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基地续集1·基地边缘(上下) 豆瓣
Foundation's Edge
9.1 (55 个评分) 作者: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 none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当初,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建立基地,并预测人类能在千年间重建银河新帝国。现在,498年过去了,谢顿计划似乎被执行得很完美。
“完美,可能吗”基地人员葛兰·崔维兹表示怀疑。首先,谢顿就不曾预测到“骡”会造成大灾祸。此外,有奇异的力量在继续控制人们的心灵。崔维兹尝试警告大家注意危机,却换得被放逐的下场。他于是开始了奇特的银河查访之旅
同时,第二基地的史陀·坚迪柏也怀疑星际间暗藏着强大的操纵力量。他因此航向太空,尾随崔维兹的查访航迹……
崔维兹终于发现具备不可思议力量的星球。看来,历史进展早已超越谢顿计划的蓝图。现在,只有他能决定,要抢救计划呢,还是任计划灰飞烟灭?
基地前传2·迈向基地(上下) 豆瓣
Forward the Foundation
8.9 (48 个评分) 作者: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 none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在克里昂一世统治下,第一银河帝国勉强维持最后的统一与繁荣,但帝国国势仍持续衰落。这主要是帝国的政治,经济盘根错李的因素所导致,并非当时任何人所能解决的。克里昂的二任首相哈里·谢顿发展出能预测未来的心理史学,为拯救帝国,他在群星尽头建立起第二基地,与第一基地互为呼应。哈里·谢顿,铎丝·凡纳比里,婉达·谢顿等人身上充满着传奇色彩,情节的发展匪夷所思,但敌对的力量异常强大,鹿死谁手实难预料。他们能使银河帝国复兴吗?结局如何?看来我们只有迈向基地,才能探测个中奥秘。
2014年5月21日 已读
「在漫长的一生中,他的朋友和他所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基本上就是这一部了。忽然意识到按写作顺序来说,这是基地系列的最终章
小说·科幻 美国 阿西莫夫
基地前传1·基地前奏(上下) 豆瓣
Prelude to Foundation
9.1 (58 个评分) 作者: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在银河帝国的川陀星球,学者哈里·谢顿在数学十年年会上,透露其“心理史学”理论可以证明人类可以用数学预测未来!搅动了银河系若干星球。帝国皇帝要求他“预测一个好的未来”,谢顿答道:“不可能。”皇帝下令行政长官丹莫茨尔掌控谢顿。为逃避,谢顿在记者夫铭安排下开始在银河系逃亡。在川陀大学,他在穹顶上遇险,在麦曲生星球,竟意外得到秘不示人的典籍,开始接触“朴仆”(机器人)问题,冒险闯入麦曲生人的圣堂,长老阁寻找“朴仆”,触犯大忌,与元首日主十四正面交锋,又是夫铭现身营救。一连串难解的遭遇,躲不开关于“长生不老”的机器人的传说。
难以置信的是“他”就是机器人,更不想到的是谢顿所钟情的“她”也是机器人,一个在人的感染下懂得恋爱的机器人。
本书以“心理史学”为引子,走入银河系,展示了人和机器人分不开理不清的联系,我们不能不问,在银河帝国人和机器人谁主沉浮?
2014年5月16日 已读
据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半个世纪前的书这样讲或许夸张,可是看完这本好!服!气!不仅在于这一部本身。三部曲里已神化的谢顿被回溯还原,现实里的地球成为不可考的神话,想想就有种壮阔感。且加入了更多“硬科幻”内容。失眠摸出来看完更兴奋了0 0
小说·科幻 美国 阿西莫夫
第二基地 豆瓣
Second Foundation
9.5 (99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第二基地》是“基地”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谜”一般的第二基地的存在成了众矢之的,骡要铲除它,而第一基地的移民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理由也必须找到它,但是它究竟在哪里呢?
骡倾全力寻找并铲除第二基地,却失败了。随后,基地人员也千方百计寻找第二基地,因为他们不愿把建立新帝国的功业拱手让人。谁也没想到,寻找的线索竟维系在一位小女孩身上。十四岁的艾嘉蒂娅怕得要死,她究竟发现了有关第二基地的什么秘密呢?
2014年5月12日 已读
五星是给作为整体的基地三部曲的。老天啊!一个人要何时才能确知自己不是傀儡?又要如何才能确知自己不是傀儡?
小说·科幻 美国 阿西莫夫
基地与帝国 豆瓣
Foundation and Empire
9.1 (102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基地与帝国》是“基地”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此时,由伟大的心里史学家哈里·谢顿所创立的基地,虽然已在银河外缘立稳了脚跟,但还得面对来自银河帝国的压力。
垂死的帝国仍拥有银河中最强大的武力。一位野心勃勃的将军,率太空舰队攻向基地,聚居在基地小行星上的学者和科学家,能逃过大难的一线希望,全维系在谢顿死前留下的语言中……
可是,就连谢顿当年也无法预料到:还有比太空军团更具有威胁性的外力已悄然诞生,那就是银河中的突变异种——“骡”。面对骡奇异的心灵力量,即使是一支最坚强的人,也会俯首屈服,成为听话的奴隶。骡的黑色舰队兵不血刃地接受了成立三百多年的历史,为了征服宇宙,骡和忠贞之士都在寻找第二基地,而骡的第一波搜索行动,被一个平凡的女子贝妲阻止,从而为第二基地的反攻计划争取到充分的时间。
2014年5月6日 已读
高铁上几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爽!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虽然主轴是历史必然性(或者说心理史学必然性),其实对个人的塑造也极妙
小说·科幻 美国 阿西莫夫
基地 豆瓣
Foundation
9.3 (154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向来,过去才是历史,昨天才是历史。阿西莫夫却与众不同,他的《基地》系列写的是“未来的历史”,是“遥远未来的历史”,是“明天的历史”!
阿西莫夫这位“未来历史学家”,这位美国的“太史公”,用“史诗”般的笔触,用“基地”系列宏大的篇章,向读者娓娓动听地讲述了来自“银河帝国”、来自第一基地(通常称为“基地”)和第二基地以及来自那个“骡”的跌宕曲折的故事,把“未来的历史”淋漓尽致地奉献给读者。
《基地》是“基地”系列三部曲中扣第一部。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已经逐渐走向衰亡。这时间,只有心事史学的一代宗师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人人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谢顿于是设立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
然而,随着帝国的逐渐衰微,基地被好战的强邻包围。人类也面临痛苦抉择:向野蛮的势力投降、甘心受控制?还是不顾被摧毁的危险起而奋战?
2014年5月4日 已读
这是1951年写出来的。。。。。也许是这个原因 感觉不那么“硬”。跟《三体》一样 重头戏也是社会科学!其实我在等反转 但一直只有小反转
小说·科幻 美国 阿西莫夫
拖拉一点也无妨 豆瓣
The Art of Procrastination: A Guide to Effective Dawdling, Lollygagging and Postponing
6.5 (53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佩里 译者: 苏西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7
一本拖了15年才写成的小书
资深拖延者兼堂堂哲学家佩里教授,在这本风趣机智的小书中为拖延者翻了案。其实,大部分拖延者都不是一事无成的窝囊废,在逃避那些“本该做的事情”的同时,拖延者们还是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不少其他事情嘛。
在这本充满哲思的小书中,佩里慷慨地分享了他多年来得出的一套战“拖”心法。比如,拖延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畏难心理,调整待办事项清单,办成不少不那么重要但也挺重要的事情,例如:第一项,学外语;第二项,翻修厨房;然后你就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做完了第三项,遛狗。
拖拖拉拉不是罪。最重要的是,佩里希望拖延者们能够不再从心理上“对抗”拖延,而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毕竟,沮丧和罪恶感只会加重我们拖延的欲望。
多年来,佩里一直有心要为《结构化拖延法》添加内容,不料积习难改。如今,沿着这篇短文的思路,同时拖着作业不改,论文不看,佩里终于为自己正了名——他确实写完了这本书,在首次提出该理论仅仅15年之后。
2013年9月25日 已读
所以我现在都心安理得把事情堆到deadline前才做了啊╮(╯▽╰)╭ 反正不管多早开始纠结最后也一定会拖到deadline的嘛~不如多看点剧=_=
心理学 美国
冰与火之歌·卷四·群鸦的盛宴(全两册) 豆瓣
9.1 (10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R·R·马丁 译者: 屈畅 / 胡绍晏 重庆出版社 2008 - 9
在维斯特洛腐烂的尸身上
贪婪的乌鸦们展开盛大的宴会
少帅托孤,老少奔走天涯
群岛争王,亲属互不相让
云城裨阖,狡计分化四方
大漠孤烟,智者定夺天下
且看王都动乱、太后乱朝、宗教兴起、成亡败寇
继续抒写英雄史诗的篇章……
*      *      *      *      *      *      *      *
该作承接第三卷,中心舞台转向了君临城。自泰温公爵暴毙之后,实权终于落到了皇太后瑟曦手上。她独断专行,力排异己,一时间朝中上下奸佞当道,人人自危,甚至连和她最亲密的弟弟詹姆之间也渐生罅隙。另一方面,北境之王罗柏死后,奔流城也放弃负隅顽抗被纳入了铁王座的版图。
表面上看起来维斯特洛大陆大局已定,然则私底下却有新一轮的势力崛起——铁群岛选出新王;布拉佛斯的“无面者”黑影憧憧;蛰伏多年的多恩人暗里里磨刀霍霍;连神秘的学城势力逐渐也浮出水面。七大王国的未来愈发扑朔迷离,难以预测……
各路势力你方唱罢,我又登场——谁将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2012年10月16日 已读
瑟曦这家伙有臆想症吧 完全是跟小乔莱莎劳勃韦赛利昂并列的蠢货。。亏我原来还对这个人物有过些期待。。
乔治·马丁 小说·奇幻 美国
冰与火之歌(卷三) 豆瓣 Goodreads
Song of ice and fire. Ⅲ, a storm of swords
9.6 (12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R·R·马丁 译者: 屈畅 / 胡绍晏 重庆出版社 2007 - 1
《冰与火之歌》乃是马丁集三十多年写作经验的大成之作。甫一问世,便以别具一格的结构,浩瀚辽阔的视野,错落有致的情节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迅速征服了欧美文坛,成为了当代奇幻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
《冰与火之歌》原著共约七卷,现已出版《权力的游戏》、《列王的纷争》、《冰雨的风暴》三卷,第四卷《群鸦的盛宴》将于今年夏季正式出版。
2012年10月2日 已读
我对奇幻什么的是真的好感低啊= =...所以虽然喜欢龙女但现在看她的戏份就头大。。我还挺喜欢看珊莎的章节的。詹姆跟提利昂真是两兄弟。。詹姆是新欢~!
乔治·马丁 小说·奇幻 美国
冰与火之歌(卷二) 豆瓣
A Song of Ice and Fire:A Clash of Kings
9.2 (14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R·R·马丁 译者: 屈畅 / 胡绍晏 重庆出版社 2006 - 1
继《权力的游戏》之后,乔治·马丁推出了另一部恢宏之作,续篇《列王的纷争》。与罗伯特·乔丹不同的是,乔治·马丁牢牢把握住了精妙的情节和那些真实得令人惊叹的人物。《列王的纷争》具备了一部优秀奇幻小说需要的所有元素:爱情故事、宫廷阴谋、背叛和战争,并且远不止于此。乔治·马丁所展示的人物能够在不觉中触及你的灵魂深处,引发你强烈的爱憎感,如同他们本是你真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使得《冰与火之歌》不仅仅在奇幻界堪称杰作,更是一部文学佳品。马丁拒绝演绎寻常的善恶套路,或是呈现读者可能期待的那些包裹着糖衣的英雄故事。他书中的人物具有不可思议的深度,无论善恶,他们都将赚取你的情感。这些再结合魔法元素的合理运用和对悬念与高潮设置的天赋感觉,造就了《列王的纷争》,如同《权力的游戏》这本你全心爱上的小说一样,也使乔治·马丁跻身当代最卓越的作家之列。
2012年9月12日 已读
看过很多剧评都说被虐得死去活来 我觉得还好诶。「恐惧比利剑更伤人。」「如果我回头,一切就都完了。」「树木的根扎进地底,那里有冬境之王的宝座,是他们给了它力量,只要他们存在,临冬城便会不朽,它没有死,只是残破,和我一样,他想,我也没有死。」这些都是力量
乔治·马丁 小说·奇幻 美国
冰与火之歌(卷一) 豆瓣
A Game of Thrones
9.4 (22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R·R·马丁 译者: 谭光磊 / 屈畅 重庆出版社 2005 - 5
《冰与火之歌》由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小说家乔治·R·R·马丁所著,是当代奇幻文学一部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于1996年刚一问世,便以别具一格的结构,浩瀚辽阔的视野,错落有致的情节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迅速征服了欧美文坛。迄今,本书已被译为数十种文字,并在各个国家迭获大奖。
本书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大陆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全书七卷(包括未出的各卷)浑然一体,共同组成了一幅壮丽而完整的画卷。书名“冰与火”,为的是突出人性挣扎的含义,书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但其着眼点,却并非孤立地凸现英雄主义,奉献精神或奸猾阴谋,而是将书中人物放在一个“真人”的角度,写出他或她在时代和社会的旋涡中不同的境遇与选择。从写作上说,本书与莎翁的《哈姆雷特》颇有共通之处。从中,读者便能与之产生呼应,共同经历这冰与火的洗礼。
那么《冰与火之歌》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在阅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关注呢?
首先,本书采用了独特的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V)。通俗地说,就好比一部大片,导演将摄影机装在不同人物的身上,并不断切换。整个故事,由甲人物以自身立场讲述一段后,便换为乙人物来讲述,以此类推,周而复始。翻开本书可看到,每章节的名称皆为一人物名,该人物便是本章的视点人物。这样的写法,不仅大大增强了代入感,尤为重要的是,它主观地限制了读者(通过视点人物的视野)获取信息和进行思考的广度,为书中错综复杂的线索设置提供了必要的帷幕。作者的另一巧思在于,相对于采取这一写法的同类作品常出现的时间线索混乱,叙事搅成一团等弊端,本书经过精心梳理后,每个章节的时间互不交叉,而是呈现精巧的上下承接的关系,虽然视点人物不同,但故事却在不断前进。
其次,本书每个章节张弛有度,节奏感非常强烈,能吸引人连续地阅读。作者在写作《冰与火之歌》之前,已获得多次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等,并在好莱坞担任编剧长达十年之久,丰富的经历,使本书成为了他三十多年写作经验的总括和升华之作。在本书每个章节,读者都可以很轻松地发现其自身的起始、进行和高潮,本书的每一卷,也形成自身的起始、进行和高潮,乃至在由整个七卷组成的《冰与火之歌》,也呈现出这样完整的结构。不仅互相串联,其中更包含了无数的情节兴奋点。作者曾经说,担任编剧,最痛苦的是不能将自己的才华在四十五分钟一集的时间内释放出来,而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对自身抱负的一种实现。
第三,这本书,诚如上面已提及的,其核心在于“人”本身。由是,它没有简单的答案,并不是一本可以懒洋洋浏览的书。它不仅包括无数扣人心弦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它所描述的情景,往往是真实人生中无可回避,必须面对的东西。因为人本身是最复杂的。看过本卷《权力的游戏》的读者朋友,不妨在下列问题上作深入的思考,如琼恩·艾林死亡的真相,行刺布兰的真相,乃至琼恩的父母等等,相信作者最后会让你大吃一惊。同时,相对于其他的奇幻作品,习惯于主角落地百尺毫发无伤,或危机时刻总能化险为夷的读者,本书可能是一个真正的惊愕。在作者笔下,每个角色均以其真实的轨迹在运行,有成功,也有痛苦,甚至死亡,本书正是通过这样的构架翻动着读者的情绪。
第四,本书是典型的西方史诗奇幻文学。既然是史诗,其落脚点就是整个书中呈现的世界,关注的问题宏伟,全书的格局庞大。历史,人物,宗教,神话交织在一起,展示出一个亦幻亦真的世界。或许会有读者认为,本书更像一本历史小说,这种论断有其合理之处。马丁本人曾在采访中言道:“我喜欢历史小说,但历史小说最大的局限是结局已经基本注定,不论作者付出多大的巧思,都失去了最大的悬念点和高潮处-结尾。”所以,他选择了《冰与火之歌》这样一个虚构的世界。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奇幻文学必不可少的元素“魔法”的处理上,作者马丁秉承托尔金的精神,运用得非常谨慎,着意刻画神秘感。读者或许记得,《魔戒之王》虽是一部典型的奇幻作品,且出现大量的神灵和超自然现象,乃至伟大的法师甘道夫等等,但书中却没有具体描述一种魔法。针对这一特点,马丁曾经说“魔法等元素就好比调料,不用则无以凸现奇幻氛围,滥用则会串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相对于无数火球满天飞的“奇幻”作品,《冰与火之歌》之中的魔法显得非常精细、神秘和巧妙。
一直以来,国内的奇幻文坛苦于少有优秀奇幻文学作品的引进。少量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的作品,甚至使得文学界将在西方百花齐放,无比兴旺的幻想文学归入了少儿读物和幼稚作品一类。纵然在关注奇幻文学的读者群中,参差不齐的玄幻文学,也蒙蔽了人们的视线。透过本书的出版,阅读一本真正的奇幻作品,感受一下奇幻小说无穷的魅力,让她真正地扎下根来!
可以想见,本书的成功,必将推动新一轮奇幻文学作品引进和阅读的风潮!
2012年8月31日 已读
居然还看得蛮起劲的 翻译超棒超大气。最震住我的是这毫无奇迹高得出奇的便当率。。无论地位美丑笔墨分量的人物说挂就挂 连一个章节的主角都保不住条命 真狠。。
乔治·马丁 小说·奇幻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