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豆瓣
I sommersi e i salvati
9.6 (36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0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莱维的最后一部作品,如手术刀般切开了那些渐被遗忘却极其致命的人类道德病痛
◆最具思辨性、对大屠杀提出的道德问题讨论最深入的著作
···
【内容简介】
1984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第一次出版时,距离大屠杀已有四十余年,物证被销毁,记忆已模糊,有人刻意回避,也有人拒绝承认,而莱维写作本书的目的即是记忆和见证这段历史,让人类避免重蹈覆辙。
在本书中,莱维极其冷静地分析了集中营和集中营之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人类记忆所具有的欺骗性、纳粹摧毁囚犯意志的诸种手段、集中营中的特殊语言,以及暴力的本质。同时,他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的绝然区分始终抱持怀疑,对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努力呈现了那个极端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
···
【名人及媒体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纪事报》
·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社会主义评论》
2023年7月19日 已读 人类的黑暗面,在集中营里“集中”:冷漠,麻木,残忍,疯狂。然而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施暴的理性其实并未缺席,如此有组织的杀戮,绝不是失去理性的人能完成的。良心丧失了,但是理性没有。理性被用来更好的完成"工作",被用来为自我开脱。

大屠杀是人类的耻辱。然而,即便有作者这样的人对罪行做分析,诊断,反思,但人对人所犯的罪行,从未停止。争端一直在,暴力一直在,战争也从未在地球上停止。

如何才能停止?我该如何向自己的孩子们讲述人类的耻辱,如何提醒自己和后代不陷入麻木或者疯狂?爱能解决这一切吗?能吗?
二战 历史 大屠杀 奥斯维辛 集中营
世界的凛冬 豆瓣 Goodreads
Winter of the World
8.4 (108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福莱特 译者: 陈杰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3
一切都始于那个裂变中的大时代——希特勒上台,爱德华八世退位,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世界剧烈改变,我该怎么办?这正是他们的困惑——一群处于人生黄金时代的少男少女,来自德国、美国、英国、苏俄和威尔士的五大家族,他们父辈的命运因一战而彻底改变。如今,世界再次破碎,甚至更加暴烈和残酷。然而,这就是他们的时代!在时间的永恒流动中,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所以,为什么不一起来,会一会命运?
The Buddha in the Attic 豆瓣
作者: Julie Otsuka Anchor 2012 - 3
Winner of the PEN/Faulkner Award For Fiction
National Book Award and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 Finalist
A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A gorgeous novel by the celebrated author of When the Emperor Was Divine that tells the story of a group of young women brought from Japan to San Francisco as “picture brides” nearly a century ago. In eight unforgettable sections, The Buddha in the Attic traces the extraordinary lives of these women, from their arduous journeys by boat, to their arrival in San Francisco and their tremulous first nights as new wives; from their experiences raising children who would later reject their culture and language, to the deracinating arrival of war. Once again, Julie Otsuka has written a spellbinding novel about identity and loyalty, and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 in uncertain times.
2023年4月10日 已读
看题目以为是本讲佛陀的书,所以借来读。结果内容是美国的日本女性移民的故事。不个人视角,而是集体的,千百个人的经历凝结成的“我们的故事”。我们通过照片和信件相亲,坐船去美国的国度,寻找自己的丈夫。漫长的海上路程,我们怀着忐忑和憧憬完成。等待我们的丈夫,多多少少都说了谎,关于职业,财产,长相,我们也是。新国度的生活并不是享福,我们要劳作,家里,地里,果园。我们生子,家里,地里,果园。我们勤劳的名声传出去,进入白人的家里做仆妇。仍是劳作。我们经营农场,果园,餐馆,洗衣店……孩子们长大,喝牛奶吃培根,长得比父辈粗壮,说的一口好英语。然后,战争爆发,先是有的日本人被当作间谍。然后,所有的日本人,都消失。小说最后一节,叙述日本人一夜消失后,另一个集体性的“我们”的感受。而佛,静静地看着一切吗?
二战 小说 日本 移民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