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纵身一跳 豆瓣
作者: [德]达尼艾拉·克里恩 译者: 李士勋 2022 - 2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
是朋友,是姐妹,是情敌
生活突然被摧毁的那一天,她们又重新学会紧紧拥抱自己。
★荣登德国《明镜》周刊图书畅销榜榜首
★德语区累计销售近二十万册
★已出版二十多个语种,好评如潮
★在万丈深渊的幽僻一角,
亲爱的,我们躺过的床还在那里:
虽然我爱你, 你还得纵身一跳;
我们的安全幻梦不得不消失。
——W.H.奥登
生活像一个深渊,你把理解、容忍和爱都投入其中,却听不见回声。德语长篇小说《纵身一跳》用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没有从生活与自我中堕落的女人特有的清澈目光讲述故事。除了男人,女人们还想要爱情、自由、朋友、无所事事,以及片刻沉沦与毁灭的快乐。本书将五个女人的生活遭遇巧妙编织起来,全景式展现了当代德国女人的生活和情感状况。
【宝拉】“她的痛苦没有人分担。痛苦像一块不断生长的蛋糕,她吃啊吃啊,可它就是不变小。”
【尤蒂特】“这个人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除了是她的一个个决定之外,不是什么别的东西。”
【布里达】“长期哺乳使她的乳房变成空皮囊,熬夜在她脸上留下了阴影,眼泪已经流干。她比当时知道的东西更多了,可是这有用吗?”
【玛丽卡】“那又怎样?她问。你们要把我这样的没有孩子的女人怎么样呢?送进修道院,还是强迫结婚?”
【乔琳德】“她丈夫是一个几乎一米九、尽管有各种错误仍然希望被无条件爱着的大男孩。可她不是他的母亲。”
她们用各自的遭遇告诉我们,人生就是在钢丝线上艰难行走,要随时提防从高处跌落的危险。忍受过噩梦一次次的撕咬后,她们能否找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呢?
💧克里恩用简约的文字演绎出自身独有的诗性品格,引导着读者穿梭在这些女性充满转折的故事中。
——《法兰克福汇报》
💧克里恩的故事情节精致,层次丰满,全景式展现了当今女性生存的面貌,个中的艰辛复杂又令人唏嘘不已。
——《威斯特伐利亚新闻报》
💧尽管主题严肃,这部小说还是会让你心跳加速。 ——《德语书单》
💧在这个精心构建的关于女性生活道路多样性的故事中,克里恩触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
——《新苏黎世报》
💧复调以及每一个声部都处于主人公和叙述者之间的方式构成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南德意志报》
…………
2022年4月6日 已读 尤其喜歡布里達和瑪麗卡,在那些被表面和平掩蓋的背後,一個人類,如何找回自我,如何安頓。尤蒂特也許是五位女性中看似最瀟灑的,但她依然逃不過自我的追問。喬琳德的結束過於倉促。但是五個人之間的交織和張力還是很迷人。回到當下,婚育恐懼和甘作嬌妻看似兩端,內核還是父權所決定的。但是女權反抗的只是這些嗎?不論最後決定婚育與否,這些限制依舊存在——不是外部原因,而是作為一個人如何生活在世界中,如何安頓自身。努力不用女性身份限制自己,也不把自己的問題都丟給父權。(當然打拳還是必須的!)路還很寬,要堅持探索,不要把世界交給他們。
2022年4月23日 评论 第一章:宝拉。亲切的爱莫能助。 - 一些日常忽视的细节,才是被击垮的原因。 最后好像顺便提及似的宣布:我们将住在这儿。 对此你有什么话说吗?他问,你高兴吗? 恒温处理这个词语从他的口中说出来几乎充满敬畏,对即将到来的婚礼计划他都没有表现出同样的热情。 从她和卢德格在一起开始,似乎很多决定都是单方面的。搬进大房子,这不是每个女孩梦寐以求的吗?我把房屋处理得如此之好,你不该感激我吗?重要的事情是我的工作,所以吃饭的时候也要向你展开,我工作的原理和重要性。 卢德格拒绝了教堂婚礼,宝拉顺从了。委曲求全、创造和谐的感觉是对的。 宝拉希望,也许时间会弥合愿望和真实之间的鸿沟。 社会规训的真实写照:为了孩子忍一忍。他会改变的。这只是暂时的。假如你真的相信,鸿沟只会越来越大,表面的和平根本无法持久。你认为你能逃,你会不一样,但日子渐久,都要返还的。 荷尔蒙的面纱是什么时候揭开的呢,是婚礼早晨飞进屋内的鸟,是卢德格安排exhausting的蜜月,是涌进阁楼的腐臭味,是误入房间后死去的鸟,是幻想破灭后的失业,是选房子依旧按照卢德格意愿的“完美”。 一个人带孩子,一切都不同了。 宝拉抱着孩子,他问也不问就伸手从她怀里抱过女儿。 他行动的理由简单得像真的那样:因为做正确的事情不可能是错的。 随后是对女儿诉说工作和原理,一遍又一遍,像以前对宝拉那样。他们想要与之生活的是爱吗?只不过是想要一个聆听者、崇拜者。妻子或者女儿,都不重要。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本身就有些可怖,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偏执吧。 宝拉的母亲做了许多必须做的事情,她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各种事情,就像她曾经把宝拉及其弟弟抚养长大那样。充满责任心,任劳任怨,不露声色。父亲则对她表现出一种亲切的爱莫能助。 这描述多贴切啊,亲切的爱莫能助。别找我,我不会,找你妈妈去。是不是长大过程中都听过。言外之意不过就是:我也很想帮你啊,可是我真的帮不了,真的不是我不愿意。批评过后,还是多警惕自己不要如此吧, 宝拉从通常的联系中跌落了。孩子的死亡使她和周围的人疏远了。她的痛苦没有人分担。痛苦像一块不断生长的蛋糕,她吃啊吃啊,可它就是不变小。所有人都必须自己测量自己的痛苦。 她妒忌地望着别人。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她重新向卢德格靠拢。即使对一种糟糕婚姻的信赖也是一种信赖。 必须不断认识自己,逃不掉的。你以为你可以躲进婚姻被人照顾,进入才发现,所谓“躲进”、“被照顾”,终究靠不住,返还的日期只是早晚而已。即便认知自己无比痛苦,想要信赖一个糟糕婚姻,现实也不会给你机会,因为不到一年,卢德格就有新欢了。 文策尔是第一个没有试图塑造她的男人,第一个有时候只关心她的兴趣的男人,第一个她没有介绍给自己父母亲的男人。 和一个看似更好的男性在一起就是结局了吗?并不。还是因为对自己了解更多,发觉往常思维中的陷阱了吧。但至少,你明白,不存在“家庭是你的退路”的妄想,因为那可能是比工作/努力生活更深的深渊。不要轻易踏进去,过好自己的生活,“认识你自己”。
德国
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豆瓣
所属 作品: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作者: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译者: 李雪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8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书中突破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论,创造性地提出轴心期理论,他宏观对历史进行分期,认为人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期、科学技术时代。其中史前文明、古代文明为一间歇期,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为轴心期,而他强调轴心期的重要性,提出每一次人类历史的飞跃都要回顾轴心期即复兴。
卡片笔记写作法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所属 作品: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7.5 (146 个评分) 作者: [德] 申克·阿伦斯 译者: 陈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 7
轻松写就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的卡片盒笔记写作法!
德国著名学者卢曼基于学习心理学的洞察,借鉴久经考验的笔记技术,使用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积累了 9万张知识卡片,一生中写了 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
本书是该系统的第一本中文综合指南和说明,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写作知识、写作准备、写作能力和注意事项四个角度概述写作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总结了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第三部分是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详细解释了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写作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写作思路,而不用将时间浪费在寻找笔记、资料或参考文献上。
无论你喜欢用笔和纸,还是喜欢在Windows、Mac或Linux上做笔记都没关系,这个方法都能够轻松应用。
 德国的卢曼被称为“当代黑格尔”,是马克思和韦伯之后,百年一遇的具备天才卓识的大师。作为20世纪社会理论界的一颗明星,卢曼以其辉煌作品的灿烂光芒,照耀着整个20世纪下半叶西方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进程。他的写作方式别具一格,37岁才投身学术界,并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获得了在德国很难获得的博士学位。他生前发表了58本书,及数百篇文章,不仅高产,而且《社会的社会》、《社会的艺术》等都成为影响深远的新经典。在本书中详细公开他成就背后的秘密——卡片笔记写作法,即使普通人不一定能够著作等身,但一定不再为写作发愁。
 从根本上改变写作难,学会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将会发现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写书都不再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传统先定写作目标和计划,自上而下地写,所以会感觉被逼无奈、事倍功半,而卡片笔记法是从平日就已经在构建自己的知识库,等有灵感的时候,才提取储备的知识,所以写起来兴致盎然。
 本书的作者借鉴了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所以这本书也算是一个学习成果,每个见解都综合了许多商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不仅提高了写作技能,也全面提升学习技能。英文版豆瓣评分8.8,想读近3000人,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2020年,有两件事情深刻影响了我。阅读本书的英文版,便是其中的一件。多少年记笔记过程中的痛点,都被这本书娓娓道来,并且采用了令人信服、可执行的方法来破解。笔记不再是那“被忘却的纪念”,而是构成了一张硕大的思维之网,可以找到,可以积累,可以偶遇。这种方法升级的快感,我已经多年没有体会到了。感谢译者陈琳将本书原汁原味地翻译成了中文。让更多读者有机会重新找回记笔记的激情与乐趣。
——王树义,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玉树芝兰公众号主理人
卢曼的“盒中笔记”通常很简短,因为这些只是他庞大繁杂研究中的索引,等需要时,他会借由这些线头进行延伸思考,然后不断链接知识要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树。你也可以试试。
——姬十三 果壳CEO
很有趣的书,用这个方法可以不断积累笔记,形成终身学习、提高自我的习惯。
——亲子手帐达人、笔记大V温言
每天写6张卡片笔记,一年就可以完成博士论文,你信吗?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理论学家卢曼教授就是这样做的。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卢曼从阅读到记笔记到写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及其背后的认知原理。真希望十年前的自己知道这个卡片盒笔记法,强烈推荐每一个学生、科研工作者、作家、终身学习者都阅读这本书并认真地实践它。
——李娟 北京大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雪小豹说公众号主理人
卡片写作有很多流派,卢曼卡片盒写作法尤其合适学术写作与信息密度大的写作。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如何将卢曼盒卡片写作法应用到写作中的图书,值得向读者推荐。期待你从此成为一名卡片写作爱好者,享受写作的乐趣。
——阳志平 安人心智董事长,心智工具箱公众号作者
这是一本教会你如何从思考到整理,最后形成个人知识结构过程的书。让信息生长并自然地形成网络,如同人类大脑一样,你会重新认识“笔记”这件事。
——马锐拉,wolai我来笔记 创始人
把《卡片笔记写作法》当作一本写作书籍看,当然不错,但如果把它看作一本思考方法书,可能收获更多。不过,我认为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如何建立一个有生命的组织系统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从这个视角的阅读中受益良多,相信你也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成甲《好好思考》作者
2022年10月20日 已读 實用,雖然我不知道我的卡片會不會像桌面一樣亂。。以及卡片數量足夠寫論文嗎🥹🥹🥹
德国
第三帝国的到来 豆瓣 Goodreads
The Coming of the Third Reich 所属 作品: 第三帝国的到来
9.4 (49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J. 埃文斯 译者: 赖丽薇 九州出版社 2020 - 2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最富裕、最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极端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 ,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细致解析纳粹掌权的过程,获得今日的镜鉴——纳粹统治德国的时间虽只有十二年,却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在现代世界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理解纳粹的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明白纳粹独裁政权的本质和运作方式,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历史重演,时至今日依然必要。
从德国特殊的历史中寻找法西斯和民粹主义的根源——纳粹的崛起并不能简单视为德意志民族的独特产物,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能使任何国家堕入暴力的深渊。本书详细阐述了历经一战、《凡尔赛条约》、恶性通货膨胀和大萧条的德国,如何一步步走向专制统治;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如何为激进思想的酝酿提供了温床。
史学名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全景式纳粹德国史——基于详实的史料与丰富的细节,埃文斯出色地实现了语言生动、分析严谨与解释有力的完美结合,以中立的视角客观、准确地呈现了纳粹登台前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出版人周刊》《科克斯评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等媒体齐声推荐。
波斯语课 (2020)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Persian Lessons
8.0 (1302 个评分) 导演: Vadim Perelman 演员: Nahuel Pérez Biscayart / Lars Eidinger
其它标题: Persian Lessons / 波斯密语(港)
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在集中营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德国军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小卷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军官在残暴的环境中对小卷竟有了依赖,并开始袒护他。不料集中营中来了一个真正的波斯人……
2021年3月24日 看过 極權的所謂權力,只是個人情緒的藉口。下屬那麼相信納粹,最終不過都是陪葬。他不信納粹,如此相信波斯語,以為是完美退路,最終被識破。他相信自己一定會死,硬著頭皮教假波斯語,還要每天直面殺人現場,不斷懷疑自己的特權,最終卻帶著2840個名字活了下來。
德国
德米安 豆瓣
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所属 作品: 德米安
8.7 (262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丁君君 / 谢莹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2021年2月9日 已读 好像就是自己。
德国
忘梦洞 (2010)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Cave of Forgotten Dreams
7.5 (15 个评分)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演员: 沃纳·赫尔佐格 / Jean Clottes
其它标题: 잊혀진 꿈의 동굴 / 世界最古の洞窟壁画 忘れられた夢の記憶
  法国南部的Chauvet岩洞里,有三万年前的原始壁画,还有冰河时期的哺乳动物化石,但洞口一直被落石封住,直到1994年被科学家偶然发现。这个宝贵的洞穴被严密保护着,赫尔佐格只获准进洞拍摄六天,每天四小时,他还采访了相关研究的科学家们,用他特有的方式,探索史前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艺术和文明史的诞生、以及现今围绕在洞穴四周的好奇人群。他还注意到现代工业对史前遗迹的侵蚀——Chauvet岩洞附近恰有一个核电站,已经因为温水汇流形成生态圈,里面连鳄鱼都有了,Chauvet未来可能受到被淹没的威胁。   这是沃纳·赫尔佐格首次用3D形式拍摄他最热衷的纪录片。 ©豆瓣
2020年12月17日 看过 囫囵吞枣看完的。
德国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 豆瓣
所属 作品: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作者: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杨东柱 / 王哲 2010 - 2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是《不合时宜的考察》的第二部分。书中,尼采转变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于历史的认识,把历史与人生联系起来,明确地指出只有促进人生的历史才是人们需要的。
2020年12月5日 已读 被吸引!很多地方都和日常相應,對青年的呼喚和魯迅的吶喊一樣⋯不油膩是日常努力目標!(話說我高中就會很無知的想:如果我們沒有這麼多歷史就好了,這樣就不需要記住那麼多歷史年份和人物blabla⋯現在能隱隱覺得這些思想一點點相續,也太厲害了。能量都從其中生出。(每晚讀一點,但每晚都感覺前面的像沒有讀過⋯ಥ_ಥ加油一點點往上!
德国
我和你 豆瓣
Ich Und Du 所属 作品: 我与你
8.3 (6 个评分) 作者: [德] 马丁·布伯 译者: 杨俊杰 后浪丨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 - 9
深入反思西方现代哲学
区分经验世界与关系世界
关注不同主体的相遇和对话
思索生命中的重大问题
………………
※名人推荐※
☆在当代中国学人的视野中,有个名字总是若隐若现地在人们的面前闪过。人们似乎知道他,但似乎又不太了解。他就是马丁·布伯,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犹太宗教哲学家。布伯的关系本体论是要在西方哲学中重建永恒之你这个维度,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存在意义之源泉,才能抑制膨胀的自我,才能正确对待世界。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院长
☆1923年,马丁·布伯发表了他的小书《我和你》。这是本很有趣、很重要的书,他的理论的根据说明了他的实存(存在)主义的倾向。布伯的思想着重指出“你”的关系的本源性,而把“你”向“他”的转化视为疏远化、对象化、客观化的必然趋势。“你”的关系才是基础的,它是文明的根基,但又是文明所揭示的,是文明所养育、维护的。
——叶秀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布伯所开辟的沉思图景是如此丰富,至今还如此新颖,以至造成了这种可能,使某种意义的视野至少在开始的时候,从开拓者所指示出的小路的角度,并不总被看到。这就是与事件相遇本身,就是在对话中来自自身的思想喷发,而远非理智的认知。
——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
………………
※内容简介※
《我和你》通过探讨“我和你”与“我和它”两种关系范畴,区分出经验世界与关系世界,对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和你”的关系存在于两个能动的主体之间,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是两个主动主体的相遇和对话。本书观点对人文社科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时代的精神状况 豆瓣
Man in the Modern Age 所属 作品: 时代的精神状况
9.0 (23 个评分) 作者: [德] 卡尔·雅斯贝斯 译者: 王德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4
本书“高屋建瓴地回顾了西方人‘时代意识’的起源,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则,讨论了科技进步的文化前提及其对社会形态变迁的作用,讨论了民主政治与贵族理想之间的对立。全书以实存哲学式的反思作底线,描画了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代西方人的困境。凡此种种,均探及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冲突。”
“该书虽然写于1930年,但是它对西方人在当代的精神状况及其所由形成的历史根源与广阔的现实社会生活背景所作的深刻而又生动入微的演述,至今仍未过时。”
“全书以实存哲学式的反思作底线,描画了与西方社会化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代西方人的困境。这一切虽然谈的都是西方人的‘家务事’,但是,对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来说,却是不可不拿来研究一番的。”
2020年4月26日 已读 word媽,看了快一個月,終於看完了。這還只是類似隨筆的東西,感覺真哲學會不會完全看不下去。。(我真的是弱雞
德国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豆瓣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f the Banality of Evil 所属 作品: Eichmann in Jerusalem
8.3 (92 个评分) 作者: [美] 汉娜·阿伦特 译者: 安尼 译林出版社 2017 - 1
●汉娜•阿伦特极具争议性的著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犹太政策进行全面总结,提出著名的“平庸的恶”概念,引发西方思想界长达五十年的争论
●详细记录纳粹战犯庭审全过程,还原历史现场,探讨战后审判的合法性
●无删节简体中文全译本首次出版
●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蒙森导读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恶”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听命行事”或“国家行为”的借口得到赦免。
2019年9月18日 已读 前面有點費力,但總算斷斷續續完了。這種平庸的、不思考的惡,想想都覺得殺傷力極大。
德国
政治的承諾 豆瓣
The Promise of Politics 所属 作品: 政治的应许
作者: 漢娜·鄂蘭 译者: 蔡佩君 左岸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10
從對馬克思哲學的探索開始,鄂蘭對整個西方政治思想傳統展開批判性的檢視,這個傳統起於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而在馬克思達到高潮和終結。本書顯示鄂蘭是如何體認到該傳統並未能充分解釋人類的行動。本書最主要的長文〈導入政治〉深入思考現代對於政治的偏見,並提出一個問題:政治是否還有意義。當政治被認為是手段,是用以達成其自身之外的目的;當強制力被用來「創造」自由時,政治原則就從地球上消失了。但鄂蘭認為,政治一直是複數人類永不止息的努力,努力共同生活、共享世界,並相互保證彼此的自由。或許它可以再度如此。這就是政治的承諾。
人生的智慧 豆瓣
所属 作品: 人生的智慧
9.2 (32 个评分) 作者: [德] 叔本华 译者: 韦启昌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 4
他于1850年写了《附录和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在晚年一举成名。我社出版的这本全译本是我国第一个根据德文版译出的中文本。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2018年12月25日 已读 很好讀的書,雖然有點囉嗦,但還是說的很透⋯
德国
亢奋战 豆瓣
Der totale Rausch: Drogen im Dritten Reich 所属 作品: 亢奋战
8.1 (33 个评分) 作者: [德] 诺曼·奥勒 译者: 强朝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0
☆德国作家诺曼·奥勒的首部非虚构作品
☆第一次全面披露纳粹统治下的毒品状况
☆颠覆我们对纳粹和二战认知的一本书
本书第一次全面论述了纳粹统治下的毒品状况——包括可卡因、海洛因、吗啡和冰毒。而这些对于纳粹军队恢复士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部分解释了战争初期德国为何攻无不克 。
根据奥勒的研究,毒品无法解释第三帝国的意识形态,却能解释他们的内部混乱以及问题重重和令人疑惑的决策。本书中提到,毒品对希特勒和他的随从有着重大的影响,当战事不利于德国的时候,他们甚至采用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鸡尾酒疗法来缓和自己的情绪。这些化学兴奋剂改变了我们对于纳粹高层的及其判断形势能力的认识。
本书展现了纳粹德国的另一面——毒品状况,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纳粹失败的原因,为读者更加全面认知纳粹德国提供了一部具有较强可读性的学术专著。
2018年12月20日 已读 好看炸,有一種拉住你往下看的魔力,同時也驚嘆,在那樣瘋狂的年代裡,真是感覺沒有底線。坐在那慢慢看完身體體溫都在慢慢下降。
2018年12月20日 评论 失去理智的世界,沒有什麼是不正常的 - 前段時間剛看完納粹醫生的報告,加上之前種種納粹在集中營做的事情,都讓我脊背發涼:人這種生物到底是怎麼了才會做出各種毫無底線的事情? 剛開始看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驚呆了,原來那時候伴隨著狂熱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毒品,這些生化領域剛起步的時候,冰毒竟然是在可口可樂裡面所有人都能接觸的,甚至給女性和小孩的巧克力裡面也加入冰毒,讓大家更開心,更加擁躉納粹,一副大家都很好的樣子。 隨著敘述慢慢推進,還涉及到敦克爾克德軍的錯誤決定以及之前閃電戰的勝利都是和冰毒十分有關係的。可是真的只是因為濫用毒品嗎?慢慢推進以後,能感覺到毒品只是其中一個推動力,在這裡面人的慾望和貪婪、還有實際上很脆弱的身體機制都展露無遺。面對實際情況越來越差,還是活在幻覺裏會比較好受吧。 我以前總覺得這段時期好像人的惡的匣子被打開了,吞噬善的蟲子遍地都是,爬滿人的一身。每次看這類書都在思索能不能找到一個比較合理的原因去解釋這些行為,但是感覺很徒勞,好像人的本性就是可以到達那裡,不管有沒有借助外在手段——毒品或著意識形態。就像最近的基因編輯,潘多拉的盒子已經打開,人要怎麼去應對? 看見以往出現過的種種,對當下就更覺得能理解了一分。越來越能感覺到張老師說的暗流湧動和現在這些都是以前的結果而不是因為某件事情造成現在的局面。趨勢一直都在那裡,如何連結古今,好像是更加重要的。雖然現在不能很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著沒有能力去連結那麼多,但是逐漸隱隱地知覺到暗中的聯繫,那些看起來神秘的東西,去剝落和消解可能有機會能看清吧。 就像這本書開頭的「產品說明書」,任何書本或著人都沒法告訴你什麼是真理,真理並不存在,存在的一直都是人內心複雜的種種,各種因緣際會的變化,有時候想想真的很奇妙。以前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上一秒和下一秒的區別,每個人對記憶和書寫的修飾,對明知道不一定會到來的未來的願景。多奇妙啊。多讀多思考吧,一直成長但不落於任何既定偏見。
德国
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 豆瓣
所属 作品: 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
作者: [德] 雷德侯 译者: 许亚民 / 毕斐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 - 8
《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附录部分则详细整理米芾有关晋代书法的论述和晋代书迹的源流。中国书法的赓续取决于强大而稳定的古典传统。这一传统并不排斥书法家的个人风格。而书法家对传统的经典作品各有所解,形成了中国书法的“风格结构的综合体”。其中,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代书法是这一传统的渊薮所在。有关晋代书法的评定,众口不一,最值得重视的当属褚遂良(596-658)、米芾、赵孟頫(1254-1322)和董其昌(1555-1636)。其中影响之大非米芾莫属。在作者看来,在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中,米芾所掌握的关于晋代书法的知识起到了筛子的作用。《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即围绕这一基本看法展开讨论,这些讨论廓清了中国书法史学研究中的晦黯之处。作者在艺术史训练、汉学知识方面的精湛造诣使他在分析问题时左右捭阖,我们仿佛在谛听他坐在三角琴前弹奏古乐,妙音袅袅,弥漫着古典的庄严和典雅。
2017年11月8日 已读 我总是对国外汉学更能看得下去。以及,反思自己上次去故宫为什么没好好仔细看褚遂良摹本!王羲之的东西真特么厉害。
德国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豆瓣
所属 作品: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9.1 (2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许绮玲 / 林志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8
此文是Benjamin, W.的作品Illuminations (1970)。全文讨论「艺术」及其产物在历史的脉络中如何因为艺术生产工具的发明而产生质变与量变,并讨论这种变化的过程如何渗透到文化的场域中,使文化场域中的权力重新被界定。经由Benjamin, W.犀利思想的引介,吾人可一窥各类艺术在近代演变的来龙去脉,及其与科技结合后隐晦不显的一面。
本雅明的思想根植在犹太教卡巴拉神学传统中,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受超现实主义等思潮影响,形成独特的文风,行文凝练,意象交叠;称为“意象的辩证法”,既为时人称叹,又不为时人理解。今天,大多数激进思想家和文人的身价都在下降,本雅明却独享出人意料的运气与声望,此中奥妙;颇堪回味。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辑录本雅明论艺散文四篇:《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2017年10月24日 已读
能不能說就算前兩篇讀了兩遍但還是留不下什麼,腦子都是糊的。感覺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厲害的人就真的沒辦法。🤷♀️期待以後再讀。
德国
万物 豆瓣
所属 作品: 万物
10.0 (5 个评分) 作者: [德]雷德侯 译者: 张总 / 钟晓青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8
作者从多个方面,既依照历史的线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也依照艺术的门类、材质工艺的区别,深入到中国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的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作者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不似他们的西方同行,不寻求忠实的再现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创造出成千上万甚至无限的艺术品。他也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本书将带领读者在中国艺术与文化之中做一次深刻的旅行,揭示了中国艺术家是在一个多么复杂的体系之中,生产出成批的艺术品。这个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之思想观念——宇宙是由万物所构成。
2017年10月11日 已读
能激發很多,同時也感覺,學術的道路很難很困苦但也有趣。希望以後自己也能有這樣的思路。
德国
香水 (2006) TMDB IMDb 豆瓣 Min reol 维基数据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8.2 (1189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提克威 演员: 本·卫肖 / 艾伦·瑞克曼
其它标题: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 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
十八世纪,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本•韦肖 Ben Whishaw 饰)出生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不堪的地方——鱼市场上。格雷诺耶天生对气味有着惊人的天赋:无论恶臭还芳香,他都一一记住,并能轻易分辨各种气味。
当他在孤儿院长到13岁的时候,被院长卖给了制皮匠。格雷诺耶在制皮铺过着犬马不如的生活。机缘巧合,格雷诺耶在香水巴尔蒂尼面前展露了其过人的天赋,进入了香水铺工作。但格雷诺耶并不仅仅满足于制作出世界上最芳香的香水,他梦想学得如何保存万物气味的方法。巴尔蒂尼告诉格雷诺耶香水的起源地在格拉斯,那里的人知道保存气味的方法。格雷诺耶拿着巴尔蒂尼的推荐信来到了格拉斯。
格雷诺耶爱上了青春少女的体香,为了把这种香味保存下来,格雷诺耶最终走上了杀手的道路。
朗读者 豆瓣
Der Vorleser 所属 作品: 朗读者
8.9 (44 个评分) 作者: [德] 本哈德·施林克 译者: 钱定平 译林出版社 2012 - 8
侦探小说家写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人说其实和爱情无关
它是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从德国每所中学到世界各地,这本《朗读者》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
《朗读者》是首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的德语小说,奥斯卡奖封后之作
《朗读者》讲述15岁的中学生米夏恋上36岁的女人汉娜,他们开始交往,读书,做爱。不辞而别的汉娜在八年后作为被告出现在审判纳粹战犯的法庭上。为了隐藏自己的秘密,汉娜宁愿被判终身监禁。这是一个让文学界震惊的故事,很快成为全世界范围的阅读话题。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我相信了莫言对我说过的话,“最好的小说一定是叫人欲哭无泪的。”
——作家 毕飞宇
我一直在盼望能有这样一本小说出现。在和历史调过情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吗?
——作家 肖复兴
感人至深,幽婉隽永!小说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樊篱,而直接同人类的心灵对话。
——《纽约时报》
毛毛 豆瓣
所属 作品: 毛毛
9.1 (16 个评分) 作者: [德] 米切尔·恩德 译者: 李士勋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0 - 2
“毛毛”是一个不知年龄,来自何方的小女孩,她拥有常人所没有的“灵敏听力”,只要她倾听朋友的绝望心声或好友们的吵架声,就能在很自然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问题和纷争。甚至她还能使坏人倾吐他们的阴谋诡计。由于受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灰先生蒙骗,人们开始醉心于追求所谓合理化、机械的生活,置亲情与良心于不顾,因此毛毛冒着生命危险,见到了时光老人侯拉博士,在时间王国里她发现了世界和人类的大秘密,即“时间就是生命”。生命的诞生即生命的花朵盛开,当生命结束时,又会有同样的生命之花再度绽放……懂得这庄严而神圣的时间秘密的“毛毛”,将回到现实世界勇斗那些灰先生,并终将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