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
聋哑时代 豆瓣
7.8 (79 个评分) 作者: 双雪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4
“小学毕业的时候,是1997年的夏天,和之后每一次毕业一样,炎热而干燥。”
从那个时候开始,关于一切痛苦和欢愉,我都准备好了。
90年代末的东北小城,那个外面一切都在激变的夏天,对于十三四岁的少年来说却是一首悠长的朦胧诗。故事的主角是108中校园里的一群初中生,小说通过少年李默“我”的讲述视角,叙写了七个凌厉的少年成长故事,如同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这些人物相互独立又命运交织,有着互文性,勾连起“我”的成长轨迹。科学怪人刘一达、天才少年霍家麟、古怪早熟的迷人女孩安娜,永远穿白衬衫的艾小男……一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时刻,来自成人世界的权力之手也在拨弄着这群少年:被监控的教室、枯燥无味的书本、充满戾气而势利的老师。面对与外部世界的第一次冲撞,有人激烈反抗,有人陨灭、失去踪迹,更多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聋哑时代》勾勒出80一代的精神成长史。大雪覆盖的工业城市,下岗潮中陷入困境的家庭,在少年们的内心世界投射挥之不去的影子,校园生活也始终有一层压抑暗沉的时代底色。
《聋哑时代》是小说家双雪涛的自愈之作,如同把往事说进树洞,泥巴封好,日后好好珍存。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的锋利冷硬,他用温柔的笔调、元气饱满真挚的汉语、爱与温存的目光,打量少年时代的梦和伤痕,为和自己一样活过的人们做传,把聋哑时代失声者的故事讲出来。这部长篇小说写于28岁,那时他过着白天在银行上班,晚上回家写作的双面人生,“写完那天,已经是夏天了。我知道自己再也写不了这样的东西,可能我成了另一个人吧,从那时开始,我就要作为另一个人活着。”
【编辑推荐】
★80一代青春终曲,唤醒成长之痛。我们总会一次次回到少年时代,那里保存着生命最初的模样。90年代末的东北小城,暗色调的108中校园,七个凌厉的少年故事,一段温柔陡峭的青春回忆,一部80后的精神成长史。任何一个夏天都无法与那个夏天相比,少年们沉默不语,少年们凶猛炽烈,他们 的脸上有着和我们当初一样的表情。
★为聋哑时代的失声者作传,这本书,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耳朵。关于成长路上的疼痛与代价,关于那些远去的人,朦胧的爱情、年少的挚友,关于少年的锋芒如何陨落黯淡,向平庸的现实妥协,关于一个人如何在荒谬的世界孤独地长大,一一交出自己最心爱的事物。这是一代人的青春,也是所有人的青春。
★小说家双雪涛的自愈之作,新版完整呈现。新版恢复原作千余字篇幅,保存小说原初面貌,作品首次完整呈现。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的锋利冷硬,小说家用温柔的笔调、元气饱满真挚的汉语、爱与温存的目光,打量少年时代的梦和伤痕,为同代人的青春留下存证,替沉默的人说出自己的故事。
★汉语小说青春书写的开拓性作品,双雪涛的少年故事,有塞林格式的叛逆与反思精神。
不同于我们熟悉的80后青春叙事,小说以锋芒之笔,剔开青春温暖背后世界的残酷;以少年之眼勘察人性明暗,书写个体与世界冲撞之间对自由和自我的恒久探寻;以一部鲜活的东北少年人物志,交织出时代暗影之下一代人的青春与命运,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历史深度。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不知道为什么,我读双雪涛的东西多多少少都会有点难受。我偶尔会喜欢他的文字,但是大部分时候不太喜欢,它们在膈应我。双雪涛写女的写得我想吐,我的评价是不如郭敬明。
中國文學 短篇小說集
我本芬芳 豆瓣
7.9 (100 个评分) 作者: 杨本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 - 2
婚姻是需要运气的,它可能并不指向幸福,而是使人心碎……
继《秋园》《浮木》后,八旬奶奶讲述六十年的婚姻故事,诉说不为人知的柔情、渴望与痛楚,献给所有不被看见的你我她。
杨本芬奶奶在讲完了母亲(《秋园》)和乡亲(《浮木》)的故事后,又将目光转向婚姻,坦诚地展现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疼痛与挣扎 ,不甘与重生,那份真情实感弥足珍贵。本书也将为身陷困顿中的你我她带来慰藉与启发:未来的人生是委屈求全还是勇敢前行?是忍辱负重还是活出自我?
2022年4月14日 已读
看得好痛苦。一个女人被异性恋婚姻束缚的一生——不只一个女人。
中國文學 非男作者
浮木 豆瓣 Goodreads
7.9 (107 个评分) 作者: 杨本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7
《浮木》是《秋园》的续集。一位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数不复存在, 恰如泡影破灭于水面,闪电消失于天空。作者通过回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这一生,像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短暂。但在露珠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