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
论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豆瓣
所属 作品: 论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8.3 (6 个评分) 作者: (俄)罗赞诺夫 译者: 张百春 华夏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杰出的俄国思想家罗赞诺夫对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关键一章“宗教大法官”的解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规模宏大而有社会哲理内容的小说。作品的思想十分复杂,作家的创作意图也很深远。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要在这部作品中对自己的一生 探索做个总结,想要在书中探讨他认为人生与社会最重大的 “全宇宙的问题:有没有上帝?有没有灵魂不死?”探讨善与恶、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探讨“怎样按照新方式改造全人类”。一八六九年他在一封信中明确写道:“将贯穿令书的主要问题——它使我自觉不自觉地苦恼了一辈子——足上帝的存在问题。”他要把自己的信仰和怀疑通过艺术形象统统表现出来,让世人来评说。
而这些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宗教大法官”这一章里。
与其他解说小同的是,正如刘小枫在其中译本前言里指出的,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陀思妥耶大斯基和柏拉图在精神方式上的相似之处,即,他们都献身于一种纯粹的观念,以及他们的作品所面对的重大主题的相似性,比如:“罪犯”的法律问题,哲学与爱欲问题……等等。根本问题是:在启蒙的现代之后,人类面临的将会是什么样的“终末论”审判!?
伊凡·伊里奇之死 豆瓣 Goodreads
Смерть Ивана Ильича 所属 作品: 伊凡·伊里奇之死
9.1 (96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许海燕 东方出版社 2017 - 10
◐54个国家100位一流作家选为100部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托尔斯泰共有三部作品入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伊凡·伊里奇之死及其他》。
◐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 曾被选入美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出版的《世界小说一百篇》,被西方各大学文学系当作教材。
◐小说对婚姻、情欲、伦理、死亡的探讨具有惊人、无与伦比的现实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扬•马特尔给加拿大总理斯蒂芬 •哈珀推荐的第一本书。
◐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 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名家名译,译笔优美动人,完美展现托尔斯泰风格魅力。
...................
☆媒体评论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罗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了此书后说:托尔斯泰是个性变态者。
◐著名俄罗斯文学译者、诗人、学者汪剑钊教授,小说家赵松推荐!
...................
☆内容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选,包括两个短篇《克罗采奏鸣曲》、《魔鬼》和一个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三个中短篇分别是关于婚姻、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围绕着婚姻、家庭、伦理、情欲与死亡,具有有非凡的震慑人心的魅力。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是托尔斯泰晚年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克鲁采奏鸣曲》上流贵族情感忏悔录,托翁(据说是本人写照)扮演奥古斯都、卢梭,讲述了一个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互相怨恨的贵族夫妇,因丈夫认为自己对妻子拥有类似物主的所有权,因此并不尊重妻子,而频频与妻子发生争吵,后来在丈夫对妻子狂烈的性嫉妒中杀死妻子而后反省、忏悔这种肉欲结合的婚姻关系的故事。是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莱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魔鬼》则探寻了人性中的情欲。它认为人是无法控制这种欲望的,无法摆脱,直到欲望对象的毁灭或自己的毁灭。小说对情欲的巨大力量以及其与理性道德的激烈冲突的描写是摄人心魄、无与伦比的。
癌症楼 豆瓣
Раковый корпус 所属 作品: 癌症楼
9.3 (29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姜明河 译林出版社 2007 - 8
索尔仁尼琴从流放地到塔什干治病的坎坷经历和所见所闻,构成了《癌症楼》这部小说的基本素材。作者写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里的各个病人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作者写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实际上是社会悲剧的写照。一个个知识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干部被捕、流放、劳改的事实,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产生这些悲剧的缘由。
这是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作品。“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记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
2020年7月13日 已读
癌症病房里照出整个社会的悲剧。 死亡面前,人和人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隔阂都消失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终极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病房里不同的人想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
俄国 小说 极权政治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