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原著
英伦魔法师 豆瓣
Jonathan Strange & Mr Norrell
8.3 (9 个评分) 作者: [英] 苏珊娜·克拉克 著 / 波西娅·罗森堡 图 译者: 韩慕照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2
“两位魔法师,现身英格兰。前者畏惧我出现,后者久把我期盼……”
公元1806年,英格兰在抗击拿破仑的持久战中八面受敌,实践派魔法师早在几百年前就已销声匿迹。然而,研究过往光辉历史的学者们发现,尚有一位实践派魔法师——诺瑞尔先生在世。此人深居简出,然略显身手,举国上下无不 为之惊叹。移居伦敦后,他唤美妇人起死回生,召幻影舰队威慑法寇。他一贯瞻前顾后、小题大做,怎奈后生可畏——乔纳森•斯特兰奇初出茅庐,已崭露头角。该生风华正茂、一表人才、意气风发,方方面面与诺瑞尔截然相反。自此,两位伟大的魔法师之间斗争不断、险象环生,比起英法两国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二人各怀执念,暗中更染指黑魔法,哪知一切实为作茧自缚,前途凶险难料。
2015年10月17日 已读
某次促销时科幻类目下找到的,但奇幻明明跟科幻两码事吧!不是喜欢的类型,最初觉得角色都太典型,且竟没一个讨喜。然而倒真像看英式喜剧越来越觉出意思来,这是以写日常的笔写"史诗",以世俗的眼光看魔法啊。尤其诺、斯开始互动后有奇妙的化学反应,他们讨嫌的特质并没消失,故事却变可爱了
小说·奇幻 影视原著 英国
The Price of Salt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The Price of Salt
8.3 (31 个评分) 作者: Patricia Highsmith W. W. Norton & Company 2004 - 3
Trapped in a boring, dead-end day job in a department store, stage designer Therese Belivet finds her life forever changed when she encounters--and falls in love with--Carol Aird, an alluring suburban housewife in the midst of a divorce, as they set out on a cross-country odyssey, pursued by a private investigator who forces Carol into choosing between her daughter and her lover. Reprint. 13,000 first printing.
2015年9月8日 已读
难以想象魔王以外谁能演Carol,Therese用了半本书去幻想她,kiss后大篇幅文字都要飞起来。以为BE时看C在信里说"All we have known is only a beginning"真是感伤得不行。最近还挺喜欢看这种内心戏作来作去的。但改电影得花不少工夫啊
Lesbian 小说 影视原著 美国
太阳黑子 豆瓣
7.2 (51 个评分) 作者: 须一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 4
三个谜样的男人,一个美丽的女童。
正值盛年的杨自道、辛小丰、陈比觉,拼命工作,低调做人。他们不娶妻,不交友,回避闹市区的繁华,在偏僻处,合力抚养一个叫“尾巴”的弃婴。率性、狡黠的漂亮姑娘伊谷夏对的哥杨自道一见钟情,却遭到拒绝,的哥此间的种种表现,令人疑窦丛生;阳刚正义的协警辛小丰,习惯性地把燃烧的烟头用自己的左手捻灭,他是刑警伊谷春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伊谷春从没放弃过的怀疑对象;看守鱼排的陈比觉,常与两人汇合于城郊小屋,尽享三个老爸一个娃的亲情之乐……而在这一切的背后,一直盯着一双热衷于偷窥、记录的房东的阴暗的眼睛……
情节分线展开,共线延续,但答案,却伴随着万劫不复的过往……
小说用丰富的元素,展示人性的复杂与脆弱、迷茫与挣扎。表达了对知罪悔过的赎罪品质的珍爱。扑朔迷离与条缕清晰并举,起伏跌宕与情理逻辑共行,十分引人入胜。
我为我所了解的逃犯心理着迷。一些人在负罪逃亡中,那种求生、求善的精神内核非常强大。对他们来说,余生就是灵魂减负和洗濯之旅。
——须一瓜
须一瓜,用尾条的新闻,写头条的小说。
——李敬泽
须一瓜告诉我们有这么两种类型的好人:一种是阴暗的好人,一种是有罪的好人,你到底喜欢谁?在这道选择题前,我仿佛看到须一瓜在冷笑:看你们怎样对待上帝的承诺?!
——贺绍俊
《太阳黑子》,当代中国的《罪与罚》。
-——郭春林
三个令人疑窦丛生的独身男人之间的超乎常人的默契。那其中的情愫似乎超越了亲情,有令人感叹的敬畏和救赎。
——陈艳
几个边缘人,一个充满悬念的犯罪故事。丰满的细节,处处暗藏独特而扣人心弦的追问。
——萧春雷
一本让人看完独自面墙抽泣的小说——而且不是爱情小说!
——杨小果
日本有东野奎吾和宫部美雪,中国有须一瓜。
——网友
2015年9月5日 已读
这完全…跟电影是两个故事。气质都不同,书安静很多,电影优缺点都更突出。书细节更合理,但这真相压轴揭开实在弱了点。反不如电影开头就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起来。房东老陈尾巴小夏鲜活得多。仪式化的死刑对照几人心理描写也戳心肝得多。伊辛全无暧昧,但我太喜欢伊被改编成一个深柜,以至必须三星区别
中国 小说·现当代 影视原著
银河系漫游指南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8.7 (226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徐百柯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6
地球被毁灭了,因为要在它所在的地方修建一条超空间快速通道。主人公阿瑟·邓特活下来了,因为他有一位名叫福特·长官的朋友。这位朋友表面上是个找不着工作的演员,其实是个外星人,是名著《银河系漫游指南》派赴地球的研究员。两人开始了一场穿越银河的冒险,能够帮助他们的只有《银河系漫游指南》一书中所包括的无限智慧。
旅途中,他们遇上了一批非常有趣的同伴:
赞福德·毕博布鲁克斯:长着两个头、三条胳膊的银河大盗,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银河帝国总统。
崔莉恩:赞福德的同伙,除阿瑟·邓特之外惟一一个幸存下来的地球人。事实上,阿瑟从前认识崔莉恩,而且曾经试图勾搭人家,可惜没有成功。
马文:天才机器人,疑心病极其重,极其沮丧,极其唠叨。
这些人物结成一个小团队,他们将揭开一个骇人听闻的大秘密……
2015年8月26日 已读
比电影可爱很多,电影的冷幽默点太散,本来书就不是在正经讲故事它却要按部就班拍;书每一行都嘲讽满级,前后文能放大每一个笑点,超棒的睡前读物。海豚梗又美又有趣
小说·科幻 影视原著 英国
少数派报告 豆瓣 Goodreads
The Minority Report
9.1 (7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菲利普·迪克 译者: 周昭蓉 译林出版社 2013 - 9
本书结集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最具代表性的九个短篇:《第二代》《冒名顶替》《规划小组》《少数派报告》《战争游戏》《 啊,当个布洛贝尔人!》《死者的话》《全面回忆》和《电子蚂蚁》。
菲利普·迪克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光怪陆离的想象在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独树一帜。他的短篇小说情节跌宕,很多故事的架构都勘称一绝。
《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命运规划局》《异形终结》《冒名顶替》等好莱坞巨制的小说原著。
2015年8月14日 已读
好几篇反转太浅,一眼看出来,所以总觉得差一口气。还是设定好看虽然经常很bug。执著地结尾要埋点细思恐极的东西:《第二代》是最后一句;《战争游戏》惯性思维玩得好,看完还没反应过来,往回一扫心里一凉。喜欢《电子蚂蚁》。同名短篇结局本来应该震撼,可惜我看过《大卫·戈尔的一生》了
小说·科幻 影视原著 美国 菲利普·K·迪克
安德的游戏 豆瓣
Ender's Game
8.3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奥森·斯科特·卡德 译者: 李毅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 11
故事发生在未来,当时地球已经两次遭遇过虫族的进攻,第二次尤其惨重,而是一个传奇人物马泽•雷汉扭转了战局,地球勉强幸存。国际舰队认为,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天才儿童,把他们送到专门训练儿童的空间站(“战斗学校”),把他们塑造成军事奇才,人类方可有存活的希望。
很多儿童都被淘汰了,包括安德的哥哥和姐姐。具有罕见军事天才的安德在6岁的时候被选中,遭到了一轮轮残酷的模拟战斗,在短短几周内就由新兵成长为领袖。然而战斗学校对孩子们来说就是魔窟,为了激发他的能力,教官故意改变游戏规则,不断把他逼到险境里。
但是安德用实力赢得了队友的信任和对手的尊重,他一次次勇敢地去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和心理极限,最终在一次“游戏训练”中,带领着他的小分队消灭了虫族女王,也为人类迎来了一次重生。
【其他周边】
• 本书刚出版就获得次年的科学幻想文学最高奖项“星云奖”和“雨果奖”,同名电影即将被好莱坞搬上荧幕。
• 本书为科学幻想小说,同时还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核。从安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勇敢挑战自我和命运的精神,他的成长无论对青少年还是成年读者来说,都是令人激动、引导人向上的榜样。
• 《暮光之城》的作者、Facebook的创始人和NBA巨星科比都是作者和本书的忠实粉丝。
• 本书文字优美,细节描写引人入胜,安德和其他天才少年的心理变化牵动人心,关于安德与他的家庭的关系既能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又令人唏嘘。天才安德的命运会让每个读者牵肠挂肚,期待续集。
•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美国书店每个书架都能看到。
• 连续雄踞亚马逊畅销榜166 周,上榜时间超越《冰与火之歌》。
• 荣膺轨迹奖、美国图书馆协会百大最棒青少年图书、英皇协会年度图书奖、爱德华兹青少年文学终身成就奖。
• 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指定心理教材,一部完美融合西点精神与硅谷思维的杰作。
【图书书评】
• NBA巨星 科比:
高中时我第一次接触到《安德的游戏》系列,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好强的天才,与外星物种展开决战,最后他拯救了地球。从那时起我就非常着迷,也特别崇拜故事的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
•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一部充满惊喜的作品,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游戏》阐释的正是“极致”这个词。
• 美国《书评周刊》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感人至深的小说。情节出人意料,又事出必然。主人公安德•维京真切可信,活脱脱是个少年拿破仑,可亲可敬,有时又令人生畏。
• 《轨迹》Locus:
这场游戏火爆炽烈,高度紧张。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书中的外星种族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英国老牌科幻杂志《区间》Interzone:
近十年来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充满才气与智慧的耀眼杰作。
• 美国奇幻文学大师奖获得者吉恩•沃尔夫(Gene Wolfe):
卡德深切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其表达方式也达到了完美的层次。
• 著名作家 阿来:
这套科幻丛书的出版,有着一种特别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只有站在与世界对话的意义上,中国文学幻想传统的重建才是一种真正的重建。
•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少年科幻作家 杨鹏:
在国外旅行,发现在任何一个书店、任何一个超市的简易书架上、任何一个卖书的地方都能看到这本书被赫然摆在最引人注目的位置。虽然我无数次向别人推荐这本书,但是,我还是想再向你推荐一次。将来,我还要向其他人推荐N 次。
2015年7月31日 已读
科幻感不强,情节推进是很老套的打关升级,写个人的心理、感情多过技术性内容。三兄妹像三面镜子似的人格设定好看,"撒俩姆"好看,"最后的战役"好看;半开放式温情结局又很套路,适合更少年一点的读者。很难释怀的是为了培养天才小孩就放任他身边的"坏孩子"无止境地坏下去,直至被毁掉,这是"最后的战役"的预演,但实在觉得二者是不同的……
小说·科幻 影视原著 美国
巴黎圣母院 豆瓣
8.5 (15 个评分) 作者: 雨果 译者: 管震湖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 8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小说以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通过一个纯洁无辜的波希米亚女郎惨遭迫害的故事,揭露了教士的阴险卑鄙,宗教法庭的野蛮残忍,贵族的荒淫无耻和国王的专横残暴。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赞颂。
2015年7月26日 已读
忽然想到,大悲是各种极善(遭摧残),NDDP则是各种恶,肤浅禽兽的侍卫队长,压抑到变态还自怜的教士,漠视人命的诗人,盲目仇恨的隐修女,一点就燃的群众,无需事实的法官,斤斤计较些不知所谓的事的路易十一,甚至包括曾帮教士作恶的敲钟人,以及极端外貌协会的吉普赛姑娘。这确实是个要毁灭了的世界。不得不槽一下:粗口译为"牛的角""上帝的肚子"简直是Firefly的中文水平……
小说·名著 影视原著 法国 雨果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豆瓣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8.9 (2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菲利普·迪克 译者: 许东华 译林出版社 2013 - 9
核战后,放射尘让地球上的动物濒临灭绝,地球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为了鼓励残存的人口移民,政府承诺,只要 移民到外 星球,就可以为每个人自动配备一个仿生人帮助其生活。仿生人不满足于被人类奴役的现状,想方设法逃回地球。
主人公里克•德卡德是一名专门追捕逃亡仿生人的赏金猎人。在一次 追捕行动中,里克遭遇了新型仿生人前所未有的挑战。九死之后,能否一生?在与仿生人的接触和较量中,里克发现自己对仿生人的看法和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究竟是福还是祸?
2015年6月15日 已读
译后记特别好啊哈哈,摘一句,"狗血共桃花一色,阴谋与暴力齐飞"。以为是一部冷冰冰的小说,实际有种更温情的出发点,宗教领袖默瑟原英文是Mercer大概词源是mercy?标题除译后记的解释,自己的理解还有"既然每个人类都梦想有一只真动物,那仿生人会梦想假动物吗?"不管怎么回答,都会跟(我认为)作者想表达的异曲同工。。
小说·科幻 影视原著 美国 菲利普·K·迪克
悲惨世界(上中下) 豆瓣
Les Misérables
9.2 (138 个评分) 作者: [法] 维克多·雨果 译者: 李丹 / 方于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 6
这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领袖雨果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气势恢宏的鸿篇巨著。全书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末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2015年6月13日 已读
字面意义哭瞎,感情太汹涌,画面感强烈到可怕,捅肾捅得稳准狠。我没想到我会一遍遍被人性如此巨大的善意冲击到,而不是他们有多"悲惨"。多年前看所谓青少年版,只觉得圣父到这个地步也太假了,名著真的不能只看剧情简介。果巨巨自己构建了一个完整三观体系是可以代入的。一边看又感叹音乐剧实在做得太好了,歌词基本都有出处,改编处成功简化/洗白又能自圆其说,戏份分配超级还原,看剧觉得自己迷之哭点的地方发现书里写得也极其emotional
小说·名著 影视原著 法国 雨果
Less Than Zero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Bret Easton Ellis Vintage 1998 - 6
Set in Los Angeles in the early 1980's, this coolly mesmerizing novel is a raw, powerful portrait
of a lost generation who have experienced sex, drugs, and disaffection at too early an age, in a
world shaped by casual nihilism, passivity, and too much money a place devoid of feeling or
hope. Clay comes home for Christmas vacation from his Eastern college and re-enters a landscape of
limitless privilege and absolute moral entropy, where everyone drives Porches, dines at Spago,
and snorts mountains of cocaine. He tries to renew feelings for his girlfriend, Blair, and for his
best friend from high school, Julian, who is careering into hustling and heroin. Clay's holiday
turns into a dizzying spiral of desperation that takes him through the relentless parties in glitzy
mansions, seedy bars, and underground rock clubs and also into the seamy world of L.A. after dark.
2015年5月10日 已读
简直毫不意外是年轻漂亮的小变态。基本没有情节,都是冷淡的镜头。选对了人应该能拍得还可以?回去看片
小说·青春 影视原著 美国
冷血 豆瓣 Goodreads
In Cold Blood
8.4 (3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 夏杪 南海出版社 2010 - 1
《冷血》主要内容简介:11月15日,夜,堪萨斯州,霍尔科姆村。几声枪响,良善温和、广受尊敬的克拉特及其一家惨遭灭门。凶手异常凶残狡猾:被害人均被击中面部,电话线被割断,子弹壳也消失不见……一时间,平静的村庄陷入前所未有的猜忌与恐惧,案件震惊了整个美国。
卡波特立即赶到当地,开始一连串访谈,对象包括死者亲友、邻居、当地警察,以及最重要的——两名凶案嫌疑人。 一个天才的作家,经过长达六年的精心梳理,逐渐将案件重建、还原:从案发现场到发现蛛丝马迹,从凶手与亲人温情的通信到最终被吊上冰冷的绞索。当作家试图打开凶手的内心时,他的灵魂、他的目光、他的笔,比凶刀更加绝望冰冷。
点击链接进入:
《冷血》
《蒂凡尼的早餐》
2015年4月8日 已读
好强的画面感,众多人物形象极鲜活,偏偏知道都是发生在现实中。终于看到凶手交代经过时真的痛苦得想哭。事无巨细又不嫌多余,真实细节已经足够有力,对这么多材料的掌控力更厉害
卡波特 小说·传记 影视原著 美国
孽子 豆瓣
9.3 (264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孽子》,以同性恋为题材,全书共分为四章,依次是“放逐”、“在我们的王国里”、“安乐乡”、“那些青春鸟的行旅”,描写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为家庭所弃、为社会所遗的“孽子”。白先勇题记:“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其中父子冲突的主题,亦令人印象深刻。
2015年3月29日 已读
命运是不断重复,而发生到不同人身上时有不同的感受。如此幽暗的故事又写得热烈、纯情,“将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剧”。沉浸式阅读体验还是要靠人物塑造
台湾 同志 小说·现当代 影视原著 白先勇
神经漫游者 豆瓣 谷歌图书
Neuromancer
8.0 (188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吉布森 译者: Denovo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3 - 6
“1923年以来100本最佳英文小说”之一
“赛博朋克”圣经 • 史无前例的得奖记录:囊括雨果奖、星云奖、菲利普•迪克奖
这就是催生了《黑客帝国》的那部小说
它开启了赛博朋克这个文学类型,它给了我们“网络空间”这个词,它将这个世界带到了信息时代,它提供了无数灵感给《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以及所有最先锋的音乐、时尚、游戏……
而它仍然新鲜得仿佛昨天才刚刚写出来,仍然眩目得可以震撼到未来三十年的人类。
“这部小说问世十年后,我们才终于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 ——《纽约时报》
“这里有无数个大千世界,这是写给都市流浪人的歌,它如此耀眼,又如此颓靡……” ——《华盛顿邮报》
一个天才黑客,一个女杀手,一个特种部队军官,一个意识操控专家。他们受雇去做两件事:偷一把钥匙,获得一个密码。
他们是职业罪犯,同时也是无可救药的厌世者;他们自我放逐,同时也在下意识寻找一条回家的路。而他们的雇主,则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所遇到过的最强大对手……
...(展开全部)
2015年3月21日 已读
结尾怎么打败的没看懂= = 关于人机接入、肉体和精神的脱离很浓的哲学意味。网络牛仔对肉体的唾弃以及被迫困于肉体、用切断精神连接的肉体来赚钱的“妓院”、远程同步另一个人全副感受的虚拟感受器、等等,桥段上的想象力还是很动人。作为文学作品而不是“硬科幻”应该会更好读,细节繁复,一纠结名词就看很慢= =
小说·科幻 影视原著 美国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上) 豆瓣
7.2 (16 个评分) 作者: Pizza 有種文化@Sun Effort 2012 - 7
●高登人氣網路 & 太陽報副刊專欄作家Pizza首部長篇科幻小說登場!
●小說於網路連載半年,Facebook 專頁由3月至今超過30,000 Fans!!網上點撃率逾 100萬次!
●高登廣東話文學作品,香港新派小說!!!
上冊
故事講述主角游梓池坐上凌晨時分的紅van回大埔,紅van穿越獅子山隧道後,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整個香港空除了我們十七個外就無一人,究竟發生甚麼事……
奇怪的是,就我們肉眼所見,
當我們乘搭的這台通宵小巴,
如常從旺角道出發,
以大埔太和為終點,
穿越獅子山隧道後,
地球上其餘的70億人口,
竟於一瞬間全然消失。
一台小巴,17個乘客,
隧道過後,我們成了人類文明的最後17人。
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我的名字叫游梓池,26歲,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作者簡介:
Pizza
八十後新派作家,本年初率先在高登連載其首部長篇科幻小說,現結集成書,
同時在太陽報撰寫小說和散文專欄,主打科幻、懸疑題材,
除小說外,同時涉獵劇本,喜好多元化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