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法隆
天生变态狂 豆瓣
The Psychopath Inside:A Neuro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Into the Dark Side of the Brain
7.9 (17 个评分) 作者: [美]詹姆斯·法隆 译者: 瞿名晏 群言出版社 2015
詹姆斯•法隆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他有着美满的事业和家庭,研究大脑组织35年。多年来,他深深着迷于心理变态者的脑部结构研究,并发现心理变态者的大脑边缘皮质都存在相同的变异。2005年,在对正常人和异常人脑部扫描图的研究中,他竟然滑稽地发现,自己 的脑部结构跟心理变态罪犯的一模一样。詹姆斯曾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破解心理变态的钥匙,但这难道要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变态狂吗?
2005年12月,在家庭聚会上,母亲悄悄塞给他一本书说“这本书,或许可以让你好过一些。是关于你父亲家族的。”书开头就讲述了詹姆斯父系血统康奈尔家族的第一桩弑母案,随后的200年里,其父系陆续曝出过杀妻弑母等数个杀亲案件。2011年后,另两支父系血脉,一支被曝出全是凶杀犯,一支全是抛弃妻子的流氓恶棍。
2008年,詹姆斯受邀参加TED,鼓起勇气自白了自己的狗血家族史。演讲被放到YOUTOBE上后引起关注热潮。显然,对大众而言,“天生杀人犯”比“神经科学家”更可以唤起注意。
《犯罪心理》的导演西蒙找到作者,邀其在电视剧中本色出演。而《华尔街日报》也凑热闹,将其狗血经历付诸笔端……
2020年10月23日 已读
个人感觉行文有一点混乱,不过大致内容还是比较好的。不友好的就是其中穿插了大量神经学、基因学的内容,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上手难度较大。这本书内容和深度都有,不过名字过于标题化,而且高铭推荐这个大字,让人看到,就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
主要内容即,不经意间发现自己是一个复合变态狂大脑生理结构的人,之后进行了对自己行为模式的反思。 制造一个变态狂要三个条件,作者满足了前两个,第三个因为他母亲对他的教育,条件被破坏。同时也指出,生理性变态狂在我们身边并不罕见,他们更善于伪装自己,这种人群显得更见冷静,更少受到情绪的控制。而且,生理性的杀人狂对于社会来说也并不总是害处,我们在战争中就需要这种人群,并且,如果经过适时教育,这种人群也不会危害到这个社会。
文章中也有一些很好的句子,还挺打动人的。
心理 心理学 脑科学 詹姆斯·法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