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
觉醒之后 豆瓣
作者: 阿迪亚香提 译者: 屠永江 华夏出版社 2012 - 5
编辑推荐
《觉醒之后》编辑推荐:不要搞错了,开悟是个毁灭性的过程,它与变得更好或者更幸福没有任何关系。它是所有假象的土崩瓦解。它是对虚假表相的看穿。它是对我们信以为真的一切的彻底根除。
灵性觉醒是一种忆起。它不是变成我们所不是的某样东西。它不是转变我们自己。它是忆起我们的真实自性。在一个人能够持续地从真理的角度来看待一切事情之前,他的心是不会彻底满足的。终究,每个人,无论他知道与否,都处在通往全然觉醒的轨道上——通往全然地知道,通往全然地经验自己的真实自性,通往合一,通往一体境界。
媒体推荐
灵性觉醒是一种忆起。它不是变成我们所不是的某样东西。它不是转变我们自己。它是忆起我们的真实自性。在一个人能够持续地从真理的角度来看待一切事情之前,他的心是不会彻底满足的。终究,每个人,无论他知道与否,都处在通往全然觉醒的轨道上——通往全然地知道,通往全然地经验自己的真实自性,通往合一,通往一体境界。
觉醒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它的效果可能只会持续一瞬间,它能维持的长度并不依靠我们的意志力,我们无法通过努力来让它延续”但我们可以不断地做出觉醒的努力,不断地、毫不气馁地一再重新来过,将焦点放在付出努力,而非对结果的执著上。这种心态就是一种觉醒。
——身心导师,北京第四道团体创始人孙霖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且十分美丽的书,它让所有读者为之一振,并摊有清晰的头脑和一颗自由的心。
——杰克·康菲尔德,畅销书《踏上心灵幽径》的作者
2023年10月20日 已读
所有能读懂这本书的人啊,我愿与你交朋友。

我以前读过所有的灵性相关的书中,几乎都是灵性导师写给想要觉醒开悟,但是还未曾开悟的人的。那些书是一种指路牌,标出各种路径和修炼法门,意图引导人们开悟。对于已经有过开悟经历的我来说,用处不大了已经,我只能凭直觉印证之。

这本书不同,它是写给开悟后的人的。书中讲述的开悟的经历,表现和体验,都印证了我的经历和体验。如书中所说,我经历的属于短暂而不是永久开悟。同时,作者说的短暂开悟之后可能会陷入的误区,我同样几乎一个也没逃过。书中说开悟后会产生优越感,会陷入抑郁,我都中了。书中说的应对方法,真是针对我之所需的良言。没有别的,只能细细领受之。

此书替我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开悟之后,仍不知道我的人生要拿来做什么。我有些为此有些不解。但书里告诉我,这很正常。应对这种情况的方式,就是不推不拉,不被它附着,等着人要有目的的妄念脱落。妄念脱落,实相才能出现。

放弃成功,放弃做屋子里那个正确的人。去失败,去犯错。

再次感恩遇见。
开悟 灵修 觉醒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豆瓣
BEING A HUMAN
作者: 【英】查尔斯·福斯特 译者: 傅临春 文汇出版社 2023 - 1
“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我是什么生物。这本书试图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我不相信书本会给我任何答案——你也不应该相信这本书。我走出书房,走进荒野,尽可能回到了过去。”
作者亲身模仿獾、水獭、狐狸、赤鹿、雨燕的生活方式,写出了Being a Beast(《动物思维》),而在本书Being a Human中,作者也想通过某种方式(带着儿子,茹毛饮血,荒野生存),模拟重回三个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时段:
①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3.5万到4万年前)——那时人类首次表现出了考古学家所说的“行为现代性”,那时的人,与土地和许多物种有着亲密、虔诚和令人欣喜的联系。他们活得很长,少有疾病,而且几乎没有人类暴力的证据。最早的人类艺术出现在欧洲南部的洞穴墙壁上,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艺术之一。作者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最有利于人类繁荣的时代。“野蛮人”比起现代人,更快乐、更高贵。
②新石器时代(约始于10000年前)——人类开始管理土地,种植自己喜欢吃的果树。流浪者停止流浪,他们的地理世界变小了。他们不再需要了解大量的物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开始从对一切事物的敬畏和依赖转变为对少数事物的控制。人类开始被控制。他们必须待在自己的居住地,定居带来了政治、等级制度和法律。生命缩短,瘟疫蔓延。人类不再被季节的循环所推动,而是被供需所压制。编纂和束缚扼杀了思想。艺术中出现了窒息的痕迹。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开始变得无聊和痛苦。
③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启蒙运动继续并系统化了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革命。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和自然正式分离。作者认为,在那之前,一切都孕育着某种灵魂。启蒙运动将灵魂从非人类世界中清除出去。宇宙现在是一台机器,基督教思想的革命让人类被允许在一段时间内依附自己的灵魂。达尔文最终把它拿走了,让我们成为机器中的机器。
现在,将人类视为经济人是非常合乎逻辑的。世界上只有物质,我们也只是物质。我们身处假定我们是原子实体的经济结构中,我们想知道为什么感到不快乐。我们是需要灵魂的,与自然有连接的人,我们能有的,是沉闷的、贬低人的自由市场辩证法。
这本书是一个人类尝试去感受这种联系。作者来到荒野之地,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与思考,将这种亲身地模拟过去人类历史中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出来。同时,作者将对人类历史的思考,融入了这种描述——我们什么时候发现“自我”的?这种发现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原子化、物质化的?我们在何时丢失了灵魂?!作者用亲身经历,强烈地批判了现代性,甚至批判了自柏拉图以来的理性主义,号召我们与自然,重新发生联结,找回生而为人的旧石器时代的灵魂。
2023年10月1日 已读
[[查尔斯·福斯特]]不是一个仅仅依赖理性来认识世界的人。比起把世界当作观察,分析和思考的对象,他更愿意去通过自身感官去身体力行的验证自己的疑问。这次,他的疑问可以凝练成:我是谁,又从哪儿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带着他的儿子钻进了丛林。不同于一般家庭的夏季野营,他们是选在了冬天进入,体验的是风雪萧瑟,缺少食物的自然,就如同我们的先祖在几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跟随者他们的,是他的先祖X和X的儿子。和他死去的父亲的灵。

然后,同样的方式,他考察新石器时代和启蒙时代。

这种方式可不怎么科学:甚至有读者评论这是反科学的书。说这话的人大概忘了,科学的本质就是怀疑和反对,不然人们得生活在新冠疫苗100%有效、能防传染和安全的虚假宣传中呢。

人怎么才能认识自己?在我看来,福斯特选的是唯一的路:别光在实验室里试验,办公室里思考。你得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到现实里去思考。意识是怎么产生的?那就到产生意识的条件下去亲历一番。你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不能。总之,得试试才知道。

有勇气去试的,在当下世界,是异类。

福斯特考察的不仅仅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的狩猎采集靠自然馈赠过活,他还去体验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对世界的改造,启蒙时代人们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改造。他不喜欢这种改造,认为人们一步步的把自己关进了物质和思想的双重牢笼。那些城市,农田,被藩篱和墙壁分割的空间,被称为家和工作单位的建筑,是盒子般的物质牢笼。科学,哲学,社会学等等,是链条般的精神牢笼。

人还走得出自己创造的虚假来吗?人还能认出自己的真我,和真我相处吗?

有的人可以。

我应该也可以。可,我又是什么呢?
哲学 意识 觉醒
我是谁 豆瓣
作者: [美] 杨定一 华龄出版社 2022 - 10
“世界预防医学领域天才中的天才”杨定一博士现象级著作
探寻关于自我的生命真相
编辑推荐★★★★★
生活不会犯错,一切都刚刚好,
在不断自问中寻求答案,让心中的枷锁层层脱落。
启动心灵自愈力的14个生活练习,
陪伴你我随时随地找回自己,
成为真正快乐的自由人。
内容简介★★★★★
你是否想过,人为何会有痛苦和各种烦恼?
你是否想过,头脑明明是工具,为何会反客为主,成为生命的主人?
你是否想过,人要如何做,才能把自己全部的生命找回?
你是否想过,从何种路径入手,人才能活出清醒?
本书是杨定一博士为现代人高度发达的头脑,准备的一堂清醒成长功课。通过现代的语言,运用无时无刻的念头与感受,帮助我们把注意力从“脑”回到“心”,体会“在”,甚至古人所谈的“空”。
当我们解开古人“悟”的奥祕,重新探访人类的心灵智慧──“参”,并将其落实在生活中,终会活出生命最简单、根本的宁静与喜悦。
2023年9月21日 已读
此书既回答了“我是谁”,也告诉了读者如何印证。

建议读此书读不懂的人,放弃读懂的念头,而返回去,去搞清楚什么是参。然后练习起来。别问练习有什么用,要练多久,有啥效果。啥也别问,只是去练。放弃期待,保持好奇。

参,就是抓住自己的念头,问它是什么,要做什么,要谁做,给谁做,谁要做,一旦答案落到“我” 便问,“我是谁”,然后,等着答案浮现。若浮现的不是答案,而是又一个念头 那就再从头参起。

对于能领会的,参真的是开悟最快的阀门了。不会的,仍是不会。可也没什么,开悟是早晚的事。开悟了,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简单的如同呼吸。

如果懂得参,仍有余力,再去搞懂什么是臣服。参与臣服合起来,就是书的精华。这两样,可助你回答“我是谁”。

至于书中给出的答案,开悟的人可以互相印证,没开悟的会把这当做胡言乱语。
冥想 觉醒
Eleven Minutes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Paulo Coelho Harper Perennial 2005 - 4
Book Description
This gripping and daring novel by the author of the bestselling "The Alchemist" sensitively explores the sacred nature of sex and love.
"Sensual . . . for-adults-only fairytale."
--"Washington Post."
Book Dimension
length: (cm)20.4                 width:(cm)13.5
2023年9月12日 已读
主人公Maria,与圣母同名,却选择了做妓女,出卖肉体。既然是自己选的,就要做到最好。她向前辈请教,去图书馆借书读书,并且随时总结反思。

哦,Maria虽然出卖肉体,但她有个完整且清醒的灵魂。她还写日记。书中重要情节后,均摘录她的日记。她的日记,睿智、冷静、充满内省与思考。其中的哲理,常常让我想起古罗马帝王奥勒留的《沉思录》。她总结到,男人们的一场性爱,从开始到结束,大概11分钟。男人们,无论是带着怎样需求来,床上的表现如何,他们都在害怕着什么。他们没有爱。Maria卖出的,他们无法返还。

Maria没有恐惧。她犯过错,许多,但那又有什么。他以为只要不投入感情,就不会被伤害。

但,一个年轻画家,发现了她。她也发现了他。只是因为他对待她有些不同,就被他吸引着,陷入了爱中。他们彼此并不需要对方,不渴望拥有,所以才有纯粹的爱。爱的真相,是彼此独立的个体间的吸引。

然后,如同疼痛与快乐合一那样,灵与肉合一,性与爱合一,施与受合一,男与女合一,惩罚与臣服合一,运动与静止合一。

合一为无条件的爱。
小说 爱情 觉醒
Discovery of the Presence of God: Devotional Nonduality Goodreads
Veritas Publishing 2007 - 6
Finalizes and further clarifies the true nature and core of the condition termed "Enlightenment." It is primarily an instruction manual for the serious spiritual devotee, and reveals information only known by those who have transcended the ego to reach Divine Realization. This is the inner route from the self to the Self. The subjective states of the mystic are of great interest, but historically never have been clarified to the degree presented in this semi-autobiographical account that also provides the means by which to identify their rare occurrence, and thus describe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Spiritual Truth. Devoid of ecclesiastical doctrine or religious belief systems, the pristine essence of all spiritual Truth is revealed in its purity with unprecedcented clarity.
2023年8月22日 已读
终于看完了 Hawkins 的这本书。觉醒开悟的历程,真的是每个人自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同时又有一定的共性。

书的主体部分,是针对共性所发。正如他说,真实必须能够被证实和确认。书中讲的核心理论和见解,的确可以。他对于觉醒开悟的理解的确很深,讲得也非常的好,让人对path能有很好的理解。按照他的参照系统,我对应了一下自己的分数级别。我应该曾短暂的达到过600的级别,肯定低于700。目前的日常状态中,depends on the day,应该是在200以上500以下。书中对开悟后退隐的解释,也让我理解了自己的状态。

对其附录部分谈论自己的经历的属于他自己独特的部分,我反而更感兴趣。

目前我还没有找过导师,也没有真正的修行。看了他的书之后,到真的想去参加个retreat,去看看体验如何。
灵修 觉醒
Peacemaking: How to Be It, How to Do It Goodreads
Sounds True 2002 - 8
He shows u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ersonal inner peace and peace on earth." - -H.H. The Dalai Lama Known and loved worldwide for his teachings on mindfulness and compassion, Thich Nhat Hanh was once nominated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by Martin Luther King Jr. On Peacemaking, this beloved Zen master returns to the theme that first brought him to the world's attention: peace, and how to embody it. Looking deeply into the roots of anger, Thich Nhat Hanh emerges with real solutions to the violence we commit against ourselves and each other. Thich Nhat Hanh uses the philosophy of non-dualism to show that we are not separate, but one with our feelings and the world. He teaches that the awareness of anger, not its suppression, - is key to its control. From the keys to transforming anger through meditation to putting kindness into action to heal the wounds between nations, here is Thich Nhat Hanh's personal testament to the spiritual and practical power of nonviolence, with Peacemaking. Topics: Interbeing; the effects of awareness; liberation through insight; cultivating nonviolence toward self; understanding your enemies; what the Vietnam War taught us; mindfulness and ecology; restoring yourself; kindness in action; ideal solitude; teaching children peacemaking; and more
2023年8月9日 已读
人类苦难的极至在于处于互相杀戮。互相杀戮的极致,是战争。在战争之时,年轻人受鼓动,被植入仇恨,激起怒气,带着恐惧,拿起武器,开赴战场,去灭绝跟自己一样恐惧,无知,被植入仇恨的人。

一行禅师带着大慈悲,在越战之时,站出来反战。告诉人们,不论你去战场的目标多么的崇高,你杀了人,就过就是,一个人死了,而你变成刽子手。真相是,你因着你的痛苦去杀人,去杀同样受苦的人,其结果是,你的痛苦不会消失,还加重了别人的痛苦和你自己的痛苦。

停下来,坐下来。呼吸。吸气,你知道你在吸气,呼气,你知道你在呼气。你呼吸,你活着。你要活着,也要他人活着。你有痛苦,别人也有痛苦。你静下来,关注自己的内在,注意到痛苦来自内在,而不是外在。你注意到你的痛苦,你的痛苦会过去。

如何制造和平?先进入内心,平静内心。
一行禅师 觉醒
Plum Village Meditations Goodreads
Sounds True 2004 - 5
When we listen to the meditation bell, teaches Thich Nhat Hanh, we calm our thoughts and restore ourselves. <i>Plum Village Meditations</i> brings you four authentic meditations just as they are taught at this celebrated Zen sanctuary and peace center in southern France.<br /><br />These direct teachings from Plum Village include a 45-minute bell-sounding meditation introduced and rung by Thich Nhat Hanh, plus three additional guided meditations led by Sister Jina van Hengel: conscious breathing for calming the mind and cultivating joy; body appreciation and attunement practice; and transforming your anger into seeds of kindness.<br /><br />An ideal support for a daily sitting practice, these meditations grow more fruitful each time you return to them. Digitally recorded live at Plum Village.
不合理的快乐 豆瓣
作者: [美] 杨定一 华龄出版社 2022 - 1
找回生命大欢喜,让人生每一秒都是快乐的,写给现代人的终身快乐指南。世界华人圈的快乐科学开山之作,揭示永恒快乐的终极奥秘,实操小练习助你轻松成为自己的快乐专家。
★★★编辑推荐
不快乐,是现代人面临的危机之一。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类心身疾病的高发,均与不快乐有关。
本书从 医学、生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为你梳理出完整的快乐科学研究脉络,让你彻底地看清不快乐的根源,并引导你对真正的快乐产生颠覆性认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简单小练习中,你会亲身体验到来自生命本身的喜悦。
最终你会发现,想获得永恒的快乐,不需要遵循公式去学习,更不需要任何理由,它本就存在于你我的生命中。要得到快乐,比任何人想得都更简单。
★★★内容简介
什么是不合理的快乐?快乐,一定要合理吗?
学习了很多快乐法则,却为何始终不能真正快乐起来?
为何财权名利所带来的快乐,总是短暂而不持久?
想通过谈恋爱、吃东西、购物来获得快乐,为何过后却更加空虚和失落?
是否为自己找了太多种不快乐的理由,无奈地认为快乐是人生奢侈品?
本书综览人类历史以来对快乐的追求,读者会发现身心的快乐必然受制于“享乐适应”的原则,即便用尽“合理”的方式来追求,“合理的快乐”早晚会疲乏,甚至带来更多的不快乐。
杨定一博士从医学及科学的角度,为你揭示出快乐的终极奥秘:生命原本快乐。
★★★本书特色
1.独家提出全新快乐理念,彻底颠覆读者原有的快乐认知
作者通过医学、生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视角及大量案例,帮助读者逐步地认识到,我们身心的快乐必然受制于“享乐适应”原则,即使用尽所有看似“合理”的方式去追求,所得到的快乐迟早也会造成身心疲乏,甚至带来不快乐。
而真正的快乐会有一个“不合理”的层面。它不是纯粹理性的产物,而是身心综合的产物,既离不开大脑、也离不开身体,从感受中产生。只要让身心保持平衡,让注意力回到自身,我们就能超越内外的局限,找回永恒的快乐。这种观点,相对于头脑而言,正是不理性、不合理的。
在作者看来,快乐是一种“存在”,本就存于我们自身,无需刻意追求——获取快乐其实是个简单的事。
2.高阶人生智慧,拥有不凡见解
想获得生命的不凡进化,就要让自己的智慧不断升级,进阶到更高的层次。本书作者作为世界顶级科学家、2020年东京奥运会冠军郭婞淳的伟大人生导师,将自己的广博学识及对精神世界的多年探索,毫无保留地分享在本书中,帮助读者快速穿越自己思维的局限,更新观念,成为更智慧更精进的自己。
★★★本书卖点
1.全新快乐理念,让你走出狭隘而错误的快乐认知
作者从医学、生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角度及大量案例,帮助我们彻底看清:
人天生可以快乐,我们的大脑及生理架构原本支持快乐。只可惜,现代人过于看重头脑及理性,关注环境及外在世界的经验,反而远离了自己内在的真正快乐。这种长期的失衡,才是不快乐的根源。
尽管快乐有时离不开外在的成就,比如财富、名气、地位、影响力等等,但其并非永恒。只有来自于内在更深层面、与物质无关的快乐才是永恒的,也是每个人原本就有的快乐。
这种快乐科学独家理念的提出,已超越了当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快乐书籍,完全颠覆了原有认知,令人震撼和备受启迪。
2.多个随时随地可操作的小练习,助你快速进入永恒快乐
本书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而是在生动、细腻及富有逻辑性的表达中,通过大量简单、易操作的小练习,帮助我们边学边练,边操作边思考,逐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心的真正快乐。
比如通过“臣服”与“参”的多种小练习,使我们学会运用丰富的感受来彻底打开内心,从而看清自己内在的快乐源头等等。
3.从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层面探讨快乐主题,掌握其真理
本书作者杨定一博士作为“天才科学家中的天才”、奥运冠军人生导师,几十年来一直专注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快乐真相。在他的循循善诱之下,每个人都能够轻松而简单地掌握永恒快乐的终极奥秘,在真正的高阶智慧中,让自己的生命实现完美进化。
2023年7月27日 已读
本书可一分为二,一部分科学,一部分灵性。

前半部是“快乐”的科普,介绍了人类针对“快乐”是什么,如何获得快乐在哲学和科学的探索,内容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从中你可以学到古希腊各学派哲人对“快乐”的定义,国家治理者如何同国民幸福指数替代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政治的得失;快乐怎样在达到一定收入后就与金钱脱钩;心理学如何帮人摆脱不快乐,研究信仰与幸福的关系;神经科学家研究与快乐相关的脑区,联结和各种神经递质。 这些都是有条件的符合理性的快乐。

后半本分讲真正的快乐,是“不合理”的,无条件的。它不因什么而来,也不因什么而去。它一直在,只要我们这些灵长类动物,从对外的关注专向对内。认识空,认识道。通过臣服与参想,通过自己的存在,去体验它。极致的快乐,就是我们的本质。

要想达到真正的快乐,就去“认识你自己”吧。
冥想 快乐 科普 觉醒
父母的觉醒 豆瓣
The Conscious Parent
作者: [美]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 译者: 王臻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 9
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深层次情感纽带,实现父母与孩子的互助成长。
《当下的力量》《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作者埃克哈特•托利、专业权威媒体《心理月刊》《父母世界》《母子健康》《中华家教》《父母堂》等联袂倾力推荐!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作者萨巴瑞博士提出,父母与孩子是人生旅途中的伙伴,平等互助是亲子关系的核心内容。如果父母能够放弃虚荣心、自负感、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能与孩子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如果父母愿意敞开胸怀,在实践中学习,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找寻答案,就能与孩子一起获得进步与拓展。
萨巴瑞博士运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鼓励广大父母用爱意与真诚穿越家庭教育的困境,破解亲子关系的难题,实现精神的觉醒;其深刻的教养之道不仅将孩子身体、思维、心灵的培养融为一体,也让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长。
《父母的觉醒》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既向父母展示了教养孩子过程中将会遭遇的种种挑战,也指导他们如何将挑战转化为巨大的机会,从而获得精神的觉醒。成为彻底觉醒的父亲或母亲,对你的孩子来说是一份巨大的馈赠。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当下的力量》与《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作者
当父母带着一种清醒的觉察眼光来看待自身以及最亲爱的孩子时,就能发现生命本身具备的美好而独特的力量,也就能用尊重、支持、欣赏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与孩子,进而创造出相互支持而又各自独立的美景。萨巴瑞博士在《父母的觉醒》一书中,以对生命和爱的真实理解与温暖信念,与我们分享了一条实在且美好的路径,让父母与孩子同时获得滋养与成长,共同创造出爱与自由并存的关系。这正是任何一种爱的真义,也是陪伴孩子活出丰美明亮生命的最佳引领。
——胡慧嫚,《心理月刊》执行主编
我们自诩为新父母,因为我们自认为比上辈人更注重亲子关系,更强调爱与尊重。但当我们真实地面对孩子时,却会不由自主地受到习惯力量的驱使,以致在新旧之间苦苦挣扎。之所以有这份挣扎,是因为我们尚未读懂自己的情感与精神,尚未参透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的觉醒》帮助我们读懂自己、与自己积极对话,也帮助我们获得觉醒,并与孩子一道绽放生命的光彩。
——朱正欧,《父母世界》执行主编
2023年7月24日 已读
本书讲述觉醒的父母如何育儿。觉醒的意思,就是活在当下,认清实相,不被过去的经验所羁绊,不被未来的期待所牵扯。身体平衡,心情平稳,灵性觉醒。做到觉醒的家长,可以见孩子的真我,不使其压抑蒙尘。
对于未觉醒的父母,本书强调的是,孩子是帮助我们修行至觉醒之境的引领者。孩子能教我们活在当下,关注内在。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大人种的的因,孩子会用果反映在自身的行为表现中。孩子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能反映出我们是否觉醒,指出我们做得不够之处。
育儿即是育己。在生活之,父母要学会创造共同的空间,一同成长。
育儿 觉醒
清醒梦 醒着做
作者: 布赖恩·埃亨 译者: 林语琴 / 王秋霞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21 - 9
清醒梦(Lucid Dream)的介绍和如何通过清醒导入法实现清醒梦。
2023年7月21日 已读
本书介绍[[清醒梦]](Lucid Dreaming)和如何在清醒的时候引导进入清醒梦的方法(Waking Induced Lucid Dreaming)。

人人做梦,多数梦境被忘记。梦境中,我们常是被动观察或参与。清醒梦的不同,在于人在梦境中忽然“醒来”并自主的参与甚至创造梦境。进入清醒梦有两种方式,1)梦中导入法,指进入普通梦境后再设法从中醒来;2)清醒导入法,指从清醒状态直接进入清醒梦。作者人文初学者应当直接学习清醒导入法。

清醒导入法要点:1、入睡前,左侧卧,闭目,通过呼吸法放松全身,让身体处于休息状态;2、集中注意发现自己的“临睡幻觉”,只是看着它们,任其来去,转瞬即逝,同时要注意避免突然入睡。3、当“临睡幻觉”变成一个真正清晰的“催眠图像”时,不要睁眼,仔细检视所有细节,“捕捉图像”;4、“催眠图像”会变换,继续“捕捉图像”,直到某个时刻,你会被拉入。恭喜,你进入了清醒梦。5、在梦中保持好奇,可以尝试任何事,但避免情绪的大起落,情绪波动导致从梦中醒来。

作者说,清醒导入法,如果每天练习,可能会在几个星期道几个月的时间内成功进入。清醒梦能使得睡眠更有趣,休息更有效,甚至能帮你在现实生活中觉醒。
意识 清醒梦 觉醒
通往心灵自由之路 豆瓣
The Four Agreements
作者: [墨] 堂·米格尔·路易兹 著 / 博集天卷 出品 译者: 刘勇军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 - 4
《通往心灵自由之路》是墨西哥作家堂·米格尔·路易兹及珍妮特·米尔斯所著的心理励志类畅销书。
书中提到每个人认知自己就像是照一面镜子,但镜子前常常有一层迷雾,要想驱散这层迷雾需要自己遵循以下四个约定:一是善用美好的语言,二是不受他人言行影响,三是不要妄加揣测,四是凡事尽力而为。这些来自墨西哥古老“托尔特克智慧”的约定,可以帮你活得更加满足、快乐和自由。
2023年6月27日 已读
人生中值得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消除迷糊和不确定性,获得一份清醒。

本书开篇,介绍了从迷雾之梦境觉醒的人看到的真相:人与宇宙合一,人人都是造物主。觉醒的人重生,进入清醒之梦境。

人的痛苦,来自于自己深信不疑的基于恐惧各种语言牢笼。不要相信头脑的自动评价,用美好正直的语言,去塑造自己吧。

不要在意他人对你的评判。只要你不相信,那就与你无关。不能控制别人怎么评价你,最好的应对:当那是空气。

你对别人言行的判断可能出错。莫自动相信自己的判断。与他人沟通,多问问题,确认真实,只对真相做反应。

你当然无法一步完美,但要尽力而为:付出全力,不留遗憾;承认自己的极限不超限做事,伤害自己。凡事尽力,无怨无悔,即能心灵自由。

用智慧认识真相,用公正对待自己和他人,用勇敢应对世界。 用爱滋养一切。
成长 觉醒
The Awakened Brain 谷歌图书
作者: Lisa Miller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2021 - 08
A groundbreaking exploration of the neuroscience of spirituality and a bold new paradigm for health, healing, and resilience—from a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and award-winning researcher

“A new revolution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and a testament to, and celebration of, the power within.”—Deepak Chopra, MD

Whether it’s meditation or a walk in nature, reading a sacred text or saying a prayer, there are many ways to tap into a heightened awareness of the world around you and your place in it. In The Awakened Brain, psychologist Dr. Lisa Miller shows you how. 
 
Weaving her own deeply personal journey of awakening with her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Dr. Miller’s book reveals that humans are universally equipped with a capacity for spirituality, and that our brains become more resilient and robust as a result of it. For leaders in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truth-seekers, parents, healers, educators, and any person confronting life’s biggest questions, The Awakened Brain combines cutting-edge science (from MRI studies to genetic research, epidemiology, and more) with on-the-ground application for people of all ages and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lluminating 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spirituality and how to engage it in our lives:  
 
• The awakened decision is the better decision. With an awakened perception, we are more creative, collaborative, ethical, and innovative.
• The awakened brain is the healthier brain. An engaged spiritual life enhances grit, optimism, and resilience while providing insulation against addiction, trauma, and depression. 
• The awakened life is the inspired life. Loss, uncertainty, and even trauma are the gateways by which we are invited to move beyond merely coping with hardship to transcend into a life of renewal, healing, joy, and fulfillment.

Absorbing, uplifting, and ultimately enlightening, The Awakened Brain is a conversation-starting saga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packed with counterintuitive findings and practical advice on concrete ways to access your innate spirituality and build a life of meaning and contribution.
2023年7月1日 已读
自从我的觉醒以后,我就特别注意找和灵性觉醒的科学解释。在我目前看到的书中,这本最硬核。而本书的写作手法,把自己的生活,职业和科研经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本即是自传,又是科普,还是自我成长的书。

作者对spirituality的研究,起于自己的经历和直觉,让她觉得灵性生活对抑郁症有预防和疗愈作用。她的研究结果渐渐指向了灵性与抑郁可能是一体两面。接下来,她参与的用了结构性核磁共振,功能核磁共振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的研究发现,灵性觉醒的人相对未觉醒的人,大脑皮层更厚,更为活跃,神经连接更丰富。书里还report了灵性觉醒的五种分类,达到觉醒的一些方法,以及觉醒注意力、人际之间和人与自然的联结、觉醒的爱的养成和作用。

作者自身的觉醒经历与备孕过程紧密相连的。三个孩子的到来均帮助她觉醒灵性。
大脑 神经科学 脑科学 觉醒
Switched On 谷歌图书
作者: John Elder Robison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2017 - 02
An extraordinary memoir about the cutting-edge brain therapy that dramatically changed the life and mind of John Elder Robison,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of Look Me in the Eye

NAMED ONE OF THE BEST BOOKS OF THE YEAR BY THE WASHINGTON POST

Imagine spending the first forty years of your life in darkness, blind to the emotions and social signals of other people. Then imagine that someone suddenly switches the lights on.

It has long been assumed that people living with autism are born with the diminished ability to read the emotions of others, even as they feel emotion deeply. But what if we’ve been wrong all this time? What if that “missing” emotional insight was there all along, locked away and inaccessible in the mind?

In 2007 John Elder Robison wrote the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Look Me in the Eye, a memoir about growing up with Asperger’s syndrome. Amid the blaze of publicity that followed, he received a unique invitation: Would John like to take part in a study led by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neuroscientists, who would use an experimental new brain therapy known as TMS, or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and then address the issues at the heart of autism? Switched On is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what happened next.

Having spent forty years as a social outcast, misreading others’ emotions or missing them completely, John is suddenly able to sense a powerful range of feelings in other people. However, this newfound insight brings unforeseen problems and serious questions. As the emotional ground shifts beneath his feet, John struggles with the very real possibility that choosing to diminish his disability might also mean sacrificing his unique gifts and even some of his closest relationships. Switched On is a real-life Flowers for Algernon, a fascinating and intimate window into what it means to be neurologically different, and what happens when the world as you know it is upended overnight.

Praise for Switched On

“An eye-opening book with a radical message . . . The transformations [Robison] undergoes throughout the book are astonishing—as foreign and overwhelming as if he woke up one morning with the visual range of a bee or the auditory prowess of a bat.”—The New York Times

“Astonishing, brave . . . reads like a medical thriller and keeps you wondering what will happen next . . . [Robison] takes readers for a ride through the thorny thickets of neuroscience and leaves us wanting more.”—The Washington Post

“Fascinating for its insights into Asperger’s and research, this engrossing record will make readers reexamine their preconceptions about this syndrome and the future of brain manipulation.”—Booklist

“Like books by Andrew Solomon and Oliver Sacks, Switched On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consider mental processe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owerful narrative and informative medical context.”—BookPage

“A mind-blowing book that will force you to ask deep questions about what is important in life. Would normalizing the brains of those who think differently reduce their motivation for great achievement?”—Temple Grandin, author of The Autistic Brain

“At the heart of Switched On are fundamental questions of who we are, of where our identity resides, of difference and disability and free will, which are brought into sharp focus by Robison’s lived experience.”—Graeme Simsion, author of The Rosie Effect
2023年6月22日 已读
作为一名自闭症患者和为自闭症群体代言的积极分子,作者参加了一次用穿颅磁刺激(TMS)实验,意图激活自闭症缺失的情绪识别和处理功能。

一般情况下,TMS的效果并不持久。但,实验在他的身上出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在TMS刺激之后,他出现了超验体验:他的感官变得极其敏锐鲜活;对过去的记忆纷纷苏醒,且犹如身临其境般;对他人的情绪,他忽然能本能的识别并应对得当。
面对TMS,他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和消极的变化。一方面,他对TMS的热情和深入研究,甚至让他成为NIH自闭症相关委员会的成员,参与科研基金的审议。另一方面,对他人情绪的认知和共情造成了他无法和深度抑郁的妻子一起生活,因而离婚。

TMS给他带来的改变,非常长久。

然而,我个人认为,而作者所经历的长期变化,并不是TMS带来的,而是灵性觉醒带来的。TMS充其量是他觉醒的契机。

作者的自传式的写作方式很对我的胃口。
心理学 情绪 脑科学 自传 自闭症
印度佛教史 豆瓣
インド仏教史
作者: [日] 平川彰 译者: 庄昆木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9
“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
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必备指南。
◎ 内容简介
《印度佛教史》一书是卓越的日本佛教学者平川彰先生论述印度佛教的通史类著作,内容详尽,叙述简洁,广泛综合东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论理分明,剖析层层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印度佛教的历史概貌,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必备指南。
◎ 名人推荐
检读这部著作,我们大体可以窥见近百年来国际学术界在“印度佛教”领域内,所注重的是哪些层面,所解决的又有哪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再注意每章所附的注释说明,则更能加强我们对印度佛教研究史的认识。作者在通史体裁的运用上,可以说掌握得颇为得心应手。这部书能译介到汉传佛教学术界是值得赞叹的。
——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蓝吉富教授
《印度佛教史》以“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初期大乘佛教”“后期大乘佛教”“密教”等五章,来论述印度佛教源流之生灭,令鉴往知来;并探究佛陀本怀与宗派发展,使本末有序。此书各种议题考名责实,参考资料巨细靡遗,内容条理分明,文笔深入浅出,不仅是学者专家之参考必备,也是初学大众的入门指南。本书是我研究生时期的佛学研究启蒙书,乃至今日身为教授,也常置于案头,以便教学与研究。《印度佛教史》名重国际,是学术界经典之作。
——惠敏法师
2023年6月14日 已读
为何开卷:我今年有开悟经历。开悟后,偶读心经,想起佛陀也是开悟的人。于是想要了解佛教是个啥。正好遇到读书群共度此书,故开卷。

此书怎样:从佛在世到1200年左右佛教在印度灭,又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密宗梳理下来,略写世俗历史,主要根据留下来的佛经,佛塔文化,来考据佛教教理的发展,主要人物和主要思想。书很好,功夫下的足。然而,我是佛教门外汉,读的吃力。

学到了什么:佛的开悟是真的。然悟到的东西很难说清,佛尽力传法,用各种比喻,以手指月。佛教徒中两派,先学后信的有,先信后学的也有。学佛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儿。一学就用思辨,一思辨,就教派分裂。还好佛祖定下“不杀生”戒规,不然佛弟子可能早就向基督信徒那样,指责彼此为异端,送对方上火刑柱了。

说句书外话:开悟,终究是很难学来的,得修。
佛教 佛教史 宗教史 思想史 觉醒
家庭的觉醒 豆瓣
作者: 【美】沙法丽·萨巴瑞/著 译者: 庞岚晶 译 2020 - 4
"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的教养。
从控制孩子,转向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带领整个家庭走上觉醒之路。
觉醒的教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游戏规则: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
每一位父母都有能力培养出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并在情感上与父母保持深度联结的孩子。但实际上,很多父母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被现代社会对养育子女的误解和自身内在的局限蒙蔽了双眼。
这本书因融汇西方心理学和东方哲学而充满洞见。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学家和家庭教育专家,作者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实用性的引导。她向父母展示了如何更好地培养与孩子的关系,让他们成长为真正的自己;同时也带领父母踏上一段觉醒之旅,超越对为人父母的恐惧和幻想,进入更平静、更有同情心和智慧的状态。
•你可以结束教养子女中的所有纠结
•你可以学会为人父母却不用恐惧或焦虑
•你可以结束和孩子的冲突
•你能在家庭里创造亲密的关系
"
2023年5月30日 已读
我处于开悟状态时,育儿对我来说毫不费力,我能轻易的洞察孩子的内心和身体需求,并用最有效有爱的方式和他们交流沟通。但,我不能时时处于开悟状态,所以就要学学,开悟的育儿法是怎样的。此书内容正是我需要的。

核心观点:育儿先育己。育儿的核心,是家长的觉醒。育儿中遇到的所有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都是家长自身问题的映照,也是成长觉悟的机遇。家长要抓住每次机会,找到自己的执着、未被满足的需求、曾经经历的残酷对待,去修复疗愈并觉醒自己。觉醒的家长,是觉醒家庭的关键。

不要做暴君。家长的定位,应该是孩子的精神导师(其他书里说要做教练)。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主、自驱动的长成自己本性真我的样子,而不是用自己的焦虑与期待,去挟持他们改造他们。

书中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值得一读再读,直至内化。
开悟 育儿 觉醒
The Power of Now 豆瓣
作者: Eckhart Tolle New World Library 2004 - 8
Eckhart Tolle's message is simple: living in the now is the truest path to happiness and enlightenment. And while this message may not seem stunningly original or fresh, Tolle's clear writing, supportive voice and enthusiasm make this an excellent manual for anyone who's ever wondered what exactly "living in the now" means. Foremost, Tolle is a world-class teacher, able to explain complicated concepts in concrete language. More importantly, within a chapter of reading this book, readers are already holding the world in a different container--more conscious of how thoughts and emotions get in the way of their ability to live in genuine peace and happiness.
Tolle packs a lot of information and inspirational ideas into The Power of Now. (Topics include the source of Chi, enlightened relationships, creative use of the mind, impermanence and the cycle of life.) Thankfully, he's added markers that symbolise "break time". This is when readers should close the book and mull over what they just read. As a result, The Power of Now reads like the highly acclaimed A Course in Miracles--a spiritual guidebook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inspire just as many study groups and change just as many lives for the better. --Gail Hudson
2023年3月6日 已读
重听《the power of now》,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认为通向觉醒的路要经历 surrender,臣服。但关于臣服,我总觉得作者没有说尽。当然,也可能是他说了,我没听到。下面是我的思考。
- 臣服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对真实的接受。包括对自己的接受,对我们过往经历的接受,对当下现状的接受,对未来的接受。接受,就是说,好的,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 但做到臣服,还不足以觉醒。要想达到觉醒的臣服与接受,不能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接受。接受时不能是寻求外界认可状态,你看,我把这一切都接受了吧。
- 怎么判断你是否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臣服呢?
- 那就要看你自己是否仍有掌控感。是的,被动臣服会让你有失控的感觉,但主动的觉悟的臣服并不会让你失去掌控感,臣服本身就在自己的觉察之下
个人成长 灵修 灵性 觉醒
认知觉醒 豆瓣 谷歌图书
7.4 (41 个评分) 作者: 周岭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 - 10
这是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你将真正看清自己;通过“深度学习、关联、反馈”事物规律,你将洞悉如何真正成事!
如果对自己不了解,我们就会被人的原始天性束缚,这往往会让我们感到很痛苦。然而,如果了解大脑知识,我们就可以观察并指导自己,运用认知的力量去克服天性,从而获得长久而清晰的内在动力,让我们告别绝大多数人生痛苦。
一个人的认知越清晰,行动就越坚定。本书解答了很多问题:
为什么我们做事总是急于求成、避难趋易?
所谓耐心,就是要“咬牙坚持、死磕到底”吗?
如何彻底告别用“三分钟热情”和“打鸡血”的方式做事?
如何保持极度专注?如何消除焦虑?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一个人真正的耐心从来不是苦哈哈的毅力支撑,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只要了解大脑规律,并知晓诸如“复利效应、舒适区边缘、学习权重比、学习平台期”等规律,我们就可以大幅提升我们的耐心水平。
2023年4月16日 已读
本书给我最大的提示,就是要消除模糊,保持清醒。这就是觉醒的关键。觉醒的人,直到自己当下面对的情况是什么,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对自己一天要做什么,也有清醒的认识。对于自己的长远目标,同样有清晰的认识。要达到清醒,是有一步步的路径可循的。首先,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欲望太多,与能力不匹配,加之没有耐心,必然造成焦虑。降低欲望,提高能力,焦虑自然消失。其次,要行动。行动是提高能力,实现目标的最笨,也是最快的办法。只有行动,在舒适区边缘行动,形成积极反馈,才能更好的学会新知,养成好习惯。第三,要专注。做事不专注,不如不做。目标清晰,积极行动,必然专注。行为改变必然发生。可惜,作者对灵性觉醒有偏见,只能认知觉醒,这大概会对他的真正觉醒有阻碍。不过,人生还很长,继续走下去,灵性觉醒也很有可能呀。
个人管理 思维 成长 自律 觉醒
The Finders 豆瓣
作者: Jeffery A Martin Integration Press 2019 - 3
Who Are The Finders?
The average person lives with an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that is rooted in fear, worry, and anxiety. The most common way this manifests is in a persistent sense of discontentment. Something just doesn't feel quite right.
That something is usually hard to put a finger on. It's often just a feeling that haunts us in the background, one that leads to endless soul searching and goal striving. Although it can disappear when a desire is achieved, or a piece of our life that was believed to be missing falls into place, ultimately the relief is only temporary. Before long, the background feeling that something is not okay returns and the search begins anew.
You may be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life doesn't have to be this way. Since 2006, our glob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has been on the trail of the tiny frac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at seems to have escaped this fate. We found thousands of them, and what we learned has been nothing short of astonishing. It will revolutionize your life for the better, if you'll le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