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
论自由 豆瓣
On Liberty
9.0 (31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翰·密尔 译者: 许宝骙 商务印书馆 2005 - 1
《论自由》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
关于“论自由”这本书,密尔在引论中开宗明义地说,他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全书要义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原则: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对于这个人的行为不得干涉,至多可以进行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二、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当接受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社会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对个人的行为有裁判权,也才能对个人施加强制力量。
新自由主义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8.3 (3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大卫·哈维 译者: 王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2
1978年,中国经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向自由化的转变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下令限制工会力量并终止国家持续十年之久的滞胀惨状。
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通过一系列特殊政策为金融和产业松绑,将美国带上了一条复苏经济的道路。
或许在未来的历史学家看来,1978年至1980年这几年是世界社会史和经济史的革命性转折点,因为正是在这几年中,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实践的理论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新自由主义认为,通过建立一个以稳固的个人财产权、自由市场以及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制度框架,能释放个体企业的自由和技能,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人的幸福。
自1970年代以来,松绑、私有化、国家从许多社会供给领域中退出,开始变得司空见惯。从前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到老牌社会民主制和福利国家,几乎所有国家都接受了某种形式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另外,支持新自由主义的人们如今都身居要位,影响遍及教育、媒体、公司董事会和财政机构、政府核心机构以及那些管理全球财政和贸易的国际性机构。也就是说,新自由主义作为话语模式已居霸权地位,它成为我们许多人解释和理解世界的常识的一部分。
那么,新自由主义打哪儿来?它又是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泛滥的?对这个政治经济学故事的批判性考察,将为我们确认和建构另一种未来政治和经济安排的可能,提供一个框架。
西方的敌与我 豆瓣
The Idea of the West and Its Opponents
作者: [丹麦] 戴维•格雷斯 译者: 黄素华 / 梅子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8
★ 平易近人的通史类著作。 丹麦著名历史学家戴维•格雷斯重新梳理世界历史的逻辑,寻求西方变动不居的身份认同,破除对“西方”及其价值观的概念化认知。
★“跨文化研究译丛”第四部。以一种关注他者智慧的思想方法,提供超越的视点解构西方现代性,颠覆现代知识体系,关注理论在不同文 化语境中不同的意义。
西方文明观正遭受抨击。有人厉声谴责其为种族主义、高人一等的精英主义及排外主义。另外一些人,比如我,认为它表述了一种错误的欧洲史观……无论是想向这些堡垒扔炸弹的人,还是希望与这个包围圈并肩而立的人,都必须首先弄明白:这些战线在何处被拉长。戴维•格雷斯的著作,乃是为加强辩护力量而作,它扼要地叙述了这场围攻到目前为止的进程。无论对于参与者还是对于旁观者,阅读此书均能得到乐趣和收获。
——《欧洲史》作者 诺曼• 戴维斯
-------------------------------------------------------------------------------------------
自由主义温和派塑造了有关西方文明的传统宏大叙事,在移民同化论、精英统治论和人文主义等美国自由主义的经典观念盘踞于教育和文化领域的时期,这一宏大叙事曾被短暂地作为西方文明的真理而被灌输给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并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控制了美国的精英高等教育。
“1986 年,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在‘嘿嘿,哈哈,美国文化必须滚蛋’的口号下,示威反对‘西方文明’这门核心课程。”继20世纪60年代西方各派别已经无法就“理性”达成价值观的共识之后,这场“课程战争”又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宏大叙事下的整个“西方观念”自身。
针对这场由校园文化战争激化的关于西方价值观自身的争论,戴维•格雷斯表明,正是宏大叙事本身的虚伪,为其招致了无数批评。由此出发,戴维•格雷斯逐步论证:宏大叙事塑造的“从柏拉图到北约”的西方史是不完整的,被西方奉为人性和制度典范的希腊是制造出来的,“旧西方”其实是尚武的、宗教的综合体,而理性、民主和资本主义的新西方,更是一千多年权力与自由纠葛的制度和文化成果。“自由”并非天然是西方的本质,西方的身份认同是变动不居的。
朝服 豆瓣
The Garments of Court and Palace: Machiavelli and the World That He Made
作者: [美] 菲利普·博比特 译者: 杨立峰 三辉图书/商务印书馆 2017 - 2
【内容简介】
马基雅维利历来是欧洲主流思想诟病的主要对象;攻击最甚且流传最广者,莫过于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君主论》也因对缺失基督教德性的“马基雅维利式君主”的推崇,以“恶毒的小册子”“媚臣宝典”等诸多恶名流传于世。然而,同时存在的是对包括《君主论》在内的马基雅维利著作的隐秘推崇,再加之马基雅维利思想对于500年以来世界现实政治的影响之深广,这种极具张力的马基雅维利现象,就足以让人好奇、疑惑而无法揣测。
菲利普·博比特,不仅担任过四届美国总统特别顾问,更对宪法理论、法学、国际形势甚有心得。他凭借近50年的从政经历和治学基础,对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诸多案例进行剖析,指出了马基雅维利邪恶形象的由来,以《君主论》中的“马基雅维利悖论”为线索,发掘“论国家”的宏大主题下《君主论》与《论李维》的一致性,进而阐明马基雅维利对欧洲封建秩序终结、新古典主义国家兴起的隐秘预言。博比特还对马基雅维利思想在欧洲宪政史上的地位做了精准阐述,并且在当代政治语境下,指出了一种不同于民族国家形式的市场国家在当今时代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
●四任美国总统的资深智囊,被奥巴马、基辛格、托尼·布莱尔一致推崇的政治学人
●结合半个世纪的政治实践与理论研究,讲述真实的“马基雅维利”
●重新解读《君主论》 还原被曲解的马基雅维利
···
【名人及媒体推荐】
博比特教授在历史、政治、哲学和法律方面拥有渊博的知识,他在深入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核心、阐明其语境和价值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这份智识努力确立了该领域内新的推演标准。
——亨利·基辛格
博比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马洛和莎士比亚反复提及的人(马基雅维利)推上了研究的优先位置。本书也堪称了解拿破仑、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必读书目。
——《新墨西哥圣达菲报》
博比特从宪政维度对《君主论》进行了精辟而巧妙的阐释,同时也将“马基雅维利”推上了美国宪法之“精神先驱”的地位。
——《旁观者》
···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菲利普·博比特拥有近50年的从政经历,曾担任四任美国总统的资深智囊,深受奥巴马、基辛格、托尼·布莱尔等政要一致推崇。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哲学家”,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称他是“政治领导人必读的政治学家”。
2、博比特对“马基雅维利”的解读没有局限于《君主论》,他不仅参照了马基雅维利的另一经典《论李维》,始终围绕“论国家”的宏大主题,更是将其思想置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细节和当今时代的现实政治中,提出了许多对当今世界极具启发意义的创新性思想。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周保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6
自由和平等,是道德理想,是政治实践,而非自有永有之物。人类历史充满对自由和尊严的践踏。自由主义的理想,是建立一个自由人平等相待的社会。本书的目的,是解读和评价罗尔斯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自由主义的道德和政治内涵。
正义与非正义战争 豆瓣
Just and Unjust Wars:A Moral Argument With Historical Illustrations
作者: [美]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 译者: 任辉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2
本书关于战争道德问题的经典论述重塑了我们对战争的认知方式。从米洛斯对话到美莱村集体屠杀,从中国春秋时期的泓水之战到20世纪中期的朝鲜战争,迈克尔·沃尔泽围绕军事理论、战争罪责、战利品等问题探讨了战争中的道德因素。沃尔泽通过宏大的历史视角、丰富的战争案例、严谨的哲学式论证,提醒我们“对战争和正义的探讨依然具有政治和道德上的必需性”。
导读葛兰西 豆瓣
Antonio Gramsci
作者: (英)斯蒂夫·琼斯 译者: 相明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权力仅仅是一个关于统治与反抗的问题吗?或者,一种统治力量会是易受攻击的吗;从属阶级会发现他们的反抗变得无效吗;文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葛兰西的工作将意识形态的统治重塑为领导权,引导人民超越简单化的对立关系:统治力量的价值能够存在于底层的思想与生活中,自发地成为他们自身利益的表达。针对初次与葛兰西相遇的读者,斯蒂夫·琼斯通过有关下列话题的详细讨论囊括了葛兰西思想的关键要素:
• 文化
• 领导权
• 知识分子
• 危机
• 美国化
与此同时,《导读葛兰西》研究了理论家思想的历史背景,给出了在对当代文化的分析中,将葛兰西思想诉诸实践的范例,并且对他的工作进行了评估。
Do All Persons Have Equal Moral Worth? 豆瓣
作者: Uwe Steinhoff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In present-day political and moral philosophy the idea that all persons are in some way moral equals is an almost universal premise, with its defenders often claiming that philosophical positions that reject the principle of equal respect and concern do not deserve to be taken seriously. This has led to relatively few attempts to clarify, or indeed justify, 'basic equal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equal respect and concern. Such clarification and justification, however, would be direly needed. After all, the ideas, for instance, that Adolf Hitler and Nelson Mandela have equal moral worth, or that a rape victim owes equal respect and concern to both her rapist and to her own caring brother, seem to be utterly implausible. Thus, if someone insists on the truth of such ideas, he or she owes his or her audience an explanation. The authors in this volume-which breaks new ground by engaging egalitarians and anti-egalitarians in a genuine dialogue-attempt to shed light into the dark. They try to clarify the concepts of "basic equality", "equal moral worth","equal respect and concern", "dignity," etc; and they try to (partially) justify-or to refute-the resulting clarified doctrines. The volume thus demonstrates that the claim that all persons have equal moral worth, are owed equal concern and respect, or have the same rights is anything but obvious. This finding has not only significant philosophical but also political implications.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 豆瓣 Goodreads
Political Philosophy
8.6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史蒂芬·B·斯密什(Steven B. Smith) 译者: 贺晴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1 其它标题: 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
◎名家推荐
耶鲁学生是有福的,有学术大家以如此流畅、易懂的生动语言,道尽两千年来西方哲学中的政治智慧。这个福分今天轮到了中国的读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是一部极为难得的政治哲学入门读物。作者兼具教师与学者的卓越品质,循循善诱地引领读者,深入到伟大思想家们的问题与论述的核心地带。他的讲解格外清晰生动,但不失深刻与丰富;他呈现个人的独到见解,却保持着中肯开放的对话气质。毫无疑问,这是政治哲学课程最为理想的读本之一,是深入浅出的典范之作。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一本短小精悍但又博大精深的政治哲学导论,读完此书,你会明白,为什么通过阅读伟大哲人的伟大著作会有助于理解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编辑推荐
短小精悍,内容丰富 本书重点选取了十位左右的政治哲人及其经典著作进行讲解,重点突出,要言不烦,基本上涉及了政治哲学全部重要主题。
落脚现实,生动幽默 作者非常善于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阐述深奥的政治哲学原理,并且以美国作为民主社会的典型,具体而微地分析了民主政 体的利弊。
◎内容简介
应该由谁进行统治?为什么我应该遵守法律?应该如何控制冲突?公民和政治家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自由与权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每一个人类社会都曾提出过这些问题,它们是所有社会都曾面临的永恒难题。今天,我们仍然对法律、权威、公正和自由这样发问,而在过去的2500年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和托克维尔在自己的著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这些著作就构成了政治哲学的伟大传统。
在这部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书中,斯密什教授通过细致讲解这门学科的伟大经典,向读者介绍了政治哲学的广阔领域。伟大思想家的经典著作刻画了人类政治生活中的永恒难题,斯密什教授将向我们展示,尽管我们不会通盘接受他们的答案,但他们总是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清晰和洞察力提出问题。只有透过昔日最严肃的思想家的视角,我们自己对当下的关切才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