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逼视的眼神 豆瓣
作者:
《读书》杂志 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5
《逼视的眼神》从一个有限的侧面反映了九十年代以降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认真探索。如今许多人在一种怀旧的气氛中回忆八十年代,也常常有人将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加以对比,说明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和思想热忱。然而,我们的“小小十年”真的那样贫乏吗?这是剧烈转变的时代,这是一个常常让人感到困惑的时代,但这也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真诚地投入思想探索和社会实践的时代。相较于八十年代对于西方的崇敬,这个时代的思考中渗透了新的文化自觉;相较于许多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颓败,中国的知识分子力图重整思想的旗帜,建立批判的阵地;相较于过去时代的声调相对单纯的讨论,这个时代的思想空间容纳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声音。这套小小的精选集是一个深刻改变我们社会的大转变时代的见证,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中勤奋探索的侧影。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小小十年”埋藏着未来的种子。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豆瓣
所属 作品: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9.1 (2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许绮玲
/
林志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8
此文是Benjamin, W.的作品Illuminations (1970)。全文讨论「艺术」及其产物在历史的脉络中如何因为艺术生产工具的发明而产生质变与量变,并讨论这种变化的过程如何渗透到文化的场域中,使文化场域中的权力重新被界定。经由Benjamin, W.犀利思想的引介,吾人可一窥各类艺术在近代演变的来龙去脉,及其与科技结合后隐晦不显的一面。
本雅明的思想根植在犹太教卡巴拉神学传统中,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受超现实主义等思潮影响,形成独特的文风,行文凝练,意象交叠;称为“意象的辩证法”,既为时人称叹,又不为时人理解。今天,大多数激进思想家和文人的身价都在下降,本雅明却独享出人意料的运气与声望,此中奥妙;颇堪回味。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辑录本雅明论艺散文四篇:《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本雅明的思想根植在犹太教卡巴拉神学传统中,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受超现实主义等思潮影响,形成独特的文风,行文凝练,意象交叠;称为“意象的辩证法”,既为时人称叹,又不为时人理解。今天,大多数激进思想家和文人的身价都在下降,本雅明却独享出人意料的运气与声望,此中奥妙;颇堪回味。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辑录本雅明论艺散文四篇:《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重构中国精神 豆瓣
作者:
《中国新闻周刊》
文汇出版社
2005
- 6
过去一百年间,经历了中西文明的几度碰撞,经历了文化上的自我怀疑和放弃,传统的信仰、道德、伦理、文化认同面临挑战;经历了政治上的几番冲击,曾经给一些人以支撑的意识形态也产生摇摆。
不受节制的商业化浪潮,最彻底地冲刷了人们的心灵,一些中国人变成了虚无主义者。
其实,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不能没有信仰、道德、伦理,不能没有理性精神、公益精神,也不能没有文化自信。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人重建其精神世界的某些迹象。也许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人的精神重建的时代。
一旦人们获得自然的自由,则人们会本能地寻找一种更为正当、自己的文化,也可以和悠远的历史接上脉,滋养健全的道德、价值和生活方式,安顿中国人的身心。
本书将透过目前看似混沌的社会乱象,掘发那些致力于精神重建的人们的故事。
不受节制的商业化浪潮,最彻底地冲刷了人们的心灵,一些中国人变成了虚无主义者。
其实,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不能没有信仰、道德、伦理,不能没有理性精神、公益精神,也不能没有文化自信。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人重建其精神世界的某些迹象。也许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人的精神重建的时代。
一旦人们获得自然的自由,则人们会本能地寻找一种更为正当、自己的文化,也可以和悠远的历史接上脉,滋养健全的道德、价值和生活方式,安顿中国人的身心。
本书将透过目前看似混沌的社会乱象,掘发那些致力于精神重建的人们的故事。
北京法源寺 豆瓣
所属 作品: 北京法源寺
8.3 (51 个评分)
作者:
李敖
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4
- 8
《北京法源寺》是作者作为政治犯被关押期间所写的几部小说之一。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是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北京法源寺》在小说理论上,有些地方是有意“破格”的。有些地方,它不重视过去的小说理论,也不重视现代的,因这它根本就不要成为“清宫秘史”式的无聊小说,也不愿成为新潮派的技巧小说,所以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该赶快“过桥”的,也就不多费笔墨,该大力发挥的,也不避萧伯纳一《一人演说》之谶。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是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北京法源寺》在小说理论上,有些地方是有意“破格”的。有些地方,它不重视过去的小说理论,也不重视现代的,因这它根本就不要成为“清宫秘史”式的无聊小说,也不愿成为新潮派的技巧小说,所以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该赶快“过桥”的,也就不多费笔墨,该大力发挥的,也不避萧伯纳一《一人演说》之谶。
印加人 豆瓣
Incas: Lords of Gold and Glory 所属 作品: 印加人
作者:
[美] 戴尔·布朗
译者:
段长城
华夏出版社
2004
- 1
《失落的文明》各卷所展示的,正是文明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读起来就像成人重看儿童时期的老照片一样,每幅图景都会唤起一丝涉茫的追忆。这套丛书可以作为艺术图集来欣赏,同时也可供前往世界各的旅游者参考,了解那里不可错过的古迹名胜。 《失落的文明》整体设计较好,古代世界的各种文明,包括新旧大陆,基本都已覆盖。本书是普及性读物,但其内容终究有其专业性,尤其是翻译成中文,殊非易事,复制书内这么多的图书也有难度,实在值得赞赏和感谢。
公元前1400年,安第斯山东麓北部小山谷出现了查文风格——附属于一种强大的宗教——其影响到公元前400年达到顶峰。1000年后,大一些的群落向内地迁移,翻山越岭,定居在长满森林的东部山麓,利用在海岸地区发展起来的农田灌溉方法进行耕作。聚居区围绕着神庙建筑群日益繁荣,工匠们开始生产出愈发精致的陶器和纺织品。考古学家们根据时间和地理分布对安第斯工艺品进行分类。 本书对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探索,是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文明发展的进程,绝不是简单直线的。本书可以作为艺术图集来欣赏,同时也可供前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参考,了解好里不可错过的古迹名胜。书的各卷皆有地图和年表,与论介、考古遗址、文物相配合,还介绍了自然景观与一般人文风光。
公元前1400年,安第斯山东麓北部小山谷出现了查文风格——附属于一种强大的宗教——其影响到公元前400年达到顶峰。1000年后,大一些的群落向内地迁移,翻山越岭,定居在长满森林的东部山麓,利用在海岸地区发展起来的农田灌溉方法进行耕作。聚居区围绕着神庙建筑群日益繁荣,工匠们开始生产出愈发精致的陶器和纺织品。考古学家们根据时间和地理分布对安第斯工艺品进行分类。 本书对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探索,是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文明发展的进程,绝不是简单直线的。本书可以作为艺术图集来欣赏,同时也可供前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参考,了解好里不可错过的古迹名胜。书的各卷皆有地图和年表,与论介、考古遗址、文物相配合,还介绍了自然景观与一般人文风光。
美的历程 豆瓣
所属 作品: 美的历程
8.8 (33 个评分)
作者:
李泽厚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 3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拧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1981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
此修订插图本,是作者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最新订正。全书插图作了调整,增加了四十余幅重要插图,用以佐证真论述、丰富其内容。
此修订插图本,是作者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最新订正。全书插图作了调整,增加了四十余幅重要插图,用以佐证真论述、丰富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