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安娜.卡列尼娜 豆瓣
Ahha Kapehnha 所属 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高惠群 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8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之一。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莱温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战争与和平1:安德烈·博尔孔斯基 (196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Война и мир I: Андрей Болконский
9.3 (54 个评分) 导演: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演员: Ludmila Savelyeva / Sergey Bondarchuk
其它标题: 전쟁과 평화 1부: 안드레이 볼콘스키 / Война и Мир 1: Андрей Болконский
  电影史上制作精致,构思严谨的宏篇巨制。外景地多达一百六十多处!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继承了苏联在拍摄历史题材与军事题材影片方面的传统,完美的融托尔斯泰原着精神于其中,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阔的历史画卷。   影片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影片共分四部。
二手时间 豆瓣 Goodreads
Время секонд хэнд 所属 作品: 二手时间
8.9 (247 个评分) 作者: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吕宁思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战争与和平(上下) 豆瓣
Война и миръ 所属 作品: 战争与和平
8.7 (6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刘辽逸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 7
小说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9世纪初到20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中心主题则是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他自私贪婪、虚伪堕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仍争权夺利、寻欢作乐。在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尔是恶少,女儿艾伦则是荡妇。另一类是彼埃尔·别朱霍夫、安行烈·鲍尔康斯基和
镜子 (197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Зеркало
9.0 (352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玛格丽特·捷列霍娃 /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其它标题: Зеркало / 写真
本片是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一部自传体电影。幼年的塔科夫斯基随着母亲(玛格瑞塔·泰瑞柯娃 Margarita Terekhova 饰)去亲戚家借钱,他独自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发现了一面镜子,并通过镜子审视自己,在巴赫的音乐中,塔可夫斯基的回忆慢慢带出了一系列的事件:电视上在播报一个口吃的年轻人通过催眠治痊了自己;一个被家庭忽视的妻子遇上一位迷路的乡村医生,两人之间产生若即若离的关系;一个未曾露面的叙述者与前妻在争吵;一个早熟的年轻人备受军事指导员的呵责。这些毫无关联的片段式回忆通过镜子串联起来,展现了导演对时间、历史、生活、土地、梦境等意象的哲学思考。
导演的母亲在影片中扮演艺术家的母亲;他的父亲,一位著名的俄罗斯诗人,在画外音中朗读自己的诗作。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豆瓣
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 所属 作品: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9.8 (10 个评分) 作者: [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田大畏 等 群众出版社 2006 - 9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死屋手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死屋手记
9.4 (7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曾宪溥 / 王健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在本书中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由于结构巧妙,交织成一幅沙俄牢狱生活的鲜明图画,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伊万的童年 (1962)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
8.7 (378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爱德华·阿巴洛夫 演员: 尼古拉·布尔里亚耶夫 / 瓦连京·祖布科夫
其它标题: 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 / 伊凡的少年时代(台)
残酷的战争摧毁了12岁男孩伊万(Nikolay Burlyaev 饰)的童年,母亲和姐姐早年被德国军队杀害,小小年纪的伊万也不得不走上战场,成为一名在战火和死亡中穿梭的侦察兵。
由于年龄的关系,中尉戈克森甚至不敢相信伊万的身份,但从科赫林上尉(Valentin Zubk ov 饰)的口中,他得知眼前这瘦小的男孩竟如此果敢。科赫林上尉希望将伊万带离战场,送他到远方读书。然而伊万却拒绝离开,这个勇敢的男孩决心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本片荣获1962年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1962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孤独之岛 (2006)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Остров
8.3 (6 个评分) 导演: 帕维尔·龙金 演员: 彼得·马莫诺夫 / 维克托·苏霍卢科夫
其它标题: Остров / 圣人岛
1976年俄国北部,有位神父在孤岛上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许多教徒将他视为能预言未来、治疗残疾的圣人,但他却自认是一身罪孽深重,因为在40多年前,他曾在纳粹的逼迫下枪杀了一名俄军军官…
安德烈·卢布廖夫 (1966)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9.1 (184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 伊万·拉皮科夫
其它标题: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 安德鲁卢布列夫(台)
15世纪初,俄罗斯动荡时期。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Anatoli Solonitsyn饰)在大公的邀请下前往莫斯科为教堂作画,受到了贵族式的服务与对待。然而,卢布廖夫却身处在一个饱受鞑靼人铁蹄践踏和充满灾难残杀的悲惨时代。目睹了黎民百姓在大公暴政下的水深火热,卢布廖夫毅然离开教堂返回修道院。不久,卢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进行圣像创作。然而面对居民被无辜的残杀,教堂在战火中被无情的摧毁,卢布廖夫再次陷入艺术与现实巨大反差的质疑之中,拒绝继续作画。1423年,鞑靼人的军队终于被赶出俄罗斯的大地。在经历了炮火、鲜血的锤炼洗礼后的卢布廖夫,终于完成了传世名作《三位一体》的创作。
由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执导的旷世史诗巨作《安德烈·卢布廖夫》,用塔式特有的诗化电影语言和如历史壁画一般的浓重画笔,呈现了15世纪俄罗斯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漂泊与抉择的一生。本片荣获1969年第22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
回归 (2003)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Возвращение
8.7 (179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萨金塞夫 演员: 弗拉迪米尔·加林 / 伊万·杜布朗拉沃夫
其它标题: 리턴 / 父、帰る
消失了12个年头之后,父亲重新回到家中,而两个儿子——安德列和伊万已经长大。他们虽时时刻刻思念父亲,然真正相会时却产生了隔膜感。父亲带着两个儿子去俄罗斯北部的小岛度假,一路上他们遇到各种困难,父亲皆能轻松解决,然而父子间的距离却始终没有拉近。他对待儿子们格外严厉,大儿子安德列对此只能小心应付,小儿子伊万却桀骜不驯。这次旅行,是否能成为父子间的疗伤之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