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小说的骨架 豆瓣
Outlining Your Novel:Map Your Way to Success
6.7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蒂·维兰德 / K. M. Weiland 译者: 邢玮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 - 3
提纲可以为创作力提供边界和秩序,让你的小说创作更流畅
...................
※编辑推荐※
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忽略小说提纲和小说的关系。
作家常常畏惧提纲。不过,当一位作家真正理解、运用提纲以后,他会发现,提纲是不可多得的写作利器。
写好提纲能让你在小说创作中:
从宏观上把握小说,保证情节、人物的连贯性;
快速找到写作思路,破解文思枯竭 的困境;
先搭建小说的骨架,再静心打磨小说细节;
预先知晓小说走向,自然而然地铺设线索。
无论是久战文坛的老手,抑或正在尝试处女作的新手,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新知和灵思。
...................
※内容简介※
小说创作是思想一次孤独的长途旅行,不写提纲的旅者,容易迷失方向。写提纲有助于你更优质、更高产地开始并顺利完成你的小说创作。
本书破除你对提纲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逐点指出写提纲的趣味、好处和技巧,让你的小说框架、层次和节奏都能得到方向性的保障。作者手把手地传授小说提纲写作的布局和技巧,从人物、背景、结构、冲突到主题,每章以一个具体的话题开始,建立起清晰的方法描述和任务目标,同时辅以大量创作案例;每章以对一位作家的独家采访结束,分享他们创作小说提纲的独家秘诀。此外,作者还引入了高效写作软件、连点成画、九型人格等工具,每一条建议都极具操作性,经得起创作实践的检验。
2023年11月16日 已读
《雪花写作法》中,称先写提纲再写小说的作家为“提纲派”,不列提纲直接动笔的为“灵感派“。本书是强调写大纲在小说创造中的重要性,可说是“提纲派”的创作方法的全面介绍。

提纲使用得当,可以为小说创作定下方向和基调,使人不至于在创作时迷失,同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想象力去驱使作家完成创造性的写作。

作为小说创作流程的开始,提纲要把小说的立足点和结局明确,同时把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以及故事放生的场景,社会背景也加以描述。同时要对主要人物的生平背景,故事发生的环境做出勾勒。可以通过假设句来探索各种可能。

列提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常常会需要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提纲可以总领整个创作过程,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同时其也是素材的积累,让作家写作时不是面对空白文档开始。

除去了写自己如何使用提纲,作者还采访其他作家对提纲的抗法和他们何时,如何使用提纲。每个人对提纲的使用,均有自个性化的习惯和风格,可见,提纲派内部也不是谨遵统一教条的。

作为一个读者,读小说创作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了解写作者的工具,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艺术创作的道与术。
写作
雪花写作法 豆瓣
7.8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兰迪·英格曼森
  本书是小说写作指导书,立足于作者自创的“雪花写作法”,以寓言的形式架构,传授将心中故事顺利落到笔尖的10个步骤。   “雪花写作法”的10个步骤是利用“雪花分形”的原理,不断将小说创作的环节细化,令写作者自身对小说内容的构思更加清晰。本书将告诉你:   如何正确界定你的目标人群;   如何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故事;   如何进入你的角色,包括反派角色;   如何把握节奏,抓住揭示主题的最佳时机点;   如何预演每一个场景,确保故事具有超强冲击力……   作者鼓励每一位小说创作者不要放弃探索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如果你所已知的小说写作方法都无法捋顺你的思路,“雪花写作法”一定能为你带来惊喜。
2023年7月24日 已读
这是一本非常聪明的书。看题目你会觉得它是一本写作指导书,它确实也是,作者在本书中讲了雪花写作法:一个通过十个步骤,一步步的完成小说初稿的方法论。与此同时,本书还是非常好读的一本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想要写作但却没有自信的女性通过上写作课学习雪花写作法的过程中,在课堂上下遭遇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人和事,最终找到了自我,朋友和作家身份的过程。

用寓言的方式讲述科学原理或操作步骤的书中,这一本无出其右者。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其本身便是它所教的方法的产物,自成一体到几乎无懈可击,它既是方法论,又是例证。神作!

适合任何想要了解写小说的人或想要读一本好小说的人。
写作 小说
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 豆瓣
8.2 (16 个评分) 作者: 毕恒达 法律出版社 2007 - 5
相信读过研究所的人,都有写论文的共同经验,而且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多半是一种漫长的天人交战,也有一种玩弄文字的快感。《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是以研究生立场发言,从教授转换成学生,彷彿说出多数研究生的心声与想法,最急需了解的是论文究竟要如何写成。严格说来,这只是一本关于论文写作的书,从研究主题选定、文献回顾、研究方法、问题意识、分析与发现、结论,到未来研究方向。学术就非得严肃的令人敬而远之,还是平易近人比较好?纽约本身是毕老师都市空间研究能量的获取,厕所正好反映出性別空间最激烈的场域,自拍则翻转主流论述的对于身体负面价值。
2008年7月15日 已读
2008年7月18日 评论 在枕上读完这本枕边书 - 首先,我要感谢读书中文网 的 1618为我提供此书。 这本书的小标题是《论文写作枕边书》。从题目看,这是一本论文写作的指导书。该怎么写论文,这样的书其实是不少的。从写作技巧到注意事项,各种各样的书籍名目繁多。本站就曾介绍过两本《Academic Writing》和《Steps to Writing Well with Additional Readings》。那为什么毕恒达的这本书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的论文写作技巧类的书籍,通常都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写作上。换句话说,那类书籍倾向于教给读者怎样写出合格的文章。而这本小书不讲这些技巧,而是从一个论文评判人以及论文写作人的角度来告诉大家,论文写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何种困难,我们的论文容易出现哪样的错误。可贵的是,作者还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告诉我们可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怎样避免那些错误。他不是要引导着你向哪里走——你要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他做的是,指出你的航路上此处可能有暗礁,彼处应当有捷径。绕过暗礁发现捷径,是艰苦的写作过程中的小小乐趣。而最终完成的论文,则是你在整个写作过程能获得的最大奖赏。 本书的大体都讲了些啥,你可以看一下后文附上的目录,我这里不做赘述。书中的每一章,我认为都不可错过。书中的建议多数不但对于论文写作有帮助,更是进行学术研究时应该养成的习惯。它以指导论文写作为中心,又涵盖了学术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可多得的清新之作。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有点就是行文流畅,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读来毫无晦涩艰深之感。这是本小书,篇幅不大,字数不多,可以作为论文写作之余的醒脑读物。 这本书不好的地方呢,就是作者使用很多的我没听说过的台湾的俗语,让我有时不能准确得知文章的意思。这也不能怪作者,他当初立意就是要写给台湾学生的嘛。我们看这书,其实算是捡便宜。希望大陆的教授们也能学学人家的写作风格,从学生需要出发,写些有趣的指导书让我们来读,而不是一心只想着出版些面目可憎的大块儿而学术专著,把年轻学生对学术的兴趣给吓回娘胎去。 最此书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先在本站下载下来一读。不过conge的建议是,最好去买一本放在枕边,让它伴随你度过论文写作的时光。 谁能买一本而送给我呢? 呵呵。
写作 学术 论文写作
Writing Your Doctoral Dissertation 豆瓣
作者: Rita S. Brause Routledge 1999
This is a practical guide for students who need help in progressing from the decision to write a dissertation to the planning, writing and defending of it. It includes samples of proposals and dissertations that have been accepted and data drawn from a number of sources, including focus groups with doctoral students and graduates and responses to an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from doctoral students. As increasing numbers of adults enroll in doctoral programmes whose earlier college lives have often not prepared them for the rules of the academic game, many have no idea what a dissertation looks like, how it gets that way, or what options are available to them.
金字塔原理 豆瓣
7.0 (14 个评分) 作者: 芭芭拉 名托 译者: 汪洱 高愉 南海出版社 2010 - 8
金字塔原理:逻辑思维与表达呈现
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
 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 金字塔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想清内容说什么、怎么说,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 金字塔帮助达到沟通目的: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能接受、记得住
 搭建金字塔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学会写作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粥左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 - 5
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写作,认为只有依靠写作为生的人才需要学习这门技能。其实,写作是生存技能,人人都需要,人人都能学好。如今普通人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越迁的机会越来稀缺,写作正是当下最好的机会之一:不需要强大的资源和背景以及人脉积累,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颗想要改变、敢于尝试的心。
2018年3月,在人人都说微信红利殆尽时,作者创立自媒体粥左罗,仅靠写原创文章,1年就积累了40万粉丝,基于3年爆文写作经验,他系统总结了最具操作性的写作技巧,希望让更多人学会写作,而且能靠写作赚钱。如何从零开始成为写作高手?这本书就是最好的解释,而你需要做的就是马上行动,开始学习,开始写作。因为,这项具有明显复利的技能越早开始学习越好,一旦形成,别人无法在短时间内超过你,时间就是壁垒。
卡片笔记写作法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7.5 (146 个评分) 作者: [德] 申克·阿伦斯 译者: 陈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 7
轻松写就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的卡片盒笔记写作法!
德国著名学者卢曼基于学习心理学的洞察,借鉴久经考验的笔记技术,使用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积累了 9万张知识卡片,一生中写了 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
本书是该系统的第一本中文综合指南和说明,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写作知识、写作准备、写作能力和注意事项四个角度概述写作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总结了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第三部分是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详细解释了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写作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写作思路,而不用将时间浪费在寻找笔记、资料或参考文献上。
无论你喜欢用笔和纸,还是喜欢在Windows、Mac或Linux上做笔记都没关系,这个方法都能够轻松应用。
 德国的卢曼被称为“当代黑格尔”,是马克思和韦伯之后,百年一遇的具备天才卓识的大师。作为20世纪社会理论界的一颗明星,卢曼以其辉煌作品的灿烂光芒,照耀着整个20世纪下半叶西方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进程。他的写作方式别具一格,37岁才投身学术界,并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获得了在德国很难获得的博士学位。他生前发表了58本书,及数百篇文章,不仅高产,而且《社会的社会》、《社会的艺术》等都成为影响深远的新经典。在本书中详细公开他成就背后的秘密——卡片笔记写作法,即使普通人不一定能够著作等身,但一定不再为写作发愁。
 从根本上改变写作难,学会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将会发现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写书都不再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传统先定写作目标和计划,自上而下地写,所以会感觉被逼无奈、事倍功半,而卡片笔记法是从平日就已经在构建自己的知识库,等有灵感的时候,才提取储备的知识,所以写起来兴致盎然。
 本书的作者借鉴了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所以这本书也算是一个学习成果,每个见解都综合了许多商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不仅提高了写作技能,也全面提升学习技能。英文版豆瓣评分8.8,想读近3000人,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2020年,有两件事情深刻影响了我。阅读本书的英文版,便是其中的一件。多少年记笔记过程中的痛点,都被这本书娓娓道来,并且采用了令人信服、可执行的方法来破解。笔记不再是那“被忘却的纪念”,而是构成了一张硕大的思维之网,可以找到,可以积累,可以偶遇。这种方法升级的快感,我已经多年没有体会到了。感谢译者陈琳将本书原汁原味地翻译成了中文。让更多读者有机会重新找回记笔记的激情与乐趣。
——王树义,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玉树芝兰公众号主理人
卢曼的“盒中笔记”通常很简短,因为这些只是他庞大繁杂研究中的索引,等需要时,他会借由这些线头进行延伸思考,然后不断链接知识要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树。你也可以试试。
——姬十三 果壳CEO
很有趣的书,用这个方法可以不断积累笔记,形成终身学习、提高自我的习惯。
——亲子手帐达人、笔记大V温言
每天写6张卡片笔记,一年就可以完成博士论文,你信吗?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理论学家卢曼教授就是这样做的。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卢曼从阅读到记笔记到写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及其背后的认知原理。真希望十年前的自己知道这个卡片盒笔记法,强烈推荐每一个学生、科研工作者、作家、终身学习者都阅读这本书并认真地实践它。
——李娟 北京大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雪小豹说公众号主理人
卡片写作有很多流派,卢曼卡片盒写作法尤其合适学术写作与信息密度大的写作。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如何将卢曼盒卡片写作法应用到写作中的图书,值得向读者推荐。期待你从此成为一名卡片写作爱好者,享受写作的乐趣。
——阳志平 安人心智董事长,心智工具箱公众号作者
这是一本教会你如何从思考到整理,最后形成个人知识结构过程的书。让信息生长并自然地形成网络,如同人类大脑一样,你会重新认识“笔记”这件事。
——马锐拉,wolai我来笔记 创始人
把《卡片笔记写作法》当作一本写作书籍看,当然不错,但如果把它看作一本思考方法书,可能收获更多。不过,我认为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如何建立一个有生命的组织系统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从这个视角的阅读中受益良多,相信你也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成甲《好好思考》作者
2021年7月27日 已读
看到有的短评说书里没有具体讲怎么记笔记。我想了想,书里说的很清楚,就是用自己的话把读到的书里有启发的地方详细阐述清楚。这种训练,上过小学初中的人,都接受过这种训练:就是我们上语文课时的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里不同的是,你记得笔记没有标准答案,一切以你自己的答案为准。本书的重点是,在有了笔记之后,如何使用它们,使其成为思考,研究,和表达的有力辅助工具。简单来说,就是将笔记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时时回顾之。在这套流程里,新想法会因为笔记的丰富而产生,新文章会因为笔记的联系而自己冒出来,也会让人更容易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思想。 这套笔记系统,就是让卡片帮助大脑完成其不擅长的记忆功能,从而解放大脑,让其做其擅长和不可替代的任务:思考!
2021年8月3日 评论 用什么软件工具 - Ryan Holiday,也算是一位高产作家,同样喜欢用卡片记笔记。在他的网站上,他说自己用6寸卡片。有人问,用数字工具记笔记岂不是更容易些?他的回答说,是会容易些。但他不想让记笔记变得容易。手写卡片迫使他慢下来,而且让他再次回顾卡片。在Kindle上(或者其他电子工具)中记录笔记太容易了,而太容易了就是问题所在。能够摆弄那些实体卡片,组合整理它们对于顺利地完成一个项目或者书来说,至关重要。将卡片从一个分类移到另一个分类,在卡片中游走时,我会重新发现我已经忘记的那些…… 所以,记笔记不要追求用起来特别容易的工具。关键是,他能让你去回顾它们,重排它们,偶遇它们。 卡片上写什么? 你的系统,你做主。你觉得什么重要,你就写什么。读书的时候,你可能很容易发现一些作者想要你知道的东西。如果那些东西你已经知道,或者对你没用,你就不用记录。如果你觉得喜欢,或者有用,或者感动,就写下来,记到你的卡片上。用自己的话记录。卡片上再写上内容的主题和出处,就可以放起来了。 所以,结论就是,让你自己记录笔记的过程别那么容易。纸片卡片完全够用。你如果特别在意便携性,可以在记录完卡片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整理到软件里。这样,可以多一到工序,也就多一次和你的卡片见面的机会。这也挺好。 更多的内容见下【英文】 https://ryanholiday.net/the-notecard-system-the-key-for-remembering-organizing-and-using-everything-you-read/
写作 学习 方法论 笔记 阅读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豆瓣 Goodreads
6.6 (10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译林出版社 2018 - 7
【编辑推荐】
★ 时隔数年的久违新作,内容篇目由余华亲自编选
★ 余华对三十余年写作经历的回首和思考
《兄弟》创作中如何处理命名问题?《第七天》的灵感来自何处?文学如何洞察生活和呈现真实?作家如何面对批评?……
★ 《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在全球的“游荡”经历
代表作在日韩出版后的不同命运;在中国举办新书交流会和国外有何不同?与读者见面印象最深的是哪次?……
★ 生命经验的凝结,创作历程的分享,超越文化的洞察。探索人性,照亮内心
★ 平实生动、娓娓道来的现场感,以说故事的方式抵达深刻
★ 一部文学作品的自我生长: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自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后,多年来学生们对这部作品的创造性阅读 令人惊喜, 而同一个文本在教学阅读和文学阅读间的交错兴味也令他深有感触。结合语文教案、名家评论、最初创作构想与如今回看的感受,余华从作家视角阐述了语文和文学如何联结,如何打开两者之间的秘密通道。
——————————————————————
“文学包罗万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
好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作品背后的那个人,也因其独特的生命感超越了文化和语言。《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是著名作家余华的一本最新杂文集。作为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代表人物,余华长年受邀世界各国的演讲与活动,他从个人和中国经验出发,打开与世界文坛的交汇,本书正是他近年来所发表的杂文结集。余华充满睿智又真诚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思考,内容包罗万象,从往事到现实,从自我到时代,既漫谈生活体验,也谈及创作心得,他生动回忆了他和福贵、许三观等笔下人物的相遇,也讲述了走访世界时和勇敢的波兰农民、和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时候他们千千万万,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这些对人性宽广与丰富的探究,展现出一位优秀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而命运无常中凝练出的一个个故事,不仅连接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也最终指向了所有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直抵人心的力量来源。
2022年3月29日 已读
书中关于读者应当进行无经验阅读,作者应当做无经验写作的说法,还是挺有意思的。无经验很难做到,但应该尽量做到无期待吧。
中国文学 写作 散文随笔 演讲词 阅读
写作是门手艺 豆瓣
9.2 (19 个评分) 作者: 刘军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7
酒吧凳子为什么那么高?人一辈子可以看多少书?玻璃和写作有什么关系?防弹背心和写作又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看似与学术无关,但其实都会给论文写作带来不小的启示,书中将会为你一一解答。
从一而终式写作,三步提问法,马奇故事三原则,选题四象限,兰德标题法,WSPC结构……一本书涵盖36大概念干货,从分野、风格、阅读、视角、提问、文献、论证、结构、流动、故事10个角度透析论文;《罗生门》《费马大定理》等46部电影,带你在电影中掌握写作要领;《不必读书目》《常识》《反常识》等80余本精心选择的阅读材料,参考书单不用愁;25幅清华美院艺术家精心绘制漫画,精准还原学生与导师的日常;还有10类短篇写作、26个辩题和问题、48次实操动手机会……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你不再因为写不出论文而掉头发的书。
2022年8月13日 已读
读它!这是我给任何对非虚构写作有兴趣的人的推荐语。
如何评价一本教写作的书好坏?那就是书本身与它教方法能互相印证。我觉得刘军强的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比如,他批评学术写作的文风问题,自己的书中就避免那样的文风。他强调要了解自己的读者,他自己写作过程中就找自己的目标读者给校读文章。他提倡无论质量先有初稿,然后再改,以克服写作障碍,他自己的书稿就如此操作……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也就是说,他自己的这本书,一边教写作,一边又是自己教授的方法的范文。读者可以从这两方面获益。另外,本书的操作性也很强,因为每一部分,都留有问题,作业,影单,书单供读者进一步延展学习,去思考、体验、印证书中的道理。当然,道理懂了,也不见得能学会。写作这件事,说到底,还是要动笔写起来。写起来,辅以本书,当少走许多弯路。
写作 思维 电影 阅读
Digital Zettelkasten 豆瓣
作者: David Kadavy 2021 - 5
In Zettelkasten: Principles, Methods, & Examples, blogger and nonfiction author David Kadavy shares a first-principles approach on how to adapt the Zettelkasten method to simple digital tools of your choice.
How to structure your Zettelkasten? Kadavy borrows an element of the Getting Things Done framework to make sure nothing you want to read falls through the cracks.
Naming convention pros/cons. Should you adopt the classic "Folgezettel" technique, or do digital tools make it irrelevant for your workflow?
Reading workflow. The exact steps to follow to turn what you read into detailed notes you can mix and match to produce writing.
Staying comfortable. Build a workflow to maintain your Zettelkasten without being chained to your computer.
Examples, examples, examples. See real examples of notes that illustrate concepts, so you can build a Zettelkasten that fits your workflow and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