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竹
在AA学建筑 豆瓣
作者: 刘延川 编 AA中国同学会 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 1
《在AA学建筑》内容简介:AA,一个培养建筑大师的摇篮,一片孕育建筑梦想的乐土,一座体验实验思想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样力量造就了这座建筑学校的传奇?是什么样的特质让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热爱建筑的学子?《在AA学建筑》为三十位毕业英国AA建筑学院的建筑师们对其求学经历的回顾。书中以热情洋溢的对谈、睿智严谨的思考、轻松诙谐的调、真实深刻的感受,剖析了AA富有成效的教学体系和传承有序的独特文化,体现了求学者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感悟与收获,也揭示了那些看似费解难懂的设计方案产生的过程及背后的故事。
这不是一本回忆录,不是一本宣传册,更多的是围绕AA的教与学展开的一场反映教学过程、探讨学习法、开拓设计思维、反思建筑教育本质的别开生面的讨论,是一本思想启发性读物。当信念、追求、理想渐渐远时,从《在AA学建筑》中,我们能否获得一些前进的力量?沿着大师的足迹,我们能否走得更远?《在AA学建筑》得到了当今筑界多位知名建筑大师及专家学者的联合推荐,适合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设计专业师生借鉴学习,也适合相关专业教育研究者阅读与收藏。
建筑,从那一天开始 豆瓣
あの日からの建築
作者: [日] 伊东丰雄 译者: 李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8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基于对人与自然的关切和信赖,伊东丰雄开始寻找建筑之旅的起点:建筑究竟为何物?建筑人为何种目的而设计?又如何面对当前社会?
▼伊东丰雄的这本书并非单纯是一场围绕建筑理念的论述,也不单是对他亲身参与灾后重建过程与往昔道路的简单记录与回顾,而是作为建筑师的他邀请读者一道踏上的思考与自我反思之旅。
▼对内与外、自然与建筑、自我与社会等问题的复杂思索自然流淌于伊东平实的文字之间,有如其建筑散发出的轻盈之美,令人回味。
美的建筑使人汇聚 豆瓣
美しい建築に人は集まる
作者: 伊东丰雄 译者: 胡佳林 / 张天昊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1 - 9
2019年新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断了伊东丰雄一向忙碌的生活。他得以拥有短暂的空白,在卧床的几个月时间里,回忆并口述了了自己的建筑人生,并由编辑整理成文字,出版了这样一本传记。相比以往的著作,这本书非常好读,几乎没有生硬的书面语,取而代之的是表达情绪的语气词。如同一个长者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着脉脉温情。
这本书中有伊东丰雄对儿时的人生记忆的进行回顾,寻求自己的原风景和建筑创造之间的关系;诉说了和同年代的其他建筑师(安藤忠雄、长谷川逸子等)之间有趣的故事,让读者触及了60-70年代日本建筑的脉搏;总结了自己从“中野本町之家”到“台中歌剧院”的一系列作品中,如何调动自己的身体性去思考建筑,同时也讲述了许多有关建筑项目的挫折和遗憾。
他在病床上的思考和总结使得自己的目标更加明晰——在接下来的人生里,做美的建筑、做温柔的建筑,做人们愿意来相聚的场所。
建筑改变日本 豆瓣
「建築」で日本を変える
8.3 (6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东丰雄 译者: 寇佳意 理想国 | 西苑出版社 2017 - 7
“建筑是为了创造人们可以持续生活的环境,所以,没有一件工作可以被认为是与建筑无关。”——伊东丰雄
———————————————————————
▲ 日本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伊东丰雄最新作品
一次摇撼日本东部的大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令伊东丰雄四十余年的建筑师生涯迎来了某种“轮回”。在各个巨型都市中,建筑已然沦为巨大资本流动的可视化装置,与人脱离,不过是无形资本的具象体现。而相比之下,地方建筑项目的落实,却令人感到建筑与人之间依存关系的重生。让自己“艺术性”的建筑就此完结,以地方为立足点找寻建筑的意义,拓展未来的可能性,成为伊东丰雄今后的建筑转向。
▲反思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过,用微小的建筑活动,重归人与建筑、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不远的将来,东京会是什么样的面貌?伊东丰雄对此描述:“城市是被无休止重复着的均质格子所吞没的网格世界。身处无限均质的世界之中,无论选择在哪里工作,决定居住在某栋建筑的北侧还是南侧,或是弄清到了二层还是五十层,都改变不了同一的人工环境这一事实。”建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放任均质化的推进,世界将陷入一片死寂,人们在平静、安全、无欲、无求的苟活中走完一生。作者有感于此,在“歧阜媒体中心”、“信每新松本总部”等最新地方项目中,寻求自然与建筑在当下的协调,具体到一座图书馆的光线分区,一间办公室对季节温度的顺应,于实实在在的建筑活动中,重系人与自然的温暖纽带。
————————————————————
现代主义的全速推进,令日本都市的面貌日新月异。玻璃覆盖下的高楼大厦,看似透明而轻盈,于其中生活的人们,却在这同质化的建筑风貌下,感受着日渐厚重的区隔,仿佛无生气的中性存在。这样的浪潮亦为建筑师们提供了展现个性的舞台,一件件“艺术品”造型精致,不断走向形式与技术的极限,却远离了体恤人情的本质。
人们对建筑彼岸幸福生活的寄盼,不断催发着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反思。一间图书馆如何关顾人对光线的不同需求?一栋新的办公楼如何尊重人对季节温度的感受?一座岛屿如何重新焕发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光辉?
作者有感于自己近十年来的思想变化,通过对“大家的森林·岐阜媒体中心”、爱媛县“大三岛计划”等最新建筑项目的梳理与沉思,指出现代主义建筑的极限,并展现出在这个时代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建筑可能性。
人们塑造建筑,建筑亦塑造人们的生活。回归质朴,重新思考人与建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