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 豆瓣
おおきなかぶ、むずかしいアボカド 村上ラヂオ2
8.1 (12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10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收录村上春树的52篇风趣随笔,配以画家大桥步的52幅美丽插画,村上以幽默的语言写下蔬菜的心情、关于大萝卜的怪谈、挑选好吃鳄梨的超能力、和海豹接吻的感觉……囊括了形形色色的有趣话题,被誉为“日本最好喝的乌龙茶”。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中有最有趣、最真实的村上春树,平淡得恰到好处的笔触,描绘出耐人寻味的生命细节,让人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有趣的东西,找回遗忘许久的自己。
------------------------------------------------------------------------------------------------
★《达文西》杂志年度散文第1名,著名画家大桥步精心绘制插图
★52篇风趣随笔+ 52幅精美插画,被誉为“日本最好喝的乌龙茶”
★这是最真实、最有趣的村上春树,让人找回遗忘许久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明朗积极的神话,当作生存下去的凭据——村上春树
2014年12月4日 已读 高铁上光线暗。《挑战乌鸦的小猫咪》,《蔬菜的心情》。
村上春树 随笔
历史深处的忧虑 豆瓣 Goodreads
9.0 (23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8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了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这套制度已付出和将要付出的代价。
2014年11月20日 已读
虽然有些重复,但提出了几个有意思的点,都记下了。
随笔
眠空 豆瓣
6.7 (31 个评分) 作者: 安妮宝贝(庆山)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 - 1
万事万物,最终只有承诺和牺牲会让我们彼此怀念。
继《素年锦时》之后暌违五年 安妮宝贝最新随笔集
浮生流光 惜物恋人 一念清净 烈焰成池
私人形式的记录,是漂流的小小种子,因缘际会中与你相遇。
《眠空》是某种生发、循环、分解、消释。这些文字对我而言,如同把一枚铁钉敲入岩石,缓慢、坚定、持续、深入;也如同把一封书信投入大海,随手撒落,没有目的。它们是内心的一种知觉和清理。
——安妮宝贝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豆瓣
作者: 杨念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0
历史并不重复,只是押韵而已。——马克•吐温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黑格尔
本书是历史学者杨念群的专栏随笔结集。书名虽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作者之意并不在讨论历朝历代之得失,而是由历史延宕开去,杂议藏匿于史书中的历史暗面,以及耳闻目睹之当下种种怪现状。
在作者看来,当下社会种种病症,并非晴天霹雳,凭空而来,而回溯历史,有如雾里看花,绝非教科书所灌输的那般简单清晰。历史上称盛世者所在多有,若细究起来,所谓“盛世”,并不等于升斗小民的幸福生活。拿康乾盛世而言,虽曰国力强大,远人来朝,但也是文字狱最盛之时,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思想规训及控制,终导致文人集体思想自宫,万马齐喑。生活在这样的“盛世”,不免会有些郁闷吧?
收到这本小册子里的文字杂七杂八,无法归类,大致不出“览史”“阅世”“观人”等等碎思臆想。在我的记忆里,读史纯为娱己者毕竟是少数,我读史读出的更多是伤心郁闷的往事回放,哪怕史书中满纸记下的都是盛世妖娆、遍地王道,我却极易读出苦涩、嗜血和谋杀。人们总是会热心询问,历史上到底哪个朝代更好或更坏?这个问题实属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答案……史事世事如棋局,观棋常语与观棋不语者也许都会自作聪明,却未必能勘破弈棋之妙,更别想做解说史谜的春秋大梦了。现如今欣逢盛世,心情应该舒畅才对,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于是才有了“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的发问。
——杨念群
2014年10月6日 已读 读过了好几个航班,勉强看完,有些篇有点趣,其余看不进。
历史 随笔
臉之書 豆瓣
作者: 駱以軍 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2012 - 1
時光踟躕,被禁錮於此的昔日魅影
那些關於S、C、ㄇ、X君……
我和另一個我的臉的昨日之街
這是「我們」系列的終極收藏。小說家穿梭在現實與夢境之間,未來之城與昨日之街,成為手執密室之鑰的說故事的人,開啟每一道門格放一個故事現場,是一路角色扮串之旅:父親、丈夫、兒子、摯友、作家、鬼魂,是與他(她)君與陌生人與另外的自己的對話者,傾聽與訴說同步運鏡在同一張臉上浮現的百種表情,突兀莫名老逝哀傷甜美血腥不思議的憂傷……
這是你的「昨日之街」
所以你總得有一被隔斷在另一界面的「往事」
像泡水散潰的麥麩餅乾
塊狀裂解漂浮遠去
2014年9月11日 已读 《我们》和这本《脸之书》都翻了,叙述轻松,却过于随意,虚构与非虚构混杂体。语言不工整啊!文笔就更别提了。有语病和表意不清处很多,又是个体校毕业生?
随笔
Today I Wrote Nothing 豆瓣
作者: Daniil Kharms 译者: Matvei Yankelevich Overlook TP 2009 - 6
As featured in "The New Yorker, Harper's," and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Daniil Kharms has long been heralded as one of the most iconoclastic writers of the Soviet era, but the full breadth of his achievement is only in recent years, following the opening of Kharms's archives, being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 Thanks to the efforts of translator and poet Matvei Yankelevich, English language readers now have a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the prose and poetry that secured Kharms's literary reputationAa reputation that grew in Russia even as the Soviet establishment worked to suppress it. Both a major contribution for American scholars and students of Russian literature and an exciting discovery for fans of contemporary writers as eclectic as George Saunders, John Ashbery, and Martin McDonagh, "Today I Wrote Nothing: The Selected Writing of Daniil Kharms" is an invaluable collection for readers of innovative writing everywhere. Translated from the Russian by Matvei Yankelevich
2014年9月2日 已读 The Werld, this and that. disjunction and meaninglessness-making effort. 搞笑与糟读。
Daniil_Kharms 随笔
哥伦比亚的倒影 豆瓣
8.6 (94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
素履之往 豆瓣
8.5 (94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有两万七千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著作,哥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 蒙田勿事体系,尼采戟指架构体系是不诚实——此二说令人莞尔。虽然,诚实亦大难,盖玩世各有玩法,唯恭,恭甚,庶几为玩家。吾从恭,澹荡追琢以至今日,否则又何必要文学。
本书共三辑,主要内容:庖鱼及宾、朱绂方来、白马翰如、巫纷若吉、亨于西山、翩翩不富、十朋之龟、贲于丘园、丽泽兑乐、与尔靡之等。
2014年5月29日 已读
闪光句子很多。就摘一个:“桃树不说我是创作桃子的 也没有参加桃子协会。”
木心 随笔
起舞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作家出版社 2006 - 1
这是一个女人的心声。她将与你一起分享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成长过程、成长心事以及成长经验。从孩童到结婚,从亲情到爱情,一切女人的体己话,都写在这里。
我相信女人的一生,也要靠某种梦想的鼓励生活下去,这种梦想有时伤害她,有时将她的生活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却仍旧是她内心的支柱。成长的过程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它包括在表达和体会纯真感情时最初的造作。要慢慢等你所经历的生活,来帮你洗去它的铅华。无论用什么眼光眺望镜中的女人,都能发现她有了一种情色的美。那种美是知晓秘密后的默而不宣,是被打碎了什么的释然与放肆。是在泥沼里嬉戏的欢陕与惊慌。因为你生育了自己的孩子,你发现了自己的天性。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先有了责任,然后付出,然后才产生爱,就像鲜花是开在泥土里的一样,爱是产生在全力的付出之中。爱情没有了以后才能看出来,你和那个他,是血肉相连了,还是成为陌路。家庭是一个不怎么能讲原则的地方,因为有世界上最混乱也最柔软多变的感情在里面。三十岁以后,那些在你忙于应付的生活里被你向后推去的心愿,在你对时间的惊异里纷纷站了起来。
你遇到的那个人,像一根火柴一样,划亮了你的生命。他让你明白自己的心还可以这样激烈地再跳动一次,你心里还有许多没有被照亮过的柔情,你的生命还可以再次盛开。这个人,你自己,在爱情中,那种孤注一掷,那种火一样的忙乱和失控,还有内心的灼痛,爱情从来就不只是甜美的感情,灼痛必不可少。生活对女人的侵蚀有两种:一种是贪婪和过度,像夜夜出入于晚会;另一种是劳累和磨损,像双手日日在冷水量浸得又红又肿。一个女人四十岁了,在惊艳于生活的同时,已经开始接受生活本来的面目,懂得不向它拼命所要。也许就是因为懂得了不要,才有了惊艳的喜悦。女人的心思总是百转千回,因为太多太细太难照顾,而让人不免生厌,为了不让人,有时也不让自己生厌,大多数女人都选择了沉默。生活重新造就了你的脸,一张注释着你经历的脸。它与你心里有多少善,有多少恶有关。了解到爱情是会开,也会谢的蛤了,一个女人的态度,并不是释然,而是犹有不甘。她此后的生活,就是在不甘中争取和挣扎,用千百种方式。生活原来是这样此一时彼一时。
Demanding the Impossible 豆瓣
作者: Slavoj Zizek Polity Press 2013 - 9
Where are we today and what is to be done? Slavoj Zizek ponders these questions in this unique and timely book. Based on live interviews, the book captures Zizek at his irrepressible best, elucidating such topics as the uprisings of the Arab Sp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populism in Latin America, the rise of China and even the riddle of North Korea. Zizek dazzles readers with his analyses of Hollywood films, Venezuelan police reports, Swedish crime fiction and much else. Wherever the conversation turns, his energetic mind illuminates unexpected horizons. While analyzing our present predicaments, Zizek also explores possibilities for change. What sort of society is worth striving for? Why is it difficult to imagine alternative social and political arrangements? What are the bases for hope? A key obligation in our troubled times, argues Zizek, is to dare to ask fundamental questions: we must reflect and theorize anew, and always be prepared to rethink and redefine the limits of the possible. These original and compelling conversations, many appearing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in English, offer an engaging and accessible introduction t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kers of our time.
2014年3月17日 已读
思维太跳跃了。访谈集这样口语化的都让人时不时茫茫然,更别提那些著作的无体系无线索了。
Slavoj_Zizek 随笔
古老的敵意 豆瓣
作者: 北島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2 - 3
7月20日,北岛在2011香港书展上作题为“古老的敌意”的演讲。他援引诗人里尔克《安魂曲》中的名句——“正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他认为一个好的写作者应该有意识地保持与所处时代、母语以及自身的某种紧张关系,并在演讲中批判“粉丝文化”。
大约一个世纪前,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二十世纪开始的岁月,在汉堡和不来梅之间的小镇沃尔普斯韦德(Worpswede)聚集着不少艺术家和作家,包括里尔克。他们一起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在狂欢之夜乘马车郊游。其中有两位年轻漂亮的女画家就像姐妹俩,金发的叫波拉,黑发的叫克拉拉。里尔克更喜欢金发的波拉,但不愿意破坏这对理想的双重影像。在观望中,一场混乱的追逐组合,待尘埃落定,波拉跟别人订了婚。里尔克选择了黑发的克拉拉,与她结婚生女。七年后,波拉因难产死去,里尔克写下这首《安魂曲》献给她。
这段插曲,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里尔克的诗歌写作与个人生活的关系。纵观里尔克的一生,可谓动荡不安,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四年间,他就在欧洲近五十个地方居住或逗留。里尔克在《秋日》一诗中写道:"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写照。
里尔克的这两句诗"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对我来说有如持久的钟声,绵延不绝,意味深长,尤其在当今乱世,或许可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对于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来说,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写作、如何理解并处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2013年2月25日 已读 北岛访谈与演讲集。各篇主要内容相差不大,内容不深,但还是挺有趣的。消遣读物。
北岛 随笔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豆瓣
Der König verneigt sich und tötet
9.2 (80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塔·米勒 译者: 李贻琼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是一部散文集,寓意丰富。作者运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独到性”,讲述了她在秘密警察的监督下,颠沛流离的灰暗生活。她在极权统治扭曲语言的现状下,选择以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安全感。
狱中书简 豆瓣
Letters and papers from prison
9.7 (7 个评分) 作者: (德)迪特里希·朋霍费尔 译者: 高师宁 译 / 何光沪 校 新星出版社 2011 - 7
《狱中书简》由朋霍费尔的好友埃伯哈特•贝特格在他遇难后整理出版,收录朋霍费尔在狱中写给亲友的书信、诗歌和杂感断简。其中既有他对一生所学与所思的深沉回忆,也有他与父母朋友之间感情真挚的通信。如果说他以前的创作多是他神学思想的记录,那么《狱中书简》更像是他脱去神学家外衣之后更真实的自我表达。他明知生命将歇,却依然正气凛然,在纳粹绞刑架下,发出一个圣徒最后的声音,他说,“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恋人絮语 豆瓣
9.0 (21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汪耀进 / 武佩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 1
这是一部无法用传统体裁定性的奇书。作者在此尝试了一种高度神经质的“发散性”行文,糅思辨与直接演示为一体。这是一种“散点透视”的“零度写作”。恍如一万花筒:作者撷取出恋爱体验的五彩碎片,在他哲人思辨的反光镜折射下结构出扑朔迷离的排列组合。作者以对应的文体形式揭示了恋人絮语只不过是诸般感受,几段思绪,剪不断,理还乱。相形之下,以往的关于爱情、恋语的条分缕析、洋洋洒洒的“发思”八股显得迂腐、浅陋……而这正是解构主义要证实的。
2012年5月29日 已读
“我一靠近,你就不再完美。”可以用一句总结嘛。
哲学 随笔
文化与价值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译者: 涂纪亮 北京大学 2012 - 1
《文化与价值》是维特根斯坦的一本随笔集,代表了这位哲学天才对音乐、建筑、诗歌等艺术以及审美的评论,内容涉及对于弗洛伊德、施本格勒等流行学说的评论,对于思想、语言和哲学的一般看法,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等的述评。
2012年3月3日 已读
写作教书这样的”以言行事“,最高的境界便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镜子去反照读者的思想,或是一枚石头击中读者的脑海——简而言之,便是让阅读者成为创作者。
哲学 随笔
万象 豆瓣
7.2 (16 个评分) 作者: 落落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 - 7
继2008年出版的《不朽》《须臾》三年之后,落落推出第二套系列书——《千秋》《万象》。摄影图文集《万象》收录落落多次旅行中遇见的一些人事物的摄影作品和全新散文,以及近几年创作的最受欢迎的散文作品。
说起图文——三年内未必有明显增长水平的摄影,唯一的进化或许是器材,不过多少有看似装模作样地专业摄影师一般,扛着许多器材,大汗淋漓地爬一座被红叶覆盖的无人的山。“照片永远无法拍摄出我们所看到的样子”,这点我依然坚信。但“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同样不见得就是世界原本的样子”,这点我也毫不怀疑。
我啊,有野心有抱负,有非常骄傲的灵魂,时常势力非常尖刻,但同时,极其消极,极其悲观,非常地惧怕一切麻烦和挫折,很矛盾地却持续地津津有味地与它们一直相处至今。
可以把这样的自己,完全地倾诉在千秋万象世界中吧。
——落落
2012年1月23日 已读
唔∙••现在这个年纪真的读不下去了,不过第一篇弱者的国度写得不错,说的就是我啊。
随笔
天国在你们心中 豆瓣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李正荣 / 王佳平 上海三联书店 1997
《天国在你们心中》是聆听大师的智慧,拥有内在的丰富。周国平推荐!
本书为2007年6月第2次印刷。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豆瓣
7.1 (125 个评分) 作者: 七堇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 11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七堇年的首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两部分,惊蛰与清明,寓意成长与写作路途上的不同阶段;收录曾经发表在杂志上的部分中短篇作品,并加入了大部分最新创作的散文等作品。
长大 豆瓣
作者: 安琥 2003 - 1
回忆有时是可以用来享受的,尤其是你的记忆里,有山、有海、有那些无邪的笑脸和那些真实而透明的眼泪。乡村的天空,留下儿时的表情,城市的灯光,迎来孤单的身影。旅途中的风景,纷杂但自然。不经意间悄悄流过,日记中的赤裸,熟悉又陌生,用我依然真实的眼,向你诉说……
安琥,1992年辽宁儿童艺术剧院;1994年主持台湾综艺节目《快乐万花筒》;1995年开始词曲创作,作品收录于孙悦、何静的个人专辑;1996
外面的世界 豆瓣
Outside
8.5 (8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袁筱一 作家出版社 2007 - 1
《外面的世界》有的文章源于政治或社会事件,有的是因为一部心爱的电影,一帧帧看了良久的画作,一次相逢,一夜寂寞。这些文字是玛格丽特·杜拉斯为身外的世界写的,它们构成了她的作品集的一个补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面的世界》算不上是杜拉斯最重要的作品,就像她自己在前言里说的那样,她写了很多文章,却忘得也很快。然而她从来不会忘记自己写的书,从来不会。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个缘故,她同意把三十几年间陆陆续续给报纸杂志写的文章辑成集子,出了第一本,接着又出了第二本,毕竟有了她不会忘却的书的形式。其实典型的杜拉斯作品是时下流行的“私人语言”的写作。杜拉斯不相信有除却自身之外的故事,虚构从来不存在,她说。或者可以这样说,她本身就是虚构的,有开头、结尾,有命定的快乐、悲伤和动荡。在文学史上抹去她会像抹去一个故事那么简单而不留痕迹——她知道这一点,如此才有生命与成名的局促感。她害怕“卡车”那样的旅程,永远望不到头似的。然而《外面的世界》不是这样的作品。所谓的“外”,原来就是与“内”相对而言。热衷于私人写作的杜拉斯对外面的世界一样很感兴趣。她的工作台铺得很开。媒介——尽管她扬言鄙视媒介,政治——尽管她不承认萨特或波伏瓦的那种“介入”文学,以及一切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艺术的,一切形式与非形式的,一切道德的与非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