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葡萄牙帝国在亚洲 豆瓣
作者: [美] 桑贾伊·苏拉马尼亚姆 译者: 巫怀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1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于1992年,于2012年修订再版。如作者所述,本书并非一部考据葡萄牙亚洲殖民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史实细节的作品,而是旨在提供一种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综合分析的图式。从1992年到现在,这种图式提出已有二十多年,但依然经受了考验,并未被后来的研究成果超越。
全书共分十章,既历时性地讲述了葡萄牙到来之前亚洲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变化以及葡萄牙自身的国家和社会结构、葡萄牙创立亚洲帝国的模式、逻辑及其兴衰历程,也具体地分析了葡萄牙亚洲社会的不同社群,最后的结论部分则对传统的观点提出挑战。
从方法论上,作者突破了单纯的亚洲史和欧洲史的视角,而是要求将葡萄牙的亚洲事业放在全球史的视域中考量,使得本书具有全面性;同时作者也反对模式化的解释,使得本书具有穿透力。因此我们了解到:早期近代亚洲绝非铁板一块,而是有着精英的流动,自身已然发生深刻的变化;葡萄牙在亚洲的地位被荷兰、英国取代,也绝非简单的“中世纪”被“近代”战胜的历史神话。
▼名人推荐
桑贾伊•苏拉马尼亚姆对16世纪和17世纪葡萄牙亚洲帝国的经典研究已经受了时间的检验。该书坚实地立基于对葡语史料的娴熟掌握和对亚洲语境的深刻理解,以丰富的洞见和自如的清晰,描绘和解释了一段长期被无知、偏见和误解遮蔽的历史。
——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 A. R. 迪斯尼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桑贾伊•苏拉马尼亚姆给我们提供了对早期近代葡萄牙亚洲帝国的一个练达的综述,一项对葡萄牙和亚洲在16世纪和17世纪复杂互动的启迪性研究。该书对所涉领域进行了完全的重新定义,这也是为何它写于20年之前,却能克服自然“老化效应”的原因。
——欧盟大学研究院 若热•弗洛雷斯
越南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Vietnam
8.2 (9 个评分) 作者: [美]克里斯多佛‧高夏(Christopher Goscha ) 译者: 譚天 聯經出版公司 2018 - 4 其它标题: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
許多世紀以來,越南人本身既是殖民者,又是其他殖民者的犧牲品。越南的國家版圖時而擴張,時而縮水,有時分裂,有時消失,而且這一切遠非他們所能掌控。儘管一再面對龐大的壓力,越南存活下來,創建了亞洲最特出、最複雜的文化。
近年來,隨著造訪這個獨特國度的人越來越多,對一本重要史冊的需求也不斷升高:我們需要有一本書,讓外界人士了解過去的統治者、叛亂者、僧侶與殖民者在越南留下的歷史痕跡。
高夏的新作《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充分滿足了這項需求。根據他對中南半島投入畢生研究的心得,所寫的這本書既能隨時保有越南「圈內人」的省思,在觀念上又不失與越南「圈外人」的聯繫。一波又一波來自中國、法國、日本或美國的入侵者最後都被越南人逐退,我們也見到越南人本身為這一切付出的可怕代價。由於冷戰期間最曠日持久的一場衝突戰就發生在越南,許多年來,為了宣傳,越南的過去一直遭到扭曲、操控。或許直到今天,我們才終於能從一種真正歷史的角度,對造成現代越南的事件進行觀察。
高夏運用越南文、法文與英文資料完成這項最新的研究。《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既有越南史的宏觀描述,又包容許多世紀以來詮釋越南層層面面的各種野史、傳說、歧見、文化與人物,無疑是一本卓越而重要的巨著。
帝国 豆瓣
Empire
作者: [英国] 尼尔·弗格森 译者: 雨珂 中信出版社 2011
本书作者是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金融学教授尼尔·弗格森,作者并无意详细描述大英帝国通史,只是想记录大英帝国以及殖民地推动下的全球化发展。本书总体上以时间顺序为框架,主要以商品市场全球化,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政体全球化,资本市场全球化,战争全球化这六大主题为主线记述一个帝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巨大影响。
2017年8月12日 已读
去年看的,今晚整理读书笔记时想起来标记。非常新左翼的作品,一个“好”的帝国和一个受益于帝国的世界。最后一章最精彩:山姆大叔天降帝国大人于你不要再逃啦!)于是弗格森脸书上对特朗普颇为认可之
世界史 历史
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豆瓣 Goodreads
Die Verwandlung der Welt: eine Geschichte des 19. Jahrhunderts
9.6 (9 个评分) 作者: [德] 尤尔根·奥斯特哈默尔 译者: 强朝晖 / 刘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11 其它标题: 世界的演变
从19世纪开始,人类现代史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个重大政治理念汇聚的时代,是“此在”科学化的时代,是铁路与工业的时代,是各大陆之间的大规模移民以及第一波经济和通信全球化浪潮的时代,是民族主义和欧洲帝国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时代。但同时,在今人眼 中,19世纪却已变得遥远而陌生:一个辉煌的昨日世界。本书从世界史的角度描绘和剖析了这段历史,一个欧亚美非各大洲经历剧变与全球化诞生的时代。国际历史学会前主席于尔根·科卡称此书是“德国历史写作中的里程碑”, 奥斯特哈默也因此被誉为“有关19世纪的布罗代尔”。
二战简史 豆瓣
作者: [英] 诺曼·斯通 译者: 美同 中信出版社 2015 - 1
◎300页读完“二战”
◎从1939年,凡尔赛秩序的解体
◎到1945年,旧欧洲的最后时刻
◎牛津历史学家的“二战”简明解读
这本书将告诉你:
大萧条为何会发生?
意大利怎样将这场欧洲战争变成世界大战?
巴巴罗萨计划的奇怪之处与恩尼格玛密码
战争中的关键时刻,局势恶化的 始末缘由
欧洲人的最后一个大幻觉是:战争将是短暂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整个世界都处在繁荣之中,如果你是欧洲人或者美国人,你会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主宰。但是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接踵而至。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是横亘在现代人心头的一场梦魇。因为它,有关人类进步的观点悉数遭到了彻底的否定。70年来,它的阴云一直未曾消散。
在我们似乎要忘却这一战事的今天,诺曼•斯通的这本扣人心弦的新作《二战简史:黑暗时代》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时局曾经是多么的凶险,正如丘吉尔所说,如果我们失败了,全世界,包括美国和所有我们熟悉且关心的国家,都将坠入一个新的深渊,一个扭曲了科学、更加凶险或者可能更加漫长的黑暗时代。
没有人能像他这样把历史写得简洁又有力。
安德鲁•罗伯茨
(Andrew Roberts)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
诺曼•斯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出色的历史学家之一。
《旁观者》周刊
(Spectator)
犀利却能说服每一个人。
英国《独立报》
(Independent)
发人深省,新颖独到 ,这恰好就是伟大历史著作的标志。
《旗帜晚报》
(Evening Standard)
世界史的诞生 豆瓣
世界史の誕生: モンゴルの発展と伝統
作者: [日]冈田英弘 译者: 陈心慧 北京出版社 2016 - 2
在冈田英弘看来,历史分别于公元前五世纪与公元前100年,诞生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而创造历史这项文化的是两位天才。一位是东方中国,以汉文写下《史记》的司马迁,另一位则是在西方地中海世界,以希腊语写下《历史》的希罗多德。
司马迁的《史记》是皇帝制度的历史,叙述的是王朝更迭、皇帝变迁。在他所确立的历史叙述中,无论现实世界发生了多大变化,记述时都会尽量规避“正统”的变化。希罗多德所“创造”出的地中海型历史,记叙的是强国变弱、小国变强等命运的转换,确立了“欧洲战胜亚洲是历史的宿命”这样的历史观。
就这样,拥有历史的两大文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各自在创造出固有的历史观之后,在各自的地区里以各自的历史架构书写历史,直到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帝国的出现打通了东西藩篱。随着蒙古军队四处征战吞没大半欧亚大陆,让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得以连接,两大历史文化首度接触。覆盖整个欧亚大陆的世界史从此变得可能,至此,人类文明方才真正进入世界史的时代。而这,也正是蒙古史的文明意义。
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刘禾 主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4
在过去十多年中,资本主义全球化伴随着对文明身份的重新强调,再一次把经久不衰的文明和历史议题凸显出来。《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一书寻根溯源,对这些议题做了研究。它揭示出,欧美国家宰治的世界秩序在过去五百年之间是怎样形成的,“西方”文明又如何将其治组织和知识形态上升为普世的标 准。这些标准所设置的时空等级将非洲以及大洋洲(还有其他土著人)等无国家的社会置于“化外”,将亚洲社会定义为“半文明”,而欧洲和北美的资本主义社会则处于文明的最高端。正如本书的主编在序言中所指出,这一套文明标准到了20 世纪演变为世界各地人群的自我认识。而今欧美国家的霸权开始遭遇挑战,其文明霸权的地位也重新受到质疑,随之而来的则是人们对未来世界秩序的呼唤。
书中论文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包括地理大发现、殖民时代的国际法体系、万国博览会等,十分具象地绘出了欧洲现代性在19至20世纪殖民扩张盛期的等级景观,其中有些论文梳理了文明理念的译介过程及其特点。无论是对当代世界秩序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关注当今全球文化治的读者,这部文集所提供的详细研究和批判性的思考都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