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长篇
六人晚餐 豆瓣
作者: 鲁敏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 6
化工厂会计苏琴和工人丁伯刚两个单亲家庭相遇了。苏琴每周六带着孩子们到丁家,两家人共进丰盛的晚餐。每周三苏琴都要去丁家过夜,丁家待业的儿子丁成功和苏琴漂亮、一心读书上进的女儿晓蓝产生了朦胧的恋情。苏琴发现两人的爱情苗头后,不能容忍女儿嫁给不成功的丁成功。丁伯刚越来越嗜酒,在工厂下岗、买断工龄的浪潮中死去。丁成功和晓蓝在爱情的相思和世俗成功学的夹缝中痛苦挣扎。最终,怀有身孕的晓蓝毅然放弃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家庭,去找丁成功…
2022年4月28日 已读
结构失了灵巧,视角互补需要更深厚的谜团、更多细节或情节推进。晓白塑造得不错,其余人等有些刻板。最后几节蓝和丁的选择,更像 plot 而非 part of the story。
当代长篇 鲁敏
鳄鱼手记 豆瓣 Goodreads
8.1 (138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8
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
震动整个台湾的同性爱情物语
开启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生命地带的边缘,同性情欲的纠结,在冷冷而又无助的人生旷野,倾听邱妙津——一只寂寞鳄鱼的真挚告白,一曲狂暴热烈的绝望恋歌……
对于这仿佛与生俱来、无法选择更无以更改的同性恋身份,是勇敢面对,还是纠结抗争?直面内心深处的爱和无处放置、无人理解的悲哀到底有多艰难,而再绝望创痛的故事,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刻,都会绽放出令人讶异的温情与美……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
《鳄鱼手记》是邱妙津完成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也是台湾20世纪末大学生迷惘与困顿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其中大部分章节以大学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七个男女主人公的同性、双性恋的情感生活和心路历程,通过解放的性及性别观点,描绘了当时大学生全新的精神世界和得不到认同的感情经历给彼此的成长过程带来的痛苦和收获。其他章节则以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另组合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寓言,讽刺、影射“鳄鱼╱性异常者”在人类社会孤独、受压迫的命运。这些彼此穿插的叙事线索以复调双声的结构牵动出同一主题的心理及政治层面。
如今我已四十五岁,距我和邱妙津相识,或我们那么年轻(而两眼发光、头顶长角),几次争辩但又同侪友好,脚朝上踮想象可以、“应该”写出怎样怎样的小说,已经二十年了。我仍在不同时期,遇见那些小我五岁、十岁、十五岁、二十岁的拉子,仍和我虔诚地谈论邱妙津……我感觉她已成为台湾女同志“拉子共和国”、某张隐秘时光货币上的一幅肖像。 ——骆以军
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女同志世界里一座无论在何处都可以眺望的高山,成为那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甚至有人直接就说,“邱妙津是我的神。”
——陈雪
受命 豆瓣 Goodreads
7.0 (8 个评分) 作者: 止庵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3
《受命》是止庵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致敬《史记•伍子胥列传》和《哈姆雷特》的小说。这部作品关乎记忆和爱情,记忆来自既往,还没有退场;爱情指向新生,却无法生长。在这两个完全相反的作用力中间,是一个“日暮途穷”的复仇计划。男女主人公狭路相逢,一个怀揣着秘密,纠缠于噩梦一般的记忆;一个痴想着将来,一往情深灌溉着爱情。悔与憾从而在所难免,意外与紧张也就在情理之中。
止庵在小说中,充分展示了他刻画人物与描写日常生活的能力,通过对花木、商品、交通、服饰、饮食、展览以及建筑和新闻事件的精准搭建,为读者充分勾画出一个尚未命名的八十年代。依循人物的脚步,乘坐107路、44路电车,读者可以穿行1984-1986年的北京城:西长安街新华门对面的花墙还在,三元桥新建成不久,音乐厅还是个大基坑;《读书》《读者》杂志深受年轻人的追捧;胡同口有打双人床的木匠,也有推着平板车卖棉套的小贩,冬储大白菜堆得像小山。组合家具、泡泡纱床罩、世界名画挂历、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小说复原了一个真实的八十年代的北京。
然而时间永是向前,爱与记忆的一切,都要让路给滚滚向前的时代。小说中屡屡提及的深圳,正是风吹来的方向,人物浪花一般的上升和跌落,也自此有了分野。
2021年7月21日 已读
阅读体验并不太好,不喜欢所有与伍子胥照镜的部分,不仅在情节,在叙事上都像在磨洋工,迂阔如文人自慰,也不喜欢总是被追求的男性中心情节。最后却在冰锋身上见到了几个同辈人的影子,恍惚间,谁还不是个小人物?复仇也好爱情也好,只是人性书写的通俗脚本,工具化的角色和符号式的发展和转折背后,寄寓的也许是叙事者无从依凭的彷徨和从被迫的虚无中诞生的叙说冲动。给不存在的时代的一封信。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上有硬伤(第四部开篇简直了,让人感叹长篇这种体裁真是包容),复仇案由细节缺失也让半第一人称式写作有些不接地气,走着走着就飘了,动力并不充沛。整体是自由稚拙也不算成熟的作品。
当代长篇
寻找张展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孙惠芬 2017 - 2
近些年创作中的一个异数。在满地蝼蚁般的无力青年形象过剩的情形下,在密密麻麻零余者书写已成为一种“纯文学恶俗”之时,小说将以最为罕见的饱满可感、真切可信的新人典型的书写,成为作家自己文学履历上的现象级力作;在真正具有内在力量感的青年形象已经缺席太久、遍寻无望之时,终于找到张展,这也许会是一个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事件。
2021年5月13日 已读
结构、故事简单,叙事啰嗦。第一人称剖白,很好上手,自带流畅感,但不节制时,在戏剧性或真实性上做得不足可能连一篇高楼直播帖都不如。戏剧性有硬拗拼凑感,像在堆叠套路,细节太少不够日常损伤真实性(唯一的细节是烹饪土豆?)。问题是值得一看值得一写的问题,coming-of-age问题,人的路本是越走越窄的,难的是这其中有自觉自知,有本真的探索。“不能用苦难交换成功“,“人的永不磨灭的自我是什么“都值得一说。形式上像习作。
当代长篇
流溪 豆瓣 Goodreads
7.8 (109 个评分) 作者: 林棹 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4
林棹的这部小说是我这些年读到的中文小说里尤为特殊的一部。她有点恍惚的叙述方式和她描写的茂密的内容甚至具有一种互文关系,气候、植物、气温这些都因为人物的行为和感受而具有一种官能性。这种相异于传统的常规的文学叙事的表现,这种异质性的力量,这种放任自己失常的勇气是值得珍视的。 ——孙甘露
林棹的小说值得推荐给阅读文学作品的年轻人。读者不必被她的语言狂欢的迷雾所困扰,《流溪》的写作就像是作者的一场又一场的内观,作者邀请我们进入她内在的丛林,她的写作呈现了诸多层面的现实——用的是迷人的当代汉语,尽管语言一次又一次害了我们。——棉棉
这是一份疑点重重的独白:很难说清叙述者是天真少女、狂人、骗子,抑或三者皆是。她周旋在浪荡的情人、破碎的母亲、暴戾的父亲之间,用泡沫和幻梦高筑起可疑的前半生,最终坠向不可挽回的结局。
这部处女作呈现细密画质地,携带着亚热带岭南独有的滋味、风景与记忆,讲述成长的歧途和可能的代价,纪念那些被随意折断与腐败在地的微弱者,和他们有过的爱与生活。
2020年11月25日 已读 结构上不太稳,后部急转直下且时间跨度太不平均导致顺滑进展的感情仿佛脱离其他生活维度独自开跑坠崖,母亲死后叙述就乱了像巨怪长了个细小尾巴且尾巴只与身上某些部位相连,其余部位皆没有很好的安排。但叙述的抽离也并不让人对任何角色事物产生感情所以没了也就没了。修辞多于叙述之便,总体上平平,差强人意。特色是文字中旺盛的激情,非常充沛,精彩的女性凝视和调侃的语气——段子、讲笑一样利落的无情的快嘴艺人串口。
当代长篇
佛兰德镜子 豆瓣 Goodreads
7.9 (52 个评分) 作者: dome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 - 9
◎ 编辑推荐
★ 一本极具名著气质的原创小说,独特的语言质感、异国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这本超越国界的小说,充分显示“新海外汉语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 在这个层层镶套的故事盒子里,时间交错,形象重叠,情节穿插,人事物互 为镜像,为历史打开了一个个裂隙。
★ 宗教与历史、自由与权威、梦境与现实、友情与牺牲交叠出现在同一片土地上,作者用叙事的力量完美地诠释了超越时空的信念、友爱和命运的种种。
◎ 内容简介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入侵比利时,8月31日,列日-奥斯坦德的夜车发车。在火车上,一位携带中世纪油画的乘客遇到了一位历史学家,两人的交谈逐渐脱离现实时间,打开一个个遥远的故事:远征新大陆的堂·迪亚戈,命名为“红”的修道院,一颗无处安放的心,《信经》形成时期的爱情,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佛兰德画家……
故事在对话中展开,在对话中层层镶套,犹如无穷镜像,映现历史的深渊与爱的核心。
“友谊不仅诞生在熟悉的人之间,人们完全可以凭借对遥远之人的仰慕,建立坚实的激情;不必区分友情与爱情,因为友谊是从爱这个词派生而来……”
2020年8月23日 已读
通过 可萌。好看,被《不轨之举》打动过的人会喜欢看的故事。层层嵌套,巫师3里完成一个任务过程中得解关系人若干个任务听若干个故事才能得到下一个信息,比如让丢失的小羊跟着自己走那段,几乎有同步的感觉。
宗教 当代长篇
异旅人 豆瓣
8.1 (16 个评分) 作者: 倪湛舸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 - 8
Ken Kitagawa,北川研,日本富裕家庭的次子,有西方血统的漂亮面孔,自毁倾向的内心。
受到双语作家多和田叶子的影响,研念了早稻田大学俄文系,毕业后赴美留学G大,在那里邂逅了学院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师生。
话痨的比较文学博士艾萨克,在冰淇淋店打工的小太妹范妮,艾萨克的中国室友复,红发、不修边幅的C教授,艾萨克的导师"霸王龙"K教授,"女厕所头牌"古典学教授M教授。
学院并非象牙塔,既有争夺金字塔位置的刀光剑影,也有情感与肉身的多角关系。在研的第一人称叙述中,青春也不是明媚的坦途,充斥着自我分析、自我厌弃和自我欺骗,在异乡的徘徊中,研与C教授之间,逐渐生出如蛛丝般不可靠的牵系。
私恋失调 豆瓣
作者: 倪闻天 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4
●渣的真相是什么?少有的男性视角 ,抽丝剥茧般分离出爱情中的逃避和卑劣,这是正在发生的爱情,不被传统约束,更自由也更理性
承诺、家庭、生儿育女,不如信号满格更能满足安全感;爱情长跑、恋人未满、灵魂伴侣,情感的深浅与时间无关;这是95后00后的爱情,被加速着前进,却迟迟走不到终点,在一种看似轻佻的关系里,我们窥见了爱情的全貌……
●你以为的一生只爱一个人,其实是一遍遍地爱上一个人
《从前慢》成了向往,《想见你》是别人的故事,此刻正在发生的是《私恋失调》:争吵,矛盾,猜忌,疯狂,偏执,顽固,自私,占有,背叛……我们身上那些病态的、失调的部分,恰恰决定了爱情的走向。
●炽烈的情感+冰凉的现实感,代入感令人觉得自己正站在书里,真实得让你恍惚自己就是剧中人
酣畅和龃龉同在,纠结用戏谑包装,幽默中隐含着忧伤,“这种故事就该活在小说里”“扎心幽默”“语言太棒,一句废话没有”“是心目中好小说的模样”!
●剖开了当下的两性关系,让我们从中获得理解和告别
小说讲述了爱情中那些无法面对也根本说不清的事,带我们看清爱情从无到有再到无的整个过程,大量的细节巧思和内心独白,引导我们理解关系中的另一方,并在“放下”这件事情上,最后推你一把
●“爱太狡猾,总在对方缺席时最为强烈”青年作家倪闻天首部长篇作品
●当爱情悬而未决、当你在深夜里单曲循环时,请打开这本书
———————————————————————————
和程夏冬第一次见面那晚,“我不会爱任何人”这句话,安沉午说了两遍。他排斥感情纠葛,警惕惯常的恋爱关系,过往的惨烈经历让他明白,认真就有伤害。他以为,这次和往常一样,即便生出渴望和想念,哪怕是嫉妒和占有欲,只要他不承认,那就不是爱。
退掉令人羡慕的婚约,从成都移居北京,程夏冬交出了自己所有的安全感,两只箱子里是她最在乎的生活,站在面前的安沉午是她一眼就认定的人。程夏冬以为,当爱情无路可退时,就一定能向前走。
可他们谁也没能守住这些“以为”。
——“我一直以来挺自以为是的,以为什么都是能想明白、说清楚的,以为只上床不恋爱就能万事大吉,以为清晰的计划加上高效的行动可以解决所有难题。现在我不这么以为了。现在,我只想要你。”
2020年5月19日 已读 看到校友写出“我们男的就是如何如何”“你们女的就是怎么样怎么样”这样的句子,还是蛮失望的。写当代婚姻爱情可以少一点这样粗暴的判断吗?期待看到不是建立在这种没有生机的dogma上的故事。别的问题是俩人的性并没看出特别在哪儿。结构清晰,故事完整。
当代长篇
长夜难明 豆瓣 谷歌图书
7.9 (274 个评分) 作者: 紫金陈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7 - 1
嫌疑人杀人抛尸,却因意外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当场抓获。现场至少有几百个目击证人,嫌疑人对整个犯罪经过也供认不讳。人证、物证、口供,证据链齐全。就在检察机关对嫌疑人正式提起公诉之时,案情却陡然生变……
这样一桩铁板钉钉的杀人抛尸案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令人震惊的案情?温文尔雅的知名律师、声名狼藉的前检察官、暴躁偏激的“坏警察”……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
为了查清真相,“他”历经十年光阴,付出了青春、事业、名声、前途、家庭,甚至,还包括生命。
2020年5月18日 已读
自杀那段精彩而难忘。对话时而幽默,少一点评判更好(时代,改变了社会,改变了人这种)。读者大概不会留意的“像个女人一样”“别像个女人要我哄吧”等等,不停地复制刻板印象,可气。想来书中女性也是值得一说的人物,不过,唉,罢了,终究还是出男人戏。
当代长篇 推理
东课楼经变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费滢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1
《东课楼经变》是曾悠游于那最好的时光才可能有的作品,它天才洋溢、自在挥洒,却又再正经八百不过的讲着“人不中二枉少年”的天真之事,那巨大的反差所撑饱欲炸的张力好看极了,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种“现实与虚构奇想成分比例恰当”的小说配方。
——朱天心
台湾台积电中篇小说奖首奖
联合文学报短篇小说奖大奖
“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
阿城、毕飞宇、格非、金宇澄、李敬泽、唐诺、朱天心 惊喜推荐
《东课楼经变》是费滢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入《东课楼经变》《佛说Naga救疾》《朝天宫》《鸟》。
•东课楼经变
我自诩为隐身侠,我玩时间的捉迷藏游戏,我自以为别人瞧不见我,我便可以偷窃时间,自由自在浪费它。
东课楼:金陵中学老建筑之一,已经拆毁。
经变:汉传佛教中,以绘画形式通俗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为“经变”。
•佛说naga救疾
话说山高水长时,在江边有个二馕神,面对莽莽波涛无法渡过,遂解下随身的包袱,从中掏出两个馕饼,先后抛将入水,接着,提气纵身一跃……
naga:小费的好基友,好病友。也在巴黎学习生活。流传在外的小费照片里大多有这家伙的身影。
•朝天宫
不过是过手如云烟,过眼即拥有。
致敬汪曾祺先生
朝天宫:没错,就是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内的朝天宫。
•鸟
像梦境一般,空中传来尖锐的哨声,夜晚正式的、沉沉的降落,他处理一段未知之友谊,如正在消失中的一段生命气息。
2020年4月28日 已读 极少用比喻。不懂叙述是怎么结构的,每篇都不懂。也许是新的叙事、修辞,其中有自由。好像坐画片车经过一束束曾经走过的场景,因为毫无媚俗而透着新奇,好像自己和谁谁谁走过的都是不同寻常的真挚景色。没有什么主角感的故事。昨想起一个见过的人和那隐身侠好像。
当代长篇
雾行者 豆瓣 Goodreads
7.8 (35 个评分) 作者: 路内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1
2004年冬,美仙建材公司仓库管理员周劭重返故地,调查一起部门同事的车祸死亡事件。与此同时,他的多年好友、南京仓管理员端木云不告而别。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时代正在到来。这是一本关于世纪交替的小说,从1998年的夏季,到奥运前夕的2008年,关于仓库管理员奇异的生活,关 于仿佛火车消失于隧道的二十岁时的恋人,直至中年的迷惘与自戮、告别与重逢,一群想要消灭过去之我的人,以及何之为我。
五个章节,五种迥异风格:梦境、寓言、当代现实、小说素材、文学批评拼织成复杂强悍的叙事体,充满内在回响。深情而狂暴,现实而迷乱,带领读者横穿修辞术的318国道,不绝如缕,直抵小说结尾的喜马拉雅山脉。
2020年4月7日 已读
更喜欢周邵的故事。一个长篇中揉了数百个故事,作者着意探讨“叙事的界限”,因为死者在看着虚构者的笔尖。最后为了这里笑得哈哈响,“这些年写了多少字。他问包括剧本吗。我说,仅限于小说,他说,你可能会吓一跳,一百万字。他问我写了多少,我说你可能也会不相信,两百万字。”
当代长篇 路内
密林中 豆瓣
7.1 (19 个评分) 作者: 周嘉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0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期望在荒原、巨山,或者无法泅渡之河中遇见另一位伙伴。
人生更像是漫游在大海里的哥伦布,甚至不抱有遇见一块大陆的希望。
只有抛却失望的人,才能继续穿行在黑漆漆的密林中。
——周嘉宁
21世纪初的上海,二十岁的阳阳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她在地下文学论坛、里弄咖啡馆与边缘音乐会中寻找着同类。十年过去,大部分的文艺青年被无益的幻觉耗干,生活一路走向沉闷,也有少部分人获得了命运的垂青,获得了世俗的成功。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生于阳阳而言更像是漫游在黑漆漆的密林,不再期望能遇见另一位伙伴。
她曾深刻地爱过一个浑然天成的天才,也在最迷惘失落时陷入与一个已成名中年作家的关系。然而她并不想成为谁的女友,她想成为的是艺术家本人——单独地,直接地,以正面强攻的姿态,面对整个外部世界……
在这部小说中,周嘉宁以冷峻穿透的笔触,勾画出一整代文学青年的精神流浪简史,独具一种忧郁气质。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9.1 (313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游擊文化 2017 - 2
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
性、權力、升學主義──青澀的表皮、變態社會的日常
如果這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要怎麼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
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輝煌的人生裡,她的臉和她可以想像的將來一樣漂亮。補習班國文名師李國華是同一棟高級住宅的鄰居。崇拜文學的小房思琪同樣崇拜飽讀詩書的李老師。
有一天李老師說,妳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妳周點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思琪的初戀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把她翻面,把他的東西塞進去。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愛情,為什麼覺得暴力?為什麼覺得被折斷?為什麼老師要一個女學生換過一個女學生?如果這不是愛情,那滿口學問的李老師怎麼能做了以後,還這麼自信、無疑、無愧於心?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倖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妳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
2018年10月11日 已读
一个个幸存者活下去。
当代长篇
長恨歌 豆瓣
作者: 王安憶 天地圖書 1996 - 1
2018年9月15日 已读
很是啰嗦繁复,却没有出奇的意象。写人事好,有即时评判,但不会让人出戏。
当代长篇 王安忆
奔月 豆瓣
作者: 鲁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0
● 鲁迅文学奖得主鲁敏zui新长篇小说力作!
● 都市族群精神折射:孤独、疏离、无力逃脱又渴求打破的灰度空境
● 故事疑点丛丛,悬念迭生,各阶层人物群像纷至呈现,在艰辛的岁月该如何经营自己?
● 糅杂戏谑叙事、现代主义与解构哲思,在尘埃纷披的世相中勾勒出沉埋已久的心灵之翼!
内容介绍:
一辆大巴翻车坠崖,女人小六成为失踪者。现场扑朔迷离。
寻找与臆想次第展开,由亲密到隔阂到陌生。
枕边人、亲爱者、闺中友、上下级、朋友圈,都由此陷入日常面目下的涌动暗流……
小六抛下一切去苦苦寻找又寻而不得的,究竟是什么?每一个扑空的假设,都是对飘萍般人生内核的无情确证。
鹊拣寒枝,蝶飞沧海,这是一场迷雾中的精神逆奔,一曲后现代的长歌踏行。
2017年10月30日 已读 各位看管内,听我给您数落数落嘿~ |谢L赠书之谊。
当代长篇 鲁敏
国王与抒情诗 豆瓣
作者: 李宏伟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5

《亚洲周刊》2017年全球华人十大小说榜首!

2017年中国最美书店周·最受欢迎图书

20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宇文往户突然辞世,其生前好友根据各种线索调查死因,一个庞大的帝国的秘密浮出水面,人类几乎有了“永生”的可能。然而,那庞大的秘密,却不只是“永生” 那么简单 ,作为帝国对抗力量的“抒情诗”将在未来扮演极 其重要的角色,世界的另一种可能缓缓掀开了一角……

“等你执掌这个庞大帝国,明白它十多万员工的运作,看到这世上数十亿人如同漫天星宿,看似毫无规律,实则精密地绕着帝国的‘主脑’旋转、汇聚、奔流,你会明白,这是另一种抒情,与你的抒情实为人类之两翼。现在,我们举行一个倒计时仪式。倒计时结束,我希望听到你的决定,听到你告诉我愿不愿意执掌帝国,成为第二任国王。”

2017年迄今最重要的原创小说。——李敬泽
2017年9月23日 已读
科幻作品。科幻故事容易见到的病:没有人。后半情节连贯紧促,前面进行得慢不说,草原葬礼尤其归于神天地我那里做作。大致概念EVA和攻壳机动队都探讨过,抒情的提出是特色。但抒情的目标仿佛不与国王违背啊,通过共感获得认同,但抒情的确是建立在分别心和孤独的处境之上?
当代长篇
无穷镜 豆瓣
作者: 陈谦 2016 - 1
博尔赫斯曾在一首诗里写到:“上帝创造了夜间的时光/用梦,用镜子,把它武装,为了/让人心理明白,他自己不过是个反影/是个虚无。”旅美作家陈谦使用了一系列概念中的镜子,从独特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硅谷华人高科技创业者的日常生活,也揭示了在各种令人目眩神秘的高科技产品背后,在创业者光鲜亮丽的形象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彷徨。经由事业的成功与心灵的焦灼,存在与虚无的哲学沉思,陈谦带着我们一步步进入科技精英们隐秘的内心世界。
姗映是硅谷一家初创科技公司的CEO,公司的核心产品裸眼3D芯片却在研发的关键阶段遭遇巨大的技术难关,公司的命运如同海浪中的航船,时时有倾覆的危险。姗映为公司奔走操劳,与此同时,那些曾经或正在与姗映的发生关联的人,他们的遭遇也被一一揭开,成为姗映人生中的一面又一面独特的镜子。痴迷于登山的前夫,信奉“No Evidence”的研究院院长尼克,从丧子之痛中重新振作起来的投资人郭研……姗映的命运与这些科技或商业精英紧紧交织在一起。经过尼克的指点,姗映完成了对产品的改进并成功吸引了谷歌决策人戴维·沃克的关注,然而命运的迷雾却又一次降临……
2017年4月29日 已读
各种通俗的价值判断多了。情节自回忆展开,没有多少发展,俩主人公命运类似,甚至让人区分不能,结尾有俩娃的窥视者的窥视情节让人口呆。
当代长篇
滴答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徐璐 2008 - 4
《滴答》是80后实力作家徐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滴答》关于时间、成长、青春、友谊、家庭、梦想、疼痛、温暖、爱, 作品既展示了80后的困惑和忧伤,也显示了难得的执著和睿智。
2016年9月17日 已读 这本许久前读过,然而读完没什么印象,现在更没了。似乎不如她的短篇。
当代长篇 徐璐
春江花月夜 豆瓣
作者: 徐璐 2009 - 10
《春江花月夜》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我再次虚写了男女主角相遇的城市,只杜撰了一个区域的名字,事实上次我写的仍旧是武汉,可能也再次偏离了真实,不过,地理上的精确一点都不重要,在不同的地方,月华都一样宽柔地照耀,江水都一样至情至性地奔流,人们都会上演相似的喜怒哀乐,爱恨别离。何处春江无月明呢?
2016年9月17日 已读 那么多80后作者中,我只记得你了。“让一个生无可恋的人感到被爱”。那样多激情,那样多无奈;我们又何尝不是一起在其中滚过,复来复去,希望不被那名为虚无的潮流灭顶,跳跃着触摸上头有个爱字的月亮。
当代长篇 徐璐
妹头 豆瓣
作者: 王安忆 南海出版公司 2000 - 1
小白,妹头,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顺其自然地结为夫妇。他们一个成了小有名气的文论家,一个变为走南闯北的生意人。他们的分手,表面上因为妹头的婚外恋,实际上仍然是理想世界和世俗生活的冲突。当妹头准备移民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去时,这个平凡的爱情故事突然走出了真实,因为它失去了上海。这正是王安忆试图描述的中心。王安忆最擅长的,就是对极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
2016年6月1日 已读
via 马雁。还好,妹头形象立体,故事线简单,头重脚轻,童年占去了2/3的篇幅吧感觉,是中篇。
当代长篇 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