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
合作的进化 豆瓣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9.3 (6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 译者: 吴坚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本书的重点是研究追求各自利益的个体的行为,并分析在社会系统中有哪些因素影响个体的行为,即本书将提出一些关于个体动机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推断整个系统的行为结果。本书提出的合作理论是基于对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体的研究,而且这些个体中并没有什么中心权威强迫他们相互合作。个体追求自身利益,彼此之间的合作便不是完全基于对他人的关心或对群体利益的考虑。
本书是行为领域的经典之作,主题是合作的产生和进化。作者以组织的两轮“重复囚徒困境”竞赛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两轮竞赛中胜出的都是最简单的策略“一报还一报”。这一策略简洁明晰,具有善良性、宽容性、可激怒性和策略性,其出色的竞赛表现为我们了解个人、组织和国家间合作产生和进化提供了积极的前景,其结论在社会科学的诸领域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被广泛征引。
2025年3月11日 已读
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无集权强迫下,合作是否可以从利己主义者中产生?

“囚徒困境”博弈是一个双人博弈,每人可选合作(C)或背叛(D)。如果双方都合作,两人都得到奖励R,如果双方都背叛,两人都得到惩罚P。如果一人合作,另一人背叛,那么第一个人得到“笨蛋”的报酬S,而另一人得到诱惑的报酬T。这些报酬的顺序是T>R>P>S,并满足R>(T+S)/2。若对方背叛,我合作则得到S,我背叛则得P。若对方合作,我合作得R,我背叛得T。因为S < P,R小于T。于是,二人若理性且利己,背叛总是最优解。无论这游戏是玩1次还是N次,只要是确定回合数,那么背叛就会一直是理性且利己最优解。合作的风险太大。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合作如何产生?

作者组织了两次比赛,让专家和爱好者提供行为策略,策略捉对对垒,看最终的积累分数。结果两次比赛,都有一个叫做“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获胜。一报还一报,第一次行动选合作,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复制对手上一步的行为,也就是,对手合作,我就合作,对手背叛我就背叛。

一报还一报,开局是善良的。它有记忆,记住上一局对方的行为。它记仇,有仇必报。但它又宽容,只要对它好一次,就忘记所有的坏。它和每一个对手博弈时,结局都是平局或输给对方一分,从来不赢。但是把与所有对手比赛的分数加起来,它总是第一。

两个都用一报还一报的策略的人,会一直合作下去。如果合作的奖励是繁殖,那么这个群体就会壮大起来。如果只有一个使用一报还一报的策略的人,是无法侵入一直背叛的群体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小群体一起侵入背叛群体,就能有效的完成入侵。侵入需要的条件是,自己小群体之间必须有足够频繁的接触。

于是,合作的出现,很可能最先出现在家庭和邻居中:亲缘和地理接近的人群,往往有共同目标,且会频繁的接触,这都会在竞争的环境中促进合作的产生。然后,即便是身处小人的世界,一个合作的小团体,也会因为彼此间的合作而繁荣起来。

作者在解释了自己的计算机模拟结果之后,还将在其中的发现推广到了生物进化,政治博弈,社会共建等等话题上。给人们的建议则是:1.不要因为他人的成功而嫉妒和背叛;2.不要首先背叛;3.对合作与背叛都要给以区别以待;4.不要耍小聪明。

【思考】:

让每个与你合作的人都比你获得的多一点点,用善意对待他人,对合作行为表示感激,对背叛行为坚决说不,让对方清晰的知道你的策略。和每个人的遇见,都要假设将来要在一起共事。

当然,作者的比赛是计算机实现的对现实生活的模拟。现实生活即便能简化成这样的游戏,也有一个特别的不同点。现实生活不是有限游戏,而是无限游戏,特点是局数不确定,且玩家的目的也不一定是获取最大收益,而是,要让游戏长久的玩儿下去。寻找各自的共同目标,是这个游戏的关键。

虽然生活是无限游戏,但相信寿命有限的玩家,在退出游戏之前,玩家常会不再合作。所以,跟无神论者一起共事,得到背刺的几率要大些。

选择合作,风险大,收益也高,因为一旦对方也合作,结果是共赢的,利于游戏无限延伸的。

【评价】

此书是我心目中好科普的样子,把一个问题的边界,假设条件,研究过程,局限之处,讲述的清清楚楚,在应用到不同的领域的时候,有理有据,时刻注意不过分扩张自己理论的应用范围。
博弈论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