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Layered Money 豆瓣
作者: Nikhil Bhatia 2021 - 1
In this fascinating deep dive into the evolution of monetary systems around the globe, Nik Bhatia takes us into the origins of how money has evolved to function in a “layered” manner. Using gold as an example of this term, he traces the layers of this ancient currency from raw mined material, to gold coins, and finally to bank-issued gold certificates. In a groundbreaking manner, Bhatia offers a similar paradigm for the evolution of digital currencies. Bhatia’s analysis begins in Renaissance Florence with the gold Florin coin and a burgeoning banking culture, continues with the evolution of central banking, and concludes with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ou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s central banks around the world prepare to launch their own crypto-competitors, Bhatia illustrates how the invention of Bitcoin created a seismic shift in money and merged the monetary and cryptography sciences. His unique analysis of “layered money” illuminates money markets for the general reader and shows how Bitcoin is becoming a trusted global currency. Readers will come away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cs of our financial system, why the dollar is deeply entrenched despite its state of disrepair, and how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CBDCs) and cryptocurrencies will interact in our new monetary future.
货币金融学 豆瓣 Goodreads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作者: 弗雷德里克 S.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 译者: 马君潞 / 张庆元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 6
米什金的这本《货币金融学(原书第2版)》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自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本版较前一版做了较大的改动,围绕次贷危机,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应用和专栏。本书共有6篇25章,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帮助读者理解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以及国际金融等问题。 《货币金融学(原书第2版)》适合金融专业以及相关经济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作为专业人士参考用书。
2024年1月14日 已读
本书甚好,一本书讲透西方金融的方方面面。

为了交换物品的方便,出现了中介物做货币。货币的出现,使得交换可以异地跨期进行。货币功能和价值,决定其可以兑换商品,定价和代表财富。货币成了调动资源的资本力量。有人有资本但创富力低,有人能创富但是没资本。为使资本流动,则产生借贷和投资,出现债券和股票。银行,证券市场这些金融机构就有了形成的机会。

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可降低借贷的成本和风险。但一旦金融机构翻车,影响范围也从个体扩展到了群体。为了应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政府参与组织成立监管机构,保险机构,中央银行。这虽然进一步降低了风险概率,但一旦这个层面出问题,动荡的范围就不是一个地区而是全国了。为了应对国际贸易和信贷的风险,各国之间又组成更大的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控制风险。可一旦这些失灵,风险传导起来,则动荡范围又扩大了。

如此,为了交换物品,货币流动,人类的叠床架屋搞出了复杂的金融构建。于是有金融学,研究这些机构如何互动,影响经济生活。这也是本书的叙事架构。

早起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对经济没有影响,被后来的芝加哥学派证明是不对的。经济学家研究金融现象,政府有哪些金融杠杆可以影响和控制经济。以及各种金融现象的因果关系。然而,这些研究常常落在金融创新的后面,因为逐利的市场参与者总在寻求机会,追名的政治家常常要在经济中施展拳脚,而求真的经济学家们只能在已经出现的事件中寻求规律。

最后,经济学家们似乎常常忘记:整个金融都是人造物,到处都是试探、谈判和约定俗成。但他们的研究中却痴迷于数理,常常并不提及人。偶有提及,却说那是“动物精神”。
投资理财 货币 金融
门口的野蛮人 豆瓣 Goodreads
Barbarians at the Gate
8.0 (5 个评分) 作者: 布赖恩·伯勒 / 约翰·希利亚尔 译者: 张振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 9
华尔街商战纪实经典,20周年全新译本。
深度接触资本世界,金融大鳄、国际巨头悉数登场——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罗门兄弟、第一波士顿、贝尔斯登、大通曼哈顿、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尔肯、纳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国运通、百事可乐、宝洁、卡夫、麦肯锡……有史以来最推荐的商界与金融界实战经典案例!
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华尔街通常称之为“门口的野蛮人”。两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凭借人脉和技巧,令当事人吐露真言,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再辅以引人入胜的妙笔,曝露出当时华尔街最大的收购——1988年KKR公司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的来龙去脉,以及华尔街金融操作的风风雨雨。
书的前半部交待出主角们的发家史,俨然是美国经济浮世绘;后半部情节紧张,宛如悬疑小说。其间,人物们尔虞我诈,故事充满金融交易、舆论压力、决策博弈、社交晚宴和董事会议,不仅让读者见识到如此重大的收购在高层之间是如何运作的,也让我们看到一部充满洞见的金融社会史。
在20周年纪念版中,作者又重新拜访了这场世纪收购的胜败双方,追踪余波,记叙参与者后续的成败荣辱,并指出这场收购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是部金融史 豆瓣
6.7 (12 个评分) 作者: 陈雨露 / 杨忠恕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 3
《中国是部金融史》内容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全新力作,《世界是部金融史》姊妹篇,透过金融读懂中国三千年把金融那些事儿一次说清楚,三千年来谁著史——文明盛衰的密码是什么?人间沧桑的正道为何物?金权有着怎样的规则?贫富有着怎样的逻辑?
全书以时间为纲,以朝代、人物、事件为目,围绕金融实践这个核心,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条分缕析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盛衰密码和进退定律。无论是“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的海晏河清,还是“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的浑浊乱世,都有金钱的力量在背后驱动。在“皇权—封建官僚—小农”框架下分割社会财富,所谓盛世,不过是给大部分人一个公平赚钱的机会,而皇权和小农最后无论如何变招,都会被霸气外露的封建官僚逼入绝境。在盛世与乱世的循环交替中,以货币为工具的金融是那双看不见的手。
一部上下三千年的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金融史,透过《中国是部金融史》,你能将它看明白。
2023年1月16日 已读
用通史的写法,从周朝一直写到唐朝,围绕金融,货币,税收,经济政策来写王朝更替,权力利益流转。表面是说经济,实际是说政治。
经济,说白了就是如何创造财富。在古代创富的主要资源就是土地,人力。政治,则是财富如何分配调拨使用,其中涉及的则是皇权,官僚和人民三种力量的博弈。中国传统社会基本是皇权与官僚的博弈,从而出现了集权-分权,土地兼并和抑制兼并,货币官铸-私铸等等的政治经济循环怪圈儿。而皇权与官僚势力的平衡游戏则很少考虑民权。前面二者若势均力敌,且同时放松对人民的巧取豪夺,经济就会好一些,人民还可安心的做几年治世的韭菜。而无论哪一方做大,都不免加重对小民的盘剥。一旦小民破产,流民四起,一个王朝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历史 经济 金融 非虚构
货币缩水 豆瓣
Why Is the Dollar Shrinking? A Study in the High Cost of Living
作者: [美]欧文•费雪 译者: 李佳楠 2022 - 6
生活成本为何居高不下?
费雪在本书提出著名的交易方程式,揭示了决定物价的三大因素,用于分析当下政策、事件对物价的影响。
本书还探讨了货币的本质及价值支撑,破除了对货币的误解;用资产负债表逐步展示银行信用不断扩张的过程;以辩论方式论证历史上复本位制究竟能否让币值稳定;并用交易方程式推演物价变动如何触发经济周期,并提出措施降低经济危机的次数和后果;最后对导致“生活成本高昂”的近30种流行说法一一驳斥,并说明持有这些错误信念的后果。
货币幻觉 豆瓣
The Money Illusion
作者: [美]欧文·费雪 / Irving Fisher 译者: 曹乾 2022 - 4
觉得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工资涨了还是不够用?这说明你出现了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人的一种心理错觉,即决策时只看到货币的名义价值,而忽视了实际购买力的变化。
费雪列举了大量存在货币幻觉的生动例子,并认为这种错觉源于货币单位的不稳定——即货币购买力的波动。他继而分析波动的原因和对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危害,分别站在个人、银行和政府的角度提出补救办法。比如用指数衡量货币购买力,并根据指数调整工资等;或直接用指数创造商品本位,取代当时的金本位。
本书能加深人们对货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个人在生活、投资决策时少受货币幻觉的影响。
*名家推荐
费雪一生扮演过许多角色——社会哲学家、经济工程师、教师、发明家、商人,还有他坚信在很多方面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的改革活动家,但不管是哪个角色,我斗胆预测,他会作为这个国家最伟大的科学经济学家载入史册。
——熊彼特
本书活泼、清晰,又有趣,延续了费雪教授一贯的写作特点。而教授正是用这样的写法,令经济学的门外汉不仅能够理解货币幻觉,还让他们准备好为破除幻觉出一份力。
——沃伦·伦道夫·伯吉斯
前纽约花旗银行董事长,美国银行家协会前会长
纯从可用的理论衡量费雪的贡献,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家无出其右。费雪是经济学中的莫扎特。无论是功用分析、指数分析、货币理论、利息理论,此君皆立竿见影。他平生论著无数,皆天才之作也。
——张五常
从经济分析的贡献来看,欧文·费雪是美国经济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名字。
——萨缪尔森
在我看来,费雪是到目前为止美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