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长安十二时辰(下)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长安十二时辰 下
7.7 (137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上) Eggplant.place 豆瓣
所属 作品: 长安十二时辰 上
8.2 (224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失落的一代 豆瓣
所属 作品: 失落的一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潘鸣啸 译者: 欧阳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 - 1
对中国上山下乡运动的全方位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一章
本书从思想理论的角度,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衰进行了最系统深刻的剖析。
本书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知青史的精审之作。
1966年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城镇中学生先“闹革命”,当红卫兵,后被遣送到农村去。据统计,1968至1980年间的下乡人数,大约有一千七百万。这场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名为“上山下乡运动”,在世界或在中国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运动对整整这一代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使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影响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城市社会,甚至农村社会。这整一代人可以被称作“失落的一代”。
本书揭示了发起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本书也探讨了下乡运动进行了二十多年(包括“文化大革命”前小规模的运动),为何会在1980年突然寿终正寝,并且研究了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政治及经济上留下了什么印记,以及它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应该占一个什么位置。
本书对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作了全方位研究,指出其动因不仅在经济人口方面,也在政治方面,论述之广泛,分析之深入,构成了当代中国史研究重要的一章。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作者是第一位用中文在中国发表知青问题论文的西方学者,是第一位深入到知青中并且从事知青研究的西方学者,同时还是唯一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研究知青问题为己任的西方学者。
刘小萌,知青史专家
作者是法国汉学家,却对中国当代历史有极为准确的洞察。作为同龄人,他对于中国知青的命运既有深切的同情理解,又有立足国际视角的冷静分析。我也是当年的知青,对此书颇为认同和喜爱。
丁东,书评人
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及充分的论据阐释了当年发生的令人心寒的历史事实。
Andre Laliberte, China Quarterly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虽为一重要事件,但却远不如红卫兵造反那么广为人知。如今,潘鸣啸终于为我们完成了一本含有确凿证据的学术论着。
Lucien Bianco, China Perspectives
眼前这本巨作汇集了曾经经历过那悲惨时期的各路英雄的面谈记录,对纷繁杂陈的中国资料抽丝剥茧寻根究底,经过长期酝酿,最终给我们清晰地勾画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侧面。
Marie-Claire Bergere, Vingtieme Siecle
春宴 豆瓣
所属 作品: 春宴
6.4 (59 个评分) 作者: 安妮宝贝(庆山)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8
《春宴》是一部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讲述的命题是:一个人与所置身的时代,可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由爱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和自我、外界的关系。
安妮宝贝以前所未有的超长篇幅,描写了两个女子——周庆长、沈信得,在各自人生中所经历的生命状态。情节文字饱含浓度和广度,章节中充盈各种意象,潜意识,幻相和暗示:古都。亭子。湖。白鸟。一座被摧毁的古老的桥。黑白照片。独自穿越隧道。夜泳。一次春日宴席。梦境。眼神和气味。独绳幻术。一场脱离世俗而合乎秩序的爱恋。一次孤立的叛逃和回归……深读下去更有灵修历练的成分丝丝渗入。
2019年6月21日 已读
看到这里再也忍不了了,“浓密树影里突然跃出一只白色苍鹭,长腿伸出,翅膀平展,长喙衔着一尾鲤鱼,…”——苍鹭不白,所以才叫苍鹭,辨不清苍鹭颜色的作者却能看到衔着的是鲤鱼,不知道眼神好使还是不好使。做作到令人作呕,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调调。
2011 中国 安妮宝贝 小说
月童度河 豆瓣
所属 作品: 月童度河
7.4 (37 个评分) 作者: 庆山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6 - 6
这是一种如实和行进的写作,如同灌注之前,把容器清洁。只愿在时间中慢慢成为单纯的人。
《月童度河》是继《素年锦时》后全新散文小说集,用清简的文字,记录了对生活的诸多观察和思省。阅读、写作、旅行、自我修习,对情感的体悟,与亲友共处的点滴,以及生活的琐碎细节。这些在时间中累积的文字,如实展现了经由思考步步前行的心境,是对往日的梳理,亦是一路的探索与成长。正如书中所说:“把这几年的痕迹和记录,打包整理起来。在其中,可以看到盛放与凋谢过的花朵,结出的果实,以及坠落在泥土中的新的种子。”书中三篇未结集短篇小说与随笔相互映照,使创作版图更加完整。
驯兔记 (2018) 豆瓣
7.8 (68 个评分) 导演: 陈静 演员: 卢思宇 / 马元
皮皮鲁升入小学,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是活泼调皮的他却成为了班主任徐老师心里没有礼貌、故意抬杠的“坏”孩子。在徐老师眼里,听话才是好孩子的唯一标准,孩子们也在徐老师的鼓励和教育下纷纷变成了乖巧的兔子。皮皮鲁成了班上唯一一个没有变成兔子的人,徐老师打造全兔班的梦想究竟能不能实现呢?皮皮鲁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国在梁庄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中国在梁庄
7.7 (38 个评分) 作者: 梁鸿 理想国丨台海出版社 2016 - 11
作家梁鸿在其生命困顿匮乏之时,重返故乡,探访梁庄生活内部的驳杂与丰沛,叙述梁庄生命个体的迁徙与流转。前后历时五年,铸就《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关于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中国在梁庄》,经过五个月的调查采访,还原了梁庄近四十年来的变迁史,记录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他们面对的现实困境:比如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记录了中国的转型之痛、乡村之伤。
出梁庄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出梁庄记
8.4 (28 个评分) 作者: 梁鸿 台海出版社 2016 - 9
作家梁鸿在其生命困顿匮乏之时,重返故乡,探访梁庄生活内部的驳杂与丰沛,叙述梁庄生命个体的迁徙与流转。前后历时五年,铸就《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关于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本次率先出发的是《出梁庄记》,《出梁庄记》是作家梁鸿继《中国在梁庄》之后集中书写离开梁庄去外地打工的父老乡亲生存状态的非虚构作品。此书由梁鸿探访10余座省市、400余位打工者,以200万字图文资料整理撰写而成,是“梁庄”范本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最细节的观察。
月光落在左手上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月光落在左手上
8.1 (151 个评分) 作者: 余秀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2
编辑推荐
余秀华的诗歌,诉诸的是诗本身神秘非理性的逻辑,自有其妙。雄辩的诗歌向来为中国当代诗推崇,而余秀华的诗放弃辩论,放弃自圆其说,甚至放弃结论,因此与读者并不构成一种咄咄逼人的关系。——廖伟棠
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诗人沈睿
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诗刊》编辑刘年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余秀华
内容推荐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营造法式 豆瓣
所属 作品: 营造法式
作者: 李诫 人民出版社 2006 - 9
《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期将作监李诫组织编撰的由官方颁行的一部建筑设计学著作,完成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首次刊行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全书有“总释”二卷、“制度”十三卷、“功限”十卷、“料例”三卷、“图样”六卷、“目录”和“看详”(补遗卷)各一卷,共计三十六卷,此外前有“劄子”和“序”。这部中国古籍中最完整、最具有理论体系的建筑设计学经典,融人文与技术为一体,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理论发展的重要界碑。而且,还形成了现代中国的“营造之学”,魅力无比。
人间世 第二季 (2019) 豆瓣
9.3 (116 个评分) 导演: 秦博 / 范士广
两年的时间,9个摄制组,50个人,陪着200多个拍摄对象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了他们生命当中的重大时刻……东方卫视大型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即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每周二晚21:30震撼回归!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让我们放下浮躁,再次认真聆听这些生命中的爱与痛。
疯狂的外星人 (2019)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豆瓣
疯狂的外星人
6.0 (897 个评分) 导演: 宁浩 演员: 黄渤 / 沈腾
其它标题: Crazy Alien / 瘋狂的外星人
号称银河系最先进的外星文明试图和地球建交,谁知一连串的误会导致意外发生。外星使者的飞船坠入大气层,最终摔在了中国某市的世界公园中。靠耍猴戏为生的耿浩(黄渤 饰)和酒贩子好友大飞(沈腾 饰)把受伤的外星人错认为来自南美洲的猴子,在自家猴子受伤的情况下,耿浩开始训练起这个他口中的“刚果骚骚猴”来了。由于失去了超能力加成设备,外星人的本事无法施展,只能任由这两个傻乎乎的地球人打骂操练。尽管如此,他仍试图夺回自己的装备。另一方面,之前与外星人交流失败的超级大国根据外星人留下的信息,穿梭世界各地寻找外星使者。地球的命运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本片创意来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乡村教师》。
过年 (1991) 豆瓣
8.7 (224 个评分) 导演: 黄健中 演员: 赵丽蓉 / 葛优
其它标题: The Spring Festival
一年一度的农历春节来临,生活在东北农村的程家老两口(李保田 & 赵丽蓉 饰)满心欢喜地等待儿女回家过年。去年的团圆饭不欢而散,因此母亲更加盼望这次能过个愉快的团圆年。
不久,子女们陆续回来:长子(六小龄童 饰)木讷老实,大媳妇(丁嘉丽 饰)泼辣刁蛮;干部大姐夫(葛优 饰)不走正道,在外拈花惹草,还强逼妻子堕胎;小儿子(梁天 饰)不务正业,贪图享乐,只知道伸手要钱;父亲最疼爱的二女儿当初忤逆父命嫁给架子工(申军谊 饰),如今自食其力干出事业的小两口也再次归来。
看似喜庆祥和的兄弟妯娌们却各有各的小九九,不知今年的年夜饭该如何收场……
赵丽蓉籍此片获1990年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最佳女主角大奖。
大过年 (2007) 豆瓣
导演: 黄力加 / 邹友开 演员: 徐帆 / 倪大红
1977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祸国殃民长达十数年的四人帮在上一年被粉碎,因此这可以算是中国老百姓翘首企盼许久的舒心快乐年了。在故宫博物院从事古建筑修复工作的冯泰年(马精武 饰)人逢喜事精神爽,国家安泰,子女们也颇有出息。当然快乐的顶点或许正是诸多不如意的开始。长子建栋(倪大红 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放下祖辈的手艺,转而倒腾家具;二儿子冯建梁(邵兵 饰)辞职下海,赚不到钱的他被媳妇挤兑得没有一点尊严;接了母亲班的老三建业(刘燕军 饰)也渐渐后悔当初的决定。准备接母亲安玉贞的班;小女儿冯建敏(杨若兮 饰)在高考的道路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曾经批斗过父亲的建珍(徐帆 饰)返城,年年饱受前夫杨兴安(刘威 饰)的纠缠骚扰。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冯家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缩影……
语言与文化 (注释本) 豆瓣
所属 作品: 语言与文化
作者: 罗常培 / 胡双宝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5
《语言与文化(注释本)》是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小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语言与文化(注释本)》最初由北京大学出版部于1950年出版,全书八章,涉及语言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等等。
《语言与文化》一书是罗常培先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重要研究成果。罗先生于1938年辗转抵达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后,便利用云南少数民族多的条件,开展民族语言调查。自己调查,组织学生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言与文化》一书附录四《语言学在云南》所列41项成果中,有17项是罗先生自己调查的。1944年至1948年,罗先生借在美国几所大学讲学之机,也收集相关的资料,做类似的调查。
《语言与文化》一书写于半个多世纪前,195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1989年语文出版社出版了经汪大年先生根据作者保存的夹有好几位先生签注意见的本子做过整理的重印版;2004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据《罗常培文集》第五卷核校稿排印的新本,《文集》本曾据1989年本核校。
江湖儿女 (201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江湖儿女
7.5 (982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赵涛 / 廖凡
其它标题: 金钱与爱情 / 灰烬是最洁白的
故事开始于2001年的山西大同,巧巧(赵涛 饰)和斌斌(廖凡 饰)相恋多年,巧巧一心希望能够和斌斌成家过安稳的生活,但斌斌身为当地的大佬,有着自己更高远的志向。一场意外中,斌斌遭人暗算危在旦夕,巧巧拿着斌斌私藏的手枪挺身而出救了斌斌,自己却因为非法持枪而被判处了五年的监禁。
一晃眼五年过去,出狱后的巧巧发现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斌斌真挚的感情。巧巧跋山涉水寻找斌斌的下落,但此时的斌斌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锋芒,而且身边已有了新的女友。身无分文的巧巧靠着自己的智慧摸爬滚打,终于为自己挣得了一片天地。
2019年1月17日 看过
总是在飞机上看贾科长的片子
2018 2019 中国
城南旧事 豆瓣
所属 作品: 城南舊事
8.9 (7 个评分) 作者: 林海音 著 / 傅光明 选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 - 11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初版于1960年。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透过英子童雅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她将英子眼中的北京南城风光恰切地洽融入字里行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小说除多次再版外,1985年,《城南旧事》在中国大陆被搬上银幕,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电影“城南旧事”先后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章”、第十四届“贝尔格勒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等多项大奖。
这本书除《城南旧事》外,还收录了《婚姻的故事》、《孟珠的旅程》、《晚晴》三部中短篇小说。
城南旧事 (1983)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城南旧事
8.9 (354 个评分) 导演: 吴贻弓 演员: 沈洁 / 张丰毅
其它标题: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 / South of the old
本片根据林海音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
小女孩林英子(沈洁 饰)住在五十年前的北京南城,在他们家院子附近住着一个疯女人秀珍(张闽 饰),秀珍的丈夫因参与学生运动被杀,孩子也不知所踪,因此落下了疯病,时常把英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小桂子”看待,英子也喜欢秀珍,答应帮她找回小桂子。英子有个苦命的小伙伴妞儿,学戏时常遭干爹打骂,英子偶然发现妞儿有小桂子的胎记,帮助她们母女相认。英子上小学后,一家人搬到了厂甸。在家门口荒废的院落里,英子发现了一个小偷(张丰毅 饰)藏赃的草堆,小偷为了供弟弟读书只得干不光彩的勾当,英子却不把他看作是坏人。不久,女佣苏妈返乡,父亲去世,英子的童年,彷佛一下结束了……
旧山河 豆瓣
8.2 (22 个评分) 作者: 刀尔登 中信出版社 2012 - 5
《旧山河》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旧山河》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见人之所未见,引领读者去思考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对当下带来的影响。《旧山河》作者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
“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
“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
刘瑜在给《旧山河》写的序中说:“这是难得的不含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岂止无毒无害,里面还加了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在学历史的人中,刀尔登是少有的学进去又学出来的人。刀尔登能钻进浩渺的史料,又从里面钻出来,用反思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的波涛汹涌。所谓反思的眼光,就是重新诠释中国历史中被颠倒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集体与个体的关系、道德与制度的关系。”
思享家系列丛书:
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
半生为人
问道者
价值的理由
海报:
观念的水位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观念的水位
8.2 (205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1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信息在今天的中国值得被反复和清晰地传递。”
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环节,而本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