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坦白书 豆瓣
7.3 (25 个评分)
作者:
马良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9
本书是艺术家马良对于童年的回忆,对于理想的探索,承载了马良的执着追寻。
在书中,马良不但记录了对童年的回忆,也分享了对摄影、绘画等艺术创作的感悟,对理想、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全书共收录了马良80余件作品图录,手稿、草图、绘画、摄影作品,装置作品、收藏品一并囊括于书中,真实丰富。
坦白书中马良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童年。
所有关于童年的回忆,在他看来都是不该忘却的生命里的呼吸。马良曾经以为夏天里的一切都是没有尽头的,也曾经崇拜一个流氓。他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十年间的倾心之作,囊括绘画作品、摄影作品、装置作品、散文、诗歌。
本书的亮点之一是第五章,马良曾在微博上发起了“如果你得到穿梭于时间的机会,会做什么”的活动,得到了800多位网友的感人回应。在本书中,马良选出了200位网友的文字。感谢这些网友,这本书因为你们而闪闪发光。
书的最后一章“我去过你儿时的每一个梦”,马良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精彩又真诚的诠释:“善良和美有时也生长于最丑恶的土壤里,我们必须要相信这一点,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
这本书献给所有怀才不遇的发胖了的家禽,献给那些曾经幻想过翱翔万里的心,献给渐行渐远的梦想。勿忘初心,保持天真。
在书中,马良不但记录了对童年的回忆,也分享了对摄影、绘画等艺术创作的感悟,对理想、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全书共收录了马良80余件作品图录,手稿、草图、绘画、摄影作品,装置作品、收藏品一并囊括于书中,真实丰富。
坦白书中马良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童年。
所有关于童年的回忆,在他看来都是不该忘却的生命里的呼吸。马良曾经以为夏天里的一切都是没有尽头的,也曾经崇拜一个流氓。他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十年间的倾心之作,囊括绘画作品、摄影作品、装置作品、散文、诗歌。
本书的亮点之一是第五章,马良曾在微博上发起了“如果你得到穿梭于时间的机会,会做什么”的活动,得到了800多位网友的感人回应。在本书中,马良选出了200位网友的文字。感谢这些网友,这本书因为你们而闪闪发光。
书的最后一章“我去过你儿时的每一个梦”,马良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精彩又真诚的诠释:“善良和美有时也生长于最丑恶的土壤里,我们必须要相信这一点,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
这本书献给所有怀才不遇的发胖了的家禽,献给那些曾经幻想过翱翔万里的心,献给渐行渐远的梦想。勿忘初心,保持天真。
君九齡1 豆瓣
作者:
希行
知翎文化
2017
- 9
方氏票號的君小姐,在澤州陽城的名聲極差。
是的,「方」家的「君」小姐。
但在君蓁蓁眼中,外祖方家這低賤的商戶,就算再有錢,
又怎配與她官家小姐的身分相提並論。
她眼裡只看得到她自認的未來夫家,百年大族寧氏。
怎奈對方並不承認與她有婚約,即便君蓁蓁為此上吊,
也依舊視她為一條妄圖攀高枝的臭蟲。
真是個傻孩子。這是新生的君小姐腦中的想法。
錯把親人當仇人,仇人卻當親人──一如前世的自己。
她是一個復仇未成的靈魂,就此頂替了因上吊而死的君小姐。
老天爺既然讓她重生,就一定是要給她公道。
不過事情必須一步一步來。
首先,她得要先解決不願放過她的寧家,
以及方家那所謂會斷子絕孫的詛咒……
是的,「方」家的「君」小姐。
但在君蓁蓁眼中,外祖方家這低賤的商戶,就算再有錢,
又怎配與她官家小姐的身分相提並論。
她眼裡只看得到她自認的未來夫家,百年大族寧氏。
怎奈對方並不承認與她有婚約,即便君蓁蓁為此上吊,
也依舊視她為一條妄圖攀高枝的臭蟲。
真是個傻孩子。這是新生的君小姐腦中的想法。
錯把親人當仇人,仇人卻當親人──一如前世的自己。
她是一個復仇未成的靈魂,就此頂替了因上吊而死的君小姐。
老天爺既然讓她重生,就一定是要給她公道。
不過事情必須一步一步來。
首先,她得要先解決不願放過她的寧家,
以及方家那所謂會斷子絕孫的詛咒……
GAMERS電玩咖! (1) 豆瓣
ゲーマーズ!雨野景太と青春コンティニュー
作者:
葵せきな
台湾角川
2016
- 4
★《學生會》系列作者葵せきな最新力作!
★高中電玩社的彆扭玩家們彼此兜不攏的錯綜青春戀愛喜劇!
雨野景太,興趣是電玩,除此之外沒有醒目特徵,
卻又不愛平凡的日常生活,在高中屬於如假包換的落單路人角。
儘管這樣的他並沒有突然在學生會發表後宮宣言,更沒有被關進名為遊戲但並非兒戲的MMO世界……
「……要不要陪我……加入電玩社呢?」
可是,他卻得到了全校第一美少女兼電玩社社長天道花憐欽點,驚人際遇簡直可比老梗戀愛喜劇。
還以為跟喜歡電玩的美少女們之間會有戀愛喜劇上演,實則不然!?
★高中電玩社的彆扭玩家們彼此兜不攏的錯綜青春戀愛喜劇!
雨野景太,興趣是電玩,除此之外沒有醒目特徵,
卻又不愛平凡的日常生活,在高中屬於如假包換的落單路人角。
儘管這樣的他並沒有突然在學生會發表後宮宣言,更沒有被關進名為遊戲但並非兒戲的MMO世界……
「……要不要陪我……加入電玩社呢?」
可是,他卻得到了全校第一美少女兼電玩社社長天道花憐欽點,驚人際遇簡直可比老梗戀愛喜劇。
還以為跟喜歡電玩的美少女們之間會有戀愛喜劇上演,實則不然!?
乌合之众 豆瓣 Goodreads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7.5 (409 个评分)
作者:
[法] 古斯塔夫·勒庞
译者:
冯克利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 5
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在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乌合之众 豆瓣
The crowd :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8.2 (4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古斯塔夫·勒庞
译者:
冯克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至今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出版。在书中,作者以十分简约的方式,考察了群体的特殊心理与思维方式,尤其对个人与群体的迥异心理进行了精辟分析。经典之为经典,就在于其永远不会过时。为什么博学鸿儒在群体中却只会鹦鹉学舌?为什么谦谦君子在群体的支持下会变得粗野不堪、肆无忌惮?为什么打动群体的观念总是经不起严密的推理?作者百年前在书中讨论的这些问题,今天依然困扰着许多人。二战中日本普通民众如何变成丧尽天良的战争机器,“文革”中的单纯学生又为何会作出那许多丧心病狂的举动?个人到群体的变化总是叫人难以理解、难以置信,此书的解释,或能稍解你的困惑。
苦才是人生 豆瓣
4.8 (5 个评分)
作者:
索达吉堪布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 7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内容简介:人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这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豆瓣
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
8.8 (39 个评分)
作者:
马克斯·韦伯
译者:
于晓、陈维纲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7
韦伯的论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是他最知名的著作。一些人认为这本书不是对新教的详细研究,而其实是韦伯后来的著作的介绍,尤其是他对于许多宗教思想和经济行为之间的互动的研究。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那就是清教徒的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般宗教的传统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这种观念没有发生在新教里发生呢?韦伯在这篇论文里解释了这个悖论。
韦伯将“资本主义的精神”定义为一种拥护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韦伯指出,若是只考虑到个人对于私利的追求时,这样的精神并非只限于西方文化,但是这样的个人—英雄般的企业家(韦伯如此称呼他们)—并不能自行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资本主义)。韦伯发现这些个人必须拥有的共同倾向还包括了试图以最小的努力赚取最大的利润,而隐藏在这个倾向背后的观念,便是认为工作是一种罪恶、也是一种应该避免的负担,尤其是当工作超过正常的份量时。“为了达成这样的生活方式而自然吸纳了资本主义的特质,能够以此支配他人”,韦伯如此写道:“这种精神必定是来自某种地方,不会是来自单独的个人,而是来自整个团体的生活方式”。
在定义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后,韦伯主张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应该从宗教改革运动的宗教思想里寻找这种精神的根源。许多观察家如孟德斯鸠和济慈都记载下新教和商业精神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韦伯指出某些形式的新教的教义—尤其是喀尔文教派—支持理性的追求经济利益以及世俗的活动,将这些行为赋予了正面的精神以及道德的涵义。这并非是那些宗教思想的最初目标,反而像是其副产品—这些教义和指示所根基的内在逻辑,都直接或非直接的鼓励了对于经济利益的忘我追求和理性计画。一个常见的例子便是新教对于制鞋匠的描绘:一个缩着身子专注于制鞋、将整个人努力贡献给上帝的人。
韦伯称他放弃了对于新教的进一步研究,因为他的同僚恩斯特·特勒尔奇 (Ernst Troeltsch),一名专业的神学家已经展开了另一本书的专门研究。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篇论文已经提供了一个相当广泛的观察点,使他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里继续比较其他的宗教和社会。现代所称的“工作伦理”这一词便是源自韦伯所讨论到的“新教徒伦理”。不过这一词不只用于新教徒的伦理,也能套用至日本人、犹太人和其他非基督徒身上
韦伯将“资本主义的精神”定义为一种拥护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韦伯指出,若是只考虑到个人对于私利的追求时,这样的精神并非只限于西方文化,但是这样的个人—英雄般的企业家(韦伯如此称呼他们)—并不能自行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资本主义)。韦伯发现这些个人必须拥有的共同倾向还包括了试图以最小的努力赚取最大的利润,而隐藏在这个倾向背后的观念,便是认为工作是一种罪恶、也是一种应该避免的负担,尤其是当工作超过正常的份量时。“为了达成这样的生活方式而自然吸纳了资本主义的特质,能够以此支配他人”,韦伯如此写道:“这种精神必定是来自某种地方,不会是来自单独的个人,而是来自整个团体的生活方式”。
在定义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后,韦伯主张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应该从宗教改革运动的宗教思想里寻找这种精神的根源。许多观察家如孟德斯鸠和济慈都记载下新教和商业精神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韦伯指出某些形式的新教的教义—尤其是喀尔文教派—支持理性的追求经济利益以及世俗的活动,将这些行为赋予了正面的精神以及道德的涵义。这并非是那些宗教思想的最初目标,反而像是其副产品—这些教义和指示所根基的内在逻辑,都直接或非直接的鼓励了对于经济利益的忘我追求和理性计画。一个常见的例子便是新教对于制鞋匠的描绘:一个缩着身子专注于制鞋、将整个人努力贡献给上帝的人。
韦伯称他放弃了对于新教的进一步研究,因为他的同僚恩斯特·特勒尔奇 (Ernst Troeltsch),一名专业的神学家已经展开了另一本书的专门研究。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篇论文已经提供了一个相当广泛的观察点,使他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里继续比较其他的宗教和社会。现代所称的“工作伦理”这一词便是源自韦伯所讨论到的“新教徒伦理”。不过这一词不只用于新教徒的伦理,也能套用至日本人、犹太人和其他非基督徒身上
巨婴国 豆瓣 Goodreads
5.7 (109 个评分)
作者:
武志红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迄今最重要作品 ‖ 作者思索21年、书写5年,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
_________
1995年,作者在北大读心理学大二时立下心愿: 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此,踏上了探索之路。
21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发出的 大哉问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作者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
在本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作者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本书以显微镜式的微细与精确呈现出了人性心理的角角落落,而作者优美的文笔、对痛苦的敏感及深深的关怀,又令本书散发出温暖的人性之光。作者用最大声来鼓励每个人看到自己内在的负面能量,活在流动之中,拥抱内心的婴儿,从而活出丰盛的自己。
__________
曾奇峰-心理学家
志红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满足一个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哲学上的探究癖: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随后立即浮现出来的问题:我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这个特点,来自志红深厚的精神分析或许说心理动力学基础。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武志红厉害,看到了躲在我们成人躯壳下的婴儿。在武志红看来,我们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高涨需求常常是一种防御,背后的声音是:抱抱我,看着我。这是非常深刻的观察与洞见。我向"罗辑思维"的所有读者推荐《巨婴国》。
张德芬-身心灵作家
巨婴国真的是武志红老师呕心沥血的巨著,他引经据典又随手拈来许多自己经历过的小故事和对人性的洞察,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让我们这些巨婴都长大,那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都会更加的美好!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作者
巨婴,这个定义非常好。之前我曾经想过类似的问题但一直没找到准确的词汇来做个定义,而武志红先生做到了,且精准。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
_________
1995年,作者在北大读心理学大二时立下心愿: 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此,踏上了探索之路。
21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发出的 大哉问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作者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
在本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作者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本书以显微镜式的微细与精确呈现出了人性心理的角角落落,而作者优美的文笔、对痛苦的敏感及深深的关怀,又令本书散发出温暖的人性之光。作者用最大声来鼓励每个人看到自己内在的负面能量,活在流动之中,拥抱内心的婴儿,从而活出丰盛的自己。
__________
曾奇峰-心理学家
志红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满足一个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哲学上的探究癖: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随后立即浮现出来的问题:我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这个特点,来自志红深厚的精神分析或许说心理动力学基础。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武志红厉害,看到了躲在我们成人躯壳下的婴儿。在武志红看来,我们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高涨需求常常是一种防御,背后的声音是:抱抱我,看着我。这是非常深刻的观察与洞见。我向"罗辑思维"的所有读者推荐《巨婴国》。
张德芬-身心灵作家
巨婴国真的是武志红老师呕心沥血的巨著,他引经据典又随手拈来许多自己经历过的小故事和对人性的洞察,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让我们这些巨婴都长大,那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都会更加的美好!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作者
巨婴,这个定义非常好。之前我曾经想过类似的问题但一直没找到准确的词汇来做个定义,而武志红先生做到了,且精准。
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刘俐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10
这部《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
法国文学批评家阿尔贝·蒂博代(A Thibaudet)在他的著《六说文学批评》中曾经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文学批评:第一种,是由一般读者和报刊记者完成的“自发的批评”;第二种,是专家教授完成的“职业的批评”;第三种,是文学大家所表述的“大师的批评”。蒂博代对以大学教授为主的“职业的批评”颇多嘲讽之词,比如老生常谈、死守规则、思想懒惰、缺乏敏锐的艺术感觉、迟疑症、沉闷的学究气、没有洞察力等。但是蒂博代也承认,职业的批评家有良好的教养、深厚的历史感、知识体系化、视野开阔、持论平正通达等长处。也许是自己身在大学教学和科研体制之内的缘故,每读到蒂博代对大学教授的“职业的批评”的肯定之处,总感到欣慰,而对他所谈及的“职业的批评”的弊病,则每每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阅读蒂博代的这本著作,我更明确了自己工作的性质:是一种区别于“大师的批评”和“自发的批评”的学理性的工作。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学术作为一种职业》中说过:“科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闻的专业化阶段,并且将来也是这样”。这话是在20世纪头一个10年说的,那么,现在更应该是这样了。读马克斯·韦伯,让我心情更加宁静、淡泊,一心做自己的事。或许可以说,这部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完成的。
法国文学批评家阿尔贝·蒂博代(A Thibaudet)在他的著《六说文学批评》中曾经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文学批评:第一种,是由一般读者和报刊记者完成的“自发的批评”;第二种,是专家教授完成的“职业的批评”;第三种,是文学大家所表述的“大师的批评”。蒂博代对以大学教授为主的“职业的批评”颇多嘲讽之词,比如老生常谈、死守规则、思想懒惰、缺乏敏锐的艺术感觉、迟疑症、沉闷的学究气、没有洞察力等。但是蒂博代也承认,职业的批评家有良好的教养、深厚的历史感、知识体系化、视野开阔、持论平正通达等长处。也许是自己身在大学教学和科研体制之内的缘故,每读到蒂博代对大学教授的“职业的批评”的肯定之处,总感到欣慰,而对他所谈及的“职业的批评”的弊病,则每每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阅读蒂博代的这本著作,我更明确了自己工作的性质:是一种区别于“大师的批评”和“自发的批评”的学理性的工作。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学术作为一种职业》中说过:“科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闻的专业化阶段,并且将来也是这样”。这话是在20世纪头一个10年说的,那么,现在更应该是这样了。读马克斯·韦伯,让我心情更加宁静、淡泊,一心做自己的事。或许可以说,这部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完成的。
最好不相见 豆瓣
作者:
傅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1
- 3
《最好不相见:仓央嘉措的诗与情》: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对于任何一位喜爱诗歌向往西藏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传奇的一生和谜一样的身世,以及流芳百世的诗歌,永远为世人铭记。作为达赖喇嘛,他的身世带有无限传奇色彩,他的诗歌更是写尽了世人最向往的最纯的情感。
文摘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目录
01 万马军中 001
02 时代悲剧 005
03 血战寺庙 009
04 寂寞高原 014
05 陌生的爱 018
06 前世今生 023
07 乌金岭寺 029
08 混沌初开 034
09 命中注定 038
10 青青河畔 042
11 阴谋重重 046
12 天赋异禀 050
13 父亲之死 054
14 病卧那曲 058
15 痴情卓玛 061
16 曲松河畔 066
17 风生水起 070
18 历史漩涡 073
19 坐床大典(上) 076
20 坐床大典(下) 080
21 金色牢笼 083
22 心事重重 086
23 拉萨女孩 092
24 心灵祈祷 096
25 危机四伏 105
26 灯火阑珊 112
27 致命邂逅 119
28 拉萨大街 124
29 扎什伦布 131
30 相见时难 134
31 风口浪尖 140
32 山雨欲来 145
33 尔虞我诈 149
34 急转直下 155
35 酒店惊魂 160
36 布达拉宫 166
37 诀别今生 173
38 追寻爱人 178
39 戈壁重生 187
40 瞒天过海 191
41 随波逐流 196
42 远离阴谋 201
43 沙漠绿洲 205
44 尘埃落定 210
附录 仓央嘉措情歌及其相关历史 213
文摘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目录
01 万马军中 001
02 时代悲剧 005
03 血战寺庙 009
04 寂寞高原 014
05 陌生的爱 018
06 前世今生 023
07 乌金岭寺 029
08 混沌初开 034
09 命中注定 038
10 青青河畔 042
11 阴谋重重 046
12 天赋异禀 050
13 父亲之死 054
14 病卧那曲 058
15 痴情卓玛 061
16 曲松河畔 066
17 风生水起 070
18 历史漩涡 073
19 坐床大典(上) 076
20 坐床大典(下) 080
21 金色牢笼 083
22 心事重重 086
23 拉萨女孩 092
24 心灵祈祷 096
25 危机四伏 105
26 灯火阑珊 112
27 致命邂逅 119
28 拉萨大街 124
29 扎什伦布 131
30 相见时难 134
31 风口浪尖 140
32 山雨欲来 145
33 尔虞我诈 149
34 急转直下 155
35 酒店惊魂 160
36 布达拉宫 166
37 诀别今生 173
38 追寻爱人 178
39 戈壁重生 187
40 瞒天过海 191
41 随波逐流 196
42 远离阴谋 201
43 沙漠绿洲 205
44 尘埃落定 210
附录 仓央嘉措情歌及其相关历史 213
我不是一个怪物 豆瓣
Shatter Me
作者:
(美)塔赫瑞·马菲
译者:
马凡
/
袁学术
译林出版社
2013
- 3
●“请用你的双手,打碎我怪物的躯壳”继《暮光之城》《饥饿游戏》之后,又一部超人气奇幻浪漫青春小说。
●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授权出版,即将被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搬上银幕。
朱丽叶从小就被视为怪物,因为被她触碰的人都会被吸干生命力而死去。人们惧怕她,憎恶她,连她的父母也抛弃了她,将她扔进暗无天日的重建院监狱,而重建院的头目华纳妄图利用她的超能力为自己的专制统治服务。
1 扇窗户,4 面墙壁,16 平米的空间,264天孤零零的日子之后,她遇到了亚当—— 一个能触碰她而不会死的人。相恋的两人一起逃了出去,被重建院一路追杀。十七年来,朱丽叶第一次有了反击的力量,这一次,她将为她爱的人而战。
●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授权出版,即将被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搬上银幕。
朱丽叶从小就被视为怪物,因为被她触碰的人都会被吸干生命力而死去。人们惧怕她,憎恶她,连她的父母也抛弃了她,将她扔进暗无天日的重建院监狱,而重建院的头目华纳妄图利用她的超能力为自己的专制统治服务。
1 扇窗户,4 面墙壁,16 平米的空间,264天孤零零的日子之后,她遇到了亚当—— 一个能触碰她而不会死的人。相恋的两人一起逃了出去,被重建院一路追杀。十七年来,朱丽叶第一次有了反击的力量,这一次,她将为她爱的人而战。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主義的教室 01 豆瓣
ようこそ実力至上主義の教室へ
6.0 (7 个评分)
作者:
衣笠彰梧
/
トモセシュンサク
译者:
Arieru
台灣角川
2016
- 4
★首刷限定特典!附有GAMERS 4P加筆短篇小說+新繪製限定版雙書衣!
★《小惡魔緹莉與救世主!?》衣笠彰梧×トモセシュンサク,最強組合再次攜手合作!!
★獻給所有苦悶學生的全新校園默示錄,就此展開!
真正的實力、平等究竟為何?
幾乎百分之百實現升學、就業目標的
全國首屈一指的名校──高度育成高中。
這間簡直如同樂園般的學校,
真面目卻是唯有優秀者
才能享受優待的實力至上主義學校!
綾小路清隆被分配到最底層的D班,在那裡,他遇見了
成績優異個性卻超難搞的美少女──堀北鈴音,
和由體貼與溫柔所構成、天使般的少女──櫛田桔梗。
與她們的相遇,使清隆的態度逐漸產生改變……
★《小惡魔緹莉與救世主!?》衣笠彰梧×トモセシュンサク,最強組合再次攜手合作!!
★獻給所有苦悶學生的全新校園默示錄,就此展開!
真正的實力、平等究竟為何?
幾乎百分之百實現升學、就業目標的
全國首屈一指的名校──高度育成高中。
這間簡直如同樂園般的學校,
真面目卻是唯有優秀者
才能享受優待的實力至上主義學校!
綾小路清隆被分配到最底層的D班,在那裡,他遇見了
成績優異個性卻超難搞的美少女──堀北鈴音,
和由體貼與溫柔所構成、天使般的少女──櫛田桔梗。
與她們的相遇,使清隆的態度逐漸產生改變……
皮囊 豆瓣
No More Than Skins
6.8 (237 个评分)
作者:
蔡崇达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 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14篇作品。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岁的老太太,没文化,是个神婆。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的房子》里,母亲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而《残疾》里的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长大成人。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形象就失踪了。而蔡崇达的书里,这个形象重新出现了。
这部特别的“新人新作”,由韩寒监制,上市之初即广受好评。莫言、白岩松、阿来、阎连科等评价为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或许《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虚构"写作林地里,兀自展现的一片完全与众不同、可读可思、独具样貌的林木。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 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14篇作品。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岁的老太太,没文化,是个神婆。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的房子》里,母亲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而《残疾》里的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长大成人。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形象就失踪了。而蔡崇达的书里,这个形象重新出现了。
这部特别的“新人新作”,由韩寒监制,上市之初即广受好评。莫言、白岩松、阿来、阎连科等评价为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或许《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虚构"写作林地里,兀自展现的一片完全与众不同、可读可思、独具样貌的林木。
明日、ボクは死ぬ。キミは生き返る。 ~Sunrise & Sunset Story~ 豆瓣
作者:
藤まる
KADOKAWA/アスキー・メディアワークス
2014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