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美利坚大分裂:从奥巴马到特朗普 (2020) 豆瓣
America’s Great Divide: From Obama to Trump
8.3 (38 个评分) 导演: 迈克·科克 演员: 巴拉克·奥巴马 / 唐纳德·特朗普
2020年对于美国而言无疑是决定命运的一年,“选举”,一切都和这两个字有关。两部四小时的纪录片将展开深度探索,对美国日益痛苦的种族分裂和乌烟瘴气的政治生态进行调查。
从资深一线电影制作人迈克尔·柯克(Michael Kirk)和他的团队的视角看来,《美国鸿沟: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借鉴了对重要政治和文化人物的启示性采访,并取材于两届总统政府之间前所未有的深度报道档案,为当前时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背景。
纪录片第一部分追溯了随着种族、文化和政治分歧的加剧为唐纳德·特朗普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而巴拉克·奥巴马豪言壮语中的团结承诺又如何破灭。第二部分考察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如何利用国家的分歧,他的总统任期如何在分歧双方释放愤怒,以及美国的两极分化对国家未来意味着什么。
官方机密 (201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Official Secrets
7.6 (91 个评分) 导演: 加文·胡德 演员: 凯拉·奈特莉 / 马特·史密斯
其它标题: Official Secrets / 官谎真相(港)
故事发生在2003年的英国,凯瑟琳(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饰)是服务于英国情报机构的政府通讯翻译官,某日,她收到了一封加密邮件,该邮件揭露了美国国安局串通英国政府,企图入侵伊拉克发动战争的阴谋。
凯瑟琳过着人人羡慕的安稳生活,领着不菲的薪水,有着无量的前途。这封邮件让她陷入了纠结之中,究竟是视若无睹还是勇敢的站出来检举揭发,最终,正义感战胜了私欲,凯瑟琳和律师本(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饰)联手将这封邮件公之于众,很快就引起了群情激奋。紧接着,凯瑟琳就因为违反了《国家机密法》而被指控为叛国罪。
瓦尔德海姆的华尔兹 (2018) 豆瓣
Waldheims Walzer
导演: Ruth Beckermann
其它标题: Waldheims Walzer / Waldheim oder The Art of Forgetting
记录了联合国第四任秘书长同时也是奥地利总统库尔特·瓦尔德海姆的生平。他曾因为与纳粹交好而在世界范围内饱受争议。
大法官金斯伯格 (2018)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RBG
9.2 (727 个评分) 导演: 朱莉·科昂 / 贝齐·韦斯特 演员: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 比尔·克林顿
其它标题: RBG /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性法官、第一位犹太裔女性法官,哥伦比亚法学院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终身教职(tenure)的女性,最高法院的自由派法官之一。影片讲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史以来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的生平事迹。
2019年1月2日 看过
美国人民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东西都要成为一个文化icon,扣一星;RBG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碰到的罕有的那种寡言少语但非常有力量的气场的人
平权 政治 纪录片
脱欧:无理之战 (2019) 豆瓣
Brexit: The Uncivil War
7.3 (97 个评分) 导演: 托比·海恩斯 演员: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李·布罗德曼
其它标题: Brexit: The Uncivil War / 脱欧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将主演聚焦英国脱欧的2小时新剧《脱欧》(Brexit,暂定名),饰演公投官方竞选组织“Vote Leave”的首席总监多米尼克·卡明斯。该剧将探索这场数据驱动的政治运动,这是现代史上最具争议、最有争议的政府公投之一。剧集由托比·海恩斯执导,剧作家詹姆斯·格拉汉姆操刀剧本,今年下半年开拍。
2018年12月16日 想看 Interesting
政治
20年危机(1919-1939) 豆瓣 Goodreads
9.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卡尔 译者: 秦亚青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 1
爱德华·卡尔是当代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卡尔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卡尔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这间的国际局势,批判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诸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国家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等,都成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命题。《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里程碑式的经典理论著作,引发了国际关系学的第一次学理论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的基础。至今,这部著作仍然是国际关系专业学生和学者的必读书。
偏颇的宪法 豆瓣
作者: 凯斯・R.桑斯坦 译者: 毕竞悦 / 宋华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6
美国宪法正位于一个十字路口,凯斯·桑斯坦在一条崭新的宪法解释进路中,清楚地记述了我们当下的困境,告诉我们可以去哪里。
桑斯坦主张,按照当下的解释,美国宪法是偏颇的。首先,它是有偏见的。当下的宪法把现状看成是中立的、公正的,任何对现状的背离都被看作是派系私见。但桑斯坦指出,当现状既非中立也非公正时,这样的推理就会导致不公正。从另外一层意义上宪法也是偏颇的:只能求诸最高法院的决定才能确证宪法的意义。如桑斯坦所表明的,并非总是如此,这也不是合众国缔造者们的意图所在。相反,宪法常常作为对于宪法的一般条款和热望进行公共审议的催化剂——而桑斯坦为了复兴如是对宪法作用的更广阔理解,做了有力的论证。
根据这样的分析,桑斯坦对今天我们争论最为火爆的一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这包括纠正歧视行动、性别歧视、色情文学、“憎恨言论”、政府对宗教学校和艺术的资助。在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论述中,他主张是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一而非隐私权——保护了妇女选择堕胎的权利。桑斯坦将这些争论以及其他争论,同宪法上关于要求政治对手之间进行公共审议的历史承诺联系起来。这样,他对我们许多最为基本的宪法权利进行重新思考,例如言论自由和法律之下的平等。他主张对宪法含义的公共讨论,应该免于以现状为基础的中立原则的束缚。他将美国宪法过程看作是审议民主的运行,这具有历史上的合理性,但却是一项全新的理解。
第五共和国 (2005) 豆瓣 Bangumi
제5공화국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第五共和国
9.6 (59 个评分) 导演: 林泰佑 演员: 李德华 / 徐仁锡
1979年10月,韩国总统朴正熙被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的事件,触发了全斗焕的军事政变,而后发展为南韩最动荡的时期。MBC电视剧大作《第五共和国》就是有关当年朴总统被行刺,以及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而令第十届总统崔圭夏下台的经过。剧中还涉及民主党与军人政府的权力竞争 ,更讲述全斗焕成立第五共和国政府,至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开幕,至后来由直接选举选出的第13届总统卢泰愚鲜为人知的幕后一面。
Jesus in Beijing 豆瓣
作者: David Aikman Regnery Publishing, Inc. 2003 - 10
This book details the great unreported story of the Chinese giant and its enormously rapid 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 and what this change means to the global balance of power.
特工 (2018)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공작
8.2 (534 个评分) 导演: 尹钟彬 演员: 黄政民 / 李星民
其它标题: 공작 / 北风(台)
1990年代中期,暗号「黑金星」的南韩「国家安全企划部」情报员,假扮成南韩商人跟北韩进行商业交易,藉此渗透北韩军事单位,打探核开发情报,他得在最危险的地方,赢得敌方的信任,没想到一心只想完成任务的他,却在不自觉中陷入南北韩权力高层间的恐怖阴谋。
2018年9月22日 看过
这个类型片说实话我是有点累了;但这种对人性善和Ethnic Peace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佩服
政治 韩国
苦湖 (2015) 豆瓣
Bitter Lake
9.3 (9 个评分) 导演: 亚当·柯蒂斯 演员: 乔治·布什 / 乔治·W· 布什
其它标题: Bitter Lake / 深湖
著名纪录片导演亚当·柯蒂斯(Adam Curtis)用BBC过去四十年阿富汗及沙特阿拉伯的新闻素材整理而成的纪录片《苦湖》(Bitter Lake)在BBC网站上线,分析美国、俄国、英国、沙特阿拉伯及阿富汗之间的关系以及“ISIS”的兴起,一时成为大家的话题。
审判基辛格 (2002) 豆瓣
The Trials of Henry Kissinger
导演: 尤金·加里奇 演员: 布莱恩·考克斯 / Anna Chennault
其它标题: The Trials of Henry Kissinger / 审判亨利基辛格
2002年的记录片,一部分师当今的调查,另一部分是历史质疑。影片真实记录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寻求司法公正的过程。
最近由英国广播公司(BBC)资助拍摄的一部题为审判亨利·基辛格(The Trial of Henry Kissinger)'的纪录片,评价这位尼克松时期,位高权重的前任国家安全顾问。
基辛格于1973年出任国务卿,纪录片呈现这一时期的基辛格总是笑得开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也开始带来另一种产品,它腐蚀快乐。在美国政府任职的中晚期,镜头前面的基辛格开始少带笑容,每当他听到一个充满敌意的问题,他的下唇就绷紧成一条水平线。而目前已经79岁高龄的基辛格尝到的只有权力消失后遗留的苦果。'审判基辛格'就是探讨基辛格的历史责任问题,它暴露出基辛格对人类痛苦和灾难所抱的无所谓态度,反民主决策过程,他对冷战战略过于狂热的孜孜追求。在个人性格方面,基辛格权欲熏心,爱耍两面派,对自己的敌人冷酷无情。纪录片提出一个问题:当前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都以反人类罪被国际社会绳之以法,那么美国当时的政策导致发生在柬埔寨,智利和东帝汶惨绝人寰的暴行,这一政策制定人是否也应该被追究法律责任呢?很多人,包括不少是基辛格过去的老部下,一定数量的美国和英国的法学家和新闻工作者的回答说'是'。
基辛格从头到尾拒绝接受'审判基辛格'一片的采访,所以'审判基辛格'是缺席审判。当然想要按照影片提出的罪证真的在法庭审判基辛格是制片人的空想,但是它确实碰触了一个美国人不愿提起或回忆的话题,这一话题就象911一样与美国在冷战中曾作出的种种不甚光彩的行动脱不开联系,而总是会在人们快要忘却时冷不丁,猛地咬美国一口,提醒美国人他们为之骄傲的'美丽帝国'也有丑陋的一面。基辛格的'阴谋'也应该提醒美国人对他们的领袖开动战车时的借口保持审慎的态度,这些政治家虽然口口声声说打仗是为了对付威胁,但是有时威胁所针对的是他们个人的权力,而非国家安全。
黑臣是以严访深查著名的专栏作家,为写此书作了数年调研,他列出的事实与当事人的回述编织交错,夹杂着基辛格及原助手的辩述,使电影看起来简直是公诉人和证人齐备的一场官司。其主要罪恶行径如下:
1969年,基辛格作为国家安全助理,与尼克松共谋,以铲除越柬边境的越南基地为由,秘密轰炸柬埔寨。在历时14个
月的轰炸中,美军出动了3600多架次B-52轰炸机,导致几十万无辜平民死亡。
基辛格曾言:没有任何理由允许某一个国家走向马克思主义。这个国家指的是智利。1970年10月,左翼总统候选人萨尔瓦多·阿兰德赢得多数选票。基辛格紧密参与指挥了颠覆行动。
另一项指控是基辛格和福特总统支持印尼在东帝汶的大屠杀。1975年,东帝汶摆脱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印尼宣称对东帝汶拥有主权,准备武力镇压。由于军火主要来源于美国,印尼向美国要“绿灯”。12月,基辛格随福特总统在雅加达会见苏哈托,讨论并同意了印尼的侵略。在基辛格一行戴着热带的花环,微笑着告别后仅16个小时,印尼的军队空降东帝汶首都帝力。在随后20多年中,东帝汶1/3的人口被屠杀。今年5月,东帝汶用鲜血换来独立,成为联合国中最年轻的成员。
《审判》一片称基辛格不遵守战争规则、屠杀和支持屠杀平民等行为是反人类的,触犯了《国际人权法》、《国际战争法》、《国际刑法》。目前对基辛格的审判只可能是口诛笔伐。“国际不赦运动”,一个由各国学生、社会活动者广泛参加的组织,正在定期发布《基辛格观察》,至今已经有14期了。基辛格已经在“射程”之内。
基辛格和国家安全机构曾有过的紧密关系和情报工作经验,“9·11”调查委员会的一项任务是查出这些机构是否在“9·11”前因失职而未提出预警。基辛格在任期间,国家情报局繁荣昌盛,绝无无能为力的颓相。他是圈子中人,这些机构的缺点错误逃不出他的火眼。但这事还有另一面,正如《审判》片中所描述,基辛格也是一个秘密工作者,“不是政府开放透明的支持者”。所以,民众对他不放心。基辛格胜任的理由,恰恰也正是他不胜任的理由。
这个从纳粹德国逃到纽约的犹太少年,这个哈佛大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和教授,这个20世纪最聪明的人,在其人格中,混杂着不可一世的骄傲和不安全感。他本人就是一个复杂矛盾体。基辛格已经写好了自传。他说,要在他死后5年才能公开。他要告诉世人什么呢?
胜利背后 (2017) 豆瓣
Les Coulisses D'une Victoire
导演: Yann L'Hénoret 演员: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 Brigitte Macron
其它标题: Les Coulisses D'une Victoire
法兰西共和国第25任总统,年仅39岁的Emmanuel Macron从参选到胜选过程。
历史的惯性 豆瓣
作者: 阎学通 中信出版社 2013 - 7
历史就是一种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看透这个世界,你需要有一种历史惯性的思维。
这是一部预测10年内国际格局发展趋势的作品。未来十年,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东亚能否取代欧洲成为世界中心?欧盟、俄罗斯、日本将风采尽失?“金砖国家”将成为历史? 中国应放弃不结盟政策吗?中国应采取何种外交方式?中国的周边国家,孰敌、孰友?中国该以何种思想引领世界?
本书深刻对比、剖析了中美未来十年的实力变化,提出了2023年世界将出现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两极格局也随即形成的大胆预测,同时还将世界主要大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阐述,探讨了两极格局形成的必然性。作者还结合国内情势以及中国政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以及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第十三修正案 (2016)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13th
8.5 (54 个评分) 导演: 艾娃·德约列 演员: 梅丽娜·阿布杜拉 / Michelle Alexander
其它标题: 미국 수정헌법 제13조 / 13th -憲法修正第13条-
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人人平等——除了罪犯。所以“罪犯”成了种族歧视、奴役的新缘由,通过囚禁有色人种来剥夺他们的权利,限制他们的自由,利用他们的劳力获取利益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 (2016) TMDB 豆瓣 IMDb
The Coming War on China
6.6 (27 个评分) 导演: 约翰·皮尔格 演员: Franklin Blaisdell / 詹姆斯·布拉德利
其它标题: The Coming War on China / 더 커밍 워 온 차이나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The coming war on China)是由著名记者约翰·皮尔格拍摄的纪录片。2016年12月5日起在英国影院上映,并于12月6日晚在英国电视台ITV播出。时长约两小时。
片子共分四部分,分别为马歇尔岛的秘密、中国的崛起、美国在冲绳军事基地遭遇当地反对、作为帝国的美国正在构筑对中国的包围圈。第一部分用大量史料,讲述了美国二战期间在马歇尔岛试爆原子弹这一鲜为人知的秘密。这个被称为“4·1工程”的核试验计划,给当地岛民造成严重的核辐射,不少人身患癌症最后不治身亡,核试验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第二部分从鸦片战争讲起,叙述中国的一步步发展和崛起。第三部分聚焦美国在日本冲绳的军事基地,包括试验新武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以及对当地居民犯下的诸如强奸妇女等罪行。第四部分名为“帝国”,讲述美国正在加紧构筑对中国的绞索,周边有400个军事基地将中国包围。受访的一名美国将军称,“最好的武器需要最好的敌人,现在中国就是美国完美的敌人”。片中还称,美国有一个针对中国的“愿景2020”战略计划,在中国的东、南、西等各个方面都有军事基地,且都是进攻态势,美国占据地、海、空、天等各领域的主动权。“奥巴马拨巨款用于发展包括核武在内的各类军事武器,这些武器不会没有用武之地。美国对中国的战争即将到来。”
片子的立意,尤其是警告战争不应爆发的立意不错,历史上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伤害令人触目惊心,不少画面还是第一次看到。但纵观全片,感觉有些故弄玄虚,片子的内容不足以支撑起“中美要爆发战争”的说法。
约翰·皮尔格11月在其个人网站称,为拍摄此片,他在马绍尔群岛、日本、韩国、中国和美国等地花了两年时间。
他说,他的飞机被特许飞往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岛时,他看到一个巨大的“黑洞”,那是被称为“布拉沃”的氢弹爆炸留下的火山口,那次爆炸毒害数百公里范围内的人和环境。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秘密实验给这些岛上的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毁灭性的伤害,被标为最高机密的“4.1项目”允许使用活人进行实验。
他说,似乎很少人知道泳衣的名称叫“比基尼”是为了纪念破坏太平洋中比基尼珊瑚礁的核爆炸。1946年到1958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为进行氢弹试验爆炸了66次核装置,在12年的时间里相当于每天爆炸1.6个广岛原子弹。
美国在比基尼岛核试验
美国在比基尼岛核试验
今天的比基尼处在沉默中,它已被改造和污染了。棕榈树长成一个奇怪的方格,没有任何东西在活动,没有鸟。陈旧的公墓石碑仍是活跃的放射源。
站在沙滩上,可以看到太平洋翡翠般碧绿的海水从一个大黑洞的斜面落下来。那是被称为“布拉沃”的氢弹爆炸留下的火山口。那次爆炸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毒害了人和环境,毒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约翰·皮尔格称,拍摄此片的目的是,要打破打破舆论对于可能发生战争的缄默:美国和中国可能正在走向战争,核战争不再是不可想象的。
他表示,有证据显示,核战争不再只是一个“阴影”,而是一种确实存在的可能性。美国正在俄罗斯的西边和针对中国的亚太地区打造二战后最大的军事联盟。
片中称,中美两国今年在中国南海上呈现紧张态势,双方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有人担心这可能会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经济强权,如前苏联一样,对美国统治世界的权力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了400个基地,军舰、核武器和轰炸机环绕中国,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绞索”。
在片中,五角大楼官员为了得到经费,把中国称为一个“完美的敌人”,称“中国想要主宰这个星球上的一大片土地。”
他们还引用美国首任总统的话称,“如果你想要和平,那么就得时刻备战”。他们还称,“是时候了,我们要向全世界宣示,美国归来了”。
约翰·皮尔格12月就该片接受《新国际主义者》杂志采访时称,美国前卡特政府高级顾问、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阿米塔伊·埃茨昂尼(Amitai Etzioni)曾在华盛顿向他表示,美国官方正在准备同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将“始于对中国反介入设施的攻击,使中国的陆基和海基导弹以及反卫星武器失效,而这些攻击的风险在于,部署在中国内陆的核武器将被触发,从而导致核战争的全面爆发。”
皮尔格称,一名中国的战略家告诉他,“我们并不是你们的敌人,但如果你们(西方)决定做我们的敌人,我们必须毫不迟疑地做好准备。”中国的军力和武器库比美国小得多。但是,国忧思科学家联盟高级分析师顾克刚(GregoryKulacki)写道,“中国正在讨论提高核导弹的响应级别,以便在受到攻击威胁时快速发射……这是一个显著而危险的改变……而实际上美国的核武器政策是影响中国提高核武响应级别的最直接外部因素。”
约翰·皮尔格,1939年10月生,系澳大利亚著名记者,现居英国伦敦。他既是一位战地记者,又是作家和电影
约翰·皮尔格就该片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专访
约翰·皮尔格就该片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专访
人,曾两度获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Journalist of the Year)、“联合国媒体和平奖”(UN Media Peace Prize)、法国 “无国界记者” (Reporter Sans Frontieres)大奖、艾美奖(Emmy Award),以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颁发的“理查德·丁布尔比奖” (Richa rd Dimbleby Award)等众多奖项。
1905帝国巡游 豆瓣
The Imperial Cruise:A Secret History of Empire and War
作者: [美国] 詹姆斯·布拉德利 译者: 刘建波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 - 1
揭密百年来操控亚太格局的幕后之手
《纽约时报》百万级畅销书作者力作
...................
※编辑推荐※
21世纪太平洋西岸的局势波诡云谲
东亚的隔阂、南海的纷争
这层层危机与矛盾
早在百年前的巡游中已埋下伏笔
看美国如何在遥远的大洋彼端拨动亚太地区的政治走向
...................
※内容简介※
1905年,西奥多·罗斯福派出一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政府代表团,出使西太平洋沿岸国家。这支使团由战争部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率领,以罗斯福总统长女爱丽丝·罗斯福为形象大使,巡游夏威夷、日本、菲律宾、中国、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名义上传播雅利安文明,实际却是罗斯福建立美国太平洋霸权、走上海权崛起之路的开端。在长达数月的巡游中,塔夫脱在罗斯福的授权下,与日本密谋瓜分中国、朝鲜、菲律宾等太平洋殖民势力范围。
作者认为,1905年的巡游是“二战”太平洋战争的隐源,是塑造当今亚太地区格局的伏笔,对20世纪的美国乃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都有深远影响。
...............
※推荐语※
我们的未来,将更多取决于面对中国的太平洋地区,而不是面对欧洲的大西洋地区。
——西奥多·罗斯福,1905
西奥多·罗斯福一直以卓越的国内改革家和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形象示人,而詹姆斯·布拉德利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罗斯福的外交扩张政策、种族理论以及所谓的民族阳刚气概进行评判。本书立意鲜明,独具新意,是对历史的一次完美修正。
——《纽约时报》书评
朱鎔基傳 豆瓣
作者: [美] 龍安志 译者: 丁力 香港中和 2012 - 1
全球唯一中文本
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撰寫序言
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素帕猜˙帕尼帕迪博士撰寫前言
在香港金融領域出任公職的生涯裡,我曾有幸遇上朱總。他為人高瞻遠矚,處事運籌帷幄,加上鞠躬盡瘁的態度,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朱總對我的支持、鼓勵和稱許,更為我的工作增添了無限的動力。《朱鎔基傳--朱鎔基與現代中國的轉型》恰恰把我心目中朱總的印象,細緻地描繪出來。這本書更詳述了朱總對中國經濟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值得讀者咀嚼細閱。 ——任志剛(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
本書作者是美國人,1981年剛20歲時,他就來到中國,並在中國長期生活和工作,成為一個社會活動家、國際危機調停人、政治經濟學家和作家。
他以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深刻了解,加以嚴謹的創作態度、寬厚的經濟學功底和廣泛深入的第一手調查資料,將讀者帶回到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那時改革開放伊始,市場經濟的秩序尚未建立,陳腐機械的觀念束縛著人們的頭腦,腐敗、違規、詐騙、投機等等亂象充斥金融、國企、房地產等各個經濟領域。
朱鎔基以非凡的勇氣擔當起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艱巨工程,採用了作者稱之為“受管理的市場化”的方法,再造了中國的金融系統,引導中國平穩地渡過了亞洲金融危機,打破“鐵飯碗”,重組了國有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精簡了各級政府機構,重建了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等。朱鎔基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保持了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經濟平穩快速的增長,把中國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朱鎔基創造了歷史。
作者客觀公正、條理清晰地再現了這一歷史進程,對朱鎔基在1992-2002年就任國務院副總理和總理這十年來經濟改革政策逐一點評,論證其成敗得失。希望本書能使讀者更多地了解朱鎔基、了解當下中國!
动物庄园 豆瓣
Animal Farm
9.3 (129 个评分)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译者: 张毅 高孝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 8
用动物对人类抗争后自建家园来再现前苏联的整个历史情形,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动物庄园》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其中的有些语言还变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和《1984》并称为乔治・奥威尔最重要的代表作。此版本收有小说的英文原文。
本书以隐喻的形式写革命的发生以及革命的背叛,自然还有革命的残酷: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它们建立起一个自己管理自已的家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两只领头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猪们逐渐侵占了其他动物的劳动成果,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招致血腥的清洗;统治者需要迫使猪与人结成同盟,建立起独裁专制;农庄的理想被修正为“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又回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明眼的读者自可看出,此书不属于人们所熟悉的那种蕴含教训的传统寓言,而是对现代政治神话的一种寓言式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