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苦竹杂记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1
本书为我国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先生的散文集。其中包括:冬天的蝇、谈金圣叹、醉余随笔、如梦录、拜环堂尺牍等作品。
《宝庆会稽续志》卷四《苦竹》一条云;
“山阴县有苦竹城,越以封范蠡之子,则越自昔产此竹矣。谢灵运《山居赋》曰,竹则四苦齐味,谓黄苦,青苦,白苦,紫苦也。越又有乌末苦,顿地苦,掉颡苦,湘簟苦,油苦,石斑苦。苦笋以黄苞推第一,谓之黄莺苦。孟浩然诗,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余。”苦竹有这好些花样,从前不曾知道,顿地掉颡云云仿佛苦不堪言,但不晓得味道与蕺山的蕺怎样。《嘉泰会稽志》卷十七讲竹的这一条中云:
“苦竹亦可为纸,但堪作寓钱尔。”案绍兴制锡箔糊为“银锭”,用于祭祀,与祭灶司菩萨之太锭不同,其裱褙锡箔的纸黄而粗,盖即苦竹所制者欤。我写杂记,便即取这苦竹为名。《冬心先生画竹题记》第十一则云:
“郦道元注《水经》,山阴县有苦竹里,里中生竹,竹多繁冗不可芟,岂其幽翳殄瘁若斯民之馁也夫。山阴比日凋瘵,吾友舒明府瞻为是邑长,宜悯其凶而施其灌溉焉。予画此幅,冷冷清清,付渡江人寄与之,霜苞雪翠,触目兴感为何如也。”此蔼然仁人之言,但与不佞的意思却是没有干系耳。廿四年六月十三日,于北平。
2014年11月12日 想读 via Yue. 周作人散文。
Less Than One 豆瓣
作者: Joseph Brodsky Penguin Classics 2011 - 10
'Genius . . . bringing ardent intelligence to bear upon poetry, politics and autobiography' Seamus Heaney
Essayist and poet Joseph Brodsky was one of the most penetrating voic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prize-winning collection of his diverse essays includes uniquely powerful appreciations of great writers: on Dostoevsk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prose, on Auden and Akhmatova, Cavafy, Montale and Mandelstam. These are contrasted with his reflections on larger themes of tyranny and evil, and subtle evocations of his childhood in Leningrad. Brodsky's insightful appreciation of the intricacies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identity connect these works, revealing his remarkable gifts as a prose writer.
'Sparkles with intellect, and combines the precision of scholarship with the passion of the poet'
The Times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2014年11月10日 想读 布罗茨基散文集,via 黄灿然中译本,最近出版。
豆瓣
PORNOGRAFIA
7.9 (9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译者: 杨德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1
《色》是由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编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两位年长的知识分子因着魔于青春之美,不惜一切代价,尝试唤醒少年男女,让他们彼此相爱的故事。
商品描述
《色》的情节发生在战争期间的波兰,两位年长的知识分子遇到一对少年男女,看似某种强烈的性吸引力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但实际上这对少年男女并没有感觉到这样的情感。这令两位先生失望,因为他们渴望这美好的情感成为现实,迸发青春的诗意,所以尝试唤醒少年男女,让他们彼此相爱。这两位先生着魔于青春之美,不惜一切代价深入窥探,与少年接近,并计划以共同完成的罪孽使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于是他们谋划了一场谋杀行动。
名人推荐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
——米兰·昆德拉
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理讹诈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
——约翰·厄普代克
贡布罗维奇是博尔赫斯的对立面,是波拉尼奥的教父。谁会想到一个波兰移民会成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家呢?
——依兰·斯塔文斯(拉美文学教授)
媒体推荐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米兰·昆德拉
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理谋算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一。
——约翰·厄普代克
贡布罗维奇是博尔赫斯的对立面,是波拉尼奥的教 父。谁会想到一个波兰移民会成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家呢?
——依兰·斯塔文斯(拉美文学教授)
贡布罗维奇是二十世纪最具独创性和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位置处于山峰的最顶端,在他的旁边,是与他志趣相投的卡夫卡和塞利纳。
——《华盛顿邮报》
2014年11月8日 想读 有趣的情节!两位知识分子长者为了实现心中的罗曼蒂克,想尽办法让两位少年男女结合。“语言大师”贡布罗维奇。
Cave in the Snow 豆瓣
作者: Mackenzie, Vicki Bloomsbury 1998
2014年11月8日 想读 via Ying, 她的佛教学习缘起之书。
爱欲的统治 豆瓣
作者: (法) 让-克洛德·基尔伯 译者: 苜蓿 商务印书馆 2014 - 10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十五个章节,以第一部分当代西方社会“性”的诸种乱象为切入点,以第二部分中国、伊斯兰教、古希腊罗马等文明为参照,进行第三部分西方“性”问题背后的深入思考。
作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病理切片,不同于温饱的物质要求、宗教信仰的精神要求,“性”是原始的,是人类这个物种赖以存在的强烈生理冲动,一直以来受禁忌、道德、羞耻心的调整。本书以西方近三十年(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始)性道德的变迁为起点,纵贯古今,横跨东西方,探讨人类思想和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之下的性道德,揭示了人类在性问题上因为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产生的不同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态度,尤其是在上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在因资本扩张带来传统的性道德的轰然坍塌之后,面对巨大的自由感到的失措和无助,本来属于道德范畴的“性”是如何被推给了法律、社会系统、医疗、媒体,以及单亲家庭现象和“社会雾化”对社会的深层影响。
作者立场中立,论述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旁征博引,引证了大量社会科学领域的著作(普林尼,色诺芬,卢克莱修,塞内加,圣奥古斯丁,高罗佩,米歇尔·福柯,雅克·勒高夫,莫里斯·梅洛-庞蒂,乔治·巴塔耶,罗兰·巴特,汉娜·阿伦特,马克斯·韦伯,威廉·赖希,皮特·布朗,马尔库塞,拉乌尔·瓦内根姆,吕克·费里,麦克尔·波拉克,托尼·阿纳特拉,苏菲·肖沃,马丁·赛夫格朗,弗洛伊德,艾芙丽娜·苏尔罗,波利斯·西鲁尼克,保罗·维纳,约翰·博斯韦尔,让-路易·弗朗德兰,等等);视野广阔,涉及历史学、精神分析学、人类学、神学、政治哲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犯罪学等诸多领域,从各个学科角度为我们细密梳理关于性道德的脉络。作者思考的方式、角度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书名(La Tyrannie du plaisir)的灵感来自柏拉图。在法篇中,柏拉图作过对快乐的赞词,但他仍然认为,将自己的灵魂听凭爱欲这位暴君掌控的人,由其主宰自己的日常活动,就是软弱而当被批评的。
2014年11月7日 想读 “第一部分当代西方社会“性”的诸种乱象为切入点,以第二部分中国、伊斯兰教、古希腊罗马等文明为参照,进行第三部分西方“性”问题背后的深入思考。”
崩溃 豆瓣
8.2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茨杰拉德 译者: 黄昱宁 / 包慧怡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3
《崩溃》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自传性随笔集。这是作者自己撰写的一系列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散文。
2014年10月30日 想读 “《崩溃》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自传性随笔集。这是作者自己撰写的一系列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散文。”三十块钱。
百家姓 豆瓣
作者: 杨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作者说,活了四十多年,与多少人相遇。有的仅一面之缘,即成永久陌路;有的定期交集,却从未用心留意;有的以为相知甚深,细想却不尽然。某日一念及此,开始素描其中一二,不想一发不可收拾。
全书速写貌似陌生的熟人,以及貌似熟悉的陌生人,只勾勒大模样,重神似,不强求齐备,仅试图记录: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曾有这样一些人来过。
此番增订,增补新稿十一篇,删除旧有两篇,共计五十九篇。封面及插图,由“老树画画”绘制。
2014年10月28日 想读 纯为体例马。
乳与卵 豆瓣 谷歌图书
6.2 (12 个评分) 作者: 川上未映子 译者: 杨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和丈夫离婚、在低级俱乐部工作的卷子和即将迎接青春期的小学六年级女儿绿子一起住在大阪,母女二人来卷子的妹妹、住在东京的“我”的住处玩。但她们并不是来观光的,而是为了卷子的隆胸手术。绿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自己的身体的变化备感困惑,而母亲却热衷于隆胸手术。绿子很不理解,开始拒绝讲话。三人三天两夜的相处,既是对女性作为“性”的存在的质问,也是母女俩和解的冰融之旅。
本作品是日本2008年第138届芥川龙之介奖获奖作品,通过以隆胸手术“自我实现”的母亲、困惑于青春期发育的女儿、独自在东京打拼的小姨这三个不同年纪的女性的身体观和身体哲学,探讨了女性的生存价值。结构巧妙,行文在幽默中带着淡淡的哀愁。
原版作品出版后一个月内销量超过10万册,引起了广泛关注。作者本身也成为明星作家。作家兼具歌手、演员、作家的多重身份,是2008年日本《VOGUE 》评选的年度女性。
本书同时收录了作者的另一部短篇小说《你们的恋爱正濒于死亡》,描述了女性在现代物质社会的尴尬存在。可供她们消费的物质似乎空前繁荣,而精神却因为现代社会的疏离化而日益萎缩和薄弱。
2014年10月24日 想读 这么薄……以隆胸手术“自我实现”的母亲、困惑于青春期发育的女儿、独自在东京打拼的小姨这三个不同年纪的女性的身体观和身体哲学。
涅朵奇卡·涅茨瓦诺娃 豆瓣
9.1 (44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陈林 / 沈序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59 - 10
2014年10月24日 想读 《绿毛水怪》中提到过的书。早年的老陀小说。
周作人论日本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周作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9
周作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对于日本的文化与生活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尤其是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十分深入,翻译有大量日本文学名著。二十世纪初,日本加快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周作人成为当时中国较早认清日帝侵略真面目的知识分子之一,从开始的专注于纯日本文学研究,转向对日本国民性的探讨和深思,对日本的武土道精神、万世一系的神国观念、日本的民族宗教国家神道做了深刻的检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提出了种种假设和建设性意见。虽然周作人在日本研究方面没有留下什么专著,没有成系统的理论,但他的文章处处包含着真知灼见,就是在今天读来,仍不无借鉴和警醒的意义。
2014年10月24日 想读 via yunzhi.
好色一代女 豆瓣
作者: [日] 井原西鹤 译者: 王启元 / 李正伦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 - 2
井原西鹤以其纵横的才华,通过一个女人对自己放浪一生的忏悔,再现了日本江户时代宫廷、商人、市民和妓女的缤纷的生活实况。本书被誉为江户时代的《源氏物语》。在日本的古典文学之史,像井原西鹤这样能对日本近现代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是微乎其微的。他的影响不仅表现为至今其作品依然耐人寻味,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至今仍可以向诸多作家提供创作的食粮,使许多作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在各种优秀作品纷呈的今天,许多著名作家依然要执着地信奉西鹤的作品,尊为楷模,并给予巨大的关注,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好色一代女》,以七十余岁老女人回忆过往一生,沉沦色道,为之忏悔的故事为经;而以描绘当时色情世界中各种女性的生态为纬。女主角天性好色,性欲强烈,凭借天生丽质,以及幼时良好家教培养出来的非凡气质,纵横色界相当时日,无往而不利,于是养成高傲态度。随着年龄增加,容颜日衰,不得不降格以求。一生经历过大约二十种不同身分的遭遇?如大名的侧室?岛原妓女户的太夫、天神、围(以上三者皆妓户称号,高低如排序)……等,最后参拜佛寺,拜倒五百罗汉像前,终于体悟无常,愿舍身菩提。原著着眼于女主角一生的性生活,及介绍各种色情行业,并无爱情描述。共六卷,各卷独立性强,有如故事完整的短篇小说集。
2014年10月22日 想读 via 《眠空》。”原西鹤以其纵横的才华,通过一个女人对自己放浪一生的忏悔,再现了日本江户时代宫廷、商人、市民和妓女的缤纷的生活实况。本书被誉为江户时代的《源氏物语》。”
好色一代男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日] 井原西鹤 译者: 王启元 / 李正伦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4
好色一代男》是距今300余年前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学巨匠井原西鹤的代表作品。对这部作品,在日本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看不认为它们是社会文学的杰作,另一种看法认为它们是好色文学的佳品。小说的艺术特点是作者对社会世态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细腻,人物性格跃然纸上,风俗习惯凡百器物、服饰也宛如那一时代的再现。
2014年10月22日 想读 via 《眠空》。“井原西鹤以其纵横的才华,通过一个男人缭乱的一生,反映了日本江户时代商人、平民和妓女的真实生活。”
信徒的国度 豆瓣
Among the Believers: An Islamic Journey
作者: [英国] V.S.奈保尔 译者: 秦於理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8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
★ 在这个信徒的国度里,先知可以解决一切,可如今,先知已经不在了。
★ 这个复杂的社会,需要的不只是信仰,还需要些别的。
------------------------------------------------------------------------
《信徒的国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也是V. S.奈保尔最重要的文化随笔之一, 与 “印度三部曲”并称奈保尔文化随笔的“双子星”。
1979年,奈保尔一路走过伊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前后长达七个月的旅行中,他既拜访了政府高官、宗教领袖,也见过小商贩、苦修者、乞丐,试图揭开盖在世俗社会和信仰国度之上的面纱,一解心中的困惑:在信徒的国度里,先知可以摆平一切,可是如今,先知已经不在了。
-----------------------------------------------------------------------
★ V.S.奈保尔将深具洞察力的叙述和不受世俗侵蚀的探索融为一体,迫使我们去发现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 以天赋异禀、才华横溢而论,奈保尔当居在世作家之首。——《纽约时报》
2014年10月19日 想读 Among the Believers: An Islamic Journey. 奈保尔的伊斯兰世界环游。@爱知书店。
艺术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The Story of Art
9.6 (17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杨成凯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 4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2014年10月19日 想读 via liang.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豆瓣
Janson's History of Art : The Western Tradition, 7E
10.0 (6 个评分) 作者: H.W.詹森(H.W.Janson) / A.F.詹森(A.F.Janson) 译者: 艺术史组合翻译实验小组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 7
◎享誉全球五十载的艺术史划时代巨著
◎叙述时间跨度最长,门类最齐,插图最丰富的单卷本艺术史
◎艺术通史著作的典范,畅销半世纪的艺术类图书
本书是一部艺术通史著作,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迅速占据最畅销艺术史书籍的位置, 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
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最佳书籍。
本书是该经典著作的第七版,内容上较之前版本有很大扩充,除了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之外,摄影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外,本版还顺应了当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潮流,扩充了对女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和文化多元论等当代议题的论述。
--------------------------------------------------------------------------------------------
《詹森艺术史》是一部在学界和社会大众中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一次次新版中不断修订和补充新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和提出问题,把艺术史的学习、研究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联系起来,鼓励和启发人们探究未知。
——邵大箴,著名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新版《詹森艺术史》反映了当今艺术研究、鉴赏和收藏中的新观念和潮流。新版对当代艺术的重视也远远超过旧版,选为插图的当代作品更反映了改编者对多元文化论的兴趣,而全球化则是另一被强调的重点。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可以说是传奇性的教材,它曾带领一批批充满求知欲望的本科生穿越艺术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走到现在。詹森的名字成为了艺术史课程中“研究”一词的同义词。
——温尼·海德·米奈,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分校人文与艺术史教授
书中对中世纪艺术的美丽和庄严给出了清晰并权威的阐释。……大卫·西蒙把詹森的杰作变得更可靠,更富启发 性,同时也更为实用。他对这本超越时代的著作做了一次细致而又明智的修订。
——查理·李特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是《詹森艺术史》的一大进步,本版装帧精美,结构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高。除了提供基本的历史信息和精彩的形式分析之外,新版还从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加以论述。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术语,感谢作者。
——肯尼斯·E·西尔维,纽约大学美术系主任
戴维斯教授用清晰、有趣且整合良好的散文式语句阐释了古代艺术传统的发展。……这些权威、生动又引人入胜的文本必然会激励读者,并为他们做好阅读后续章节的准备。
——大卫·戈登·米滕,哈佛大学詹姆斯·洛布古典艺术和考古教授
2014年10月19日 想读 via Yunzhi。
海上花开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韩邦庆 / 校注 张爱玲 译者: 张爱玲 注释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10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是一部描写清末上海妓院日常生活的长篇小说,旁及官场和商界等多个社会层面,曾被胡适称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鲁迅则曾称赞它有“平静而近自然”的风韵。
张爱玲将《海上花列传》视作《红楼梦》之后传统小说的又一座高峰,推崇备至。为了去除书中的吴语对白对读者造成的障碍,她将之尽数译为国语,希望能使更多人读到并重视这部小说。
分为《海上花开》《海上花落》两本。
2014年10月19日 想读 via liang. 张爱玲认为《红楼梦》后传统小说的高峰。
常识与通识 豆瓣
8.7 (46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作家出版社 1999 - 1
2014年10月7日 想读 阿城散文。via yunzhi.
不必读书目 豆瓣
7.1 (37 个评分) 作者: 刀尔登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2
《不必读书目》内容简介:在学者大家都推荐必读书目,出版商也不遗余力一版再版必读书目的时候,刀尔登却逆流而上,列出了将近50部不必读的古籍书目,其中有人们津津乐道《山海经》,家喻户晓的三国水浒西游,童叟皆知的三字经,还有堪称文学巅峰的红楼……每一本书都有足以令人不读的信服理由,说是不读,其实,看完是书,你已经读了这些不必读的书目——盖刀尔登评点深中肯綮也。
2014年10月5日 想读 北大才子刀尔登,via 韫之。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豆瓣 Goodreads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
9.0 (1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斯蒂文·朗西曼 译者: 马千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 - 8
本书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所著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译出。全译本。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斯蒂文•朗西曼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累计重印达18次之多。 本次出版,从正文、附录到索引、原注,均忠实于原作。
译者马千现为高校教师,出于个人喜好,费数年之力,对原书细致考证,对译稿精心打磨。考虑到国内读者时空隔膜,译者倾注大量心血为本书加入译注,并补录最新资料;在保持语言自然生动以外,亦尽力还原了原书雅正庄重之风。国内拜占庭史权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为本书指导,并推荐作序,在此深致感谢。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教授、《卫报》(The Guardian)、《历史》(History)推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阅读过斯蒂文•朗西曼的多本作品,其中包括这本书,作为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的初学者,当时便深有感悟。
最深的感悟是作品具有的浪漫情调,远非学院派著作可比,不仅读起来平实无华朗朗上口,毫无学究气,而且内容易懂贯通性强,凸显学养之厚重。他的作品在国际拜占廷学界浩繁的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不是独树一帜的话,那也称得上是特立独行。相信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能够联想到这位睿智的作者,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拜占庭史专家)
斯蒂文•朗西曼爵士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他过人的历史叙事功底,这段精彩的传奇在他雍容高雅的文笔下,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唏嘘。——《历史》(History)
斯蒂文•朗西曼爵士,一位以其权威著作改变了我们对拜占庭、中世纪教会及十字军认知的历史学家。——《卫报》(The Guardian)
2014年9月12日 想读 via Romeobl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