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
晨間日記的奇蹟 豆瓣
7.2 (15 个评分) 作者: 佐滕傅 译者: 郭欣怡 易富文化 2006 - 1
■《晨間日記的奇蹟》創造日本經濟再起飛的奇蹟!日本企業老闆、主管、專業經理人及白領階級人手一本。
由於《晨間日記的奇蹟》的出版,一項革命性習慣隨即在日本被廣泛地熱烈討論──「創造奇蹟的晨間3分鐘」。日本很多著名的企業顧問、大富豪、國際演員、公司董事長等成功的人士們,都開始利用「早上」這個絕佳的時段,來進行一項「不可思議的行為」。

■日本第一名的暢銷書。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三省堂書店、紀伊國屋書店第一名暢銷書。
《晨間日記的奇蹟》一出版即登上日本各書店的排行榜上,且獲得日本亞馬遜網站書店五顆星的評價,目前仍在日本持續熱賣中,尤其是在即將跨年的歲末時刻,很多人都把《晨間日記奇蹟》當成來年的新希望。

七大作戰法讓你不會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養成一個習慣看似容易,實際執行起來卻並不容易,《晨間日記的奇蹟》提出三大原則:早上不要花三分鐘以上的時間、先決定書寫的地點、寫一個字也沒關係,以及七大作戰法,幫助讀者輕鬆度過習慣養成的「考驗期」。
搞定Ⅰ 豆瓣
Getting Things Done: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
7.9 (16 个评分) 作者: [美]戴维·艾伦 译者: 张静 / 李昊夫(译校) 中信出版社 2016 - 5
本书是时间管理经典著作《搞定I》的最新版。
在今天这个信息量和工作量倍增的世界,一些老的工作方法已经失去了效用。每一个职场中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体验:压力重重;太多事情都理不清头绪;似乎永远被各种任务和目标追赶着……时间管理大师戴维·艾伦将指导你走出规划和执行工作中的泥沼,通向高效、轻松的彼岸。要想让事情井井有条,关键便是——从容、放松。
《搞定I:无压工作的艺术》中我们可以学到:运用“执行、指派、延迟和放弃”原则来清空你爆满的工作篮。
实现对邮件、书面材料以及所有档案的完美管理。
合理规划和细分任务,让工作走上良性、高效运行的道路。
精要主义 豆瓣
Essentialism
7.9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格雷戈·麦吉沃恩 译者: 邵信芳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 4
精要主义是一种人生思维方式和态度。
德语:Weniger aber besser,意思是“更少,但更好”
精要的基本价值主张: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
· 精要是一种自律的、系统的方法,用于决定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然后轻松地执行。
· 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 专注精要事务,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会带来太多的选择和机会,其结果是最初通向成功的那个专注点土崩瓦解。 成功变成了失败的催化剂,它会让人陷入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所称的“盲目地追求更多”的境地。要想走出这种困境,出路就是自律地追求“更少,但更好”。百折不饶、坚持不懈地追求精要事务,排除非精要的一切,建立一个让执行毫不费力的行为体系。
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
●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支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若无选择,讨论权衡取舍就没有意义。
●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只有少数事情价值非凡。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费时费心地去辨别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事情比其他事重要得多,因此费力找到它们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取舍:我们不能什么都有,也不能什么都做。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就大可不必评估和淘汰各种选项。一旦接受了取舍的现实,就不要再问:“我怎样才能完成这一切?”而是要问一个更加诚实的问题:“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我们不是要找过多的好事情去做,而是寻找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重要的事情,恰当的方式,合适的时间。
排除:摆脱不重要的多数
淘汰非精要之事不仅是心智的训练,也是情感的训练,比如必要的时候对社会压力说“不”。
考虑到取舍的现实性,我们不能选择什么都做。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切,而是谁来决定我们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当我们丧失选择权的时候,别人会替我们作出选择。所以,要么慎重地选择有所不为,要么不由自主,任人摆布。
执行: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不是逼着自己去执行,而是把时间省下来创造一种方法,用来扫除障碍,使任务执行起来变得尽可能轻松自如。
探索,排除,执行并不是呈周期性循环的独立事件,若我们能持续运用,就能获得越来越多的收益。
精要主义者的未来
“更少,但更好”正是一种恰逢其时的信条。
一旦我们允许自己在选择去做什么时变得更挑剔,一切都会改变。我们立刻就拥有了开启人生下一辉煌阶段的钥匙。我们拥有无尽的自由来学习排除非精要之事,不再受控于别人的安排,并自己做出选择。有了这种无敌的力量,我们就能找到自己对个人的人生和事业,乃至全世界的贡献峰值之所在。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豆瓣
Two Awesome Hours: Science-Based Strategies to Harness Your Best Time and Get Your Most Important Work Done
6.0 (7 个评分) 作者: 乔西·戴维斯 译者: 陶文佳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 - 4
要想实现高效,关键在于按照生理状况来工作。当生理系统达到最佳状态时,每个人都能表现出惊人的判断力、创造力、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提出了5种策略,看似简单甚至是常识,却往往被人们忽略。有规律、有意识地使用这5种策略,每个人都能获得高效工作的能力,能够专注且出色地完成关键的任务,而不是平庸地做完所有事情。 1.有意识地选择要做的事情
当你手头的工作完成了或者被打断后,花5分钟思考下,接下来什么任务最需要完成,胜过花1小时做不重要的事情。
2.管理你的情绪和心理能量
把让你感到愤怒、厌倦、疲惫的杂事丢在一边,不要把自控力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用最好的心情和清醒的头脑去完成最关键的工作,胜过平庸地做完所有事情。
3.不要害怕分心
大脑的构造决定我们会不断转移注意力,强迫自己专注反而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让大脑适当地分心、走神,有助你继续高效完成手头的工作。
4.掌握饮食和运动的诀窍
只要了解什么食物和运动能让你的身体状态变好,就能让自己的工作状态更加出色。
5.让工作环境为你服务
了解光线、噪音、杂物是如何影响头脑的,减少各种干扰,你就可以打造出最佳的办公环境。
2021年2月24日 已读
高效工作,有几大要素。

人,工作,环境。

人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体力精力状态,思维情感倾向。

工作有简单复杂,轻重缓急,需要专注的注意力和还是发散的创造力。

环境分内部和外部。光线,噪音,空间,温度,装修等是外部。饥渴还是饱足,兴奋还是劳累时,是内部。

作者的五个策略,目的就是让人能根据自己的状态选择工作,改变内外环境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从而能实现每天两个小时的高效工作。这里的高效,不简单的是指效率,而是指影响,impact。

做高impact的工作,通过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状态和外在环境和工作所需的资源,做有意识的选择。通过调整内外环境,使自己达到理想的状态。

作者的建议和策略,简单,可行,值得尝试。
个人成长 个人管理 工作 思维方式 效率
如何度过一天24小时 豆瓣
作者: (英)阿诺德・贝内特 译者: 卢苇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 - 6
2021年8月31日 已读
2021年8月31日 评论 在一天有24小时的条件下,该如何生活 - 这本书篇幅短小精悍,精悍到,把英汉双语放到一起,合成一本书出版,也才不过区区170页。实际上我读的译本,是译言上的网友翻译的版本,字数也就两万,早晨开始读,通勤到单位,就读完了。 虽然本书题目说的是如何度过一天24小时,但其实际的内容,却不是这样。至少,你上班的时间如何度过,不在他的讨论范围。你睡觉的时间,也不在他的讨论范围内。假设你睡觉8小时,工作8小时,那一天里的三分之二,其实都不在讨论范围内。对于996的同学们来说,一天可能也就有四个小时在他的讨论范围内了。当然,如果把范围从一天扩大到一周的话,他谈论的时间可能还多点儿(作者也是这么做的)。所以,这本书其实是谈的,如何度过你上班和睡觉之外的那些时间。 那么,为什么还给书起个“如何度过一天24小时”这么个题目呢?这其实是个翻译问题。 “How to live on 24 hours A day”这句话,我并不同意翻译成“如何度过一天24小时”。反向翻译是验证翻译精度的一个方法。如果你找100个人试着把“如何度过一天24小时”翻译成英文的话,我才没有人会给翻译成““How to live on 24 hours A day”。让我做这个反向翻译的话,我大概会说“how to live the 24 hours in a day"。 我觉得,“How to live on 24 hours A day”其实是“How to live on the fact there is 24 hours A day”的简化写法。意思 也就是说,在一天有24小时的条件下,人们该如何生活。 类似的书名还有“How to Live on Bread and Music”(如何靠面包和音乐生活),“How to Live on Almost Nothing and Have Plenty”(如何几乎一无所有的生活却拥有许多),和“How to Live on a Low Income”(低收入怎么生活)。 我特意的要来做题目翻译的辨析,目的就是告诉你,这本书不是告诉你要如何度过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它的目的,是要探讨怎么生活,而探讨的前提是,一天有24个小时。 一天有24个小时,这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书中在开头的时候反复提及。时间对人们是公平的,不因为你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个人品格,生活习惯,而有所不同。帝王将相,贩夫走卒,在时间的富有程度上,都是一致的。那么在这个条件下,你要怎么度过一天呢? 下面是作者提到的一些可能可以改变你的认知与行为的观点和建议。 人的一天有24个小时,而不是工作的8小时。不应该以过度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工作外的时间不是工作的序曲和尾声。它们是你的生活的重要部分。 你实际上能控制的,只有现在你做什么。你不能提前度过明天,甚至下一个小时。你可以做计划,但是要保持计划的灵活性,不要把自己的时间排满。做当前的事情却想着以后要做啥,对当下的体验是一种戕害。 睡觉和工作以外的时间,要进行积极的休息,而要如行尸走肉般度过(rest actively,not idely)。 每天早上通勤的时间,不要放任你的大脑胡思乱想或者放空。你练习控制的思想的内容。具体做法,就是每天有意识的思考一问题,一旦发现自己分心,就把思绪拉回来,继续思考。持续做这件事。 每周六天,每天早上半个小时,每周三天下班后一个半小时,拿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这就是额外的7个半小时,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其他下班后的时间,你仍可以做其他的休闲活动,也不会太多的影响你的其他社交活动。 至于做什么事儿,可以锻炼身体,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行动,想法,原则。 拿出时间发展对艺术的兴趣,音乐,绘画,建筑,书法,表演,都可以。 迎合自己的好奇心,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自己的好奇心引导自己去认识世界。 读书。你可以阅读特定的主题。哲学,科学,历史,地理,文化。要选略高于自己当前水平的读物。枯燥一些也无妨。只有在完成有挑战的性的阅读之后,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获取的甜头。但要注意边读边思考,一定留出时间来想。慢不是问题,慢点儿好。读好的小说也可以了解人性。切不可把读书做一般的休闲,哪怕是读小说。要思考。读书的态度要端正,你要做的事寻求对你有帮助的内容。读完了书,你要能说出他的好处,而不是指出他的坏处。如果你的眼里只看得到不好的地方,你读书就浪费了时间。 开始新的习惯时,一定要注意,你无法在保持以前生活的前提下开始新习惯。你必须有所舍弃,有所改变。 但改变,看上去简单,但行动起并不容易。这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得有意的去做出努力。一开始不要求猛,不要设定宏大的计划。因为这样做,出师未捷的风险会被拉高。在改变习惯的开始阶段,人非常容易被小小的挫折打败,而回到比以前更差的状态——为做改变之前,至少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所以,要从小处开始,循序渐进。 …… 最后,作者明显对斯多葛主义相当推崇。所以,如果你接受作者的建议,想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话,不妨从阅读一些斯多葛学派的书开始。 《沉思录》就很好。 与本书同一主题的好书还有:维克多 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威廉 欧文的《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如果你确实想读一本关于“ 如何度过一天24小时”的书,你可以试试《 Own the Day, Own Your Life 》,这本书 我读过,并做了10篇笔记 。
个人管理 学习 成长 时间管理 管理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豆瓣
The One Thing
7.5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加里·凯勒 / [美]杰伊·帕帕森 译者: 张宝文 中信出版社 2015 - 11
本书曾持续稳居亚马逊总榜第一!
本书被评为“2015年最佳读物”!
每个人都向往成功、幸福的人生,但我们往往被一些看似真切的谎言所误导,比如:
每件事都很重要,你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你应该过上有规律的生活,达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等等。其实,这些想法只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加里•凯勒在超级畅销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中告诉我们:尽量缩小目标,专注于当下那一件最重要的事,就能够获得成功高效的生活。
Getting Things Done 豆瓣
作者: David Allen Penguin Books 2015 - 3
In today's world of exponentially increased communic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yesterday's methods for staying on top of it all just don't work. Veteran management consultant and trainer David Allen recognizes that "time management" is useless the minute your schedule is interrupted; "setting priorities" isn't relevant when your e-mail is down; "procrastination solutions" won't help if your goals aren't clear. Instead, Allen shares with readers the proven strategies he has introduced in seminar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at top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Microsoft, Lockheed, and 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The key to Getting Things Done? Relaxation.
Allen's premise is simple: our ability to be productive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our ability to relax.
The key to Getting Things Done? Relaxation.
Allen's premise is simple: our ability to be productive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our ability to relax. Only when our minds are clear and our thoughts are organized can we achieve stress-free produ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