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美女与野兽》电影日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美女与野兽》电影日记
作者: [法国] 让·科克托 译者: 王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7
对于所有的电影爱好者而言,阅读《美女与野兽》的拍摄日记纯粹是一种心醉神迷的享受。虽然时光流逝,这文章的魅力丝毫未减——无论从其诗意的力度,还是从对我们坦然展示电影角度而言。更确切的说,这是敞开心扉的电影。《美女与野兽》显然是一部独特的影片,摄制于法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法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法国刚刚获得解放。在那个艰难岁月,电力之类的基本资源常常非常缺乏。《美女与野兽》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技术与诗意。
这部日记具有绝对的现代性、不可思议的时代感。我们这个年代充斥的电影,多的是靠时髦的数字机器实现特效,靠后期制作众多的特技达到完美;《美女与野兽》的拍摄却把我们带回到了电影的手工艺术制作期,其技术性亦很强,但诗意却总是占据统领地位。科克托表现出一种极度的苛求——首先是针对他自己。这种工作态度与方式是21世纪的电影人必须探究与学习的。所有的电影都是一场考验,正是经过这样的考验才会产生美。我们需要阅读、再阅读这部日记,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种经验,更是为了从中汲取灵感,将科克托崇高伟大的事业永久传承。
陌生人日记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让·科克托 译者: 周怡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本书是十七个短篇随笔合集。作者主要谈论了灵感、记忆、友谊以及其他许多话题,似乎旨在揭开覆在脸上的面具,与我们坦诚相见。而本书题目也正好恰当地表达了萦绕在作者科克托内心的问题——“我并非你们想象的那样”。
关于电影 豆瓣
所属 作品: 关于电影
作者: (法)科克托 译者: 周小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8
科克托与查理·卓别林同时出生于1889年,所不同的是,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平民的家庭,而科克托则降生于巴黎一个富有的家庭,自幼便浸润于上流社会的氛围中。六岁的时候,科克托便观看了卢米埃尔兄弟早期的影片《水浇园斗等,并接触到了戏剧和马戏。他九岁的时候,父亲开枪自杀。父亲的死成了他一生都无法摆脱的魔咒,悲剧主题在他日后的创作中循环出现,死亡与血追随着他的作品,如《诗人之血》、《双头鹰》、《永恒的回归》、《俄耳甫斯的遗嘱》等。极具艺术修养的外祖父每个周末都带他去听音乐会,他因此发现了贝多芬、李斯特、瓦格纳等,音乐的熏陶对他一生的创造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尽管他涉足的艺术领域甚广,真正留下来的,或许正如弗朗索瓦·佩里耶所说,“还是他的电影”。他的艺术声誉主要来自于电影,他甚至被认为是法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不仅与雷诺阿、布莱松等人齐名,更作为不受教条约束、进行自由创作的艺术家典型,得到戈达尔、特吕弗、雷乃、德米等后来的新浪潮年轻导演们的仰慕。
其实,科克托直到1927年才尝试电影拍摄,而这部与一些朋友一起拍摄的、题为《让·科克托拍电影》的16毫米影片已无处找寻。当诺阿耶家族在1929年底建议他拍摄一部动画片的时候,可以说,他对电影拍摄知之甚少。然而,他很快在电影里找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新空间、新语言,最初的动画片最终在1930年变成了传世先锋派影片《诗人之血》。
如果说令超现实主义者们反感的《诗人之血》成了心理学家和电影爱好者感兴趣的典型,那么1943年拍摄的《永恒的回归》终于为他赢得了观众,这部以中世纪特里斯唐和伊泽的传说为原型的现代故事,重新燃起了他对电影的激情。而大获成功的《美女与野兽》则可以说是幻梦剧作中最杰出的一部影片。
科克托将电影作为表现自我的方式。他借古希腊神话中的诗人俄耳甫斯之名,唱出了诗人之歌《俄耳甫斯》和《俄耳甫斯的遗嘱》。他说:“《俄耳甫斯》曾经是我的‘总和’,我将我全部的生活都放了进去。”而“《俄耳甫斯的遗嘱》将是我对电影的告别”,“将是人们在船或火车消失之前挥动的手帕”。
于科克托而言,电影应该是以诗的形式来探索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他对于电影的独到见解,在《关于电影》一书里,有着详尽的论述。他向来强调电影的艺术性,将电影称为第十位缪斯,虽然年轻,但也应像其他缪斯一样拥有高贵的身份。他多次引用穆索斯基临死时惊人的预言:“未来的艺术将是那些会动的雕像。”会动的雕像即电影,电影即艺术。他厌恶以商业为目的的电影,急功近利使电影误解它作为缪斯的神圣使命。他崇尚黑白电影,彩色就像“吸引昆虫的假花”,将淡化电影的神话色彩,使电影里会动的雕像接近现实,变得庸俗。
科克托的影片通常曲高和寡,这也许与他对电影的艺术要求吻合。他希望电影能跟其他缪斯一样,做一只母螳螂,吞噬它爱的人,让爱人的作品代替爱人活着。伟大的艺术品通常在艺术家死后获得价值。科克托影片的价值,在电影史里才充分显现出来。应该不要忘记的是,科克托还为众多法国著名导演编写了剧本,其中就有布莱松的杰作《布洛涅树林里的女人们》。因此,这位诗人电影艺术家在法国电影里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鼠疫 Eggplant.place 豆瓣
la paste 所属 作品: 鼠疫
8.6 (70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顾方济 / 徐志仁 译林出版社 2003 - 5
本书收录了法国现代著名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的两部作品:《鼠疫》与《局外人》。这两部作品同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均被列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局外人》写的是人在荒缪的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已;《鼠疫》写的是面临同样的荒唐的生存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而是在艰苦搏斗中感受着人生的幸福。
广岛之恋 豆瓣
Hiroshima mon amour 所属 作品: 广岛之恋
8.2 (103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谭立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7
如果一定要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寻找一部电影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无疑应当是《广岛之恋》。《广岛之恋》以其现代意义的题材,暧昧多义的主题,令人震惊的表现手法,与新小说派的紧密联结,在多重意义上,启发和开创了现代电影。
一九五九年的五月,阿伦·雷乃携他于去年拍摄完成的新片《广岛之恋》来到法国戛纳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第十二届电影节,影片如一枚重磅炸弹,立即轰动了整个西方影坛。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空前伟大的作品”、是“古典主义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
《广岛之恋》讲述在日本拍戏的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建筑师的异国恋情,穿插遭遇原子弹的广岛和二战时期女演员少女时代在法国小城纳韦尔与德国士兵的爱情悲剧。人们说《广岛之恋》是电影的转折点,影片中首次出现大胆而新颖的叙事技巧,电影将早已为文学把持的地盘夺了过来,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介入,影片同传统的、以设置一个无所不知的讲述者为基础的现实主义表演实行了决裂。一个或多个人物的独白取代了讲述者。世界不再是被描绘的了,而是反映在人的脑海中,观众也不得不以新的方式去感受这些影片。
五十年代末期,法国一批新进导演掀起反传统的电影运动,被称为“新浪潮”,以戈达尔为首的年轻导演蔑视一切传统的电影叙事方法,拍摄的电影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 同时期崛起的“左岸派”电影集团通常被视为“新浪潮”的一个分支,阿伦·雷乃既是这一集团的代表,他们拍摄的影片注重探索人的内心意识,更使用大量现代色彩十分浓郁的时空倒错的“意识流”手法。
左岸派与文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当时盛行的“新小说”派作家其一大部分即是“左岸派”的成员。如“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玛格丽特·杜拉斯。“新小说”派作家给“左岸派”电影带来了强烈的文学风格,因而“左岸派”电影又被称为“作家电影”。“作家电影”一词广义上具有双重含义,其一它意味着影片的导演即是影片的创作者,影片必须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其二影片的剧本屏弃改编名著,而是只拍为电影原创的剧本,其中一大部分是文学家为电影创作的剧本,影片中许多表现手法因而来源于对文学表现手法的借鉴。《广岛之恋》由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阿伦·雷乃导演,无疑成为左岸派作家电影的代表作。
《广岛之恋》的爱情与反战反军国主义题材的相互交织得益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剧本原创,但是纵观阿伦·雷乃的创作历程,当代历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事件)以及战争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始终是他选材的重心所在。创作于1950年的《格尔尼卡》借助毕加索的同名绘画,对在1937年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这个著名的古城所进行的灭绝人性的轰炸进行强烈的抗议。1955年阿伦·雷乃又拍摄了《夜与雾》,重新剪辑档案馆得来的黑白照片,新闻片以期重现纳粹集中营残酷情景。而《广岛之恋》正是这两部作品的合乎逻辑的延续和归宿。
广岛之恋 (1959)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Hiroshima mon amour
8.0 (312 个评分) 导演: 阿伦·雷乃 演员: 埃玛妞·丽娃 / 冈田英次
其它标题: Hiroshima mon amour / 广岛吾爱
1957年,法国女演员(埃曼纽尔•莉娃)来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电影时,邂逅当地的建筑工程师(冈田英次),两人在短暂时间内忘记各自的有夫之妇、有妇之夫身份,产生忘我恋情。
然而因为广岛这块土地的特殊性,两人在激情相拥时,女演员脑海中总会闪现若干有关战争的残酷画面,建筑工程师也常令她回忆起她在战时于法国小城内韦尔与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爱情。电影拍摄结束后,被纠缠的女演员感觉自己唯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投入地把身体交于建筑工程师。
碧海蓝天 (198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e grand bleu
8.3 (376 个评分) 导演: 吕克·贝松 演员: 让-马克·巴尔 / 让·雷诺
其它标题: Le grand bleu / 碧海情深
杰克(让-马克•巴尔 Jean-Marc Barr)在希腊海边长大,虽然小时候眼看着爸爸死于一次潜水事故,却没有削减杰克对大海的热爱。当杰克的朋友恩佐(让·雷诺 Jean Reno饰)找到他,劝说他参加潜水冠军大赛时,杰克答应了,在比赛中成绩突出勇夺冠军,并且得到了乔安娜(罗姗娜•阿奎特 Rosanna Arquette饰)的爱。两人打得火热,杰克却意识到他放不下、离不开大海。
意外发生了。好友恩佐在潜水中不幸丧生,杰克把恩佐的尸首放入大海当中,杰克的心中非常迷乱,他觉得自己不再属于人类社会,只想潜进深海,像海豚一样陪伴大海一生。尽管传来了乔安娜怀孕的消息,杰克深情的看了看爱人,转身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云上的日子 (1995)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Al di là delle nuvole
7.4 (262 个评分)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维姆·文德斯 演员: 苏菲·玛索 / 约翰·马尔科维奇
其它标题: 구름 저편에 / 愛のめぐりあい
① 费拿拉小镇,工程师斯瓦诺(Kim Rossi Stuart 饰)邂逅了女教师卡门(Inés Sastre 饰),他们一见钟情,卡门却拒绝了斯瓦诺的吻。当他们三年后再次相遇时,斯瓦诺则在肉欲面前止步。
② 海滨小城,某导演(John Malkovich 饰)信步游荡时遇到了美丽的女子(Sophie Marceau 苏菲•玛索 饰)。她向导演坦白曾亲手杀害自己的父亲。他们并未因此疏远,反而缱绻缠绵。
③ 巴黎,妻子离开不忠的丈夫,寻找租房时遇到了失去妻子的卡罗(Jean Reno 饰),他们似乎找到了共通的心绪。
④ 英俊的男孩爱上了一个姑娘(Irène Jacob 饰),他尾随、表白,却得知她将要把自己献给上帝。
本片荣获1996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最佳编曲、1995年威尼斯电影节费比西奖。
虎口脱险 (196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La grande vadrouille
8.7 (696 个评分) 导演: 热拉尔·乌里 演员: 路易·德·菲奈斯 / 布尔维尔
其它标题: La grande vadrouille / 横冲直撞出重围(港)
二战期间,英国一架飞机在执行轰炸任务中,被德军击中,几名英国士兵被迫跳伞逃生。他们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并用这次行动的代号“鸳鸯茶”作为接头暗号。
他们分别降落在法国巴黎德军占领区的不同地点。大胡子中队长雷金纳德被动物园管理员所救。而另外两名士兵,也分别在油漆匠奥古斯德 (布尔维尔 饰)和乐队指挥斯塔尼斯拉斯(路易·德·费内斯 饰)的帮助下掩藏好了。即便德军展开了全城的搜索,油漆匠、指挥和中队长还是在浴室顺利地会面,几经辗转,英国士兵终于接上了头。几个原本并不认识的人,就这样结成了生死同盟,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生死游戏。同时,也闹出了不少温情的笑话。他们用微薄的力量对抗严酷德军,险相迭生,滑稽搞笑,为了逃出虎口,共同战斗。
虎兄虎弟 (2004)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Deux frères
7.7 (71 个评分) 导演: 让-雅克·阿诺 演员: 盖·皮尔斯 / 让-克洛德·德雷菲斯
其它标题: Deux frères / 虎仔两兄弟
老虎古玛和桑哈出生在印度支那的原始森林里,本来正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期,但是这里的古老石窟却招惹来一帮西方来的探险队。他们枪杀了他们的父亲。不幸的古玛被他们抬走了,剩下桑哈跟母亲慌乱逃生。古玛给辗转卖到了马戏团,被迫每天练习跳火圈之类的把戏。他想念家人,还不习惯被驯养的生活,境 况非常悲凉。
而他的兄弟桑哈,也没能逃脱被人类抓捕的命运。幸亏长官的儿子非常宠爱它,把它留在家中一起生活,让他免于颠簸的生活。然而,它毕竟是一只有野性的老虎,当家人发现了危险的苗头时,可怜的桑哈还是被送到了动物园。
几个月后,一场斗虎比赛开始了。两兄弟竟然意外被安排成竞技场上的对手。这次重逢让兄弟俩喜出望外,并开始了他们的逃脱计划。
情人 (199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L'amant
7.9 (647 个评分) 导演: 让-雅克·阿诺 演员: 珍·玛奇 / 梁家辉
其它标题: 연인 / 愛人/ラマン
1929年的越南是法国殖民地,简是一个15岁的法国少女,在西贡女子寄宿学校读书。每逢假期简便回家,母亲办了一所很小的学校,收入甚少。简有两个哥哥,大哥比尔吸毒成瘾且横行霸道,二哥保罗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负。一天简一如往常一样告别母亲乘上渡船回学校,在船上遇到一个坐黑色大轿车的阔少爷东尼。东尼是华侨富翁的独生子,东尼喜欢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讪,两人便搭上了。简在寄宿学校里知道有的女生在外卖淫,她也想找个有钱人试试,因此很主动与东尼交谈。上岸后两人逛了西贡,还一起上馆子吃中国饭菜,东尼并用汽车送她回学校。第二天刚放学,黑色汽车就等在校门口了。 简和东尼很快就坠入爱河。东尼把简带到他的公馆,这是中国富人们常用来金屋藏娇的地方。他俩在这里幽会、洗澡、玩耍。有时晚上也不回学校,校方只好通知她的母亲,然而……
乡愁 (1983)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Ностальгия
9.1 (364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 厄兰·约瑟夫森
其它标题: Ностальгия / 怀乡
俄国诗人安德烈(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Oleg Yankovsky 饰)在美丽的女翻译尤金伲亚(多美兹亚娜·佐丹奴 Domiziana Giordano 饰)的陪同下,一同前往意大利寻访一位十八世纪俄国作曲家的生活。他们一起走访充满宗教意象的乡村教堂,在一座有天然温泉的古老小镇停留。 此时他遇见了不被世人理解的疯人多米尼克(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饰),村民因为他早些年囚禁家人而认为他神经失常。可安德烈看到了多米尼克疯狂下的深意,并被他所吸引。同时他拒绝了性感的尤金伲亚的示爱。此时的安德烈,游走在支离破碎的现实与超现实的梦境中不能自拔。他对祖国的思念、与家人的分离……种种情愫混杂在一起,彼此纠缠,化为终生的乡愁。
本片获1983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普通评审团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喜马拉雅 (1999)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Himalaya - l'enfance d'un chef
7.9 (43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瓦力 / 米歇尔·德巴 演员: 蒂伦·洛迪普 / 古尔戈恩·基亚普
其它标题: Himalaya - l'enfance d'un chef / 雪岭传奇
在与天相连的莽莽群山之中有一座藏族村寨,由于生产的粮食不够自给,世世代代靠运盐为生。老首领天尼的儿子本应是下一任村里的头人,却在运盐的路上意外身亡,而众望所归的继任者卡玛在天尼的眼中则是为夺头人之位而蓄意害死自己儿子的罪犯。在一次新的运盐旅程开始前夕,村子里以老天尼和卡玛分别为首的两派各持一辞,互不相让。最终卡玛带领年轻人在提前于老人们占卜的日子出发,而天尼而带领自己当喇嘛的儿子和孙子以前一群老随从按占卜的日子上路。运盐队伍不仅一路风餐露宿还要应对群山之中意想不到的危险,两支运盐的队伍谁能克服艰难险阻先到达旅途的终点?本片影像风格粗狂绮丽、荡气回肠,宛如仙乐般的藏密梵音贯穿始终,令人心旷神怡。
该片是由法国、尼泊尼、瑞士和英国四国合作,历时9个月拍摄的剧情与纪录大片,曾入围第7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以及2000年欧洲电影最佳摄影奖提名,并于当年获得了恺撒最佳摄影奖和音乐奖。
四百击 (1959)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Eggplant.place TMDB
Les Quatre Cents Coups
8.9 (856 个评分)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演员: 让-皮埃尔·莱奥 / 克莱尔·莫里埃
其它标题: 400번의 구타 / 大人は判ってくれない
  特吕弗的半自传体作品,探讨了一个13岁男孩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安托万(让-皮埃尔•利奥德 Jean-Pierre Léaud 饰)处于成长的叛逆期,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成长土壤。他面对着僵化保守的学校教育制度、四分五裂的家庭坏境和残酷冰冷的社会面相,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出路。他逃课,见到母亲和他人偷情,跟老师谎称母亲去世,谎言被揭穿后,他离家出走,彻夜不归,并为了归还偷走的打印机而被警察当场抓住,带去了少管中心,但他还是在大家不留神的时候逃走了。安托万拼命往外跑,身后警笛鸣起,迷惘的安托万一直朝着大海奔跑……
夏日纪事 (1961)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豆瓣
Chronique d'un été (Paris 1960)
7.8 (54 个评分) 导演: 让·鲁什 / 埃德加·莫兰 演员: 玛索琳娜·罗尔丹·伊文思 / Marilù Parolini
其它标题: Chronique d'un été (Paris 1960) / Chronicle of a Summer
1960年的夏天,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和让·鲁什对巴黎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这部论述电影连续几个月跟踪调查的进行,也记录了主人公们的变化。调查中被采访的人最后在影片第一次放映的时候聚集在一起观看进行讨论,有人的赞同,有的人驳斥。两位导演通过这部真实电影,经历了既极具挑战又充满乐趣的体验。
"In the summer of 1960, Jean Rouch and Edgar Morin investigated the everyday life of people living in Paris. ""Are you happy? How do you live?"" These are some of questions they asked young people on the street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ir idea of happiness.
From manual labourers, students, to a couple of office workers, the different protagonists reveal themselves in conversation, unconcerned about the presence of the camera. With no script, and no professional actors, this film sets out to frame the limits of cinematographic truth."
1961 戛纳国际电影节 国际影评人奖
法国电影新浪潮 豆瓣
所属 作品: 法国电影新浪潮
8.1 (23 个评分) 作者: 焦雄屏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 7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革命性运动。它突破了传统电影一元化的结构,拓展了电影的创作领域,在形式和内容的突破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本书从新浪潮运动发生的背景谈起,详述其流派、演变、成果,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对电影制作和电影美学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对该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作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
的士速递4 (2007)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Taxi 4
6.4 (107 个评分) 导演: 热拉尔·克瓦兹克 演员: 萨米·纳塞利 / 弗雷德里克·迪芬塔尔
其它标题: Taxi 4 / 终极杀阵4
故事围绕由比萨快递员转职为计程车司机的丹尼尔(萨米•纳塞利 饰)和英俊但迷糊的马赛警察埃米利安(弗雷德里克•迪方多 饰)展开。
丹尼尔驾驶技术高超,他所开的计程车经特别改良,时常在马路上风驰超速,在改装的出租车的帮助下多次协助老出纰漏的马赛警察侦破案件;警察埃米利安是丹尼尔的好朋友,英俊的他有时有点迷糊老干傻事儿。经常需要丹尼尔来帮他收拾烂摊子。
埃米利安和他的马赛警察们接受到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一一看守被押送过境的比利时籍恐怖分子头目 24小时。高人但不威猛的马赛警察局长吉贝尔部署下了“天罗地网”,没想到还没出机场就差点把犯人弄丢了,搞得军方大为火光;而埃米利安的美丽动人的辣妹女友蓓塔则接到了另一项卧底任务,两个人刚刚开始的假期又不得不分开……
恐怖组织为了营救他们的头目,在马赛精心设计了一连串的袭击。而法国政府似乎对此也有所准备。一场精心谋划的连环局开始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究竟谁是黄雀呢?
Lady & Bird 豆瓣
8.7 (243 个评分) Lady & Bird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Hello…你能听见我们吗?我们迷失了。」
Lady&Bird--->Keren Ann和Bradi Johannsson,一个是拥有多国血统的混血女创作人,一个是冰岛Trip-hop乐队Bang Gang的主唱。化身为Lady&Bird共同合作的一张同名专辑,优秀的女声出色的编曲。吉他加上一些柔软的和声,入耳是滑腻的,然而又不是一种甜腻,借用一句形容mum音乐的话就是:"于冰冷之处呵出温暖之花"女生合唱的吟或是拟声层次丰富而韵律感十足层层叠叠不犹让人想起莲花之类的东西一层层铺展开来,花瓣柔和呈现的同时清香出来了,浸入人心.很迷恋Lady Bird的和声,简洁明了,力度适宜,音乐不俗,转折或是高潮往往给人京戏不在该到的时候到来,我们终是喜欢在刺激或是未知中得到欢乐的. Lady Bird,是一支有阳光破碎声音的美丽乐队. Lady Bird. 或是Lady and Bird....
La Ballads of Lady & Bird
Bird : Lady?
Lady : Yes Bird?
Bird : It's cold
Lady : I know
Lady : Bird... I cannot see a thing
Bird : It's all in your mind
Lady : I'm worried
Bird : No one will come to see us
Lady : Maybe they come but we just don't see them
What do you see?
Bird : I see what's outside
Lady : And what exactly is outside?
Bird : It's grown-ups
Lady : Well maybe if we scream they can hear us
Bird : Yeah, maybe we should try to scream
Lady : Ok, Bird
Lady & Bird : Heeeelp, Heeeelp
Can you hear us now ?
Hello !
Help !
Hello it's me
Hey
Can you see
Can you see me
I'm here
Nana come and take us
Hello
Are you there
Hello
Lady : I don't think they can hear us
Bird : I can hear you lady
Bird : Do you want to come with me lady
Lady : Will you be nice to me Bird
Lady : You're always be nice to me because you're my friend
Bird : I try but sometimes I make mistakes
Lady : Nana says we all make mistakes
Bird : Maybe we should scream more
Lady : Yes, Bird let's scream more
Lady & Bird : Help ! Help us ! Come on ! Help
Hello !
Help
Hello !
We're lost
Lady : I think they cannot see us
Bird : Nobody likes us
Lady : But they all seem so big
Bird : Maybe we should just jump
Lady : What if we fall from the bridge and then nobody can catch us
Bird : I don't know let's just see what happens
Lady : Okay
Bird : Come with me
Lady : Shall we do it together
Bird : Yeah
Lady & Bird : 1 2 3....Aaaaaaah
Bird : Lady?
Lady : Yes Bird
Bird : It's cold
Lady : I know
Lady : Bird...I cannot see a thing
Bird : It's all in your mind
两个童音,如同鸟笼中稚鸟的对话,冷落,寂寞,伴随,冰凉这些词语没有出现
以上长段的歌词对白却在清脆滴水般透净的音乐中钝重地说明了一切.
Lady只有Bird,Bird只有Lady.
阳光还是破碎的,来时的路已无法回去,破碎的割伤无法修
因为我们的经脉血管早已种下忧伤和苦痛.
即使有阳光,即使有"女士鸟"优雅地歌唱.
温温暖暖,悠悠闲闲,懒懒洋洋.
唱一束破碎婉转的午后阳光;转一轮无法回旋的岁月时长.
香水 (2006) TMDB IMDb 豆瓣 Min reol 维基数据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8.2 (1189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提克威 演员: 本·卫肖 / 艾伦·瑞克曼
其它标题: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 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
十八世纪,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本•韦肖 Ben Whishaw 饰)出生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不堪的地方——鱼市场上。格雷诺耶天生对气味有着惊人的天赋:无论恶臭还芳香,他都一一记住,并能轻易分辨各种气味。
当他在孤儿院长到13岁的时候,被院长卖给了制皮匠。格雷诺耶在制皮铺过着犬马不如的生活。机缘巧合,格雷诺耶在香水巴尔蒂尼面前展露了其过人的天赋,进入了香水铺工作。但格雷诺耶并不仅仅满足于制作出世界上最芳香的香水,他梦想学得如何保存万物气味的方法。巴尔蒂尼告诉格雷诺耶香水的起源地在格拉斯,那里的人知道保存气味的方法。格雷诺耶拿着巴尔蒂尼的推荐信来到了格拉斯。
格雷诺耶爱上了青春少女的体香,为了把这种香味保存下来,格雷诺耶最终走上了杀手的道路。
夜与雾 (1956)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Min reol TMDB
Nuit et brouillard
9.3 (246 个评分) 导演: 阿伦·雷乃 演员: 米歇尔·布凯
其它标题: Nuit et brouillard / Night and Fog
1956年导演阿伦•雷乃用摄影机带领观众重回奥斯维辛。当年纳粹集中营的旧址上已是一片祥和美丽的野外风光。然而时间倒回到1933年纳粹党掌权之时,整个城市被阴霾笼罩——大片修建起来的集中营房排列整齐,大量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开始接受非人的折磨和侮辱。这里对人种进行分级,在皮肤上纹上编号,在衣服上缝制等级的徽章。疾病,饥饿,劳役使集中营尸体遍地。1942年希莱姆到访,奉行“破坏”政策,集中营难民进入更加悲惨的境遇,被药品公司买下用作实验。1945年,集中营人数倍增后已不堪负荷,成堆的尸体被推土机推入大坑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