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艨艟夜谭 豆瓣
作者: 章骞 青岛出版社 2012 - 7
在风帆时代,曾经有多少海上的冒险传奇,或是被游吟诗人口口传颂,或是被文人墨客谱写诗篇。比如脍炙人口的辛巴达航海传奇,便是《天方夜谭》中最为惊险刺激的故事。那位有名的航海家辛巴达扬帆远航的七大冒险,可以通过莎赫札德之口,在每晚娓娓道来,倒也能使暴君收起他滴血的屠刀。
而当进入了蒸汽时代后,海上白色的风帆被黑色的煤烟所取代,自此航海故事似乎少了一分浪漫的情感,似乎开始充斥了太多的数字,而少了一些人文的刻划。
然而,不管是揭扬起风帆还是操纵起轮机,依靠的还是一个一个智勇兼备的水手,需要的还是不变的钢铁意志。而且,由于工业时代的战船是凝聚着当时最为尖端的科技,因此,舰艇的设计制造环节本身也能成为一种传奇。
到了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更是将航海与海军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与潜艇的出现,海军从一个二元的平面世界,迈入了一个三维的立体空间。与此同时,电子技术开始运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给航海与海军的世界点缀上了一丝异彩。在这段时期的海战中,作战艺术与科学技术交相辉映。更是由于在此期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也使得海洋变成了作战艺术与科学技术较量的舞台。本书说讲述的十二个舰船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前后。
在这些故事中,首先叙述的是二十世纪初叶,处于舰艇发展蓬勃发展时期的一个设计奇想开篇。因为任何在香槟酒的飞沫中滑入大海的舰船,都是从一个设想开始的,且不管这个设想是多么的奇异。
而此后所叙述的,则都是实在的舰艇或者有关话题。这其中有的故事描述了一些处于舰艇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舰艇,也有的故事叙述了处于独特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别具一格的舰艇。
其中先是有促使日本造船腾飞的“舰队决战型”装甲巡洋舰;又谈及一流装潢、二次易主、三命其名、四度开工的七个主炮塔战列舰;再揭开了中国最早尝试在船上搭载飞机并投入实战的“飞机搭载舰”之面纱;还接连谈了美国“标准战列舰”的开端和最终舰,即开新时代战列舰先河的内华达级与也有浴火重生的“西弗吉尼亚”号。
此后的两篇较长的文章,先探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英国主力舰是如何从优雅的“纯种猫”变成粗怪的“牛头犬”。再汇集大量的史料,较为完整地描绘了中国抗战期间海军主力“宁海”号与“平海”号巡洋舰短暂却英勇的历史。
在插入了素有多次国际舞台活剧的外交名舰“奥古斯塔”号故事之后,下一个故事的舞台,便是著名的莱特湾大海战中的萨马战场。这个战场上一支弱小的美国海军编队面对强大的日本舰队,一边迟滞敌手,一边却重创日寇而最终获得胜利。这个故事试图以风帆时代海洋冒险故事的笔调,刻画了一艘名叫“甘比尔湾”号的护航航空母舰被处于绝对优势的日军舰艇所击沉前最后两天,舰上的一个个水兵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叙述了这场惨烈的海战,给人们揭示了通常不为人知的故事。
二战结束后,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海军舰艇也发生了巨变,最后的两个故事便是这个时代舰艇的写照。“诺福克”号是美国战后所建最早的主要舰艇,是一种带着承上启下色彩却不为人知的舰艇。此后,导弹开始成为军舰的主要武装,而其中登峰造极的,便是将战略核导弹搭载在一艘改装的意大利轻巡洋舰上,这艘跨越了两个时代的特殊舰艇,也成了本书最后一则故事的主人公。
这些文章多数曾在《军事历史》、《舰船知识》以及《战争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过,不过对于所有的文章,笔者这次都进行过或多或少的改写,内容与形式与原先相比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同时,就新近获得的资料、发现原文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此次也一并作了更新与修正。当然,笔者由于水平有限,能力不足,书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还望读者诸君多多指正。
(谢辞略)……
当年中国海军还在极其孱弱之时,已经不甘落后地改装一艘简陋的商船,搭上水上飞机投入实战。而现在早已经今非昔比,大连港内的艨艟巨舰正在吸引着全国热爱海洋以及海军的朋友的目光,在这十二篇海军舰艇的小故事中,应该也可以看出正在为中国海军迈向蓝海而努力的人们之身影,笔者也期待着中国海军谱写更多的传奇。
2023年10月3日 已读
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章先生对海军的热情。文笔细腻,集中刻画了海军史上鲜为人知,却又足够重要的12个故事片段。无论对于爱好者还是普通人,都是很好的海军读物。
军事 历史
战争论 豆瓣
所属 作品: 战争论
作者: [德] 克劳塞维茨 译者: 张蕾芳 译林出版社 2010 - 4
简介:
《战争论》全书共三卷,约70余万字。为了帮助现代读者了解这部巨著的思想精髓,我们出版的这一精选本希望尽量多收录克劳塞维茨独创的、不朽的思想——主要见于第一、第二和第七、第八篇中。原著某些篇章基本遵循军官兵法手册的传统模式,独创性比较少,而且大多已被克劳塞维茨之后的技术发展超越,所以本书从略。
导读:
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
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恐惧来自于对身体的关注,勇气则是出于对精神生存的需要。
——克劳塞维茨
与其把战争比作一门艺术,不如把它比作商业更确切,因为商业也是人类利害关系和活动之间的冲突。
战争也更接近政治一些,而政治则是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再说,政治孕育着战争——战争的轮廓已经初具雏形,在政治中隐然存在。
就像商人不能从单笔交易中取出利润放到一个单独的帐户里,所以,战争中单个战果也不能从整体效果中拿出来单独评估。
2021年5月20日 已读
节选的形式与生涩的翻译一起造就了灾难级的可读性。
军事
远去的胜利 豆瓣
所属 作品: 远去的胜利
作者: [英] 威廉.理查德森 / [英] 西摩·弗雷德林 译者: 晨钰琪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作为一本极为重要的德军二战档案类军事历史著作,《远去的胜利》真实记录了二战中德军在欧洲的六场关键战役——不列颠战役、莫斯科战役、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法国战役、阿登战役,而正是在这些具有转折性的战役中,希特勒一次又一次作出了导致其最终覆灭的关键决策。
本书由“二战”时期六位著名的德军将领,包括维尔纳•克赖佩、君特•布鲁门特里特和博多•齐默尔曼等人执笔合著,而这些作者均为当时希特勒致命决策制定的重要见证人和必不可少的执行人。
通过这些真实历史现场见证,六位作者细致描述了围绕在希特勒周围阿谀奉承的统治集团的诡计和那些能力出众的将领们的建议,细节重现了德军关键战略制定与部署的内幕,以及德军由盛及衰、最终走向崩溃的众多内因。
最终由齐格菲·韦斯特法尔将这些记述进行叙述性衔接。韦斯特法尔曾在北非担任隆美尔将军的作战部部长、在意大利担任凯塞林将军的参谋长,并于1944年至1945年担任伦德斯泰特的参谋长。因此,他非常适合衔接这些曾经共同服役的同僚们的叙述,以生动展示在独裁统治下的决策体系及德军一线将领的军事思想与决策思维角度。
2020年12月18日 已读
韦斯特法尔最后的评述虽然认识到了德国发动战争的不义性,但其评述重点仍放在了德国国力差距导致战争必然失败的结论上。这不得不让人有他其实是“反战败”的疑惑。作为高级指挥官而非政治家,也不能过多苛责他,但希望各位针对相关论点批判性阅读。
军事 回忆录
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陆军联队全史 豆瓣
作者: 唐茜 / 丛丕 台海出版社 2016 - 11
本书以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日本陆军联队为著述对象,以最主要作战力量的步兵联队、炮兵联队和战车联队作为研究对象,介绍其编制构成、武器装备、战斗路线,并配以相关的历史图片,揭示日本陆军从诞生、发展直至覆灭的历史过程,更展现出其罪恶的侵略行径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打击下战败投降的必然。
2018年5月28日 已读
很多历史照片,作为索引类书籍不错。
军事 历史
无畏之海 豆瓣
所属 作品: 无畏之海
作者: 章骞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3 - 7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到1918年期间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初一场世界范围的战祸。虽说战事主要发生于欧洲,而且战场主要集中于法国北部、俄国西部以及巴尔干半岛。但是,这场战争则卷入了几乎所有的列强,而且各国动用了其所有力量,包括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工程师的创意、产业工人的劳作乃至宣传鼓动家的文笔,这股汇聚着力量的洪流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影响更是遍及整个世界的“总体战”。这场战争给全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毁灭可谓亘古未有,同时战争还荡涤了整个原有的社会秩序。其影响堪称是决定性的,无论是政治格局,还是人类整个社会结构、文化生活、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在这场大战以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传统军事思想和体系下展开的,然而由于军事技术的腾飞而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使得整个战争却以付出当初根本无法预料的牺牲和浩劫而结束的。在长达四年的战争期间,推定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阵亡900万,平民遇难1000万,2000多万人负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了当时币值170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
在大战期间的海上,战事由海面开始全面向水下和空中扩展,成了传统意义上单纯水面舰艇决战的最后舞台。无论在北海的寒波和迷雾中破浪前进的巨大舰队,排开长达十余公里纵列倾吐炮火的壮美画面;还是秉承超人的智慧和勇气,驾驶设备贫弱的潜艇长驱敌巢挑战钢铁巨舰那种惊心动魄之情;乃至伪装成普通商船,远离故土千万里进行破交战那些伪装巡洋舰的骑士风范,却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一幅又一幅传奇的画面。当然,由于无限制潜艇战的肆虐,炮击不设防港口的舰队,盲目轰炸市镇的飞艇,却又是那么鄙夷而让人不齿。那些由于国力急遽强盛而企图挑战世界秩序的狂妄君主,那些造成无谓牺牲的拙劣指挥,也都值得让后人发以深思。
这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海。
然而,对于这样一场处于世界海战史关键阶段的世纪海战,迄今为止,国内却始终难寻一部能反映其全貌的著作。且不说原创,即便是翻译作品也寥寥无几,且也基本上局限于日德兰海战、施佩舰队等个别内容的叙述。对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以反映陆上战斗为多,偶尔出现的一些对潜艇战、海上破交战的介绍,也往往停留在局部的描摹。即便在国外,从全球视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进行全面描述的作品也并不多见。
这次山东画报出版社所出版的《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却可谓是填补了这个空白,使得我们可以探寻这片被无畏舰那种业已逝去的钢铁巨兽所主宰之海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是以北海为主要战场,烽火遍及世界各地。因此,书中除了北海主战场之外,对于其他海域的战争进行了相应的介绍。此外,虽然名曰“海战史”,但是书中也有关于东非丛林湖泊中的“湖战”,以及多瑙河、美索不达米亚的“河战”,当然还有诞生后不久海军航空兵的“空战”。有时,也会遇到不得不涉及陆地战场的内容,在这个情况下,书中也会进行极为简单的相关介绍。总之希望能够给予人们对于当时整个海军作战具有较为全面完整的认识。
更加发人深思的,书中我们还能探寻到了另一种“无畏”。在寒冷的英吉利海峡击沉一艘美国驱逐舰后,德国U-53号潜艇在罗泽艇长的指挥下勇敢地浮出水面。他们不但收容了两名重伤伤员,还为生还者留下食物、淡水和药品,甚至不顾风险,向附近的英国反潜舰队基地发出标明详细方位的求救信号。这才是真正的无畏,它来源于军人的荣誉,来源于人类高贵的良知。
不过遗憾的是,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完全揭开了“总体战”的封印。那种混淆了前线与后方,混淆了军人和平民的作战样式完全释放出了深藏于人类灵魂深处的邪恶。那种真正的无畏精神,却逐渐成为西去的黄鹤。
这样的精神,除了上面的战例之外,还是时常地闪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战场。因此,在描述钢铁无畏舰鏖战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深深地感悟那种至高的无畏精神。
在卷尾,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不同战场在同一时间的进程,笔者在正文之后还整理出了较为详尽的年表。而且还将战争期间损失的所有主要舰艇成表列出。这些舰艇包括了1914年7月28日到1918年11月11日之间损失的雷击舰以上舰艇以及潜艇。这些损失既包括由于战争原因,也包括由于事故、灾难等其他原因。其中也有损失后打捞起再次使用的,对此会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另外,中立国方面损失的舰艇也一并列入表中。可见本书具有的资料性也是值得关注的。
2018年3月25日 已读
追忆大舰巨炮时代的恢宏巨制。兼顾考据的严谨与文笔的生动。为德淳先生的离去感到无比惋惜!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