不停止思考的责任感,这点同样值得我们去反思。     美国社会勇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德国人民则坚决跟着元首走,这就是两国人民都需要食物、都需要大救星、都崇拜英雄,但美国没有沦为独裁国度、而德国不幸地走向了独裁的重要因素,这一悲剧的起因,并不在于救星“当选”的那一刻。     恶是平庸性的,它与道德修养、文化学历没有必然联系,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当今,培养纳粹只需要五天足矣(我重复引用这一段内容已经N遍了),传销组织这种经济邪教永远有市场,大学生同样会成为邪教教徒,处在独裁体制中,就像吸毒上瘾一样,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它给了你荣誉感、使命感、团结感、征服感,可你无需动脑子思考,这些快感就一拥而来,尽管这些都只是幻觉。     三:对“平庸的恶”进行再思考     停止思考,往往连带着推卸责任。没有负罪感的人“问心无愧”,有一丝负罪感的人则找理由为自己的恶行辩护。     军人常用所谓的“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为自己辩护,这句话本身没有错误,问题是它往往成了奴性的借口,刽子手往往用这句没有思想的话来推卸自己的责任,领导叫你干坏事,然后你想着这是领导人的命令,我照办就是了,反正是领导人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这是“没办法”的、“不得已”的、“被迫”的、“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的,然后就“心安理得”地干了坏事。     汉娜·阿伦特评价纳粹份子艾希曼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恶魔,而是一个“可怕的正常人”。他乏味、没有判断力,讲究客套的对应,对权威绝对服从。他并不愚蠢,但完全没有思想。这种恶的形成纳粹体制需要担负一部分责任,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艾希曼本人无罪。艾希曼用接受上级命令来替代个人的道德判断,放弃思考,拒绝正视自己行为的意义,他必须为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负责。平庸的恶所带来的伤害,并不亚于极端的恶,甚至还会造成更为巨大的破坏力。     为什么说艾希曼“没有思想”。我们认为艾希曼只是纳粹的一个工具,但要思考一下的是,“工具”是什么?刀子就是工具,刀子很锋利,可以杀人,可刀子自己不会思考问题,凶手让它杀人它就杀人,医生让它救人它就救人。而艾希曼是人,他本来有思考能力、有选择的权利,但他停止了思考,所以他成了没有思想的“工具”,艾希曼诚恳地、认真地、敬业地完成了领导人的意志,纳粹就是由千万个艾希曼组成的。     成为工具很可悲,但并不可怜,更不是“士兵为了混口饭吃情有可原”。平庸的恶只是恶的一种,它只是相对于极端的恶的另一种存在,它们同属于“恶”的种类,既然是恶,就不代表能被“原谅”。     德国统一后,判处一个前东德的士兵有罪,因为他射杀了一个企图翻越柏林墙的平民。士兵辩护称自己“迫于”命令不得已而开枪射杀,但是法庭方面反驳他可以在杀人与良知之间做选择:“长官只命令你开枪,并没命令你必须射杀人!”     你要想到一点,在谴责军人的时候,得意识到军人“也是人”,军队是由人组成的,而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军人的暴行往往跳过了三层道德。其一是“当事者”军人自己没有制止暴行,其二是“旁观者”民众没有反对这股罪恶,其三是民众继续为军队提供人力物力。     不能否认的是,有些平庸的恶行是具有灰调的,它很难操控。最典型的是,有人拿着刀子对准你的脖子,叫你杀了另一个人,然后你为了活命,照办了,事后拼命找借口自我安慰,而不是反省。     别人的死,好过自己的疼,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选择杀死无辜者以求自保,这种行为经常被视为品德败坏,但其实它只能说是平庸,只说能当局者不是“圣人”,这与道德修养无必然关系,再仁慈善良的人,也可能会牺牲别人保全自己,这是人性中“恶”的自然体现。     二战时不是每个人都迷信希特勒,也的确有不少人是出于另一些原因参与了反犹,除了丹麦,大多欧洲国家都疯狂地屠杀犹太人,撇开纳粹本身不说,法国、波兰、罗马尼亚、苏联等地带尤为残忍(题外:美国在得知犹太大屠杀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故意暂不公布资料),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欧洲人都把责任推在纳粹身上,说自己是被迫的才当了帮凶,不参与就会被纳粹“好看”,毫无反省之意(当然欧洲有反映这一题材的影片,如《孩子们,再见》等等)。     特别是犹太委员会,当中的犹太领导人为了自保给纳粹提供了名单,汉娜·阿伦特曾特别批评过这一点(有人走极端,以“不提供名单就代表不会死那么多人吗”来反驳阿伦特,这种反驳本身就混淆和偷换了概念,用数量来作道德判断,将“受害人数”和“屠杀行为”混为一谈,拒绝正视犹太领导人“提供名单”的这一行为本身)。     前阵子网上热议要不要扶持老人,也是属于平庸的恶,将做好事与“横祸”混为一谈,并理直气壮地将“横祸”当作自己不做好事的借口。     你的“不得已”,有可理解之处,但是不是就能够成为自己事后“不反省”的借口?     二战时正因有那么多的平庸,才会有那么多的恶行。当时的世界弥漫着恶的平庸性,德国本土对纳粹恶的消极态度,很快“感染”了周边国家,并迅速扩展到了整个欧洲,结果大家都混淆了基本的道德,让整个时代变得混乱。而事后大家都觉得自己没有责任,是纳粹党甚至是希特勒一人的错。面对德国人民,我们并没有道德上的优势。光指责纳粹是不妥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加思考的恶行。     如果你觉得上边这段话很拗口,那么说直白点,网上人肉搜索引起的对无辜者的危害,当事人很受伤,而作为加害者的集体,由于参与的人数太多,大家都认为自己不是责任者,这本身就很平庸、很有问题。     当然,我讨论这些,绝不是在说我的道德感很高,事实上,我也无法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平庸的恶人,更无法说自己就一定不会成为一个“纳粹”,十年前我为911庆祝的事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很可怕,那一刻我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可是,能意识到时,努力让自己有思考能力,不是很好吗?     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奥立弗·斯通,觉得他太左了,但斯通有句话是说得很有道理的:真正的爱国者,应该看管好你的政府,别让它乱来,最后毁了自己的国家!     当年的德国人,并没有尽到公民的责任看管好自己的政府,反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沦为了国家机器的零件,这才是悲剧所在。     “服从”并不等于“同意”,《晚安,好运》中的记者也说到,“不同意”不等于“不忠诚”。然而这两个概念往往被混为一谈,一些人端出“被迫的”为自己的恶行辩护,阿伦特不留情面地指出,“被迫”的前提是“不认同”。     二战时的日本,反对战争和不服从于政府就是“非国民”(即我们中国的“卖国贼”),但反战和“不同意”的人士,真的不爱自己的故乡吗?讲述二战的日本动画片《赤足的小元》,主角的父亲曾这样说过:“我们现在的政府有病,他们全是一群疯子和变态,需要人民为它去死,他们说我‘不爱国’,但我引以为荣,这场战争就是为了掠夺和杀戮,根本就不对!如果有更多像我这样的人挺身而出与土匪政府干到底……这才是真正有勇气的爱国者,孩子, 不要被政府驯服,保持清醒和斗志。”影片后半部再度痛批日本政府的虚伪,在广岛遭受核爆后,美军警告日方再不停战就往长崎扔原子弹,但日本政府只会鼓吹爱国主义,丝毫不关心自己的子民,美军为了逼迫天皇尽快投降才再扔了原子弹,所以日本政府必须负上很大责任。看到这里,谁爱国,谁不爱国,一目了然。     我们再总结一下主题:德国人选择纳粹,无论从法律、还是从需求,都没有任何错误。德国人错在了,他们选择了纳粹后,放弃了自由,停止了思考,把自己的脑袋交给了元首,让元首代替全体民众去做决定,这是一种不负责任,一种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逃避,一种“平庸的恶”。     四:对种族主义的思考     种族主义是战争的最大祸根之一,它往往被大加煽动、然后再被领导者所利用,内可巩固自己的组织,外可践踏别人的尊严。     可是,种族到底是什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用血统吗?可是在法庭上,争夺财产时,撕咬得最凶的,恨不得把对方撕成碎片的,有多少不是所谓“血浓于水”的亲人?他们是亲生兄弟姐妹、亲生父母孩子,但整起对方时,比“外人”来更狠毒、更冷血、更无情。     用语言吗?可是,为什么相同的语言,很多时候反而使人之间的矛盾更为尖锐?为什么很多人高喊种族主义却对饥饿、受难、患上绝症的同胞如此漠不关心?为什么电灯这种“外国人”的东西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为什么“中国人”发明的纸张可以在全世界流通?     且不说内战之类,就谈“欺实马”和那几个拼爹的,还有最近热议的要不要扶老人的话题……卷入这些事中的,可都是同语言、同种族的人,但都彼此不信任、甚至相互仇视。     如今已经有大量的史料和科学证明,希特勒身上至少拥有四分之一的犹太人血统,按照这个标准,他在当时是属于应该被“灭绝”的族群。希特勒本人真的不知道这点吗?他恶整犹太人的时候,真的完全是出于自己口中的种族优劣论吗?他只不过利用犹太人的问题,来赢得政治上的支持罢了,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整个欧洲都不喜欢犹太人,这股歧视由来已久、难以调和,所以他下了反犹令后,大多欧洲国家都很积极地配合反犹(除了丹麦),整个西方世界都手脚不干净,战争结束后,大家都清楚地明白这一点,他们嘴上都骂纳粹,但心底都知道自己亏待了犹太人,而犹太人也明白他们和欧洲人已经合不来,所以犹太人想另找家园,而西方人也乐意看到祸水朝东流,让阿拉伯人来承担他们种下的恶果,所以联合国厚颜无耻地批准犹太人在别人的家园建国,而犹太人也因此践踏了巴勒斯坦人的尊严。     五: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纵观全文,我讨论的似乎不是德国,而是人性。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对人性不抱希望,夏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战争,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用武力而不是和平,几千年过去了,人性真的“进步”了吗?     也许有人会问,思考了这些,“有什么用”?又不能改变什么。     事实上,“有用”与“没用”,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改变别人,不等于“有用”。希特勒未成为暴君前,他也曾经是个追求艺术、为生计而奔波的善良孩子,恶魔并非“天生”的。     如果整天说“没用”的话,那“活着”又有何用?什么事都不做是最好的,停止你看、听、说话的功能,每天只吃饭,照样可以过完你的一生,你再多的娱乐、再多的思考、再多的维护生命,也改变不了你终究会死亡的事实,生命与和平一样,并非“永恒”,你的努力和快乐,都是“没用”的。     我认为战争是不会消失的,人性中总有一种征服他人的欲望,大至战争,小至吵嘴,让对方屈服能使自己得到快感,我相信人类总有一天会在战争中毁灭。     可是,不永久的和平,同样值得我们去捍卫,数十年的安宁,总好过几年的纷乱吧?     二战只打了几年,可它带来的灾难却无法估量,而极权主义对德意志文化的摧残,同样说不清、道不明。德国和日本的强大,无需用武力的方式,用和平的方式他们照样走在前列,依然可以暴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可以用资源交换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富强。所以说,二战,是一场很二的战争。     我不觉得参与反战活动、看了几部反战片,就能阻止人类愚蠢的战争。可是,在我内心深处,也许有这样的一个天真幼稚的想法:多一个反战的人,都是很有意义的,也许某天发生战乱时,我能幸运地碰到一个仁慈的人,被他所拯救,世上多一个拉贝、辛德勒,多一间卢旺达饭店,你碰到幸运的机率就多了“一点”。     PS:声明一下,本人对“平庸的恶”产生研究兴趣,与《生死朗读》无关,我不喜欢将这种思考当作“潮流”。汉娜·阿伦特的观点很有见地,但她也是普通人,观点应该被尊重,但不能当作“圣典”,相反,不断地完善和修正这些理论,大概才是阿伦特原意看到的,所以她在自己后期的作品中,收录了大量反对她的言论。“平庸的恶”并不等于“无罪”,相反它最恶,比以作恶为乐的行为更具有破坏性,这是阿伦特生前强调的,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并加以捍卫的。     PS2:在此纪念“平庸的善”、“年轻不是借口”的反战女学生索菲·朔尔。 附:校内网上关于“删帖”的一段对话——     甲:管理员也只是奉命行事,为了混口饭吃而已。不用这么刻薄! 乙:杀犹太人的德国士兵也是混口饭吃。
手塚治虫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