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太太万岁 (1947) 豆瓣 IMDb
太太萬歲
8.3 (141 个评分) 导演: 桑弧 演员: 蒋天流 / 张伐
其它标题: 太太萬歲 / Long Live the Mistress!
秀外慧中的好媳妇陈思珍(蒋天流饰)自与丈夫唐志远(张伐饰)结婚后,便把家里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持家有道。一日,思珍的弟弟陈思瑞(韩非饰)从台湾到上海省亲,邂逅志远的妹妹唐志琴(汪漪饰),两人一见钟情。然而因为陈父(石挥饰)不肯资助自己筹办公司的志远,却极力反对这桩亲事。思珍只得谎称唐家存有金条美钞,陈父才同意资助志远办起公司。不料发迹致富的志远却有了外遇,与姨太太(上官云珠饰)有染。思珍为了顾全丈夫名誉,只得委曲求全。未几,志远破产,谎言败露,两家人也因此闹翻。终于,思珍决定与志远离婚,却在律师事务遇见了秘密登记结婚的思瑞、志琴两人。面对真心相爱的一对有情人,思珍该何去何从。
由中国著名导演桑弧执导于1947年摄制的黑白影片《太太万岁》是小说家张爱玲的电影经典剧作。桑弧含蓄细腻的电影风格与张爱玲的剧作交相辉映。
素食者 豆瓣 博客來
채식주의자 所属 作品: 素食者
8.2 (373 个评分) 作者: [韩] 韩江 译者: 胡椒筒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 - 9 其它标题: 素食者套裝(全兩冊)
亚洲首位国际布克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
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韩江在国家布克文学奖颁奖礼上的 致辞
编辑推荐:
1亚洲唯一布克国际 文学奖获奖作品
连续击败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和大江健三郎代表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水死》,阎连科《四书》、“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154本全球热门佳作赢得桂冠
同时,这也是布克国际历史上第一次颁奖给单本书(之前都是颁给作者终生成就)
2 享誉全球的现象级杰作,锐利如刀锋,把整个人类社会推上靶场。
荣膺韩国最高文学奖李箱文学奖、全球售出43个国家和地区版权,累计销量突破600万册。《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出版人周刊》等60家媒体年度图书。
3 韩国最具国际声誉作家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
作为韩国文坛的中坚力量,韩江极有可能成为韩国当代作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人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坛领军人勒克莱齐奥
像《素食者》这样精彩描写性与疯狂的杰作,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功。
——布克文学奖得主、当代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伊恩·麦克尤恩
4与《三体》并列选入十年十佳
2019年美国权威杂志《连线》将《素食者》选入10年来10本最佳类型小说之列,同时入选的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和刘慈欣的《三体》。
5 女性写作巅峰之作
入选《纽约时报》21世纪15本重塑我们思想和写作的女性写作杰作书单
6 借阅人数超过《82年的金智英》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于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针对全国845个图书馆的借阅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解忧杂货店》成为20-29岁人群最爱图书。
继《解忧杂货店》之后,《素食者 》超过话题图书 《82年生的金智英》夺得韩国原创文学借阅第一名,文学总借阅率第二名。
7韩国总统文在寅、BTS防弹少年团团长金南俊、red velvet金艺彬、GOT7朴珍荣、大势演员林秀晶真诚推荐
8改编电影入围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世界电影单元-最佳剧情片
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她决定变成一棵树
在英惠的丈夫郑先生的眼中,“病”前的英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相貌平平,着装一般,温顺、平淡、文静。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英惠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务,伺候丈夫,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
然而,一场噩梦之后,妻子却突然开始拒绝吃肉,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甚至到最后,她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当成了一株植物,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谢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而随着她被动的反叛以越来越极端和可怕的形式表现出来,丑闻、虐待和疏远开始让她螺旋进入她的幻想空间。在精神和身体的完全蜕变中,她现在危险的努力将使英惠——不可能的、狂喜的、悲剧性的——远离她曾经为人所知的自我。
《素食者》以一种抒情却又撕裂的风格,将柔情和恐怖微妙地融为一体。揭示出强烈反抗对女主人公和她身边所有人的冲击。这本凝练、精美而又令人不安的书将长久萦绕于人心,甚至潜入读者的梦中。
——国际布克文学奖主席博伊德·唐金
作为韩国文坛的中坚力量,韩江极有可能成为韩国当代作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人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坛领军人勒克莱齐奥
像《素食者》这样精彩描写性与疯狂的杰作,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功。
——布克文学奖得主、当代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伊恩·麦克尤恩
这部小说里那种近乎于变态的诱惑,恰恰源自字里行间的画面诗意。它们暴力又情色,彷彿恶梦。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置身于充满了奇花异草的房间,浓浓的香味会扼住你的喉咙、让你睁大眼睛、震惊不已。
——荷兰《阿姆斯特丹人杂志》
翻开这本书那你就准备好被切成薄片,被涂上颜色,被拍打,被爱抚,被撕成碎片,被震惊,摇摇欲坠吧!
——美国小说家阿米莉亚·格雷
温柔与暴烈 豆瓣 Goodreads
8.8 (13 个评分) 作者: 黄碧云 天地圖書 1994
香港文学在在被归辖于漂浮、杂遝,六洋四土的半调子。与之相行的是香港同样被看成是一个诞生传奇与惊色的地域。“香港是一个大邂逅,是一个奇迹性的大相遇。它是自己同自己热恋的男人或者女人,每个夜晚都在举行约会和订婚礼,尽情抛洒它的热情和音乐。”上海作家王安忆在她《香港情与爱》的开头如是写。

香港的历史便是香港的罗曼史。而在所有的香港想象中,又有什么比虚构叙事更能托出香港情与爱的征兆?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到王安忆的《香港情与爱》,香港不但是爱的背景,更是前提。仿佛惟有召唤香港,爱的传奇,或传奇的失落,才得以展开。只是在黄碧云这里,传奇降落,停在尴尬的境地。

黄碧云,她不是女子,倒像是一个闯荡一生的男人在总结自己。多数的年轻的女作家敏感细腻,浪漫情怀,玫瑰色的世界,充满爱情和生存的喜悦。而黄碧云感兴趣的不是那个只有爱情和生命的世界。

在《温柔与暴烈》中,她几乎每一篇都在探寻生和死、爱与恨之间的某种临界点,她总是把笔下的人物推向这样的生存状态,然后再去观察生和死、爱与恨之间互相逼近、互相过渡、互相纠缠时的种种表现形式。她从不大惊小怪,从不悲天悯人,再怎样的温柔和暴烈,也都用的是平静的、但却相当狞厉的叙述笔调。在这一点上黄碧云倒有些像当年的海明威老人。海明威的《印第安营地》写一个医生为印第安女人接生,她那个因受伤而躺在上铺的丈夫,因为受不了女人的惨叫而自杀。然而不管是叙述人尼克,还是他做医生的父亲,都是那么平静如常。一个人生了,一个人死了,就是这么回事。只是黄碧云并不仅仅去表达一种感受而己。在《失城》中,陈路远杀死了妻子和四个小孩,领邻居进门当见证时是这样说话的:“你要进来吗?没关系,他们都死了。”而送邻居出门时又是这样说话的:“对不起,我满脚是血,还是不送了。孩子不知死掉没有,我上去看看。”这不是印第安男人忍受不了孩子暴烈的出生而自杀的那种平静。那个印第安人毕竟和小尼克没有什么感情上、亲缘上的关系。这是一香港男人忍受不了妻儿之存在而将她们杀死的平静。并且不仅是平静,客厅里的镭射唱机正传来巴赫大提琴无伴奏一号组曲的音乐,而进门的陈路远更是“现着光辉宁静的、基督徒一样的神情。”他是在进入一种美和宗教的情感极致状态中杀死自己的妻儿的。毫无疑问,这个生死爱恨的临界,黄碧云为之痴迷。

黄碧云的小说总会出现一种带着温情的冷眼,乍读则觉察不出温情在何处,好似尽处是话凄清的悲凉境地,可是把她前前后后的作品串起来,却是能看出一个作家本性中的温度。视之如狞亦不过是她自我身份的一种调节,把暖色格打到最底,是一种反片的效果。用“玄”字来概括很贴切,“玄”字可解为暗涌之上一点帆,而黄碧云并没有去着力写这“帆”,也没有写这种暗潮涌动,她写的泰半就是那条似有似无的天际线,人只有永远的靠近它,却总抵达不到,她就是要写这安稳宁静、冷酷无情,别的留给外人去想,去想远行漂流而好,去想骚潮奇袭也罢,在在是可以容易办到的事,她只是做她该做的,旁的不为的一概不为。

近来黄碧云出了最新的小说集《血卡门》,这种操之如玄的风格有了更为显朗的朝向。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幻灭总是与舞蹈相违背的。我说并且想念着你的时候。想念的时候总是飞扬。幻灭是那么的一直沉。一直沉,你无法动弹,无法提起。那一双脚,那么重,大得不得了,鞋子无论如何穿不上去。我坐着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跳了。”这和台湾作家朱天文的《荒人手记》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点,她是这样说的:“这是颓废的年代,这是预言的年代。我与它牢牢的绑在一起,沉到最低,最底了。”从行文开白处,便要我们跟着一同沉入下去,用一种类似诵经一般的心态去监视可能的吉光片羽,或许一无所获,这样的小说操守,大概是一种等待有缘之人的静穆。难怪黄碧云的小说总是卖不好,不过两千本尔尔,而她一直写,这个数目却总是不升不降。
女生要革命 (202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oxie
7.7 (101 个评分) 导演: 艾米·波勒 演员: 哈德莉·罗宾逊 / 劳伦·蔡
其它标题: Moxie / 勇气
高中校园里的性别歧视和价值扭曲,让这位害羞的16岁女孩再也受不了了!妈妈的叛逆过往让她灵机一动,匿名发行一份小报,继而引爆风靡全校的成长变革。本片改编自珍妮佛·马修的小说,由艾米·波勒执导。
2021年10月14日 想看 无声尖叫
女性
随机波动 豆瓣
9.4 (182 个评分) 傅适野 / 冷建国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26日 出版发行: 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一档泛文化类播客,每周三中午12:00更新,新浪微博@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远方旅人 豆瓣
Far north
作者: 唐洬 2020 - 9
【编辑推荐】
《远方旅人》是唐洬在清华读博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追溯一系列发生在沿海城市“瀛海”的往日悬案和谜团,讲述了少女樊思琴深陷官商、高校暗网的坎坷经历,以及因她和义母韩梓妍而起的一场时代浪涛。亲情和背叛,残酷和温情,隔膜和希望,交汇成21世纪初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格非、马春花、东涯等名家联袂推荐。
【作品评价】
唐洬属于那种很有耐心的故事讲述者,节奏舒缓,文字简净,写人状物,皆有章法。我很喜欢小说中略带伤感的回忆氛围,间接而迷人,犹如远望雨中风景。
——茅盾文学奖得主 格非
《远方旅人》中的女性生命故事,建构起一种女性与女性之间,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连带感,正是这种情感,坚强地对抗着金钱、暴力与虚无,维护着人之为人的尊严。《远方旅人》体现出一种男性作者难得的女性关怀。
——中国女性文学奖得主 马春花
这是一个家族传奇式的爱恨纠葛的故事,用诗性的语言让你在批判性中感受到仁慈,在令人悲凉不安的秘密和感人肺腑的亲情中体验到残酷与温情并存、隔膜与希望交织。唐洬的文字,敏锐,迷人,治愈,让人无法释手。
——泰山文学奖得主 东涯
整部小说紧凑的节奏源于作者复调式的叙事手法,以及经过巧妙安排、悬念重重的惊天大案。而那些聪慧、率真的女孩——她们可能受过重大创伤,但仍然强韧、自信,有动人的内在气质,成为小说中最具光彩的形象。
——《读书》杂志资深编辑 曾诚
当代男作家愿意、能够写出一部犹如“打破沉默者”类型的女性主义小说,已属稀少、不易;唐洬妙手写出融亲情爱情友情“三位一体”的佳作,更是难得、可贵。构思精妙、时空穿梭、扑朔迷离的故事,会带领读者探寻传奇少女及相关者曾经的屈辱与伤痛、隐忍与抗争、体恤与救赎、光明与力量……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蔡文鹏
整部作品时空跨度之大,人性关怀之深,群像塑造之丰满,细节描写之生动,是很难得被一部小说同时具备的。
——朱自清文学奖得主 钱浩
【内容提要】
三代人悉心养护的亲情,因一宗谜案分崩离析。
韩梓妍幼年丧亲,被祁家收养,与养父之子祁承峻情同姐弟。两人后来双双成为刑警。二〇〇八年,祁承峻被卷入一桩谜案的风暴中,而韩梓妍则作出了一个葬送三代亲情的苍凉抉择。
悲剧过后,谜案的阴影并未消逝。韩梓妍不曾想到,她的抉择将樊思琴 ,一个她视如己出的女孩,送上了一条不归路。思琴怀揣着秘密,日日魂黯香消。秘密酝酿三载,终成惊涛骇浪。数十年岁月浇灌的温情与欲望、坚守和背叛、荣辱与沉浮,被一颗盛夏的流星带去了远方。
十年后,这一切的亲历者、樊思琴的好友隋梦莛,在穿越北美大地的长路上,向旅伴讲述了这段往事。
这是一个“传奇少女”的成长故事,是世纪初商、学、法各界的众生百态,是两代“新女性”的坎坷情路,也是隋梦莛和樊思琴的漫长告别。
2021年10月8日 已读
很好的女性书写,但我头一次面对叙述这么焦躁。
女性 悬疑
指匠情挑 (2005) 豆瓣 TMDB
Fingersmith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指匠情挑
9.1 (462 个评分) 导演: Aisling Walsh 演员: 伊莲·卡西迪 / 莎莉·霍金斯
根据莎拉·沃特斯同名小说《Fingersmith》改编而成。
在伦敦郊区的一个大庄园内,居住着李先生和他的外甥女莫德(Elaine Cassidy饰),李先生性格乖戾,驱使莫德终日在图书室里整理和朗读藏书。可怜的姑娘从小到大都未踏出过庄园一步,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某日,一位陌生人的闯入给莫德干涸已久的心灵带来生机,他就是来教莫德画画的瑞弗士(Rupert Evans饰),可天知道,瑞弗士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个贼,他听说莫德有4万英镑的嫁奁,便想出骗婚这条生财之道。
为了确保成功,瑞弗士又找来盗窃团伙里的苏(Sally Hawkins饰)打下手,经过安排,苏成为莫德的贴身女仆。在一步步精心策划下,事情如瑞弗士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他不知道的是,莫德和苏之间竟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苏越来越内疚自责,看到莫德即将被送入疯人院,苏心碎欲绝。
可事情很快急转直下,原来一切都非苏想像的那般简单,十几年前就开始精心酿造的大阴谋在等待所有的人,一个晴天霹雳般的真相已呼之欲出。
丧家犬的呐喊 豆瓣
所属 作品: 敗犬的遠吠
作者: 酒井顺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 6
本书是一部女性话题随笔集,作者通过轻松平实又略带幽默的笔触和深入详尽的剖析,在现代社会,随着女性获得精神和经济上的独立,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意无意地选择远离婚姻的独身生活,本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别名格蕾丝 (2017) TMDB 豆瓣
Alias Grace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别名格蕾丝
8.5 (57 个评分) 导演: 玛丽·哈伦 演员: 莎拉·加顿 / 爱德华·霍尔克罗夫特
《别名格蕾丝》的主角格蕾丝·马克斯是一位贫穷、年轻的爱尔兰移民,在上加拿大地区当家庭女佣。1843 年,她和马厩工人詹姆斯·麦克德莫特被控残忍谋杀雇主托马斯·金尼尔和管家南希·蒙哥马利。詹姆斯被判处绞刑,而格蕾丝则被判处终身监禁。在这桩耸人听闻的双重谋杀案中,格蕾丝扮演的角色使她成为 19 世纪 40 年代加拿大最令人费解、最恶名昭著的女性,她在狱中服刑 30 年,最终无罪释放。人们对她的定罪
争议纷纷,格蕾丝究竟是谋杀的参与者还是对此不知情,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豆瓣
所属 作品: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8.5 (34 个评分) 作者: [意] 奥里亚娜·法拉奇 译者: 毛喻原 / 王康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3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是一本社会历史、真诚忏悔与虚构故事的混合物,是作者“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这颗精子”和“想象力这颗卵子”天然受孕的结果。
它的主题不仅涉及文学史上从未接触过的内容— 一个未婚母亲与她腹中胎儿的一段旷世未有的缠绵恋情,而且涉及作者对人类生与死、爱与恨的深刻怀疑与痛苦思索。无论从哪方面说,这本书都是法拉奇的不朽之作。
女人读书 豆瓣
作者: 李小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本书是妇女研究和性别研究代表作的导读,也是作者对全球范围女性/性别研究理论的一次深刻的历史清理。妇女研究作为一个新拓的学术领域,性别研究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方法,是作者几十年来身体力行、苦心探索的主要领域。书中所涉及作品以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为主线,却也有来自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声音:从近代女权主义的开篇以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奠基作,到晚近的诸多新论,不仅展示出
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中女性/性别研究的历史进程,也使读者领略到这一领域的多元视角和多个方向上的社会作为,对任何一种强势学派可能出现的话语霸权都是必要的校正和补充。

《女人读书》
——女性/性别研究导读

李小江

目录

前言

1.“女权主义基石”及其奠基人…………………………………………………………… 2
——读[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权辩护》(1792)

2.重理“宗师”遗产 …………………………………………………………………… 7
——读[德]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及其他(1840s-1880s)

3.规范两性平等的社会关系 ………………………………—…………………………… 14
——读[英]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妇女的屈从地位》(1869)

4.阶级与性别:女工运动指南 ………………………………………………………… 19
——读[德]奥古斯特•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1879)

5.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起源” ………………………………………………………… 24
——读[德]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

6.是这个男人敲响了中国“女界钟” ………………………………………………… 30
——读金一的《女界钟》(1903)

7.精神分析学说百年纪 …………………………………………………………………… 35
——读[奥]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1905)及其他

8.女性主义的别样立场 …………………………………………………………………… 41
——读[瑞典]爱伦•凯的《妇女运动》(1909)

9.世间还会笑谁不道德? ………………………………………………………………… 48
——读[日]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1915)

10.我们的解放从这里起步 …………………………………………………………… 51
——读[俄]列宁《论妇女》(1895-1922)

11.并非只是历史的回音 ………………………………………………………………… 56
——读[俄]柯伦泰的《新妇女论》(1922)

12. 为中国妇女解放鸣锣开道 ………………………………………………………… 66
——读陈独秀、李大钊等的《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1917-1922)

13. “她世纪”的预言人和先行者 …………………………………………………… 74
——读[法]罗曼•罗兰的《母与子》序(1922-1934)

14.有一间屋,又当何如? ……………………………………………………………… 79
——读[英]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间自己的屋子》(1929)

15.另类人生中的另一种声音 …………………………………………………………… 85
——读周作人的《女性的发现》(1918-1952)

16.性别教育的破冰之旅 …………………………………………………………………… 91
——读[英]霭理士的《性心理学》(1933)

17.气质与人格的选择空间 ……………………………………………………………… 96
——读[美]玛格丽特•米德的《性别与气质》(1935)

18.“种族绵续”的社会学思考 …………………………………………………………… 101
——读费孝通的《生育制度》(1947)

19.世纪末看“第二性” ………………………………………………………………… 107
——读[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1949)

20.你的奥秘中是否有我? ……………………………………………………………… 114
——读[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1963)

21.在解放的女人中为男人“窃”自由 ……………………………………………… 119
——读[美]渥伦•法若的《男性解放》(1969)

22.“性革命”的启动与终结 …………………………………………………………… 125
——读[美]凯特•米利特的《性的政治》(1970)

23.犹疑在进退之间的男性“真言”…………………………………………………… 131
——读[日]池田大作的《女性箴言》(1971)

2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137
——读[法]福柯的《性经验史》(1976-1984)及其他

25.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宣言 …………………………………………………………… 143
——读[美]卡洛琳•麦茜特的《自然之死》(1979)

26.在女人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148
——读[美]卡罗尔•吉利根的《不同的声音》(1982)

27. 迟到的启蒙:走向女人……………………………………………………………… 153
——重读李小江的《夏娃的探索》(1982-1986)

28.女权主义者的 “新启示录” ………………………………………………………… 162
——读[美]葛罗莉亚•斯坦能的《内在革命》(1994)

29.健康身心、健康人生 ………………………………………………………………… 167
——读[美]《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1973-1998)


跋:求同存异、殊途同归 ………………………………………………………………… 174
——读[美]安乐哲的《和而不同: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2002)

附录:
李小江主编书目及其相关著作(1986-2005) ……………………………………………… 179
不识字的人 豆瓣 谷歌图书
L’Analphabète
8.1 (13 个评分) 作者: [匈]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译者: 张荪婧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4
☆《恶童日记》作者雅歌塔流亡记忆的隐秘回响,冷峻精简的语言质感,道尽暗涌的记忆与真实的人生痛感
☆28个虚构故事×1部自传体小说。虚构故事让不堪承受、不能说出的情感得以安放;真实人生的碎片是比故事更残酷的现实,是一切谜题的答案
☆“沉闷的工作、沉默的夜晚、被冻结的生活,我不得不把它们都写下来。”
☆雅歌塔的小说语言非常冷峻,好像尽量没有什么形容词,没有太多华丽的修饰辞藻,尽量都是名词、动词。但是就算只是这么简单,甚至荒唐的一种语言,都让人读得毛骨悚然,完全能够抓住人。——梁文道
-----------------
书稿为四本小书的合集,体例与内容各有特色,共同呈现出现实与梦境交织的迷幻风格。和“恶童三部曲”一样萦绕着残酷与幻灭的黑色氛围,但这四部作品的笔触更轻盈多变也更贴近作者本人的声音。
《噩梦》由25个既像梦境又像现实的故事片段构成。部分写真实生活中的荒谬无奈,部分充满了迷幻的超现实感。日常生活在雅歌塔的笔下犹如“一种巨大荒谬的呓语所组成的牢房”。写实者如《信箱》,一个孤儿每天查看两次信箱,二十年来一直期待有一天能收到父母的来信,终于有一天他真的收到了父亲的信,而这封信却让他只想逃到一个父亲找不到他的地方。超现实者如《一辆开往北方的列车》,一个男人一直在废弃的车站等待一辆北上开往家乡的列车,他毒死了不愿让他离开的爱犬并为其雕了石像,最后一次拥抱那只狗的雕像时,男人也变成了“雕像”,永远不再离开。
《昨日》是一部虚实交织的短篇小说。身世坎坷主人公桑多尔在钟表厂里日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生活了无希望。直到一天意外与童年旧友琳娜重逢,他疯狂追求琳娜却毁了琳娜和自己的生活。
《你在哪儿,马蒂亚斯》由一个短篇小说和一部剧本组成,小说部分是一个梦境与现实交融在一起的迷幻故事;剧本部分是一个跨度十年的爱情故事。其中与《昨日》相同的人名和相似的情节使其仿佛是《昨日》的延续或另一种可能。
《不识字的人》是雅歌塔自传性质的小说。11个章节,写了人生中的11个片段。从匈牙利的童年记忆、寄宿学校的生活到瑞士的流亡生涯,刻画出她如何一步步从一个匈牙利乡村女孩成为国际知名的作家。
------------------
《不识字的人》
雅歌塔的故事关乎身份与归属,更关乎某种热切的渴望。——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雅歌塔的流亡经历没有阻碍她创作出有强大张力的作品,读者无法忽视她为自由所付出的代价。——《泰晤士报文学副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昨日》
克里斯多夫的世界里,有一种暴力带来的黑暗和恐怖,同时还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绝望之中的惊喜。——西班牙《先锋报》La Vanguardia
《噩梦》
C'est égal(《噩梦》)再次展现了雅歌塔高超的写作技巧。这些故事如同夏季的木头般干燥简洁,又透露着一种阴郁的悲伤。残酷、诚挚、美好,在这里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呈现。——法国《星期日报》Le Journal du Dimanche
这些词汇和句子被打磨得坚硬、冷酷,而又真实。——德国《世界报》Die Welt
在雅歌塔建造起的荒凉景观中,即使是那种最苍白的安慰也从我们身上被夺走了。——《泰晤士报》
女性贫困 豆瓣 Goodreads
女性たちの貧困:“新たな連鎖”の衝撃 所属 作品: 女性贫困
7.5 (161 个评分) 作者: [日]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译者: 李颖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9
本科毕业又如何? “其实助学金也是负债。如果说我欠债六百多万,男人听了会怎么想呢?”——二十四岁的小爱
结婚也摆脱不了贫困 “二十几岁的单身妈妈们人际关系薄弱,容易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有的人是受丈夫虐待,衣服都来不及换,身无分文就逃了出来。”
——“东京都爱心单亲家庭援助中心”工作人员
色情店成为“救命稻草” “这种工作工资高,如果女儿将来说想干这一行的话,我觉得我会同意。”
——二十一岁的小花
本书由日本NHK电视台特别报道组所制作的《看不见明天--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女性之贫困》等节目集结而成,重点关注女性与儿童贫困、单亲母子家庭及贫困的代际传递等在日本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非常值得中国读者了解、反思并引以为戒。
阅读浪漫小说 豆瓣 Goodreads
Reading the Romance:Women,Patriarchy and Popular Literature 所属 作品: 阅读浪漫小说
8.5 (12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珍妮斯•A. 拉德威 译者: 胡淑陈 译林出版社 2020 - 7
【编辑推荐】
如今,通俗浪漫小说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范围广阔、成果颇多的学术领域,不仅拥有相关的国际联盟组织可以每年召开世界级的研讨大会,还持续稳定地出版了一系列学术期刊。而为所有这一切可喜发展打下关键性基础的,正是珍妮斯•A. 拉德威这本于三十多年前写就的经典著作。
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作为出版业最有利可图的类别之一的浪漫小说会吸引数百万女性读者?作者从复杂的出版和发行业务到个人读者与文本的接触,多角度深入探讨女性阅读浪漫小说事件肌理,挑战女权主义者、文学评论家以及大众文化理论家对阅读浪漫小说的贬低,认为应该鼓励浪漫主义读者在现实中发声,而不是在想象的孤独中表现出来。
【名人评价及推荐】
《阅读浪漫小说》是独一无二的。它为文化研究设定了一个标准,几乎没有后来者可以达到其高度,即通过密切接触那些可能受到大众文化影响的人群,来检验关于大众文化效应的理论。
——《美国历史杂志》
本书针对浪漫主义小说及其热诚的消费者,做出了非常精彩且透彻的分析。
——《纽约时报书评》
珍妮斯•拉德威对当代女性阅读小说的现象,以及享受这类小说的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巧妙而动人的描绘。
——《传播学期刊》
本书不仅探讨了浪漫小说的成规惯例,还对小说及其读者如何对抗某些特定的刻板印象进行了考察,这类印象通常是由那些不读此类书的人塑造出来的。拉德威的研究是社会性文学批评的一个既有趣又有争议的方面。
——《大都会》
【内容介绍】
女权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大众文化理论家总是忽视浪漫主义阅读。他们声称,“浪漫情节”会促进女性读者对男人的依赖,以及对流行文化所传达的压制性意识形态的接受。珍妮斯•拉德威挑战了这一说法,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
《阅读浪漫小说》一书因其革新性、突破性的人种志调研方式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针对流行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破除了流行文化中的消费“神话”,并借此分析了女性读者这一特定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倾向。
女巫前线:塞勒姆要塞 第一季 (2020) 豆瓣 TMDB
Motherland: Fort Salem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女巫前线:塞勒姆要塞
7.8 (12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A·阿德尔森 / 海法·曼苏尔 演员: 泰勒·辛克森 / 埃玛利亚·霍尔姆
剧中讲述美国300年前,女巫终结了对她们的迫害但条件是她们得成为国家的战力。剧集背景设置在现代,现今年轻女性当到达18岁时会被征召,然后送入一处叫塞勒姆要塞/Fort Salem的地方学习魔法战斗。
主角是三个少女,她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所重视的性别及给予的权力都是反传统的,少女们将会是面对恐怖份子的防线,用的不再是枪械,而是超自然能力。
不只是厭女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 所属 作品: 不只是厭女
8.1 (17 个评分) 作者: 凱特.曼恩(Kate Manne) 译者: 巫靜文 麥田 2019 - 12
每個男人心中都藏著一名厭女者嗎?絕非如此。
厭女不是病態心理、不是人格問題,更非「男性專屬」,
它是結構的打手、父權的機器,是一個強制女性不得踰越本分的執法機構──
而99%的人都深受其害,無論男女。
◇為何談性別歧視之外還要談厭女情結?兩者有何不同?
◇厭女情結如何與性別歧視攜手合作,將女性分為好女人與壞女人,獎懲並行、分而治之?
◇為何在越是貌似性別平等的「後父權」國家,厭女的反撲越劇烈?
◇厭女者聲稱他們並非仇視全體女性,只厭惡「做出特定行為的女性」,謬誤何在?
◇為何女性特別容易原諒厭女的男性,有時還比男性表現得更加厭女?
◇為何大眾傾向於責怪厭女攻擊的受害者,甚至認為她們罪有應得?
◇厭女情結如何巧妙地偽裝成「理性中立客觀」,潛藏於集體意識之中?
◇政壇作為「有毒陽剛氣概」之傳統典型場域,使得當代女性政治人物面臨什麼樣的巨大挑戰?
本書為康乃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特.曼恩一槌定音之作,出版後在性別學術界獲得極大迴響。其論述以女性主義分析哲學角度出發,另闢開創性觀點,且大幅討論知名社會與政治案例,將過去許多曖昧難辨的厭女現象解析得更為透徹,不僅翻新了社會大眾對「厭女」一詞的既定刻板印象,更指出過往相關解釋的偏誤與不足。曼恩指出,厭女情結乃是一敵意系統的展現,與其採用心理學解釋,更應詮釋為一種社會政治現象,方能尋求解決之道。當厭女結合了社會慣習,深植人心,往往難以察覺或對抗,本書則為「拆解厭女」提供了最關鍵的指引。
阅读高等教育 豆瓣
作者: 王俊 2007 - 1
本书是一篇博士论文,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中的性别歧视问题,通过对高等教育的四个核心概念的(高课学问、学科、课程、教学)社会性别分析,揭示了高等教育中性别歧视的认识论根源。
好想做一次 第一季 (2020) 豆瓣
Never Have I Ever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好想做一次
7.2 (164 个评分) 导演: 特斯塔姆·莎佩罗 / 琳达·门多萨 演员: 麦特里伊·拉玛克里斯南 / 李·罗德里格斯
经历了创伤性的一年后,一个遭到无视的印度裔美国少女一心想要赢得大家的喜爱,但是她却面临朋友、家人和感情方面的重重问题。
刺猬的优雅 豆瓣 Goodreads
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所属 作品: 刺猬的优雅
8.0 (8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妙莉叶·芭贝里 译者: 史妍 / 刘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一个是不安分的女孩, 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国会议员,聪明得可以说是天才. 即便拥有看似完美的一切,却着实厌倦生活中的所有,小小眼睛已看透成人世的虚伪与空虚,被老爱大惊小怪的妈妈误认为精神异常。面对荒谬的外在世界,她为自己订了个人生目标──在十三岁生日当天自杀,并放火烧了父母的豪宅……
一个是人见人不爱的门房, 在住满达官显贵、菁英分子的高级公寓,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耍笨、装丑、耍粗俗,这是她每天必须谨守的本份。在掩人耳目的背后,她的心灵密室塞满胡塞尔现象学、弗洛伊德、中世纪哲学……
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