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先知三部曲(全新插图修订本) 豆瓣
The Prophet Armed: Trotsky 1879-1921;The Prophet Unarmed: Trotsky 1921-1929;The Prophet Outcast: Trotsky 1929-1940 所属 作品: 先知三部曲
8.3 (6 个评分) 作者: 【波】伊萨克•多伊彻 译者: 王国龙 / 周任辛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 2
这部巨著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详尽的托洛茨基传记,由波兰思想家伊萨克•多伊彻所著。作者依据大量丰富、可靠和翔实的资料,并结合作者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的亲身体会,按照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了托洛茨基作为革命家、理论家、流亡者,直到在异国他乡被刺杀的一生,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鲜活而带有悲剧色彩的托洛茨基。全书共分为三卷:《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879-1921》、《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921-1929》、《流亡的先知:托洛茨基1929-1940》。
《武装的先知》追述了托洛茨基早年的求学经历和革命活动,从孟什维克转变为布尔什维克的过程,在1905年革命中的作用和对俄国革命所作的理论思考,参加和领导1917年十月革命的历史和在十月革命后为保卫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在国内和国际政治舞台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间或叙述和分析了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起源和形成的过程。
《被解除武装的先知》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俄共党内错综复杂的、激烈的且残酷的派系斗争,详尽地叙述了当时苏俄领袖们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党内民主、民族问题、“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革命”等问题上的争论,特别是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之间的角力。
《流亡的先知》着重叙述托洛茨基在土耳其、法国、挪威和墨西哥的流亡生涯,以20世纪30年代欧洲政治地图和苏联国内政治形势为背景,介绍和分析了托洛茨基在流亡过程中对俄国和世界革命等问题的理论著述,最后以他在墨西哥被斯大林刺杀身亡的悲剧结局告终。
20世纪重要的政治传记之一。
——英国《每日电讯报》
对我来说,伊萨克•多伊彻三卷本的托洛茨基生平是这一年最激动人心的读物。毫无疑问,这部传记肯定会列入用英语写成的最优秀的传记之列。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格拉汉姆•格林
他(伊萨克•多伊彻)比以往任何一本书都更准确、更详尽地讲述了这个故事。他的这部传记对任何一个对苏俄和国际共产主义历史感兴趣的人都是必读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A. J. P. 泰勒
(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养成了贯穿余生的对政治传记的热爱。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作为波兰共产党中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学徒,多伊彻通晓德语和俄语,熟知拉丁文化,又是个英语写作的能手。……其他的历史学家更多地把苏联的历史保存在自己的政治记忆里,与他们相比,多伊彻则客观地评价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既想到它最初的宏伟,也预料到它后来的腐败。他从来就没有失去信心,认为1917年的革命动力终将从驾驭它的命运中恢复过来,并以自由而告终。
——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佩里•安德森
战争与和平1:安德烈·博尔孔斯基 (196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Война и мир I: Андрей Болконский
9.3 (54 个评分) 导演: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演员: Ludmila Savelyeva / Sergey Bondarchuk
其它标题: 전쟁과 평화 1부: 안드레이 볼콘스키 / Война и Мир 1: Андрей Болконский
  电影史上制作精致,构思严谨的宏篇巨制。外景地多达一百六十多处!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继承了苏联在拍摄历史题材与军事题材影片方面的传统,完美的融托尔斯泰原着精神于其中,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阔的历史画卷。   影片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影片共分四部。
罢工 (192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Стачка
8.2 (27 个评分)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演员: Maksim Shtraukh /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其它标题: 파업 / Стачка
  本片为苏联电影理论家兼导演爱森斯坦的处女作,用六个章节展示了一场罢工运动的始末。   繁忙的工厂里,工人们埋头工作。布尔什维克党在地下积极组织工人罢工,但表面上仍然一片平静……工厂里的一把工具失窃,当值工人被厂主调查侮辱,气忿不过的工人回到车间,上吊自杀。工人们与厂主爆发了冲突,工人冲出工厂,打倒工头,联络其他工厂的同志,一场大规模的罢工启动了。   工厂主与工人们的谈判陷入僵持,失去生活来源的工人们忍饥挨饿,工厂主又雇佣侦探抓捕工人领导、借助流氓势力破坏工人组织。在水龙和骑警的驱逐下,工人们四处奔逃,最终遭到血腥屠杀……
镜子 (197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Зеркало
9.0 (352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玛格丽特·捷列霍娃 /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其它标题: Зеркало / 写真
本片是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一部自传体电影。幼年的塔科夫斯基随着母亲(玛格瑞塔·泰瑞柯娃 Margarita Terekhova 饰)去亲戚家借钱,他独自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发现了一面镜子,并通过镜子审视自己,在巴赫的音乐中,塔可夫斯基的回忆慢慢带出了一系列的事件:电视上在播报一个口吃的年轻人通过催眠治痊了自己;一个被家庭忽视的妻子遇上一位迷路的乡村医生,两人之间产生若即若离的关系;一个未曾露面的叙述者与前妻在争吵;一个早熟的年轻人备受军事指导员的呵责。这些毫无关联的片段式回忆通过镜子串联起来,展现了导演对时间、历史、生活、土地、梦境等意象的哲学思考。
导演的母亲在影片中扮演艺术家的母亲;他的父亲,一位著名的俄罗斯诗人,在画外音中朗读自己的诗作。
赤都心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赤都心史
作者: 瞿秋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上个世纪2O年代初至3O年代中,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现,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在这样的忧患年月里,东西方各国的正直的知识分于都不约而同地把日光投向“社会主义实验场”--苏联。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又是多么的不同啊!五四青年翟秋白希望用“俄式革命”救治多灾多难的祖国,而同是东方作家,泰戈尔却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法国的两位大作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持者纪德与罗曼・罗兰几乎在同一时期访问了苏联。结果,前者是痛苦的失望,后者...
乡愁 (1983)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Ностальгия
9.1 (364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 厄兰·约瑟夫森
其它标题: Ностальгия / 怀乡
俄国诗人安德烈(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Oleg Yankovsky 饰)在美丽的女翻译尤金伲亚(多美兹亚娜·佐丹奴 Domiziana Giordano 饰)的陪同下,一同前往意大利寻访一位十八世纪俄国作曲家的生活。他们一起走访充满宗教意象的乡村教堂,在一座有天然温泉的古老小镇停留。 此时他遇见了不被世人理解的疯人多米尼克(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饰),村民因为他早些年囚禁家人而认为他神经失常。可安德烈看到了多米尼克疯狂下的深意,并被他所吸引。同时他拒绝了性感的尤金伲亚的示爱。此时的安德烈,游走在支离破碎的现实与超现实的梦境中不能自拔。他对祖国的思念、与家人的分离……种种情愫混杂在一起,彼此纠缠,化为终生的乡愁。
本片获1983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普通评审团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