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lly - 标记
砂女 豆瓣
砂の女
8.6 (36 个评分) 作者: [日] 安部公房 译者: 于荣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4
《砂女》是让安部公房闻名世界的一部小说,是他创作生涯的一座里程碑。自问世以来,便获得很高评价,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主人公,某学校教员仁木顺平,利用休假日外出采集昆虫标本,住宿砂穴民家。穴中只住有一位年轻女人。第二天“他”醒来发现,通往地面的绳梯已被人撤去 ,始知自己受了欺骗。这处砂的村落由那位把“他”引往砂穴中的“年长者”控制着。虽有粮水烟茶平均按时供给,却无行动自由。“他”几次劝导年轻的女人放弃这种无视自我存在的、为了苟活而终日挖砂不止的活动,却遭到女人绝念而平静的拒绝:不可能。在与女人的肉体生活中,“他“获得过短暂的快乐,但逃跑的心不死。然而几次行动都惨遭失败。后来在送已有身孕的女人去医院时,“他”得到了通往地上的绳梯,却已无心逃出。
《砂女》凝聚了安部公房之前创作和思考的精华,又为接下来的作品建立了一个关于都市的基本框架和空间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种类型的都市人不断登场,在寻找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纽带,还有自己人生的意义。
2025年7月14日 想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箱男 豆瓣
箱男
作者: [日] 安部公房 译者: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5 - 4
*日本存在主义大师,直击现代人扭曲的精神世界。
*生活在纸箱里的男人,号称“箱男”。——其实做箱男这件事,最吸引人的在于可以避开他人的视线和毫无顾忌地窥视。
*一旦把自己套进纸箱,就再也不想出来了。
“箱男”是一种都市边缘人物:他们头顶纸箱,在小小的纸箱构建起自己的王国,完全孤立于社会,彷徨于都市的角落,仅从窥视窗打量这个世界。“箱男”是怎么产生的?他们放弃一切所求为何?又从窥视窗看到了什么?
故事以“箱男”所写的手记为轴,由其他人物所写的文章、突然插入的寓言、新闻报道和诗歌等各种时空断章组成实验结构,探究人在都市中生活的隐身性、“看”与“被看”的关系、人类的归属感,以及对“写作”本身的质疑。
【媒体评论】:
如果安部公房先生还在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将会是他。——大江健三郎
都市里总是充满异端的味道。人们寻找自由的参与机会,梦想获得永远的不在场证明。“箱男”由此出现。——安部公房
安部公房是被称为东方的卡夫卡。我那时看他的《砂女》《箱男》等小说时,可以用“震惊”两个字来形容。这种震惊远比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时来得更直接,更凶猛。——阎连科
2025年7月14日 想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金阁寺 豆瓣 谷歌图书
金閣寺
8.8 (259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唐月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
三岛由纪夫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956年,长篇小说。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金阁寺》发表后大受好评,获第八届读卖文学奖。
三岛要在《金阁寺》中描述这种对传统既爱又憎的奇妙心态,这在他看来似乎用一般的真善美方程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加上他一向追求倒错美学,于是将金阁寺僧徒的思想和行为作艺术上的提升。他要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中创造“死与颓废”的美,构筑自己独特的美学世界。总之,三岛由纪夫驱笔写《金阁寺》,就是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
2025年7月14日 想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自由 豆瓣
Freedom
8.2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弗兰岑 译者: 缪梅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5
★多年来,我们以为再也不会读到这样的作品
——那种濒临灭绝的真正好看又伟大的小说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卫报》公推为“世纪之书”
★十年来唯一登上《时代》封面的作家,被加冕为“伟大的美国小说家”
★真正伟大的当代文学,正如人们借由狄更斯来了解十九世纪的英国,后人也可以通过《自由》来了解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国。
★《自由》出版前,奥巴马总统急不可待抢先阅读,赞叹“太惊人了”!
★美国传媒女王奥普拉:“一部惊人的大师级杰作!”
★顶级媒体“年度选书”
《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第1名
《时代周刊》“年度小说”第1名
史蒂芬·金“年度十大选书”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选书
《大西洋月刊》“年度图书”
《经济学人》选书
英国《卫报》“年度十大好书”
英国《电讯报》年度小说
英国《泰晤士报》选书
《 自由 》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
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2025年7月14日 想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 豆瓣
8.4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汤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9
卡佛一生作品以短篇小说和诗为主。这本自选集几乎包括了卡佛所有最重要的短篇小说,被誉为是“最卡佛”的卡佛小说集。本书总结了卡佛的写作生涯,见证了他堪比海明威、韦尔蒂、塞林格、契佛等当代美国名家的文学成就……这部自选集是来自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2025年7月14日 想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冷血 豆瓣 Goodreads 豆瓣
In Cold Blood
8.7 (79 个评分) 作者: [美] 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 夏杪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0
★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杜鲁门•卡波特
★我在高中时第一次读到英文版的卡波特作品,它让我深叹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所以我在二十九岁之前都没有试图写小说。 ——村上春树
★ 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纪实作品”
★ 55周雄踞美国畅销书榜TOP 1
★ 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全球百部英语非小说”
★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史上最经典的百部推理小说”
堪萨斯州,霍尔科姆村。几声枪响,良善温和、广受尊敬的克拉特一家惨遭灭门。凶手异常凶残狡猾:被害人均被击中面部,电话线被割断,子弹壳也消失不见……一时间,案件震惊了整个美国。
卡波特立即赶到当地,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访谈和调查,对象包括死者亲友、邻居、当地警察,以及两名犯罪嫌疑人。案件逐渐得以还原,两名凶手从这起谋杀案中得到的只有几十美元、一副望远镜和一个收音机。
是什么让他们走上这条冷血之路?当作家试图打开凶手的内心时,他自己也经历了一次自省之旅。
2025年7月14日 想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纽约三部曲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New York Trilogy
7.5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文敏 九州出版社 2019 - 1
《纽约三部曲》由《玻璃城》、《幽灵》和《锁闭的屋子》三部相互关联的非典型性侦探小说构成。推理小说家奎因,冒充一位名为保罗•奥斯特的侦探,接受了跟踪刚刚出狱的老斯蒂尔曼的委托,却在无形中继承了老人的遗志——发明一种与这个破碎的世界相应的全新语言;侦探布鲁,受雇于怀特,监视住在马路对面的作家布莱克,在日复一日的观察中,逐渐把自己变成了布莱克的镜像,并在无意中为布莱克写下了最后的自传;而“我”则意外继承了童年好友范肖的遗稿,以及他的遗孀和儿子,范肖作品的热销使“我”名利双收,但幸福生活的幻影很快就被一张来自“范肖”的纸条打破……作家与人物、真实与虚构、语言与实存,都在不断地互相置换,堪称解锁奥斯特内核的终极密码。
.
【评论推荐】
奥斯特如臂使指地驾驭着读者对神秘事物的探究精神,使人们的好奇心从挖掘不法行为的过程,重新回归到纯粹的自我探索中。——《纽约时报》
就像卡夫卡迷上了侦察游戏,写下了不断回旋版本的自己。——《华盛顿邮报》
绝对值得一读,不可思议……奥斯特为现代文学——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对所身处世界的看法,拓展了新的维度。——《波士顿环球报》
令人兴奋……一位从来不满足于事实层面的作家,对讲故事的艺术的精妙探索。——《费城询问报》
2025年7月14日 想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小说机杼 豆瓣 Goodreads
How Fiction Works
9.2 (72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译者: 黄远帆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5 - 8
本书是一部研究小说魔力的神奇之作——分析其主要元素,颂扬其持久动力。书中对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最时髦的批判深入到了讲故事时的机械设定,由此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当我们说”认识”某个虚构的人物时,这意味着什么?生动的细节由什么构成?何谓成功的隐喻?现实主义是现实的吗?为什么有些文学惯例变得过时,而另一些却保持活力?
从荷马到《给小鸭子让路》,从圣经到约翰·勒卡雷,詹姆斯·伍德广泛取材。本书既是一部虚构手法的研究佳作,也是一部小说的另类史。它幽默、深刻,无论你是作者还是读者,甚或是对此书该兴趣的路人甲,它都将对你有所启迪!
2025年7月14日 想读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豆瓣
Obsluhoval jsem anglického krále
8.5 (8 个评分) 作者: [捷克]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译者: 刘星灿 / 劳白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4
本书是作者用十八天在“一种轻盈的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从完稿到出版,他只字未动。赫拉巴尔自己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孤独》,我都害怕去读,甚至连一行字也不敢看一眼”。小说以一个餐厅服务员蒂迪尔的打工经历,展示了捷克二十世纪中期的社会变迁。这部作品体现出作家一贯的回忆录式“传记”创作风格,通篇描绘了旅馆、饭店、餐厅和私人会所的生活,处处流露出布拉格帅克式的幽默、揶揄和调侃。
2025年7月14日 想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过于喧嚣的孤独 豆瓣
Příliš hlučna samota
9.1 (42 个评分) 作者: (捷克)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译者: 杨乐云 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 - 10
本书是作者重要的代表作,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小说诗意地叙述了一个在废纸回收站工作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汉嘉,他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中捡出来,藏在家里,抱在胸口。他狂饮啤酒,“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丽的词句”。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爱情的忧伤,文化的忧伤。集工人、酒鬼、书迷三位一体的诗人汉嘉,后来将自己打进了废纸包,他乘着那些书籍飞升天堂。
捷克人说,米兰·昆德拉的文章过于深邃,读起来有沉重感;而赫拉巴尔则像是啤酒馆里坐在你桌子旁的熟人,将无数奇特的故事娓娓道来,幽默而富有哲理,这才是纯正的捷克味道
2025年7月14日 想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烛烬 豆瓣
作者: [匈牙利] 马洛伊·山多尔 译者: 余泽民 2021 - 11
【编辑推荐】
马洛伊·山多尔:昨日欧洲蕞后一抹优雅与理性
“匈牙利蕞后的布尔乔亚”:诺奖得主库切认为,在所有重要层面上,马洛伊都属于“奥
匈帝国的进步市民阶层”。由于家族血缘与精神传统,他深具奥匈帝国知识分子的品格,
兼有中欧和东欧的特点,继承人文主义传统与自由意志。
“匈牙利民族精神的哺育者”:诺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莱称他为匈牙利“民族精神的哺育者”,并且是“蕞为优秀、蕞有价值的现代匈牙利作家”。
“匈牙利现代文学的骨骼”:匈牙利国民作家,文坛还成立了“马洛伊·山多尔文学奖”,这几乎成为所有优秀的匈牙利现当代文学大师起步的台阶,比如:凯尔泰斯·伊姆莱、艾斯特哈兹·彼得、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纳道什·彼得等。
因为他,二十世纪文坛大师被重新排序:德国文学批评界认为他与茨威格齐名,另有批评家将他与托马斯·曼、穆齐尔、卡夫卡并列。
《烛烬》:沉郁如挽歌,马洛伊享誉世界代表作,匈牙利浪漫主义文学登峰之作
1924年,《烛烬》出版于布达佩斯。1998年,由于作家和出版人罗伯托·加拉索的举荐,《烛烬》登上了意大利的畅销榜。
在德国,凭着“文学教皇”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的热烈赞扬,此书成了现象级的畅销书,卖出了七十万册。马洛伊成为被重新发现的大师,《烛烬》也成为被重新挖掘的杰作。
语言精美考究、情感深沉、风格强烈,经常被搬上戏剧舞台,被名人朗读并制作成CD。
“友谊之书”:以辉煌的笔触探讨帝国时代的君子情谊(Broromance)及其三重主题
究竟什么是友谊?:“朋友”这个词的含义里充满了只有男人才会理解的责任,而君子情谊正是这样一种坚强而严肃的责任,是人类蕞伟大的角色和挑战。
友谊破裂带来的伤痛,到底有多深沉?:41年,等待回答,用一生得到答案。
我们,以怎样的做人方式,面对背叛?:体面地沉默。“忠诚与背叛”,是匈牙利千年文化历史中的永恒主题“英雄与死亡”的一个变体。
奥匈帝国黄金时代的余晖:我们为何追忆盛世?
盛世不仅意味着富足与强盛,还包含着一种美好的贵族品格:忠诚与沉默。对朋友、女人、皇帝、阶级忠诚,并且沉默地度过一生。
奥匈帝国黄金时代的余韵:多元文化与多个语种并存;这是中欧的历史,也是今日现实。
追忆盛世:“它其实是一种眼光,你随时都可以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你的人生跟你所处的现在这个世界”(梁文道)。
斯文的装帧设计,优雅呈现马洛伊的知识分子品格与人文气度
知名设计师陆智昌装帧设计,甄选意大利佛捷歌尼(Fedrigoni)和长谊臻质本色(Colorlab)优质封面用材,质感细腻。
以摒弃年代与身份背景的现代“椅子”为元素,简单而朴素,端庄而温和,每个人都可以与它亲近,一如马洛伊的作品,超越时代与阶层,恒久动人;亦是发出一种永恒的邀请,邀请一代代读者坐上这把椅子,与马洛伊进行对话,倾听他的独白。
【名人评价及推荐】
一部具有深刻智慧的小说。沉郁,具有音乐性,如挽歌一般,令人摒息以待。本书以辉煌的笔触深入探索友谊,是文学作品中蕞具野心的杰作之一。
——英国《观察者》
一件杰作。(马洛伊)重新被文学界发现,值得全世界同声欢庆……重新发现马洛伊,就像在阁楼上发现一幅古老的大师画作。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这位重要的欧洲小说家以惊人的才华,剖析奥匈帝国时代的一段三角关系。同时,他捕捉到人类情感普遍存在的喧嚣混乱:在我们的感受、情欲、复仇与恨恶中,有余烬在不断闷烧。一部极为出色的杰作。
——德国《明镜》周刊
【内容简介】
空寂的庄园,主人老将军迎来了一位罕见的访客,一位曾与他是莫逆之交的故友。
昏暗的客厅里,将军与访客秉烛对坐,彻夜长谈,怀念将军逝去多年的妻子,审判一段由爱情及友情,忠贞和背叛交织的三角关系。混乱与骚动在两位年已迟暮的故友心灵深处涌流,激情与仇恨的余烬不断闷烧。
在扣人心弦的激烈争辩中,马洛伊用沉郁如挽歌的文字怀念逝去的帝国时代,还有随之消逝的贵族品德与君子情谊。奥匈帝国面临衰亡时的哀伤,以及世界秩序坍塌时人们传统道德的动摇,在字里行间纤毫毕现。
2025年7月14日 想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诗人十四个 豆瓣
8.1 (57 个评分) 作者: 黄晓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7
十四位古代诗人和一个现代闯入者
一场始于1600年前的诗歌沙龙
·
七堂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的文学课,
以现代心理学解读古代诗人,
诗与心灵自由飞动,
抵达诗歌中那些恍兮惚兮的微妙细节,
让古代心灵中幽微隐秘的部分重见天日,
成为与现代生命体验共情的丰富资源。
·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2025年7月4日 想读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元宴 豆瓣
作者: 徐鲤 中信出版社 2024 - 7
元朝
盛唐之后,再一次多民族融汇
令马可·波罗醉心久居而成奇文
丝路兴盛、商贸繁荣的东方帝国
象辇巡幸,兽皮金帐,巨瓮盛满紫玉浆
大元王朝的奢靡飨宴
伴随四司六局,食肆繁盛,茶坊林立
延续宋时的江南民生
更有
蒙汉相汇的日常美食:
酥煿鹿脯、鼓儿签子、玲珑拨鱼……
继《宋宴》之力,复现古籍菜式,
向你展现一个鲜有人知的“元朝人的餐桌”
本书是《宋宴》作者的新作,延续前作特点:以当代食材、制法步骤还原古籍记载的美食,配合讲解食物历史背景的散文,呈现出一本具有文化深度和丰富图片资料的饮食文化作品。
《元宴》考据《饮膳正要》《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等记载元代饮食的古籍,还原呈现了三十五道元代美食,以主打食材(牛羊肉、禽类、水产、蔬果)顺序编排,涵盖热菜、冷盘、汤羹、面点、饮品,附有详细制法步骤图,同时以元散曲杂剧、书画文献勾勒元代风物文化。
元朝幅员辽阔且民族多样,不同地区在自然物产、烹饪技艺及口味习惯方面的表现千差万别;蒙古人在东征西战中接触并融合了亚洲中西部的饮食文化;此外,各民族进入元朝为官、传教、经商,又为民间带来外域饮食,它们与本土饮食之间发生交融。因此,相较前作,本书收录的菜品多使用羊肉、奶制品,具有西北、中亚风情,呈现出元代民族融合、南北交流的独特性,收录菜品总量有所减少,但对其后饮食文化、历史风物的讲解更为细致深入。
【编辑推荐】
作者倾注多年心血研究、创作和修订《宋宴》《元宴》这一系列两本书,同时创作后续作品。 作者现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宋代饮食文化研究代表,如杭州德寿宫共项目开发、电视剧《梦华录》历史顾问等。也参拍多个纪录片,如抖音《古藉里的美食》,拥有多个有影响力的多元身份。
元代饮食在延续宋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特色,许多食物仍见于如今西北或中亚地区,但相关著述较少,本书具有一定独特性。前作《宋宴》曾入选2018年《新京报》十大好书,图书出版后作者受邀参与纪录片拍摄、担任电视剧《梦华录》历史顾问等已积累一定知名度,图书热度不减,出版以来保持着良好的销量。
《元宴》一书,有着其他同类书目所不具备的创意视角,把看似千年前有距离感的古代文化,通过“日常一蔬一饭”的细细记录和慢慢制作,轻松地拉近读者与看似生僻晦涩的古籍之间的距离,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并实践和传播,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热爱。
2025年6月23日 想读 宋宴
旧闻记者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5 (12 个评分) 作者: 钱钢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 - 10
本书出自作者本人独具个性的创意——每一周同步阅读六十年前的旧报,并随时写下他的“非典型札记”。他在报章开辟的“旧闻记者”专栏,受到香港和内地读者的欢迎。本书是“旧闻记者”的第一个结集。内容生动有味。对传媒人士,它也是重要却不沉重的“另类新闻史”。
2025年6月21日 想读
为你的生活写作 豆瓣
Write For Your Life: The Home Seminar for Writers
7.8 (6 个评分) 作者: [美]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徐菊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 - 11
【编辑推荐】
✍硬汉派侦探小说大师的幽默与温柔,自身写作体会娓娓道来
💊给写作者的心灵按摩,写不下去时的“百忧解”
💡打开灵感“脑洞”,驱散创作自我怀疑,提升写作“气场”
🏆美国侦探作家协会“终身大师奖”得主、“纽约犯罪风景的游吟诗人” 劳伦斯·布洛克教你突破自我局限,挖掘写作潜能
🏠布洛克的同名写作培训班曾风靡一时,本书就是这个培训班的纸上版本,是一场随时随地能参与写作大师班
📕恐惧排除、全速写作、从生活中找素材、自发性角色塑造、自我肯定……书中这些简单实用的训练方法助你抓住写作关键,打破“写不出来”的魔咒,提高写作信心
👏书中的方法,一路支持布洛克写出《八百万种死法》《父之罪》等文学经典,成为闻名世界的小说大师
🪶参加过这个培训班的学员说:“就像鸟儿从自身翅膀上发现羽毛,我重新开始像艺术家一样审视,像作家一样思考……”
🔖附赠“为你的生活写作“一日课程表书签,让你在家就能轻松安排一场写作大师班
★你写作时,耳边是否常常有这样的声音:“我不够好。我缺乏天赋。我很笨。写作对我来说太难了。我还没准备好。” 这些声音让人对写作产生恐惧,布洛克会向你证明,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你可以把它们统统赶出你受伤的心扉,奋笔疾书。
★搞创作,天赋更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又或者,最重要的其实是你对自己、对写作和对周围世界所持的信念?布洛克会在书中告诉你他的看法,也许会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写作与生活。
★你想成为怎样的作家?是想通过写作斩获名声、获取财富,还是想通过写作进入想象的世界、影响他人、接触内在的自我?布洛克会向你展示“作家的自我镜像”训练,把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内心秘密揭示出来,让你勇于在自己选择的写作道路上走下去。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劳伦斯·布洛克曾举办过风靡一时的“为你的生活写作”培训班。参加过这个培训班的学员说:“就像鸟儿从自身翅膀上发现羽毛,我重新开始像艺术家一样审视,像作家一样思考……”这本书,就是这个培训班的纸上版本。
本书采用了前所未见的训练方法,从“心”出发,提供实用的写作心理指导。通过几项具有实操性的心理训练来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让你能有足够的勇气应对写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与负面情绪,让写作者不再自卑,不再拖延,找到打开想象力和灵感的门径。此外,书中一些训练,则为寻找写作素材、人物塑造等具体写作问题提供了新颖的练习指导,帮助你升级写作思维,找到前所未见的写作通道。
此外,《为你的生活写作》展示了硬汉侦探小说大师的幽默感,轻松活泼。你也可以把本书当作布洛克亲自给你举办的一日小说培训班,在家就能跟着指导做训练,不断提升写作“气场”。
2025年6月18日 想读
年龄是一种感觉 豆瓣
Age Is a Feeling
作者: [加] 海莉·麦克吉 译者: 陈鲁豫 南海出版公司 2025 - 6
25岁才算真正长大成人,你的生活还有很多可能。
这是一出漫长而美丽的女性生命独角戏。现在,故事将从你的25岁开始讲起。
----
🦪 陈鲁豫译作
“我读了无数遍,会一边翻译一边流泪,这本小书带给我巨大的情感冲击。生命是一个流动的状态 ,时间是唯一有效的答案,突破年龄的刻板印象和随之而来的束缚之后,人会变得没那么焦虑,懂得去感受那些寻常却最动人的时刻。”
🦪 全新盲盒式阅读,没有人能完全了解你的人生,连你自己也做不到
- 12个小故事,带来1+924种可能:可以从头至尾连贯阅读,探寻女性生命万千可能性中的一种;也可以随机选6个跳读,让没选的故事成为没走的“另一条路”。
- 是完整感受一次生命体验,还是随机错过一些人和一些事,形成自己的主线?没人能完全了解你的人生,连你自己也做不到。
🦪 重构年龄的定义,舒缓社会时钟下的年龄焦虑,它不过是一种感觉
-“这是我想告诉你的,在此时,此地,在你的25岁,还有30,42,58,63,70,80岁以及此后:年龄是一种感觉,你要满心期待。”
-25岁才算真正长大成人,那些几乎所有精彩绝伦的经历,都发生在这之后。
🦪 人生还有别的可能性吗?消解选择恐惧,不去美化没走的路,生命允许一切发生
-“你本来可能经历的平行人生,和你的日常点滴一起,在你的脑海中展开,让你禁不住反思——你真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吗?你的人生是你的选择吗?还是上天的安排?”
-生命有那么多可能,每种选择都通向一种人生。无论你最终选了哪一条路,都没有问题,也都不会错,生命允许一切发生。
🦪 小开本 × 精装 × 透明书匣,知名设计师操刀设计,时尚轻巧,让阅读更亲近
-随书赠送“允许一切发生”透卡(透卡镶嵌在透明书匣上,请小心取下)
🦪 这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让所有女性照见自己的倒影。——新周刊
🦪 舞台剧中文版由《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演员孙书悦主演
----
【内容简介】
25 岁了,生日快乐
这些花是从墓地带来的,为了给你庆生,还有想对你说的话,一起送给你
全文讲述了一位女性自25岁生日起,直到死去一生的经历。
故事以现代诗般的语言,讲述了“你”生命中的12个小故事,分别有友情、爱情、亲情与自我成长四个主题。伴随故事,“你”将走过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有机会去探索“你”一生的故事。
这是一出漫长而美丽的女性生命独角戏。现在,故事将从你的25岁开始讲起。
2025年6月17日 想读
书怎么读都有趣 豆瓣
本は眺めたり触ったりが楽しい
作者: [日] 青山南 译者: 马文赫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 - 4
★ 没错!没错!每一页都让人点头如捣蒜,让爱书人不停high five的共鸣之书,读书人的嘴替
★ 屯书党、颜值党、读书如抽丝党,大家的福音来了!书怎么读都有趣,拥有即正义!
★ 124部书影作品,强力种草!从《白鲸》《追忆逝水年华》等跨时代的经典,到《邮差总按两遍铃》等小众佳作,让人心动的好书种草~
★ 149位创作者,豪华阵容!科塔萨尔、纪德、寺山修司、温特森、米兰·昆德拉、莫言,中西方作家大集结;文德斯、阿莫多瓦、特吕佛、戈达尔,文艺界大联欢,以阅读串起的书影音盛会!
——————
走着读,躺着读,在泳池里读,在公交车上读……
书怎么读都可以!(不读也可以)
名翻译家/散文家青山南在这本读书随笔中以自己读书、翻译书的经验,细数了读书的种种快乐,更提供了海量阅读书目,让所有喜欢书的读者在这本书发现与读书同好之间的深切共鸣!
2025年6月13日 想读
戰火中國1937-1952:流轉的勝利與悲劇,近代新中國的內爆與崛起 Goodreads
China at War: Triumph and Tragedy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China, 1937-1952
8.4 (11 个评分) 作者: Hans van de Ven 译者: 何啟仁 聯經 2020 - 11
這關鍵15年,成就了你我熟知的現代中國!
也許,沒有誰的國家是真的。
在建國神話的夢幻中,真相與謊言,都成了現實。
這是課本中最混亂、難以卒睹、令人放棄理解的一段歷史,
是一個政府走向潰敗、國家邁向分裂、人民必須受難,真相難辨的傷痛故事。
和平被有關民族間平等、擁有自決權利、民主和人權等偉大原則割裂。它無法產生希望,也無法形成和解,卻能夠滋養核戰和末日的恐懼。──方德萬
今日的中國,何以會是如此?到底是誰打贏了關鍵的戰爭?
隔海高唱的歷史,哪個才是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型塑現代世界的關鍵,中國在其中的角色尤其難解。這段近代中國進程,由連串的錯誤、分裂、敗亡、注定受難的傷痛寫就。
《戰火中國》以全新視角,重新梳理這段令人慨歎,凝縮重要轉捩點與變化的歷史,且在大脈絡下特別穿插陳克文與齊邦媛的個人史,補足了大歷史角度忽略的老百姓生命軌跡。
過去西方學者認為中國在二戰無足輕重,但《戰火中國》作者方德萬指出,當眾人目光集中在歐洲戰場時,1937年至1952年中國正在打一場複雜的全面戰爭,不但要面對同時並存、相互拉扯的多股的外敵,還有同樣分裂並進的內憂。
新中國,就在這麼飄搖動蕩的土地上誕生。
要探究新中國真正的本質,必須盡力拋開抵抗外侮的英雄式主觀論述色彩,同時並論各派系在抗戰時期的作為、決策、成功與失敗,以及日本、蘇聯、美國、英國等勢力的政治考量與行動。《戰火中國》全書分為四部份:第一部「立國大業」論析蔣介石掌權至1937年中日開戰期間,圍繞其與國民黨的連串事件;第二部「歷史轉捩點」講述對日抗戰的時代精神轉變,分論日本、國民黨如何試圖取勝,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擴張;第三部「試煉」和第四部「新中國」,則檢視成為世界大戰一部分的抗日戰爭、日本戰敗後的中國內戰,以及在韓戰中逐漸浮現的冷戰面貌。
2025年6月10日 想读
营造天书 豆瓣
7.9 (17 个评分) 作者: 王南 新星出版社 2016
本书为“建筑史诗”系列之一,“建筑史诗”系列由建筑学者王南在《读库》连载,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旨在用几万字的篇幅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以及它的沿革、渊源及其血脉传承,进而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
《营造法式》由北宋哲宗、徽宗两朝将作监的官员李诫编纂,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设计与施工专著,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总结了北宋徽宗时期的营造知识与经验,同时也对此前历代的营造原则有所继承和概括,影响过一代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初见此书时惊呼“天书”,后立志精研。1930年起,以梁思成、刘敦桢为首的近代第一个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精研《营造法式》,并与北宋及辽代建筑相互印证,终使《营造法式》重放光彩。
本书以梁思成及其中国营造学社同仁“破译”《营造法式》为线索,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剖析法式,解读宋、辽、金木构建筑遗存。此外书中还展示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及图纸,使读者了解美轮美奂的古建筑如何从模数制及斗栱中演化生成,带我们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法门与艺术造诣之卓绝。
2025年6月9日 想读
李贺集 豆瓣
作者: 吴启明 注评 凤凰出版社 2024 - 10
本书精选李贺诗歌名作近百篇,分为“编年诗”和“不编年诗”,加以注释、品评,全面地展示了诗人李贺的独特风貌。本书重点增加了作品系年,考订了许多诗作的创作时间;除了 联系时代、诗坛的背景,探索其题旨及深层意蕴外,注评者对李贺诗歌的构思立意、缔象造境、结构层次、诗法技巧、典故运用、用韵特征、锤字造句等,都做了详细的品评,同时也 剖析了李贺长篇古诗的结构,反驳了批评李贺诗只有佳句、不理会章法的旧说。读之可以对晚唐文学的独特风貌以及唐诗的发展历程,有所体会认识。
2025年6月6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