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
海顿,莫扎特:海顿:第94、101交响乐;莫扎特:F大调“音乐的戏谑” 豆瓣
出版发行: 上海声像出版社
Haydn
Symphony No.94 in G major("Surprise")
1.I.Adagio cantabile
2.II.Andante
3.III.Menuetto.Allegro molto
4.IV.Finale.Allegro molto
Mozart
Ein musikalischer Spass(A Musical Joke)in F major,K522
5.I Allegro
6.II Menuetto.Maestoso
7.III.Adagio cantabile
8.IV.Presto
Haydn
Symphony No.101 in major("The Clock")(excerpts)
9.II.Andante
10.IV.Finale Vivace
莫扎特:20,21钢琴协奏曲 豆瓣
Eric Heidsieck / 埃里克·亨德里克斯勤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新音像出版社
d小调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K.466
华彩段:埃里克·亨德里克斯
01.第一乐章:快板
02.第二乐章:浪漫曲
03.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析
钢琴:埃里克·亨德里克斯
指挥:汉斯·格拉夫
乐团:萨尔茨堡莫扎特管弦乐团
C大调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K.467
04.第一乐章:快板
05.第二乐章:行板
06.第三乐章:很快的、活泼的快板
钢琴兼指挥:霍华德·谢利
乐团:伦敦城市管弦乐团
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 豆瓣
伦敦爱乐管弦乐团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深圳音像公司
伦敦爱乐管弦乐团是由比彻姆创办,由世界十大指挥家中的海汀克和索尔蒂常任指挥,代表英国交响乐水平的世界一流乐团,以优雅的室内乐式合奏闻名。有极多的作品入选《企鹅唱片指南》最佳版本。海汀克,荷兰指挥大师,他几乎担任过所有欧洲重要乐团的客座指挥,其指挥明快流畅,充满信心和力量。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566 949-2) 豆瓣 豆瓣
迪特姆·乔纳斯
出版发行: 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由单簧管皇后梅耶尔担纲独奏,除了高超的演奏技巧与雍容的美貌外,当年欧洲指挥大帝卡拉扬力捧她为柏林爱乐乐团单簧管首席也在乐坛引起巨大轰动。奥斯卡获奖影片《走出非洲》曾选此曲的第二乐章作为影片配乐,使得此曲的知名度再度远播。

最好听的单簧管音乐!最顶级的单簧管大师!最经典的单簧管唱片!

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是作曲家晚期作品中最动听的音乐篇章。这部作品创作于1791年10月,为当时维也纳皇家宫廷乐队的单簧管演奏家斯塔德勒的特别单簧管而作。乐曲开始的旋律是尘世上稀有的曼妙音符,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天籁之音乐。

独奏家大师级的演绎与管弦乐的协奏水乳交融、天衣无缝! ——《留声机》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01-03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作品K.622) 原始版巴塞特单簧管的改编版
04-06 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作品K.297b)为双管簧、单簧管、圆号和大管而作
莫扎特:第三十五至四十一交响曲 豆瓣
卡尔·伯姆
《莫扎特第35至41交响曲》莫扎特不仅是伟大的音乐家,更是技艺超群的即兴作曲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各种音乐形式的作品无数,其中创作交响曲四十一部。他的交响曲吸收了其歌剧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调及戏剧对比的元素,旋律灵活而不失宏大气魄,为交响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卡尔·伯姆是二十世纪指挥家中最常被人把他与莫扎特联想在一起的一位“莫扎特专家”,他对莫扎特的喜爱几乎延伸到这位作曲家的每一部作品的每一个层面,其中最彻底的就是他在莫扎特歌剧上的指挥,而这种爱移转到器乐作品上时,他的最高表现便是对莫扎特最后的六首交响曲的诠释。

由卡尔·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本专辑录音制作于1959年至1966年,曾获得多个唱片奖项:1969年德国唱片大奖、1970年法国唱片大奖和爱迪生奖,被评价为睿智的、人文的、诗性的录音,其强大的演出阵容、完美无瑕的演绎和训练有素的合奏成就了莫扎特交响曲诠释上一个无可争议的标准。这些录音不仅显示出伯姆对音色和结构的精湛把握,还显示出伯姆通透和宽广的视界以及他的才智和真诚,不愧是莫扎特晚期最重要六首交响曲诠释的最权威演奏和最佳版本,不容错过。

“莫扎特专家”卡尔·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最权威示范。一次收录莫扎特最重要的也是他对管弦乐最高表现的六首交响曲。

“莫扎特专家”、“精确的大师”卡尔·伯姆指挥世界乐团翘楚柏林爱乐乐团。强大的演出阵容、完美无瑕的演绎和训练有素的合奏——莫扎特交响曲诠释上一个无可争议的标准。

来自1969年德国唱片大奖、1970年法国唱片大奖和爱迪生奖的原始LP录音,珍贵不容错过。

推荐曲目
D大调第三十五交响曲,K385,《哈夫纳》第三乐章:小步舞曲——三重奏
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K543,第一乐章:柔板——快板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K551,《朱庇特》,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CD 01 DG4474162 莫扎特第三十五至四十一交响曲1
Sympbonie No.35 D-dur Kv 385 Haffner-Symphonie
in D major·en re majeur·in re maggiore
第三十五交响曲,K385,《哈夫纳》,D大调
01 I. Allegro con spirito 第一乐章:充满精神的快板
02 II. (Andante) 第二乐章:(行板)
03 III. Meneutto-Trio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三重奏
04 IV. Finale Presto 第四乐章:终曲:急板

Sympbonie No.36 C-dur KV 425 Linzer Symphonie
in C major·wn ut majeur·in do maggiore
第三十六交响曲,K425,《林茨》,C大调
05 I. Adagio-Allegro spiritoso 第一乐章:柔板——有精神的快板
06 II. Andante 第二乐章:行板
07 III. Meneutto-Trio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三重奏
08 IV. Presto 第四乐章:急板

Sympbonie No.38 D-dur KV 504 Prager-Symphonie
in D major·en re majeur·in re maggiore
第三十八交响曲,K504,《布拉格》,D大调
09 I. Adagio-Allegro 第一乐章:柔板——快板
10 II. Andante 第二乐章:行板
11 III. (Finale ) Presto 第三乐章:(终曲)急板

CD 02 DG4474162 莫扎特第三十五至四十一交响贡2
Sympbonie No.39 Es-dur KV 543
in E major·en mibe mol majeur·in mi maggiore
第三十九交响曲,K543,降E大调
01 I. Adagio-Allegro 第一乐章:柔板——快板
02 II. Andante Con Moto 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
03 III. Meneutto Allegretto-Trio第三乐章:小步舞曲——三重奏
04 IV. Finale Allegro 第四乐章:终曲 快板

Sympbonie No.40 g-moll KV 550
in G minor·en sol majeur·in sol minore
第四十交响曲,K550,G小调
05 I. Molto allegro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
06 II. Andante 第二乐章:行板
07 III. Menuetto Allegretto- Trio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 小快板——三重奏
08 IV. Allegro Assai 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

Sympbonie No.41 C-DUR KV 551 Jupiter Symphonie
in C minor·en ut majeur·in do maggiore
第四十一交响曲,K551,《朱庇特》,C大调
09 I. Allegro vivace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
10 II. Andante cantabile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11 III. Menuetto Allegretto- Trio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 小快板——三重奏
12 IV. Molto Allegro 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
莫扎特安魂曲 豆瓣
9.6 (28 个评分) Sir Neville Marrin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cca
I. 《安魂曲》开始使用了阴郁的d小调,沉重的弦乐伴奏与暗淡的情绪象征了永恒的安息,然而我们还是能够从音乐中听到一些骚动不安,象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永恒死亡心存不甘。请大家关注一下这个灰暗的d小调,莫扎特生前并不常用d小调,只有在《唐璜》中频繁使用,《唐璜》所涉及的主题同样是死亡、超自然的神力等等,莫扎特在《安魂曲》中一开头就使用这个对他来说比较罕见的奇特调性,当时他的困苦心情可见一斑。
黑暗笼罩了整部《安魂曲》,我们不难发现莫扎特在配器中甚至很少使用高音木管乐器,在弦乐沉重节奏的伴衬下,巴松吹奏出主题旋律,接着另外一个主题相隔五度出现在巴赛管1上,当时这种中音单簧管发明不久,莫扎特在他晚年经常使用这种新乐器,比较出名的例子是在歌剧《魔笛》中的使用。
接着,合唱四部相继演唱起阴暗的安魂曲主题,直到 “以永恒的光”(et lux perpetua)处情绪才有了改变,独唱女高音开始演唱“都应称颂你”(Te decet hymnus),但没有进行几句合唱团就进入了,接替独唱女高音的旋律继续发展下去,男低音声部唱起了“请赐永恒安息”(Requiem aeternam)的主题,女低音声部与之形成对位关系,在持续了几小节之后,合唱的另外两个高音声部渐次加入。当合唱再次唱起“以永恒的光”时,莫扎特脱离了原来的慢速,将速度提高到活泼的快板,合唱变成了壮丽的双重赋格曲。
II. 这样便进入了《慈悲经》的篇章,先是男低音、女高音唱“主啊,请垂怜”(Kyrie eleison),然后女低音与男高音唱起另外一个旋律的“基督,请垂怜”(Christe eleison)。
III-1. 任何一位作曲家都不肯放弃像《安魂曲》里《震怒之日》(Dies irae)这样的戏剧性段落,在那些宿命的日子里人们是怀着多么矛盾的心情来设想着最后审判日的情形啊,因此《震怒之日》也就成为了作曲家们比试力量的战场。莫扎特使用了d小调,从头至尾保持了快板的速度,须知莫扎特是以何等恐惧与怅惘的心情来谱写这段他害怕的音乐的,在作曲家眼中最后审判之日就是灰飞烟灭的人生终点。
III-2. 同情绪激动的《震怒之日》相比《号角声起》(Tuba mirum)气氛就显得美妙的多了,在长号的伴奏下,独唱男低音唱起“神奇号角响遍四方”(Tuba,mirum spargens sonum),等到“死与自然不胜惊惧”(Mors stupebit et natura)一句时独唱男高音进入,独唱女低音则接续下面的一句“审判者升上宝座”(Judex ergo),男高音同女低音保持增二度音程的关系,在西方音乐中增二度音程象征了悲伤、哀怨的情绪,直到独唱女高音唱出“罪人将如何陈述”(Quid sum miser),调性变成了光明的降B大调,给人以一线希望。
III-3. 下面篇章的情绪是令人激动的堂皇与壮丽,一开始合唱以强音三次反复演唱“Rex”(君王),然后才完整地唱出“你是可怕威严的君王”(Rex tremendae),气势宏大,但到了最后一句“仁慈之源勿忘救我”(Salva me, fons pietatis)时合唱突然变化为极弱的音量,速度也渐慢,原本充满希望的降E大调转成了d小调,莫扎特这样的调性布局是否要表现一种绝望的情绪呢?
III-4. 在大提琴与两支巴赛管的三重伴奏下,开始了温柔的四重唱“至慈耶稣求你垂怜”(Recordare, Jesu pie),这段演唱以下降半音为主,到中段处原来的复调渐次过渡到主调,弦乐以摇晃的切分音型伴衬,表现出人们在耶稣面前祈祷的虔诚与自感惭愧动摇的情绪。
III-5. 下面的“恶人群魔径受审判”(Confatatis maledictis)显得十分戏剧化,男声合唱在长号粗暴的伴奏背景下演唱首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女声合唱优雅、充满希望的“请招我享善人永福” (Voca me cum benedictis),莫扎特只以弦乐伴奏,虽然这句歌词被男声合唱粗暴地打断,但听众还是能被祈求救助的动人呼吁打动。
III-6. 接下来的篇章《落泪之日》(Lacrimosa dies illa)是整部安魂曲中最具悲剧性的段落之一,女高音以渐强的音量表现永恒安息到来之前的悲痛之情,也就是在这段音乐中莫扎特永远停下了他的笔,这段《落泪之日》才是莫扎特自己真正的安魂弥撒曲。
IV-1. 下面的篇章是《奉献经》,两段经文分别是《主耶稣》(Domine Jesu)与《牺牲》(Hostias),《主耶稣》规模宏大,有好几处七度的跳跃引人注目,等到进入最后一句“这是昔日你应许亚伯拉罕和他的子孙的” (Quam olim Abrahae promisisti et semini ejus)时,音乐变成了严密的赋格,效果辉煌。
IV-2. 《牺牲》气氛安宁、祥和,但一些半音的穿插令人回想起不祥的“安魂曲主题”,最后《奉献经》在《主耶稣》尾声的壮丽赋格中结束。
V/VI. 随后是《圣哉经》与《降福经》,这两段音乐都出自绪斯迈尔的手笔,除非莫扎特生前曾经勾勒出整部安魂曲的草稿。《降福经》部分优美、动人,具有典型的莫扎特式的明朗,但也有学者认为4位独唱者的的赋格过分晚期巴洛克化,没有莫扎特那种生动的表现力。
VII./VIII. 绪斯迈尔谱写的《羔羊经》从低音弦乐的伴奏开始,合唱的表现显得异常严肃、沉重,这段音乐被认为是最忠实于莫扎特原作精神的段落,最后,也许是遵循了老师的遗愿,绪斯迈尔将音乐交还给独唱女高音,他引用了《进台咏》中“永恒安息”的主题,使作品获得了统一,这大概也就是平庸的续写者能够对天才的开拓者尽到的最大的职责了吧,全曲最终在庄严、激越的赋格曲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