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時代革命 (2021) IMDb 维基数据 TMDB
時代革命
9.0 (264 个评分) 导演: 周冠威
其它标题: Revolution of Our Times / 時代革命 (紀錄片)
《时代革命》分为8个章节,以香港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为主题,通过示威运动中七组不同示威者的视角,展现了运动的宏观背景和参与者的个人体验。影片开篇介绍1984年香港主权移交的历史背景,其后详尽记录了2019年夏天开始的示威运动的过程。

包括初期的6月12日金钟冲突、梁凌杰之死引发的616大游行和占领立法会。其后721元朗袭击、8月11日示威引发的便衣警察乔装示威者拘捕示威者,爆眼少女案和太古站近距离开抢,加上太子站袭击事件,让示威者明白无法信任政府和警方,将运动升级。其后亦有记录持续抗争的温和活动,如香港之路、机场“和你塞”示威、罢课集会和中秋节光影人链活动。到10月1日示威武力升级,加上之后香港中文大学冲突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冲突等关键事件,反映警民双方动武更趋激烈。但在警方包围校园下,示威者在无力感下结束。

最后以部分受访者流亡海外,次年《香港国安法》的通过和实施,多名民主派人士被捕,并播出歌曲《愿荣光归香港》作结。

《时代革命》的拍摄和制作历时约两年,全程在秘密中进行,送交戛纳电影节放映的版本于2021年6月29日电影节开幕前夕才正式完成[4][5]。据导演周冠威介绍,作为剧情片导演的他最初之所以决定着手拍摄这部影片,缘于一位看过他此前执导作品《十年》[a]的商人联系到他,表示愿意资助他拍摄一部高品质的以反修例运动为题材的纪录片,“把香港的故事讲给世界听”[4][6]。《十年》导演的身份也使他在运动前线获得了示威者的信任[7]。他在示威运动期间跟随拍摄示威者数月;在理大围城期间,他在校园中生活了三天两夜[4]。除了周本人拍摄的素材外,影片也使用了由传媒和10个摄影师拍摄的片段,其中一名电影人因《香港国安法》实行而放弃制作自己的纪录片作品,转而将拍摄的素材赠予周冠威[6]。

影片中出现的受访者大多数均遮面和变声以隐藏身份,还有一些由演员扮演;为保障创作者的安全,影片职员表中除周冠威外的所有职员都使用化名(例如出品人被列作“亲爱的手足”),电影的宣传品和片尾字幕也称这是一部“香港人作品”[5][6][8][9]。周本人则坚持公开身份,以表达对抗自我审查的立场和对言论自由的诉求[4]。

截至影片完成时,片中的部分受访者已隐居、入狱或逃离香港[3][8][9];周冠威本人在戛纳电影节后受访时则称现时并无计划离开香港[6][10]。2021年7月19日,周受访时回应外界对他人身安全的担忧,表示暂时尚未受到来自中国内地方面的压力[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82%E4%BB%A3%E9%9D%A9%E5%91%BD_(%E7%B4%80%E9%8C%84%E7%89%87)
2023年10月9日 看过
時代革命:(8/10)这部纪录片主要是采访参与2019年的香港当事人,对于不了解香港抗争前因的大陆网友,推荐看一下YOUTUBE网友“二大爷”的《香港之死》和“王志安”(王局)的《愿荣光归香港》,了解香港那事爆发的过程。纪录片本身的视角还是比较全面的,稍有两点遗憾,一是片尾拿10岁儿童来为香港抗争作代言,我是不认同的,小孩子的社会观还未成熟,很多时候只是充当替大人宣传价值观的工具,人要至少等到高中以后才能真正有自己的社会观,就算在民主社会,未成年人也没有投票权,不是么?一是后半部有点党国不分,把反××和反大陆划上等号,这犯了和小粉红一样的毛病。不过有这种时期要求香港人要足够客观也有点奢侈了,只能寄托于遥远的未来、陆港和解后再来冷静思考这段时期里发生的事了。我经常因大陆人的身份受到香港和台湾的网友敌视,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我不喜欢被小粉红代表,也同样不喜欢被港台人士拿来被小粉红代表。 PS:看到有些网友说本片没有采访香港警察一方立场的人物很遗憾,目前是不大可能有这样客观全面的纪录片的了,所以只能分开来看,撑警的纪录片有《暗夜星辰》,但我个人没兴趣看,只介绍给足够理性、能从不同声音中冷静分辨是非的网友。
8分 纪录片 豆瓣无条目
毛泽东的大饥荒 (2012) IMDb TMDB
La grande famine de Mao
导演: Patrick Cabouat / Philippe Grangereau
其它标题: La grande famine de Mao / Mao's Great Famine
从1958年到1962年,中国经历了史诗般的悲剧。 毛泽东提出的“大跃进”计划是,中国可以将工业产值推向英国之前,并在邻国苏联的力量下实现自治,这导致了灾难性的饥荒,导致36至5500万人死亡。 基于幸存者以前闻所未闻的证词,稀有的存档镜头,秘密文件以及有关这场灾难的主要历史学家访谈,这部电影首次提供了对“大跃进”的愚蠢行为的见识。 它研究了导致饥荒的机制和政治决定,剥夺了竞选活动中令人难以置信的秘密,并揭露了直到今天仍在说谎的谎言。
2023年10月9日 看过
原版是英语的,我看的是youtube上的台湾版,重新进行中文配音,片头片尾加入了台湾学者的一些个人看法。这片对认识三年灾害是个很好的参考,但片头美化了土改,建议配合2005年的纪录片《暴风骤雨》一起看,对土改的黑暗面有更全面的认识。
9分 纪录片 豆瓣无条目
暴风骤雨 (2005) 豆瓣
9.1 (20 个评分) 导演: 蒋樾 / 段锦川 演员: 于洋
其它标题: The Storm
1946年秋天,一个名叫周立波的年轻人从热河来到东北元宝区,县委指派他为区委委员(后任区委副书记、书记)。他是元宝镇土改工作队副队长,他没想到的是,这段时期的特殊工作经历,成就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第二年夏天,周立波写出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上卷初稿。在后来的电影《暴风骤雨》,有一个角色跟周立波在元宝镇的形象职位十分相近。
赵光腚、韩老六、郭全海、白玉山等小说中的人物,都可以从元宝屯发现对应的人物原型。然而他们的命运又有着极为有趣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我们的土地》以对《暴风骤雨》和元宝屯的追寻为线索,通过大量的访谈和历史资料,反应土改时期的东北农村。
吕新雨教授评价:它探索用口述史、历史资料、访谈等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检讨了各种不同话语对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建构,及其种种建构背后的历史动机,使我们直面历史巨大的复杂性,从而开辟了多重读解历史的空间,表现出导演对历史意识的自觉和清醒。
2023年10月8日 看过
这是2005年的纪录片,而不是1961年的黑白电影。可以配合《中囯:一个世纪的革命》一起看。(推荐把本片放在《中囯》第1集和第2集之间观看。《中国》第一集末尾土改部分隐隐约约提到了一下斗地主时、其实斗了一些好人,但说得太含糊了,容易被忽略,这也是为什么纪录片版《暴雨骤雨》也应当一看的缘故,它对这段内容有很强的补充性。)
PS: 祝刘福德老人的《往事述怀》最终能顺利出版。
9分 纪录片 豆瓣无条目
中国,革命的世纪 (1997) 豆瓣 IMDb
China: A Century of Revolution
9.4 (14 个评分) 导演: Sue Williams 演员: Kai-Shek Chiang / Xiaoping Deng
其它标题: China: A Century of Revolution / Born Under the Red Flag 1976-1997 / 中国三部曲 / The Mao Years 1949-1976 / China in Revolution 1911-1949
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中国经济革命大潮跨越一个世纪。制作方花费70%时间与政府及地方官周旋与获得采访允许,影片包含大量珍贵历史影象资料和当事人采访,从新闻报道、选材,到制作、配乐等独具匠心。
  全片三部曲,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中国革命(China in revolution)
  1.为生存而战(battle for survival 1911-1936)
  2.为未来而战(fighting for the future 1936-1949)
  第二部:毛泽东 时代(the Mao years)
  3.追星揽月(catch the stars and moon 1949-1960)
  4.造反有理(It's right to rebel! 1960-1976)
  第三部:生在红旗下(born under the red flag)
  1毛泽东之后的中国(surviving Mao)(上)
  2.毛泽东之后的中国(surviving Mao)(下)
2023年10月8日 看过
第1集是大家很熟悉的内容了、没什么新鲜内容,可以跳过不看,第2、3集更值得一看。或者推荐看完第1集后、先不要急着看后边两集,而是先把2005年的纪录片《暴风骤雨》看一下(它对第1集片末的土改部分有很强的补充性),然后再接续第2集。
当时处在中美蜜月期,第1集(甚至全片)还是比较亲中共的,重点在批评国民党腐败,却没怎么提及中共那一时期的各种龌龊事,只有土改部分隐隐约约提到了一下斗地主时、其实斗了一些好人,但说得太含糊了,容易被忽略,这也是为什么纪录片版《暴雨骤雨》也应当一看的缘故(注意是纪录片版,不是电影版)。
第2、3集其实也没有无脑黑中共,该夸的夸、该批的批,最后也是以肯定邓小平的改革成就为结束。
总体上还算是部比较客观的作品,看完后感觉它的篇幅太短了,应该延长一倍,讲述更多重要细节。
9分 纪录片
陌生人:对话圣战分子 第一季 TMDB TMDB
所属 电视剧集: 陌生人:对话圣战分子
8.5 (78 个评分) 导演: 柴静
每一年的今天,在兰布拉纪念袭击遇难者的仪式上,都有一把大提琴演奏这支曲子。这是加泰罗尼亚艺术家Pau Casals 的作品《鸟之歌》,只有一句词“和平,和平,和平”。我们用这位年迈的流亡艺术家在1961年的演奏悼念逝者。这琴声是这样沉静的悲哀,因为经历过磨难的人知道和平的不易。但这张颤抖的琴弓却不可征服。2023年8月17日,以这部纪录片献给六年前的遇难者及他们的家人。
2023年10月4日 看过
观看到第三集时,明白了这片为什么会被墙内禁掉,因为中共和极端伊斯兰太相似。看到最后一集时,更明白墙内为什么要禁此片,因为那些曾经的极端伊斯兰信徒想要反洗脑、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
8分 纪录片 豆瓣无条目
总书记的遗言~中日建交45周年秘史~
総書記遺された声~日中国交45年目の秘史
导演: NHK 演员: 胡耀邦
其它标题: 総書記遺された声~日中国交45年目の秘史
今年是日本与中国邦交正常化45周年,然而两国之间依然存在深刻隔阂。

今后日中关系应该如何发展?

此次NHK独家获得一批,日中关系从“蜜月”转为“反目”的1980年代至90年代,有关中国对日关系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其中之一是在作家山崎丰子家中发现的,1980年代任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胡耀邦总书记,与山崎丰子在三年间长达四个多小时的会谈录音磁带。胡耀邦谈论的是日中关系。他以迥异于共产党领袖的坦率,就历史认识问题等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本片通过总书记留下的亲口录音、对中国政府要人的采访、及独家取得的其他外交资料和证词,揭示日中关系所走过的不为人知的历程,思考日中关系的未来。
2023年7月16日 看过
(8/10)很久以前看的,豆瓣条目已被删,内容记得是胡耀邦寄托着中日友好的未来,也提到自己没有实权之类。
8分 纪录片 豆瓣无条目
何以为家:沉默 (2021) 豆瓣
导演: 张金隆
其它标题: Return Home
山东省被选为 拆村并居 的试点地区,陆陆续续在各地级市内实施;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与农村发展相矛盾的问题,这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下,农村居住环境的巨大转变所必经的阵痛……
该纪录片分为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何以为家:沉默》,主要讲述拆迁合并的几个村子拆迁之后的处境是怎样的。
2022年12月24日 看过
其实拍得很粗糙,但导演的责任心和勇气值得称赞!
7分 纪录片
天安门 (1995) 维基数据 IMDb TMDB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9.4 (89 个评分) 导演: Richard Gordon / Carma Hinton
其它标题: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 天安門 (映画)
《天安门》(英语: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美国制作的访问纪录片,通过访问及回顾,描述关于1989年发生在天安门等地的整个八九学运。该片曾于香港一间戏院上映了几个月,上映期间宣称是由法国拍摄[来源请求],但事实上,该电影是由美国纪录片制作人卡玛及其丈夫高富贵(英语:Richard Gordon)担任导演及制片,David Carnochan担任副导演及剪辑工作。该片是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的Frontline系列历史纪录片的一集,但同时也作为单独的纪录片上映、发行和参展。该片于1995年10月在美国首映。本片由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及美国公共广播局资助拍摄。
按照该纪录片的说法,影片“通过采访当年经历过这场运动的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再现了这五十天内发生的争端、愤怒、无畏、亢奋、荒诞、以及种种悲剧,并对运动中人们所习惯的思维观念和话语体系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影片内容在探讨运动发生的原因,和部分运动领袖在抗议运动进行中的不适当行为。尤其是影片针对另外一位运动指挥柴玲,在她逃亡过程中对外界关于6月4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发生的“坦克把学生碾成肉饼”、广场死亡人数达200至4000多的描述,绝食运动发起人之一的台湾歌星侯德建强调,他“6点半还在广场上,一点也没有看见”,他接着表示这些描述是“以谎言打击敌人”。其他包括刘晓波、韩东方、吴国光、梁晓燕等人都在反思当时社会和自己的行为。
不过,影片还是纪录了部分发生在天安门周围,以及北京其他街区的解放军开枪及人民伤亡的情况,其中包括后来发起“天安门母亲”活动的丁子霖描述她儿子参加抗议活动被打死的经过。影片还纪录了在当时有人因为接受境外记者采访说政府有拿“坦克压学生”而被判刑10年。影片最后以画外音的方式,指出邓小平“面对改革带来的危机,他拿起来旧式武器”,他“想在历史上留下知民爱民的名声”“但是六四屠杀成为他无法抹去的一笔”。
2022年12月5日 看过
感觉相对还是客观的,没有太多煽动内容,对柴玲持负面评价(不过,她的言论虽然欠抽,但把责任都推在她身上也是不妥的)。
回头来看,当年那批学生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他们是"第一批站出来的“,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就最为可贵。
而面对这样一群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工人,却要派大部队和出动坦克,只能说是LOW到极点了。
9分 纪录片 豆瓣无条目
不为人知的“恶性循环” ~在美华人忆文革~ (2016)
文化大革命50年 知られざる“負の連鎖”語り始めた在米中国人
导演: NHK 演员: 滨中博久(旁白)
其它标题: 文化大革命50年 知られざる“負の連鎖”語り始めた在米中国人
NHK拍的文革纪录片
2022年12月5日 看过
片长略短,资料比较少,相比40周年的NHK纪录片逊色了一些。豆瓣上肯定不会让这样的片子有条目了,不过今天看这片,却也在今天被傻B豆瓣再次禁言,真够讽刺。
8分 纪录片 豆瓣无条目
波斯尼亚内战 10年后的真相 ~斯雷布列尼察大屠杀为什么会发生的 (2005) 豆瓣
ボスニア内戦10年目の真実~スレブレニツァ虐殺はなぜ起きたか
导演: NHK 演员: NHK
其它标题: ボスニア内戦10年目の真実~スレブレニツァ虐殺はなぜ起きたか / 斯雷布列尼察大屠杀的真相
【简介】本片是[世界の戦後60年・歴史を変えた戦場](世界的战后六十年 改变历史的战场)系列的压卷之作。
审判前南斯拉夫战争犯罪的国际法庭
公开了一部令人震惊的录像
录像记录了波斯尼亚内战中
发生的某个屠杀平民事件的经过
从1992年开始持续三年半的波斯尼亚内战
造成25万人死亡
这期间发生了被称为二战以来欧洲最严重的屠杀事件
联合国为何未能防止屠杀的发生
波斯尼亚内战对执掌世界和平的
联合国的机能提出了重大质疑
根据被公开的映像和当事人的证言
追踪屠杀事件的全貌
2022年11月9日 看过
国人对那战场的记忆,完全停留在北约轰炸大使馆这一幕,实际上无论好还是坏,这都不是那场战争的全部,大使馆并不是北约轰炸的唯一受害者,而塞尔维亚的残暴、联合国的无能,才是引来北约轰炸的原因。中国曾引进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这几部电影的导演正是死于塞尔维亚的暴行。但俄罗斯和国内的宣传,却很少去提塞尔维亚的恶行。
8分 纪录片
匈牙利动乱的真相 豆瓣
ハンガリー動乱 ブダペストの13日間
其它标题: ハンガリー動乱 ブダペストの13日間
NHK纪录片
2022年11月7日 看过
看完后好感慨,侵略者同样的借口、同样的谎言、同样的蛮横……匈牙利悲情的地方是没有外援,美国口惠实不至,只能独自对抗苏俄,最后迎来了一个悲壮的结局。直到苏联解体,匈牙利才提到他们想要的一切,然而随着欧尔班上台并改朝换代、奉行极其下作和不要脸的跪舔俄爹政策,匈牙利的努力似乎白费了一大半……现在,俄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入侵乌克兰,但这次乌克兰人更加勇敢地奉起反击,西方也相对没那么绥靖了,俄国鬼子必将迎来耻辱的败北。
8分 纪录片 豆瓣无条目
电视镜头背后的硝烟_俄罗斯VS乌克兰 (2016) 豆瓣
其它标题: そしてテレビは“戦争”を煽(あお)った  ~ロシアvsウクライナ 2年の記録~
国家陷入战争,媒体的新闻操守、人们的理性客观等被抛开,本能开始占据上风。铺天盖地的报道,四处泛滥的视频,究竟是带给了我们更多的真相,还是把我们引向了深渊。
2022年10月29日 看过
相比把顿巴斯战争【双方总伤亡】(4400乌军、5600亲俄军、3300双方平民。其中1000人死于俄军)片面地说成是所谓“乌克兰纳粹屠杀1万俄罗斯人”的《战火中的顿巴斯》,NHK还是比较客观严谨的,叙述偏中性,同时也指出了乌俄双方的媒体都在煽动仇恨。《战火中的顿巴斯》作为纪录片是完全失格的,对俄方宣传无条件相信、缺乏严谨的考证,完全是在充当俄方的喉舌宣传。再说了,在新纳粹这点上,俄罗斯是最没资格说乌克兰的,俄有几十万新纳粹,其中参与了乌俄战争的“民族团结”就超过了10万,前身叫做“光头党”,杀害过不少外国平民(包括中国人)。
8分 纪录片
五十年战争:以色列和阿拉伯人 (1999) 豆瓣
The 50 Years War: Israel and the Arabs
8.7 (9 个评分) 导演: Dai Richards / David Ash 演员: 亚西尔·阿拉法特 /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其它标题: The 50 Years War: Israel and the Arabs / 中东战争五十年
PBS home video documents the bitter 50-year war between the Israelis and Arabs. This program begins with the 1947 decision of the U.N. to partition Palestine. In 1948 and 1967, Arab armies were defeated as Israel struggled for statehood. The film follo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lestinian Liberation Organization. The final episode features the 1973 Yom Kipper War, the 1978 Camp David Peace Accord, the 1987 Palestinian uprising, the 1993 Oslo Agreement, and continuing attempts to solidify this unstable relationship. Featured in this documentary are Benjamin Netanyahu, Shimon Peres, and Yitzhak Shamir of Israel; King Hussein of Jordan; Yasir Arafat from the Palestine Authority; Hafez al-Assad of Syria; Jafaar Numeiry of Sudan; and American Presidents Bill Clinton, George Bush, and Jimmy Carter. The 50 Years War: Israel and the Arabs follows a half-century of war, struggles, and negotiations.
2022年10月29日 看过
有门槛,不适合不了解这段历史的新人。内容中立、只述不论,由观众自己去评判是非。唯一带有强烈观点的是最后一集片尾,留着一个对和平未来的希望,但20年过去了,只变得更糟糕……
7分 纪录片
孔子编织中国梦 ~穷山村脱贫奋斗记~ (2015) 豆瓣
孔子がくれた夢~中国·格差に挑む山里の記録~
演员: 解说-山田敦子
其它标题: 孔子がくれた夢~中国·格差に挑む山里の記録~
目前在中国,2500年前孔子所倡导的“儒教”,正在共产党政权官方的推动下迅速复活。
孔子诞生地山东省曲阜,当地政府正建设一座高达73米的巨大孔子像,试图使其成为观光热点。各大城市中,面向儿童的论语学院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掀起一股儒学教育的热潮。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让因一胎化政策而被娇生惯养的孩子,学习儒教礼仪和道德观。
五年前的2011年,有一位青年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一个山村里,开始向孩子们传授《论语》。他是帮助贫困家庭儿童就学的NGO,“贵州民间助学会”的现场负责人石卿杰。学习目的是为了摆脱贫困。
在贵州深山里,很多孩子由于贫困中途退学,出外打工或结婚。石卿杰希望通过让孩子们熟记《论语》,提高学习积极性,带给他们上大学深造、在大城市就职的美梦。五年过去了。石卿杰如今遭遇挫折。孩子们依然生活在严酷的现实中。石卿杰自己也因NGO的低薪而结不了婚,无法照顾父母的晚年。一直在传授重孝的儒教,自己却偏偏无力尽孝,令他深陷苦恼。
始于孔子《论语》的美梦,尝试的结果究竟如何?摄影机跟踪记录了在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社会里,为摆脱贫苦而奋斗的青年和孩子们的五年。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 (2019) 豆瓣
7.3 (14 个评分) 导演: 王宇 演员: 夏雨 / 西川
纪录片《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将日本作为第一季文化之旅的目的地,选题囊括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从吃、喝、建筑、设计、二次元、职业、情绪、自由行八个角度切入,夏雨(演员)、陈粒(音乐人)、西川(诗人)三位嘉宾在每集分别带着三本书,到不同的地方触摸真实的日本、解决自己的困惑、探寻自己的答案。与此同时,刺激观众对读书的欲望,对旅行的渴求,引领观众感同身受,开阔眼界的同时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理解旅行的目的和读书的意义。
地球改变之年 (202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The Year Earth Changed
8.9 (325 个评分) 导演: Tom Beard 演员: 大卫·爱登堡 / Bhashkar Bara
其它标题: The Year Earth Changed / 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台)
为庆祝 2021 年世界地球日 ,Apple TV+ 将首播原创纪录片特辑《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由获得艾美奖及 BAFTA 奖项的 David Attenborough 担任旁白。
《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展示世界各地历经史无前例的一年之后所拍摄的独家影片,这部贴近时事的纪录片,不但以全新手法描绘全球大封锁的局面,也带大家看见许多由此而生的正向故事。沉寂的城市传来鸟鸣、鲸鱼有了新沟通方式、水豚出没于南美洲郊区,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机会以前所未见的方式接触大自然。在一小时的特辑中,观众将看见人类的行为改变可为大自然带来实实在在的影响。诸如减少邮轮交通、每年关闭沙滩数日、找出人类和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方法等,都是影响因素。这部由 David Attenborough 讲述旁白的纪录片,是一封献给地球的暖心情书,著重呈现大自然的复甦能为未来带来光明希望。《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由 BBC Studios Natural History Unit 製作,Tom Beard 执导,Mike Gunton 及 Alice Keens-Soper 担任执行製作。
作家山崎丰子~审视战争与人性 (2015) 豆瓣
作家 山崎豊子~戦争と人間を見つめて~
8.7 (6 个评分) 演员: 仲代达矢 / 唐泽寿明
其它标题: 作家 山崎豊子~戦争と人間を見つめて~
[NHK纪录片][作家 山崎丰子 ~审视战争和人类~]「白色巨塔」「命运之人」等等巨作的作者山崎丰子,执着于通过小说去质问,”对个人来说,战争为何? 国家为何?”坚持去触及霓虹人感到羞愧与悔恨的问题。如果山崎老师仍健在,又会向活着的人们追问些什么呢?
2021年12月28日 看过
(7/10)还是谈得有些浅了,山崎丰子的话题不应该这么软趴趴……感觉剧组在小心翼翼、很努力地去避免得罪任何一方,于是就把话说得很软、很琢磨字眼,很多内容都是点到为止没有继续深入,还不如看山崎本人的作品来得爽快。
7分 反战 纪录片
为什么贫穷? (2012) 豆瓣 TMDB
Why Poverty?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为什么贫穷?
9.1 (57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希尔 / 本·刘易斯 演员: Abu Badr / Umm Badr
贫富不均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穷人真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国际非营利组织STEPS INTERNATIONAL 所推动的《为什么贫穷?》(Why Poverty?)跨媒体计划,参与协同制作工作,与全球同步播出一系列探讨21世纪贫穷问题的纪录片。
《为什么贫穷?》是由总部位于丹麦的国际非营利组织STEPS INTERNATIONAL推动的非商业计划。Steps曾在2007年推动过《为什么要民主?》(Why Democracy?)。而《为什么贫穷?》即以此为基础,希望用影片刺激大众讨论贫穷问题;计划共同发起人还有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丹麦广播公司(DR),这两家电视台也是本计划的主要合作伙伴和推动者。
这计划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录片导演,以“为什么贫穷”为共同题目,拍摄了每集一小时共八集的纪录片,让世界共同思考贫穷问题,探讨全球10亿赤贫人口的过去与未来。本系列纪录片于2012年11月起全球播放,台湾PTS与英国BBC、美国PBS、日本NHK、香港RTHK等在内的70余家电视台均加入联合播出,估计观众总数超过 5 亿人。
第1集 Poor Us: An Animated History of Poverty / 当我们穷在一起:动画贫穷史
第2集 Welcome to the World / 人之初 性本穷
第3集 Park Avenue: Money, Power and the American Dream / 有钱有庇护:金钱、权力和美国梦
第4集 Land Rush / 耕者无其田
第5集 Give Us the Money / 摇滚救贫穷
第6集 Stealing Africa / 生财有“盗”
第7集 Solar Mamas / 太阳能妈妈
第8集 Education, Education / 出路
纪念纪念 (2020) 豆瓣
Souvenir Souvenir
7.4 (7 个评分) 导演: Bastien Dubois
其它标题: Souvenir Souvenir / 戰爭回憶
多年來,導演始終無法從爺爺口中問出當年參加阿爾及利亞戰爭的經歷。他努力查找資料、試圖以創作重現、訪談阿爾及利亞婦女、向親 友探詢、做心理諮商⋯⋯。然而他是否真能承受真相?真相又是什麼?以兩種畫風呈現的現實與歷史想像,終於交會在同一個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