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
蘑菇 豆瓣
作者: [德]格雷格·马利 译者: 朱豆豆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24 - 4
☆ 神奇的红菇,美味的牛肝菌,童话故事中遍地可见的鹅膏菌,昂贵的松露……享受这场蘑菇盛宴吧!
☆ 既可以是令人兴奋不已的珍馐,又可以是放倒鲁莽之人的毒药!
☆ 传说故事,采集热爱,文化崇拜,生物科学……在诸多文化科学视线交汇处,生长着令人迷醉的蘑菇!
纵观历史,人类与蘑菇的关系是复杂和困惑的,美味珍馐,营养补品,有益的分解者,鲁莽食客的致命毒药,这些都没错。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蘑菇的区域文化,将蘑菇分为能吃、不能吃和最好别吃三类叙述其历史,并介绍了从古至今的蘑菇传说。
2025年6月17日 已读
本书译自2010年出版的《Chanterelle Dreams, Amanita Nightmares: The Love, Lore, and Mystique of Mushrooms》,翻译时整章删除了原书第13章致幻蘑菇的部分。

书中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谈论世界上的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喜菇文化和厌菇文化。东欧和俄罗斯的斯拉夫文化洗菇,野外采菇可说是全民喜爱的活动。而西欧和北美的文化则是厌菇的,认为野外采食蘑菇与作死无异。但随着移民的增多,西欧和北美的蘑菇“狩猎”也越来越频繁了。反观自己,虽然是唱着“采蘑菇的小姑娘”长大,但其实是生活在厌菇文化中的。我长大的地方,野生菌是被认为危险的,碰都不要碰。

第二部分介绍食用野生菌种。先介绍了包括羊肚菌,马勃菌,硫黄菌或硫黄多孔菌,和鸡腿菇在内的四种常见、容易辨认且很难与其他有毒物种混淆的可食用蘑菇。之后又介绍鸡油菌,美味牛肝菌和伞菌属及其近缘种这几种可食用蘑菇。但后面这几种蘑菇,都有一些有毒物种与其相像,必须要采拾者有一定经验,认真辨别才行。

作者指出,采食蘑菇,必须要要十分确定其品种,保证其可食性。介绍美中蘑菇时,作者都具体介绍蘑菇的大致产地,采摘时令,蘑菇生长的微环境,伴生物种,以及如何区分与其相近的有毒品种。当然,作者不忘介绍蘑菇的处理方式,烹调菜谱,让人非常也去一尝野生食用菌的美味。

第三部分,则介绍蘑菇的有毒物种,死亡帽、假羊肚菌,天使之翼,卷边桩菇,毒蝇伞,裸盖菇等。同时也指出,北美因有毒蘑菇致死的案例其实很少,因蘑菇就医的情况也比东欧要少。厌菇的文化使得一般的野生菌爱好者比较小心,不像喜菇文化中的人比较容易盲目自信于自己的野生菌知识,而反受其害。有意思的是,在有的文化中认为有毒而不能吃的蘑菇,在另外的文化里却被认为是可食用的。作者对于危险蘑菇的态度是:“既然有明确可食用的物种,又何必冒生命危险尝试未知的呢?”

第四部分介绍了蜜环菌,仙女环,发光蘑菇,松露。这些蘑菇有的能吃又的不能吃,但是否能吃不是这一部分的主题。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真菌这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种种作用。真菌有的寄生其他植物,从草木之种吸收营养成文;有的与树木的根共生,为树木提供矿物质,水分和个体交流的网络,树木则将碳水化合物回馈给菌丝体,树木甚至可以通过菌丝网络传递营养物质以救助生病或弱小的个体;有的真菌食腐,把死去的树木化作土壤。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真菌把一部分能量以冷光的形式释放,形成发光体。真菌和树木、动物形成的共生关系被称为关键复合体(keystone complex),对森林和森林物种的健康而言很重要。

第五部分只有一章,介绍在庭院或者卧室里栽培蘑菇。能在家里栽培的野生菌基本上只是食腐真菌。菌根共生体很难被移植。

本书避开未谈的,是蘑菇的药用和疗愈作用,对此作者另著有一书《Mushrooms for Health:Medicinal Secrets of Northeastern Fungi》。另外就是在地域上作者偏向于介他所居住的绍美国东北部的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或者我所在的西北地区较少涉及。

我之所以对蘑菇感兴趣,一是因为儿子最近对蘑菇着迷,借来许多图册指南来看,二是最近尝试了一些蘑菇保健品,感觉似乎有用。儿子现在通过图片,叫得出许多蘑菇名字,知道他们的习性,可食性。我在超市买了蘑菇做了菜,他却不吃。他说,自己是Mushroom lover,不是mushroom eater。可见,我们两个对蘑菇的兴趣,一个是纯属好奇,一个是以胃为准。话说回来,准备带他报名参加一个当地的蘑菇真菌学会,去认识一下本地蘑菇物种。也许我俩可以同时向着“蘑菇猎人”转变。
真菌 科普 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