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Metaethics 豆瓣
作者: Tristram McPherson (Editor) / David Plunkett (Editor) Routledge 2017 - 3
This Handbook surveys the contemporary state of the burgeoning field of metaethics. Forty-four chapters, all written exclusively for this volume, provide expert introductions to:
·the central research programs that frame metaethical discussions
·the central explanatory challenges,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that inform contemporary work in those research programs
·debates over the status of metaethics, and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to use in metaethical inquiry
This 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anyone with a serious interest in metaethics, from those coming to it for the first time to those actively pursuing research in the field.
2023年11月9日 已读
伦理学是研究人世间的对错好坏的学问。而元伦理学是研究伦理学的学科。元伦理的目的是解释伦理学中使用的语言和思考,查看他们是如何指向现实的。

换句话说,元伦理不研究具体的道德困境或伦理难题,或建立有关好坏对错和良好生活的理论体系;而是在更高一层,研究各种伦理学的范畴,分析工具,理论框架,其实用的思考和言谈的本质,推理和判断的语义和逻辑上的结构。它不回答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回答一个理论在研究和回答伦理问题时,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思想,什么语言,什么概念,思想和语言指向什么。

元伦理派别众多,关心语言真实性的语言学派、专注陈述的含义的语义派,认为道德价值可以从自然事实推导出的自然主义派,认为道德价值超于自然实在的非自然主义派,认为道德是情感、命令和意愿的主观表达的非人之主义派等等。

元伦理讨论的是“伦理学是什么”,是个“实然”问题,看上去比规范伦理学讨论“应然”问题更“不虚”。伦理学关注人类行为和价值观,但我仍认为不值得在上面浪费时间。
伦理学 哲学 道德
伦理学与生活(第11版) 豆瓣
Ethics: Theory and Practice, 11th Edition
作者: [美] 雅克·蒂洛 / [美] 基思·克拉斯曼 译者: 程立显 / 刘建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 8
我们为什么要有道德?什么是美好生活?
伦理学领域的创造性杰作、广受欢迎的伦理学权威教材
著名现当代伦理学家周辅成审阅推荐
为身陷道德困惑的人们指点迷津
★编辑推荐
▶广受欢迎的伦理学权威教材 自1977年初版以来,四十余年历经十次修订,始终紧跟当今世界的前沿理论动向和案例研究
▶知行合一,高擎人道主义伦理学旗帜 通过综合描述的、规范的和分析的伦理学,作者致力于把伦理学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提倡生命价值、善良、公正、诚实和个人自由原则,重视知行合一的美德伦理学
▶贴近生活,为身陷道德困惑的人们指点迷津 以培养正义感和健全的公民人格为夙愿,以追求真善美为最高价值,本书致力于帮助每一个道德主体解决道德困惑,进而改善社会风气,推动全社会的道德化和公正化
▶博古通今,创造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共鸣 兼采古典与现代伦理学之精华,汲取儒家伦理的中庸、和谐与仁义合一的道德理论,并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视为美德伦理学的两大代表人物,为读者奉上了一堂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的道德伦理课
▶译文上乘,名家推介 伦理学大师周辅成老先生审阅推荐并数易其稿亲笔作序,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魏英敏、王海明等大力推介
★媒体推荐
我希望为发展我国的伦理学而努力的同仁们,真正以西方的优秀研究成果为借鉴,更加努力前进,让中国的伦理学,最终赶上和达到全球的领先地位!
——周辅成,著名现当代伦理学家
★内容简介
作者直面当今社会深刻的道德危机,将伦理学理论应用于日常生活的阐释,鼓励道德主体的反思、批判和创新精神。这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本书对描述的、规范的和分析的伦理学进行了科学综合,汲取东方伦理学的精华,构建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力倡生命价值、善良、公正、诚实和个人自由等五条道德原则,为生命(医学)伦理、企业伦理、媒体伦理、环境伦理、性伦理等广泛的社会伦理问题提供了应对之道。
本书自面世四十余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持续增长的读者群。本书不仅为哲学与伦理学专业师生所喜爱,也广受非专业读者的欢迎。正如中国伦理学大家周辅成先生所言,本书体现的“知行合一”的为学为人之道,必将在广大中国读者当中引起灵魂深处的共鸣。
2023年11月9日 已读
伦理道德学的书,觉得真扯。伦理就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区分对错好坏。道是讲是什么,德是讲该怎么做。在此基础上,还分出了应用伦理和元伦理。

看到最后,我发现自己是个无道德者。

道德和伦理这个东西,就是人们自己发明出来的,目的挺好:一为过良好生活,二为判断冲突纷争。但说到底,道德就是评判。我是无道德者,我主张不要评判。

评判,不需要任何基础,是个人就会。学不学伦理学都差不到哪儿去。

可笑道德家门还在那里一本正经的争论。我跟他们哪一家都说不到一块儿去,他们之间最爱做的事儿,也是争论。默认的价值不一样。功利主义说utility价值,康德说人本身的价值,罗尔斯说自由平等的价值,亚里士多德说美德的价值,争什么争。我是无道德者,说什么都没价值,一切都有价值等于一切都没价值。

价值是主观。当我看到本书把价值强扭出了客观性后,就知道整个伦理道德体系不过虚构。

伦理道德处理不了纷争。真想处理,还不如学学沟通与谈判,谛听和爱语。
伦理学 哲学 道德
公正 豆瓣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8.7 (54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桑德尔 译者: 朱慧玲 中信出版社 2012 - 11
安乐死是否应该得到法律许可?一条命是否不如十条命贵重?代孕合同是否合法?
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年代,我们的行为选择总在人性和物质之间摇摆不定。我们的社会正陷入尴尬的两难选择当中。我们甚至怀疑法律是否公正,因为法律无法回避个人的道德判断,无法做到中立。
这让习惯了传统道德观念和固定思维的我们感到不安,但这种不安,却能让我们理性精神保持清醒的状态,促使我们去寻找有关“公正”的“出路”。 “世界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将带领我们在寻找公正的旅途中,领略思辨的价值和魅力。
2023年11月9日 已读
公正,是人间的游戏。跳出人间,才知公正只是思维虚构的存在

改编自作者的哈佛公开课《公正》。此课程借日常生活中的争议问题向读者介绍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和理论,其介绍的主要理论,同乔纳森·沃尔夫《道德哲学》中的大部重合。本书实际讨论的是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其话题范围远超公正这个主题,涉及如何思考是好坏对错,和如何过良好生活。

书中举例了许多现实问题用于哲学讨论。而讨论的那些事,伦理学家往往也不能做定论。其实各种议论,也是于事无补马后炮。学者整理出理论,也没人听。正如作者在课堂上发现的,学生们,即便没有受过伦理学训练,也常出来反对书本上的高论。有些思维实验,离实际生活很远,比如:电车实验,左拐撞5个右拐撞一个,往哪边儿拐。你要是司机你怎么办?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答案。而我,正好不同意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要是我,我刹车。我不刹车死人算我的。车往那边走?爱往那边往哪边。那边也不走,直接出轨摔死我,我认。

伦理道德完全是人的思维建构,是基于偏好的评判。这种评判的最终功能,是给人类建造一座思维的牢笼。可惜,由于没有什么约束力,只能关押那些愿意待在里面的人。

有朝一日你能放弃评判,消解了道德,才能过上符合道的生活。
伦理学 哲学 道德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道德哲学 豆瓣
An Introduction to Moral Philosophy
8.8 (21 个评分) 作者: [英]乔纳森·沃尔夫 译者: 李鹏程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7
怎么做才对?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好?这些我们日日面对的问题,追问下去,就会触达道德的本质。
因此,道德哲学不仅仅是一项学术事业,而是对于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过的省察。追寻良好生活,意味着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思索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不是想都不想就接受别人给出的答案。
为了这样的道德启蒙,牛津大学哲学家乔纳森·沃尔夫结合几十年的哲学思考与道德实践,为每个愿意探索人生幸福根基的人,写下了这部明晰晓畅的通识著作。他从头梳理2500年的道德探究,使功利主义、道义论、德性伦理三大流派在交锋中相互阐明,让众多大思想家的洞见成为我们时代的道德资源。从古典时代到21世纪,道德哲学追问至为根本的问题,也不断回应每个时代中至为切近的问题。理性的思考加上共情的理解,在质疑、挑战中完善思考与实践,这是形塑道德人生观的途径,也是道德进步的动力。
----------
1. 牛津大学重量级哲学家,广受期待的通识新作。
牛津大学哲学家乔纳森·沃尔夫治学30多年来著述丰厚,他始终留意将哲学带出书斋,看重思想对现实的改变。他此前的通识经典《政治哲学》已成为标杆之作,而这本《道德哲学》则是他全新出版的通识作品,用他一贯明晰晓畅的语言风格,为以追寻良好生活为重要目的的道德哲学,贡献了一部新的通识经典。
2. 整合2500年思想资源,梳理三大流派,解答当下道德困境。
对于“怎么做才对?”“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好?”这两个关系到人生幸福抉择的核心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而从亚里士多德到边沁、康德,再到当代的罗尔斯、安斯康姆等等,2500年来的哲学家也有极为不同的洞察。在《道德哲学》中,沃尔夫梳理功利主义、道义论、德性伦理三大流派,从结果、动机、品格各个方面讨论我们如今面临的道德难题。
3. 分章回顾、延伸阅读、术语解释、关键词索引,把握道德哲学的关键问题。
《道德哲学》从哲学思考、道德推理的基本开始,整合大量思想资源,回应种种当下议题。为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有方向感,沃尔夫在每一章的末尾设置了回顾和延伸,在附录提供了简明的术语解释和丰富的关键词索引,希望了解道德哲学、关注伦理议题、做出进深研究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4. 哲学推理、思维实验、生活案例,借助哲学工具告别盲从,重塑道德人生观。
道德哲学不仅仅是一项学术事业,而是对于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过的省察。追寻良好生活,意味着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思索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不是想都不想就接受别人给出的答案。沃尔夫希望读者能够获得独立运用理性的工具,因此,他详述了哲学推理的基本方法,回顾了2500年来道德思考及实践在质疑、挑战中完善的过程,用思维实验、生活案例等方式,启发我们告别盲从盲信,运用哲学的工具过好自己的人生。
2023年11月6日 已读
伦理与道德哲学是一回事,说到底,是解决人际冲突时的指导原则和行为指导。道德在无冲突或冲突不在人之间时是无用的。

作为高校教材,本书介绍了道德哲学史上的主要代表思想,其中给边沁的功利主义,康德的道德准则和亚里士多德的德行性论给的篇幅比较多,对道德的宗教根基,自然法根基都有介绍,自利主义,虚无主义,相容主义都也都有涉猎。从现代哲学家们的女性主义和种族主义视角对经典道德哲学的批判来看,书中介绍的各种伦理学思潮,至今在西方也没有个统一的见解。人们并不真正的知道,什么才是良好的生活。

书中对斯多葛主义的介绍,是拿来与亚里士多德、基督教道德和康德的道德哲学做比较时提到的,并没有系统提及。个人认为这是个损失,斯多葛哲学完全可以引导个人过良好的生活。良好与道德,几乎可以划等号。

如果美国的道德哲学入门课就只教这些,还是挺让人失望的。它只教学生哲学家如何看待道德,思考道德,和使用道德看待外在问题。并不引导学生如何利用道德哲学考察自己的行为,思想与动机。

最后说一下我的个人偏见:书里所有的道德哲学上,没有比斯多葛主义更高明的。
伦理学 哲学 道德
正义之心 豆瓣
The Righteous Mind: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8.6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海特 译者: 舒明月 / 胡晓旭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5
[内容简介]
☆ 一个你认为颇有价值的决定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为什么人与人、群体、党派、政府与民众、宗教派别、甚至国家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人类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道德阵营,但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
☆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认为,我们并非像自以为的那么理性和正义,正义之心凝聚人心,但也具有盲目性。“道德”有时会是制造纷争的根源,因为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这让我们轻易去批评、厌恶、甚至干涉相异于己的信念,这也正是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和冲突的原因。
☆ 在《正义之心》中,海特教授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的6个基础,继而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书中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该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达成互相理解以促成合作型社会的建立这一目标。这是一本令人惊奇又极富挑战性和说服力的经典著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瞠目结舌,最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编辑推荐]
☆ 著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畅销书《象与骑象人》作者、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最新力作。
☆ “人类认识自我本性的里程碑著作。”——《纽约时报书评》
☆ 道德心理学的革命。
☆ 为什么人类会因政治与宗教产生分歧?人类的正义之心到底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而去?
☆ 涵盖道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系统学、遗传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经典著作,汇集了这些领域中最新的科学研究与成果。
☆ 湛庐文化出品。
2022年7月26日 已读
最令我有所收获的,是作者发现的道德的六个基本模块,关爱,公平,自由,权威,忠诚和圣洁。这分别对应人与弱小,同侪,强者,群体和超自然力量之间的关系。

他应用这六个模块的道德框架到政治派别的分析上,又给政治心理学做出了贡献。
结合着道德的直觉先行和美国政治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区别,海特解释了美国政治派别的道德地图和权重,以及弥合两党分歧所面临的困难。

海特的写作,挺善于运用比喻的。在 象与骑象人中 他把人的 理性控制过程 和 情感反应过程 分别比喻为骑象人和大象,对于他阐述幸福假设就非常有用。本书里,他又将人类的个体性群体性的双重性,用了蜜蜂和黑猩猩做比喻,也非常生动的描述了人类时而自私时而又陷入“群体欢腾”状态为集体风险的状态的图景。
2022年7月26日 评论 道德的六基模型很有启发 - 本书里,他讲述了自己研究道德心理学的过程,包括他的阅读和实验的发展过程,借机介绍了他如何将哲学问题转化为心理学问题并通过心理学研究方法给予解答的。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和他人的学术成果,让人么对道德心理学近几十年的走向与发现做了总结。最令我有所收获的,是他的发现的道德的六个基本模块,关爱,公平,自由,权威,忠诚和圣洁。 他应用这六个模块的道德框架到政治派别的分析上,又给政治心理学做出了贡献。 结合着道德的直觉先行和美国政治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区别,海特解释了美国政治派别的道德地图和权重,以及弥合两党分歧所面临的困难。 一如既往的,海特在这本书里也是从不同学科里汲取营养,为搭建自己的学术框架做了广泛的阅读,思考和实验。政治,宗教,人类学,哲学,都是他的涉猎的范围。 海特的写作,挺善于运用比喻的。在 象与骑象人中 他把人的 理性控制过程 和 情感反应过程 分别比喻为骑象人和大象,对于他阐述幸福假设就非常有用。本书里,他又将人类的个体性群体性的双重性,用了蜜蜂和黑猩猩做比喻,也非常生动的描述了人类时而自私时而又陷入“群体欢腾”状态为集体风险的状态的图景。 本书里非常有理有据的论述,表现出作者杰出的科学素养和对生活热切的关注。
心理学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