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蒲桥集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6
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只是觉得写什么都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写自己没有感受过的景色、自己没有体验过的感情。最怕文胜于情,有广告式的感伤主义的调子。散文要控制。要美,但要实在。写散文要如写家书,不可做作,不可存心使人感动。
——汪曾祺
有人说汪曾祺是最后一个士大夫,也许是指他能诗、能书、能画,这样的人在今天的文人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了。他不止一次劝年轻作家要更“有文化”,他是有资格说这个话的。
我却宁愿说他是个自由派,是五四运动以后曾经成为新文化主流的那个自由派。他不是前朝遗老,他是前朝遗老的对立面。
——邵燕祥
旅食集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6
在昆明,有一阵,沈从文先生常常用毛笔在竹纸书写的两句诗是“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我就是从他常常写的这两句诗(当然不止这两句)里解悟到应该怎样用少量文字描写一种安静而活泼,充满生气的“人境”的。
——汪曾祺
富人情,有修养,这其实是汪曾祺从恩师沈从文那里承继的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为人之道,作文之道。在沈从文与汪曾祺的作品中,我们读得出文人气息的恬淡、悠远境界。这一境界,其实并非故作高深,而是基于信奉一种艺术需要节制的文学观。
——李辉
矮纸集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3
我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可以视为“别裁伪体”。
我年轻时有意“领异标新”。中年时曾说过:“凡是别人那样写过的,我就绝不再那样写。”现在我老了,我已无意把自己的作品区别于别人的作品。
我的作品倘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我不会写别人那样的作品。
——汪曾祺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汪曾祺是个红色年代的士大夫。
他只是在荒芜的岁月里恢复了某个文化的传统与趣味。在小说叙述模式上不及茅盾的恢弘,在文字的精约上也弗及废名与张爱玲。但他找到了属于自己也属于众人的恬静洗练的世界。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可能更接近于自己的本真,也接近于常人的本真。也缘于此,他那里流动的确是清美的意绪。
——孙 郁
晚饭花集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3
我对自己写出的作品都还喜欢,无偏爱。读过我的作品的熟人,有人说他喜欢哪一两篇,不喜欢哪一两篇;另一个人的意见也许正好相反。他们问我自己的看法,我常常是笑而不答。
我希望溶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能把它们揉在一起。
——汪曾祺
汪曾祺的小说,什么都平平淡淡,但读完之后你却不能平静,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种隐隐的激动,沧海月明,蓝田玉暖,不能自已。
——李 陀
邂逅集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3
《邂逅集》
有人说我的小说跟散文很难区别,是的。我年轻时曾想打破小说、散文和诗的界限。
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为之。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
我的小说的题材,大都是不期然而遇,因此我把第一个集子定名为“邂逅”。
——汪曾祺
曾祺的创作,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其终极精神所寄是“诗”。无论文体如何变换,结体的组织,语言的运用,光彩闪烁,炫人目睛,为论家视为“士大夫”气的,都是“诗”,是“诗”造成的效果。
曾祺在文学上的“野心”是“打通”,打通诗与小说散文的界限,造成一种崭新的境界。
——黄 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