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短篇
春天在哪里 豆瓣
7.3 (17 个评分) 作者: 阿乙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 5
《春天在哪里》收录的九个故事,是阿乙最新的短篇小说创作。故事的原型大多来自他与闻的民间轶事,情节急转直下,带有一种原始的恐怖;而阿乙则像悲伤的猎人,埋伏在这些故事的转角处,等着给你当头一击。
“这些小说写于2009年至2012年,都有点志异的色彩。小说带给我的磨难与难堪越来越多。因为到今天我还没有征服它,没有扭住它的角,让它双膝着地。但是总是在这注定失败的事业中,我感觉自己是英雄。”——阿乙
2016年10月2日 已读
《阁楼》《杨村的一则咒语》《发光的小红》《春天》。《午后》也很可爱而突兀。总的来说,奇情有余……与阿刀田高的故事集对比着看,同是好转折的故事,差别在哪儿呢?
当代短篇
从此尽情飞翔 豆瓣
作者: 徐璐 2006 - 9
若你还在校园,可以来读一读徐璐写的《从此尽情飞翔》,她的愿望是你读过之后能为自己的学生身份而庆幸和自豪,进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若你已离开校园,也可以来读一读这些故事,追忆曾经的鲜衣怒马轩宇年少,怀念学生时代遇到的某一个特殊的人。
2016年9月17日 已读 这本 是关于她的印象。纪念。《萌芽》时代唯一在记忆中留下来的人,只因为在那时还舍得稳扎稳打,不问才秉,不求收报。这样安静的人太好!
当代短篇 徐璐
袈裟扣 豆瓣
作者: 夏烈 译者: 金仁顺 魏微 鲁敏 盛可以 乔叶 张惠雯等 2011 - 9
夏烈主编的《袈裟扣——70后女作家的小说国》是中国部分70后女作家
近三年的作品(中短篇小说)的选集。《袈裟扣——70后女作家的小说国》中
的这些作品的题材多关于都市,体现中国现代性和快速发展的都市生活语境
和精神变迁,这些女作家的创获中体现出我国目下都市小说的一个刻度。
2015年12月20日 已读
盛可以骄傲、丰富、直接(真实得刻骨,文风也是最独特);鲁敏喜欢意象,施力有时过重;中篇篇幅实难拿捏,她俩的《袈裟扣》、《取景器》都蛮好,后者我还流了几滴眼泪。孙末乔叶各有所长,金仁顺值得关注:《好运气》、《失语症》(应改为短篇)、《在敦煌》。总结:脱离了六零后的乡镇纪实风气,尚未陷进声色犬马你侬我侬的都市80后缠绵中,有清醒,同时顾盼和张望的,便是70后女作家了。
当代短篇
宝刀 豆瓣
作者: 阿来 作家出版社 2009 - 9
《宝刀》:阿来是一位藏族作家,只有中专文凭,当过中学老师,做过编辑,现在是一家杂志的主编。
作者在小说里,努力说明这是一个远离信仰和神话的时代。从前,人们可以听懂潭水声,可与风对话,读懂大自然的心音,现在,我们不但听不见别人的心音,连自己的也越来越难听到,因为有这无处不安在的噪音……
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 豆瓣
7.4 (21 个评分) 作者: 文珍 中信出版社 2014 - 11
在逃亡的路上,我向你奔来。
从天黑到天明又天黑,我跑不过去。
《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是最年轻的老舍文学奖得主文珍最新文集,并得到李敬泽、孟繁华、格非、谢有顺、阿乙、梁鸿等知名作家、学者的鼎力推荐。
文珍有着超乎一般人的敏感和悲悯,她关注都市普通人群的问题和苦恼、关注爱情风花雪月背后的琐碎与无奈,同时表达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看法及困惑,作品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深度和广度。
“那一瞬我就把彼此暗淡无光的前路看了个清楚透亮,得一辈子往前跑,跑下去。停下来,庸碌的生活就会追上来,就会把我们拖入流沙底部。”
《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是新晋老舍文学奖获得者文珍的最新文集,在这九个故事里,每个人永远都在出演着一场注定失败的戏码,外部有多么丰盛,内部就有多么荒凉。可那些被日常湮没的情意有如沙里藏金,教人欲走还留:即便在竭力挣脱的时刻,即便在最想去死的瞬间。
文珍的小说,就如一首流浪者之歌:深情、苍凉也迷茫;渴望归宿又长久在路上,尽头回望来路,取舍难断意乱情迷。她形而上地写出了80后一代人的心灵面貌——青春也沧桑;同时也呈现了难以复制的个人风格——空灵又悠远。
——孟繁华
作品节奏明快,情感细腻,风格别致。对细节非同一般的重视也令人印象深刻。
——格非
文珍的小说经验是个体的,感受是细微的,但她对人性境遇的关怀却有宽阔的视野。她以温润、清澈的笔墨,书写爱与欲的种种景观,以日常的细节,描绘内心的皱折,并持续逼问存在中那些暗昩的区域。尤其她近两年的写作,不断地与时代较真,直白但不诛心,柔情而不虚美,这种均衡之美、超拔之志,正成为文珍身上独异于他人的写作品质。
——谢有顺
每句话像海明威一样光明,每句话像张爱玲一样狠。
——阿乙
爱并非只是激情和欲望,也是妥协与忍耐。作者举重若轻,以缜密朴素又极富吸引力的故事写出了爱的辩证法和庸常人生所包含的光亮与意义。
——梁鸿
一个一个的人,只有封闭自己,把自己外部化,把自己的一部分拿出去与人共享,她才能确立起部落的认同;事情的吊诡之处在于,当她被从内部打开,回到她的本心和初心时,她就超越了她的部落,面对天和地,面对普遍的人性。所以,文珍的读者包括她选定的人,也包括那些未被选定的人,比如我。
——李敬泽
十一味爱 豆瓣
6.4 (10 个评分) 作者: 文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7
“十一味爱,也即十一段抵死缠绵。
时间会过去,事物被遗忘,唯独气息长存于记忆间。”
《十一味爱》全书由十一篇中篇小说构成,多以爱情为主题,主人公为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小人物,人皆寻常之人,事亦平常之事,但是作者却在平凡场景里,着意描摹出小人物向往幸福的卑微和理想逐渐幻灭的过程。
文珍是近年来文学界的后起之秀,作品数量不多,却篇篇质地上乘,文字晓畅优美,心理描写细致,于微妙处落笔,书写常人看不到或未言说的幽暗之境。而她的文字又绝没有80年代纯文学的“隔离感”,写小说只为“体贴人心”: 褪去了80年代精英分子先锋写作对读者的“启蒙”姿态,亦拒绝与目下浮躁浅薄过度市场化的习气同流。
正如《十一味爱》后记所说:“《桃花扇》唱词道,‘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但愿自己能写出生命里的暗和光,又写出那况味的热与凉。”
——这暗中有光,热极而凉,先白描出七分世俗情味,又大写意三分魂飞天外,参差对比,互为注解,就是她一直追寻的为文之道。
推荐者:
文珍是北京大学,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位以一部小说获取文学硕士学位的人。她属八〇后,但她的文字却与八〇后的写作者大相径庭。她走在只有她一个人走的路上,凝眸别人不看或是看不到的事物。她与她之前的作家,不相与谋。她创造了她的小说风景。这风景不似江河奔流、乱云飞渡,但它的恬静、悠长、安定之下却也暗藏坚实的力量。中国当代文学不缺乡村小说,缺的是城市小说,是文珍这样的城市小说。
——曹文轩
那些被林立的楼宇遮挡、被密集的车轮碾压的爱情,如此琐屑卑微,又如此敏感真切。加之文珍精致的语言,绵延不绝的形象描述,确实好看。
——苏童
读了《北京爱情故事》、《第八日》这两篇小说,相信许多人会记住这个作者的名字——文珍。《北京爱情故事》既迷离凄婉又匀称纯净,如同一曲忧伤的小提琴独奏……两篇小说均展现了作者的不凡才华。
——南帆
在一个对情感的爆发力、密度、绵延度和后坐力普遍丧失了洞察力的年代,文珍的小说以罕见的耐心和出其不意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细碎的情感所裹挟的隐秘的嗅觉、幽微的欢愉、美好的交错和迷人的尴尬。文珍的这部小说集亦可以看做一本不可多得的“资深文艺青年情感反思录”。
——胡续冬
2015年2月28日 已读 文珍。《气味之城》等别的一些片段让我想起是否文学创作还是需要生活?广泛的素材、植物和动物,来自生活。另外《中关村》一个29岁女人和22岁修电脑男人的互动很有意思,结尾也不错。
当代短篇 文珍
旧金山下雨了 豆瓣
作者: 王文华 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舊金山是很少下雨的。九二年之前,曾有連續五年的乾旱,然而在九二到九三年之間,卻反常地下個不停。
本書描述年輕一代的華人在晴雨不定的新大陸上祈雨、造雨、淋雨的故事。他們住在美國、想著台灣、夢到大陸。但當舊金山下雨時,三處都不是躲雨的地方。作者以一貫喜劇的手法描寫異鄉人的生活,笑鬧中見真情。
王文华早期的短篇集。比他后来的书好看很多。
内容
本书含有七个故事, 各自独立, 互不相关, 描述了留学生的喜
怒哀乐, 悲欢离合, 包含∶
旧金山下雨了
维多利亚的秘密
艾莉丝的梦游仙境
噪音
斯德哥尔摩效应
与蝙蝠对谈
香蕉美人
2014年8月27日 已读 题材和细节的高度一致性。除了叙述者外,小说与小说间的人物都可互相替代,不立体。是否要表现某一主题或某一情怀,必须牺牲人物的个体性和异质性?《噪音》篇幅短,不错;《香蕉美人》中孤独的大陆女生给人印象深;《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与前天看的The Stanley Parable主旨遥相呼应。
当代短篇
也是亚当,也是夏娃 豆瓣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华文出版社 2000 - 1
一天我从外面跑回家,一根辫子齐根给人剪了。“给谁剪掉了?”外婆问,我说:“革命小将!”我又说:“李叔叔穿件新棉衣,爬到对面楼的和平鸽上(李叔叔只有和平鸽一只鸽蛋那么大,要是那和平鸽下蛋的话),跳下来了。” “你也去看了?难怪人家革命小将捉住你剪你小辫子!”外婆说。她拎着剩下的那根辫子,不知拿它怎么办。 ……
2014年7月11日 已读
怎么说呢,读完后情绪很复杂。这是她十多年前的一部小说集,以美国和文革题材为主。印象有:1,老人出现很多,而这是以前我读过的小说中很少涉及或不做重视的,即便那些很重量级的经典作品里,都少有将老人摆上正台或当主人翁般敬起来的,让人倍感疑惑又思绪万千;2,同性色彩的作品们水平参差。同名作品缺憾太多却值得学习,而《白蛇》真是让人久久回味不尽,不仅仙气飘飘文意隽永,还让人有看电影的感觉——这也是以前读小说时没经历过的;3,能闻得到美国创意写作课堂上飘出的匠气。
严歌苓 当代短篇
100年小說選 豆瓣
作者: 侯文詠(主編) 九歌 2012 - 3
《九歌100年小說選》作家橫越兩岸、跨越世代,囊括地域、親情、都會、武俠等,風格特殊、題材豐富。侯文詠引領我們重新發現,緊扣生活細節創作的小說,是可以回味的、謬趣橫生的,且深刻反映永恆的時代性。
新生代作家令人驚艷。仍就讀師大附中的鍾旻瑞寫〈醒來〉,流洩唯美青春的淡淡哀愁、黃正宇的黑色喜劇〈土匪〉,藉描寫一樁搶案反映出社會現況、還有李桐豪的〈非殺人小說〉、以及包冠涵的〈耳與耳〉,皆有出人意表的成績。
描寫親情、地域、鄉土的傑作,則有謝文賢用鏡子串接三代故事的精采小說〈鏡子〉;還有駱以軍的〈小三〉、袁瓊瓊的〈太陽〉、鍾文音的〈台北發的末班車〉、張英(王民)的〈有塵室〉,皆令人低回不已;重現文壇的蔣曉雲寫〈百年好合〉,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選自大陸作家任曉雯的〈槍聲如雨〉,以及彭寬的〈禁武令〉,則是手法創新,情節引人入勝。
入選作品題材多元且視角廣袤,民國100年,可謂小說豐收的一年。
100年「年度小說獎」得主是吳鈞堯,入選作品為〈神的聲音〉。吳鈞堯以成長的金門作為背景,寫出命運與土地的神祕連繫、人跟神共融的境界,為小說藝術另闢新徑。
全書精選十三篇100年度最好看、最精緻的小說。書末附錄年度小說紀事,為整年的文學歷史作詳細記錄。
2014年6月26日 已读 喜欢《土匪》、《禁武令》、《有尘室》。《非杀人小说》没有完全理解,尤其是结尾。
当代短篇
尘曲 豆瓣
7.1 (51 个评分) 作者: 七堇年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10
《尘曲》分为游记,散文,小说,三个部分。游记和散文,皆配。以非常具有美感的旅途摄影插图。游记以行走路线为线索,所见所闻所感,行文清新淡雅,无不体现着作者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散文则是对以往经历、情感的一次回顾和思考,对人生和世事的领会,字里行间蕴藏着丰盛的情感和的深度的思考。
全新创作小说《尘曲》讲述一个家庭在一天之间,集由机缘巧合,导致平和表面下的激烈矛盾集中爆发。故事如戏剧一般展开,每个家庭成员各自在心底的隐秘往事一幕幕上演:父亲早年的与前妻的情感纠葛;儿子作为一个非异性恋者隐藏多年的爱情故事;以及女儿在大学期间独特的经历。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却各怀心事,那些悲怆旧事宁肯与几近陌生的人分享却不肯与至亲之人坦白相对,全因中国式的亲情带着巨大疏离感和拒绝沟通的枷锁,细腻呈现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痛苦的挣扎与纠结。
2014年2月24日 已读
东亚图书馆真是什么闲书都有。散文游记不行,小说风格一贯,但没结尾。
当代短篇
致无尽岁月 豆瓣
作者: 池莉 2011 - 1
这是池莉的中短篇小说集,系《池莉经典文集》中的一种,包括《你以为你是谁》、《化蛹为蝶》、《绝代佳人》、《汉口永远的浪漫》、《两个人》、《云破处》、《霍乱之乱》、《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致无尽岁月》九个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绝大多数写于新世纪。小说写得激情澎湃,非常吸引人,可读性极强。
2013年11月9日 已读
朴素却无比深情。把武汉的市井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平实叙述中时而夹着透彻的冷与悲悯,对故人故地的相思。最喜欢《两个人》,《致无尽岁月》。《云破处》是语言艺术和情节调度的精品,只是实在阴暗了些。
当代短篇 池莉
倾慕 豆瓣
作者: 榛生 海峡书局出版发行集团 海峡书局 2013 - 2
《女报时尚》《女报生活》《女友》《青年文摘》《新蕾STORY》《有爱MOOK》《少男少女》
中国期刊短篇小说女王,文艺杂志最精致的一枝笔 榛生 最新精选集。
人世间,有一些事情,
你不清楚它美在哪里,忧伤又在哪里。
开始在哪里,回忆又在哪里。
犹豫在哪里,执着又在哪里。
失望在哪里,希望又在哪里。
但是你会明白,你在爱着。
你便有光,使你人生淡淡地发亮。
2013年9月4日 已读
好小说细想几乎没有。大致套路如下:某个外国 ,某个小清新元素 ,某种有些极端的习惯或情感,倾诉癖。情节无波澜,结尾无回味。
当代短篇
上班族的一日 豆瓣
作者: 陳映真 洪範 2001 - 10
陳映真是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海內外歷來各項文學經典評選,均名列前茅。陳映真的文字獨具魅力,思想層次分明,所有作品都在他不移的理想主義、使命感、和廣大的同情所規範下成型,將社會、人性、和歷史的問題,以動人的故事娓娓道出,感人肺腑,睥睨時代風潮趨向。陳映真已有十四年未曾出版小說新作,《忠孝公園》是他停筆多年之後的最新力作,寫出當前台灣及時代淵源的種種複雜情節,令人深思。作者並將其所有舊作,重新審訂校正,合為《陳映真小說集》共六冊,由洪範以全新雅致的面貌隆重推出。
2013年4月18日 已读
噢我一辈子若能写出一篇《上班族的一日》这样的短篇小说,就无憾了!
当代短篇 陳映真
绿色遥思 豆瓣
作者: 张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
作者的散文集。十七篇文章是作者心灵随想的真实记录,是对自然与社会、精神与物质、友谊与爱情、读书与写作等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
2012年7月15日 已读
小说不行啊……除了《美好雨夜》。其余的小说有向《白轮船》致敬的感觉~
当代短篇
花与舌头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黄惊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4
《花与舌头》主要内容包括变成虫子的人、有替身帮他活着的人、用身体做赌注的人、住在笼子里的人、因讲故事遭驱逐的人、偷阅他人爱情的人、没有舌头的人、被偷走姓名的人、、用头发为诱饵的人数时间的人和不允许说梦话的人等。
2012年7月15日 已读
模仿《来洛尼亚》之作。
当代短篇
现实一种 豆瓣 谷歌图书
8.2 (30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1
《现实一种》里的三篇作品记录了我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涛般涌动着,这是从恶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为此,当时有人认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碴子。 ——余华
2012年4月20日 已读
《一九八六年》是余华早期暴力血腥流作品中的集大成者,所有意象和叙述技巧都被用尽了。但我一直对他写文革的角度和目的不甚明朗。
余华 当代短篇
四喜忧国 豆瓣
7.3 (23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四喜忧国》的出版是张大春真正意义上被大陆引进的第一本小说。这部短篇小说集里不但包含台湾版的所有7篇小说,另外还增添了6篇小说,基本囊括了他初期的成名代表作:1975年得到第九届时报小说甄选首奖的《将军碑》、当年题材大胆“犯禁”的《四喜忧国》、早期的《悬荡》、《鸡翎图》等一篇篇热闹又有门道的短篇作品。此外,张大春还专门为大陆版撰写了一篇精彩的序言《偶然之必要》。
2012年2月19日 已读
形式>内容。对结构的想象力和创新足够,却吞噬了文意可能达到的高度。每一篇几乎都没有能让人记住的地方——典型的台湾风格吧。
当代短篇
十爱 豆瓣
作者: Yueran Zhang Zuo Jia Chu Ban She/Tsai Fong Books 2009 - 4
《十爱》是十个关于爱的故事,所以取名《十爱》。我没有用其中任何一个小说的名字来作为这本集子的名字,是因为它们十个是平等的,在我的心里它们是同样重要的。有关这十篇小说本身,我想它们会和我从前的短篇小说有很大不同。它们会更加激烈一些,会有流血,撕破,折断,碾碎的声音。这是生猛的爱,动得那么厉害,像是一只你根本握不住的弹跳不止的脉搏,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如何平息。
朋友 豆瓣
作者: 余华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 - 9
本书作者余华,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以细雨中呼喊》、《活着》等,小说集《偶然事件》、《河边的错误》等,随笔集《我能否相信自己》、《内心之死》等。
2011年8月28日 已读
余华早期的短篇小说,暴力血腥中仍有温暖。
余华 当代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