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和莎莫的500天 (2009)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500) Days of Summer
7.8 (1153 个评分) 导演: 马克·韦布 演员: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 佐伊·丹斯切尔
其它标题: (500) Days of Summer / 心跳(500)天(港)
来自新泽西的汤姆(Joseph Gordon-Levitt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饰)是一个沉溺于英伦哀歌与《毕业生》情境的年轻人。他供职于一家贺卡公司,任务是撰写富有创意的祝辞。某次会议上,汤姆的老板把新助理介绍给大家,她是来自密歇根的魅力女孩莎莫(Zooey Deschanel 佐伊•丹斯切尔 饰)。莎莫自幼父母离异,因此对于感情的态度与众不同。汤姆和莎莫没有一见钟情,但却在一次酒吧K歌后彼此示好,成了非典型的恋人。而且这段办公室恋情迅速升温,爱火烧得谁都无法预料。最后,在一个餐馆里,莎莫对汤姆说了绝情的分手。深陷情网的汤姆,经受不住失恋的打击,郁郁寡欢,周围的伙伴们希望帮他走出阴影,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本片以汤姆的视角把时间重新组接,让观众在对比中体味500天恋爱的弦外之音……
坠落 (202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Fall
6.5 (380 个评分) 导演: Scott Mann 演员: Virginia Gardner / Grace Caroline Currey
其它标题: Fall / 坠(台)
贝琪(格蕾丝·富尔顿 饰)和亨特(维吉尼亚·加德纳 饰)是一对喜欢追求刺激的好友,某天,她们攀上一座高达610米的电视塔后,意外受困于顶端,面对恶劣天气和物资短缺,她们必须设法在令人晕眩的高度上活下去。
谋杀绿脚趾 (1998)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The Big Lebowski
7.7 (339 个评分) 导演: 乔尔·科恩 演员: 杰夫·布里吉斯 / 约翰·古德曼
其它标题: 위대한 레보스키 / ビッグ・リボウスキ
勒保斯基(杰夫·布里吉斯 Jeff Bridges 饰)绰号“督爷”,是个无所事事的中年混混,终日最大的消遣就是和两个同样无能的朋友沃特(约翰·古德曼 John Goodman 饰)和多尼(斯蒂夫·巴斯米 Steve Buscemi 饰)打保龄球。一日,一群打手把他错认成城里和他同名同姓的那个百万富翁加以威胁,临走还尿在他的地毯上。平白无故吃亏的督爷只好跑去找那个富翁(戴维·哈德莱斯顿 David Huddleston 饰)赔偿,未果后自作主张偷了富翁一块地毯。几日后富翁又把督爷找去帮忙,因其年轻妻子邦妮(塔拉·雷德 Tara Reid 饰)遭到绑架,督爷被要求帮忙送赎金给绑匪,就此和两个朋友一起卷入一场哭笑不得的犯罪事件。
在逃 豆瓣
On the Run
作者: [美] 爱丽丝· 戈夫曼 译者: 赵旭东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 1
本书是作者爱丽丝•戈夫曼深入美国费城一个黑人聚居区6年,调研了“第六街区”的217个家庭,最终形成的田野调查成果。全书以民族志的方法深入描写了贫民社区中黑人青年的生活,以及他们与警察和法庭等权威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向我们揭露了美国黑人青年真实的生存现状:在美国实施对犯罪零容忍的高压政策下,黑人青年遭受着白人警察的误解、拘役、搜查和拘捕,而拘捕的罪名大部分是轻微过失。在恐慌之中,贫民区的黑人青年长期处于“半合法”的边缘,游离于正常生活之外。
本书反映了美国种族问题在司法高压下对社区的生态与生活的深刻影响,揭示出美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个重大失败: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去监控、拘捕,而不是帮助黑人走出困境,造成“种族隔阂”越来越深。
建筑师 豆瓣
Asterios Polyp
9.2 (86 个评分) 作者: (美) 大卫·马祖凯利 译者: 艾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3
如果人生是一张建筑图纸
属于你的那栋房屋会是什么模样?
哈维奖、艾斯纳奖、洛杉矶时报图像小说获奖作品
融叙事象征主义,色彩和视觉隐喻于一体的史诗级作品
大火过后,深陷中年危机的建筑师要如何重建他的生活?
◎ 编辑推荐
☆ 一次中年危机,一场自我放逐,一个“奥德赛式”的史 诗故事
阿斯泰里奥斯•波吕普是谁?他有着多种身份——从未建造过建筑的成功建筑师、博学但傲慢的教授、视角独到的美学家以及一位薄情自私的丈夫 ——但这全是过去的身份。 现在,他年过半百,成了自己前半生的影子。 然而,一个暴雨夜, 闪鸣的雷电将他带上了命运之旅。雷电引起的大火烧毁了他的公寓,也让他抛弃了早已被自己的傲慢毁掉的过去。阿斯泰里奥斯用仅剩的钱买了一张能到达的最远地方的车票。他是在放逐自己,还是在寻找救赎?
☆ 一场视觉实验,一部艺术之书,被誉为“年度最华丽漫画”
这是一部关于风格、设计和视觉语言的图像小说,作者以一种极富实验性的方式来展现空间和色彩。翻开书,那些优雅、简洁的线条和近乎潜意识的色彩象征让一切都像糖果一样沉寂下来。
用色彩来表达思想,这并非大多数图像小说家所尝试的,因此《建筑师》甫一出版即引起不小轰动,评论人和媒体纷纷加入了对这部作品的讨论中,洛杉矶时报说它“迷人而优美”,一位评论人称它绝对是“年度最华丽漫画”,还有人称这部作品是一场“引人入胜的努力”••••••
☆ 《建筑师》是马祖凯利的一趟风格之旅,是其探索图像小说的边界之作
《建筑师》是马祖凯利十年心血之作,其在漫画文体上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尝试。
作者将叙事象征主义,色彩和视觉的隐喻融入文本,每一幅图像,每一种色彩的选择,每一个场景的布置都经过精心设计。譬如色彩选择上,本书用四种专色进行印刷,每种专色都有对应的叙事上的功能。作为基础的紫色、象征主人公过去的蓝色、象征“现在”与“梦境”的黄色、象征女性与爱的粉色。四种专色的交替丰富了故事的维度。
☆ 图像叙事大师,对哲学、宗教和死亡进行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究
建筑、雕塑、舞蹈、音乐、神话……大卫•马祖凯利可谓图像叙事大师,将如此多的元素有条不紊地编织成一张巨大的叙事之网,每个角色对艺术的不同见解可以体现出他们人物性格的冲突。这张庞大的网的中心,是主人公阿斯泰里奥斯•波吕普的自我反思与救赎之路。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将人性、灵魂探索、平面设计、哲学和幽默等关于漫画可承载的所有伟大内容都塞进了一本340页的书里,因此,甚至有人说《建筑师》能与厄普代克、罗斯等其他美国文学巨匠的作品相媲美。
☆ 一个“不存在”的叙述者,一次炫目的叙事尝试
漫画的第一人称讲述者,是主人公出生时便夭折的双胞胎兄弟——一个“不存在”的视角。因为这个视角的建立,过去、现在两个时间维度交替出现的叙事结构变得合理且流畅。也正因这个视角,读者得以透过阿斯泰里奥斯•波吕普冷漠的外在、窥见他与生俱来的孤独。
◎ 媒体推荐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再婚的讽刺喜剧;一篇关于美学与设计与本体论的论文;一部主角为中年人的艺术家成长小说;一部概念小说;是除那本涉指《奥德赛》的大部头外,最能体现概念的作品……《建筑师》是炫目的,娴熟地构建娱乐,正如它是疯狂的,有时甚至是令人窒息的。它要求读者与其角力,与其辩论,重读以重新检验。那不正是风格的终极意图吗?
——《纽约时报书评》
迷人而优美……
——《洛杉矶时报》
有趣、独特的故事,讲述了爱、野心与机遇。标志着现代图像叙事大师的回归。
——《迈阿密先驱报》
一部卓越、大胆的成品——有趣、痛苦、发人深省。
——《旧金山纪事报》
对于如何去阅读漫画,很难想象到有更好的先例。马祖凯利的的画面不仅是用来描绘故事;凭借自身的特质,它们串联起整个概念框架。每一个元素都恰到好处,值得花上十倍努力去剖析每一个元素的含义。
——《波特兰水星报》
一本颠覆、挑衅的著作,将传统文学的厚度与顶尖现代美术结合在一起。
——《波士顿环球报》
马祖凯利的杰作读起来决不轻松……但这是一部出类拔萃的作品。
——《奥斯汀记事报》
◎ 内容简介
来认识一下阿斯泰里奥斯•波吕普——从未建造过建筑的成功建筑师、博学但傲慢的教授、视角独到的美学家以及一位薄情自私的丈夫,但这都是过去的身份。一个暴雨夜,雷电引起的大火烧毁了他的公寓,他也由此踏上了一场命运之旅。这个男人抛弃了被自己的傲慢毁掉的过去,用仅剩的钱买了一张能到达的最远地方的车票,但是他究竟在“逃避”什么?是死去的孪生兄弟,还是昔日的爱人,抑或是人类内心最隐秘的情感?
犹大之窗 豆瓣
The Judas Window
8.4 (75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迪克森·卡尔 译者: 蔡妙 新星出版社 2019 - 6
牢不可破的机械密室,华丽激烈的法庭博弈;
“不可能犯罪”第五名,古典推理的巅峰之作。
如同上帝之手演奏的一曲巴赫平均律;音符终止之时,便是恶魔现身之日。
詹姆斯•安斯维尔计划去伦敦拜访他未来的岳父埃弗里•休谟。休谟邀请这位准新郎来到装有金属百叶窗和厚木门的坚固房间。这间房间里有展示休谟射箭爱好的奖品和箭矢。在休谟从一个玻璃酒瓶里倒酒时,两人聊起了射箭。在轰然倒地之前,安斯维尔意识到自己被下药了。当他恢复意识,才发现自己和休谟被从内锁在房间里,而休谟已经中箭身亡。
短短一刻钟内,这名年轻人便成为这桩密室凶杀案的唯一嫌疑人。法律的天平是否会向他倾斜?传说中的天才律师亨利•梅里维尔爵士能否证明他的清白?这桩惊世的不可能犯罪背后到底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阴谋?隐秘的犹大之窗缓缓开启,命运之轮开始转动……
不对称 豆瓣
Asymmetry
6.8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莉萨·哈利迪 译者: 陈晓菲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11
1988年,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站在祖母家的屋顶上抽着烟,望着远处的底格里斯河,对身旁第一次回老家的十二岁弟弟讲起了自己的十二岁,讲起七十年代里那些酷热的夏夜,父母把床垫搬上屋顶,一家三口在河面吹来的凉风中好眠。
他就躺在月光下,说等着瞧吧弟弟,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国家就会再次强盛起来。道路平坦宽阔,吊桥闪闪发光,遍地都是五星级酒店;情侣们一窝蜂地飞到巴士拉去度蜜月,小学生在乌尔的神庙前面摆拍,背包客把阿斯卡里的明信片寄回家,夕阳红旅客会把一罐罐的尤苏菲耶蜂蜜塞进行李箱;巴格达将会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美索不达米亚雄狮队将会赢得世界杯;战争会彻底结束,巴比伦哈特拉尼尼微的遗迹都将免费开放,连安保都不需要。人们将从四面八方涌来,亲眼见证伊拉克的古老与美丽。
十几年后,哥哥失去了音讯,急着去找他的弟弟困在机场,被入境检查员反复盘问:你哥哥是什么人?你要去伊拉克做什么?
他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哥哥时的样子,他像个巨人一样靠坐在塑料花园椅上,把肱二头肌上看不见的尘屑掸掉,然后抬起脸,目光扫过向西飞驰的云彩,像是在看一出穿越库尔德天空的出埃及记。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向世界施加力量的生灵,而不是相反。原来,这样的一个人也会消失。
在所有的大地上,人们正在四面八方地涌来和死去。
✈️
其他人也会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多吃蔬菜、跑步和阅读,而从不担心下个月会破产、宵禁或断电吗?
其他人也会在电视上无声地看棒球赛吗,看到运动员长时间悬停在空中时也会想到尼金斯基吗?
其他人也会向别人隐瞒爱人吗,因为这要比向自己隐瞒自己容易得多?
其他人也会想上帝有没有在下周为自 己安排一场巴士车祸吗,在面对无可名状的命运时?
其他人也曾见过一个名叫热纳维耶芙的女孩吗,一条白金色的马尾沿着她的脊背垂到腰际?
其他人也会暗自写作吗,在被世界抹除之前把自己的存在用白纸黑字记下来?
其他人也以为自己是真实的人吗,经受着真实的生活,以及音乐会中真实的一声枪响?
一个正陷于和著名作家的忘年恋并逐渐成长为有抱负小说家的年轻白人女性助理编辑有可能理解一位想转机去库尔德寻找失联哥哥却被英国移民官扣留在机场的中年伊拉克裔男性经济学家吗?
✈️
《不对称》由三个看似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探讨了激发并持续影响人际关系的诸多不对称:性别、年龄、权力、才华、财富、声明、地域、种族、宗教……与正义。
第一部分名为“愚蠢”,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位二十出头的美国助理编辑爱丽丝与比她年长四十五岁的著名作家埃兹拉·布雷泽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名为“疯狂”,以第一人称回忆了伊拉克裔美国经济学家阿马尔的生平。他此行飞往伦敦,是为了转机去库尔德斯坦,寻找失联的哥哥,却意外地被移民官员扣留,在希思罗机场的一间拘留室里度过了2008年的最后一个周末。
第三部分是布莱泽的访谈,我们将从中领会整本书最核心的秘密,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将袒露出前所未有的含义——“一场坠入兔子洞的未知之旅。翻过全书的最后一页,读者会忍不住回到开头,反复体会哈利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颠覆整个故事的。”(《华盛顿邮报》)
“哈利迪几乎同时写下了一部匿名的纪实小说,一部思想小说和一部关于政治参与的元小说。”(《纽约时报书评》)同时,《不对称》也是一个人蒙着面纱的肖像——一个决心超越她的出身、她的特权、她的天真的人。
“在她的笔下,‘不对称’不只存在于野心与成就之间、年轻女性与年长男性之间,更存在于西方与其他地区,以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由此提出了关于想象力和共情能力的局限性的问题:我们能否跨越性别、种族、国籍和权力的界限来理解彼此;一个人愿意为理解素不相识的人付出多少努力,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和做不到这一点。”(《纽约客》)
2018年,《不对称》英文版的出版被媒体形容为一场“文学事件”,风靡一时,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它的知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metoo运动的热潮,以及知名老作家和女文青之间的八卦。然而,从阅读中我们很容易便能意识到:书中人与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权力关系可以概括,而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自传性也并非噱头,而是以整个现实世界与这部小说互文,从而拓宽了叙事的景深;而且,莉萨·哈利迪也志不在此——
“你在写这个吗,我们的事?”
“没有。”
“那你在写什么?”
“其他的人。”
……
无论如何,《不对称》都迫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一个更积极的观察者。
十一种孤独 豆瓣
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
8.2 (45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耶茨 译者: 陈新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2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首席女法医3 豆瓣
6.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帕特丽夏·康薇尔 译者: 蓝目路 南海出版社 2009 - 7
四对年轻情侣被严重侵蚀的尸骸陆续出现,首席女法医斯卡佩塔的取证困难重重,她被迫连续8次写下“死因不明”。
又一对情侣失踪了,女方母亲来自政界高层。背负沉重破案压力的首席女法医,在逐步逼近真相的过程中,猛然发现每个案件都被人为抹去了一个重要物证——一张神秘的红桃J,而她自己也陷入了更大的危局……
冷月 豆瓣
The cold moon
7.2 (14 个评分) 作者: [美]杰弗里·迪弗 译者: 严志军 / 张沫 译林出版社 2008 - 9
寒冷的十二月夜晚,一轮满月高挂在纽约市的上空,此时发生了两起命案。凶手在两个现场都放置了同样诡异的古董钟,还附上一张署名为“钟表匠”的纸条!犯罪学家林肯·莱姆和警探萨克斯受命组成调查组,在扑朔迷离的线索之间抽丝剥茧,在物证、推理和目击供词之间艰难取舍,终于找到了钟表匠的经销商,他已售出十只钟表,这意味着将有十位受害人在纽约死于非命,且作案手法将异常残忍:割腕、放血、砸碎喉咙、火刑……古董钟发出的每一声嘀嗒,都意味着一个生命即将结束……
漫长的告别 豆瓣
The Long Goodbye
8.3 (121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钱德勒 译者: 宋碧云 新星出版社 2008 - 2
《漫长的告别》是雷蒙德·钱德勒最重要的一本小说,它是钱德勒风格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发表于1953年,是作者的第六部长篇,荣获了“爱伦·坡奖”年度最佳小说。
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和一个贫穷高贵的私家侦探相遇,会发生怎样一种诚挚而悲伤的友谊?伦诺克斯酒醉后被马洛送回,他稍后寄來一张五千美元的巨钞做为感谢和告別,然而,一连串谋杀,却使这个告別绵绵不绝……
屠宰场之舞 豆瓣
A Dance at the Slaughterhouse
8.8 (13 个评分) 作者: 劳伦斯•布洛克(Lawrence Block) 译者: 曾筱光 新星出版社 2010 - 11
马修为了调查一桩案子到了拳击场,在观众席上他注意到一名带小孩的男人,那个男人不经意用手抚摸男孩头发的动作,敲开了马修的记忆:他曾在一盘录像带上看到一男一女残忍性虐杀一个男孩的全部过程。随着马修的追索,两桩案子竟然交集在一起。
2015年2月6日 已读
文案剧透简直差评!阅读体验不错!但是人物有些零散,部分出现比较突兀,性格比较脸谱化,但是马修好萌。剧情线倒是很连贯,好评!
劳伦斯·布洛克 小说 推理 美国
门铃响起 豆瓣
The Doorbell Rang
作者: [美]雷克斯·斯托特 译者: 李阳 新星出版社 2010 - 9
富婆布鲁纳夫人最大的乐趣,就是不辞辛苦地四处传播一本叫做《无人知晓的FBI》的书。于是,上至议员,下至刑警,每个人都有了了解FBI的机会。FBI如临大敌,他们决定二十四小时监视布鲁纳夫人,看看这个富婆到底想干什么。就在此时,一个名叫奥尔索斯的人被杀,而他死前正在疯狂地搜集FBI的一切信息。
两桩怪异的事件有何联系?FBI究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所有疑问都摆在了沃尔夫的面前……
高窗 豆瓣
The high window
7.2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钱德勒 译者: 傅惟慈 新星出版社 2008
一枚珍稀金币不见了,马洛被失主默多克太太请来寻回金兵。默多克太太一开始就把矛头指向自己的儿媳妇。但默多克太太的儿子却摸到马洛的办公室,先是试探马洛知道多少,然后恐吓马洛,希望他赶紧罢手。
马洛当然没有罢手,结果出来了两枚金币、三具尸体——只要马洛见过一个关键证人,这个人立刻就被人干掉。
本书与《长眠不醒》一样,有著名翻译家傅惟慈执笔,译本已经有相当的知名度。译者将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传神地转化为中文,字里行间读者都可以感受到菲利普•马洛玩世不恭的性格,以及他“在黑暗的世界中做最高贵的人”的品德。
2015年2月15日 已读
每读一页都抱怨:“我靠!这人神经病吧!”
小说 美国 钱德勒
别无选择的贼 豆瓣 Goodreads
Burglars Can't Be Choosers
7.5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王凌霄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别无选择的贼》内容简介:伯尼·罗登巴尔是个进过两次监狱的贼,这次他受人委托到一间豪华公寓去偷一个蓝盒子。事情永远不会那么简单……蓝盒子没偷到,卧室里却躺着一具尸体。伯尼从此变成通缉犯。他偷偷溜进朋友的空扇子里躲起来,在一个美貌邻居的帮助下,努力证明自己的清白。
跟罗登巴尔一起领略他疯狂的犯罪生涯吧,你将发现这个贼会偷走你的心……
剥皮行者 豆瓣
Skinwalkers
6.0 (5 个评分) 作者: (美)东尼·席勒曼 译者: 于婉青 新星出版社 2011 - 1
纳瓦霍保留地接连发生三起命案。凶手下手准确而残忍,现场线索极少。副队长利普霍恩认为这三起命案的凶手均系一人,却苦于找不到证据。
经过调查,利普霍恩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个发现直指纳瓦霍族所憎恨的一类人——剥皮行者。他们与吸血鬼相似,嗜杀成性、凶残无情,且会施用恶毒的咒语。面对他们,光凭聪慧头脑的利普霍恩能有几分胜算?死里逃生的吉姆•契还能再次幸运逃脱吗?
长眠不醒 豆瓣 Goodreads
The Big Sleep
7.8 (37 个评分) 作者: (美)雷蒙德·钱德勒 译者: 傅惟慈 新星出版社 2008 - 2
一个古怪的父亲,一对儿古怪的姐妹。菲利普•马洛第一次登场,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老迈而富有的将军请马洛去寻找他的女婿,他的两个女儿却一直阻止马洛采取进一步行动,花痴一样的妹妹甚至头头爬到马洛的床上。诱惑力十足的姐姐则送上双唇。
只认识钱的混混儿、最有情意的流氓、租售淫秽书籍的同性恋……马洛本来只是找一个不见的人,结果确见了这么多人。他要一个一个和他们打交道,用他利如刀锋的语言和拳头、手枪。
这是雷蒙德•钱德勒第一部长篇小说,他把迈克尔•凯恩开创的黑色小说和达谢尔•哈米特开创的硬汉小说结合在了一起,从此将自己的名字铸在侦探小说的门楣上,并铺下了通往今日的苏•格拉夫顿、以及CSI等犯罪电视之路的第一块砖。
分歧者 豆瓣
Divergent
5.5 (20 个评分) 作者: [美]维罗尼卡·罗斯 / Veronica Roth 译者: 王明达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 - 3
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
答案你知道。
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在本书看似平静的开头后面,潜藏着令人惊讶的奇曲过程,我们所有人化身16岁少女“碧翠丝”,跟着她从安宁平和的无私派生活突然坠入分歧者的危境,突入无畏派基地,历经新生训练的血雨腥风,变身强悍理智美貌加身的“翠丝”,经历一场未知结局却至死不渝的恋爱,再跟着她走上解密分歧者之路,完成一次向死而生的蜕变。
第十二张牌 豆瓣
6.8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夫里·迪弗 译者: 梅辛 新星出版社 2009 - 1
高中女生吉纳瓦在图书馆读一本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有色人种每周画报》胶片,上面讲的是她的祖先查尔斯•辛格尔顿的故事。这时,有人过来袭击她,犯罪在现场留下一张塔罗牌。这是塔罗牌中的第十二张。袭击吉纳瓦是一名被雇的职业杀手——汤普森•博伊德,雇主要杀她的原因不明。在图书馆的第一次袭击失败后,林肯•莱姆从杀手留在现场的证据分析,他还会再度下手。对案件的调查牵涉到一桩一百多年前的死案:吉纳瓦受到攻击很可能与她当时正在读的内容有关。查尔斯•辛格尔顿是一名前奴隶,获得自由后参加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但因涉及盗窃而被捕,名誉扫地。但他在法庭是坚持说自己是无辜的。在留下的信件中,查尔斯多次提到他有一个秘密,但如果说出来,便会给他和家人带来灾难。林肯认为这个秘密很可能就是有人吉纳瓦的原因,事件应该是围绕着一个叫“绞架山”的地方展开。查尔斯盗窃案背后的真相是怎样的?他的秘密又是什么?与案子涉及的被盗钱财有关吗?还是有更不为人知的事情?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豆瓣 Goodreads
8.1 (3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简·雅各布斯 译者: 金衡山 译林出版社 2006 - 8
自1961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