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发现天王星 豆瓣
The Georgian Star: How William and Caroline Herschel Revolutioniz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smos 所属 作品: 发现天王星
作者: 迈克尔·D·勒莫尼克 译者: 王乔琦 2018 - 5
1781年,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因发现天王星而举世闻名。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发现。赫歇尔的发现告诉我们,我们所处的宇宙要比肉眼所见的大得多。天王星的发现确实是赫歇尔*为知名的成就,但正如本书所言,他的成就远不止此。赫歇尔早先是个成功的音乐家,35岁左右开始从事天文工作。他和妹妹卡罗琳(Caroline Herschel)一道开创的天文学研究方法沿用至今。在乔治三世国王的资助下,他们组建了一架高达12米的巨型望远镜用于巡天,并将观测到的天体绘制成表,成为编制现代星图的先驱。他们还创造性地提出,我们所见到的恒星仅仅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威廉·赫歇尔凭借其聪明才智发现了红外辐射(红外辐射是波长大于微波波段但小于可见光波段的不可见辐射)。而卡罗琳则将那些美轮美奂的星云汇编成了一份详尽的目录。毋庸置疑,赫歇尔兄妹开创了现代天文学。而本书,《发现天王星》,就用通俗翔实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兄妹两人的生动肖像。
漫画相对论 豆瓣
作者: (日)山本将史|译者 译者: 张舒鹏 科学出版社 2010 - 11
《漫画相对论》以轻松有趣、通俗易懂的漫画及故事的方式将抽象、复杂的相对论知识融会其中,让人们在看故事的过程中就能完成对物理学相关知识的“扫盲”。读完《漫画相对论》,您一定会感觉,原来相对论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高深,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会触到它。
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图书,与我们传统的教科书比较起来,具有几大突出的特点,一漫画的形式更易于让人接受,二边读故事边学知识,轻松且易于记忆,三更能让读者明白并记住相对论相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种轻松的阅读学习,帮助读者掌握在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相对论常识,也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的物理学知识读本。
行星 (2019) TMDB 豆瓣
The Planets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行星
9.4 (64 个评分) 演员: 布莱恩·考克斯
138亿年前宇宙的故事有了开端,仅银河系就有数千颗恒星,而我们生活的太阳系行星渺小如尘埃,不为人知的行星故事在过去40亿年中华丽上演。随着人类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宇宙飞船带领我们探索各个行星,此部纪录片用独特的拟人化手法解构八大行星的故事,并结合最先进的科技视觉化呈现。
宇宙 豆瓣 Goodreads
Cosmos 所属 作品: 宇宙
9.1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尔·萨根 译者: 陈冬妮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 8
霍金、阿西莫夫钦佩的科普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卡尔·萨根历时三年精心创作
BBC盛赞:20多年后,仍没有一本天文类书籍,甚至是一本科学类的书籍,能与《宇宙》的雄辩和对知识的广泛涉猎相提并论。
宇宙一直是这个样子,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我们生于宇宙,我们的命运也与宇宙深切交织在一起。最基本的和最细微的人类事物都可以溯源至宇宙和它的开端。本书就致力于在宇宙视角对人类的探索。
《宇宙》一书中容易被忽视,但同时可能也是它对人类文化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在传统科学——天文学、生物学、化学和地理学之间进行了成功的“异花授粉”。分别独立来看,这些领域每一个都是高深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当放到一处——《宇宙》把它们编织成一张洞悉我们在宇宙中位置的挂毯——它们的毗邻并列就变得显著而不可磨灭。本书将科学话题与其他传统研究领域例如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和哲学穿插交织,阐明了读者为什么和如何拥抱科学与文化相关的所有途径。
卡尔所写的每一件事,《宇宙》中涉及的科学基础都坚实牢固,当作者深入某个特殊领域时,都会举起红色的夸张的旗帜来警示。(37年后,卡尔对地球上各种事件的猜测都令人惊讶地成为真实的预言,从地球天气变化,到海盗号着陆器在火星上的模糊发现,到他梦想的可能在等待我们的土卫六。)
《宇宙》的成功也反映出我们对自身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极大好奇,以及从理性、人文、感性的角度渴望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在《宇宙》一书中,你永远不会感到科学边际的局限。科技的边际时时更新,但你关注的已不再是科技的边际,而是史诗般的科学探究对地球、对人类、对你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已经脱离了时间、地点的束缚,对任何一代都适用。
科学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进程,永远没有终点。不存在任何终极真理,能够在获得之后就不必进行任何科学追求。正因如此,世界才如此有趣。
迷人的技术 豆瓣
Soonish: Ten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at’ll Improve and/or Ruin Everything 所属 作品: 迷人的技术
作者: [美]凯莉•魏纳史密斯 / [美]扎克•魏纳史密斯 译者: 刘天峄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10
每天都有奇妙的事情在发生,从未间断,在无尽的前沿上,有无数的问题有待被回答,有无数聪明的脑袋有待戴上美丽的花环……
正如作者所说,新的技术是美妙的事物,但就像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怜子像或罗丹的沉思者一样,制作它们通常是一种可怕的痛苦。
这本书不仅是想告诉你这些技术是什么样的,还有这些技术将如何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世界。
美国亚马逊网站Best Seller和《科学》周刊倾情推荐
这是写给科技青年和城市白领的锦囊书,对于喜欢科技创新潮流的人来说,这本书将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也会给到不少启示。
2019年3月25日 已读
不知是不是翻译问题,总觉得这本不是很吸引人。
科普
鱼什么都知道 豆瓣
WHAT A FISH KNOWS 所属 作品: 鱼什么都知道
8.4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巴尔科姆 译者: 肖梦 / 赵静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8
你知道吗?鱼不只有7秒记忆
传说只有7秒记忆的鱼,其实是高智商动物。
这种种类比陆地及天空中所有脊椎动物种类总数还要多的神秘物种,在3亿年的漫长历史中完成了高度演化,千百年来一直不为人知。它们有意识,有情感,能够交流,会使用工具,懂得合作,甚至懂得讨好与欺骗。在这本书中,作者借助动物行为学及生物学 领域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水底深处的秘密。
这是一本由美国知名动物行为学家,乔纳森·巴尔科姆,耗时四年科普力作。原书上市斩获美国亚马逊2016年度好书、《福布斯》生物科学类十佳读物,《自然》十佳科普读物,入选威尔逊文学科学写作奖长名单,《出版人周刊》《纽约书评》等多家媒体好评推荐。
2019年3月20日 已读
颠覆了我对鱼的认识。鱼在人们脑海中一直是很低等的生物,但其实是比狗更高级的生命形式,有着灵敏的嗅觉,有一定的工具制作意识、家乡意识、贸易意识、战术知识、情感倾向。当然,鱼的记忆力很好,并非传说中的记忆只有7秒。但鱼生活在海底,和人类之间缺乏合作条件,没有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的机会。如果一个人反对吃狗肉是因为觉得狗拥有智慧和通晓人性的话,那么看过本书他就该认识到鱼远比狗更应该得到自然和人类的照顾。不过,尽管认识到鱼也是会创造文明的生物,但我以后还是会吃鱼的,也不反对别人吃狗肉。
科普
太阳王 豆瓣
作者: [英]斯图尔特·克拉克 译者: 杜芝茂 / 姚嵩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 8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书,以2003 年的太阳爆发事件为切入点,带你跨越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超过150年的太阳观测历史。
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告诉你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是怎样应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来突破一个又一个的太阳之谜。既有扣人心弦的科学家个人故事,又有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争论;既有对五彩缤纷的极光描写,又有对太阳观测技术的详细介绍;既有引人嘲笑的荒谬猜想,也有逻辑严密的科学推理;既有科学家的独到见解,也有天文爱好者的重大发现。
2019年3月19日 已读
两百年来研究太阳的众科学家的故事。
历史 科普
万物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所属 作品: 万物简史
8.3 (72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译者: 严维明 / 陈邕 接力出版社 2005 - 2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这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2019年3月1日 已读
我看的是汪洁重译的在线文字版,汪洁很认真地改正了很多英文原作中的错误。
历史 科普
外星人防御计划 豆瓣
作者: 汪洁 新星出版社 2012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将向您讲述人类探索外星文明150年的精彩历程。在这过去的150年中,我们经历过无数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人类只是在寻找外星人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小步,未来之路可能还有很长很长。但是已经跨出的这一小步却已经是跌宕起伏,充满着无数惊喜和失望了。中部则用严谨的逻辑来分析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带你深入了解著名的费米悖论。面对这个困扰了无数人的世纪难题,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仍争论不休。在本书的下部,我将与所有的读者分享我制定的外星人入侵防御计划,抛砖引玉,希望能激发读者们的想象力。最后,你们还将读到一篇精彩的中篇科幻小说,我试图把本书讲到的各种知识都融入到最后的这篇小说当中。
2019年1月30日 已读
对这段历史很不熟悉,借本书科普入门。作者在主页本书的末尾放了一段很燃很中二的自创广播剧23333333333333333
科普
星空的琴弦 豆瓣
所属 作品: 星空的琴弦
8.2 (8 个评分) 作者: 汪洁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 - 7
1,国家文津奖得主汪洁,继《时间的形状》后又一畅销力作,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述一部与众不同的天文学史。从托勒密到哈勃,从大地的形状到宇宙的尺度,用讲故事的方式历数人类在天文上的重大发现
2,托勒密的地心说为什么能统治世界 1500 年?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宇宙到底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当今天文学最大的谜题是什么?星系与星系之间的空间真的是完全空旷的吗?宇宙将会怎样终结?从大地的形状到日月星辰的变化,从天文学第一问题到银河系的秘密,跟随作者,你将进入浩瀚的宇宙,体会科学带来的震撼
3,这是一部人类探索天文的历史,更是一部人类理性崛起的历史。跟随本书,你将回到过去,在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天文大发现的历史现场,和科学家们一起感受当时的兴奋,也体会他们探索的艰辛。
2018年11月5日 已读
给自己糟糕的天文学补一课……………………
(话说作者的脾气真的非常好也很有耐心,相比之下方XX就让人很恶心了。)
天文 科普
时间的形状 豆瓣
所属 作品: 时间的形状
8.4 (18 个评分) 作者: 汪洁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 - 4
一直以来,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
永恒流淌的时间,是真的摸不着看不见,还是有形状和终点?
我们所处的空间,是三维四维还是五维?
我们能不能踏上时光机,任意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和未来?
这些,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跟随作者,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老师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的现场……近距离接触科学的真相。你将轻松了解一个你以为深奥得无法捉摸的理论,你将进入一个你以为奇妙得永远理解不了的世界。
本书上部和大家一起回顾物理学走过的坎坷历史,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段战争史。在伽利略、牛顿等巨星纷纷谢幕之后,超级巨星爱因斯坦闪亮登场。他就像一位横空出世的大侠,无门无派,但出手即震惊天下,他的绝招就是“相对论”。
书的下部比上部还要精彩,结构宏大,故事神奇,真相惊人。在下部,作者细致地剖析时空真相,带你领略神奇的四维时空奇境,了解整个宇宙的终极图景,再回到原子的深处见识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然后看一看当下物理学的新进展——万物理论。
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观。
2018年9月6日 已读
想要了解下相对论就看了这本,写得比较通俗,但看完后依然一脸懵逼……
(不得不说汪洁老师是个修养极高的人,在自己的节目中尽是些无脑喷子留言,但汪老师还是很耐心地进行各种解说。)
天文 科学 科普
宇宙秘密 豆瓣
Asimov on Science:A 30-Year Retrospective 所属 作品: 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吴虹桥 / 苏聚汉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2 - 3
在《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中您可以看到,阿西莫夫对奴隶制度和妇女地位的回望与评述,对智商崇拜和非理性的嘲讽与抨击,对迷信和反科学思潮的剖析与批驳,还有他对生与死的探索,对《圣经》的“科学解读”,对思维方式的思考……都可谓新意迭出、论辩精辟、哲理深蕴;加上幽默、亲切、常以自身经历或体验逗乐的开场白,以及画龙点晴的后记,更彰显出《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的盎然情趣,及其背后广阔的人文视野。
宇宙的琴弦 豆瓣
The Elegant Universe 所属 作品: 宇宙的琴弦
8.5 (2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布赖恩·格林 译者: 李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 8
B·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
本书荣获2000年安万特科学图书奖。从愉快的园中漫步到浇花龙头上的蚂蚁,为了说明现代物理学正在揭示的美妙而困惑的实在,格林用了很多例子。 本书的才情令人眩晕,也没有哪本书像它那样启迪思想,愉悦读者。它真是一部科学的杰作——一次愉快清心的现代物理学旅行,让我们比以前离宇宙更近了……
太空美术简史 豆瓣
THE ART OF SPACE
作者: (美)罗恩·米勒 译者: 朱宁雁 / 白哈斯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9
从古希腊的夜空图到21世纪遥远星际的CGI合成图,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渴望通过艺术来描绘宇宙。我们对太空旅行和太空探索的想象反映在了几乎所有媒介里:从绘画到音乐,从玩具到电影。《太空美术简史》全面呈现了从过去到现在形式多样的太空艺术作品,除了绘画及雕塑作品外,还收录了大众媒体上的插画和电影海报。
全书共五个部分,分别涉及我们居住的太阳系、系外空间、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太空殖民,以及外星生命,探讨了这些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技术,还特别包含了顶尖艺术家专题以及太空艺术发展过程中有趣的片段:如50年代的Collier杂志的太空计划和1835年的登月大骗局。全书共有350余幅插图,来自全球25名艺术家。在这本书中,雨果奖作者和艺术家罗恩·米勒将带领我们走上一段大开眼界的旅途,进入太空艺术的世界,对于天文爱好者、艺术爱好者和科幻迷都极具吸引力。
黑洞战争 豆瓣
所属 作品: 黑洞战争
作者: (美)伦纳德·萨斯坎德 译者: 李新洲 / 敖犀晨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 11
《黑洞战争》揭开了斯蒂芬·霍金与伦纳德·萨斯坎德、赫拉德·特霍夫特关于黑洞本性论战的深层内幕。这一论战关系到我们对整个宇宙的认识。
当某种东西被吸入黑洞时会发生什么呢?它消失了吗?在30年前.一位年轻的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宣称落入黑洞的事物确实消失了。大多数科学家没有意识到这种观点的意义所在,不过美国物理学家伦纳德·萨斯坎德与荷兰物理学家赫拉德·特霍夫特意识到.如果霍金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必须抛弃以往所有关于宇宙的基本定律。事实上,如果霍金是正确的.那么从爱因斯坦到奥本海默,再到费曼的所有人都完全错了!不仅要使世界上最伟大的三位物理学家的声望受损,而且物理学本身也将处于危机之中!
大迁徙: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命旅程 豆瓣
作者: [英] 本·霍尔 译者: 平晓鸽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4 - 6
迁徙,一场生命的冒险……
从微小的磷虾到巨大的座头鲸,
从瘦小的燕鸥到奔腾的角马,
许多形状与大小不同的物种,
都会在一年中某个特定的时间展开遥远而又艰辛的迁徙之旅。
是什么原因促使它们长途跋涉移动数千里的距离?
它们是如何在陆地与海洋间如此精确地导航?
它们又是如何在持续数月的迁徙中存活下来?
《大迁徙: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命旅程》一书介绍了地球上迁徙动物的生活方式,第一章为理论介绍,探讨关于动物迁徙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从迁徙的时间到迁徙动机,从迁徙的信号到动物的导航能力,展示目前人类对动物迁徙的研究情况。第二、三、四章分别介绍了陆上、水中和空中的动物迁徙的情况,每章以十几种有代表性的迁徙动物为例,详细介绍该种动物的迁徙路线、迁徙方式和生活方式。每种动物的迁徙还配以迁徙地图和迁徙档案,为读者提供详实全面的动物迁徙信息。
•50个物种不可思议的迁徙档案揭秘
•50条最令人称奇的迁徙路径深度探索
•35幅全球动物迁徙热点地区的地图呈现
•215幅彩色照片展示迁徙的伟大生命旅程
权威的文字,科学的态度,为你解读动物迁徙之谜!
太空全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太空全书
作者: 詹姆斯·特赖菲尔 (James Trefil) 译者: 青年天文教师连线/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翻开本书,你将看到前所未见的行星地图与天体影像的炫目合集
本书由美国国家地理权威出品,书中从居住的太阳系开始探索,从被太阳灼烧的水星,到柯伊伯带之外冰冷浩瀚的地带。透过美国NASA与其他国家的太空探测器,读者将可以追踪整个太阳系的生命周期、扫描分析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成分,并一窥恒星从星际尘埃中诞生的瞬间。结束太阳系精彩的旅程之后,你可以再与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艾德温·哈勃漫步于令人心醉神迷的银河系,最后再剖析浩瀚无垠的神祕宇宙,探索太阳系外行星、暗物质与黑洞,与世界级知名科学家、物理学者畅谈宇宙的生与死,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创世纪的第八天 豆瓣
The Eighth Day of Creation : Makers of Revolution in Biology 所属 作品: 创世纪的第八天
作者: [美] 霍勒斯·贾德森 译者: 李晓丹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1
本书共分三篇,内容包括:“DNA功能与结构:阐明脱氧核糖核酸(遗传物质)的结构”、“RNA结构的功能:破解遗传密码,发现信使”、“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分子是怎样工作的”。
万物:文明 豆瓣
Beta...civilisations:volume I
8.2 (9 个评分) 作者: [德] 延斯·哈德 译者: 徐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8
从智人走出非洲到古罗马帝国崛起
从驯服火种到发明轮子
一部来自人类智识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野心之作
“漫画宇宙史”三部曲第二部上卷
2000多幅手绘漫画诠释400万年进化之美
我感兴趣的是人类奋斗背后的种种动机:贪婪 与好奇、结盟与争斗、保守与叛逆,对权力与财富的追求,还有交流与合作的基本需要。
——延斯·哈德
………………...
※编辑推荐※
★ 2015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官方入围作品
★ 金、银、铜三色浇筑出的一部进化史:使用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三种贵金属的颜色,手绘2000多幅图画,勾勒出4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平均下来,每幅画要讲述2000年的历史
★ 从钻木取火到发明轮子,从结绳记事到帝国崛起:从《创世》结尾走出树丛的人猿,到《文明》上卷结尾归零的钟表:这部没有主角的漫画,主角恰恰是“时间”本身
★ 一部引用和反引用的奇书,充满隐喻的诠释和反诠释:每一个格子都有出处,每一个符号都有所指:从《2001:太空漫游》到《逍遥骑士》,从小布什到甘地,从《银河系漫游指南》到《星球大战》,从达芬奇到蒙德里安,从张晓雨到《高卢英雄传》
★ 不想当艺术史的艺术史,不满足于讲史前史的史前史:一部没有边界的作品
………………...
※内容简介※
《万物:文明》上卷,是野心勃勃的“漫画宇宙史”三部曲之第二部。
它以南方古猿出现为起点,描绘了从人类诞生到古罗马帝国建立期间,长达4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图卷:从钻木取火到发明轮子,从结绳记事到帝国崛起。
然而它如前作《创世》,并不满足于单纯的线性叙事,而是借助人类文明史上的各种经典符号、意象,诠释和脚注了一部以金、银、铜三色绘成的,包含2000多幅手绘插图的史前史。
人类在宇宙间并不是孤独的:从《2001:太空漫游》到《逍遥骑士》,从小布什到甘地,从《银河系漫游指南》到《星球大战》,从达芬奇到蒙德里安:人类智识所创造的各种经典意象,伴随着我们的祖先,在这部进化史中跋涉前进。
………………...
※媒体推荐※
直白地讲:我认为《万物:文明》上卷是漫画大师杰作之一,算得上是二十一世纪初艺术著作中的杰作。
——第九艺术漫评网站《万物:文明 I》书评
《万物:文明》上卷带来的是一种图像叙事的眩晕: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够取代。它是一部野心勃勃的历史叙事之作。
——塞巴斯蒂安·夏伯尼,漫评人
万物:创世 豆瓣
Alpha...directions 所属 作品: 万物:创世
8.9 (36 个评分) 作者: [德] 延斯·哈德 译者: 王遥路 / 陈亮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4
一部来自人类智识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野心之作
“漫画宇宙史”三部曲震撼开篇之作
2000多幅手绘漫画诠释140亿年宇宙进化史
···
※编辑推荐※
☉ 荣获漫画界最高荣誉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魄力奖”
☉ 画风恢弘,想象力奇诡。作为野心宏大的“漫画宇宙史”三部曲震撼开篇之作,用2000幅手绘漫画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天辟地直到人类诞生前夕的140亿年历史。
☉ 一本不仅仅满足于科普的漫画:它也是一幅用人类文明各种经典符号演绎宇宙进化的浩瀚图卷,从开辟天地到智人崛起。
☉ 一本不想当艺术史的艺术史:它追寻绘画史上各位大师的足迹,从波提切利到拉斐尔再到《丁丁历险记》。
☉ 一本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的思想史。它在讲述大自然不以人类为转移的进化过程的同时,引入了不同文明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诠释:它们或天真,或素朴,或是与现代科学结论有着惊人的重合。
☉ 另外,日漫爱好者们有福了:本书按阅读日漫原版的“倒读”方式阅读,还能收获意外惊喜哦!从最后一页翻开,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阅读,历史将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在您眼前展开。
···
※内容简介※
《万物:创世》是野心勃勃的“漫画宇宙史”三部曲之开篇。
它以宇宙大爆炸“奇点”为起始,描绘了长达140亿年的宇宙进化图卷,直到人类诞生前夕。本书画风大气,想象力奇诡,集人类史上各种经典文化符号之大成,给自然科学史增添了趣味和深度。
这部漫画讲述了宇宙万物创生、各种物理定律和生物进化史;同时,也大胆地运用了人类文明各种经典符号、绘画为科学作注脚:从傅科摆到中世纪手绘星图,从古老的玛雅文明符号到《丁丁历险记》漫画,从北斋笔下的浮世绘到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诞生》。
所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以科普为己任的世界进化史,更是一部集人类智识之大成,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艺术史。
···
※推荐※
《万物:创世》诠释了作者对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的一种迷恋,全书视角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切换。哈德从碳原子讲到砖头,将DNA的双螺旋结构扭成电话线,同时又保持了本书作为一本严肃历史读物的角色。
——Die Zeit 德国《时代周报》
《万物:创世》与《万物:文明》上卷是漫画艺术这种表现形式中最野心、最一丝不苟的代表作。毫无争议。
——著名书评网站Goodreads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